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

时间:2024-11-01 15:43:49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

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1

  《规训与惩罚》是法国社会学家福柯所著的一本重要著作。这本书深入探讨了现代社会中规训机制如何运作,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和塑造人们的行为和思想。福柯的观点独特且深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待社会。

  福柯提出了两个核心概念:规训和惩罚。规训指的是一种权力形式,它通过一系列规则、纪律和惩罚机制来控制和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而惩罚则是指对违规行为的处理方式,包括罚款、监禁、劳动改造等。福柯认为,规训和惩罚是现代社会中无处不在的权力形式,它们不仅塑造了我们的行为,也决定了我们的身份认同。

  福柯深入剖析了规训和惩罚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他指出,随着工业化的兴起,规训和惩罚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曾经的体罚和流放变成了更为隐蔽和持续的惩罚方式,如劳动改造、心理审判等。这些新的'惩罚方式更加灵活,更难被察觉,但同时也更具威力和持久性。

  这本书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现代社会问题和政治结构的全新角度。它提醒我们注意到规训和惩罚在塑造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中所起的作用。在现代社会,规训和惩罚已经成为了一种无处不在的力量,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行为和身份认同。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这种权力形式,思考如何改变这种权力结构,实现更加公正、自由的社会。

  总的来说,《规训与惩罚》是一本深入探讨现代社会中规训机制的著作。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现代社会的权力结构和行为模式,同时也可以激发我们对社会公正和自由的思考。

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2

  《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

  在读《规训与惩罚》这本书时,我深感其语言之严谨,思想之深邃,内容之丰富。这本书是法国社会学家福柯的杰作,他以其独特的思想和方法,揭示了现代社会中规训与惩罚的关系和互动。

  福柯在书中提出了“规训”的概念,即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和机制,对人的行为、思想等进行规范和管理。这种规训不仅存在于监狱等刑罚场所,也渗透到了学校、军队、职场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他指出,规训的目的不仅在于控制和约束,更在于规范和引导,使人们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行事。

  福柯通过对不同时期的规训手段和惩罚方式的比较和分析,揭示了现代社会中规训手段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他指出,现代社会的规训手段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刑罚,而是更多地依赖于监视、检查、报告等更为隐蔽的方式。同时,福柯也分析了权力与惩罚的关系,他认为,惩罚不只是一个法律或司法的过程,更是一个权力运作的过程。权力通过对人的`监管和控制,来实现其社会秩序和规范的构建。

  此外,福柯在书中还涉及到了一系列重要的问题,如现代社会中的个人与社会、自由与权力、正义与惩罚等。他认为,现代社会中的个人已经不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存在,而是被规训和规范的对象。而权力的存在也不仅仅是为了惩罚犯罪,更是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福柯的思想对我们理解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他提醒我们注意权力的存在和作用,思考社会规范和秩序的建立方式,反思现代社会的正义与公平。

  总之,《规训与惩罚》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的规训机制和惩罚方式,还可以启发我们对现代社会的思考和反思。

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3

  作为西方后现代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米歇尔。福柯的代表作《规训与惩罚》在近代的社会、政治及教育领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规训与惩罚》的核心问题是讨论现代社会的权力运作机制,福柯在书中以监狱的诞生过程为依托,详尽而深刻地论述了作为权力表现形式的刑罚是如何从一种“表象的、戏剧性的、能指的、公开的、集体的方式”转变为一种“弥散的、细致的、微观的、无微不至的方式。”按照福柯的理论,惩罚方式的这种从公开到隐蔽,从直接毁灭肉体到间接控制灵魂的转变,事实上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是权力微观化的直接表现,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一种新的知识型的产生。在福柯的理论体系中,权力和知识是一体的,权力制造知识,“不相应地建构一种知识领域就不可能产生权力关系,不同时预设和建构一种权力关系就不会有任何知识”。因此,惩罚方式的转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权力从一种强硬、直观的震慑模式向一种以渗透、间接的掌控模式过渡,同时社会对人的控制也出现了一种新的手段就是“规训”。

  福柯提出了规训的三种重要手段: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及检查。

  (一)层级监视

  在福柯看来“纪律的实施必须有一种借助监视而实行强制的机制。在这种机制中,监视的技术能够诱发出权力的效应,反之,强制手段能使对象历历在目。”与当下的教育现实对照来看,层级监视的规训手段在班级中是十分典型和常用的,首先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在一个班级的架构中,教师和学生并非处于同样的主体地位,尤其在我国,教师在传统观念中一直以“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自居,成为了教育过程中绝对的权威,因而在讨论一个班级的“层级监视”时,是不应该包括教师的,因为教师事实上是居于这个层级之外,对整个层级拥有绝对控制权与建设权的。而教师在课堂对学生进行的“监视”的权力与资格,实际上在他走进教室这个特殊空间时就已经被赋予了,因为讲台是比学生座位要高的,这样的设计非常便于教师在课堂上对所有学生进行监视,它本身就是规训权力在建筑上的一种体现,把它归为福柯的“全景敞视主义”的一种特殊情况我觉得也未尝不可。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就是知识/权力的化身,他所代表的,就是教科书中被挑选出的知识,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权力,而教师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表现的监视,正是试图把学生规训成符合社会权力要求的“驯顺的肉体”的“微观权力控制”。

  事实上,一个班级中的“微观权力”绝不仅仅是到这个程度就结束了,真正的层级监视是在学生群体中存在并时刻运转的。一般来说,无论是在中小学还是在高等院校,一个班级中的学生监督群体往往分为三级:班长、其他班委、各类小组长。这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式的层级管理模式,学校和教师的要求被从上至下层层落实;而班级中广大同学的各项情况又是通过该模式自下向上地传达给教师和学校更高层的管理者。福柯认为这样的金字塔形能够满足两个要求,“一是能够完整地形成一个不间断的网络,从而能够增加层次,并把各层次散布在需要监视的整个平面上。二是结构合理,不会将一种惰性力量压在需要规训的活动上,不会成为这种活动的制动器或障碍……使监视具体化并切实可行”

  (二)规范化裁决

  福柯所谓的“规范化裁决”实际上就是依据已有的规章制度,对违规或不达标者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这就牵扯出一个关键问题:在学校中,在班级里,到处都有纪律和规定,有明确成文的,也有约定俗成的,但无一例外都十分符合社会权力的约束和规训目的,并且具有与其紧密相连的配套惩罚措施。从惩罚形式的性质来看,学校的纪律有两类,一是明确成文的约束性规定,例如“严禁打架斗殴;严禁考试作弊”等,学生一旦触犯了这样的规定,必将受到非常严厉的处罚,例如“记过、开除等”,这样的惩罚是公开的、直接的,它的最主要目的就是确立并维护学校的'权威,彰显社会权力的绝对性和不可侵犯的特点。另一种则是模棱两可的达标性规定,比如在一个班级中总有“优等生”、“差生”的群体分类,而这个划分的整体界限却并不十分明晰,尽管如此,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合格的标准还是十分明确的,对于此类不能达标的“违规行为”,主要采取的就是操练性惩罚措施,例如一个学生的某个字写错了,教师可能会罚他抄写一百遍以加深印象,这样的惩罚主要目的在于矫正,并具有“缩小差距的功能”。

  在针对规范化裁决这一方面,福柯也提到“在纪律中,惩罚仅仅是奖——罚二元体制的一个因素……教师应该尽可能避免使用惩罚,相反,他应该多奖励少惩罚。”这里提到的“多奖励”,其实质目的还是为了赢得学生的心,进而实施其他方面的规训和教育,其目的仍是施加对人的精神的控制。除此之外,福柯还指出,简单的“奖——罚二元体制”使得在学校中“关于行为和表现的定义是基于善于恶这两个对立的价值”,这就使得学校对一个学生行为的判定必然是在是与非两个极端中选择,绝不会存在“还可以、差不多”这样模糊的中间状态。

  (三)规训教育的弊端

  在福柯看来,这种规训教育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高举着社会权力的罗网,每天都在教你如何在这张网里陷的更深,但却让受教者毫无知觉。此种“润物无声”的渗透式的操控,在福柯看来是极其恐怖的事情。所以,倘若要批判规训教育的弊端,一言以蔽之,就是通过对精神层面的渗透和教育,使你的肉体走向驯顺,使你成为这个社会里恭顺的一名良民,而代价就是丧失作为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丧失为自己的生活做选择的权力,成为整个“现代化”社会大铁笼上的一个螺丝钉。

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4

  读《规训与惩罚》这本书,让我对规训与惩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法国社会学家福柯在书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规训与惩罚的观点,揭示了现代社会权力运作的机制和方式。

  福柯指出,规训是一种权力技术,它通过一系列手段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以达到社会的稳定和秩序。这种权力技术不仅包括传统的刑罚手段,还包括各种现代的规训手段,如监视、检查、控制等。在现代社会中,规训手段已经取代了刑罚,成为主要的权力工具。

  福柯还分析了惩罚的方式和目的。他认为,惩罚不再是为了威慑或报复,而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在现代社会中,惩罚已经变得温和和规范化,目的是让罪犯感到羞耻和悔恨,而不是让他们受到身体上的伤害。这种惩罚方式被称为“文明的.惩罚”,它强调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道德的进步。

  福柯的理论对我有很大的启示。在当今社会,我们也需要思考权力的运作方式和目的。我们需要认识到,权力不仅是用来惩罚和约束的,更是用来规范和引导人的行为的。我们需要学会使用权力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不是让它成为一种压迫和剥削的工具。

  此外,福柯的理论也提醒我们,我们需要更加关注个体的权利和尊严。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人权和自由,而不是仅仅关注权力和控制。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尊严和权利,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总之,《规训与惩罚》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现代社会权力运作的方式和目的。我相信,在福柯的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代社会的挑战,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和平等的社会。

《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规培心得体会03-08

银行合规心得体会06-14

合规培训心得体会11-07

银行合规宣讲心得体会10-17

银行合规心得体会短文12-10

银行合规工作心得体会11-08

骨科规培心得体会优秀08-16

班训班级口号11-25

实习实训总结09-07

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

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1

  《规训与惩罚》是法国社会学家福柯所著的一本重要著作。这本书深入探讨了现代社会中规训机制如何运作,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和塑造人们的行为和思想。福柯的观点独特且深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待社会。

  福柯提出了两个核心概念:规训和惩罚。规训指的是一种权力形式,它通过一系列规则、纪律和惩罚机制来控制和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而惩罚则是指对违规行为的处理方式,包括罚款、监禁、劳动改造等。福柯认为,规训和惩罚是现代社会中无处不在的权力形式,它们不仅塑造了我们的行为,也决定了我们的身份认同。

  福柯深入剖析了规训和惩罚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他指出,随着工业化的兴起,规训和惩罚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曾经的体罚和流放变成了更为隐蔽和持续的惩罚方式,如劳动改造、心理审判等。这些新的'惩罚方式更加灵活,更难被察觉,但同时也更具威力和持久性。

  这本书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现代社会问题和政治结构的全新角度。它提醒我们注意到规训和惩罚在塑造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中所起的作用。在现代社会,规训和惩罚已经成为了一种无处不在的力量,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行为和身份认同。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这种权力形式,思考如何改变这种权力结构,实现更加公正、自由的社会。

  总的来说,《规训与惩罚》是一本深入探讨现代社会中规训机制的著作。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现代社会的权力结构和行为模式,同时也可以激发我们对社会公正和自由的思考。

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2

  《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

  在读《规训与惩罚》这本书时,我深感其语言之严谨,思想之深邃,内容之丰富。这本书是法国社会学家福柯的杰作,他以其独特的思想和方法,揭示了现代社会中规训与惩罚的关系和互动。

  福柯在书中提出了“规训”的概念,即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和机制,对人的行为、思想等进行规范和管理。这种规训不仅存在于监狱等刑罚场所,也渗透到了学校、军队、职场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他指出,规训的目的不仅在于控制和约束,更在于规范和引导,使人们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行事。

  福柯通过对不同时期的规训手段和惩罚方式的比较和分析,揭示了现代社会中规训手段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他指出,现代社会的规训手段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刑罚,而是更多地依赖于监视、检查、报告等更为隐蔽的方式。同时,福柯也分析了权力与惩罚的关系,他认为,惩罚不只是一个法律或司法的过程,更是一个权力运作的过程。权力通过对人的`监管和控制,来实现其社会秩序和规范的构建。

  此外,福柯在书中还涉及到了一系列重要的问题,如现代社会中的个人与社会、自由与权力、正义与惩罚等。他认为,现代社会中的个人已经不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存在,而是被规训和规范的对象。而权力的存在也不仅仅是为了惩罚犯罪,更是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福柯的思想对我们理解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他提醒我们注意权力的存在和作用,思考社会规范和秩序的建立方式,反思现代社会的正义与公平。

  总之,《规训与惩罚》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的规训机制和惩罚方式,还可以启发我们对现代社会的思考和反思。

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3

  作为西方后现代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米歇尔。福柯的代表作《规训与惩罚》在近代的社会、政治及教育领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规训与惩罚》的核心问题是讨论现代社会的权力运作机制,福柯在书中以监狱的诞生过程为依托,详尽而深刻地论述了作为权力表现形式的刑罚是如何从一种“表象的、戏剧性的、能指的、公开的、集体的方式”转变为一种“弥散的、细致的、微观的、无微不至的方式。”按照福柯的理论,惩罚方式的这种从公开到隐蔽,从直接毁灭肉体到间接控制灵魂的转变,事实上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是权力微观化的直接表现,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一种新的知识型的产生。在福柯的理论体系中,权力和知识是一体的,权力制造知识,“不相应地建构一种知识领域就不可能产生权力关系,不同时预设和建构一种权力关系就不会有任何知识”。因此,惩罚方式的转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权力从一种强硬、直观的震慑模式向一种以渗透、间接的掌控模式过渡,同时社会对人的控制也出现了一种新的手段就是“规训”。

  福柯提出了规训的三种重要手段: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及检查。

  (一)层级监视

  在福柯看来“纪律的实施必须有一种借助监视而实行强制的机制。在这种机制中,监视的技术能够诱发出权力的效应,反之,强制手段能使对象历历在目。”与当下的教育现实对照来看,层级监视的规训手段在班级中是十分典型和常用的,首先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在一个班级的架构中,教师和学生并非处于同样的主体地位,尤其在我国,教师在传统观念中一直以“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自居,成为了教育过程中绝对的权威,因而在讨论一个班级的“层级监视”时,是不应该包括教师的,因为教师事实上是居于这个层级之外,对整个层级拥有绝对控制权与建设权的。而教师在课堂对学生进行的“监视”的权力与资格,实际上在他走进教室这个特殊空间时就已经被赋予了,因为讲台是比学生座位要高的,这样的设计非常便于教师在课堂上对所有学生进行监视,它本身就是规训权力在建筑上的一种体现,把它归为福柯的“全景敞视主义”的一种特殊情况我觉得也未尝不可。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就是知识/权力的化身,他所代表的,就是教科书中被挑选出的知识,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权力,而教师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表现的监视,正是试图把学生规训成符合社会权力要求的“驯顺的肉体”的“微观权力控制”。

  事实上,一个班级中的“微观权力”绝不仅仅是到这个程度就结束了,真正的层级监视是在学生群体中存在并时刻运转的。一般来说,无论是在中小学还是在高等院校,一个班级中的学生监督群体往往分为三级:班长、其他班委、各类小组长。这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式的层级管理模式,学校和教师的要求被从上至下层层落实;而班级中广大同学的各项情况又是通过该模式自下向上地传达给教师和学校更高层的管理者。福柯认为这样的金字塔形能够满足两个要求,“一是能够完整地形成一个不间断的网络,从而能够增加层次,并把各层次散布在需要监视的整个平面上。二是结构合理,不会将一种惰性力量压在需要规训的活动上,不会成为这种活动的制动器或障碍……使监视具体化并切实可行”

  (二)规范化裁决

  福柯所谓的“规范化裁决”实际上就是依据已有的规章制度,对违规或不达标者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这就牵扯出一个关键问题:在学校中,在班级里,到处都有纪律和规定,有明确成文的,也有约定俗成的,但无一例外都十分符合社会权力的约束和规训目的,并且具有与其紧密相连的配套惩罚措施。从惩罚形式的性质来看,学校的纪律有两类,一是明确成文的约束性规定,例如“严禁打架斗殴;严禁考试作弊”等,学生一旦触犯了这样的规定,必将受到非常严厉的处罚,例如“记过、开除等”,这样的惩罚是公开的、直接的,它的最主要目的就是确立并维护学校的'权威,彰显社会权力的绝对性和不可侵犯的特点。另一种则是模棱两可的达标性规定,比如在一个班级中总有“优等生”、“差生”的群体分类,而这个划分的整体界限却并不十分明晰,尽管如此,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合格的标准还是十分明确的,对于此类不能达标的“违规行为”,主要采取的就是操练性惩罚措施,例如一个学生的某个字写错了,教师可能会罚他抄写一百遍以加深印象,这样的惩罚主要目的在于矫正,并具有“缩小差距的功能”。

  在针对规范化裁决这一方面,福柯也提到“在纪律中,惩罚仅仅是奖——罚二元体制的一个因素……教师应该尽可能避免使用惩罚,相反,他应该多奖励少惩罚。”这里提到的“多奖励”,其实质目的还是为了赢得学生的心,进而实施其他方面的规训和教育,其目的仍是施加对人的精神的控制。除此之外,福柯还指出,简单的“奖——罚二元体制”使得在学校中“关于行为和表现的定义是基于善于恶这两个对立的价值”,这就使得学校对一个学生行为的判定必然是在是与非两个极端中选择,绝不会存在“还可以、差不多”这样模糊的中间状态。

  (三)规训教育的弊端

  在福柯看来,这种规训教育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高举着社会权力的罗网,每天都在教你如何在这张网里陷的更深,但却让受教者毫无知觉。此种“润物无声”的渗透式的操控,在福柯看来是极其恐怖的事情。所以,倘若要批判规训教育的弊端,一言以蔽之,就是通过对精神层面的渗透和教育,使你的肉体走向驯顺,使你成为这个社会里恭顺的一名良民,而代价就是丧失作为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丧失为自己的生活做选择的权力,成为整个“现代化”社会大铁笼上的一个螺丝钉。

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4

  读《规训与惩罚》这本书,让我对规训与惩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法国社会学家福柯在书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规训与惩罚的观点,揭示了现代社会权力运作的机制和方式。

  福柯指出,规训是一种权力技术,它通过一系列手段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以达到社会的稳定和秩序。这种权力技术不仅包括传统的刑罚手段,还包括各种现代的规训手段,如监视、检查、控制等。在现代社会中,规训手段已经取代了刑罚,成为主要的权力工具。

  福柯还分析了惩罚的方式和目的。他认为,惩罚不再是为了威慑或报复,而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在现代社会中,惩罚已经变得温和和规范化,目的是让罪犯感到羞耻和悔恨,而不是让他们受到身体上的伤害。这种惩罚方式被称为“文明的.惩罚”,它强调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道德的进步。

  福柯的理论对我有很大的启示。在当今社会,我们也需要思考权力的运作方式和目的。我们需要认识到,权力不仅是用来惩罚和约束的,更是用来规范和引导人的行为的。我们需要学会使用权力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不是让它成为一种压迫和剥削的工具。

  此外,福柯的理论也提醒我们,我们需要更加关注个体的权利和尊严。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人权和自由,而不是仅仅关注权力和控制。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尊严和权利,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总之,《规训与惩罚》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现代社会权力运作的方式和目的。我相信,在福柯的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代社会的挑战,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和平等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