语文教案

时间:2024-11-21 10:58:34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华[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精华[9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温故知新:

  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二、 呈现学习目标:

  1.知道宽容的含义和基础;

  2.学会宽容他人 悦纳自己

  三、 学习流程:

  流程一:自主学习

  〖一.金无足赤 人各有别〗

  1.宽容的含义

  宽容指的是宽厚和容忍,原谅和不计较他人。

  2.宽容合作的基础

  求同存异,是宽容合作的基础。因此,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由于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个性特点不同,品德修养上存在差异,人与人之间出现矛盾非常正常。这就需要相互宽容,需要尊重彼此的个性。我们决不会因为存在矛盾就拒绝合作、回避交往。所以,求同存异,就成为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

  3.宽容是解决冲突的良方

  现实生活中,我们避免回在无意中伤害别人,也可能由于一段时期糊涂做出伤害别人感情、损害别人利益的事。这时,我们如果能体谅、尊重他人的'感受,真诚地赔礼道歉,就容易得到他人的谅解。同样,我们也可能受到别人无意之中的伤害,对别人的“对不起”也要真诚接纳、理解、原谅,也能很好地化解矛盾,加深友谊。

  4.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

  宽容是一种美德。为人宽容,就能解人之难,补人之过,扬人之长,谅人之短;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赢得友谊,获得更多朋友。

  宽容是一种境界。一个人真诚地宽容别人的过失,他的境界就上升了一个层次;一个人学会了宽容,他就掌握了一种自我提高的有效方法。

  5.宽容利己利人

  宽容能使对方从中汲取教训,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宽容能使自己远离烦恼、仇视,体验到宽容带来的心灵的安灵和满足。一个宽容人的人,会体谅他人的内心世界,诚心帮助他人,心胸开阔、与人为善,因而受到别人的尊敬。

  流程二: 合作探究

  小乐和小娱是一对要好朋友,她俩的个性迥然不同。小乐是急性子,小娱是慢性子;小乐性格外向,小娱性格内向;小乐爱好体育运动,小娱欣赏戏曲。

  ○性格不同的两个人为什么能成为要好的朋友呢?

  流程三:探讨与提高

  在生活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冲突”。让我们回想一下:

  ○你有过原谅别人的经历吗?把你当时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你有过接受别人的经历吗?把你当时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流程四:检测达标

  单项选择题;

  1.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是 。

  a.求同存异

  b.各执己见

  c.排除异己

  d.党同伐异

  2.人们常用“宰相肚里能撑船”来形容一个人 。

  a.脾气好

  b.性格内向

  c.气量宽宏,理解他人

  d.身体肥胖

  4.善于宽容 。

  a.利人害己

  b.害人利己

  c.利人利己

  d.害人害己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宽容意味着麻木不仁

  b.宽容不是盲目的

  c.宽容会给自己招来更大的伤害

  d.宽容只能面对自己的家人

  【辨析题】

  1.宽容就是对所有的人应该让步。

  【材料分析题】

  武则天时代的宰相娄师德以仁宽恕、恭勤不怠闻名于世,当时名相狄仁杰瞧不起娄师德,想把他排挤出朝廷,他也不计较。后来武则天告诉狄仁杰:我之所以了解你,正是娄师德向我推荐的。狄仁杰听了惭愧不已。

  (1)狄仁杰为什么惭愧不已?

  (2)如果要你对犯了狄仁杰这样错误的人说几句话,你说什么呢?

  【中考演练】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请你创作一条能够启发人们重视或学会“宽容他人,悦纳自己”的品德修养的格言,并简要说明创作理由。

  四、知识网络(梳理本课知识,画出结构图)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练写弓、负、争、凶、多、岁

  教学目标:

  1、知道“弓、负、争、凶、多、岁”这样的字的书写特点,在书写时能较准确地运用。

  2、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激发学生对汉字喜欢的情感。

  3、了解初步的'书法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对汉字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知道“弓、负、争、凶、多、岁”在字形结构上的特点,能书写好这些字。

  教学准备:田字格卡片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回顾导入。

  1、复习“龙、史”的特点和书写上要注意的事项。

  2、出示本课所要写的字:“弓、负、争、凶、多、岁”

  3、认读要写的字。

  二、看图练习,回顾方法。

  1、回顾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执笔方法。

  2、教师和小组长巡视纠正。

  三、指导练写“弓、负、争、凶、多、岁”。

  1、读帖以“弓、凶、多”为例,

  (1)说说写“弓”字的时候应注意什么?(笔画匀称,上紧下松。)

  (2)说说写“凶、多”字的时候应注意什么?(凶:整个字是扁形撇长点短, 下面的框,左低右高。多:是斜形。撇的斜度很重要,上小下大。)

  2、教师范写,指导:

  弓:笔画匀称,上紧下松,第3笔的横和第1画的横长短差不多。

  负:横折不要写成横钩

  争:中间的部分中的横要长,要出头。

  岁:上面的山不要写得太宽。

  3、生临写,师巡视评价。

  4、学生临写体会。

  四、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评价,展示作品。

  第三课 注意上下部分的位置

  教学内容:

  练写柔、晨、剪、贵、章、碧

  教学目标:

  ⒈知道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上的注意事项,写好柔、晨、剪、贵、章、碧这些字。

  2、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激发学生对汉字喜欢的情感。

  3、了解初步的书法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对汉字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知道柔、晨、剪、贵、章、碧在字形结构上的特点,能书写这些字。

  教学准备:田字格卡片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展示书法作品,激发学生练好字的愿望。

  二、指导练写“柔、晨、剪、贵、章、碧”。

  1、读帖观察“柔、晨、剪、贵、章、碧”在书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柔:上下对正,注意弯钩的写法。整个字要写的`上窄下宽。

  晨:上下对正,捺画要伸展,整体是上小下大。

  剪:上横不可短,“刀”略向左斜。整体注意上大下小。

  贵:上面不要写成“虫”,上下对正。

  章:上宽,第2横要长,上下对正。

  碧:上面的左右结构,左低右高,上下对正。

  2、教师范写。

  3、学生临写,教师巡视评价。

  4、提示学生书写中的要注意的问题。

  四、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1.提示书写姿势。

  2.提示作业要求

  A干净工整;

  B按时完成;

  C正确率高。

  五、总结评价,展示作品。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中国结的寓意,体味其中饱含的中国心﹑中国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1、了解中国结外形变化无穷,寓意丰富的特点。

  2、体会作者对中国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

  中国结的实物,中国结的有关资料。

  教法学法:

  导读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中国结。(板书:中国结)齐读课题。

  2、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中国结是什么样儿的?中国结有哪些特点?中国结为什么以中国命名?人们为什么喜欢中国结?)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检查预习

  2、默读课文,你对中国结有了哪些了解?(全班交流)

  3、中国结有哪些特点?画出相关句子

  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结受欢迎?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师过渡:你喜欢中国结吗?为什么?那其他人喜欢吗?

  2.中国结是如何制作而成的.?中国结有哪些特点?

  3.介绍自己手中的中国结,用课文中的词语来形容一下?

  4.从哪儿可以看出中国结特别受宠呢?中国结为什么如此受宠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自然段,用心默读,一边读一边找出相关词句。

  5. 中国结还有哪些受宠的原因呢?

  6.为什么中国结能够表现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呢?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中国结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奥妙就在这个“头”上,这个“头”就是我们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

  三、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 中国结表现着中国心,饱含着中国情。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因此,中国结又被称为“同心结”。谁来读一读3—6自然段?读出句子中饱含的丰富感情来。(指名读)

  2. 师生合作读,读出这美好的感觉。

  3. 欣赏中国结。(播放中国结的图片)

  4.此时此刻,令你叹为观止的还只是一个个中国结吗?(生自由说)

  四、 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中国人民的智慧,华夏文化的悠久,不仅体现在万里长城,秦兵马俑这样的恢弘巨制之中,还体现在这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的小小中国结身上。

  板书设计:

  巧夺天工 变化无穷

  中国结 受 宠

  中国心 中国情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词。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老师今天要考一考大家。请问: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分别是什么?(敦煌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三大石窟中最负盛名的是敦煌的'莫高窟,它是我国现存石窟艺术宝库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座。是我国当代最有魅力的旅游景点之一。不少外国友人,为了一睹它的风采,不远万里,来到。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欣赏,了解这座伟大的艺术宝库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大家轻声自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然段序号和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2、老师发现有不少的小朋友遇到了生字拦路虎,你们有什么好处办法解决这些困难呢?“问、查、拼……”

  3、下面请大家选自己最喜欢的办法认识这些生字。要求读准读通。

  4、评议,随机正音。

  5、游戏检查识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4、交流。

  四、练习写字:

  学写“创、佛、楼、捕、割、衫、仿”。

  1、 自主观察这6个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 再仔细观察这6个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3、 全班交流。

  4、 实践作业:选择合适的方式搜集、查找一些有关莫高窟的图片或资料。

  学生轻声读文,标画自然段序号,解决不认识的字。

  开火车巩固识字。

  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四不”(不可加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误一字)

  2、读给同桌听、互评

  3、齐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

  指名说一说。

  仔细观察,说一说你要提醒同学们在写字时该注意的事宜。

  练习写字,写字比赛。要求写正确、写美观,注意写钢笔字的要求。

  5、 同桌互评。

  6、 小老师范写。

  板书设计:

  10 莫高窟

  问、 查 、猜……

  读通 读准 读懂

  横平 竖直 方正

语文教案 篇5

  归去来兮辞(并序)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3。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2。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胶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陶渊明及其作品。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初步把握文章,朗读课文,找出押韵的字,由押韵归纳各层大意,帮助学生理清背诵思路,背诵全文。

  [教学步骤]

  一、导语

  《桃花源记》是我们在初中接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师生一同背诵。

  《桃花源记》中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正是作者精神追求的形象反映。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作者决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

  二、作者简介

  选一学生读注解①

  教师稍作补充:陶渊明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他长于诗文辞赋。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寓对官场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一类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诗,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以《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

  三、放录音或教师范读,读出情感、气势

  朗读常规指导: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在第2段的换韵处,停顿的时间应稍长一些。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熟悉文意,并要求找出所有押韵的字,在换韵的地方做出标记,反复朗读由换韵开的段落和层次,并写出这些段落层次的大意。

  学生朗读。

  明确:第一段用一韵,押ui韵,韵脚有“归”“悲”“追”“非”。主要写作者弃官归家的原因。“田园将芜”是原因之一;“心为形役”是原因之二。弃官归隐是迷途知返、痛改前非。

  第二段用三韵,全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到“熹微”,押i/ui韵,韵脚有“衣”“微”,写作者昼夜兼程,归心似箭,心情的愉快尽显其中;第二层“乃瞻横宇……有酒盈樽”押un韵,韵脚有“奔”“门”“存”“樽”,写刚入家门的热烈场面,充盈着浓郁的亲情和欢悦的气氛;第三层“引壶殇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押an韵,韵脚有“颜”“安”“关”“观”“还”“桓”,写归家后的日常生活,闲适淡泊,怡然自得。本段以路途——家门——居室——庭院的顺序来写,表面写景,实际抒情,营造了一个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

  第三段用一韵,押ou韵,韵脚有“游”“求”“忧”“畴”“舟”“丘”“流”“休”,写回乡定居后的生活情况。“游”“求”两韵述志;“忧”韵乐以忘忧;“畴”“舟”“丘”“流”是一段充满诗意的描绘;“休”韵写春来万物复苏,有感于自然生生不息,由此想到人生短暂与匆促,顿生感慨。

  第四段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几句,其余押I韵,韵脚有“之”“期”“耔”“诗”“疑”,抒发对人生宇宙的感想,当乐天安命,追求精神自由。

  梳理本文叙事思路,决意辞归——归途——抵家——室内——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安度余生。

  学生根据思路提示及韵脚,尝试背诵。

  五、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然后根据“情”的表达需要,有感情地朗读

  提示:第一段自责自悔,有悔恨之情,也有庆幸之意,应读得“气中声硬”。第二、第三段,自安自乐,有喜悦之情,也是自得之意,基调是静谥而愉悦的,应读得“气满声高”。第四段乐天安命,有达观之情,读得旷达、悠然。

  学生复听一次录音,细细品味。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结合二、三段内容,通过联想、想象,写一段文字描绘陶渊明这位隐逸诗人的形象。不少于500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检查背诵。突破难点,理解述志中渗透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学习疑问代词及文言虚词的用法,归纳一词多义。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个别抽查、轮流背诵或滚动式背诵。

  二、难点突破

  提问: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学生讨论。

  明确:“兼济天下”规范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中国第一位隐逸诗人、田园诗人,他的“济世”的确让人费解。文中为我们呈现了恬淡安闲、自然静谧的田园情趣,但这并不意味着陶渊明消极避世。

  古代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价值取向,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他们只能在无条件服从与维护自身尊严、保持独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挣扎。除了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都曾流露过归隐的心绪,只不除渊明比较明显,且付诸实际行动罢了。在前面介绍陶渊创作题材时曾提到过,陶晚年作过大量诗,“猛志”一词出现多次,这表明显然有一股济世的热流贯穿于他的一生,其平淡自然的诗风始终未能掩盖此股热流的跃动,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而是象征着苦难的加剧,即“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忆矣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这些句子表明诗人在惆怅悲苦中饱受折磨。

  诗人回归田园,崇尚自然,这里“自然”指人的质朴真实、率性而行的本性。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不一味趋同,以求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从字里行间我们不也体味到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了吗?

  因此,本文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应有完整的认识。

  三、小结:

  欧阳修曾有“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的慨叹。那是因为文中体现的人生态度,思想感情能引起旧时许多不满现实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的共鸣,陶渊明是属于时代的,他永远是古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片净土。

  四、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1。本文出现了五个疑问代词,请找出来,分析它们的词义。

  明确: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还愁苦则独自悲伤呢?)

  复驾言兮焉求(我还乘车出去干什么呢?)

  曷不委心任去留(何不随心任意地生活呢?)

  胡为乎遑欲何之(为什么那样遑遑终日,想到哪里去呢?)

  2。“以、而、之、兮、来”五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学生在文中找出例句,分析。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①之

  词性例句释义

  代词纵江东父老伶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他们,代江东父老

  君将哀而生之乎我

  之子于归这、此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这样的人,这类人

  结构助词悦亲戚之情话定语中心词之间,的

  感吾生之行休主谓间取消独立性

  何陋之有宾语提前标志

  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有得,以其求思之深中心词与补语间,得

  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标志

  音节助词怅恨久之无实义

  ②以

  词性例句释义

  介词既自以心为形役让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用

  王语暴以好乐把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余船以次俱进按照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带着

  连词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同“而”,表修饰

  木欣欣以向荣同“而”,表并列

  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表目的',来

  中丞匿溷潘以免才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因为

  ③兮

  语气词,多用于诗赋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或“呀”,如“归去来兮”“大风起兮云飞扬”

  ④而

  词性例句释义

  代词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通“尔”,你的

  连词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表假设,如果

  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析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

  ⑤来

  虚词,可当助词讲。无义,如“归去来兮”。有时为句尾语气词,相当于“咧”。如《孟子。离娄上》“盍归乎来!”。

  3。本文活用的词语有哪些?请找出来加以解释。

  明确:眄庭柯以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的神色)

  乐琴书以消忧(名词动用,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船桨,这里用作动词,划)

  4。判断下面三句话的句式特征:

  A。寓形宇内复几时?

  B。将有事于西畴。

  C。复驾言兮焉求?

  明确:A省略句,“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B介宾结构后置;C宾语前置句。反问句代词作宾语前置,“还出去干什么呢?”

  5。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有4个实词,归纳其一词多义,力求在动态的语境中辨析词义。

  学生逐一明确

  教师归纳总结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①行

  例句出处释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行走

  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列传》走、离开、前往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出师表》实行,做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故何如哉《五人墓碑记》行为,品行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将要

  琵琶行古诗一种体裁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出师表》(háng)行列

  ②引

  例句出处释义

  引而不发成语开弓、拉弓

  引壶殇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端起

  乃引匕首提秦王《荆轲刺秦王》举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赤壁之战》率领、导引

  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游黄山记》吸引

  乃设九宾于廷,引赵使者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召引、召请

  令查出引入上谕中《谭嗣同》引用、援引

  李凭箜篌引诗题乐府诗体名

  3乘

  例句出处释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左传》驾、乘车

  乘虚而入成语利用、凭借

  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顺着

  乘鄂渚而反顾兮,秋科之绪风《涉江》登上、升

  自京师乘风雪《登泰山记》冒着、顶着

  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信陵君窃符救赵》(shèng)辆,量词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左传》(shèng)数词,四

  4策

  例句出处释义

  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竹制的马鞭

  策扶老以游憩《归去来兮辞》拄着

  退而论书策《权书》写字用的竹简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计策、策略

  五。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读本》P266第93课《世说新语》五则,并思考这五则作者的认识是否全部可取,哪一则的意义比较深远。

  [板书设计]

  归心似箭(一)

  归去来兮辞天伦之乐(二)

  自得其乐田园之乐(三)

  综述情志(四)

  [延伸阅读]阅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回答“序”后的问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①,诸侯以惠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逐见用于小邑。于是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②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③,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已岁十一月也。

  注释:①四方之事,指陶渊明接受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命令出使的事。四方,意为到各处去。

  ②归欤,《论语·公冶长》有“子在陈曰:‘归欤归欤’”的话,表怀乡之情。

  ③骏奔,《诗经·周颂》“清庙”篇有“骏奔走化庙”的话即去祭祀。

  1。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生生所资(生产生活)B。脱然有怀(轻快的样子)

  C。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找)D。非矫后所得(勉强去做)

  2。判断“以”字用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②诸亿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及少日,眷然有归与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4。下列选项是对本文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

  B。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原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C。陶辞官罢去最根本的理由也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当然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成为辞官因素之一。

  答案:1。C

  2。B(①用来②把③因④用来)

  3。D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4。A

语文教案 篇6

  水月无间供稿

  学习目标

  1、我的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2、日积月累:积累诗中优美的诗句,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3、展示台: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课前准备

  1、课件(童话片段)、音乐。

  2、课前有关童话的资料。

  激趣导入

  1、《神笔马良》、《哈利波特》、《指环王》的片段。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都是些什么电影吗?

  3、是的,这些精彩的电影都是根据童话故事改编而成的。其实,童话故事一直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童话天地,一起去感受他的美妙神奇、绚丽多姿吧。

  八面来风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很多关于童话的资料,现在能相互交流一下吗?

  2、交流

  3、老师也从网上下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发现

  1、 师:这么多美妙的童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童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小林和小东就发现了一些,我们来看看吧。

  2、 男女生分读书上的“我的发现”

  3、 说说小林和小东经过本组童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4、 回顾读过的童话书,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5、 全班交流。

  日积月累

  幻想、夸张、拟人凑成了可爱的童话故事,读起它,心也会随它飞扬。正如在诗中漫步一般!你听——

  1、配乐朗诵《雨中的树林》

  2、喜欢这首诗吗?

  3、用心、用情的朗读。

  4、指名朗读——点评——再读

  5、教师小结:童话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所说,童话是小精灵,童话市滚动的雨珠,是串串项链,是青蛙击鼓跳舞,是又软又香的落花,是酸甜可口的浆果,是会变魔术的雨点儿。让我们再一次用情的朗读这首诗,用多彩新奇的童话用驻人间。

  6、感情朗读。

  7、教师总结: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象为船,夸张为桨,拟人为帆,让你们的“童话号”驶向幸福的彼岸。

  展示台

  1、过渡:这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看看教材中几位同学的学习成果展示。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比他们更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展示、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3、组织参观学习成果展。

  4、评价,然后把评价情况装入“成长记录袋”

  课后作业

  《童话天地》即将组稿,希望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童话、演童话、办童话墙报、读童话、合作编写童话——精心准备,走进下节课的“大看台”。

  口语交际. 习作

  学习目标

  在亲身经历中,感受童话带来的乐趣,激发学习童话的兴趣。

  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过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好自编故事、合作表演的童话及童话故事。

  表演所需的道具、音乐。

  教学过程

  引言

  浓浓的童话情让我们经历了一段段美好时光,重新拾起它,你会觉得它是那么美好。

  这节课让我们在写童话的、讲童话、演童话的过程中,再一次尽情体验童话给我们的快乐吧!

  走进“大看台”

  过渡: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编童话、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走进今天的“大看台”,同学们一定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想一试身手。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开始吧!

  学生准备

  1、一进“大看台”

  a读自编故事,忠实的听众发表建议。要求:通顺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b讲童话,悉心的听众品评哪个最好。要求:大胆、大方、大声;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听众要认真听,评价要说出理由。

  c演童话,热情的观众谈谈观后感。要求:有合作意识,表演大方,抓住童话的主要情节。

  d总结经验,听取建议,再次准备,教师指导。

  2、二近大看台

  a创设情景:同学们,“童话大看台”现在开始了,请你用最热烈的掌声请出第一位表演者。

  b有感情的读自编故事。

  c用情的讲童话故事。

  d出色的演童话故事

  交流收获

语文教案 篇7

  初中语文教案通用模版

  我儿子一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能概括说出课文的思想内容。

  2.理解并说出以儿子为第一人称写作此文的好处。

  3.理解本文一些句子的情味,进而领悟作者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和情趣。

  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并学习本文富有情味的语言。

  2.难点:概括说出课文的思想内容以及以儿子为第一人称写作此文的好处。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指导

  1.正确、清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下列词语,并注意加点字的音、形。

  窥见(kui1):暗中看出来或觉察到。

  谐音(xie2):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

  鼾声(han1):打呼噜的声音。

  唏嘘(xi1xu1):哭泣后不自主地急促呼吸;抽搭。

  干涩(se4):又干又涩。指水分很少,不滑润。

  揉碎(rou2):用手来回擦或援而使物体破碎。

  喜滋滋(zi1):形容内心很欢喜。

  面面相觑(qu4):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磨磨赠蹲(ceng4ceng4):缓慢地向前行进,比喻做事动作迟缓。守株待兔:传说

  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他便放下手里的农具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在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你觉得自己的家庭幸福吗?请二位同学描述一下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相处的情况.(自由举手,教师选择)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一个幸福的家庭去坐一坐,

  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厦门市人。1969年到闽西山区插队,后当工人。1981年调福建文联工作。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其中《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诗集优秀奖,奠定了她以“朦胧诗”的身份入主诗坛的地位。她的诗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有美丽隽永的意象。近年来,她的散文也颇受人们关注,今天我们要学的《我儿子一家》就是其佳作之一。

  三、理解课文

  1.朗读:全文共有18个自然段,我们请9位同学,每人各朗读两段,注意按平时要求的方法去读。让我们再次熟悉一下课文内容,同时请全班同学为他们正音正字,并说说他们朗读的优缺点。

  评及正音:先请几位评价,再抽查几个注音.

  2.思考: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思考后提问,(对能说出一二的给予表扬和鼓励)

  归纳:这篇课文的内容很多,材料比较零碎。它不像《散步》那样集中写一件事,而是随着“我”的思绪,从过去写到现在,从未出生写到五岁,把其间有趣的、有情的、有意义的事或详或略地写出来。从而展示了自己一家人的真实、美好、有趣的形象。我们大体上可以对本文的内容作以下的归纳:第一部分(l-4):“我”的孕育、出生、命名。

  第二部分(5-10):“我”从小成长的家庭“德育”背景。

  第三部分(11—13):“我”一家四口之间的和膝关系。

  第四部分(14-18):妈妈爱“我”;“我”也爱妈妈。3.思考: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请写出中心思想。

  思考讨论提问并归纳:本文从儿子的视角写了自己一家人的一些生活琐事,表现了这个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和生动、健康的情趣。

  4.讨论:作者以儿子为第一人称来写作此文,这样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后讨论,教师给予点拨和提示:

  参考:起码有三点好处。第一,以孩子的视角来观察生活,可以把生活表现得特别单纯、美好,使作品充满纯洁的重真。第二,以孩子的口吻来描述生活,使作品的语言洋溢着童稚、童趣,让人耳目一新。第三,以孩子为叙述者组织材料,结构的自由度更大。因为读者不会苛求一个孩子的思维要如何地严谨、完美,只要大体合顺叙就可以了

  由此可见,以孩子为第一人称来写作是有许多好处的,许多成熟的作家都尝试过用儿童为第一人称未构思和写作作品,以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视角和风格。我们都是健康纯洁的少年儿童,我们写作文更应该忠实于自己的心灵,写自己认识的生活,说自己想说的话,坚决摒弃假话、套话。只要我们用自己一颗健康、活泼的童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我们就一定能写出一篇篇活泼、生动,充满童真童趣的好作文来的。

  5.提问:感受理解体会这篇课文优美些语学生先找,并说明理由,教师适时给予肯定:

  参考:语文学习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基本功,那就是学习语言。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充满情趣。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文中的一些精彩语句。

  (1)“姨姨气急:‘我姐姐千辛万苦,哪怕养出个蟑螂来,你都该叫好极了!"—句中“哪怕养出个蟑螂来……”实属有趣而可爱的夸张,表现

  姨姨“气急”的情状,透露她对“我”妈妈的极端同情和对“我”爸爸的不满和揶揄。句子充满生活情趣。

  (2)“…奶奶认不得,以一票否决。”

  句中“一票否决”是个极富时代特色的政治术语,用在家庭生活中,显得十分幽默,也表现出奶奶在家庭中的崇高地位。

  (3)“奶奶回家喜滋滋发布新闻……”

  明明只说一件小事,却用“发布新闻”这样郑重其事的词语,名、实之间的反差造成幽默。同时也表现奶奶为儿孙的聪明、成就而有点沾沾自喜(当然,奶奶表现出的是人之常情,我们不能苛责于她)。

  四、小结

  舒婷是个诗人,她的诗美丽隽永,热情浪漫。而她的散文,也如同她的诗一样地热情浪漫和美丽隽永,让人读了心生美丽,心生热爱。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如诗人舒婷那样热爱生活,领悟平凡的家庭生活中的种种情趣,对哪怕是很辛苦的生活都心存感激,那么,我们一定会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复习“征、启”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牛的两张征友启事的不同和引发的不同结果。

  3.懂得与人交往时,既要考虑到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别人的实际情况。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2.强调“团”“迎”字的书写。

  3.了解小牛的两张征友启事的不同和引发的不同结果。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动物头饰。

  课前准备:小牛贴图课件歌曲“找朋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都有朋友吗?你们觉得和朋友在一起感觉怎样呢?有一头小牛,它也很想找个朋友,于是,它就写了一份《征友启事》。请同学们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10、征友启示。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瞧,小牛要来考考你们呢?

  3.瞧,小牛为你们的精彩表现鼓掌呢!(掌声)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2页,再读一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课文中小牛几次贴出征友启事?(两次)

  2.找一找哪些自然段在写小牛第一次贴出征友启事找朋友。

  (三)细读理解感悟,指导朗读。

  (1—3自然段)

  1.请学生们小声读读课文的1—3自然段,能不能找出第一张征友启事的内容。

  2.指名读。(投影出示“我想找这样一个朋友:能陪我一起吃草,一起玩耍,一起晒太阳,一起学耕田。谁能做到,欢迎联系xxx”)

  3.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师相机指导:小牛找朋友的条件是什么?它为什么会提出这些条件呢?

  4.教师小结:是的,小牛正是因为自己喜欢做这些事,所以它希望它的朋友所有的这些事情都能做到。

  学习第3自然段。

  1.师:那么这张征友启事刚一贴出,小动物们有什么反应呢?看课件说话。

  2、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小动物,你会边跑来边想些什么呢?看来你的心情很-----兴奋!

  5.师:谁能带着兴奋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自己试试吧!指名读,齐读。

  师:可是,看完了,小动物们是什么样的了呢?看小动物失望离开的课件,说话。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能带着动作来读读吗?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这些小动物中的一员,此时,A、(戴上头饰)请问,你是小山羊吗?你为什么走开了呢?为什么还要摇头呢?B、你会边走边说些什么呢?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读这句话吗?

  一二组读兴奋的句子,三四组读失望的句子,读出对比来。

  师:瞧,第一份征友启示的结果就是:小动物们兴奋而来,失望而去,而小牛,也一个朋友也没有找到。它只好去找老牛诉苦,他的心情怎样呢?请同学们来为这句话加上小牛的心情描写:小牛————(失望、伤心、苦恼、奇怪)极了,跑到。

  (生加上补充心情的词语读第四自然段“诉苦“部分)

  师评价:我听出了你的失望;没有找到朋友的小牛多么伤心啊!

  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理解的心情,来学着小牛诉诉苦。齐读四段。

  10.是啊小牛为什么一个朋友也找不到?如果你在小牛旁边,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

  11.教师小结。

  学习5、6自然段。

  师:听了小牛的怨言后,老牛教了他一个办法。让他出了第二份征友启示。(课件出示)

  1、谁来读读?

  ①.那这两张征友启事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对比着读一读。(课件出示:两张征友启事的内容)。

  ②学生找不同。

  ③师:学生边说,老师边点出不同的地方。多了这些词,意思有什么不同?教师小结:是的,第一份征友启示需要做到吃草、玩耍、晒太阳、耕田这么多方面,可是第二份征友启示只要做到其中一点,就可以和小牛做朋友了。这是多么容易的事啊!

  ⑤男生读第一则征友启事,女生读第二则征友启事,读出两则征友启事的不同来。

  5.对比着学习第二张征友启事贴出后的热闹场面。

  ①师:第二张征友启事刚刚贴出,小动物们又会有什么反应呢?谁愿意来读一读第8自然段?

  ②师:是啊,多热闹哇!怎样围才是“团团围住”呢?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动作。

  ③老师来当小牛,请五位同学来当小动物,表演下“团团围住”这个动作。小动物们把小牛团团围住,会说些什么呢?请位同学读一读他们的话。

  ②在这四句话里,分别都有一个字,它们的意思很相似,你能找到是哪个字吗?(同、跟、陪、和)

  请学生用四个字分别说一句话。

  ④教师小结:我们中国的汉字真是丰富多彩呀!同一个意思却可以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真有趣!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应该注意这些细节之处,会让我们的文章更精彩。

  来,我们分组来读读山羊、猎狗、花猫和马驹的话。

  ⑤学生齐读。你们听,小牛找到了许多朋友,它和朋友们一起唱起了欢快的歌儿,我们也一起唱唱吧!(放儿歌:找朋友)

  (四)拓展想象。

  师:小牛这时候可高兴了,他唱完歌,又兴高采烈地又跑去见老牛,猜猜看小牛会对老牛说什么。(礼貌;名理)

  教师总结:我们交朋友的时候,既要考虑到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别人的实际情况,这样我们才会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五)练习说话:

  你想有更多的好朋友吗?

  想不想写个征友启示,那你会怎么写?

  下课!

  板书设计:

  征友启事,第一次无,考虑自己,想到别人,第二次许多。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

  多媒体课件。

  2、学生:

  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3、了解预习情况,指读正音。

  4、交流初步感受:

  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板书:送

  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

  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1、理解第一、二句诗:

  ⑴ 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教师板画帮助理解。)

  ⑵ 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板书:

  名楼送

  ⑶ 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

  板书:

  盛景送

  ⑷ 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第三、四句诗:

  ⑴ 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⑵ 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① 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

  (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

  板书:

  目光送

  ② 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情谊。)

  ③ 讨论:

  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板书:

  心随送

  ④ 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自由赏读

  (尊重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请学生把自己就当作李白,换位赏读。)

  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简略欣赏李白的《赠孟浩然》。

  (辅助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感。)

  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如:情深意长。)

  五、阶段总结,布置作业

  1、围绕“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做总结。

  2、谈话激发学下一首诗和继续搜集这一类诗的兴趣。

  3、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精华[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天地教案04-26

语文教案【经典】05-06

(经典)语文教案09-17

(经典)语文教案10-16

语文教案(精选)10-28

(经典)语文教案09-22

语文优秀教案02-28

【精选】语文教案12-25

[经典]语文教案09-23

语文教案精华[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精华[9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温故知新:

  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二、 呈现学习目标:

  1.知道宽容的含义和基础;

  2.学会宽容他人 悦纳自己

  三、 学习流程:

  流程一:自主学习

  〖一.金无足赤 人各有别〗

  1.宽容的含义

  宽容指的是宽厚和容忍,原谅和不计较他人。

  2.宽容合作的基础

  求同存异,是宽容合作的基础。因此,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由于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个性特点不同,品德修养上存在差异,人与人之间出现矛盾非常正常。这就需要相互宽容,需要尊重彼此的个性。我们决不会因为存在矛盾就拒绝合作、回避交往。所以,求同存异,就成为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

  3.宽容是解决冲突的良方

  现实生活中,我们避免回在无意中伤害别人,也可能由于一段时期糊涂做出伤害别人感情、损害别人利益的事。这时,我们如果能体谅、尊重他人的'感受,真诚地赔礼道歉,就容易得到他人的谅解。同样,我们也可能受到别人无意之中的伤害,对别人的“对不起”也要真诚接纳、理解、原谅,也能很好地化解矛盾,加深友谊。

  4.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

  宽容是一种美德。为人宽容,就能解人之难,补人之过,扬人之长,谅人之短;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赢得友谊,获得更多朋友。

  宽容是一种境界。一个人真诚地宽容别人的过失,他的境界就上升了一个层次;一个人学会了宽容,他就掌握了一种自我提高的有效方法。

  5.宽容利己利人

  宽容能使对方从中汲取教训,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宽容能使自己远离烦恼、仇视,体验到宽容带来的心灵的安灵和满足。一个宽容人的人,会体谅他人的内心世界,诚心帮助他人,心胸开阔、与人为善,因而受到别人的尊敬。

  流程二: 合作探究

  小乐和小娱是一对要好朋友,她俩的个性迥然不同。小乐是急性子,小娱是慢性子;小乐性格外向,小娱性格内向;小乐爱好体育运动,小娱欣赏戏曲。

  ○性格不同的两个人为什么能成为要好的朋友呢?

  流程三:探讨与提高

  在生活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冲突”。让我们回想一下:

  ○你有过原谅别人的经历吗?把你当时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你有过接受别人的经历吗?把你当时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流程四:检测达标

  单项选择题;

  1.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是 。

  a.求同存异

  b.各执己见

  c.排除异己

  d.党同伐异

  2.人们常用“宰相肚里能撑船”来形容一个人 。

  a.脾气好

  b.性格内向

  c.气量宽宏,理解他人

  d.身体肥胖

  4.善于宽容 。

  a.利人害己

  b.害人利己

  c.利人利己

  d.害人害己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宽容意味着麻木不仁

  b.宽容不是盲目的

  c.宽容会给自己招来更大的伤害

  d.宽容只能面对自己的家人

  【辨析题】

  1.宽容就是对所有的人应该让步。

  【材料分析题】

  武则天时代的宰相娄师德以仁宽恕、恭勤不怠闻名于世,当时名相狄仁杰瞧不起娄师德,想把他排挤出朝廷,他也不计较。后来武则天告诉狄仁杰:我之所以了解你,正是娄师德向我推荐的。狄仁杰听了惭愧不已。

  (1)狄仁杰为什么惭愧不已?

  (2)如果要你对犯了狄仁杰这样错误的人说几句话,你说什么呢?

  【中考演练】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请你创作一条能够启发人们重视或学会“宽容他人,悦纳自己”的品德修养的格言,并简要说明创作理由。

  四、知识网络(梳理本课知识,画出结构图)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练写弓、负、争、凶、多、岁

  教学目标:

  1、知道“弓、负、争、凶、多、岁”这样的字的书写特点,在书写时能较准确地运用。

  2、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激发学生对汉字喜欢的情感。

  3、了解初步的'书法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对汉字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知道“弓、负、争、凶、多、岁”在字形结构上的特点,能书写好这些字。

  教学准备:田字格卡片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回顾导入。

  1、复习“龙、史”的特点和书写上要注意的事项。

  2、出示本课所要写的字:“弓、负、争、凶、多、岁”

  3、认读要写的字。

  二、看图练习,回顾方法。

  1、回顾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执笔方法。

  2、教师和小组长巡视纠正。

  三、指导练写“弓、负、争、凶、多、岁”。

  1、读帖以“弓、凶、多”为例,

  (1)说说写“弓”字的时候应注意什么?(笔画匀称,上紧下松。)

  (2)说说写“凶、多”字的时候应注意什么?(凶:整个字是扁形撇长点短, 下面的框,左低右高。多:是斜形。撇的斜度很重要,上小下大。)

  2、教师范写,指导:

  弓:笔画匀称,上紧下松,第3笔的横和第1画的横长短差不多。

  负:横折不要写成横钩

  争:中间的部分中的横要长,要出头。

  岁:上面的山不要写得太宽。

  3、生临写,师巡视评价。

  4、学生临写体会。

  四、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评价,展示作品。

  第三课 注意上下部分的位置

  教学内容:

  练写柔、晨、剪、贵、章、碧

  教学目标:

  ⒈知道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上的注意事项,写好柔、晨、剪、贵、章、碧这些字。

  2、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激发学生对汉字喜欢的情感。

  3、了解初步的书法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对汉字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知道柔、晨、剪、贵、章、碧在字形结构上的特点,能书写这些字。

  教学准备:田字格卡片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展示书法作品,激发学生练好字的愿望。

  二、指导练写“柔、晨、剪、贵、章、碧”。

  1、读帖观察“柔、晨、剪、贵、章、碧”在书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柔:上下对正,注意弯钩的写法。整个字要写的`上窄下宽。

  晨:上下对正,捺画要伸展,整体是上小下大。

  剪:上横不可短,“刀”略向左斜。整体注意上大下小。

  贵:上面不要写成“虫”,上下对正。

  章:上宽,第2横要长,上下对正。

  碧:上面的左右结构,左低右高,上下对正。

  2、教师范写。

  3、学生临写,教师巡视评价。

  4、提示学生书写中的要注意的问题。

  四、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1.提示书写姿势。

  2.提示作业要求

  A干净工整;

  B按时完成;

  C正确率高。

  五、总结评价,展示作品。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中国结的寓意,体味其中饱含的中国心﹑中国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1、了解中国结外形变化无穷,寓意丰富的特点。

  2、体会作者对中国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

  中国结的实物,中国结的有关资料。

  教法学法:

  导读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中国结。(板书:中国结)齐读课题。

  2、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中国结是什么样儿的?中国结有哪些特点?中国结为什么以中国命名?人们为什么喜欢中国结?)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检查预习

  2、默读课文,你对中国结有了哪些了解?(全班交流)

  3、中国结有哪些特点?画出相关句子

  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结受欢迎?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师过渡:你喜欢中国结吗?为什么?那其他人喜欢吗?

  2.中国结是如何制作而成的.?中国结有哪些特点?

  3.介绍自己手中的中国结,用课文中的词语来形容一下?

  4.从哪儿可以看出中国结特别受宠呢?中国结为什么如此受宠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自然段,用心默读,一边读一边找出相关词句。

  5. 中国结还有哪些受宠的原因呢?

  6.为什么中国结能够表现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呢?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中国结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奥妙就在这个“头”上,这个“头”就是我们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

  三、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 中国结表现着中国心,饱含着中国情。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因此,中国结又被称为“同心结”。谁来读一读3—6自然段?读出句子中饱含的丰富感情来。(指名读)

  2. 师生合作读,读出这美好的感觉。

  3. 欣赏中国结。(播放中国结的图片)

  4.此时此刻,令你叹为观止的还只是一个个中国结吗?(生自由说)

  四、 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中国人民的智慧,华夏文化的悠久,不仅体现在万里长城,秦兵马俑这样的恢弘巨制之中,还体现在这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的小小中国结身上。

  板书设计:

  巧夺天工 变化无穷

  中国结 受 宠

  中国心 中国情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词。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老师今天要考一考大家。请问: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分别是什么?(敦煌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三大石窟中最负盛名的是敦煌的'莫高窟,它是我国现存石窟艺术宝库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座。是我国当代最有魅力的旅游景点之一。不少外国友人,为了一睹它的风采,不远万里,来到。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欣赏,了解这座伟大的艺术宝库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大家轻声自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然段序号和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2、老师发现有不少的小朋友遇到了生字拦路虎,你们有什么好处办法解决这些困难呢?“问、查、拼……”

  3、下面请大家选自己最喜欢的办法认识这些生字。要求读准读通。

  4、评议,随机正音。

  5、游戏检查识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4、交流。

  四、练习写字:

  学写“创、佛、楼、捕、割、衫、仿”。

  1、 自主观察这6个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 再仔细观察这6个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3、 全班交流。

  4、 实践作业:选择合适的方式搜集、查找一些有关莫高窟的图片或资料。

  学生轻声读文,标画自然段序号,解决不认识的字。

  开火车巩固识字。

  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四不”(不可加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误一字)

  2、读给同桌听、互评

  3、齐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

  指名说一说。

  仔细观察,说一说你要提醒同学们在写字时该注意的事宜。

  练习写字,写字比赛。要求写正确、写美观,注意写钢笔字的要求。

  5、 同桌互评。

  6、 小老师范写。

  板书设计:

  10 莫高窟

  问、 查 、猜……

  读通 读准 读懂

  横平 竖直 方正

语文教案 篇5

  归去来兮辞(并序)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3。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2。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胶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陶渊明及其作品。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初步把握文章,朗读课文,找出押韵的字,由押韵归纳各层大意,帮助学生理清背诵思路,背诵全文。

  [教学步骤]

  一、导语

  《桃花源记》是我们在初中接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师生一同背诵。

  《桃花源记》中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正是作者精神追求的形象反映。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作者决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

  二、作者简介

  选一学生读注解①

  教师稍作补充:陶渊明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他长于诗文辞赋。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寓对官场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一类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诗,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以《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

  三、放录音或教师范读,读出情感、气势

  朗读常规指导: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在第2段的换韵处,停顿的时间应稍长一些。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熟悉文意,并要求找出所有押韵的字,在换韵的地方做出标记,反复朗读由换韵开的段落和层次,并写出这些段落层次的大意。

  学生朗读。

  明确:第一段用一韵,押ui韵,韵脚有“归”“悲”“追”“非”。主要写作者弃官归家的原因。“田园将芜”是原因之一;“心为形役”是原因之二。弃官归隐是迷途知返、痛改前非。

  第二段用三韵,全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到“熹微”,押i/ui韵,韵脚有“衣”“微”,写作者昼夜兼程,归心似箭,心情的愉快尽显其中;第二层“乃瞻横宇……有酒盈樽”押un韵,韵脚有“奔”“门”“存”“樽”,写刚入家门的热烈场面,充盈着浓郁的亲情和欢悦的气氛;第三层“引壶殇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押an韵,韵脚有“颜”“安”“关”“观”“还”“桓”,写归家后的日常生活,闲适淡泊,怡然自得。本段以路途——家门——居室——庭院的顺序来写,表面写景,实际抒情,营造了一个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

  第三段用一韵,押ou韵,韵脚有“游”“求”“忧”“畴”“舟”“丘”“流”“休”,写回乡定居后的生活情况。“游”“求”两韵述志;“忧”韵乐以忘忧;“畴”“舟”“丘”“流”是一段充满诗意的描绘;“休”韵写春来万物复苏,有感于自然生生不息,由此想到人生短暂与匆促,顿生感慨。

  第四段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几句,其余押I韵,韵脚有“之”“期”“耔”“诗”“疑”,抒发对人生宇宙的感想,当乐天安命,追求精神自由。

  梳理本文叙事思路,决意辞归——归途——抵家——室内——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安度余生。

  学生根据思路提示及韵脚,尝试背诵。

  五、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然后根据“情”的表达需要,有感情地朗读

  提示:第一段自责自悔,有悔恨之情,也有庆幸之意,应读得“气中声硬”。第二、第三段,自安自乐,有喜悦之情,也是自得之意,基调是静谥而愉悦的,应读得“气满声高”。第四段乐天安命,有达观之情,读得旷达、悠然。

  学生复听一次录音,细细品味。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结合二、三段内容,通过联想、想象,写一段文字描绘陶渊明这位隐逸诗人的形象。不少于500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检查背诵。突破难点,理解述志中渗透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学习疑问代词及文言虚词的用法,归纳一词多义。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个别抽查、轮流背诵或滚动式背诵。

  二、难点突破

  提问: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学生讨论。

  明确:“兼济天下”规范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中国第一位隐逸诗人、田园诗人,他的“济世”的确让人费解。文中为我们呈现了恬淡安闲、自然静谧的田园情趣,但这并不意味着陶渊明消极避世。

  古代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价值取向,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他们只能在无条件服从与维护自身尊严、保持独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挣扎。除了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都曾流露过归隐的心绪,只不除渊明比较明显,且付诸实际行动罢了。在前面介绍陶渊创作题材时曾提到过,陶晚年作过大量诗,“猛志”一词出现多次,这表明显然有一股济世的热流贯穿于他的一生,其平淡自然的诗风始终未能掩盖此股热流的跃动,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而是象征着苦难的加剧,即“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忆矣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这些句子表明诗人在惆怅悲苦中饱受折磨。

  诗人回归田园,崇尚自然,这里“自然”指人的质朴真实、率性而行的本性。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不一味趋同,以求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从字里行间我们不也体味到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了吗?

  因此,本文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应有完整的认识。

  三、小结:

  欧阳修曾有“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的慨叹。那是因为文中体现的人生态度,思想感情能引起旧时许多不满现实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的共鸣,陶渊明是属于时代的,他永远是古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片净土。

  四、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1。本文出现了五个疑问代词,请找出来,分析它们的词义。

  明确: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还愁苦则独自悲伤呢?)

  复驾言兮焉求(我还乘车出去干什么呢?)

  曷不委心任去留(何不随心任意地生活呢?)

  胡为乎遑欲何之(为什么那样遑遑终日,想到哪里去呢?)

  2。“以、而、之、兮、来”五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学生在文中找出例句,分析。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①之

  词性例句释义

  代词纵江东父老伶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他们,代江东父老

  君将哀而生之乎我

  之子于归这、此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这样的人,这类人

  结构助词悦亲戚之情话定语中心词之间,的

  感吾生之行休主谓间取消独立性

  何陋之有宾语提前标志

  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有得,以其求思之深中心词与补语间,得

  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标志

  音节助词怅恨久之无实义

  ②以

  词性例句释义

  介词既自以心为形役让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用

  王语暴以好乐把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余船以次俱进按照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带着

  连词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同“而”,表修饰

  木欣欣以向荣同“而”,表并列

  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表目的',来

  中丞匿溷潘以免才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因为

  ③兮

  语气词,多用于诗赋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或“呀”,如“归去来兮”“大风起兮云飞扬”

  ④而

  词性例句释义

  代词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通“尔”,你的

  连词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表假设,如果

  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析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

  ⑤来

  虚词,可当助词讲。无义,如“归去来兮”。有时为句尾语气词,相当于“咧”。如《孟子。离娄上》“盍归乎来!”。

  3。本文活用的词语有哪些?请找出来加以解释。

  明确:眄庭柯以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的神色)

  乐琴书以消忧(名词动用,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船桨,这里用作动词,划)

  4。判断下面三句话的句式特征:

  A。寓形宇内复几时?

  B。将有事于西畴。

  C。复驾言兮焉求?

  明确:A省略句,“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B介宾结构后置;C宾语前置句。反问句代词作宾语前置,“还出去干什么呢?”

  5。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有4个实词,归纳其一词多义,力求在动态的语境中辨析词义。

  学生逐一明确

  教师归纳总结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①行

  例句出处释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行走

  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列传》走、离开、前往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出师表》实行,做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故何如哉《五人墓碑记》行为,品行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将要

  琵琶行古诗一种体裁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出师表》(háng)行列

  ②引

  例句出处释义

  引而不发成语开弓、拉弓

  引壶殇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端起

  乃引匕首提秦王《荆轲刺秦王》举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赤壁之战》率领、导引

  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游黄山记》吸引

  乃设九宾于廷,引赵使者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召引、召请

  令查出引入上谕中《谭嗣同》引用、援引

  李凭箜篌引诗题乐府诗体名

  3乘

  例句出处释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左传》驾、乘车

  乘虚而入成语利用、凭借

  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顺着

  乘鄂渚而反顾兮,秋科之绪风《涉江》登上、升

  自京师乘风雪《登泰山记》冒着、顶着

  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信陵君窃符救赵》(shèng)辆,量词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左传》(shèng)数词,四

  4策

  例句出处释义

  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竹制的马鞭

  策扶老以游憩《归去来兮辞》拄着

  退而论书策《权书》写字用的竹简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计策、策略

  五。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读本》P266第93课《世说新语》五则,并思考这五则作者的认识是否全部可取,哪一则的意义比较深远。

  [板书设计]

  归心似箭(一)

  归去来兮辞天伦之乐(二)

  自得其乐田园之乐(三)

  综述情志(四)

  [延伸阅读]阅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回答“序”后的问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①,诸侯以惠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逐见用于小邑。于是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②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③,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已岁十一月也。

  注释:①四方之事,指陶渊明接受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命令出使的事。四方,意为到各处去。

  ②归欤,《论语·公冶长》有“子在陈曰:‘归欤归欤’”的话,表怀乡之情。

  ③骏奔,《诗经·周颂》“清庙”篇有“骏奔走化庙”的话即去祭祀。

  1。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生生所资(生产生活)B。脱然有怀(轻快的样子)

  C。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找)D。非矫后所得(勉强去做)

  2。判断“以”字用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②诸亿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及少日,眷然有归与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4。下列选项是对本文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

  B。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原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C。陶辞官罢去最根本的理由也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当然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成为辞官因素之一。

  答案:1。C

  2。B(①用来②把③因④用来)

  3。D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4。A

语文教案 篇6

  水月无间供稿

  学习目标

  1、我的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2、日积月累:积累诗中优美的诗句,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3、展示台: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课前准备

  1、课件(童话片段)、音乐。

  2、课前有关童话的资料。

  激趣导入

  1、《神笔马良》、《哈利波特》、《指环王》的片段。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都是些什么电影吗?

  3、是的,这些精彩的电影都是根据童话故事改编而成的。其实,童话故事一直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童话天地,一起去感受他的美妙神奇、绚丽多姿吧。

  八面来风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很多关于童话的资料,现在能相互交流一下吗?

  2、交流

  3、老师也从网上下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发现

  1、 师:这么多美妙的童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童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小林和小东就发现了一些,我们来看看吧。

  2、 男女生分读书上的“我的发现”

  3、 说说小林和小东经过本组童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4、 回顾读过的童话书,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5、 全班交流。

  日积月累

  幻想、夸张、拟人凑成了可爱的童话故事,读起它,心也会随它飞扬。正如在诗中漫步一般!你听——

  1、配乐朗诵《雨中的树林》

  2、喜欢这首诗吗?

  3、用心、用情的朗读。

  4、指名朗读——点评——再读

  5、教师小结:童话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所说,童话是小精灵,童话市滚动的雨珠,是串串项链,是青蛙击鼓跳舞,是又软又香的落花,是酸甜可口的浆果,是会变魔术的雨点儿。让我们再一次用情的朗读这首诗,用多彩新奇的童话用驻人间。

  6、感情朗读。

  7、教师总结: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象为船,夸张为桨,拟人为帆,让你们的“童话号”驶向幸福的彼岸。

  展示台

  1、过渡:这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看看教材中几位同学的学习成果展示。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比他们更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展示、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3、组织参观学习成果展。

  4、评价,然后把评价情况装入“成长记录袋”

  课后作业

  《童话天地》即将组稿,希望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童话、演童话、办童话墙报、读童话、合作编写童话——精心准备,走进下节课的“大看台”。

  口语交际. 习作

  学习目标

  在亲身经历中,感受童话带来的乐趣,激发学习童话的兴趣。

  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过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好自编故事、合作表演的童话及童话故事。

  表演所需的道具、音乐。

  教学过程

  引言

  浓浓的童话情让我们经历了一段段美好时光,重新拾起它,你会觉得它是那么美好。

  这节课让我们在写童话的、讲童话、演童话的过程中,再一次尽情体验童话给我们的快乐吧!

  走进“大看台”

  过渡: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编童话、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走进今天的“大看台”,同学们一定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想一试身手。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开始吧!

  学生准备

  1、一进“大看台”

  a读自编故事,忠实的听众发表建议。要求:通顺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b讲童话,悉心的听众品评哪个最好。要求:大胆、大方、大声;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听众要认真听,评价要说出理由。

  c演童话,热情的观众谈谈观后感。要求:有合作意识,表演大方,抓住童话的主要情节。

  d总结经验,听取建议,再次准备,教师指导。

  2、二近大看台

  a创设情景:同学们,“童话大看台”现在开始了,请你用最热烈的掌声请出第一位表演者。

  b有感情的读自编故事。

  c用情的讲童话故事。

  d出色的演童话故事

  交流收获

语文教案 篇7

  初中语文教案通用模版

  我儿子一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能概括说出课文的思想内容。

  2.理解并说出以儿子为第一人称写作此文的好处。

  3.理解本文一些句子的情味,进而领悟作者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和情趣。

  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并学习本文富有情味的语言。

  2.难点:概括说出课文的思想内容以及以儿子为第一人称写作此文的好处。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指导

  1.正确、清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下列词语,并注意加点字的音、形。

  窥见(kui1):暗中看出来或觉察到。

  谐音(xie2):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

  鼾声(han1):打呼噜的声音。

  唏嘘(xi1xu1):哭泣后不自主地急促呼吸;抽搭。

  干涩(se4):又干又涩。指水分很少,不滑润。

  揉碎(rou2):用手来回擦或援而使物体破碎。

  喜滋滋(zi1):形容内心很欢喜。

  面面相觑(qu4):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磨磨赠蹲(ceng4ceng4):缓慢地向前行进,比喻做事动作迟缓。守株待兔:传说

  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他便放下手里的农具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在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你觉得自己的家庭幸福吗?请二位同学描述一下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相处的情况.(自由举手,教师选择)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一个幸福的家庭去坐一坐,

  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厦门市人。1969年到闽西山区插队,后当工人。1981年调福建文联工作。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其中《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诗集优秀奖,奠定了她以“朦胧诗”的身份入主诗坛的地位。她的诗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有美丽隽永的意象。近年来,她的散文也颇受人们关注,今天我们要学的《我儿子一家》就是其佳作之一。

  三、理解课文

  1.朗读:全文共有18个自然段,我们请9位同学,每人各朗读两段,注意按平时要求的方法去读。让我们再次熟悉一下课文内容,同时请全班同学为他们正音正字,并说说他们朗读的优缺点。

  评及正音:先请几位评价,再抽查几个注音.

  2.思考: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思考后提问,(对能说出一二的给予表扬和鼓励)

  归纳:这篇课文的内容很多,材料比较零碎。它不像《散步》那样集中写一件事,而是随着“我”的思绪,从过去写到现在,从未出生写到五岁,把其间有趣的、有情的、有意义的事或详或略地写出来。从而展示了自己一家人的真实、美好、有趣的形象。我们大体上可以对本文的内容作以下的归纳:第一部分(l-4):“我”的孕育、出生、命名。

  第二部分(5-10):“我”从小成长的家庭“德育”背景。

  第三部分(11—13):“我”一家四口之间的和膝关系。

  第四部分(14-18):妈妈爱“我”;“我”也爱妈妈。3.思考: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请写出中心思想。

  思考讨论提问并归纳:本文从儿子的视角写了自己一家人的一些生活琐事,表现了这个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和生动、健康的情趣。

  4.讨论:作者以儿子为第一人称来写作此文,这样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后讨论,教师给予点拨和提示:

  参考:起码有三点好处。第一,以孩子的视角来观察生活,可以把生活表现得特别单纯、美好,使作品充满纯洁的重真。第二,以孩子的口吻来描述生活,使作品的语言洋溢着童稚、童趣,让人耳目一新。第三,以孩子为叙述者组织材料,结构的自由度更大。因为读者不会苛求一个孩子的思维要如何地严谨、完美,只要大体合顺叙就可以了

  由此可见,以孩子为第一人称来写作是有许多好处的,许多成熟的作家都尝试过用儿童为第一人称未构思和写作作品,以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视角和风格。我们都是健康纯洁的少年儿童,我们写作文更应该忠实于自己的心灵,写自己认识的生活,说自己想说的话,坚决摒弃假话、套话。只要我们用自己一颗健康、活泼的童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我们就一定能写出一篇篇活泼、生动,充满童真童趣的好作文来的。

  5.提问:感受理解体会这篇课文优美些语学生先找,并说明理由,教师适时给予肯定:

  参考:语文学习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基本功,那就是学习语言。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充满情趣。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文中的一些精彩语句。

  (1)“姨姨气急:‘我姐姐千辛万苦,哪怕养出个蟑螂来,你都该叫好极了!"—句中“哪怕养出个蟑螂来……”实属有趣而可爱的夸张,表现

  姨姨“气急”的情状,透露她对“我”妈妈的极端同情和对“我”爸爸的不满和揶揄。句子充满生活情趣。

  (2)“…奶奶认不得,以一票否决。”

  句中“一票否决”是个极富时代特色的政治术语,用在家庭生活中,显得十分幽默,也表现出奶奶在家庭中的崇高地位。

  (3)“奶奶回家喜滋滋发布新闻……”

  明明只说一件小事,却用“发布新闻”这样郑重其事的词语,名、实之间的反差造成幽默。同时也表现奶奶为儿孙的聪明、成就而有点沾沾自喜(当然,奶奶表现出的是人之常情,我们不能苛责于她)。

  四、小结

  舒婷是个诗人,她的诗美丽隽永,热情浪漫。而她的散文,也如同她的诗一样地热情浪漫和美丽隽永,让人读了心生美丽,心生热爱。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如诗人舒婷那样热爱生活,领悟平凡的家庭生活中的种种情趣,对哪怕是很辛苦的生活都心存感激,那么,我们一定会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复习“征、启”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牛的两张征友启事的不同和引发的不同结果。

  3.懂得与人交往时,既要考虑到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别人的实际情况。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2.强调“团”“迎”字的书写。

  3.了解小牛的两张征友启事的不同和引发的不同结果。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动物头饰。

  课前准备:小牛贴图课件歌曲“找朋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都有朋友吗?你们觉得和朋友在一起感觉怎样呢?有一头小牛,它也很想找个朋友,于是,它就写了一份《征友启事》。请同学们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10、征友启示。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瞧,小牛要来考考你们呢?

  3.瞧,小牛为你们的精彩表现鼓掌呢!(掌声)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2页,再读一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课文中小牛几次贴出征友启事?(两次)

  2.找一找哪些自然段在写小牛第一次贴出征友启事找朋友。

  (三)细读理解感悟,指导朗读。

  (1—3自然段)

  1.请学生们小声读读课文的1—3自然段,能不能找出第一张征友启事的内容。

  2.指名读。(投影出示“我想找这样一个朋友:能陪我一起吃草,一起玩耍,一起晒太阳,一起学耕田。谁能做到,欢迎联系xxx”)

  3.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师相机指导:小牛找朋友的条件是什么?它为什么会提出这些条件呢?

  4.教师小结:是的,小牛正是因为自己喜欢做这些事,所以它希望它的朋友所有的这些事情都能做到。

  学习第3自然段。

  1.师:那么这张征友启事刚一贴出,小动物们有什么反应呢?看课件说话。

  2、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小动物,你会边跑来边想些什么呢?看来你的心情很-----兴奋!

  5.师:谁能带着兴奋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自己试试吧!指名读,齐读。

  师:可是,看完了,小动物们是什么样的了呢?看小动物失望离开的课件,说话。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能带着动作来读读吗?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这些小动物中的一员,此时,A、(戴上头饰)请问,你是小山羊吗?你为什么走开了呢?为什么还要摇头呢?B、你会边走边说些什么呢?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读这句话吗?

  一二组读兴奋的句子,三四组读失望的句子,读出对比来。

  师:瞧,第一份征友启示的结果就是:小动物们兴奋而来,失望而去,而小牛,也一个朋友也没有找到。它只好去找老牛诉苦,他的心情怎样呢?请同学们来为这句话加上小牛的心情描写:小牛————(失望、伤心、苦恼、奇怪)极了,跑到。

  (生加上补充心情的词语读第四自然段“诉苦“部分)

  师评价:我听出了你的失望;没有找到朋友的小牛多么伤心啊!

  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理解的心情,来学着小牛诉诉苦。齐读四段。

  10.是啊小牛为什么一个朋友也找不到?如果你在小牛旁边,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

  11.教师小结。

  学习5、6自然段。

  师:听了小牛的怨言后,老牛教了他一个办法。让他出了第二份征友启示。(课件出示)

  1、谁来读读?

  ①.那这两张征友启事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对比着读一读。(课件出示:两张征友启事的内容)。

  ②学生找不同。

  ③师:学生边说,老师边点出不同的地方。多了这些词,意思有什么不同?教师小结:是的,第一份征友启示需要做到吃草、玩耍、晒太阳、耕田这么多方面,可是第二份征友启示只要做到其中一点,就可以和小牛做朋友了。这是多么容易的事啊!

  ⑤男生读第一则征友启事,女生读第二则征友启事,读出两则征友启事的不同来。

  5.对比着学习第二张征友启事贴出后的热闹场面。

  ①师:第二张征友启事刚刚贴出,小动物们又会有什么反应呢?谁愿意来读一读第8自然段?

  ②师:是啊,多热闹哇!怎样围才是“团团围住”呢?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动作。

  ③老师来当小牛,请五位同学来当小动物,表演下“团团围住”这个动作。小动物们把小牛团团围住,会说些什么呢?请位同学读一读他们的话。

  ②在这四句话里,分别都有一个字,它们的意思很相似,你能找到是哪个字吗?(同、跟、陪、和)

  请学生用四个字分别说一句话。

  ④教师小结:我们中国的汉字真是丰富多彩呀!同一个意思却可以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真有趣!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应该注意这些细节之处,会让我们的文章更精彩。

  来,我们分组来读读山羊、猎狗、花猫和马驹的话。

  ⑤学生齐读。你们听,小牛找到了许多朋友,它和朋友们一起唱起了欢快的歌儿,我们也一起唱唱吧!(放儿歌:找朋友)

  (四)拓展想象。

  师:小牛这时候可高兴了,他唱完歌,又兴高采烈地又跑去见老牛,猜猜看小牛会对老牛说什么。(礼貌;名理)

  教师总结:我们交朋友的时候,既要考虑到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别人的实际情况,这样我们才会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五)练习说话:

  你想有更多的好朋友吗?

  想不想写个征友启示,那你会怎么写?

  下课!

  板书设计:

  征友启事,第一次无,考虑自己,想到别人,第二次许多。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

  多媒体课件。

  2、学生:

  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3、了解预习情况,指读正音。

  4、交流初步感受:

  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板书:送

  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

  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1、理解第一、二句诗:

  ⑴ 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教师板画帮助理解。)

  ⑵ 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板书:

  名楼送

  ⑶ 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

  板书:

  盛景送

  ⑷ 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第三、四句诗:

  ⑴ 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⑵ 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① 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

  (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

  板书:

  目光送

  ② 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情谊。)

  ③ 讨论:

  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板书:

  心随送

  ④ 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自由赏读

  (尊重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请学生把自己就当作李白,换位赏读。)

  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简略欣赏李白的《赠孟浩然》。

  (辅助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感。)

  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如:情深意长。)

  五、阶段总结,布置作业

  1、围绕“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做总结。

  2、谈话激发学下一首诗和继续搜集这一类诗的兴趣。

  3、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