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教案

时间:2024-06-19 11:31:48 教案 我要投稿

高二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二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逻辑联结词且的含义

  (2)正确应用逻辑联结词且解决问题

  (3)掌握真值表并会应用真值表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观察和思考中,在解题和证明题中,本节课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品质的培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数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且的含义,使学生能正确地表述相关数学内容。

  难点:

  1、正确理解命题Pq真假的规定和判定。

  2、简洁、准确地表述命题Pq、

  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想:在观察和思考中,在解题和证明题中,本节课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品质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过程:

  1、引入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从事任何工作、学习,都离不开逻辑。具有一定逻辑知识是构成一个公民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数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所学的数学比初中更强调逻辑性。如果不学习一定的逻辑知识,将会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经常犯逻辑性的错误。其实,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开始接触一些简易逻辑的知识。

  在数学中,有时会使用一些联结词,如且或非。在生活用语中,我们也使用这些联结词,但表达的含义和用法与数学中的含义和用法不尽相同。下面介绍数学中使用联结词且或非联结命题时的含义和用法。

  为叙述简便,今后常用小写字母p,q,r,s,表示命题。(注意与上节学习命题的条件p与结论q的区别)

  2、思考、分析

  问题1:下列各组命题中,三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

  ①12能被3整除;

  ②12能被4整除;

  ③12能被3整除且能被4整除。

  学生很容易看到,在第(1)组命题中,命题③是由命题①②使用联结词且联结得到的新命题。

  问题2:以前我们有没有学习过象这样用联结词且联结的命题呢?你能否举一些例子?

  例如:命题p:菱形的对角线相等且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归纳定义

  一般地,用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q,读作p且q。

  命题pq即命题p且q中的且字与下面命题中的且字的含义相同吗?

  若xA且xB,则xB。

  定义中的且字与命题中的且字的含义是类似。但这里的逻辑联结词且与日常语言中的和,并且,以及,既又等相当,表明前后两者同时兼有,同时满足。说明:符号与开口都是向下。

  注意:p且q命题中的p、q是两个命题,而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的p,q是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两个部分。

  4、命题pq的真假的.规定

  你能确定命题pq的真假吗?命题pq和命题p,q的真假之间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分析前面所举例子中命题p,q以及命题pq的真假性,概括出这三个命题的真假之间的关系的一般规律。

  例如:在上面的例子中,第(1)组命题中,①②都是真命题,所以命题③是真命题。

  一般地,我们规定:

  当p,q都是真命题时,pq是真命题;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pq是假命题。

  5、例题

  例1:将下列命题用且联结成新命题pq的形式,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p: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q: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2)p: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q: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p:35是15的倍数,q:35是7的倍数。

  解:(1)pq: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也可简写成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由于p是真命题,且q也是真命题,所以pq是真命题。

  (2)pq: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也可简写成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由于p是真命题,且q也是真命题,所以pq是真命题。

  (3)pq:35是15的倍数且35是7的倍数。也可简写成35是15的倍数且是7的倍数。

  由于p是假命题,q是真命题,所以pq是假命题。

  说明,在用且联结新命题时,如果简写,应注意保持命题的意思不变。

  例2:用逻辑联结词且改写下列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1既是奇数,又是素数;

  (2)2是素数且3是素数;

  6、巩固练习:P20练习第1,2题

  7、教学反思:

  (1)掌握逻辑联结词且的含义

  (2)正确应用逻辑联结词且解决问题

高二数学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流程图的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

  (2)能用文字语言表示算法,并能将算法用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表示简单的流程图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设计流程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流程图的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动手作图,、用自然语言表示算法,用图表示算法。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程序化思想,在归纳概括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算法的顺序结构与选择结构。

  难点:用含有选择结构的流程图表示算法。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学生通过动手作图,、用自然语言表示算法,用图表示算法,体会到用流程图表示算法,简洁、清晰、直观、便于检查,经历设计流程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学习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表示简单的流程图。

  教学用具:尺规作图工具,多媒体。

  四、教学思路

  (一)、问题引入揭示课题

  例1尺规作图,确定线段的一个5等分点。

  要求:同桌一人作图,一人写算法,并请学生说出答案。

  提问:用文字语言写出算法有何感受?

  引导学生体验到:显得冗长,不方便、不简洁。

  教师说明:为了使算法的表述简洁、清晰、直观、便于检查,我们今天学习用一些通用图型符号构成一张图即流程图表示算法。

  本节要学习的是顺序结构与选择结构。

  右图即是同流程图表示的算法。

  (二)、观察类比理解课题

  1、投影介绍流程图的符号、名称及功能说明。

  符号符号名称功能说明终端框算法开始与结束处理框算法的各种处理操作判断框算法的各种转移;

  输入输出框输入输出操作指向线指向另一操作。

  2、讲授顺序结构及选择结构的概念及流程图。

  (1)顺序结构

  依照步骤依次执行的一个算法;

  流程图:

  (2)选择结构

  对条件进行判断来决定后面的.步骤的结构;

  流程图:

  3、用自然语言表示算法与用流程图表示算法的比较;

  (1)半径为r的圆的面积公式当r=10时写出计算圆的面积的算法,并画出流程图。

  解:

  算法(自然语言)

  ①把10赋与r

  ②用公式求s

  ③输出s

  流程图

  (2)已知函数对于每输入一个X值都得到相应的函数值,写出算法并画流程图。

  算法:(语言表示)

  ①输入X值

  ②判断X的范围,若,用函数Y=x+1求函数值;否则用Y=2—x求函数值

  ③输出Y的值

  流程图

  小结:含有数学中需要分类讨论的或与分段函数有关的问题,均要用到选择结构。

  学生观察、类比、说出流程图与自然语言对比有何特点?(直观、清楚、便于检查和交流)

  (三)模仿操作经历课题

  1、用流程图表示确定线段A、B的一个16等分点

  2、分析讲解例2;

  分析:

  思考:有多少个选择结构?相应的流程图应如何表示?

  流程图:

  (四)归纳小结巩固课题

  1、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的模式是怎样的?

  2、怎样用流程图表示算法。

  (五)练习P99 2

  (六)作业P99 1

《高二数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高二数学教案优秀07-11

高二的周记11-25

高二学生评语05-26

高二寒假随笔02-28

初中数学教案02-23

数学教案范文11-25

小学数学教案05-15

人教版数学教案11-08

初中数学教案05-16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5-24

高二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二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逻辑联结词且的含义

  (2)正确应用逻辑联结词且解决问题

  (3)掌握真值表并会应用真值表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观察和思考中,在解题和证明题中,本节课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品质的培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数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且的含义,使学生能正确地表述相关数学内容。

  难点:

  1、正确理解命题Pq真假的规定和判定。

  2、简洁、准确地表述命题Pq、

  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想:在观察和思考中,在解题和证明题中,本节课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品质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过程:

  1、引入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从事任何工作、学习,都离不开逻辑。具有一定逻辑知识是构成一个公民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数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所学的数学比初中更强调逻辑性。如果不学习一定的逻辑知识,将会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经常犯逻辑性的错误。其实,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开始接触一些简易逻辑的知识。

  在数学中,有时会使用一些联结词,如且或非。在生活用语中,我们也使用这些联结词,但表达的含义和用法与数学中的含义和用法不尽相同。下面介绍数学中使用联结词且或非联结命题时的含义和用法。

  为叙述简便,今后常用小写字母p,q,r,s,表示命题。(注意与上节学习命题的条件p与结论q的区别)

  2、思考、分析

  问题1:下列各组命题中,三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

  ①12能被3整除;

  ②12能被4整除;

  ③12能被3整除且能被4整除。

  学生很容易看到,在第(1)组命题中,命题③是由命题①②使用联结词且联结得到的新命题。

  问题2:以前我们有没有学习过象这样用联结词且联结的命题呢?你能否举一些例子?

  例如:命题p:菱形的对角线相等且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归纳定义

  一般地,用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q,读作p且q。

  命题pq即命题p且q中的且字与下面命题中的且字的含义相同吗?

  若xA且xB,则xB。

  定义中的且字与命题中的且字的含义是类似。但这里的逻辑联结词且与日常语言中的和,并且,以及,既又等相当,表明前后两者同时兼有,同时满足。说明:符号与开口都是向下。

  注意:p且q命题中的p、q是两个命题,而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的p,q是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两个部分。

  4、命题pq的真假的.规定

  你能确定命题pq的真假吗?命题pq和命题p,q的真假之间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分析前面所举例子中命题p,q以及命题pq的真假性,概括出这三个命题的真假之间的关系的一般规律。

  例如:在上面的例子中,第(1)组命题中,①②都是真命题,所以命题③是真命题。

  一般地,我们规定:

  当p,q都是真命题时,pq是真命题;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pq是假命题。

  5、例题

  例1:将下列命题用且联结成新命题pq的形式,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p: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q: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2)p: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q: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p:35是15的倍数,q:35是7的倍数。

  解:(1)pq: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也可简写成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由于p是真命题,且q也是真命题,所以pq是真命题。

  (2)pq: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也可简写成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由于p是真命题,且q也是真命题,所以pq是真命题。

  (3)pq:35是15的倍数且35是7的倍数。也可简写成35是15的倍数且是7的倍数。

  由于p是假命题,q是真命题,所以pq是假命题。

  说明,在用且联结新命题时,如果简写,应注意保持命题的意思不变。

  例2:用逻辑联结词且改写下列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1既是奇数,又是素数;

  (2)2是素数且3是素数;

  6、巩固练习:P20练习第1,2题

  7、教学反思:

  (1)掌握逻辑联结词且的含义

  (2)正确应用逻辑联结词且解决问题

高二数学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流程图的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

  (2)能用文字语言表示算法,并能将算法用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表示简单的流程图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设计流程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流程图的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动手作图,、用自然语言表示算法,用图表示算法。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程序化思想,在归纳概括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算法的顺序结构与选择结构。

  难点:用含有选择结构的流程图表示算法。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学生通过动手作图,、用自然语言表示算法,用图表示算法,体会到用流程图表示算法,简洁、清晰、直观、便于检查,经历设计流程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学习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表示简单的流程图。

  教学用具:尺规作图工具,多媒体。

  四、教学思路

  (一)、问题引入揭示课题

  例1尺规作图,确定线段的一个5等分点。

  要求:同桌一人作图,一人写算法,并请学生说出答案。

  提问:用文字语言写出算法有何感受?

  引导学生体验到:显得冗长,不方便、不简洁。

  教师说明:为了使算法的表述简洁、清晰、直观、便于检查,我们今天学习用一些通用图型符号构成一张图即流程图表示算法。

  本节要学习的是顺序结构与选择结构。

  右图即是同流程图表示的算法。

  (二)、观察类比理解课题

  1、投影介绍流程图的符号、名称及功能说明。

  符号符号名称功能说明终端框算法开始与结束处理框算法的各种处理操作判断框算法的各种转移;

  输入输出框输入输出操作指向线指向另一操作。

  2、讲授顺序结构及选择结构的概念及流程图。

  (1)顺序结构

  依照步骤依次执行的一个算法;

  流程图:

  (2)选择结构

  对条件进行判断来决定后面的.步骤的结构;

  流程图:

  3、用自然语言表示算法与用流程图表示算法的比较;

  (1)半径为r的圆的面积公式当r=10时写出计算圆的面积的算法,并画出流程图。

  解:

  算法(自然语言)

  ①把10赋与r

  ②用公式求s

  ③输出s

  流程图

  (2)已知函数对于每输入一个X值都得到相应的函数值,写出算法并画流程图。

  算法:(语言表示)

  ①输入X值

  ②判断X的范围,若,用函数Y=x+1求函数值;否则用Y=2—x求函数值

  ③输出Y的值

  流程图

  小结:含有数学中需要分类讨论的或与分段函数有关的问题,均要用到选择结构。

  学生观察、类比、说出流程图与自然语言对比有何特点?(直观、清楚、便于检查和交流)

  (三)模仿操作经历课题

  1、用流程图表示确定线段A、B的一个16等分点

  2、分析讲解例2;

  分析:

  思考:有多少个选择结构?相应的流程图应如何表示?

  流程图:

  (四)归纳小结巩固课题

  1、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的模式是怎样的?

  2、怎样用流程图表示算法。

  (五)练习P99 2

  (六)作业P9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