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4-08-09 09:46:33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共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教案[共5篇]

大班教案 篇1

  一、设计意图:

  进入秋季,我们的主题活动也进入“多彩的秋天”,孩子们通过参观、调查、采访以及收集资料等活动发现了秋天很多特有的现象:秋天的树、秋天的果、秋天的天气,更发现了秋天是一个疾病易发的季节。所以,有的孩子认为秋天好,有的孩子则认为秋天不好,于是很自然地分成两派。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们就各自去寻找、获得依据。在此基础上就形成了辩论活动“我眼中的秋天”。

  二、目标:

  1、能明确自己的观点并根据自己的观点去调查取证。

  2、能大胆交流,并能运用各种手段辩驳。

  3、互相尊重,遵守辩论的规则。

  三、准备:

  1、“给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配合,提供各种渠道让孩子收集资料。

  2、经常进行一些户外活动,让孩子描述自己的感受。

  3、多带孩子观察秋天的气候、景色以及特有的一些现象。

  四、过程:

  1、明确自己的观点。

  孩子们发现了秋天很多特有的现象,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独特的思考,所以在老师的'帮助、调整下,他明确了自己的观点。

  2、调查取证、收集资料、互相交流。

  调查论证的过程是辩论赛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通过孩子们自身的探索去感受、发现、体验,从而变成了孩子自己的经验,使这些经验真正地为孩子所用,为辩论服务。

  3、辩论赛开始。

  陈述各自观点。

  自由辩驳。

  总结陈词。

  评选小小辩论家。

  4、教师总结。

大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探索8的组成,知道8有7种分法。

  2、初步了解部分数互换,总数不变的规律。

  教学重点:

  探索8的组成,知道8有7种分法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部分数互换,总数不变的规律。

  教学准备:

  1、小河背景图一张、活动教具小树8棵、1-7的数字卡若干张、教师用大记录纸3份。

  2、幼儿每人一份拼板学具、每人8个小钉、记录纸、铅笔。

  教学过程:

  一、游戏:"碰球",复习7的组成。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碰球"的游戏,我要找一个和我的数字合起来是7 的数字做朋友。

  儿歌: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 幼儿答:嘿嘿,你的1球碰6球!

  幼儿个别或集体玩此游戏,可重复进行!

  二、幼儿操作:探索8 的组成。

  --小熊搬了新家,新家很美,可是新家的周围除了一条小河其他什么也没有,每到春天风大的时候大风总是吹起好多的沙子,让屋子里满是灰尘,沙子总是迷住小熊的眼睛不停的流泪,红红的、肿肿的,小熊想了很久,决定在小河的左右两边种上一些小树, 朋友们听说后都给小熊送来了树,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蘑菇钉和小钉板,请你把小钉当成小树种在小河的`左右两边,看看,可以怎么种,把你的种法用分解式记录在纸上。

  --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记录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呈现:

  --引导幼儿观察两张记录结果,比较哪张更容易记住,为什么?

  --小朋友,请你看看黑板,说说发现了什么?(一边的数慢慢变大,另一边的数慢慢变小,像爬楼梯。)

  --小结:8一共有7种分法。

  三、再次探索8的组成,引导幼儿学用互换规律找出8的几种对应的组成。

  --出示活动教具:请小朋友一起来数数小熊一共要种的树?(8棵)。

  --教师示范演示教具,其他幼儿根据操作在纸上查找分解式,并说说每个数字代表的意思。

  --8棵小树,种在小河的左边1棵,种在小河的右边7棵,8棵树可以分成1棵和7棵。1棵树和7棵树合起来是8棵树。8棵树可以用数字8来表示,1棵树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7棵树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8 的分解式,并带幼儿说说:8可以分成1和7,1和7合起来是8。

  --看到这个分解式,小朋友还会想到哪一个分解式。(引导幼儿说说8还可以分成7和1)。小朋友看,8可以分成1和7,也可以分成7和1,它们数字没变都是1和7,只是数与数交换了一下位置,合起来的总数没有变,都是8。

  --以此类推,找出8的另外两组对应分法。8可以分成2和6,8可以分成6和2;8可以分成3和5,8可以分成5和3。

  小结:小朋友,今天我们通过自己动手找出了8的7种分法,还运用互换规律快速的找出8的3组对应组成。小朋友只要记住这些规律,以后学习数的组成就会更加简便、快速。

  四、结束

  出示车票:1-7数卡若干,老师现在给小朋友发火车票,请你去找和自己手中数字合起来是8的车票的小朋友牵好,只有找对的才能上车哦!

  --现在我们就坐上小火车去小熊的新家看看吧!(检查一遍组合正确与否),出发!

  活动延伸:

  结合幼儿用书完成练习

大班教案 篇3

  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教育幼儿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给陌生人开门、不跟陌生人走。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1幅。

  2、儿歌《陌生人》。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

  提问:图片上有谁?

  他们在干什么?

  姐姐为什么摆手? 教师进行小结:姐姐不要陌生人的东西,她怕陌生人会伤害她。

  2、学习儿歌《陌生人》

  (1)、告诉幼儿老师有一首关于《陌生人》的儿歌,请大家一起欣赏。

  (2)、请幼儿跟老师学习这首儿歌,并能把这首儿歌说给小弟弟、小妹妹听。

  3、引导幼儿讨论:陌生人为什么会送礼物个小朋友?我们为什么不要陌生人的.东西? 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知道陌生人给小朋友礼物是有目的的,有的想骗小朋友离开妈妈、爸爸;有的想骗小朋友到他家里去偷他家的东西。教育幼儿不要被陌生人送的礼物迷惑,而上当受骗。

  儿歌: 陌生人

  陌生人给吃的,我不要

  陌生人领我走,我不去,

  陌生人送礼物,我不要,

  陌生人来敲们,我不开。

  4、总结:当小朋友在家的时候要谨防陌生人敲门,切忌给陌生人开门,在外面玩时也千万不要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这是小朋友的安全也是为了家庭的安全!

大班教案 篇4

  目的:

  让幼儿获得加减法和应用题结构的感性经验。

  准备:

  红气球3个,蓝气球2个,男娃娃4个,女娃娃1个,各种图片每人一张。

  过程:

  一、老师示范

  1、老师拿出红气球3只,说:“小朋友,你们看我手上有多少个气球啊?”(答:3个)

  “刚刚我又买2只兰色气球,现在我一共有几个气球啊?”(答:5个)

  “你们真聪明,那么现在有谁可以照着我说的样子说一遍?”(指导幼儿模仿老师的叙述,初步学习描述应用题。)

  2、老师再拿出4个男娃娃说:“我这里有4个男娃娃,小明又送了我1个女娃娃,那你们知道我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娃娃吗?”(请小朋友回答,表扬答的好的,鼓励答的不好的。)

  “刚刚几位小朋友已经学着我的样字说了一遍,现在还有谁想试一试的?看看谁编的.最有趣?”(指导鼓励幼儿编题,肯定幼儿编的好。

  提出新要求:“刚刚你们都编的很好,可是现在呀,我们编题的小朋友不要告诉别的小朋友你有多少个娃娃,考考他们,好吗?”(老师示范一次。)

  3、每个幼儿都发一张图片,让幼儿根据土派内上的内容编应用题。“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图片,看看上面有什么,有多少个,想想应该怎样提出问题,每人编一道加法题考考旁边的小朋友。(老师巡视,检查幼儿是否学会,纠正错误的,鼓励正确的。)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各种豆子技能目标 尝试简单的排序,在操作中学会保护自己。

  2、情感目标:在跳跳、做做、玩玩中体验春天的快乐氛围,喜欢春天的美好。

  活动重点:

  认识各种豆子。

  活动难点:

  将蚕豆和豌豆如何有序排列。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细铅丝、每组一份蚕豆和豌豆、春姑娘的花环、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 跳"春"的律动。

  师:"我是春妈妈,愿意和我跳个舞吗?"

  师:你想用什么动作来表示春天来了?(小花、蝴蝶、柳树等)师:我们和春妈妈一起来跳个舞。

  2、做"春"的礼物。

  (1)剥一剥。

  ①提出操作要求:把豆宝宝放在红色篓子里,剥下的豆荚放在蓝色篓子里。

  ②幼儿操作开始剥豆子。

  (2)比一比。

  指导幼儿认识蚕豆和豌豆,教师小结 :蚕豆长的'大,豌豆长的小;蚕豆是扁扁的,豌豆是圆圆的。

  (3)排一排。

  师:"看,老师把豆宝宝变成什么了"?"仔细观察项链上的豆宝宝是怎么排队的"?

  教师示范做项链,师:"先拿一个蚕豆宝宝穿进去,再拿一个豌豆宝宝穿进去,要小心点,最后把铁丝两头连接起来。一条豆宝宝做的项链就做好了。

  启发幼儿思考,"豆宝宝还可以怎么排队呢?"

  (4)做一做。

  ①幼儿动手操作,把豆宝宝穿在铅丝上,教师提醒幼儿使用铅丝时要注意安全。

  ②先做好的幼儿和教师讲讲豆宝宝是怎么排队的,教师帮忙把铅丝两头连起来。

  活动延伸:

  秀"春"的礼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用相机给幼儿留念。(放各种节奏的音乐,让幼儿跟着节奏走场展示自己的作品 。)

《大班教案[共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精选)07-31

大班教案(经典)11-04

大班教案[精选]12-02

大班的教案07-11

大班教案(经典)08-17

大班教案[经典]08-18

(经典)大班教案04-23

大班教案07-20

(精选)大班教案07-30

(精选)大班教案03-02

大班教案[共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教案[共5篇]

大班教案 篇1

  一、设计意图:

  进入秋季,我们的主题活动也进入“多彩的秋天”,孩子们通过参观、调查、采访以及收集资料等活动发现了秋天很多特有的现象:秋天的树、秋天的果、秋天的天气,更发现了秋天是一个疾病易发的季节。所以,有的孩子认为秋天好,有的孩子则认为秋天不好,于是很自然地分成两派。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们就各自去寻找、获得依据。在此基础上就形成了辩论活动“我眼中的秋天”。

  二、目标:

  1、能明确自己的观点并根据自己的观点去调查取证。

  2、能大胆交流,并能运用各种手段辩驳。

  3、互相尊重,遵守辩论的规则。

  三、准备:

  1、“给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配合,提供各种渠道让孩子收集资料。

  2、经常进行一些户外活动,让孩子描述自己的感受。

  3、多带孩子观察秋天的气候、景色以及特有的一些现象。

  四、过程:

  1、明确自己的观点。

  孩子们发现了秋天很多特有的现象,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独特的思考,所以在老师的'帮助、调整下,他明确了自己的观点。

  2、调查取证、收集资料、互相交流。

  调查论证的过程是辩论赛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通过孩子们自身的探索去感受、发现、体验,从而变成了孩子自己的经验,使这些经验真正地为孩子所用,为辩论服务。

  3、辩论赛开始。

  陈述各自观点。

  自由辩驳。

  总结陈词。

  评选小小辩论家。

  4、教师总结。

大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探索8的组成,知道8有7种分法。

  2、初步了解部分数互换,总数不变的规律。

  教学重点:

  探索8的组成,知道8有7种分法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部分数互换,总数不变的规律。

  教学准备:

  1、小河背景图一张、活动教具小树8棵、1-7的数字卡若干张、教师用大记录纸3份。

  2、幼儿每人一份拼板学具、每人8个小钉、记录纸、铅笔。

  教学过程:

  一、游戏:"碰球",复习7的组成。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碰球"的游戏,我要找一个和我的数字合起来是7 的数字做朋友。

  儿歌: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 幼儿答:嘿嘿,你的1球碰6球!

  幼儿个别或集体玩此游戏,可重复进行!

  二、幼儿操作:探索8 的组成。

  --小熊搬了新家,新家很美,可是新家的周围除了一条小河其他什么也没有,每到春天风大的时候大风总是吹起好多的沙子,让屋子里满是灰尘,沙子总是迷住小熊的眼睛不停的流泪,红红的、肿肿的,小熊想了很久,决定在小河的左右两边种上一些小树, 朋友们听说后都给小熊送来了树,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蘑菇钉和小钉板,请你把小钉当成小树种在小河的`左右两边,看看,可以怎么种,把你的种法用分解式记录在纸上。

  --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记录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呈现:

  --引导幼儿观察两张记录结果,比较哪张更容易记住,为什么?

  --小朋友,请你看看黑板,说说发现了什么?(一边的数慢慢变大,另一边的数慢慢变小,像爬楼梯。)

  --小结:8一共有7种分法。

  三、再次探索8的组成,引导幼儿学用互换规律找出8的几种对应的组成。

  --出示活动教具:请小朋友一起来数数小熊一共要种的树?(8棵)。

  --教师示范演示教具,其他幼儿根据操作在纸上查找分解式,并说说每个数字代表的意思。

  --8棵小树,种在小河的左边1棵,种在小河的右边7棵,8棵树可以分成1棵和7棵。1棵树和7棵树合起来是8棵树。8棵树可以用数字8来表示,1棵树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7棵树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8 的分解式,并带幼儿说说:8可以分成1和7,1和7合起来是8。

  --看到这个分解式,小朋友还会想到哪一个分解式。(引导幼儿说说8还可以分成7和1)。小朋友看,8可以分成1和7,也可以分成7和1,它们数字没变都是1和7,只是数与数交换了一下位置,合起来的总数没有变,都是8。

  --以此类推,找出8的另外两组对应分法。8可以分成2和6,8可以分成6和2;8可以分成3和5,8可以分成5和3。

  小结:小朋友,今天我们通过自己动手找出了8的7种分法,还运用互换规律快速的找出8的3组对应组成。小朋友只要记住这些规律,以后学习数的组成就会更加简便、快速。

  四、结束

  出示车票:1-7数卡若干,老师现在给小朋友发火车票,请你去找和自己手中数字合起来是8的车票的小朋友牵好,只有找对的才能上车哦!

  --现在我们就坐上小火车去小熊的新家看看吧!(检查一遍组合正确与否),出发!

  活动延伸:

  结合幼儿用书完成练习

大班教案 篇3

  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教育幼儿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给陌生人开门、不跟陌生人走。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1幅。

  2、儿歌《陌生人》。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

  提问:图片上有谁?

  他们在干什么?

  姐姐为什么摆手? 教师进行小结:姐姐不要陌生人的东西,她怕陌生人会伤害她。

  2、学习儿歌《陌生人》

  (1)、告诉幼儿老师有一首关于《陌生人》的儿歌,请大家一起欣赏。

  (2)、请幼儿跟老师学习这首儿歌,并能把这首儿歌说给小弟弟、小妹妹听。

  3、引导幼儿讨论:陌生人为什么会送礼物个小朋友?我们为什么不要陌生人的.东西? 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知道陌生人给小朋友礼物是有目的的,有的想骗小朋友离开妈妈、爸爸;有的想骗小朋友到他家里去偷他家的东西。教育幼儿不要被陌生人送的礼物迷惑,而上当受骗。

  儿歌: 陌生人

  陌生人给吃的,我不要

  陌生人领我走,我不去,

  陌生人送礼物,我不要,

  陌生人来敲们,我不开。

  4、总结:当小朋友在家的时候要谨防陌生人敲门,切忌给陌生人开门,在外面玩时也千万不要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这是小朋友的安全也是为了家庭的安全!

大班教案 篇4

  目的:

  让幼儿获得加减法和应用题结构的感性经验。

  准备:

  红气球3个,蓝气球2个,男娃娃4个,女娃娃1个,各种图片每人一张。

  过程:

  一、老师示范

  1、老师拿出红气球3只,说:“小朋友,你们看我手上有多少个气球啊?”(答:3个)

  “刚刚我又买2只兰色气球,现在我一共有几个气球啊?”(答:5个)

  “你们真聪明,那么现在有谁可以照着我说的样子说一遍?”(指导幼儿模仿老师的叙述,初步学习描述应用题。)

  2、老师再拿出4个男娃娃说:“我这里有4个男娃娃,小明又送了我1个女娃娃,那你们知道我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娃娃吗?”(请小朋友回答,表扬答的好的,鼓励答的不好的。)

  “刚刚几位小朋友已经学着我的样字说了一遍,现在还有谁想试一试的?看看谁编的.最有趣?”(指导鼓励幼儿编题,肯定幼儿编的好。

  提出新要求:“刚刚你们都编的很好,可是现在呀,我们编题的小朋友不要告诉别的小朋友你有多少个娃娃,考考他们,好吗?”(老师示范一次。)

  3、每个幼儿都发一张图片,让幼儿根据土派内上的内容编应用题。“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图片,看看上面有什么,有多少个,想想应该怎样提出问题,每人编一道加法题考考旁边的小朋友。(老师巡视,检查幼儿是否学会,纠正错误的,鼓励正确的。)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各种豆子技能目标 尝试简单的排序,在操作中学会保护自己。

  2、情感目标:在跳跳、做做、玩玩中体验春天的快乐氛围,喜欢春天的美好。

  活动重点:

  认识各种豆子。

  活动难点:

  将蚕豆和豌豆如何有序排列。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细铅丝、每组一份蚕豆和豌豆、春姑娘的花环、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 跳"春"的律动。

  师:"我是春妈妈,愿意和我跳个舞吗?"

  师:你想用什么动作来表示春天来了?(小花、蝴蝶、柳树等)师:我们和春妈妈一起来跳个舞。

  2、做"春"的礼物。

  (1)剥一剥。

  ①提出操作要求:把豆宝宝放在红色篓子里,剥下的豆荚放在蓝色篓子里。

  ②幼儿操作开始剥豆子。

  (2)比一比。

  指导幼儿认识蚕豆和豌豆,教师小结 :蚕豆长的'大,豌豆长的小;蚕豆是扁扁的,豌豆是圆圆的。

  (3)排一排。

  师:"看,老师把豆宝宝变成什么了"?"仔细观察项链上的豆宝宝是怎么排队的"?

  教师示范做项链,师:"先拿一个蚕豆宝宝穿进去,再拿一个豌豆宝宝穿进去,要小心点,最后把铁丝两头连接起来。一条豆宝宝做的项链就做好了。

  启发幼儿思考,"豆宝宝还可以怎么排队呢?"

  (4)做一做。

  ①幼儿动手操作,把豆宝宝穿在铅丝上,教师提醒幼儿使用铅丝时要注意安全。

  ②先做好的幼儿和教师讲讲豆宝宝是怎么排队的,教师帮忙把铅丝两头连起来。

  活动延伸:

  秀"春"的礼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用相机给幼儿留念。(放各种节奏的音乐,让幼儿跟着节奏走场展示自己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