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09 09:29:36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8篇(推荐)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8篇(推荐)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学生通过方法引路、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明白本学期的学习目标、主要内容、可用的学习方式、得到几个方面的,同时能参与其中共同讨论,提出改进建议,培养学生解读教材的能力,对本学期语文学习充满期待,做好学习规划。

  学习准备

  1.教师编写的《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2.《学习单》人手一份

  3. 多媒体课件

  学习活动

  一、复习旧知,方法引路

  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每册书里的课文是怎么编排的?平时是怎样学习一个主题单元的?

  2. 师生交流。

  二、任务驱动 探究专题

  1. 学生阅读目录,交流:本册书一共有几个主题?

  2. 各学习小组对照《学习单》针对一个单元主题进行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本单元主要讲了什么内容,通过学习将达成哪些目标?然后按照要求完成表格,最后选派代表进行汇报。

  三、自学汇报 展示成果

  1. 各学习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展示表格。

  2. 师生交流:现在我们了解了学习内容,确立了学习目标,就有了前进的方向。那么下一步的学习你会怎样去做,如何去学呢?

  四、师生交流 商议方式

  1. 出示《课程》表格,学生快速默读,边读边想:你倾向于哪种方式?谈谈你的看法。如果有不同的意见,也可以提出来。

  2.师生交流。

  五、下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本学期要学的内容和学习的`目标有了整体的把握,对内容和方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这个学期的语文学习中,希望你们依靠自己的努力认真读书,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敢于实践,使各项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泡泡、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在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同时,表达了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本文语言浅显、生动,学生初读课文,大致理解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翠鸟的特点、怎样将 其表达清楚的。这一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首先是翠鸟外形上的特点。

  第二,翠鸟动作上的特点。

  翠鸟在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关系密切,正是由于翠鸟在外形上具有上述的特点,它在抓鱼时才会如此的敏捷、迅速。这一点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格外注意。作者之所以将翠鸟的特点写得如此细致,是与其日常的'认真观察分不开的,进而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作者在仔细认真的观察基础之上,运用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描写翠鸟的特点,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把朗读和理解结合起来,在正确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感情,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准备:相关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

  板书设计:

  翠鸟 爪子----------小、红

  头-------橄榄色、翠绿色

  翠鸟羽毛背-------浅绿色颜色鲜艳

  腹-------赤褐色小巧玲珑

  眼睛-------------透亮灵活

  嘴巴-------------尖、长

语文教案 篇3

  我的发现

  这一项训练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的特点,进一步体验祖国语言的丰富和发现的乐趣,积累词语。其中包括两大组词语,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每组词语的两个字都相同,只是交换了前后的位置。第一大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因为颠倒了字的顺序,所以表达的意思不同了。第二大组的第一竖行是表示事物名称或地理位置的词,交换了字的位置,就变成了表示动作的词。

  过程建议:

  1、出示词语。

  奶牛 牛奶 图画 画图 蜜蜂 蜂蜜 牙刷 刷牙 水池 池水 山上 上山

  2、自读词语,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3、全班交流发现。

  4、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看哪一组说得多。

  5、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然后用多种方法朗读。

  日积月累

  这一部分包括 “读读认认”、“我会填”和 “我会读”三项内容。 其中“读读认认”教学重点是认识八个生字,积累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我会填”是选择近义词填空的练习。“我会读”是阅读《鲁班造伞》这篇短文,目的是让学生增加阅读量,积累语言,激发动手创造的欲望。

  读读认认

  过程建议:

  1、自由读两组字:你发现了什么?(形声字;用熟字加熟字的方法识记新字。)

  2、小组合作交流,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是怎么记住的?

  3、卡片认读——任意抽读——送信游戏——同桌互读

  4、任意选择喜欢的字进行扩词练习。

  我会填

  1、读句子,说说每组的两个词语是什么关系?(近义词)

  2、结合生活分别用这两个词造句。

  3、说说差别。

  4、填空,互相检查。

  我会读

  1、默读短文,自主识字。

  2、朗读感悟:鲁班是什么样的人?(善于思考,动手创造)

  3、谈谈自己读完短闻后的心得和体会。

  4、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口语交际

  这次训练是以“我们的`小制作”为主题开展口语交际,是对本组专题的扩展和延伸。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在交际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与人协作的能力。

  交际准备:

  1、学生课前进行的小制作(如:用毛线编织蝴蝶结,用塑料瓶做成花篮等)

  2、把学生划分成若干个交际小组。

  过程建议:

  1、学生将课前布置制作的小制作拿出。如,用毛线编织蝴蝶结,用塑料瓶做成花篮,用红辣椒做成玩具鞭炮,用纸叠成的……

  2、展示自己做成的可爱的小制作。

  3、小组交流、汇报制作过程。别人讲的时候,听的同学可以提出问题,讲的同学要作解答。

  4、小组推荐做得好、说得好的同学在班上展示、介绍自己的小制作。

  5、评一评谁的小制作做得好,谁介绍得好。

  6、将学生的小制作办成一个展览。

  展示台

  这次展示台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展示自己收集到的邮票、二是展示自己收集的名言。 其实这只是一个范例,教学时应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才能。还可以结合口语交际活动办个“小制作展览”,给学生创造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搭建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他们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使他们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1、展示:与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图片与材料。(内容不限)

  2、全班交流自己的搜集途径,大家互相学习借鉴。

  3、总结:每个人交流一个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每个人交流一个思想你便得到许许多多的思想,愿同学们,时时处处不忘留心美的事物,不忘将美与他人分享。

  4、以此专题办个展览。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在习作中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2.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及时记录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3.热爱大自然,感受假期生活的乐趣。

  4.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养成习作之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及时记录的习惯,

  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描写细致,感受真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照片,讲故事:

  (教师出示自己假期时在上海游玩拍摄的照片) 讲述自己假期愉快的旅游经历。

  二.师生交流,激发写作兴趣:

  1.师:我想我们都喜欢出去游玩儿,去拥抱大自然,在假期中,想必大家也定有难忘的经历?能告诉大家吗?

  生自由交流。

  2.师:是呀,通过刚才的交流,让我们回忆起了难忘的假期生活,与其回忆,还不如现在就动笔记录下这一串串足迹,好吗?

  三.片段赏析、发现写作方法:

  1.师:我们到风景区游览,欣赏自然风光,增长见识,留影拍照,真是一件乐事。那怎样给自己最喜爱的照片配上一篇精彩的文章呢?大家相互讨论一下,一会我们来献计献策。

  生讨论.

  1. 师:谁有好的建议,快给大家说说!

  (学生初步谈到:(1)按一定顺序,也就是旅行的顺序来记,这样更清晰;(2)要围绕照片的内容来写,把那里的美丽景色生动的描绘出来;(3)可以把照片的地点和内容作为文章的一个重要部分,精彩片断;(4)要围绕快乐来写,写出旅途的.难忘。)

  对于以上的建议教师要给与及时地引导、归纳和鼓励。

  3.师:我也给大家介绍两种观察景物的方法,一种就是定点观察。如站在公园某一角,对公园进行由远及近的观察。又如我们登上塔顶,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对塔下景物进行观察。二就是移动观察,它又叫移步换位法。就是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位置,一处一处地进行观察。选好了观察点,就是确定好了写的顺序。如这样,就有条理有重点地写下了作者在大会堂所看到的景物。

  四.创设情景,感悟写作方法:

  1.师:同学们,我们要记录自己的假期生活,你们还想到了什么?

  生:要把自己最喜欢、印象较深的地方作为重点来写。

  2.师:能结合你具体情况给大家具体讲一讲吗?

  3.师举例让学生练习说。

  五.理解难忘,拓宽学生思路,丰富写作素材:

  1.刚才,大家在提建议时,说到了要记录假期生活的快乐,那在你在假期中除了快乐的经历让你难忘以外,还有不同的感受让你难忘吗?

  教师引导学生广泛发表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难忘的经历。

  生:可以是惊险的一段历程;可以是紧张的一个画面;可以是兴奋的一个瞬间;可以是一次勇敢的尝试;可以是一次后悔的经历;可以是一种心酸的滋味

  2.师:现在,对于难忘的假期生活,你又有什么新的理解?

  生:不一定只有快乐是难忘的题材,只要是一段有意义的经历,都值得记录下来;生:我们的写作素材可以丰富一些,写出自己的认为最值得难忘的经历和故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师:是呀,一段难忘的童年之旅,之所以难忘,就是因为纪录了你自己亲身感受,刻骨铭心的历程,也许是快乐的,也许是神奇的,也许是充满挑战的,只要你写出自己的滋味来,就是一篇有价值的好文章。

  第二课时

  一.写作提示:

  这节课,就请大家先回忆一下假期生活,想想令你印象深刻的事及当时的感受,然后有条理的写下来,注意突出重点,写出你的真情实感,一会我们交流。

  二.学生写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作文情况。

  三.选择写的较好的文章,在班里进行赏析。

  教师侧重选择两类文章:

  1.条理清楚,内容具体,重点突出,结构好。

  2.语言优美,/article/对景色、心情、语言等的描写较生动,且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一评,作文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四.刚才,我们欣赏了几位同学的作文,相信对每位同学都有所启发,这节课我们来精心修改自己的文章。我建议大家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这样可以让人视野清新,把笔墨多花在自然景观的特色上。联系自己的感受,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1.学生自己修改。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自学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黄山松有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特点的。

  4、感悟课文的深刻内涵。

  重点难点:

  1、了解黄山松有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特点的。

  2、感悟课文的深刻内涵。

  教具准备:

  黄山美景及黄山松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观感知,读题解意。

  1、介绍黄山美景,引出“黄山松”。

  2、读课题,看看黄山松的图片,谈谈自己对黄山松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全文,了解课文讲了什么。

  2、说说黄山松有哪三个特点?

  特点之一:坚韧顽强

  特点之二:一心向着阳光

  特点之三: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

  3、给课文的第2、3、4三个自然段分别加上小标题。

  三、细读课文,体会想象。

  1、导读课文第2自然段。

  (1)自由读本段,边读边想:黄山松生长在怎样的环境里?它生长的得怎样?

  (2)学生自由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归纳。

  2、自学课文第2、3、4自然段,体会作者又是怎样表现黄山松的.另外两个特点的。

  3、教师点拨、指导。

  4、交流读后的感受,美读课文。

  四、回顾全文,反思文本。

  黄山松不仅有挺拔秀美的姿态,还有一心向阳的枝条,更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然而读完课文后,你是不是觉得是在写黄山松,而是还想说点其他的什么?

  (松树是坚韧顽强的,是团结的,人有何尝不是呢?)

  板书设计:

  25 * 黄山松

  生命力顽强

  黄山松 { 一心向阳光

  强大的团结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请学生自我复习生字词。

  2、学生听写生字词。

  3、请学生回答问题

  (文中讲了黄山松的哪几个特点?)

  二、作业练习

  1、写一首课外描写(赞美)黄山松的诗歌(可以是古体诗,也可以是近体诗。

  2、黄山十大名松是指哪些?

  迎客松 望客松 送客松

  连理松 竖琴松

  3、给加粗字注音

  描摹( ) 日暮( )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颈厉”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新词。

  2、生字词卡片(或课件)。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读,梳理要点

  1、阅读单元导语。

  2、读后交流:

  你知道了什么?

  3、揭题,引入课文。

  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学习小组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

  2、教师分类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2、口头填空:

  这是一只________________的白鹅。

  3、你从哪里知道这是一只高傲的`白鹅?

  四、初识“高傲”

  1、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你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2、品词:

  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3、表情朗读: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五、指导书写

  六、作业

  1、多音字组词。

  2、形近字组词。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掌握以下文言字词:居、如、方、作、撰、伤、与,并背诵9-13段。

  2、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

  重点难点:

  1、 重点:目标1;

  2、 难点:目标2。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1、音形之辨:

  曾皙(xī)长乎尔(zhǎng)率尔(shuài)比及(bì)

  哂之(shěn)以俟君子(sì)舞雩(yú)

  2、疑难字句: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3)唯求则非邦也与?

  3、一词多义:

  (1)如:如或知尔【2】如果。

  如五六十【6】或者。

  如其礼乐【6】至于。

  如会同【8】或者。

  求!尔何如【5】即“如何”,怎么样。

  (2)方:可使有勇,且知方也【3】义,道义。

  方六七十【6】古代计算面积的单位,纵横各一里为方。

  (3)乎:以吾一日长乎尔【2】比

  摄乎大国之间【3】在

  异乎三子者之撰【10】与

  4、词类活用:

  (1)端章甫名词作动词

  (2)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

  (3)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作名词

  5、特殊句式

  (1)毋吾以也宾语前置

  (2)居则曰:“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居:平常,平日里。)

  (3)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状语后置

  (4)比及三年,可使有勇省略句

  (5)为国以礼状语后置

  二、新课研习:

  1、引入:

  这是一篇关于孔子与其四名弟子谈志的文章。(全文思路)首先孔子问,你们都有什么样的理想,然后四名弟子一一陈述,最后孔子点评。这里面孔子特别赞同谁的观点?曾皙。

  那么他为什么会“与点”呢?(幻灯)

  2、详解:

  面对这么大,以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分解。

  我们可以把这个大问题拆成几个小问题。

  那么你们觉得我们必须在了解哪些东西之后,才能回答这个问题?

  【明确】:(1)曾皙表达观点的语句曾皙的观点。

  (2)其他人表达观点的语句他们的观点和曾皙的差异何在?【提示:赞同点,隐含了不怎么赞同其他人这个问题。】

  (3)孔子的基本思想倾向是怎样的?

  回答以上六小问:

  【明确】:(1)第12段。请学生不看课后译文来翻译。

  曾皙的观点不明确。(孔子有云:“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我们姑且将这个问题存而不论。)

  (2)子路:第3段。请学生不看课后译文翻译。

  子路--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第6段。请学生不看课后译文翻译。

  冉有--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可使足民”,不过“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第8段。请学生不看课后译文翻译。

  公西华--“愿为小相”。

  思考:三人观点的共通之处?

  【明确】: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志向都是符合儒家“不仕无义”“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这一入世精神的.。

  讨论:我们学习前面几篇课文的时候已经知道孔子周游列国,忙于求仕,很显然,他是主张积极入世的,但这里孔子对三子的入世精神没有明确而直接的肯定,是不是孔子当时观念有所改变?还是曾皙与其他三人的观点只是态度或表述差异,曾皙态度或对入世精神的表述比前三者更好?

  【二次讨论前提示】:(1)如果是孔子观念有所改变,你是否可以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例证?

  (2)如果曾皙和其他三人的观点只是态度差异,那么曾皙的话到底该如何理解?可不可以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到例证?

  附:对三子观点评述的含义:针对子路“率尔”答出“可使有勇”,孔子“哂之”理由就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针对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当时不语,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既然是治理国家,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

  针对公西华的观点,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既然也是治国大事,你却只是“愿为小相”,“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

  【明确】:(1)孔子虽然热衷于入世,但多次碰壁后心灰意冷,知道自己“道之不行”,有“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之叹。曾皙的志向表明他“知时而不求为政”,这和孔子此时的心情契合。

  (2)曾皙描绘了一副雍容暇豫(安闲逸乐)的盛世气象,这正是孔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心怀天下的主张的生动写照,体现了孔子的政治理想。

  3、延伸:

  讲到这里我们这个问题是否解决了呢?

  孔子“安贫乐道”思想介绍:

  传说,孔子有学生3000,其中最出名的有72人,而颜回又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颜回的一举一动,在孔子看来,都合乎心意。所以孔子常常以颜回的事例来教育其他学生。

  有一次,孔子对学生们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意指:颜回,真贤者啊!他住在荒僻的巷道里,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他乘饭用的器皿是竹子做的箪,舀水用的器具是木头做的瓢。这要是落在别人头上,则是不堪忍受的了,但是颜回始终感到满足、快乐。颜回确实是个十分贤德的人啊!

  这个故事展示的是一种安贫乐道(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的思想。我们是否可以从“安贫乐道”这个角度来解释曾皙的这段话呢?

  【明确】:曾点所描绘的是学习圣人之道的快乐(即感受沂水春风之乐),符合孔子安贫乐道的思想。

  【补注】:沂水春风:比喻深受孔子(老师)的教育与熏陶。

  本堂课所研究的这个问题,不仅是要大家进一步接近孔子思想,接近儒家文化,也是希望能引起大家对发散性思维能力的重视,多做这样的分析思考,可定会对大家有益。

  三、作业:

  (1)课后思考:你觉得孔子赞同曾皙这个问题是不是还会有其他解释?

  (2)以“我看‘其言不让’”为题,写一篇评论性的文章,字数:不少于200字。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天鹅、大虾和梭鱼都很用力,但是因为不合作,彼此不配合,所以大车“至今还在原处”。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1、搜集动物的有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天鹅、大虾、梭鱼图片)

  师:老师请大家说说,在这三种动物中,你认识哪种动物,它们的本领是什么?

  生:第一个是天鹅,它会飞(飞翔)。

  第二个是虾,它会游泳。

  第三个是鱼,它也会游泳。

  师:说得正确!

  (指梭鱼的图)谁知道这种鱼的名字?

  师:这是梭鱼。(板书:梭鱼点出“梭”字)请跟我读。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篇世界著名的寓言故事。它是俄国作家克雷洛夫写的。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

  师:昨天大家回家读了这篇课文,读熟了吗?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

  学生自由小声地读课文,点画生字自主学习。教师参与指导,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学习识记。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积极、很认真。看来昨晚大家回家都认真读了,看到大家这么好学,老师很高兴。

  2、一个同学读。

  现在请一个同学读课文。其它同学仔细听,听听自己读得是否正确。

  3、初步交流读后体会。

  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很仔细。现在老师想知道,读完课文,你想说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三)合作中学习生字词。

  1、师:平时同学们在读书中积累了很多词语。你们想让自己的词语“百宝箱”更丰富一些吗?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电脑一个个出示生词,大家齐读。然后出示生字,再读。)

  师:你想怎样学习这些生字?如果你和小组内的同学一起学习生字词,你们会怎样学习?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比比赛,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学的最快!

  2、交流: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师:同学们识字的方法真多!有的用了本学期新学的识字方法—部首查字法,有的用想象字形记忆的方法,有的用了自己认识的字换一换的方法……大家可真棒,相信大家用了这些方法以后自己也能认识很多字。

  3、师:现在,我们来做个识字游戏。

  (1)师说字生指字

  (2)组长说组员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的词语“百宝箱”里增添了那些词语?下面我们来看大屏幕。

  4、学习“步、弓”。

  观察着两个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两个字的`?

  书空这两个字。

  5、师:你最喜欢那些词语?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师:在学习中,不知不觉,我们又学会了这么多新词,这些词语,都是我们说话的好朋友。

  (四)朗读中感悟课文。

  1、小组合作读

  师:同学们生字认识了,积累了很多词语,课文一定会读得更熟练。想不想与组内的同学合作读课文?

  你准备怎样与组内的同学合作读?

  师:(根据汇报,指导朗读。)

  谁来帮他评价一下?

  你愿意和老师比赛朗读吗?

  2、交流读后体会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想提什么问题?

  (师:有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三个动物合伙拉套,大车却未动分毫,难道它们当中有谁偷懒,没有使劲吗?)

  生:不是,他们都使劲拉了。

  师:那为什么大车却分毫未动?

  师:你最想对这三个动物说什么?

  师:可见,大车至今未动分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三个动物不使劲,而是因为不合作。

  3、师:生活中有没有大家合伙干事情,因为不合作而干不好的情况?

  和同学意见不一致时,你是怎么做的?

  (1)只顾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别人大声争吵。

  (2)耐心地听别人的意见,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3)不参与讨论,看热闹。

  4、表演课本剧

  5、续编故事

  师:他们三个明白了以后,如果有一天,他们再来拉这辆车,会怎么样呢?

  (五)选择性作业

  1、把这篇课文编一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把这篇课文读给妈妈爸爸听。

  3、把这篇课文变成一幅画画出来。

《语文教案8篇(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精选】08-18

(精选)语文教案09-18

(经典)语文教案09-17

语文天地教案04-26

语文教案【经典】05-06

[经典]语文教案09-23

【精选】语文教案12-25

(精选)语文教案10-05

语文教案8篇(推荐)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8篇(推荐)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学生通过方法引路、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明白本学期的学习目标、主要内容、可用的学习方式、得到几个方面的,同时能参与其中共同讨论,提出改进建议,培养学生解读教材的能力,对本学期语文学习充满期待,做好学习规划。

  学习准备

  1.教师编写的《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2.《学习单》人手一份

  3. 多媒体课件

  学习活动

  一、复习旧知,方法引路

  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每册书里的课文是怎么编排的?平时是怎样学习一个主题单元的?

  2. 师生交流。

  二、任务驱动 探究专题

  1. 学生阅读目录,交流:本册书一共有几个主题?

  2. 各学习小组对照《学习单》针对一个单元主题进行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本单元主要讲了什么内容,通过学习将达成哪些目标?然后按照要求完成表格,最后选派代表进行汇报。

  三、自学汇报 展示成果

  1. 各学习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展示表格。

  2. 师生交流:现在我们了解了学习内容,确立了学习目标,就有了前进的方向。那么下一步的学习你会怎样去做,如何去学呢?

  四、师生交流 商议方式

  1. 出示《课程》表格,学生快速默读,边读边想:你倾向于哪种方式?谈谈你的看法。如果有不同的意见,也可以提出来。

  2.师生交流。

  五、下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本学期要学的内容和学习的`目标有了整体的把握,对内容和方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这个学期的语文学习中,希望你们依靠自己的努力认真读书,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敢于实践,使各项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泡泡、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在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同时,表达了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本文语言浅显、生动,学生初读课文,大致理解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翠鸟的特点、怎样将 其表达清楚的。这一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首先是翠鸟外形上的特点。

  第二,翠鸟动作上的特点。

  翠鸟在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关系密切,正是由于翠鸟在外形上具有上述的特点,它在抓鱼时才会如此的敏捷、迅速。这一点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格外注意。作者之所以将翠鸟的特点写得如此细致,是与其日常的'认真观察分不开的,进而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作者在仔细认真的观察基础之上,运用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描写翠鸟的特点,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把朗读和理解结合起来,在正确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感情,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准备:相关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

  板书设计:

  翠鸟 爪子----------小、红

  头-------橄榄色、翠绿色

  翠鸟羽毛背-------浅绿色颜色鲜艳

  腹-------赤褐色小巧玲珑

  眼睛-------------透亮灵活

  嘴巴-------------尖、长

语文教案 篇3

  我的发现

  这一项训练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的特点,进一步体验祖国语言的丰富和发现的乐趣,积累词语。其中包括两大组词语,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每组词语的两个字都相同,只是交换了前后的位置。第一大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因为颠倒了字的顺序,所以表达的意思不同了。第二大组的第一竖行是表示事物名称或地理位置的词,交换了字的位置,就变成了表示动作的词。

  过程建议:

  1、出示词语。

  奶牛 牛奶 图画 画图 蜜蜂 蜂蜜 牙刷 刷牙 水池 池水 山上 上山

  2、自读词语,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3、全班交流发现。

  4、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看哪一组说得多。

  5、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然后用多种方法朗读。

  日积月累

  这一部分包括 “读读认认”、“我会填”和 “我会读”三项内容。 其中“读读认认”教学重点是认识八个生字,积累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我会填”是选择近义词填空的练习。“我会读”是阅读《鲁班造伞》这篇短文,目的是让学生增加阅读量,积累语言,激发动手创造的欲望。

  读读认认

  过程建议:

  1、自由读两组字:你发现了什么?(形声字;用熟字加熟字的方法识记新字。)

  2、小组合作交流,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是怎么记住的?

  3、卡片认读——任意抽读——送信游戏——同桌互读

  4、任意选择喜欢的字进行扩词练习。

  我会填

  1、读句子,说说每组的两个词语是什么关系?(近义词)

  2、结合生活分别用这两个词造句。

  3、说说差别。

  4、填空,互相检查。

  我会读

  1、默读短文,自主识字。

  2、朗读感悟:鲁班是什么样的人?(善于思考,动手创造)

  3、谈谈自己读完短闻后的心得和体会。

  4、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口语交际

  这次训练是以“我们的`小制作”为主题开展口语交际,是对本组专题的扩展和延伸。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在交际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与人协作的能力。

  交际准备:

  1、学生课前进行的小制作(如:用毛线编织蝴蝶结,用塑料瓶做成花篮等)

  2、把学生划分成若干个交际小组。

  过程建议:

  1、学生将课前布置制作的小制作拿出。如,用毛线编织蝴蝶结,用塑料瓶做成花篮,用红辣椒做成玩具鞭炮,用纸叠成的……

  2、展示自己做成的可爱的小制作。

  3、小组交流、汇报制作过程。别人讲的时候,听的同学可以提出问题,讲的同学要作解答。

  4、小组推荐做得好、说得好的同学在班上展示、介绍自己的小制作。

  5、评一评谁的小制作做得好,谁介绍得好。

  6、将学生的小制作办成一个展览。

  展示台

  这次展示台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展示自己收集到的邮票、二是展示自己收集的名言。 其实这只是一个范例,教学时应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才能。还可以结合口语交际活动办个“小制作展览”,给学生创造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搭建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他们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使他们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1、展示:与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图片与材料。(内容不限)

  2、全班交流自己的搜集途径,大家互相学习借鉴。

  3、总结:每个人交流一个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每个人交流一个思想你便得到许许多多的思想,愿同学们,时时处处不忘留心美的事物,不忘将美与他人分享。

  4、以此专题办个展览。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在习作中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2.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及时记录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3.热爱大自然,感受假期生活的乐趣。

  4.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养成习作之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及时记录的习惯,

  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描写细致,感受真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照片,讲故事:

  (教师出示自己假期时在上海游玩拍摄的照片) 讲述自己假期愉快的旅游经历。

  二.师生交流,激发写作兴趣:

  1.师:我想我们都喜欢出去游玩儿,去拥抱大自然,在假期中,想必大家也定有难忘的经历?能告诉大家吗?

  生自由交流。

  2.师:是呀,通过刚才的交流,让我们回忆起了难忘的假期生活,与其回忆,还不如现在就动笔记录下这一串串足迹,好吗?

  三.片段赏析、发现写作方法:

  1.师:我们到风景区游览,欣赏自然风光,增长见识,留影拍照,真是一件乐事。那怎样给自己最喜爱的照片配上一篇精彩的文章呢?大家相互讨论一下,一会我们来献计献策。

  生讨论.

  1. 师:谁有好的建议,快给大家说说!

  (学生初步谈到:(1)按一定顺序,也就是旅行的顺序来记,这样更清晰;(2)要围绕照片的内容来写,把那里的美丽景色生动的描绘出来;(3)可以把照片的地点和内容作为文章的一个重要部分,精彩片断;(4)要围绕快乐来写,写出旅途的.难忘。)

  对于以上的建议教师要给与及时地引导、归纳和鼓励。

  3.师:我也给大家介绍两种观察景物的方法,一种就是定点观察。如站在公园某一角,对公园进行由远及近的观察。又如我们登上塔顶,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对塔下景物进行观察。二就是移动观察,它又叫移步换位法。就是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位置,一处一处地进行观察。选好了观察点,就是确定好了写的顺序。如这样,就有条理有重点地写下了作者在大会堂所看到的景物。

  四.创设情景,感悟写作方法:

  1.师:同学们,我们要记录自己的假期生活,你们还想到了什么?

  生:要把自己最喜欢、印象较深的地方作为重点来写。

  2.师:能结合你具体情况给大家具体讲一讲吗?

  3.师举例让学生练习说。

  五.理解难忘,拓宽学生思路,丰富写作素材:

  1.刚才,大家在提建议时,说到了要记录假期生活的快乐,那在你在假期中除了快乐的经历让你难忘以外,还有不同的感受让你难忘吗?

  教师引导学生广泛发表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难忘的经历。

  生:可以是惊险的一段历程;可以是紧张的一个画面;可以是兴奋的一个瞬间;可以是一次勇敢的尝试;可以是一次后悔的经历;可以是一种心酸的滋味

  2.师:现在,对于难忘的假期生活,你又有什么新的理解?

  生:不一定只有快乐是难忘的题材,只要是一段有意义的经历,都值得记录下来;生:我们的写作素材可以丰富一些,写出自己的认为最值得难忘的经历和故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师:是呀,一段难忘的童年之旅,之所以难忘,就是因为纪录了你自己亲身感受,刻骨铭心的历程,也许是快乐的,也许是神奇的,也许是充满挑战的,只要你写出自己的滋味来,就是一篇有价值的好文章。

  第二课时

  一.写作提示:

  这节课,就请大家先回忆一下假期生活,想想令你印象深刻的事及当时的感受,然后有条理的写下来,注意突出重点,写出你的真情实感,一会我们交流。

  二.学生写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作文情况。

  三.选择写的较好的文章,在班里进行赏析。

  教师侧重选择两类文章:

  1.条理清楚,内容具体,重点突出,结构好。

  2.语言优美,/article/对景色、心情、语言等的描写较生动,且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一评,作文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四.刚才,我们欣赏了几位同学的作文,相信对每位同学都有所启发,这节课我们来精心修改自己的文章。我建议大家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这样可以让人视野清新,把笔墨多花在自然景观的特色上。联系自己的感受,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1.学生自己修改。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自学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黄山松有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特点的。

  4、感悟课文的深刻内涵。

  重点难点:

  1、了解黄山松有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特点的。

  2、感悟课文的深刻内涵。

  教具准备:

  黄山美景及黄山松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观感知,读题解意。

  1、介绍黄山美景,引出“黄山松”。

  2、读课题,看看黄山松的图片,谈谈自己对黄山松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全文,了解课文讲了什么。

  2、说说黄山松有哪三个特点?

  特点之一:坚韧顽强

  特点之二:一心向着阳光

  特点之三: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

  3、给课文的第2、3、4三个自然段分别加上小标题。

  三、细读课文,体会想象。

  1、导读课文第2自然段。

  (1)自由读本段,边读边想:黄山松生长在怎样的环境里?它生长的得怎样?

  (2)学生自由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归纳。

  2、自学课文第2、3、4自然段,体会作者又是怎样表现黄山松的.另外两个特点的。

  3、教师点拨、指导。

  4、交流读后的感受,美读课文。

  四、回顾全文,反思文本。

  黄山松不仅有挺拔秀美的姿态,还有一心向阳的枝条,更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然而读完课文后,你是不是觉得是在写黄山松,而是还想说点其他的什么?

  (松树是坚韧顽强的,是团结的,人有何尝不是呢?)

  板书设计:

  25 * 黄山松

  生命力顽强

  黄山松 { 一心向阳光

  强大的团结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请学生自我复习生字词。

  2、学生听写生字词。

  3、请学生回答问题

  (文中讲了黄山松的哪几个特点?)

  二、作业练习

  1、写一首课外描写(赞美)黄山松的诗歌(可以是古体诗,也可以是近体诗。

  2、黄山十大名松是指哪些?

  迎客松 望客松 送客松

  连理松 竖琴松

  3、给加粗字注音

  描摹( ) 日暮( )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颈厉”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新词。

  2、生字词卡片(或课件)。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读,梳理要点

  1、阅读单元导语。

  2、读后交流:

  你知道了什么?

  3、揭题,引入课文。

  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学习小组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

  2、教师分类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2、口头填空:

  这是一只________________的白鹅。

  3、你从哪里知道这是一只高傲的`白鹅?

  四、初识“高傲”

  1、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你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2、品词:

  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3、表情朗读: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五、指导书写

  六、作业

  1、多音字组词。

  2、形近字组词。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掌握以下文言字词:居、如、方、作、撰、伤、与,并背诵9-13段。

  2、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

  重点难点:

  1、 重点:目标1;

  2、 难点:目标2。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1、音形之辨:

  曾皙(xī)长乎尔(zhǎng)率尔(shuài)比及(bì)

  哂之(shěn)以俟君子(sì)舞雩(yú)

  2、疑难字句: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3)唯求则非邦也与?

  3、一词多义:

  (1)如:如或知尔【2】如果。

  如五六十【6】或者。

  如其礼乐【6】至于。

  如会同【8】或者。

  求!尔何如【5】即“如何”,怎么样。

  (2)方:可使有勇,且知方也【3】义,道义。

  方六七十【6】古代计算面积的单位,纵横各一里为方。

  (3)乎:以吾一日长乎尔【2】比

  摄乎大国之间【3】在

  异乎三子者之撰【10】与

  4、词类活用:

  (1)端章甫名词作动词

  (2)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

  (3)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作名词

  5、特殊句式

  (1)毋吾以也宾语前置

  (2)居则曰:“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居:平常,平日里。)

  (3)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状语后置

  (4)比及三年,可使有勇省略句

  (5)为国以礼状语后置

  二、新课研习:

  1、引入:

  这是一篇关于孔子与其四名弟子谈志的文章。(全文思路)首先孔子问,你们都有什么样的理想,然后四名弟子一一陈述,最后孔子点评。这里面孔子特别赞同谁的观点?曾皙。

  那么他为什么会“与点”呢?(幻灯)

  2、详解:

  面对这么大,以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分解。

  我们可以把这个大问题拆成几个小问题。

  那么你们觉得我们必须在了解哪些东西之后,才能回答这个问题?

  【明确】:(1)曾皙表达观点的语句曾皙的观点。

  (2)其他人表达观点的语句他们的观点和曾皙的差异何在?【提示:赞同点,隐含了不怎么赞同其他人这个问题。】

  (3)孔子的基本思想倾向是怎样的?

  回答以上六小问:

  【明确】:(1)第12段。请学生不看课后译文来翻译。

  曾皙的观点不明确。(孔子有云:“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我们姑且将这个问题存而不论。)

  (2)子路:第3段。请学生不看课后译文翻译。

  子路--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第6段。请学生不看课后译文翻译。

  冉有--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可使足民”,不过“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第8段。请学生不看课后译文翻译。

  公西华--“愿为小相”。

  思考:三人观点的共通之处?

  【明确】: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志向都是符合儒家“不仕无义”“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这一入世精神的.。

  讨论:我们学习前面几篇课文的时候已经知道孔子周游列国,忙于求仕,很显然,他是主张积极入世的,但这里孔子对三子的入世精神没有明确而直接的肯定,是不是孔子当时观念有所改变?还是曾皙与其他三人的观点只是态度或表述差异,曾皙态度或对入世精神的表述比前三者更好?

  【二次讨论前提示】:(1)如果是孔子观念有所改变,你是否可以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例证?

  (2)如果曾皙和其他三人的观点只是态度差异,那么曾皙的话到底该如何理解?可不可以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到例证?

  附:对三子观点评述的含义:针对子路“率尔”答出“可使有勇”,孔子“哂之”理由就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针对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当时不语,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既然是治理国家,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

  针对公西华的观点,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既然也是治国大事,你却只是“愿为小相”,“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

  【明确】:(1)孔子虽然热衷于入世,但多次碰壁后心灰意冷,知道自己“道之不行”,有“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之叹。曾皙的志向表明他“知时而不求为政”,这和孔子此时的心情契合。

  (2)曾皙描绘了一副雍容暇豫(安闲逸乐)的盛世气象,这正是孔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心怀天下的主张的生动写照,体现了孔子的政治理想。

  3、延伸:

  讲到这里我们这个问题是否解决了呢?

  孔子“安贫乐道”思想介绍:

  传说,孔子有学生3000,其中最出名的有72人,而颜回又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颜回的一举一动,在孔子看来,都合乎心意。所以孔子常常以颜回的事例来教育其他学生。

  有一次,孔子对学生们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意指:颜回,真贤者啊!他住在荒僻的巷道里,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他乘饭用的器皿是竹子做的箪,舀水用的器具是木头做的瓢。这要是落在别人头上,则是不堪忍受的了,但是颜回始终感到满足、快乐。颜回确实是个十分贤德的人啊!

  这个故事展示的是一种安贫乐道(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的思想。我们是否可以从“安贫乐道”这个角度来解释曾皙的这段话呢?

  【明确】:曾点所描绘的是学习圣人之道的快乐(即感受沂水春风之乐),符合孔子安贫乐道的思想。

  【补注】:沂水春风:比喻深受孔子(老师)的教育与熏陶。

  本堂课所研究的这个问题,不仅是要大家进一步接近孔子思想,接近儒家文化,也是希望能引起大家对发散性思维能力的重视,多做这样的分析思考,可定会对大家有益。

  三、作业:

  (1)课后思考:你觉得孔子赞同曾皙这个问题是不是还会有其他解释?

  (2)以“我看‘其言不让’”为题,写一篇评论性的文章,字数:不少于200字。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天鹅、大虾和梭鱼都很用力,但是因为不合作,彼此不配合,所以大车“至今还在原处”。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1、搜集动物的有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天鹅、大虾、梭鱼图片)

  师:老师请大家说说,在这三种动物中,你认识哪种动物,它们的本领是什么?

  生:第一个是天鹅,它会飞(飞翔)。

  第二个是虾,它会游泳。

  第三个是鱼,它也会游泳。

  师:说得正确!

  (指梭鱼的图)谁知道这种鱼的名字?

  师:这是梭鱼。(板书:梭鱼点出“梭”字)请跟我读。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篇世界著名的寓言故事。它是俄国作家克雷洛夫写的。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

  师:昨天大家回家读了这篇课文,读熟了吗?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

  学生自由小声地读课文,点画生字自主学习。教师参与指导,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学习识记。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积极、很认真。看来昨晚大家回家都认真读了,看到大家这么好学,老师很高兴。

  2、一个同学读。

  现在请一个同学读课文。其它同学仔细听,听听自己读得是否正确。

  3、初步交流读后体会。

  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很仔细。现在老师想知道,读完课文,你想说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三)合作中学习生字词。

  1、师:平时同学们在读书中积累了很多词语。你们想让自己的词语“百宝箱”更丰富一些吗?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电脑一个个出示生词,大家齐读。然后出示生字,再读。)

  师:你想怎样学习这些生字?如果你和小组内的同学一起学习生字词,你们会怎样学习?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比比赛,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学的最快!

  2、交流: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师:同学们识字的方法真多!有的用了本学期新学的识字方法—部首查字法,有的用想象字形记忆的方法,有的用了自己认识的字换一换的方法……大家可真棒,相信大家用了这些方法以后自己也能认识很多字。

  3、师:现在,我们来做个识字游戏。

  (1)师说字生指字

  (2)组长说组员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的词语“百宝箱”里增添了那些词语?下面我们来看大屏幕。

  4、学习“步、弓”。

  观察着两个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两个字的`?

  书空这两个字。

  5、师:你最喜欢那些词语?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师:在学习中,不知不觉,我们又学会了这么多新词,这些词语,都是我们说话的好朋友。

  (四)朗读中感悟课文。

  1、小组合作读

  师:同学们生字认识了,积累了很多词语,课文一定会读得更熟练。想不想与组内的同学合作读课文?

  你准备怎样与组内的同学合作读?

  师:(根据汇报,指导朗读。)

  谁来帮他评价一下?

  你愿意和老师比赛朗读吗?

  2、交流读后体会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想提什么问题?

  (师:有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三个动物合伙拉套,大车却未动分毫,难道它们当中有谁偷懒,没有使劲吗?)

  生:不是,他们都使劲拉了。

  师:那为什么大车却分毫未动?

  师:你最想对这三个动物说什么?

  师:可见,大车至今未动分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三个动物不使劲,而是因为不合作。

  3、师:生活中有没有大家合伙干事情,因为不合作而干不好的情况?

  和同学意见不一致时,你是怎么做的?

  (1)只顾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别人大声争吵。

  (2)耐心地听别人的意见,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3)不参与讨论,看热闹。

  4、表演课本剧

  5、续编故事

  师:他们三个明白了以后,如果有一天,他们再来拉这辆车,会怎么样呢?

  (五)选择性作业

  1、把这篇课文编一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把这篇课文读给妈妈爸爸听。

  3、把这篇课文变成一幅画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