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案精华[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①理解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天性,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②了解本文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以及作用。
③体会并掌握文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对表现中心和人物的作用。
重点难点
1.了解作品的语言风格,以及从语言中渗透出来的真情实感。
2.体会、掌握文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对表现中心、人物的作用。
教学方法
预习法、讲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表演法
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个《动物夸尾巴》的故事、小品或小快板等,内容为动物尾巴的特点、功能等,准备上课表演。
(设计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写作、口头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
(二)导入新课
由学生表演自己创作的《动物夸尾巴》。主要角色可包括:机灵的猴子、漂亮的松鼠、美丽的孔雀、可爱的兔子、矫健的燕子、威严的老虎等。台词内容:尾巴的特点及功能。教师可与班内同学一起对各小组的表演进行评价,选出最佳表演小组。
【设计说明】此为全课的引子,能自然、恰当地导入新课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附: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制作多媒体动画,让学生给予配音表演,引入新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三)初涉新课
看图说话,本文有一幅生动而有趣的图画——长了尾巴的人类。课前可将此图加工复制成放大的彩色图画,课堂上展示此图,会吸引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进行观察,并让学生把看到的有趣的地方说出来。
【设计说明】此环节抓住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进入新课,符合学生心理,易于调动积极性,而且也充分利用了教材资源;在学生赏图说画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力,口头表达能力,也激起了学生探究课文的强烈愿望。
(四)细读课文
1.学生阅读课文,联系前面看图说话的内容,归纳作者想像的人类尾巴的作用与功能。(可分组活动,比一比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好,可让各小组将提纲写在胶片或玻璃板上,准备通过投影与其他组交流)
【设计说明】此环节将引导学生对文章3、4两段认真细读。进而归纳要点,整理提纲。此过程既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又锻炼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充分体现自主与合作学习的特点。(做得好的组应给予鼓励)
提纲如下:(供参考)
(1)表情达意(表示歉意、赞同、友好、爱意等)。
(2)保健作用(感知温度、丰富的穴位可治疑难病症)。
(3)带来操作之便。
2.提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作者怎么会想到让人类长一条尾巴呢?
(可从文章第一自然段找答案,归纳出是源自于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可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来源于发明者对生活的认真观察和思考,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也可让学生发言,说说哪些发明创造是受到了生活中的什么启发。如,飞机的发明,锯子的发明等)
(五)课堂讨论
1.各抒己见
作者在想像了人类有尾巴的种种好处后,得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结论?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愿意长一条实用而健美的尾巴?
【设计说明】课文最后把人类贫困、短寿、行动不便等归罪于没有尾巴,认为尾巴的消失是人类的退化,并希望世人都有一条实用而健美的尾巴。此结论尽管是作者的一个美好心愿,但事实上有好多人并不认同。安排此活动在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因为赞同者,必然会将课内有关尾巴的功能和作用作为依据,并结合生活实际作更广阔的想像;不赞同者显然与课文作者的观点相悖,欲使之树立,不得不充分展开想像,为自己的观点找依据。此活动引导得好,将会形成课堂高潮,出现彼此相争的热烈场面。此情此景,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捍卫自己的观点的能力无疑是最好的契机。
附:本环节也可以辩论的形式出现,论题可拟为:(1)尾巴的消失是人类的退化;(2)尾巴的消失是人类的进化。(辩论要求较高,需广泛的搜集资料,作大量的准备。因此可放在第二课时专题举行)
2.奇思妙想
口头作文,以“假如……”为题展开想像,提出新奇的见解,学生活动,可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推选出同学在班内讲。
【设计说明】“如果人类也有尾巴”这个设想大胆而新奇,文章第一段交代了作者在动物园观赏动物时的所见所感,由此引发超常的设想,不失为一位关心生活、热爱生活的人。学习本文作者,做生活的有心人,看到生活中的矛盾,要敢于打破常规思维,大胆想像,以求解决矛盾,人类的发明创造无一不是假想的实现。因此,此活动应该是本节课的一个升华,在此学生的想象力可得到充分的发展。
(六)布置作业
将“假如……”一题写成日记。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熟读课文,理解文义,体会文章的情味。
2、积累一定的文言虚词(如“其”“而”“之”“以”的用法及意义)和实词。
3、理解作者的议论,寻求生活的启示。
【教学设想】
1、本文篇幅短小,情节生动,脉络清晰,易于熟读成诵,应把朗读作为本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2、让学生借助注释自行领悟文章的意义,教师作必要的提示或简要的讲解。
3、本文叙事简洁而又情节曲折紧张,引人入胜,可因势利导,将学生引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生动的情节有深切的感受。
4、理解本文的主旨主要抓住两点:
一是故事的“奇”,一是作者的议论。抓住这两点,也就抓住了故事和寓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一读,重读音学生读课文,注意读准加线的字的音:
缀行甚远。屠大窘 积薪其中 苫蔽成丘 眈眈相向 目似暝 意暇甚止露尻尾 前狼假寐 狼亦黠矣
二、二读,重翻译
1、注意加线的词在句中的含义:止有剩骨 止增笑耳 一狼得骨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问其故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顾野有麦场 弛担持刀 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一狼洞其中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翻译下列语句: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积累虚词的用法:
虚词意义以及用法举例:虚词意义及用法举例其 之 以 而
4、翻译课文。
5、依照原文复述故事。
三、三读,重理解
1、名结构:
课文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叙事,写屠夫和狼争斗的故事。
第二部分:议论,点名文章的主旨。
第一部分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可以分为四层: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2、析形象:
① 找出文章中表现狼的语句。
② 找出文章表现屠夫的`语句。
③ 概括屠夫和狼的形象特点。
四、四读,重想象
本文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夫和狼的形象的。请你根据文章的故事,试补充屠夫和狼的语言、心理描写使故事的内容更加丰富。
根据你的想象,编写白话故事《狼》。
五、五读,重创造
将课文改写为课本剧。
由全班同学推荐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狼》。
六、六读,重启示
1、屠夫在狼面前的表现怎样,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2、对比屠夫,你受到什么启示?
语文教案 篇3
【设计思想】
本课的设计以珍珠泉何以为珍珠为探索主线,力求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实践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热情参与,积极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走进文中情景,自主地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美,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流程】
一、以问促读
1、教师在黑板上写泉: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字?它是什么意思?拿出字典查一查。
师:对,泉是指从地下流出的水。
2、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写这个字吗?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描写了清澈的泉水,谁来读读有关句子。
3、课题中还有两个字:珍珠(教师板书)。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谁见过珍珠?来介绍介绍。
二、以疑促读
1、请同学们再次根据阅读提示,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要求:
要读出问题来,然后尝试利用等方法解决问题,在自己体会最深和感觉还有问题的地方做上记号。
2、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简单问题立刻互相解决,遇到稍难的问题可保留。
三、以赛促读
1、珍珠通常晶莹剔透,历来为人们所爱。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为什么课题中要加上珍珠一词呢?下面请大家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在作者家乡的.村里,那一眼清泉叫珍珠泉?思考以后在小组比赛朗读交流。
2、全班朗读交流,估计学生从以下方面找到理由,教师相机引导:
⑴ 泉水青绿,如晶莹的珍珠。
⑵ 水泡闪亮,如彩色的珍珠。
四、以评促读
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水泡给人怎样的感觉?从哪里感觉它像珍珠?学生有感情朗读,特别是水泡闪亮闪亮的等句子。再读,你还喜欢哪些对水泡的描写,为什么?请学生来读一读,然后互评。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可能还喜欢水泡的有趣。特别注意以下地方──嘟噜──嘟噜,扑哧一笑,还有第五自然段的三个问句,都要体现有趣。
2、泉水晃荡,泼洒一路珍珠。多么富有情趣,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评一评。
3、你最喜欢什么样的珍珠?把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评一评。
五、以品促读
1、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流露在字里行间,你还能从什么地方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吗?如果学生回答有难度,让学生通过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从读中品味、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2、课文中采用了多种方法描写景物特点。出示例句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这些句子是怎样描写景物特点的,学生互相读、交流、评价。
3、其实,老师这儿还有一篇类似的文章叫《趵突泉》,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与这篇文章对比一下,看看有什么相似点。
六、以用促读
1、用赞美的语气感情朗读全文。
2、摘录喜欢的词句,背诵喜欢的段落。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联系口语交际,学会用临别赠言表达美好的祝愿。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口语交际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教学(口语交际)
1、课前准备
(1)让学生先摘抄一些赠言、名句
(2)在黑板上写上“临别赠言”并加以美化
2、谈话导入
同学们,临别赠言是毕业活动中的一项最有意义的活动。留下你真挚的话语,送上我衷心的.祝福。这是一份友谊,一份智慧,一份精神财富。这份财富的聚集,将使你一生愉快、充实。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临别赠言
3、审题
(1)指名读题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训练内容及要求。
1、何为“赠言”(即分别时说的或写的相互勉励的话,可以是自己的内心表白,也可以是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
2、毕业赠言的对象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同学,要根据赠言对象确定赠言内容,先写下来,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
3、本次活动每个人都要参与,看谁讲得最好
4、教师“下水”示范
5、学生准备。
6、练习
(1)、自由说
(2)、指名说
(3)、推荐说
作业设计:设计临别赠言
语文教案 篇5
课时目标:
1、紧扣“棘手”,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体会儿童队员关注弱势群体的美好心灵。
2、补充课文空白,创设情境写好对话。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尊重、关爱护。
教学难点:创设情景写对话,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或心理。
板书预设: 14、 检阅
棘手 羡慕 心情
尊重、关爱 神态( ) 说
动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目睹了波兰国庆节那隆重的检阅仪式。可是在这检阅之前,一所学校的一些儿童队员碰到了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板书:棘手)博莱克左腿截肢了,检阅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二、抓住“棘手”,感悟美好心灵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56页,默读第2—9段,想一想:从课文哪些词句体会到这件事很棘手?找出有关句子,划一划。
2、交流点拨:说说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体会到什么这件事很棘手。
▲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师:的确是一件棘手的事!)
▲俱乐部里立刻鸦雀无声了。(师:谁都不出声,真是一件棘手的事!)
▲“劝他不去?要不把它放在队尾?……怎么跟他说呢?”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段话,你发现了什么?
(2)这段话是他们的心理描写。这一连5个问号写出了孩子们怎样的心理呢?自己读一读。
(3)创设情境,讨论解读:现在我们就是儿童队员,博莱克就是我们班级中的一员。我们也一起来讨论一下。儿童队员们——准备好了吗?(师问生答形式)
师大家为什么想劝他不去?担心什么?
师:既然这样,那就劝他别去?可以吗?
这真是太为难了,可是,大家觉得无论怎样也不能伤害博莱克,所以,最后决定让——他去。
(4)朗读:
师引范读:可是让他去,又该把他放在哪儿呢?要不把他放在队尾?再不把他放藏在队伍中间?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真是太为难了!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他们的为难表达出来呢?
(5):这件事情真是太棘手了,难怪当初大家商定这件事的时候,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当一个队员提出这件事的时候,俱乐部里顿时——鸦雀无声。
3、抓住“羡慕”,体会儿童队员的美好心灵
(1)这件棘手的事,后来是怎样解决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第7——9段。
(2)为什么要把他放在队伍的第一排?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第7——8段,读读队长和队员的话,想一想他们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
(3)想让大家羡慕我们什么呢?难道是羡慕我们队有一个拄拐的儿童队员吗?依生说板书有关词语。
4、你们说得真好!难怪在检阅的时候观众们情不自禁地称赞——这些小伙子真棒!(学生齐读)让我们也一起来夸一夸这些儿童队员吧,(齐读)。
三、创设情景,写好人物对话
1、模拟情境,告诉消息。这样棘手的事终于解决了,大家可高兴了。现在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很棒的小伙子,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博莱克把!(层次要求:把话说清楚、说出神态)
2、师生合作表演:(老师演博莱克)
(1)明确要求:注意听清我们的对话,观察我们说话时的动作或神态,想想我们说话时的心情。
(2)师生情境表演。
3、请同学们把我们刚才我们表演的情景写下来,能干的同学可以展开想象,把想象的情景写下来。写对话的时候尽量能用上提示语,把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或心理写具体,能干的同学还可以用上三种对话形式。
4、学生想象写话,师巡视指导。
5、点评,展示。
四、谈话,升华主题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真棒,不仅从文中读懂了儿童队员对博莱克的尊重、关爱,还写出了大家对儿童队员的帮助和鼓励。
最后,老师送大家一句话:尊重、关爱我们身边每一个人,你会发现周围的一切都沐浴着爱与阳光!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分目标:
1、学习本课认读生字10个,会写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学明白不要轻信权威的话,有自己动手尝试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科学家朗志万说话的目的。
教学难点: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动手是个好习惯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两个玻璃杯,小石块、小金鱼;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生词卡朗志万,请一位同学读出来,他是法国的一位科学家,有一次他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问题: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谁就会满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如果你是这些小朋友中的一个你会怎么做?
2、对,有一位小朋友就是这么做的,他是谁呢?谁来叫一叫她的名字?出示生词卡伊琳娜。他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呢,谁能在书上找到这个自然段读一读,谁读得既通顺又流利,老师就让他上来做这个实验。
3、请同学做实验
二、朗读感悟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里讲了一件什么事?不会读的`生字借助拼音。
2、出示多媒体生字词
先请一位学生带读,然后去掉拼音齐读,再只留生字让学生在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出自己认识的字并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和书本。最后老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连词齐读。
三、练写生字
1、老师用动作引出漫字,让学生说出此字特点,并找出左窄右宽的其他四个字:提、哄、喝、骗。老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分析。
2、学生练习写字
四、再读感悟
1、老师提问:听了朗志万的话,伊琳娜的想法和做法与其他小朋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学生再读课文,找出答案。
3、多媒体出示这两个自然段,学生读一读。
4、伊琳娜知道了答案后是怎样做的,请你在书上找到答案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语句,学生仔细体味应该怎样读,学生自由地读。
5、请你想一想,朗志万是不是在哄骗小朋友呢?
多媒体出示语句,学生再仔细体味应该怎样读这句话。
6、开动脑筋想一想,伊琳娜听了朗志万德华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五、总结拓展
多媒体出示画面文字我来做一做:生活中你有那些事是通过亲手做得到结果的?
板书设计:
13、动手做做看
朗志万
伊琳娜
动手做
语文教案 篇7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九年制义务教材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
1. 本组课文的学习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从学习的内容展开联想。阅读的时候,先读通读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还要想开去,想到与课文有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并把自己想到的与同学、老师广泛交流。借以活跃思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教学目标
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5—6年级的阶段目标,结合本组的训练重点以及本课的写作特点,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词语。
(2)技能目标:能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欣赏文章语言文字的美。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悟到时光易逝,一去不复返的现实,从而明白珍惜时间,不虚度光阴。
3、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4、课前准备: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二、教法和学法
“老师为学服务的'”,老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每篇文章都应该选择最适合的教法。《匆匆》是朱自清先生散文中的代表作,也是散文中的经典作品,文章语言清新流畅、生动优美,表达了作者对如烟往事的回忆,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对灿烂未来的向往。文中蕴涵的很多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谈的,因此,课堂上老师的任何分析讲解都会显得贫乏、无力,所以,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用心灵去体会、去朗读,达到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才能理解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到文章的语言美。本文的教学采取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悟贯穿全课的方法。
《语文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生生互动,创设实践语言的场景,通过朗读,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通过口语练习的尝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安排得是否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导入:背诵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古诗句导入。
(二)认识作者
请学生简单介绍课前对朱自清及其作品还有对散文的了解,然后老师多媒体展示朱自清画像及简介做以补充。(这样就为进一步阅读、理解文章奠定了基础)
(三)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老师先在钢琴曲《秋日私语》的伴奏下,范读《匆匆》一文,激发学生想读的欲望。然后老师给同学们放上音乐,同学们试读这篇文章。最后再展示,让学生毛遂自荐。(通过这一环节的朗读,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但还不够深,还需进一步深入到字里行间去品味词句,轻轻地读,静静地体会。)
语文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能正确描写6个生字;认识“皿”。
2.能熟练地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里查找“盘”和“滋”。
3.能熟练地朗读全文,并能根据提示语读出一定的语气。
4.能读懂父亲要说这段话的目的。
重点和难点:
1.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能记住“尝、委、那、样”这四个生字;认识“皿”。
2.能读懂父亲要说这段话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实物李子核。
2.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习生字:核(书空)
3.师:除了李子之外,还有哪些水果也是有核的呢?(交流)那么,我们平常吃这些有核的水果,要注意什么呢?有个叫万尼亚的'孩子,从没有吃过李子,一天,妈妈买回了一些李子,结果发生了什么事呢?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说说你听到了一件什么事?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过渡:母亲买了万尼亚从没吃过的李子回来,他会怎么呢?
三、学习课文及生字
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轻声自读,学习生字:算盘尝滋味
(2)看到母亲买回从没吃过的李子,万尼亚他想怎么样呢?
示句子:万尼亚从没吃过李于,很想尝尝李子的滋味。他在李子跟前走来走去。当屋里没有人的时候,他忍不住拿了一个李子吃。(指名学生读一读教师适当指导朗读)
(3)齐读第一小节。
2.学习课文2—4小节。
(1)当父亲询问这件事时,大家都说没有吃过,万尼亚怎么说?
出示:万尼亚的脸涨得像海虾那样红,可他也说:“没有,我没吃过。”自读,学习生字:涨、那、样
(抽生读。)此时,万尼亚的脸为什么涨得像海虾那样红,他会想些什么呢?(指导朗读,读出语气)
(2)没有人承认吃了李子,那怎么办呢?听听父亲是怎么说的?
(3)听了父亲的话,万尼亚的脸色有什么变化呢?
出示句子:万尼亚脸色发白,说道:“我没有把核咽下去,我把它扔到窗子外边去了。”男女赛读,体会此时万尼亚的心情
(4)大家都笑了,可万尼亚却哭了,他为什么要哭呢?(5)有感情地朗读2—4小节
四、描一描,写一写
五、复习巩固
1.“摘李子”游戏,复习生字及词语。
2.小组分角色演一演。
六、师:学了课文,你想对万尼亚说些什么呢?(生交流)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教案[精选]03-29
语文教案【精选】08-18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经典】05-06
语文优秀教案02-28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9-18
语文教案(精选)08-13
【精选】语文教案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