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活动教案

时间:2024-09-04 10:16:24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大班社会活动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大班社会活动教案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1

  学习目标

  1、欣赏脸谱的造型和色彩,知道脸谱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

  2、尝试自己创作脸谱,发展创造力。

  3、乐于欣赏传统民间故事。

  活动准备

  1、中国戏曲脸谱,包括孙悟空脸谱;或印有中国戏曲脸谱的物品,例如小摆设或邮票。

  2、中国戏曲片段或相关图片。

  3、《西游记》故事图卡(见材料制作)。

  4、图画纸、水彩。

  活动过程

  学习领域:

  形式:集体/小组

  1、请幼儿欣赏或自由把玩脸谱,与幼儿讨论:

  ①、你拿着的脸谱是什么颜色?

  ②、和别的脸谱相比,它有什么特色?

  ③、你看到的脸谱主要有什么颜色?

  ④、这些脸谱左右对称吗?

  ⑤、这些脸谱有什么用途?

  2.播放中国戏曲的片段,或出示相关的`图片,让幼儿认识脸谱可用于舞台表演,丰富舞台色彩,强化演出的效果。

  3.出示孙悟空的脸谱,请幼儿猜猜这个脸谱的主角是谁。

  4.出示《西游记》故事图卡,讲故事:

  唐僧带着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去取经,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了火焰山。只见山上是一片火海,根本没法翻过去。土地爷说要想熄灭山上的火焰,只能用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来扇。于是孙悟空便去找铁扇公主,但是铁扇公主不肯把芭蕉扇借给他,还使劲一扇,把孙悟空扇跑了。

  孙悟空没有灰心,又去找铁扇公主,这次铁扇公主连门都不让他进。孙悟空灵机一动,变成一只小虫子,飞进洞门,落在一个茶杯上,趁公主喝茶时,钻进了她的肚子。铁扇公主肚子疼得受不了,只好答应借扇。孙悟空拿了扇子回到火焰山下,结果火越扇越大,原来是铁扇公主故意给了他一把假芭蕉扇。孙悟空只好第三次到芭蕉洞借扇。他得知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出门去了,于是变成牛魔王的样子,从铁扇公主手上骗到了芭蕉扇。后来,火焰山的大火终于被扇灭了,师徒四人继续前行,到很远的地方去取经。

  5.出示孙悟空脸谱,让幼儿欣赏,并向幼儿提问:

  ①、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

  ②、孙悟空的脸谱有什么特点,他的脸和别的脸谱在花纹和造型上有什么不同?

  ③、你会给孙悟空设计什么样的脸谱?

  6.鼓励幼儿在图画纸上设计孙悟空的脸谱。

  7.设计完成后,请幼儿介绍自己作品的特色。

  活动评价

  1、能说出脸谱的特色。

  2、能投入创作脸谱的活动,创作的脸谱能表现人物的基本特征。

  3、能专心听故事。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2

  一、设计意图:

  夏天到了。在夏季,小朋友们最喜欢吃冰棍。吃完冰棍后,冰棍棒该如何处理呢?

  一般,孩子们都将它随手丢弃。有一次,黄英宗和王泽仪在桌上摆弄玩耍冰棍棒,许多小朋友都过来围观,叽叽喳喳,好不热闹。我想:在大班幼儿已经学习过使用点状、线状、棍状材料进行拼贴制作的基础上,不妨引导幼儿用冰棍棒制作,不但有利于环境保护,变废为宝,还能促进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让他们感受到:美就在我们身边。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选用长短各异,形状不同的冰棍棒进行制作,初步掌握”钉”、”粘”的制作方法。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以及对美的感受力。

  3.培养幼儿与同伴的团结协作能力与互帮互助的精神。

  三、活动准备:

  1、用冰棍棒制作的玩具或饰品如:小扇子、小屏风、帆船、亭子、挂饰、摒画、小弹弓、栅栏、表演棍子木偶等等。

  2、各种洗净晒干的冰棍棒若干。

  3、辅助材料:乳胶、活动铆钉、小锤子、双面胶、彩色粘贴纸、颜料、皱纹纸、线绳、皮筋。

  四、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再过一个月,我们大班的小朋友就要毕业上小学了,幼儿园的每位老师都非常喜欢你们,舍不得你们走。为此,她们亲自做了小礼物送给你们。你们想看看吗?”

  2.引导幼儿观察范例:

  〈1〉、教师一一陈列小礼物,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想一想。

  〈2〉、教师小结:这些漂亮的小礼物都是用我们平时吃完的冰棍棒做成的。你们喜欢吗?

  3.师生共议制作方法(难点是“钉”和“粘”)

  〈1〉、以”小扇子”为例:用12根雪糕棒(扁形)按顺序排列,在一端钉一个小孔,用活动铆钉穿上,扎紧,然后把每根小棒涂上不同的颜色。注意钉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伤手。

  〈2〉、以”小吊饰”为例:用三条宽胶带粘在六根雪糕棒的背面,拼成一块小木板,再用铅笔画出你喜欢的图案,涂上颜色,最后上端挂好绳子,下端坠一个流苏。注意粘贴时不要留缝隙。

  4.幼儿制作:

  〈1〉、提出活动要求:分组制作,与同伴合作、分工,先商量用冰棍棒制作什么物品,然后找材料,最后制作。

  〈2〉、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的`团结精神,赞许互帮互助的品质同时强调安全性。

  5.欣赏、评价作品:

  〈1〉、让幼儿自由欣赏同伴的作品。

  〈2〉、教师表扬有创造性和制作认真,仔细的幼儿。

  五、活动延伸:

  1、请幼儿将制作好的物品送给各班老师。

  2、让幼儿在美术活动区继续制作,玩耍冰棍棒,供游戏时使用。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3

  活动目标:

  1、迁移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情感。

  2、通过竞赛活动,丰富幼儿的环保意识,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多种形式的环保题目若干:四块题板;《哭泣的地球》课件

  2、太阳队、星星队、月亮队、蓝天队的卡通形状牌子各一块;乐器各一只;贴纸小红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智力竞赛情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师:小朋友,欢迎来到“快乐转转转”,今天我们要以环境保护为话题开展智力竞赛,希望小朋友们开动脑筋,取得胜利。

  2、介绍参加《快乐转转转》的四队队员。

  二、以竞赛活动形式开展活动,丰富幼儿的环保知识,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师:我宣布,《快乐转转转》现在开始。

  幼:快乐转转转、转呀转呀转,YE!

  1、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判断破坏环境的现象。

  师:第一轮比赛是单人选答题。每组请一位选手上来答题,答对的可得一朵小红花。 教师出示四组题板,请各队派一名幼儿选题答题。

  (1)、看看图中哪些物品大量使用会破坏森林资源?

  (2)、看看哪些物品是用一种特殊塑料做成的,会造成白色污染?

  (3)、你在哪里见过这些标志,请找出有关环境保护的标志?

  (4)、图中哪些行为你认为做的不对,会破坏环境?

  2、观看课件,了解破坏环境所开来的危害,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师:第二轮是小组必答题,比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必答,各队要一起讨论,做出回答。

  (1)、播放课件《哭泣的地球》捕杀鸟等动物片段,请幼儿讨论:人们大量捕杀动物会造成什么后果?

  (2)、播放课件乱倒污水、垃圾片段,请幼儿讨论:乱倒垃圾、污水会有什么后果?

  (3)、播放课件乱砍树、工厂排废气片段,请幼儿讨论:还有哪些现象会破环环境?

  (4)、播放课件土地干裂、水灾片段,请幼儿讨论:环境遭到破环会带来什么危害?

  3、引导幼儿深入讨论一些保护环境的方法,激发幼儿环境保护的情感。

  师:第三轮比赛是抢答题,选手在老师说完问题后敲响乐器进行抢答。

  4、宣布比赛结果,评奖。

  三、延伸活动:创作环境保护宣传画

  引导幼儿分组、合作创作保护环境的宣传画,并向身边的人宣传,引起大家的共鸣,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

  活动反思:

  《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因此,本活动的教学设计尽可能体现情趣化,具体表现为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变枯燥单一的学习形式为有趣的`活动和游戏,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让每一个幼儿都喜欢学习,主动学习,视学习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所以,在选材的时候,我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孩子们感兴趣的内容:大班社会活动《保护环境》一课。

  定下这个主题之后,我想《保护环境》一课的教学一定要充满人文气息,让幼儿快乐的学。让幼儿对这节活动的主题很感兴趣,所以教师就一定要创造一个轻松、充满快乐的课堂。在确定了活动目标之后,我最初设计了“快乐转转转”的竞赛活动形式开展活动,幼儿的热情很高涨。三轮比赛,层层深入。第一轮比赛是单人选答题。第二轮是小组必答题,比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必答,各队要一起讨论,做出回答。第二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共同讨论,使每个人都有了发言的机会。第三轮比赛是抢答题,选手在老师说完问题后敲响乐器进行抢答。此时加入抢答使全场气氛达到了高潮。同时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会使幼儿在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上得到锻炼与提高。

  在活动中,全体幼儿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虽有个别幼儿在回答问题时受自身经验的影响,但通过幼儿的合作交流都很好的将问题得以解决。每一位教师的每一次教学都不会是完美的。我这节课也是一样,虽然对前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改进,但我想今天呈现给大家的这节课无论是在教学设计上还是在教学的实施上也都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我想,作为教师只有不断的反思,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使每一节课都能让我们的孩子受益、让幼儿能在我们的活动中发展、能有一个良好的情感体验,我想这就是成功的。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幼儿主动探求知识,探索规律,让幼儿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从而真正实现幼儿“自主、快乐的学”的情感体验,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会创造。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知道对人有用处才能受到大家的喜欢。

  2.引导幼儿了解恐龙的形体特征,并从恐龙来到城市的遭遇中感受恐龙这个形象的性格特点。

  3.鼓励幼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重点难点:

  1、了解恐龙形体特征及性格特点;

  2、鼓励孩子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

  恐龙的图片及有关知识、显示故事过程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认识恐龙)

  1、谈话引入。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还有一种比大象、鲸鱼大得多的动物朋友,你知道是谁吗?

  (观看恐龙的图片)它是什么动物?你见过吗?在哪儿见过?

  说说你对这位恐龙朋友了解多少?

  2、老师适时补充。

  二、基本环节。(听故事、谈感受)

  1、展示课件图片,引导幼儿看图,启发想象和说话。

  (1)大恐龙来到城里,心情怎样?(高兴、急切)

  (2)大恐龙走在马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想象并演一演大恐龙走路的样子及它的“大”造成的麻烦。

  (3)大恐龙走在铁路上:重点引导体会大恐龙的“重”造成的麻烦。

  (4)大恐龙走在胡同里:重点引导体会大恐龙脖子“长”造成的危害。同时,体会恐龙的心情。

  (5)许多小朋友在马路上干什么?大恐龙在做什么?“十字路口”是什么样的地方?

  (6)马路被恐龙堵住了,怎么办呢?重点引导孩子了解“立交桥”的作用。大恐龙变成立交桥后,人们喜欢它吗?

  (7)恐龙它愿意给城里的人们带来麻烦吗?如果你是大恐龙,你来到城里,你会怎么做?

  2.配合课件,老师有感情地讲故事,提醒幼儿认真倾听。

  三、结束部分(启发想象,寓教于故事)

  1.老师和孩子一起复述有感情故事。表演故事。

  2.你喜欢什么样的大恐龙?想学习它吗?你会为大家做些什么好事呢?(充分说说。知道做对人们有益的事才会得到大家的喜欢。)

  四、活动延伸。

  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想象大恐龙变成立交桥还给人们带来哪些方便?猜猜恐龙最后怎么样了?你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活动反思:

  文学作品中有很多真、善、美和假、丑、恶的形象,为了帮助幼儿正确理解这些形象,有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启发幼儿假想自己是作品中的人物,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体验角色。

  我在大阪故事《城里来了大恐龙》的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了解恐龙的心里活动,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恐龙它愿意给城里的人们带来麻烦吗?如果你是大恐龙,你来到城里,你会怎么做?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抓住作品中有利于幼儿想象的'因素对幼儿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维的想象。这种问题没有正确的答案,是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合理的想象,多角度的回答问题。另外,我在提问时还注意了提问的角度和幼儿的经验有关,提问的难度要适合幼儿的现有的知识水平。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5

  设计意图:

  如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当今物质条件优越的时代,孩子们感受着来自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宠爱,成为了"家中的宝",多数幼儿形成了自我中心,只知获取、不懂给予的众人为我的心理倾向。具体表现为:习惯接受别人的关心爱护,而不知道积极主动地用爱心去对待别人,甚至骄横跋扈。本次活动以身边熟悉的"爱的故事"为支点,截取生活中常见的爱的不同表达方式,加深孩子对爱的理解,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快乐生活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我们都要拥有一颗爱心。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分享爱的故事,并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最感激的人和事。

  2、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初步懂得人人都应有一颗爱心。

  3、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活动重点:

  分享爱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

  活动难点:

  感受、理解爱的不同方式。

  活动准备:

  1、爱心卡片,音乐《让爱传出去》。

  2、公益广告"关爱他人";PPT课件。

  3、心愿卡、记号笔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爱心卡",导入活动。

  "这是什么?"(打开爱心卡,认读"爱"字)"什么是爱?猜猜华老师为什么要送爱心卡给你们?"--爱就是喜欢。

  2、感受、理解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刚才小朋友讲了很多的爱,我这里还有一些爱心照片,我们来看看里面都有哪些爱?"阿姨这个手势表示什么意思?(爱),模仿手语。

  (逐一观看爱心照片),这里的爱心表示什么意思?

  (1)婚礼现场的爱心气球---------爱是相亲相爱。

  (2)给灾区爱心捐款、爱心车队------爱是互相帮助。

  (3)点燃蜡烛许愿------------爱是一种祝福。

  (4)医院里的爱心气球----------爱是关爱生命。

  (5)爱心书屋--------------爱是一起分享。

  (6)奥运火炬爱心传递----------爱是传递。

  (7)爱心小屋无偿献血----------爱是奉献。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能看到爱,每一颗爱心里面都藏着一个爱的故事。

  3、观看公益广告"关爱他人",分享生活中的.爱心故事。

  "在下面这段爱心广告中也藏了许多爱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吧!"提问:你在广告中看到了哪些爱心故事?(幼儿自由交流讨论)(1)小朋友踢足球,差点砸到婴儿车里的宝宝,大哥哥及时用头顶起了球。

  (2)叔叔手里的书太多,快要滑下来时,大哥哥帮忙扶了一把。

  (3)老爷爷骑着装满东西的山轮车,爬不上桥,大哥哥在后面推了一把。

  (4)看见倒在地上的自行车,马上把车扶起来。

  (5)姐姐的羽毛球挂到了树枝上,大哥哥帮忙拿下来。

  (6)大姐姐把可乐罐捡起来扔进垃圾箱。

  :生活中有这么多人给了我们爱和帮助,我们应该从心里感谢他们。我们也要有一颗爱心。

  4、体验爱带来的快乐。

  (1)讨论:有谁帮助过你?帮助你什么事?想对他说些什么?请你大声的说出来,我想他们会听到的。

  (2)除了用语言来表示感谢,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

  (3)刚才大家在感谢别人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原来被别人帮助是件开心的事,感谢别人同样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4)记录爱的故事。

  "华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爱心卡,你们可以把最想感谢的人画下来,还可以画一画你们之间爱的故事,感谢的话不会写可以请客人老师帮忙,画完后可以送出你的爱心卡。"活动延伸:

  1、送爱心卡,共同分享爱的故事,体验爱的快乐。

  2、小小发布会--爱的故事。利用晨间谈话十分钟,讲讲爱的故事。

  3、家园配合。请家长和孩子讲要感谢的人或事;关注身边发生、媒体报道的爱的故事;带孩子一起用行动对周围的人或事表示感谢。

  提示:此教案有配套的课件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6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周围环境中的垃圾是哪里来的,认识其危害。

  2、启发幼儿积极思考解决环境卫生的办法,并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

  3、引导大班幼儿为维护环境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课前让幼儿两人一组,调查并且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收集周围环境的垃圾分布情况。

  2、投影片数张,投影仪。

  3、幼儿操作材料:橡皮泥、积木、绘画纸、笔。

  活动过程

  一、组织交流调查周围环境情况

  1、师:这几天,我们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了调查,并作了记录,现在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调查的情况?(4~5人作介绍)

  2、打出投影片。

  师:在草地上我们发现了什么?在操场上我们发现了什么?在教室里我们发现了什么?除了这些地方,我们还发现哪些地方有脏东西?

  3、谈谈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师:为什么这些地方总是有垃圾?

  二、了解垃圾对环境、人、动物、植物的危害

  师:有垃圾的这些地方给人什么感觉,对环境有什么影响,(打出投影)问:对人、动物、植物有什么危害?知道了垃圾有这么多害处,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三、怎样保护环境

  怎样才能使我们周围的环境保持卫生?(草坪、操场、教室)打出投影,各种清洁机器,分别介绍给幼儿。

  师:工人叔叔发明了这么多机器,让人们有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我们应该怎样向工人叔叔学习呢?

  四、教师出示各种材料,让幼儿操作

  师:把你们的想法,好的主意,用这些材料,做出来或画出来,介绍给老师和同伴。

  五、教师介绍“回收箱”,引出新的问题

  师:老师也做了一样东西叫“贝贝回收箱”,是专门用来放可以回收的废品的。

  出示幼儿收集的垃圾,这是大家在调查时收集来的垃圾,看看都有哪些东西?谁知道哪些是可以回收的,哪些是不能回收的,我们课后整理一下。

  六、活动延伸

  向幼儿介绍可回收的废品,并同幼儿商量把回收箱放在什么地方最合适。

  活动反思

  对活动过程的反思:我觉得本节课的教学做到目标明确,教学过程过度紧扣,做到层层递进。不好的地方是:没能面向全班孩子,部分孩子受家长的影响对爱护环境意识不强,针对这一现象我争取把爱护环境深入班级,深入个人,从而真正做到爱护环境从我做起。

  ⑴对幼儿发展的反思,幼儿阶段的'孩子希望被理解、尊重和接纳,针对孩子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都应该及时发现,认真肯定。同时也给孩子自己的空间,不能将他们还没自己认识的现象强加给他们,从事情的表面开始教育,使他们能从内心感知,从周围发生的种种现象中发现好与坏,该向哪方面学习。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幼儿阶段的孩子是很注重直观视觉的、听觉的,教学中应采用图像,影片等教育手段,同时引导孩子用对比的手段知道好与坏,进一步理解所发生的现象对生活、学习的影响。从而促进孩子对事物认识能力的提高。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教学过程中,活动的环节中的各个步骤是根据孩子接受能力认识变化而变化的,对课堂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认真解决。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7

  活动目标

  1、主动与新朋友交往,大胆地 进行交流。

  2、礼貌待人,学习使用礼貌用语。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请幼儿设计欢迎新朋友的方法, 例如唱歌、带玩具、图书到幼儿 园分享等。

  活动过程

  1. 请新来的小朋友站到大家面前,全班幼儿鼓掌欢迎新朋友,鼓励他介绍自己的姓名。

  2. 鼓励其他幼儿做小记者,采访新朋友:

  请问你今年几岁?

  请问你是怎么上幼儿园的?

  每天谁送你上幼儿园?

  请问你喜欢什么玩具?

  提醒和鼓励幼儿使用礼貌用语。

  3. 用小朋友提前准备的方案欢迎新朋友,例如唱歌、跳舞、分享玩具、图书等。

  4. 幼儿带新朋友参观幼儿园,介绍幼儿园的主要场所和用途;介绍班里各个区角的名称和用途。

  5. 请新朋友也说说自己的感受。

  活动评价

  乐于亲近新认识的朋友。

  懂得使用礼貌用语“请问”。

  活动建议

  请家长选择适当的时候带孩子去邻居家或亲戚家串门,鼓励孩子和同龄的小伙伴玩耍,让孩子了解一些基本的.交往礼节,这样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结合学期刚开学的存在的现象展开本次活动,孩子们乐于分享过年的快乐,大方介绍自己,乐于与新朋友交往,并制定小目标,活动开展得很成功!孩子们在语言的表述中,用词存在一定的难度,今后须多加强孩子们的语言表达的锻炼!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8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受家的温暖,产生爱家的情感。

  2、乐于和同伴说说爱家的理由,分享家庭的快乐。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幼儿前期搜集的相关资料课件《家是什么》。

  2、音乐《让爱住我家》、《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爱家的理由,分享家庭的快乐。

  教师出示“家”,提问:“你喜欢自己的家吗?”“你最喜欢家里的什么?为什么最喜欢它?”请幼儿逐一讲述自己爱家的理由,分享家庭的快乐。

  教师小结:小朋友都有自己最喜欢的人或宠物或物品或玩具或房间。小朋友都爱自己的家,我爱我家。

  (二)教师演示课件,幼儿通过欣赏诗歌《家是什么》,产生爱家的情感。

  教师边演示课件边朗诵诗歌《家是什么》。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你还听到了什么?”幼儿回答。

  “诗歌中的话小朋友有没听明白的地方,想问一问吗?”引发幼幼互动、师幼互动,互相解答,提升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小结:妈妈用勤劳的手把家里整理的干净、漂亮,让家人感到很温暖;爸爸用坚实的肩膀撑起一把保护伞,为家人挡风遮雨,让家人享受幸福和快乐。所以说:家是妈妈温暖的手、是爸爸宽阔的肩膀。

  (三)幼儿根据自己的感受,说说家是什么,感受家的温暖。

  “除了诗歌里所说说的,你感觉家还是什么?”

  幼儿自由思考,教师请幼儿回答家是**,尽量理解它的`寓意。

  教师小结:家是**,家是**,……。爸爸妈妈爱宝宝,宝宝也爱爸爸妈妈。

  (四)教师和幼儿共同欣赏歌曲《让爱住我家》,进一步感受家的温暖,加深爱家的情感。

  (五)理解广义的家,引导幼儿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一家人在一起特别的温馨,小朋友们和老师在一起组成了大一些的家——大二班。”“所有的中国人团结在一起组成了更大的家——中国。”由小家联系到班级、国家,将感情升华到新的高度。

  引导幼儿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幼儿相互拥抱,感受相互的爱。

  教师小结:我们爱自己的小家,也爱我们的大家。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爱我家!

  活动延伸

  为家人、老师、朋友说一句话或给一深深的拥抱。

  附诗歌:家是什么

  小兔子说,家是温暖的地方,

  小老鼠说,家是安全的地方,

  小鸟说,家是幸福的地方,

  小朋友说,家是妈妈温暖的手、是爸爸宽阔的肩膀。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9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掌握最基本的防火、灭火知识和技能,初步形成消防意识。

  2、学会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懂得生命的珍贵。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蜡烛若干、酒精灯及灯罩、水、破布、碎纸、消防标志“严禁烟火”、“安全出口”、“火警119”。

  活动过程

  (一)播放小孩玩火引起着火的模拟录像。请幼儿想出处理办法,分组讨论。

  (二)做小实验“酒精灯灭了”。启发幼儿当火刚刚烧起时,可浇水灭火,可用破衣服去扑灭,也可用沙或浸水的棉被盖住,隔绝空气灭火。

  (三)出示图片,幼儿观察。

  教师提问,启发幼儿讨论。

  1.火烧得很大,自己没办法扑灭怎么办?(打电话报火警)你知道火警电话号码是多少吗?(119)

  2.还需要做什么?(不要坐电梯、升降机,迅速找到安全出口,离开火灾现场)

  3.怎样离开火场呢?(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下腰往楼下跑)

  4.为什么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大火烧着的许多物体冒出浓烟,人们呼吸困难,容易窒息死亡)

  5.为什么要弯着腰往外跑呢?(烟火上升导致上层空气更加缺氧,尽量降低身体,呼吸近地面的氧气)

  (四)教师小结

  要求幼儿不要玩火,遇上火灾会随机应变,脱离火险。

  (五)各领域渗透

  健康:指导幼儿被火烧伤要用冰或冷水降温,防止起泡,保护好伤面,防止病菌感染。

  科学:小试验,火为什么会燃烧。

  生活中渗透:认识常见的易燃品。

  环境中渗透:预防火灾的宣传画。

  家庭中渗透:家长向孩子讲家庭中火源的'安全管理。记住自家的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

  活动反思

  自然是如此美好,生活是如此安宁。然而,躲在和平、文明背后的火魔,正窥视着我们。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发生频率最高的,莫过于火灾。一个小小的火星可以使人类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化为灰烬,可以夺走人最宝贵的生命。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然而对于火,幼儿缺乏相应的防火知识和能力。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10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剧情里的情感变化,并能表现出“气喘吁吁”等词语的情绪。

  2.慢慢培养对曾帮助和关心自己的人表述感恩之情的观念。

  3.激起幼儿灵敏的观察力,提升认知力。

  4.激励幼儿勇于探索,并愿意与小伙伴分享自己体验。

  5.在活动中展现幼儿可爱的一面。

  活动准备:

  配置与故事内容有关的动画课件、小动物图片、感恩记事本记录纸及视频设备等。

  活动过程:

  一、选用“仔猪”形象引进课题。今日,教师带来了一个动听的故事,看看这个故事是关于谁呢?

  二、一同欣赏故事的前半部分,深刻理解故事的内容。

  1.老师在演试课件时叙述故事的第一段,生动表现“气喘吁吁”等词汇的神态。

  2.就故事内容进行提问互动。“你认为是谁帮助了仔猪呢?”各自发表看法。

  三、继续体验故事的后半部分,学习感恩。

  老师在演试课件时描述故事的第二段。提问道:“你喜爱这些动物吗?为什么呢?”

  四、结合实际,回忆别人对自身的关注,表述感恩之心。

  老师问:“生活中是否有他人关注过你的事情呢?与你的小伙伴分享一下,想感谢谁?为何?如何感谢?”

  五、制做感恩卡,体会相互间的爱。

  1.介绍“感恩记事本”,师幼深入探讨记载的'方式。

  2.允许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统计。

  3.激励幼儿英勇介绍自己的“感恩记事本”。

  六、在“感恩的心”音乐随着下,完毕活动。

  1.激励幼儿多学技能,未来向父母报告。

  2.播放《感恩的心》,将感恩卡赠给家人。

  活动延伸:

  日常生活中加强学习多种表述感恩的形式,与周边的人分享自己感恩之心。

  活动思考:

  本次活动为幼儿带来了发展的空间,他们在活动上的表现与体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认真体验和真心表述中,幼儿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感受到大量人文关怀。根据思索、沟通与体验,幼儿的情绪得到了升华,学习方法也获得了扩展。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11

  活动目标

  1、在体察、感知、理解中,懂得人的基本情绪地的特征及成因。

  2、通过分析讨论初步理解情绪转化的外在形式及培养幼儿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3、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课前准备:请幼儿回家注意观察家人的心情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2)多媒体课件、纸、笔

  活动过程

  1、分享交流活动

  (1)导语:昨天老师请小朋友们回家把爸爸妈妈生气或开心的样子观察并且记录了下来,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交流一下。

  (2)幼儿可以用画画,也可以用语言等各种幼儿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并且互相交流。交流讨论的内容:佳人生气、开心时候的外在表现(包括表情、肢体、语言)。不仅是自己的父母,只要是幼儿身边熟悉的人,也可以是他的好朋友、姐姐、哥哥等。并且引导幼儿找出家人生气的原因。

  (3)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生气和开心的时候,但每个人在生气、开心时候的表现又都是不同的。

  2、体验理解

  观看多媒体课件

  A:一群小朋友很开心的邀请贝贝参加游戏,贝贝因为鞋子丢了一只找不到,心情不好所以拒绝了邀请。

  讨论:那贝贝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心情好起来呢?我们来帮帮他(请幼儿自由发言帮助贝贝转化情绪在帮助贝贝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幼儿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B:佳佳在唱歌比赛中得了奖,她将巧克力分给小朋友们,让大家一起分享她的快乐。

  讨论:你喜欢佳佳吗?她这样做好在哪里?(重点引导幼儿懂得快乐、成功、友爱要让大家分享,让好心情像甜甜的糖一样甜到大家心上。)

  3、内化自我

  导语:刚才我们了解了别人的心情,那小朋友们今天的心情怎么样呢?老师准备了纸和笔,请小朋友们把自己今天的心情画出来。(幼儿自由做画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导语:小朋友们都把自己今天的心情画出来了,我们一起来我们今天的心情怎么样了?(把幼儿的作品粘贴呈现出来,然后大家一起交流讨论)请幼儿上来说说自己今天的心情,让幼儿自由表述,如果幼儿今天的心情都是很开心的,就请幼儿回想一下,自己生气的时候,在自己生气的时候都会怎么做?引导他学着在生气的时候试着调节自己的心情,并请小朋友们一起来讨论该如何帮助他调节心情,让幼儿通过自身的参与体会和讲讲议议中理解情绪转化的外在形式后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延伸活动

  小朋友们,我们今天的心情,有开心的,也有生气的,我们现在换个场地,到语言角去继续说说我们今天的心情,或者去美工区给自己的心情配配颜色,好不好?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12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分豆子"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体验合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能共同探索,尝试协商、分工,提高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3.体验团结协作、战胜困难带来的快乐,增强幼儿合作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在游戏中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难点:在游戏中能够自主协商、分工。

  三、活动准备:

  1、自制ppt

  2、四盘有6种豆子混合在一起的豆子,每组6个空盘子及6双筷子。

  3、课前请幼儿自由组合,6个好朋友做为一组

  四、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受合作引导幼儿观看ppt,提问题引出合作。

  师:一个炎热的'夏天,几只蚂蚁在草地上发现了一块西瓜,它们真想把这块西瓜搬回家慢慢品尝。嘿呦、嘿呦,就是搬不动。那可怎么办呢?它们是怎么解决的?

  教师小结:有些事情,一个人做很难,几个人或很多人一起合作就变得轻松了。

  (二)引导幼儿在捡豆子的游戏中学会合作

  1、教师引导幼儿自由探索分豆子的方法

  (1)出示豆子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师:瞧,今天这群聪明的蚂蚁们又找到什么好吃的东西了呢?(豆子)这里都有哪些豆子呢?(绿豆、黑豆、红豆、玉米、黄豆、白豆)这些豆子都混在一起,蚂蚁们不太喜欢,它们想把这些豆子分开来,把一样的放在一起。

  (2)教师明确分豆子游戏的要求师:今天,这群蚂蚁们要把这个分豆子的任务交给我们小朋友,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一盘混在一起的豆子,请你们在规定的时间里把这些豆子都分开来放,我们来比比看哪一组的速度最快。

  (3)幼儿分组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分豆子教师播放60秒倒计时课件,幼儿在规定时间内游戏

  (4)交流各自的游戏师:哪一组分出来的豆子最多呢?刚才你们分豆子的过程中你们是怎么合作的呢?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呢?有什么办法可以既快速又能确保每个盘子里都只有一种豆子呢?

  如果有成功的小组,教师可引导幼儿交流:你们是怎么做的?豆子一共有6中,每人分一种豆子放在盘子里。

  如果幼儿未成功,教师可帮着观察并总结:这里一共有几种豆子混在一起呢?

  (5)我们一组上有几个人?

  (6)那我们可以怎么做?(每个人分一种豆子)

  2、小组协商,第二次合作分豆子

  (1)教师引导幼儿尝试分工师:在分豆子之前,我们6个人先要做什么呢?(分工,商量各自分什么豆子)请你们一组上的小朋友先商量好。

  (2)教师播放60秒倒计时ppt,幼儿合作分豆子

  (3)评比出最快的小组并奖励

  (三)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感受合作并体验合作

  1、联系幼儿园生活,谈谈合作师:在我们幼儿园里,有哪些事情是要合作才能完成?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了解合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合作是很重要的,只有相互合作了,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快乐。

  活动延伸

  晨间体育游戏是开展各种合作游戏,引导幼儿体验合作的快乐。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13

  活动目标:

  1. 通过看看、比比、说说,了解自己与他人的成长过程,知道自己的成长与家人、老师、许多人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2. 感受自己的成长变化,体验成长的快乐。

  3.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家人、老师等人的感谢。

  活动准备:

  ①视频录像:小中大幼儿成长的足迹;②小中大幼儿照片、幼儿手印、足印图及绘画作品多套;③幼儿成长图片一套;④儿童音乐。

  活动过程:

  (一)了解他人的成长过程

  1、谈话,导入课题。

  2、播放视频,观看不同年龄段幼儿在园的生活活动。

  3、分段讨论,说说小中大幼儿的变化。

  (二)排一排、比一比、说一说

  1、照片排序:按小→大排序,比较照片从小到大的变化。

  2、幼儿作品排序:出示幼儿足印图,哪些是小班宝宝的足印?哪些是中班宝宝的足印?哪些是大班宝宝的足印?感知宝宝一年一个样,身体越长越大。

  3、出示幼儿绘画作品,按小中大排序。说说为什么这样排?感知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能力逐渐增强。

  4、幼儿操作:把幼儿照片、手印图、足印图拿出来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按小中大归类,同时播放小与大的音乐。

  (三)说说自己的变化

  1、以前你上小班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2、通过三年幼儿园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本领?现在你有哪些变化?

  3、看图说话,用一句话说出以前的你是什么样子?现在的.你又是什么样子的。

  4、这些本领是谁教你的,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哪些人帮助过你?

  (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感谢之情

  1、你应该感谢哪些人?如:个子长高、身体变强壮、自理能力增强、懂事听话应该感谢谁?会唱歌、跳舞、画画、讲故事应该感谢谁等等。

  2、说说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你的感激之心?

  结束:播放轻音乐,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谢恩人。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14

  活动目标:

  1、知道班集体是个温暖的大家庭。

  2、与同伴分享集体中的故事,喜欢班集体。

  3、愿意为班集体、同伴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重点难点:

  与同伴分享集体中的故事,喜欢班集体

  活动准备:

  1、班级小朋友的集体照、平时进行活动的照片。

  2、幼儿围绕"我爱班集体"的主题进行绘画,教师把幼儿的绘画制成画册《我们是一家》。

  3、生日蛋糕1个,蜡烛若干。

  4、温馨的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班级集体照,引出"我们是温暖大家庭"的话题。

  教师(出示照片):照片上有谁?大家的表情怎么样?你们记得照片是在哪儿照片的吗?

  幼儿相互交流。

  教师:小朋友在一起三年了,大家就像一家人。

  2、教师与幼儿共同回忆"大家庭"中美好的事情。

  播放温馨的音乐,教师出示幼儿平时活动的照片,引导幼儿说一说幼儿园里开心的事情。

  幼儿根据画册介绍自己画的.事情。

  教师:我们这个大家庭里有人遇到困难时啊大家是怎样做的?

  幼儿自由讨论,说说互相关心的事。

  教师:在今后的日子里怎样做让我们这个大家庭更温暖呢?说一说你对这个大家庭的希望。

  幼儿相互交流。

  教师小结:我们在一起互相帮助,对别人礼貌、友好,同时要原谅别人无心的错误,希望我们在一起的日子天天开心。

  3、教师和幼儿共同过"集体生日"。

  教师:今天我们要来过一个热别的生日?你们猜猜给谁过?

  幼儿猜测。

  教师:在我们即将离开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大家一起来为我们的班集体过生日,今天每个人都是小寿星。

  幼儿与教师共同唱《生日歌》。

  教师和幼儿分享蛋糕,相互说一句悄悄话。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15

  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实践,初步树立幼儿健康的消费观念,感受爸爸妈妈当家的不易,懂得要节约用钱。

  2、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学习合作和记录。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培养幼儿节约用钱的'好习惯;

  活动难点:

  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性。

  活动准备:

  儿童活动的小超市以及儿童教材的钱币。

  活动过程:

  一、幼儿介绍自己家里的消费情况

  小朋友,昨天老师让小朋友调查了家里的消费情况,你们知道家里的什么地方都需要钱?现在请小朋友介绍一下你们家里的消费情况。(幼儿自由汇报)

  师小结:原来家里花钱的地方还真不少,家里的这么多的地方要用钱,他们当家容易吗?那你们想不想当家?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当家。我们今天当家的游戏就是去儿童超市购物。你们去过超市吗?那怎样才能做一个文明的小顾客?

  二、活动(游戏)

  1、每三个小朋友为一组,先去中国儿童银行领取十元的活动经费,再一起去超市购物。

  2、小朋友去购物时怎样才能顺利地完成这次购物,你觉得应该怎样做?(幼儿自由讨论后汇报)

  (1)尊重每个小朋友,学会合作,人人参与购物。

  (2)合理消费,不能超支。

  (3)在超市购物时不能大声吵闹,吵到别的客人就不好了。

  (4)挑选商品时要轻拿轻放,不要的商品要放回原处。

  三、认真听超市工作人员的温馨提示

  1、进行温馨提示。

  2、你听到了什么?说说看。

  四、幼儿合作去购物(师参与指导)

  五、评价

  好了,现在小朋友都完成了这次超市购物的任务,说说你在购物时都有哪些收获?(你学会了什么?)

  活动延伸:

  今天回家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去超市购物,体验当家的不易。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课目的是培养幼儿合理的消费观念,但活动时孩子们却只是购物,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否有钱的事,看来这样的社会实践还要让小朋友积极参与多锻炼。最成功地是孩子们都喜欢这样的活动,积极性很高,相信在实践中多锻炼,孩子一定会养成合理消费的观念。

《(实用)大班社会活动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03-08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07-18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十二生肖》02-02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汇总15篇]12-13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案07-27

幼儿园社会活动《有趣的连接》大班教案04-03

社会活动教案06-09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我是哥哥姐姐》教案04-15

中班社会活动教案09-11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06-12

(实用)大班社会活动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大班社会活动教案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1

  学习目标

  1、欣赏脸谱的造型和色彩,知道脸谱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

  2、尝试自己创作脸谱,发展创造力。

  3、乐于欣赏传统民间故事。

  活动准备

  1、中国戏曲脸谱,包括孙悟空脸谱;或印有中国戏曲脸谱的物品,例如小摆设或邮票。

  2、中国戏曲片段或相关图片。

  3、《西游记》故事图卡(见材料制作)。

  4、图画纸、水彩。

  活动过程

  学习领域:

  形式:集体/小组

  1、请幼儿欣赏或自由把玩脸谱,与幼儿讨论:

  ①、你拿着的脸谱是什么颜色?

  ②、和别的脸谱相比,它有什么特色?

  ③、你看到的脸谱主要有什么颜色?

  ④、这些脸谱左右对称吗?

  ⑤、这些脸谱有什么用途?

  2.播放中国戏曲的片段,或出示相关的`图片,让幼儿认识脸谱可用于舞台表演,丰富舞台色彩,强化演出的效果。

  3.出示孙悟空的脸谱,请幼儿猜猜这个脸谱的主角是谁。

  4.出示《西游记》故事图卡,讲故事:

  唐僧带着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去取经,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了火焰山。只见山上是一片火海,根本没法翻过去。土地爷说要想熄灭山上的火焰,只能用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来扇。于是孙悟空便去找铁扇公主,但是铁扇公主不肯把芭蕉扇借给他,还使劲一扇,把孙悟空扇跑了。

  孙悟空没有灰心,又去找铁扇公主,这次铁扇公主连门都不让他进。孙悟空灵机一动,变成一只小虫子,飞进洞门,落在一个茶杯上,趁公主喝茶时,钻进了她的肚子。铁扇公主肚子疼得受不了,只好答应借扇。孙悟空拿了扇子回到火焰山下,结果火越扇越大,原来是铁扇公主故意给了他一把假芭蕉扇。孙悟空只好第三次到芭蕉洞借扇。他得知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出门去了,于是变成牛魔王的样子,从铁扇公主手上骗到了芭蕉扇。后来,火焰山的大火终于被扇灭了,师徒四人继续前行,到很远的地方去取经。

  5.出示孙悟空脸谱,让幼儿欣赏,并向幼儿提问:

  ①、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

  ②、孙悟空的脸谱有什么特点,他的脸和别的脸谱在花纹和造型上有什么不同?

  ③、你会给孙悟空设计什么样的脸谱?

  6.鼓励幼儿在图画纸上设计孙悟空的脸谱。

  7.设计完成后,请幼儿介绍自己作品的特色。

  活动评价

  1、能说出脸谱的特色。

  2、能投入创作脸谱的活动,创作的脸谱能表现人物的基本特征。

  3、能专心听故事。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2

  一、设计意图:

  夏天到了。在夏季,小朋友们最喜欢吃冰棍。吃完冰棍后,冰棍棒该如何处理呢?

  一般,孩子们都将它随手丢弃。有一次,黄英宗和王泽仪在桌上摆弄玩耍冰棍棒,许多小朋友都过来围观,叽叽喳喳,好不热闹。我想:在大班幼儿已经学习过使用点状、线状、棍状材料进行拼贴制作的基础上,不妨引导幼儿用冰棍棒制作,不但有利于环境保护,变废为宝,还能促进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让他们感受到:美就在我们身边。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选用长短各异,形状不同的冰棍棒进行制作,初步掌握”钉”、”粘”的制作方法。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以及对美的感受力。

  3.培养幼儿与同伴的团结协作能力与互帮互助的精神。

  三、活动准备:

  1、用冰棍棒制作的玩具或饰品如:小扇子、小屏风、帆船、亭子、挂饰、摒画、小弹弓、栅栏、表演棍子木偶等等。

  2、各种洗净晒干的冰棍棒若干。

  3、辅助材料:乳胶、活动铆钉、小锤子、双面胶、彩色粘贴纸、颜料、皱纹纸、线绳、皮筋。

  四、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再过一个月,我们大班的小朋友就要毕业上小学了,幼儿园的每位老师都非常喜欢你们,舍不得你们走。为此,她们亲自做了小礼物送给你们。你们想看看吗?”

  2.引导幼儿观察范例:

  〈1〉、教师一一陈列小礼物,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想一想。

  〈2〉、教师小结:这些漂亮的小礼物都是用我们平时吃完的冰棍棒做成的。你们喜欢吗?

  3.师生共议制作方法(难点是“钉”和“粘”)

  〈1〉、以”小扇子”为例:用12根雪糕棒(扁形)按顺序排列,在一端钉一个小孔,用活动铆钉穿上,扎紧,然后把每根小棒涂上不同的颜色。注意钉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伤手。

  〈2〉、以”小吊饰”为例:用三条宽胶带粘在六根雪糕棒的背面,拼成一块小木板,再用铅笔画出你喜欢的图案,涂上颜色,最后上端挂好绳子,下端坠一个流苏。注意粘贴时不要留缝隙。

  4.幼儿制作:

  〈1〉、提出活动要求:分组制作,与同伴合作、分工,先商量用冰棍棒制作什么物品,然后找材料,最后制作。

  〈2〉、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的`团结精神,赞许互帮互助的品质同时强调安全性。

  5.欣赏、评价作品:

  〈1〉、让幼儿自由欣赏同伴的作品。

  〈2〉、教师表扬有创造性和制作认真,仔细的幼儿。

  五、活动延伸:

  1、请幼儿将制作好的物品送给各班老师。

  2、让幼儿在美术活动区继续制作,玩耍冰棍棒,供游戏时使用。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3

  活动目标:

  1、迁移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情感。

  2、通过竞赛活动,丰富幼儿的环保意识,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多种形式的环保题目若干:四块题板;《哭泣的地球》课件

  2、太阳队、星星队、月亮队、蓝天队的卡通形状牌子各一块;乐器各一只;贴纸小红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智力竞赛情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师:小朋友,欢迎来到“快乐转转转”,今天我们要以环境保护为话题开展智力竞赛,希望小朋友们开动脑筋,取得胜利。

  2、介绍参加《快乐转转转》的四队队员。

  二、以竞赛活动形式开展活动,丰富幼儿的环保知识,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师:我宣布,《快乐转转转》现在开始。

  幼:快乐转转转、转呀转呀转,YE!

  1、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判断破坏环境的现象。

  师:第一轮比赛是单人选答题。每组请一位选手上来答题,答对的可得一朵小红花。 教师出示四组题板,请各队派一名幼儿选题答题。

  (1)、看看图中哪些物品大量使用会破坏森林资源?

  (2)、看看哪些物品是用一种特殊塑料做成的,会造成白色污染?

  (3)、你在哪里见过这些标志,请找出有关环境保护的标志?

  (4)、图中哪些行为你认为做的不对,会破坏环境?

  2、观看课件,了解破坏环境所开来的危害,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师:第二轮是小组必答题,比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必答,各队要一起讨论,做出回答。

  (1)、播放课件《哭泣的地球》捕杀鸟等动物片段,请幼儿讨论:人们大量捕杀动物会造成什么后果?

  (2)、播放课件乱倒污水、垃圾片段,请幼儿讨论:乱倒垃圾、污水会有什么后果?

  (3)、播放课件乱砍树、工厂排废气片段,请幼儿讨论:还有哪些现象会破环环境?

  (4)、播放课件土地干裂、水灾片段,请幼儿讨论:环境遭到破环会带来什么危害?

  3、引导幼儿深入讨论一些保护环境的方法,激发幼儿环境保护的情感。

  师:第三轮比赛是抢答题,选手在老师说完问题后敲响乐器进行抢答。

  4、宣布比赛结果,评奖。

  三、延伸活动:创作环境保护宣传画

  引导幼儿分组、合作创作保护环境的宣传画,并向身边的人宣传,引起大家的共鸣,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

  活动反思:

  《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因此,本活动的教学设计尽可能体现情趣化,具体表现为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变枯燥单一的学习形式为有趣的`活动和游戏,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让每一个幼儿都喜欢学习,主动学习,视学习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所以,在选材的时候,我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孩子们感兴趣的内容:大班社会活动《保护环境》一课。

  定下这个主题之后,我想《保护环境》一课的教学一定要充满人文气息,让幼儿快乐的学。让幼儿对这节活动的主题很感兴趣,所以教师就一定要创造一个轻松、充满快乐的课堂。在确定了活动目标之后,我最初设计了“快乐转转转”的竞赛活动形式开展活动,幼儿的热情很高涨。三轮比赛,层层深入。第一轮比赛是单人选答题。第二轮是小组必答题,比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必答,各队要一起讨论,做出回答。第二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共同讨论,使每个人都有了发言的机会。第三轮比赛是抢答题,选手在老师说完问题后敲响乐器进行抢答。此时加入抢答使全场气氛达到了高潮。同时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会使幼儿在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上得到锻炼与提高。

  在活动中,全体幼儿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虽有个别幼儿在回答问题时受自身经验的影响,但通过幼儿的合作交流都很好的将问题得以解决。每一位教师的每一次教学都不会是完美的。我这节课也是一样,虽然对前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改进,但我想今天呈现给大家的这节课无论是在教学设计上还是在教学的实施上也都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我想,作为教师只有不断的反思,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使每一节课都能让我们的孩子受益、让幼儿能在我们的活动中发展、能有一个良好的情感体验,我想这就是成功的。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幼儿主动探求知识,探索规律,让幼儿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从而真正实现幼儿“自主、快乐的学”的情感体验,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会创造。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知道对人有用处才能受到大家的喜欢。

  2.引导幼儿了解恐龙的形体特征,并从恐龙来到城市的遭遇中感受恐龙这个形象的性格特点。

  3.鼓励幼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重点难点:

  1、了解恐龙形体特征及性格特点;

  2、鼓励孩子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

  恐龙的图片及有关知识、显示故事过程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认识恐龙)

  1、谈话引入。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还有一种比大象、鲸鱼大得多的动物朋友,你知道是谁吗?

  (观看恐龙的图片)它是什么动物?你见过吗?在哪儿见过?

  说说你对这位恐龙朋友了解多少?

  2、老师适时补充。

  二、基本环节。(听故事、谈感受)

  1、展示课件图片,引导幼儿看图,启发想象和说话。

  (1)大恐龙来到城里,心情怎样?(高兴、急切)

  (2)大恐龙走在马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想象并演一演大恐龙走路的样子及它的“大”造成的麻烦。

  (3)大恐龙走在铁路上:重点引导体会大恐龙的“重”造成的麻烦。

  (4)大恐龙走在胡同里:重点引导体会大恐龙脖子“长”造成的危害。同时,体会恐龙的心情。

  (5)许多小朋友在马路上干什么?大恐龙在做什么?“十字路口”是什么样的地方?

  (6)马路被恐龙堵住了,怎么办呢?重点引导孩子了解“立交桥”的作用。大恐龙变成立交桥后,人们喜欢它吗?

  (7)恐龙它愿意给城里的人们带来麻烦吗?如果你是大恐龙,你来到城里,你会怎么做?

  2.配合课件,老师有感情地讲故事,提醒幼儿认真倾听。

  三、结束部分(启发想象,寓教于故事)

  1.老师和孩子一起复述有感情故事。表演故事。

  2.你喜欢什么样的大恐龙?想学习它吗?你会为大家做些什么好事呢?(充分说说。知道做对人们有益的事才会得到大家的喜欢。)

  四、活动延伸。

  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想象大恐龙变成立交桥还给人们带来哪些方便?猜猜恐龙最后怎么样了?你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活动反思:

  文学作品中有很多真、善、美和假、丑、恶的形象,为了帮助幼儿正确理解这些形象,有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启发幼儿假想自己是作品中的人物,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体验角色。

  我在大阪故事《城里来了大恐龙》的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了解恐龙的心里活动,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恐龙它愿意给城里的人们带来麻烦吗?如果你是大恐龙,你来到城里,你会怎么做?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抓住作品中有利于幼儿想象的'因素对幼儿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维的想象。这种问题没有正确的答案,是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合理的想象,多角度的回答问题。另外,我在提问时还注意了提问的角度和幼儿的经验有关,提问的难度要适合幼儿的现有的知识水平。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5

  设计意图:

  如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当今物质条件优越的时代,孩子们感受着来自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宠爱,成为了"家中的宝",多数幼儿形成了自我中心,只知获取、不懂给予的众人为我的心理倾向。具体表现为:习惯接受别人的关心爱护,而不知道积极主动地用爱心去对待别人,甚至骄横跋扈。本次活动以身边熟悉的"爱的故事"为支点,截取生活中常见的爱的不同表达方式,加深孩子对爱的理解,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快乐生活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我们都要拥有一颗爱心。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分享爱的故事,并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最感激的人和事。

  2、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初步懂得人人都应有一颗爱心。

  3、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活动重点:

  分享爱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

  活动难点:

  感受、理解爱的不同方式。

  活动准备:

  1、爱心卡片,音乐《让爱传出去》。

  2、公益广告"关爱他人";PPT课件。

  3、心愿卡、记号笔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爱心卡",导入活动。

  "这是什么?"(打开爱心卡,认读"爱"字)"什么是爱?猜猜华老师为什么要送爱心卡给你们?"--爱就是喜欢。

  2、感受、理解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刚才小朋友讲了很多的爱,我这里还有一些爱心照片,我们来看看里面都有哪些爱?"阿姨这个手势表示什么意思?(爱),模仿手语。

  (逐一观看爱心照片),这里的爱心表示什么意思?

  (1)婚礼现场的爱心气球---------爱是相亲相爱。

  (2)给灾区爱心捐款、爱心车队------爱是互相帮助。

  (3)点燃蜡烛许愿------------爱是一种祝福。

  (4)医院里的爱心气球----------爱是关爱生命。

  (5)爱心书屋--------------爱是一起分享。

  (6)奥运火炬爱心传递----------爱是传递。

  (7)爱心小屋无偿献血----------爱是奉献。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能看到爱,每一颗爱心里面都藏着一个爱的故事。

  3、观看公益广告"关爱他人",分享生活中的.爱心故事。

  "在下面这段爱心广告中也藏了许多爱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吧!"提问:你在广告中看到了哪些爱心故事?(幼儿自由交流讨论)(1)小朋友踢足球,差点砸到婴儿车里的宝宝,大哥哥及时用头顶起了球。

  (2)叔叔手里的书太多,快要滑下来时,大哥哥帮忙扶了一把。

  (3)老爷爷骑着装满东西的山轮车,爬不上桥,大哥哥在后面推了一把。

  (4)看见倒在地上的自行车,马上把车扶起来。

  (5)姐姐的羽毛球挂到了树枝上,大哥哥帮忙拿下来。

  (6)大姐姐把可乐罐捡起来扔进垃圾箱。

  :生活中有这么多人给了我们爱和帮助,我们应该从心里感谢他们。我们也要有一颗爱心。

  4、体验爱带来的快乐。

  (1)讨论:有谁帮助过你?帮助你什么事?想对他说些什么?请你大声的说出来,我想他们会听到的。

  (2)除了用语言来表示感谢,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

  (3)刚才大家在感谢别人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原来被别人帮助是件开心的事,感谢别人同样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4)记录爱的故事。

  "华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爱心卡,你们可以把最想感谢的人画下来,还可以画一画你们之间爱的故事,感谢的话不会写可以请客人老师帮忙,画完后可以送出你的爱心卡。"活动延伸:

  1、送爱心卡,共同分享爱的故事,体验爱的快乐。

  2、小小发布会--爱的故事。利用晨间谈话十分钟,讲讲爱的故事。

  3、家园配合。请家长和孩子讲要感谢的人或事;关注身边发生、媒体报道的爱的故事;带孩子一起用行动对周围的人或事表示感谢。

  提示:此教案有配套的课件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6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周围环境中的垃圾是哪里来的,认识其危害。

  2、启发幼儿积极思考解决环境卫生的办法,并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

  3、引导大班幼儿为维护环境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课前让幼儿两人一组,调查并且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收集周围环境的垃圾分布情况。

  2、投影片数张,投影仪。

  3、幼儿操作材料:橡皮泥、积木、绘画纸、笔。

  活动过程

  一、组织交流调查周围环境情况

  1、师:这几天,我们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了调查,并作了记录,现在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调查的情况?(4~5人作介绍)

  2、打出投影片。

  师:在草地上我们发现了什么?在操场上我们发现了什么?在教室里我们发现了什么?除了这些地方,我们还发现哪些地方有脏东西?

  3、谈谈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师:为什么这些地方总是有垃圾?

  二、了解垃圾对环境、人、动物、植物的危害

  师:有垃圾的这些地方给人什么感觉,对环境有什么影响,(打出投影)问:对人、动物、植物有什么危害?知道了垃圾有这么多害处,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三、怎样保护环境

  怎样才能使我们周围的环境保持卫生?(草坪、操场、教室)打出投影,各种清洁机器,分别介绍给幼儿。

  师:工人叔叔发明了这么多机器,让人们有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我们应该怎样向工人叔叔学习呢?

  四、教师出示各种材料,让幼儿操作

  师:把你们的想法,好的主意,用这些材料,做出来或画出来,介绍给老师和同伴。

  五、教师介绍“回收箱”,引出新的问题

  师:老师也做了一样东西叫“贝贝回收箱”,是专门用来放可以回收的废品的。

  出示幼儿收集的垃圾,这是大家在调查时收集来的垃圾,看看都有哪些东西?谁知道哪些是可以回收的,哪些是不能回收的,我们课后整理一下。

  六、活动延伸

  向幼儿介绍可回收的废品,并同幼儿商量把回收箱放在什么地方最合适。

  活动反思

  对活动过程的反思:我觉得本节课的教学做到目标明确,教学过程过度紧扣,做到层层递进。不好的地方是:没能面向全班孩子,部分孩子受家长的影响对爱护环境意识不强,针对这一现象我争取把爱护环境深入班级,深入个人,从而真正做到爱护环境从我做起。

  ⑴对幼儿发展的反思,幼儿阶段的'孩子希望被理解、尊重和接纳,针对孩子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都应该及时发现,认真肯定。同时也给孩子自己的空间,不能将他们还没自己认识的现象强加给他们,从事情的表面开始教育,使他们能从内心感知,从周围发生的种种现象中发现好与坏,该向哪方面学习。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幼儿阶段的孩子是很注重直观视觉的、听觉的,教学中应采用图像,影片等教育手段,同时引导孩子用对比的手段知道好与坏,进一步理解所发生的现象对生活、学习的影响。从而促进孩子对事物认识能力的提高。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教学过程中,活动的环节中的各个步骤是根据孩子接受能力认识变化而变化的,对课堂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认真解决。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7

  活动目标

  1、主动与新朋友交往,大胆地 进行交流。

  2、礼貌待人,学习使用礼貌用语。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请幼儿设计欢迎新朋友的方法, 例如唱歌、带玩具、图书到幼儿 园分享等。

  活动过程

  1. 请新来的小朋友站到大家面前,全班幼儿鼓掌欢迎新朋友,鼓励他介绍自己的姓名。

  2. 鼓励其他幼儿做小记者,采访新朋友:

  请问你今年几岁?

  请问你是怎么上幼儿园的?

  每天谁送你上幼儿园?

  请问你喜欢什么玩具?

  提醒和鼓励幼儿使用礼貌用语。

  3. 用小朋友提前准备的方案欢迎新朋友,例如唱歌、跳舞、分享玩具、图书等。

  4. 幼儿带新朋友参观幼儿园,介绍幼儿园的主要场所和用途;介绍班里各个区角的名称和用途。

  5. 请新朋友也说说自己的感受。

  活动评价

  乐于亲近新认识的朋友。

  懂得使用礼貌用语“请问”。

  活动建议

  请家长选择适当的时候带孩子去邻居家或亲戚家串门,鼓励孩子和同龄的小伙伴玩耍,让孩子了解一些基本的.交往礼节,这样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结合学期刚开学的存在的现象展开本次活动,孩子们乐于分享过年的快乐,大方介绍自己,乐于与新朋友交往,并制定小目标,活动开展得很成功!孩子们在语言的表述中,用词存在一定的难度,今后须多加强孩子们的语言表达的锻炼!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8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受家的温暖,产生爱家的情感。

  2、乐于和同伴说说爱家的理由,分享家庭的快乐。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幼儿前期搜集的相关资料课件《家是什么》。

  2、音乐《让爱住我家》、《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爱家的理由,分享家庭的快乐。

  教师出示“家”,提问:“你喜欢自己的家吗?”“你最喜欢家里的什么?为什么最喜欢它?”请幼儿逐一讲述自己爱家的理由,分享家庭的快乐。

  教师小结:小朋友都有自己最喜欢的人或宠物或物品或玩具或房间。小朋友都爱自己的家,我爱我家。

  (二)教师演示课件,幼儿通过欣赏诗歌《家是什么》,产生爱家的情感。

  教师边演示课件边朗诵诗歌《家是什么》。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你还听到了什么?”幼儿回答。

  “诗歌中的话小朋友有没听明白的地方,想问一问吗?”引发幼幼互动、师幼互动,互相解答,提升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小结:妈妈用勤劳的手把家里整理的干净、漂亮,让家人感到很温暖;爸爸用坚实的肩膀撑起一把保护伞,为家人挡风遮雨,让家人享受幸福和快乐。所以说:家是妈妈温暖的手、是爸爸宽阔的肩膀。

  (三)幼儿根据自己的感受,说说家是什么,感受家的温暖。

  “除了诗歌里所说说的,你感觉家还是什么?”

  幼儿自由思考,教师请幼儿回答家是**,尽量理解它的`寓意。

  教师小结:家是**,家是**,……。爸爸妈妈爱宝宝,宝宝也爱爸爸妈妈。

  (四)教师和幼儿共同欣赏歌曲《让爱住我家》,进一步感受家的温暖,加深爱家的情感。

  (五)理解广义的家,引导幼儿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一家人在一起特别的温馨,小朋友们和老师在一起组成了大一些的家——大二班。”“所有的中国人团结在一起组成了更大的家——中国。”由小家联系到班级、国家,将感情升华到新的高度。

  引导幼儿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幼儿相互拥抱,感受相互的爱。

  教师小结:我们爱自己的小家,也爱我们的大家。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爱我家!

  活动延伸

  为家人、老师、朋友说一句话或给一深深的拥抱。

  附诗歌:家是什么

  小兔子说,家是温暖的地方,

  小老鼠说,家是安全的地方,

  小鸟说,家是幸福的地方,

  小朋友说,家是妈妈温暖的手、是爸爸宽阔的肩膀。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9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掌握最基本的防火、灭火知识和技能,初步形成消防意识。

  2、学会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懂得生命的珍贵。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蜡烛若干、酒精灯及灯罩、水、破布、碎纸、消防标志“严禁烟火”、“安全出口”、“火警119”。

  活动过程

  (一)播放小孩玩火引起着火的模拟录像。请幼儿想出处理办法,分组讨论。

  (二)做小实验“酒精灯灭了”。启发幼儿当火刚刚烧起时,可浇水灭火,可用破衣服去扑灭,也可用沙或浸水的棉被盖住,隔绝空气灭火。

  (三)出示图片,幼儿观察。

  教师提问,启发幼儿讨论。

  1.火烧得很大,自己没办法扑灭怎么办?(打电话报火警)你知道火警电话号码是多少吗?(119)

  2.还需要做什么?(不要坐电梯、升降机,迅速找到安全出口,离开火灾现场)

  3.怎样离开火场呢?(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下腰往楼下跑)

  4.为什么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大火烧着的许多物体冒出浓烟,人们呼吸困难,容易窒息死亡)

  5.为什么要弯着腰往外跑呢?(烟火上升导致上层空气更加缺氧,尽量降低身体,呼吸近地面的氧气)

  (四)教师小结

  要求幼儿不要玩火,遇上火灾会随机应变,脱离火险。

  (五)各领域渗透

  健康:指导幼儿被火烧伤要用冰或冷水降温,防止起泡,保护好伤面,防止病菌感染。

  科学:小试验,火为什么会燃烧。

  生活中渗透:认识常见的易燃品。

  环境中渗透:预防火灾的宣传画。

  家庭中渗透:家长向孩子讲家庭中火源的'安全管理。记住自家的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

  活动反思

  自然是如此美好,生活是如此安宁。然而,躲在和平、文明背后的火魔,正窥视着我们。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发生频率最高的,莫过于火灾。一个小小的火星可以使人类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化为灰烬,可以夺走人最宝贵的生命。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然而对于火,幼儿缺乏相应的防火知识和能力。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10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剧情里的情感变化,并能表现出“气喘吁吁”等词语的情绪。

  2.慢慢培养对曾帮助和关心自己的人表述感恩之情的观念。

  3.激起幼儿灵敏的观察力,提升认知力。

  4.激励幼儿勇于探索,并愿意与小伙伴分享自己体验。

  5.在活动中展现幼儿可爱的一面。

  活动准备:

  配置与故事内容有关的动画课件、小动物图片、感恩记事本记录纸及视频设备等。

  活动过程:

  一、选用“仔猪”形象引进课题。今日,教师带来了一个动听的故事,看看这个故事是关于谁呢?

  二、一同欣赏故事的前半部分,深刻理解故事的内容。

  1.老师在演试课件时叙述故事的第一段,生动表现“气喘吁吁”等词汇的神态。

  2.就故事内容进行提问互动。“你认为是谁帮助了仔猪呢?”各自发表看法。

  三、继续体验故事的后半部分,学习感恩。

  老师在演试课件时描述故事的第二段。提问道:“你喜爱这些动物吗?为什么呢?”

  四、结合实际,回忆别人对自身的关注,表述感恩之心。

  老师问:“生活中是否有他人关注过你的事情呢?与你的小伙伴分享一下,想感谢谁?为何?如何感谢?”

  五、制做感恩卡,体会相互间的爱。

  1.介绍“感恩记事本”,师幼深入探讨记载的'方式。

  2.允许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统计。

  3.激励幼儿英勇介绍自己的“感恩记事本”。

  六、在“感恩的心”音乐随着下,完毕活动。

  1.激励幼儿多学技能,未来向父母报告。

  2.播放《感恩的心》,将感恩卡赠给家人。

  活动延伸:

  日常生活中加强学习多种表述感恩的形式,与周边的人分享自己感恩之心。

  活动思考:

  本次活动为幼儿带来了发展的空间,他们在活动上的表现与体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认真体验和真心表述中,幼儿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感受到大量人文关怀。根据思索、沟通与体验,幼儿的情绪得到了升华,学习方法也获得了扩展。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11

  活动目标

  1、在体察、感知、理解中,懂得人的基本情绪地的特征及成因。

  2、通过分析讨论初步理解情绪转化的外在形式及培养幼儿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3、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课前准备:请幼儿回家注意观察家人的心情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2)多媒体课件、纸、笔

  活动过程

  1、分享交流活动

  (1)导语:昨天老师请小朋友们回家把爸爸妈妈生气或开心的样子观察并且记录了下来,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交流一下。

  (2)幼儿可以用画画,也可以用语言等各种幼儿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并且互相交流。交流讨论的内容:佳人生气、开心时候的外在表现(包括表情、肢体、语言)。不仅是自己的父母,只要是幼儿身边熟悉的人,也可以是他的好朋友、姐姐、哥哥等。并且引导幼儿找出家人生气的原因。

  (3)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生气和开心的时候,但每个人在生气、开心时候的表现又都是不同的。

  2、体验理解

  观看多媒体课件

  A:一群小朋友很开心的邀请贝贝参加游戏,贝贝因为鞋子丢了一只找不到,心情不好所以拒绝了邀请。

  讨论:那贝贝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心情好起来呢?我们来帮帮他(请幼儿自由发言帮助贝贝转化情绪在帮助贝贝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幼儿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B:佳佳在唱歌比赛中得了奖,她将巧克力分给小朋友们,让大家一起分享她的快乐。

  讨论:你喜欢佳佳吗?她这样做好在哪里?(重点引导幼儿懂得快乐、成功、友爱要让大家分享,让好心情像甜甜的糖一样甜到大家心上。)

  3、内化自我

  导语:刚才我们了解了别人的心情,那小朋友们今天的心情怎么样呢?老师准备了纸和笔,请小朋友们把自己今天的心情画出来。(幼儿自由做画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导语:小朋友们都把自己今天的心情画出来了,我们一起来我们今天的心情怎么样了?(把幼儿的作品粘贴呈现出来,然后大家一起交流讨论)请幼儿上来说说自己今天的心情,让幼儿自由表述,如果幼儿今天的心情都是很开心的,就请幼儿回想一下,自己生气的时候,在自己生气的时候都会怎么做?引导他学着在生气的时候试着调节自己的心情,并请小朋友们一起来讨论该如何帮助他调节心情,让幼儿通过自身的参与体会和讲讲议议中理解情绪转化的外在形式后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延伸活动

  小朋友们,我们今天的心情,有开心的,也有生气的,我们现在换个场地,到语言角去继续说说我们今天的心情,或者去美工区给自己的心情配配颜色,好不好?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12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分豆子"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体验合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能共同探索,尝试协商、分工,提高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3.体验团结协作、战胜困难带来的快乐,增强幼儿合作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在游戏中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难点:在游戏中能够自主协商、分工。

  三、活动准备:

  1、自制ppt

  2、四盘有6种豆子混合在一起的豆子,每组6个空盘子及6双筷子。

  3、课前请幼儿自由组合,6个好朋友做为一组

  四、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受合作引导幼儿观看ppt,提问题引出合作。

  师:一个炎热的'夏天,几只蚂蚁在草地上发现了一块西瓜,它们真想把这块西瓜搬回家慢慢品尝。嘿呦、嘿呦,就是搬不动。那可怎么办呢?它们是怎么解决的?

  教师小结:有些事情,一个人做很难,几个人或很多人一起合作就变得轻松了。

  (二)引导幼儿在捡豆子的游戏中学会合作

  1、教师引导幼儿自由探索分豆子的方法

  (1)出示豆子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师:瞧,今天这群聪明的蚂蚁们又找到什么好吃的东西了呢?(豆子)这里都有哪些豆子呢?(绿豆、黑豆、红豆、玉米、黄豆、白豆)这些豆子都混在一起,蚂蚁们不太喜欢,它们想把这些豆子分开来,把一样的放在一起。

  (2)教师明确分豆子游戏的要求师:今天,这群蚂蚁们要把这个分豆子的任务交给我们小朋友,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一盘混在一起的豆子,请你们在规定的时间里把这些豆子都分开来放,我们来比比看哪一组的速度最快。

  (3)幼儿分组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分豆子教师播放60秒倒计时课件,幼儿在规定时间内游戏

  (4)交流各自的游戏师:哪一组分出来的豆子最多呢?刚才你们分豆子的过程中你们是怎么合作的呢?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呢?有什么办法可以既快速又能确保每个盘子里都只有一种豆子呢?

  如果有成功的小组,教师可引导幼儿交流:你们是怎么做的?豆子一共有6中,每人分一种豆子放在盘子里。

  如果幼儿未成功,教师可帮着观察并总结:这里一共有几种豆子混在一起呢?

  (5)我们一组上有几个人?

  (6)那我们可以怎么做?(每个人分一种豆子)

  2、小组协商,第二次合作分豆子

  (1)教师引导幼儿尝试分工师:在分豆子之前,我们6个人先要做什么呢?(分工,商量各自分什么豆子)请你们一组上的小朋友先商量好。

  (2)教师播放60秒倒计时ppt,幼儿合作分豆子

  (3)评比出最快的小组并奖励

  (三)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感受合作并体验合作

  1、联系幼儿园生活,谈谈合作师:在我们幼儿园里,有哪些事情是要合作才能完成?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了解合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合作是很重要的,只有相互合作了,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快乐。

  活动延伸

  晨间体育游戏是开展各种合作游戏,引导幼儿体验合作的快乐。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13

  活动目标:

  1. 通过看看、比比、说说,了解自己与他人的成长过程,知道自己的成长与家人、老师、许多人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2. 感受自己的成长变化,体验成长的快乐。

  3.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家人、老师等人的感谢。

  活动准备:

  ①视频录像:小中大幼儿成长的足迹;②小中大幼儿照片、幼儿手印、足印图及绘画作品多套;③幼儿成长图片一套;④儿童音乐。

  活动过程:

  (一)了解他人的成长过程

  1、谈话,导入课题。

  2、播放视频,观看不同年龄段幼儿在园的生活活动。

  3、分段讨论,说说小中大幼儿的变化。

  (二)排一排、比一比、说一说

  1、照片排序:按小→大排序,比较照片从小到大的变化。

  2、幼儿作品排序:出示幼儿足印图,哪些是小班宝宝的足印?哪些是中班宝宝的足印?哪些是大班宝宝的足印?感知宝宝一年一个样,身体越长越大。

  3、出示幼儿绘画作品,按小中大排序。说说为什么这样排?感知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能力逐渐增强。

  4、幼儿操作:把幼儿照片、手印图、足印图拿出来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按小中大归类,同时播放小与大的音乐。

  (三)说说自己的变化

  1、以前你上小班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2、通过三年幼儿园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本领?现在你有哪些变化?

  3、看图说话,用一句话说出以前的你是什么样子?现在的.你又是什么样子的。

  4、这些本领是谁教你的,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哪些人帮助过你?

  (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感谢之情

  1、你应该感谢哪些人?如:个子长高、身体变强壮、自理能力增强、懂事听话应该感谢谁?会唱歌、跳舞、画画、讲故事应该感谢谁等等。

  2、说说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你的感激之心?

  结束:播放轻音乐,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谢恩人。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14

  活动目标:

  1、知道班集体是个温暖的大家庭。

  2、与同伴分享集体中的故事,喜欢班集体。

  3、愿意为班集体、同伴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重点难点:

  与同伴分享集体中的故事,喜欢班集体

  活动准备:

  1、班级小朋友的集体照、平时进行活动的照片。

  2、幼儿围绕"我爱班集体"的主题进行绘画,教师把幼儿的绘画制成画册《我们是一家》。

  3、生日蛋糕1个,蜡烛若干。

  4、温馨的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班级集体照,引出"我们是温暖大家庭"的话题。

  教师(出示照片):照片上有谁?大家的表情怎么样?你们记得照片是在哪儿照片的吗?

  幼儿相互交流。

  教师:小朋友在一起三年了,大家就像一家人。

  2、教师与幼儿共同回忆"大家庭"中美好的事情。

  播放温馨的音乐,教师出示幼儿平时活动的照片,引导幼儿说一说幼儿园里开心的事情。

  幼儿根据画册介绍自己画的.事情。

  教师:我们这个大家庭里有人遇到困难时啊大家是怎样做的?

  幼儿自由讨论,说说互相关心的事。

  教师:在今后的日子里怎样做让我们这个大家庭更温暖呢?说一说你对这个大家庭的希望。

  幼儿相互交流。

  教师小结:我们在一起互相帮助,对别人礼貌、友好,同时要原谅别人无心的错误,希望我们在一起的日子天天开心。

  3、教师和幼儿共同过"集体生日"。

  教师:今天我们要来过一个热别的生日?你们猜猜给谁过?

  幼儿猜测。

  教师:在我们即将离开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大家一起来为我们的班集体过生日,今天每个人都是小寿星。

  幼儿与教师共同唱《生日歌》。

  教师和幼儿分享蛋糕,相互说一句悄悄话。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15

  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实践,初步树立幼儿健康的消费观念,感受爸爸妈妈当家的不易,懂得要节约用钱。

  2、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学习合作和记录。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培养幼儿节约用钱的'好习惯;

  活动难点:

  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性。

  活动准备:

  儿童活动的小超市以及儿童教材的钱币。

  活动过程:

  一、幼儿介绍自己家里的消费情况

  小朋友,昨天老师让小朋友调查了家里的消费情况,你们知道家里的什么地方都需要钱?现在请小朋友介绍一下你们家里的消费情况。(幼儿自由汇报)

  师小结:原来家里花钱的地方还真不少,家里的这么多的地方要用钱,他们当家容易吗?那你们想不想当家?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当家。我们今天当家的游戏就是去儿童超市购物。你们去过超市吗?那怎样才能做一个文明的小顾客?

  二、活动(游戏)

  1、每三个小朋友为一组,先去中国儿童银行领取十元的活动经费,再一起去超市购物。

  2、小朋友去购物时怎样才能顺利地完成这次购物,你觉得应该怎样做?(幼儿自由讨论后汇报)

  (1)尊重每个小朋友,学会合作,人人参与购物。

  (2)合理消费,不能超支。

  (3)在超市购物时不能大声吵闹,吵到别的客人就不好了。

  (4)挑选商品时要轻拿轻放,不要的商品要放回原处。

  三、认真听超市工作人员的温馨提示

  1、进行温馨提示。

  2、你听到了什么?说说看。

  四、幼儿合作去购物(师参与指导)

  五、评价

  好了,现在小朋友都完成了这次超市购物的任务,说说你在购物时都有哪些收获?(你学会了什么?)

  活动延伸:

  今天回家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去超市购物,体验当家的不易。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课目的是培养幼儿合理的消费观念,但活动时孩子们却只是购物,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否有钱的事,看来这样的社会实践还要让小朋友积极参与多锻炼。最成功地是孩子们都喜欢这样的活动,积极性很高,相信在实践中多锻炼,孩子一定会养成合理消费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