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关推荐
六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六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1
教学内容:
西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下册《式与方程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整理和复习小学阶段有关“式与方程”的知识,使学生形成“式与方程”的认知结构,提高系统整理复习的能力。
2.使学生在自主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及方法,进一步建立符号意识,体会代数思想。
3.使学生通过复习明确“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和复习方程的意义、列方程和解方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整理和复习小学阶段有关“式与方程”的知识。
教学难点:
在整理中构建“式与方程”的知识网络,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和学生课前复习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示课题
启发谈话,自我质疑,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直接揭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梳理知识,沟通联系
1.展示学生的整理和复习成果,微课引导学生体会整理和复习的方法
(设计意图:培养自主整理复习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根据同学们的整理和复习,对“式与方程”进行归纳整理
(设计意图:能让学生清晰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
3.围绕以下三方面查漏补缺、纵深拓展。
提出研究问题,小组讨论、合作攻关。
(1)用字母表示数
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②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③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④用字母来表示计算方法
汇报、小结。
⑤实际运用
考考你?
学校买来9个足球,每个a元,又买来b个篮球,每个58元。
下面这些含有字母的式子,你们能说说它们表示的意义吗?
9a表示58b表示58-a表示9a+58b表示
追问:如果a=45,b=6,那么,你们能算出9a+58b等于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回忆、小组间的合作交流,既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梳理,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又培养了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体验到了同伴相互交流的学习乐趣。学生在整理中让旧知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练习中提升知识。)
(2)方程
①交流什么是方程
②判断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
8×4=32 x-0.25=1449+3y>104+0.7x=102
9a-3.5a 6<3÷b x/4=30% 2/3x+1/2x=42
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小结:x-0.25=144+0.7x=102x/4=30%2/3x+1/2x=42都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所以它们都是方程。
③解方程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复习,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方程的意义,并能熟练地解方程。)
(3)列方程解决问题
绿化队为一个居民社区栽花,栽月季花240棵,再加上16棵就是所栽丁香花棵数的2倍。
提出问题,独立思考
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题,弄清题意,让学生参与列方程解题的过程,提高学生应用代数的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初步符号感。)
三、实际运用,增强理解
1.小平在踢毽子比赛中踢了42下,她踢毽的数量是小云的3/4。小云踢了多少下?
2.阳阳正在读一本科普书,第一周读了90页,还剩下这本书的1/3没有读。这本科普书一共多少页?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与小组交流,集体讲评。
3.指导练习,提升思维
课件(出示)用小棒摆正方形,如下图所示。
正方形的个数图形小棒的根数
1
4
2
3
n
让学生理解、认识、思考的差异,允许“多样化”的结论。
小结:对于有规律性的事物,无论是用数还是字母或图形都可以反映相同的规律,只是表达形式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做层次不同,形式多样的练习,提升学生的解题思维训练。)
四、全课小结
回忆这节课我们复习了那些知识?是怎样进行梳理的?
(设计意图:进一步归纳总结,让生知识的系统化和结构化,提升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的能力。)
五、独立练习,巩固提高。
练习十六中第5-8题改造。
(设计意图:让生在复习中巩固知识,在练习中提升思维。)
教学板书:
式与方程的整理与复习
数量
数量关系
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运算定律
计算方法
认识方程含有求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解方程
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方程的基础知识,会解学过的方程,并能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从中体会方程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在课前利用微课布置前置作业,通过学生完成前置作业来整理“式与方程”的知识,虽然有部分学生不能完整地整理所学知识,但仍可对某部分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通过这种整理知识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学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的基础上,教师再综合学生整理的知识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复习内容,这样突出学生在整理知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复习效果。
教学设计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不能以自己的经验代替学生实际情况,认为上过的内容只要复习一下,学生就能弄懂,如用方程来解决问题时,对于简单的题目,学生做的很好,但稍复杂一点的题目,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分析题目,找出题目中的关系式。从中也看出这部分学生并没有掌握好这部分知识。在接下来的复习中,可以着重来复习这部分知识。
六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2、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愿与人交流的习惯。
3、通过学生自行实施实践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口算
2、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倒数”,看看他们有什么秘密?出示课题:倒数的认识
二、新授
1、教学倒数的意义。
(1)学生看书自学,组成研讨小组进行研究,然后向全班汇报。
(2)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提示学生说清“互为”是什么意思?(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
(3)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2、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1)写出 的倒数: 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数字3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母位置处)、分母(数字5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子位置处)调换位置。
(2)写出6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3、教学特例,深入理解
(1)1有没有倒数?怎么理解?(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
(2)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4、巩固练习:课本24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2)汇报时有意识地让学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求倒数的方法。
三、练习
1、练习六第2题:同桌互说倒数。
2、辨析练习:练习六第3题“判断题”。
3、开放性训练。
( )×( )=( )× ( )=( )×( )
四、总结
你已经知道了关于“倒数”的哪些知识?你联想到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教学追记:
倒数的认识一课,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学生通过预习、自学,完全可以自行理解本课的内容。针对本课的特点,教学中我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理解“倒数”的意义,而在这其中,有一些概念点犹为关键,如“互为”,因此我也适当的加以提问点拨。对于求倒数的方法,我同样给学生自主的空间,自学例题,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但对于“0”“1”的倒数这种特例,我并没有忽视它,而是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帮助学生加强认识。
【六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交集分类》反思03-25
中班数学教案学习“6的组成”反思12-11
小班优秀数学教案《有趣的图形》含反思06-15
六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07-17
六年级数学教案04-28
大班数学教案6以内数的组成反思12-11
小班数学教案:好玩的夹子教案及教学反思03-06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19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