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最新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有一个梦想教案最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最新1
教学目标
1、品味本文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体会本文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文辞优美、气势恢弘的写作特点,学写演说辞。
3、理解马丁·路德·金在文中所表述的和平斗争主张。
4、感受作者争取种族平等的热切情怀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品味本文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体会本文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文辞优美、气势恢弘的写作特点,学写演说辞。
课前准备
教学之前,引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及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简介作者及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状。
2、教师课堂播放课件《马丁·路德·金》和《我有一个梦想》的音频片断。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怎样划分本文的演讲思路?
讨论后明确:整个演讲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6)段,指出此次游行的要求及要求的合理性。第二部分(7-16)段,陈述为实现其要求所使用的斗争策略。第三部分(17-32)段,表达作者心中执著追求的理想以及为了实现理想所具有的决心与信念。第一部分是这次游行活动的原因,也是演讲的基础;第二部分是这次活动的策略与目标,也是演讲的发展;第三部分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也是演讲的高潮与结局。
2、《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特征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为了追求理想,可以付出千百次的努力。信念不移,决心不改的执著精神,构成了演讲词《我有一下梦想》的灵魂。充沛的情感是这篇演讲词的主线。演讲者从“结束种族奴役的漫漫长夜”的期待开始,到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是“自己所在国土上的流放者”的失望,到兑现诺言的义正辞严,到“我梦想着”的灿烂前景;把梦幻、新曲、圣歌综合起来,寄托了演讲者悲愤与热切的情感。这种情感又在与听众的心理中回荡,明确的斗争原则,切身利益的呈现,美好未来的展望,都使听众的.情绪受到感染并得以升华。
三、具体研习
1、演说辞开篇阐明了“签署解放黑奴宣言”的巨大意义,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解放黑奴宣言》在美国历史上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也可以说这是保障黑奴权利的一部法典。作者高度评价了宣言的巨大意义,说它“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这样,作者首先为黑奴争取民权自由运动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法律基础,说明美国自颁布宣言以来,黑奴就应该而且必须享有平等的权利。这就将美国政府置于一个极为不利的境地,也为以后的斗争扫清了舆论上的障碍。
从内容上看,在阐明宣言的意义后,作者笔锋陡转,向人们揭露了一百年后美国让人失望的现实,“黑人仍生活在富裕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仍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黑人的这种悲惨的处境与首段中宣言的光辉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对比之下,文章自然会产生非常强烈的讽刺效果,增强了对敌的战斗力和内容的感染力。
2、由演讲辞第二部分能看出马丁路德金的斗争策略吗?
明确:能。第二部分分为三层:第一层(第7段至第8段),提出斗争原则和对白人的态度。斗争的原则是不使用暴力。这和马丁路德金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对白人的态度,不应该全不信任,因为普通白人的命运与黑人的自由是休戚相关的。第二层(第9段到第14段),指出斗争的目标:黑人获得自由,争得正义的权利。这一层使用了排比句式,使文章的激情如飞瀑直泻,表达了黑人争民权,争平等,争自由的强烈愿望。第三层(第15段至第16段),指出坚定的信念。斗争是长期的,不是这一次游行就能解决的,黑人的境遇也许暂时还不会得到根本的改变,但只要我们怀着不变的信念和热忱,坚持下去,正义的愿望终会实现。
总而言之,马丁路德金的斗争策略包括五个维度:原则——不使用暴力,因为暴力易造成更大的情感伤害;态度团结大多数白人,由此能获得更多的认同和支持;目标黑人必须获得自由,达到的目的绝不含糊;信念长期斗争才能成功,胜利总会实现;激情蕴含着理性的导向,因为斗争仅仅有激情没有理智往往失败。
3、本文是怎样运用排比句演讲的?运用这样的排比句演讲有什么效果?
明确:第2段:“一百年后的今天……一百年后的今天……一百年后的今天……”表达的是一百年来黑人的悲惨境遇。采用排比句式,多侧面、多角度地强化了黑人境遇的悲惨,地位之低下,生活之贫困,给听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第5段:“现在是从……现在是把……现在是为……”,作者要表达的是:现在是美国政府“兑现诺言”的最佳时刻。使用排比句式,则把这次游行的目的神圣化,是从“荒凉”走向“阳光普照”;是把“流沙”改为“坚石”,增加了这次游行的正义的分量。第27段连用五个“一起”在分句之间排比,表达了黑人团结协作,将民权运动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念。通过排比句的使用,则使这个信念坚定、执著、充满了义无反顾与视死如归的悲壮,唤起了所有读者与听众的共鸣。排比语句的使用,能使作者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思想更加深刻,语气更加强烈,感情更加充沛。能产生排山倒海的气势和一泻千里的激情,进而增强演讲的表达效果。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最新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演讲的背景、主要资料。
(2)反复朗读体会本文慷慨激昂的语言。
(3)品味本文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能力目标:
(1)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2)提高朗读能力。
(3)培养演讲能力。
(4)培养学生的词语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
(1)体悟马丁路德金的崇高献身精神。
(2)自由、民主、平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教育学生要树立远大的梦想,为崇高事业而奋斗。
教学重点:分析本文的主题思想,体悟马丁路德金博士崇高的献身精神,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梦想。
教学难点:了解黑人的历史及现状,了解马丁路德金的演说的背景。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中感悟体会,从而更好的理解全文。
2、点拨法点拨学生于“愤、悱”之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3、讨论法进取倡导学生“疑义相与析”,培养合作协同的精神。
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好,今日我们来学习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
我们都说,世界上最欢乐的事情,莫过于为了梦想而奋斗。一个人能够十分清贫、困顿、低微,可是不能够没有梦想,只要梦想存在一天,我们就能够改变自我的处境。我们因梦想而伟大,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大梦想家,而光明和期望也总是降临在那些真心相信梦想必须会成真的人身上。
那么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你的梦想是什么呢?(学生回答)
好,同学们都有着自我的梦想,也都在为自我的梦想而奋斗着。此刻我们一齐来看一看,马丁路德金,他的梦想是什么?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其实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和一个国家,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我要给同学们出一道问题,请你根据我说的前三个词语,说出一个国家的名称。“乔丹、华盛顿、好莱坞”。
看来同学们对美国十分熟悉。(展示美国的地图),美国被很多人描绘成自由的天堂。
但真正的情形如何,美国真的是所有人的天堂吗?
我们用一组图片来说话。
出示图片:平均每三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黑人,那么黑人是从哪里来的。
图片1说明:16世纪起,欧洲白人就把非洲黑人掳掠到美洲为奴。
图片2说明:黑人作为商品来买卖一向延续到19世纪,1861年解放黑奴宣言,让黑人在法律上获得了自由。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呢?
图片3说明:几个白人警察在公众场肆无忌惮地殴打一个年轻的美国黑人小伙子。
师小语:经过这组图片,你还能说明美国是绝对的.自由吗?
那么,如果我们都是美国黑人,我们应当怎样去做?
大部分的美国黑人会怎样去做呢?
美国的黑人在20世纪50年代,展开争取民权的运动。南部一名黑人妇女拒绝让座给白人而被捕的事件,激起持续的抗议行动。当时在教会当传道士的马丁路德金(MartinLutherKing),也投入争取黑人民权运动的行列,并成为了民权运动的领袖。(图片展示)
环节1:介绍作者
环节2;写作背景介绍
1963年8月28日,25万人响应马丁路德金的号召,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游行,争取立法保障黑人的权利。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馆前的石阶,对群众发表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想」(IhaveaDream)演说,期望白人和黑人有一天可平等地生活在一齐。
环节3:检查预习
词语积累: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感到十分震惊。
三、走进梦想(分析文章的主体思想):
为什么他有如此大的震撼力,让我们一齐看一下这篇演讲词,一齐走进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感受一下马丁路德金强大的精神力量。课前已经布置同学们回去预习了,今日我们将经过三个问题的探讨来走进马丁路德金的梦想。
探究思考:(如我们来写“我有一个梦想”这文章,一般会怎样写呢?)《中国梦,我的梦》
1、“我”有怎样一个梦想?
2、“我”为什么有这样一个梦想?
3、我们怎样实现这一梦想?
给大家几分钟时间来思考一下这三个问题,同学们之间也能够相互讨论交流一下,看看这些问题的答案分别在文章的哪些段落里能够找到,并且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
(学生讨论交流。)
(1)探讨问题一:
师:好,我们先来探讨第一个问题:“我”有怎样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在文章的哪些段落里讲述了他的梦想?
明确:18、19、20、21、22、25六段。
师:同学们找的是既快又准确,很不错。那同学想不想现场聆听一下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教师范读)
师:听完之后,感觉如何?
明确:一气呵成,活力飞扬,很有气势
师: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文章在语言表达方面采用什么样的修辞方法?
明确:语言精彩,并且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师:我们说过排比的运用具有什么效果?
明确:增强语言气势,感情充沛,结合演讲辞这种文体会使听众受到鼓舞。(找一找文中其他的排比句)
师:对啊,作者的梦想采用六句连排,若江河一泻千里,当然气势非凡了。这是这篇演讲辞的特点之一──排比修辞的运用,大家需要特别注意一下,加以学习和运用。
那刚才是教师个人的范读,同学们可能听了觉得在气势和感情上并不那么淋漓尽致,下头请同学们来齐读这一部分,来领略这排比中的非凡气势。(学生齐读)
师:好了,我们也别只顾品味活力而忘了我们的问题,作者的梦想到底是什么?此刻,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文本当中归纳概括。)
梦想:美国能消除种族隔离和歧视,实现自由、民主和平等。
(2)探讨问题二:
师:其实这不仅仅是作者一个人的梦想,也是所有美国黑人共同的梦想!好,梦想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们解决了,此刻我们再来看一下第二个问题:“我”为什么有这样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当时向所有的黑人喊出了“要求自由、平等、友爱”的梦想,是因为当时黑人享受这些权利吗?(再问)黑人的遭遇如何?
(提要求:请同学跳读文,找出介绍黑人遭遇的段落(第二段),全班大声朗读,并用文中的重要词语来加以概括。)
原因: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和贫困的环境中,美国没有实现百年前自由的诺言,今日作为黑人当然应当讨回自我的权利,实现“自由、平等、和白人友爱相处”的梦想。
(比喻的修辞)
师: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直接叙述黑人现状的句子。
(3)探讨问题三:
师:是啊,黑人也是人,每个人都不愿意受到歧视,生而平等是人最基本的权利。在有法律保障(补充:结合第一段,南北战争后,林肯颁布《解放黑奴宣言》,让黑人在法律上获得了自由)却仍然受不到公平待遇的情景下,黑人想要实现自我的梦想,实在是再正常可是的事情。那么梦想明确之后,作者又打算怎样样去实现它?(学生回答,结合课文重要语句,进行归纳总结)
明确:
斗争的方式:采用非暴力的和平的方式。
斗争的手段:团结白人,长期坚持以彻底到达目的。
斗争的态度:坚决、毫不退缩、彻底。
(4)作者为什么把“梦想是什么”放到最终?
这部分表达作者心中执著追求的梦想以及为了实现梦想所具有的决心与信念。作者是在揭露黑人生活的现状,抨击美国社会的黑暗之后,才正面提出自己的正当要求和梦想的。这样,既使自我的要求更加无可辩驳,又充分表现了他所代表的美国黑人勇于抗争的独立精神。
(5)教师小结:经过大家的团结合作,我们解决了这三个问题。美国黑人虽然还在受歧视,虽然仍然生活在贫困中,但在马丁路德金热情洋溢的演讲中,他告诉我们只要采取和平的非暴力的手段,就能实现所有黑人要求自由、平等、友爱的梦想。
四、亲身体验(朗读梦想)
师:这是一篇富有文采,热情洋溢的演讲,极富感染力和号召力。下头就让我们来亲身体验一下。从课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段或几段,大声地朗读(朗读要求:感情充沛,掌握好情感表达的轻重缓急)
师:也能够想象一下你是马丁路德金,此刻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前向25万的黑人同胞进行演讲。除了我们刚才的朗读要求以外,还要稍加注意一下你的肢体语言。
(各请一位男生和女生来进行朗读PK,请同学来点评。)
五、很多年过去了,你认为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实现了吗?
(展示一组图片)
六、拓展训练(写梦想、说梦想)
师:此刻,民主、平等、自由已不仅仅是马丁路德金一个人的梦想,它已成为全人类共同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人类从婴儿时期成长到此刻,有过无穷无尽的梦想,有的已美梦成真,有的正在努力实现,有的似乎还很遥远,但梦想的完美让我们执著追求。同学们,此刻我想听你诉说,诉说你的梦想。
要求:
1、仿18~21段以“我有一个梦想”或“我梦想有一天”开头。
2、注意结合本文演讲辞的特点(如排比、比喻等修辞的运用)
(学生展示写好的梦想,生点评,师小结)
七、结语:
刚才我们一同感受了梦想成真的完美时刻,然而,马丁路德金并没有亲身感受到胜利的喜悦,1968年4月他被种族主义分子枪杀,年仅39岁,美国劳拉说“我们难以想象没有金的美国历史,他代表真理,他遵照上帝的旨意让美国变得更公平”。马丁路德金生前,获诺贝尔和平奖,死后,美国将每年的1月的第三个星期必须为马丁路德金纪念日,联合国也将每年的1月15日作为马丁路德金纪念日。最终让我们共同欣赏一段纪念视频,来表达我们对他“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的敬仰。(播放视频)
本文情感充沛,设喻巧妙,作者以回顾历史开端,以揭示黑人现实生活为主要资料,以展望完美的未来而作结,不仅仅体现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愿同学们也能树立远大的梦想,勤奋学习,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及人类的提高做出贡献。
板书设计:
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
思考题:
1、“我”有怎样一个梦想?
2、“我”为什么有这样一个梦想?
3、我们怎样实现这一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最新3
一、主题
《我有一个梦想》是高中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政治演讲词,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要求自由、民主、种族平等的梦想。文章情文并茂、语言流畅,那饱满的活力经过形象化的语言表现出来,深深地感染着听众,引起人们的共鸣,学习本文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二、背景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情文并茂、语言丰富生动、富有鼓动性。所以在教学时我以诵读为主,经过诵读让学生体会作者文句中蕴含的感情,领会演讲的魅力及排比句式在演讲中的独特效果。然后在诵读的基础上设计探究性问题,以深入理解作品,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探究能力。最终完成仿写的练习,巧妙地把学生引到写作上,体现新课标中“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三、过程描述
1、学习导入
投影:种族歧视的一些图片;世界各国存在武装冲突、战争的图片。
导入:的确,在有些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仍然生活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即使在富裕的美国也有一部分人──黑人在生活条件极差的环境里生活,那里的人们期待着真正和平、民主、自由到来的那一天!而这个期待早在40多年前就有人提出来了,这个人就是马丁·路德·金。今日我们再次学习、深入理解他的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
2、研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环节一:了解作者的梦想是什么:
⑴学生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涉及作者梦想资料的段落。明确后,全班齐读。
⑵请学生概括这六个梦想的资料。
⑶课题是“我有一个梦想”,可刚才大家读的句子中,共有六个“我梦想”,是不是作者有六个梦想?我们应如何理解作者连写六次“我梦想”?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这六个句子不但外在形式整齐、极具气势,并且内在逻辑严密。仅有在政治上确立了自我的地位,人人平等,才能拥有讨论自由和正义的权利;仅有在偌大的社会中推行自由和正义的思想,才能从思想上消除歧视,仅有消除歧视,才能真正出现黑人和白人和睦相处的局面。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同时也是一组排比句,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如何去把这种语气表现出来。
⑷这几段除了排比、反复的修辞外,还有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提示:比喻。(比喻的表达特点就是生动形象。读者借助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能够深刻体会演讲者表达的意义。)
⑸课文中的29~31段强调的是让自由之声从美国的各个州响起来,为什么不用“让自由之声从美国的各个州响起来”一句话来概括,而是一一列举了各个州?这有什么作用?
提示:反复、强调,加强语气。进一步把作者渴望平等、民主、自由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⑹根据以上理解、分析,你认为18至25段这样的排比段应怎样读出气势?提示:本段从资料上讲是对未来的展望与描绘,语气应舒缓一些。作者驰骋想象,给人光明,无限的憧憬,完美的未来,无不在作者的演讲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请一生再读)
环节二:探究作者梦想的原因
⑴为什么作者会有如此渴望自由、民主、平等的梦想?
相关:文中2──4段体现。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生活倍受压榨。美国没有实践她的诺言,只是开了一张空头支票。
⑵比较阅读,删掉第2段中的“一百年后的今日”表达效果有何不一样。(屏显)
一部分生读:“然而一百年后的今日,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仍然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我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日我们在那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景公诸于众。”
另一部分生读:“然而一百年后的今日,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一百年后的今日,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日,黑人仍然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日,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我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日我们在那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景公诸于众。”
提示:去掉后面三个“一百年后的今日”,主要资料不变,但语气显然不如原文更有气势。作者为什么强调一百年后的今日说明黑人遭受压榨的时间之长,增强了文字的感染力。这三个“今日”在读时既要一气呵成,又需要每一次的语调都比前有所抬升;需要重读的词有“必须正视”“隔离”“歧视”“穷困”“萎缩”“自我”“故土家园”。
(让学生再次体会排比句式的作用:1、语言有气势。2、感情充沛。3、使听众受到鼓舞。)
⑶教师范读。
⑷全班再次齐读第二段。
环节三:作者如何实现自我的.梦想
⑴作者认为应采取什么方式手段和态度才能实现这一梦想?
提示:斗争方式:非暴力;团结白人。
斗争态度:坚决彻底;毫不妥协。
⑵黑人“什么时候才会满足?”你认为应怎样去读这几段?(提示:从重音、停顿、抑扬去回答)
教师提示:10~14自然段能够说是一段答言。针对“热心人”的质问,甚至能够说是一种挑衅,“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那里边有潜台词:贪得无厌;你们就不该提这样的要求等等)。应对黑人的现状,应对此公的质问,作者定会义愤填膺,怒不可遏,一串条件式(只要……就……)排比句,如出膛之弹,似喷井之油;如江海汹涌,似急风扫云。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人身受到攻击,我们不满意;生活范围受限,我们不满意;政治上的不平等,我们不满意。但我们决不贪得无厌──正义与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就是我们斗争胜利之日。”
⑶请一生读。其他人评议:
小结:本文情感充沛,词句优美,设喻巧妙,感召力强。作者以回顾历史开端,以揭示黑人现实生活为主要资料,以展望完美的未来而结束。全文思路明晰,富有逻辑性。整个演讲词,经过排比、反复、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不仅仅体现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远的追求与不屈的精神。
3、自选语段,尝试演讲:
马丁·路德·金在演讲时,现场听众激动万分,掌声如雷,连绵不断。请同学们找出打动自我的语段,尝试进行现场演讲。
4、拓展训练:
出示四幅画面:水污染、空气污染、垃圾成山、沙尘暴。
让学生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当堂写一段排比句,证明自我对治理环境的渴望。并有感情地读出来,在全班交流。
四、教例评价及反思
1、优化教材:
此案例大胆地打乱了课文的结构思路,抓住“作者的梦想是什么”这个核心问题,以它为切入点,然后从“探究作者梦想的原因”“作者如何实现自我的梦想”这两个问题展开。既能突出重点,又脉落分明。
2、主角转换:
根据课文资料和单元要求,教学中我力求把读放首位,经过自读、评读、合作读、个人展示读等方式,使学生喜欢读书,并把课文从读流利,到有感情。在读中落实重点词句,感悟课文资料,领悟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还学生真正“读者”的地位。从诵读中理解作者对平等、自由、和平的渴望,避免了繁琐的分析,提高了教学效益。
3、读写联袂:
经过学习本文的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当堂写一段排比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为写供给了范本,写作加深了阅读的体验。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尽管我十分投入地走进课堂,但回过头来细细反思课堂,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与纰漏:对学生实际估计不足、无法牢牢抓住学生、教学机智仍然欠缺。这些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的强弱、教师语文素养的高低、专业知识的扎实与否都是能否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最新4
教学目标
1、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句段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2、反复诵读,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并学习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
4、体悟马丁路德金的崇高献身精神。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奋斗。
教学难点:
1、对本文背景的了解和对非暴力抵抗主义的认识。
2、演讲词的特点及运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感悟体会重点句段,更好地理解全文。
2、问答、讨论与拓展。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公开课)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投影:一次使全世界永难忘怀的游行,一场令全世界刻骨铭心的演说。
导入语:
在20xx年8月酷热的一天,数千人汇聚在美国华盛顿林肯纪念碑前,纪念缅怀一位伟人。人们又记起了那一次使全世界永难忘怀的游行,那一场令全世界刻骨铭心的演说。四十年前的8月28日,约25万人的游行队伍汇聚在此,聆听马丁路德金博士的演说。金博士慷慨陈词,演说感人至深。其中“我有一个梦想”的名句更是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今天,我们就来赏析这篇激情洋溢的演说词——《我有一个梦想》。
二、介绍作者与背景:(补充一些图片,加深印象。如林肯纪念堂前的纪念活动、被刺的情景、墓地、故居等图片)
三、原音重现:金博士为何会有如此魅力?他的演讲究竟有什么迷人之处?我们先欣赏原音重现,对照课后练习英文片段听演讲录音,体会演讲的语调、激情。(播放录音)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领会感情,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2、分组读有关段落,并思考讨论问题:
①“我有一个梦想”中的“梦想”具体指什么?试概括。(即消除种族歧视,争取政治、文化、经济上的民主、平等、自由)
②作者说“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美国的梦想就是民主、平等、自由)
③马丁路德金一贯主张非暴力主义,倡导非暴力抵抗原则,文中一些语句体现了他的主张,试找出并体会。
小结:《我有一个梦想》,这是20世纪最为惊心动魄的声音之一,穿过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隧道,我们仍能感受到其中的大悲悯和大悲痛。但即使在这一场波涛汹涌、黑人的不满情绪一触即发的集会上,金博士仍然以他惯有的理性和基督之爱向人群宣讲。(7段)这就是一个“非暴力”提倡者的理念之花。在他看来,“手段代表了在形成之中的理想和进行之中的目的,人们无法通过邪恶的手段来达到美好的目的。因为手段是种子,目的是树。”
3、学生自由朗读,体会归纳
演讲词的特点:
板书:说服力、感染力
内容:针对性、思想性、鼓动性
结构;议论文,逻辑性
语言:口语化、得体
艺术:修辞(排比、比喻、呼告、反复)
五、重点句段赏析:(结合课后练习)
(1)美国没有履行这种神圣的义务……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
运用比喻,把美国政府比作支票的签字者,而把美国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持有人。“空头支票”指的就是政府违背诺言,对有色人种拒付支票。这样就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让听众明白他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警觉地投入战斗。
(2)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的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运用比喻,把黑人也享有自由平等、摆脱贫困、享受教育的'那一天比作爽朗的秋天,这样就能把黑人为之奋斗的最终结果的感受,生动而直观地传达给听众。与此形成对比的则为“酷暑”,“酷暑”一是揭示了黑人备受摧残的生活现状,二是指黑人胸中的怒火。
(3)有了这个信念……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这个信念”当指前文的梦想,即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够到来,正是有了这样一种信念,他们才有了拼搏奋斗的源泉。所谓“交响曲”是一种大型管弦乐套曲,既有管乐,又有弦乐,自然少不了合奏与“交响”。作者把它用到这儿,可谓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因为它恰如其分地展现了黑人运动取得最终胜利后和白人一样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谐而又优美的画面。
(4)10—14自然段:面对黑人的现状,针对“热心人”的质问,作者义愤填膺,怒不可遏,一串条件式排比句,如出膛之弹,似喷井之油;如江海汹涌,似急风扫云,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人身受到攻击,我们不满意;生活范围受限,我们不满意;政治上的不平等,我们不满意。但我们决不贪得无厌,只要‘正义与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就是我们斗争胜利之日。”
这段正义逼人、豪气冲天的誓言,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表明了黑人斗争的决心,但同时也不失理智。
六、学生即兴演讲:
现在,民主、平等、自由已不是马丁路德金一个人的梦想,它已成为全人类共同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人类从婴儿时期成长到现在,有过无穷无尽的梦想,有的已美梦成真,有的正在努力实现,有的似乎还很遥远,但梦想的美好让我们执著追求。
请以“梦想”为话题,联系实际,即兴演讲,注意体现演讲词的特点,时间一分钟。
补充:
1、国风的诗《我有一个梦想》;
2、袁隆平作的一则电视公益广告:“我曾经做了一个梦: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稻穗长得像帚帕一样长,米粒长得像花生米一样大,几个朋友坐在水稻下乘凉……”
七、结束语:听了大家慷慨激昂的演说,我们的心灵又经受了一次洗礼,我们人生的目标又清晰了几分。愿大家珍惜时光,努力拼搏,为心中的梦想而奋斗!愿全人类的美梦成真!让我们一起祈祷吧!(在《祈祷》歌声中结束)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最新】相关文章:
我有一个梦作文_我有一个梦初中作文07-08
我有一个想法小学作文10-31
我有好朋友教案03-20
我有一个梦想演讲稿06-12
我有一个梦想演讲稿范文05-19
《梦想的力量》教案07-10
梦想的力量教案12-01
我的梦想日记10-10
梦想的力量教案优秀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