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小班教案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看一看、摸一模、尝一尝认识几种常见的水果,并尝试说出水果的特征。(硬、软、滑、扎、甜甜的、酸酸的、香香的)
2.知道水果是好吃又有营养的食物。
3.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爱吃水果的情感。
活动内容:和水果宝宝做游戏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在生活中见过几种常见水果。
(物质准备)白板课件、苹果、香蕉、橘子、猕猴桃、魔箱
重点:通过多种感官认识常见的水果。
活动难点:能用简单的形容词,说出水果的特点。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今天我们来参加森林的水果大会,哇,有好多水果呀!”你们快看看他们都是谁?
二、看一看、猜一猜
1、出示PPT,幼儿观察水果影子,并猜一猜它是什么水果?
2、出示水果横截面,引导幼儿再猜一猜会是谁。为什么?
3、出示完整水果图片,看看小朋友们猜对了吗?它是谁?
三、摸一摸、闻一闻
1、出示魔箱,请幼儿把手伸进去摸一摸,你摸到什么了?拿出来看看?他是谁?他是什么样子的?
2、将幼儿分组进行魔箱探秘。孩子们你快看看崔老师请了四位水果公主来咱们班做客,每个水果公主手里都有一个魔箱,请你快去找到水果公主,去魔箱里探秘吧。
3、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触摸水果的感觉。(光滑的、粗糙的)
4、闻一闻水果表皮的气味。
四、尝一尝
1、水果公主那有四种水果,请你去找一位公主去尝一尝,猜一猜你吃的是哪种水果?味道是什么样的?
2、幼儿去找水果公主去吃水果。
五、教师
1、你们今天都吃了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的?
2、水果的多种多样的,每一种水果都有不同的营养,而且味道也不一样,有的.酸酸甜甜的,有的香香的,水果是又好吃又有营养的食物。
3、我们吃了很多有营养的水果,那我们就像爱吃水果的牛一样,摇一摇变成水果牛奶。
六、延伸活动
1、结合日常生活,鼓励幼儿爱吃水果,吃掉各种各样的营养。
2、教师与幼儿玩切水果的游戏,激发幼儿对水果的兴趣。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分组接力,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
2、以角色扮演方式,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增强班级凝聚力和竞争意识。
3、体育活动锻炼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
4、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5、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1、 两个小鳄鱼的图画形象
2、 一些路障和两把小椅子,四个小圈
活动过程:
一、游戏介绍
1.小鳄鱼要过河,但是要经过很多的'路障(6个左右)
2.每个小朋友都是小鳄鱼,将自己身上的小鳄鱼当做接力棒,在完成一次障碍后把黏在自己身上的小鳄鱼转贴在下个小朋友的身上
3.最先完成的队伍获胜
二、开始游戏
1、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进行对抗赛
2、开始游戏,遇到路桩绕一圈,遇到椅子跨过去,遇到圈圈单脚跳
三、游戏点评
1、哪一组更快,同时更有秩序
2、哪些小朋友特别的快
活动提示:
● 在游戏中,教师要注意控制游戏的秩序
● 活动后,表扬所有的孩子,都是勇敢的小鳄鱼
活动反思:
游戏秩序的重要性
情景描述:
首先,将游戏的规则教会幼儿,然后将全班分成两组,面对面进行对抗接力赛。每个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都表现得十分积极和兴奋,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为自己队的幼儿加油,轮到自己的时候就显得紧张又快乐。当遇到路桩就绕一圈,遇到椅子跨过去,遇到圈圈单脚跳,路障形式多样,因而他们特别喜欢这个游戏。
活动分析:
1、大班孩子虽然对游戏的规则的掌握程度很快,但是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还是较短,同时幼儿比较容易忽略游戏的一些小规则
2、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因为比赛而显得有些紧张,也会不遵守规则
反思调整:
1、在整个比赛的过程中,幼儿容易分散注意力,在玩过一两次之后就容易削减对游戏的积极性
2、每个幼儿在体育能力上也是有差异的,所以在活动过程需要老师尽可能的照顾到这些孩子,以提高他的自信心!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愿意跟着老师一起尝试用小勺自己吃饭。
2.体验活动的快乐。
3.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掌握正确的吃饭方法。
难点:让幼儿用正确的吃饭方法,喂动物宝宝。
活动准备
1.小勺若干、动物头像若干。
2.幼儿每人一个饭碗。
活动过程
过程一:故事导入
1.教师给幼儿讲故事《能干的乐乐》。
2.教师提问:故事中讲了什么内容?
幼儿讨论后回答。(要求幼儿知道故事讲的是一个能干的孩子)
过程二:比一比
1.教师要幼儿说说会自己吃饭吗?自己吃饭的时候有什么小动作吗?
幼儿自由回答。(一般幼儿都回答能自己吃饭)
2.教师发给幼儿每人一个勺子、一个碗,要求表演自己是怎么吃饭的。
幼儿各自“吃饭”,“吃饭”表演的时候,教师提醒幼儿要会自己拿勺子吃饭,吃饭时,不说话,不东张西望。
3.教师要幼儿分组表演自己吃饭,看谁做得最好,谁就是班上的“乐乐”。
4.活动完成后,评选出班上的“乐乐”,可以评选多个。
过程三:喂宝宝吃饭
1.教师提问:动物宝宝会自己吃饭吗?引导宝宝学学做做自己吃饭的动作。
2.操作活动:喂动物宝宝吃饭
①.有好多动物宝宝还不会自己吃饭,可是它们的'肚子好饿哦,怎么办呢?(引导幼儿说出喂动物宝宝吃饭)
②.请个别幼儿尝试学学喂食的动作。
③.教师鼓励幼儿用小勺喂动物宝宝吃饭。
过程四:经验总结
1. 教师要幼儿小组交流自己吃饭的经验。
2.教师小结本活动,表扬鼓励幼儿。
教学反思
本活动适合在幼儿园吃饭的时候进行。在表演自己吃饭的时候,教师应在旁指导告诉幼儿怎样正确吃饭。并教育幼儿珍惜粮食,使孩子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小的时候吃饭是需要大人喂的,随着幼儿慢慢地长大,会自己吃饭了,但是幼儿自己吃饭也会出现很多相应的问题,如不会拿勺子、把饭弄得到处都是。因此我们在这里设计这一健康活动。
小百科:在中国及世界的大部分国家,吃是一种文化,民以食为天,一般一日三餐,分吃早饭、午饭和晚饭,发展到现在,在许多大中城市,许多人形成了吃夜宵的习惯。 吃饭是人摄入负熵维持耗散体系的主要方式。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区别大小明显的三个物体。2. 会用排序卡进行大小排序游戏。3. 体验操作学具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套娃玩具。
2. 幼儿操作学具:排序卡,大小不同的杯子、碗、床图片。
活动导入:
1. 引导幼儿观察玩具套娃,学习比较大小。
(1) 用变魔术的方式变出套娃,教师语言要有吸引力,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兴趣。
(2) 让幼儿自己观察三个玩具套娃,说出这三个套娃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幼儿自己说。教师引导幼儿找出哪个套娃是小的?哪个套娃是大的?找出最大的套娃和最小的套娃,提醒幼儿把话说完整。这是最大的套娃,这是最小的套娃。
2.指导幼儿练习用排序卡进行排队游戏。
(1) 认识排序卡,玩排序游戏。
引导幼儿认识排序卡,这个带有小红旗和方向箭头的'操作卡就是排序卡,幼儿能正确使用。
(2) 用排序卡给三个套娃排队。
让幼儿从小到大排,从大到小排。
3. 请幼儿分组利用学具玩排序游戏,利用排序卡给套娃的床、杯子、碗进行排队。
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结束评价:
针对操作与认识好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没有得到表扬的幼儿。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儿歌内容,读准“虎、鹿、猪、兔、鼠”的音。
(2)借助PPT课件,初步学习运用方位词。
(3)体验儿歌中诙谐的情感、情绪,愉快、积极地参与活动。
重点难点
本次的活动的重点是理解儿歌内容,学说儿歌,读准儿歌中五个小动物的发音。
难点在于第二个目标,初步学习运用方位词。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PPT中背景图与小动物画面)
师:小朋友看一看,这里有哪些动物朋友啊?我们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幼:小老虎,你好!……)
(以开门见山的方式引出了儿歌的主角:5个小动物。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跟小动物问好,不仅是一种礼貌,也在无形之中让幼儿练习了虎、鹿、猪、兔、鼠的发音,为目标一做铺垫)
(二)分句播放PPT课件,感知理解儿歌内容,学说儿歌。
1、师:动物朋友跟小朋友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现在我们去把他们找出来好吗?老虎会藏在哪里?(幼儿自由猜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只老虎到底藏在哪里?(按老虎按钮键,出示背景为山的图片)原来啊,这只老虎藏在哪里啊?(幼:山上)我们把它叫出来吧:小老虎、小老虎,出来吧。(播放老虎从山里跑出来的动画)有一句好听的话也说了这件事情,我们一起来听听看。(播放声音“山上一只虎”及文字动画)我们也来学一学吧。
2、在讨论第二、三个动物的时候,也用此方法,先猜测动物可能会隐藏的地方,然后教师利用动物按钮键验证幼儿的猜测是否正确,集体把小动物喊出来,学说儿歌中的短句。
3、在讨论第4个小动物的时候,待幼儿将小动物喊出来后,提出要求:请小朋友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一说:“哪里一只X”,可以先与旁边的好朋友一起说说。最后再个别回答,播放课件,集体学说。
4、最后一个小动物小老鼠被喊出来后,直接请幼儿一起来用相应句式的话说一说。
5、整理,引出儿歌最后两句。(出示相应的动画)师:一共有几位朋友来和我们玩了捉迷藏的`游戏?我们一起来数数看。它们是谁呀?这一次,请小朋友用一个字来说说看。
(这一环节是活动的中心部分,运用了PPT课件,幼儿能够主动地去猜测动物藏的地方,初步地运用一些方位词,为目标二服务。另外,生动有趣的动画、多样的形式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语言教学变得有生趣了,吸引了幼儿能够主动地学说儿歌中的短句,更好地促进目标一的达成。儿歌的最后一句“虎、鹿、猪、兔、鼠”这几个的发音,是本首儿歌中最难的一句,我提出了“用一个字来说一说”的要求,进行了重点强调与练习)
(三)完整播放儿歌
1、完整欣赏儿歌。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漂亮的图画里面其实还隐藏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看。(播放PPT最后一张)
2、师:现在我们也来说一说这首儿歌吧。
(幼儿学说儿歌,教师播放课件,运用课件中的动画帮助幼儿记忆儿歌内容)
3、接龙游戏:
老师说:山上——幼儿接:一只虎……(利用动物按钮键点击到相应的动画中提醒幼儿。那么这里就不仅是帮助幼儿利用游戏进行儿歌的复习巩固,也充分突出了多媒体课件中按钮的便捷性)
(四)游戏“捉迷藏”。
1、师:刚才动物朋友跟我们玩了捉迷藏的游戏,他们藏在了不同的地方,你们想不想也来玩一玩,把自己藏起来?
2、幼儿自由藏在活动室里的某一个地方。
3、交流:刚才你藏在哪里?(窗帘后面、桌子下面……)
(捉迷藏游戏的加入,使得活动动静结合,保持了幼儿的兴趣;另外,交流的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为幼儿提供了运用简单的方位词的机会,更好地将本活动的难点处理落到了实处)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观察标记做相应的身体动作,提高肢体的协调性,灵活性。
2.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
3.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4.乐于参加体育活动,感受帮助有困难的`人的快乐体验。
活动重难点:
观察标记做相应的身体动作,提高肢体的协调性、灵活性。
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垫子 身体部位标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游戏:《找个朋友碰一碰》导入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标记,认识各种身体部位标记。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玩的东西,看,你觉得这些标记像你身体的哪里呢?
2.师出示垫子,幼儿观察垫子上的标记并做相应动作。
3.游戏《碰一碰》,幼儿每人拿一块垫子按标记做动作,幼儿互换垫子玩。
师:这些垫子娃娃想和你们玩碰一碰的游戏,现在请你们每人找一个垫子娃娃开始玩游戏。
4.游戏《从头忙到脚》 幼儿分组将垫子摆成几条赛道,进行大闯关活动。
三、结束部分
幼儿将垫子娃娃送回家。
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对自己的身体各部分是非常感兴趣的,本次活动的内容就是通过游戏在游戏中观察认识不同部位,并做出相应的动作。由于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孩子们接受能力很强,并且主动参与其中。活动中幼儿学得开心、玩得开心,但是在常规方面,还是有待加强。做到让孩子们排队先来后到参与游戏,不争不抢。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07-20
小班教案(经典)12-19
(经典)小班教案02-18
(经典)小班教案09-09
小班教案(经典)09-12
小班教案【经典】01-03
(精选)小班教案12-05
【经典】小班教案12-07
小班教案[经典]12-17
小班的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