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古诗

时间:2024-08-27 08:58:33 古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陶渊明古诗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陶渊明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陶渊明古诗

陶渊明古诗1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试题】

  请从这首诗中选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写下来,并简要分析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答案示例:

  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人虽身居闹市,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表达了诗人内心宁静,脱离尘俗的思想感情。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诗人超凡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思想情感。

  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东篱采菊,抬头见山,表现了他悠然自得,物我两忘的思想境界。

  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诗人通过黄昏中飞鸟结伴归林的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摆脱束缚,自由自在的思想情感。

  ⑤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大自然中悟到了无法言说的人生真谛,表达了诗人陶醉其中,悠然忘我的境界。

  (淄博市20xx年初中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注释】

  1、《饮酒》共二十首,都是酒后偶然的题咏,不是一时所作。

  2、结庐:构筑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3、人境:人间,人类聚居的地方。

  4、而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嚣声。

  5、君:作者自谓。

  6、尔:如此、这样。

  7、心远地自偏:心远离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8、悠然:闲舒的样子。

  9、南山:指庐山。

  10、日夕:傍晚。

  11、相与:相伴,相交,结伴。

  12、此中:即此时此地的情和境,也即隐居生活。真意:人生的真正意义。

  13、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么表达。辨,辨识。

  【鉴赏】

  《饮酒》共二十首,按序文这组诗写于诗人四十岁之后,是诗人刚离开彭泽令职位不久。《饮酒(其五)》是酒后题咏,歌颂田园生活恬静闲适,表现自作与大自然契合的心境,是陶诗中著名诗篇之一。

  全文分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从开头至“心远地自偏”,着重叙说“心远地自偏”。

  开头两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说自己虽住在然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车马喧”,意上层人士之交往,古有“冠带自相索”入说。陶家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浔阳最有势力的一族。尽管陶渊明这一支已呈衰落,但冷寂到门无车马,终不可能。陶渊明为什么要这样说,诗是以一对矛盾对立的`句式为后文的设问埋下了伏笔。结庐(造屋)于人境(人世)就免不了人世交往的纷拢,车马的喧闹不正是扰扰人世的一个象征吗?而人境中结庐的诗人却恰要避开车来马去人间的喧嚣。

  第三、四两句“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说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自然要处于幽静远邈之处。这便作出一个富有深刻哲理的回答:心灵既远远地摆脱了世俗的束缚,那么处喧境也和居于偏僻之地是一样的。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心境恬淡静谴,反过来,心境的恬淡静谧也可使喧闹的环境变得偏僻幽静。诗人通过自身的体验,形象地道出一个辩证的道理,这可谓由艺术通向辩证法认识论的一个奇迹。

  前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远”是玄学中最常用的概念,指超脱于世俗利害的的精神状态,“心远”便是对那争名夺利的冷漠,疏远那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由此,所居之处而变得僻静了。

  后半部分从“悠然见南山”到结尾,集中写欣赏自然景物的悠然心态。

  第五、六两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说采菊花在东篱之下,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悠悠然而。这形象地写出了“心远地自偏”的全部意境。”见”精确地表达出诗人采菊之时,本非有意看山,而是悠然而望。可是抬苏轼曾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臭。” ((东坡题跋))

  第七、八两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说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而归还,多美妙的景致啊。“日夕”乃“傍晚”,“ 相与还即” 结伴而归。诗人看到夕阳映照下的南山笼罩在一片江的青霭之中,景色益发变得佳妙神奇,而一双双飞鸟跟看暮色渐浓,结伴飞向林间巢窠。《归去来兮辞中》有:“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之句,这“飞鸟相与还”也臆含着诗人舍弃“以心为形投”的官场而归返田园的惬意情怀。

  最后两句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说这其中蕴含着人生真义,欲要辨明,自已忘记了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这又一对富有哲理性的名句,从字面来看,是说此情此境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该怎样用言语来表达了。其实诗人的意思是说,既然领会了此中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别,何必要用言语去表达呢?

  本篇展示了诗人运用魏晋玄学“得意忘象”之说领悟“真意”思维过程,富于理趣、情趣、天然之趣。然而,诗中没有枯燥乏味的哲理演绎,而写了悠然自得,妙趣横生,既写了幽美淡远的景,又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含蓄着万物委运任化的哲理。这理又被诗人提炼、浓缩到“心远地自偏”的境地,给读者以理性的启示、感悟、想象,整首诗的韵调也更显得隽秀、悠长与深邃。

陶渊明古诗2

  1、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荒草无人眠,极视正茫茫。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陶渊明《拟挽歌辞·其二》

  3、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陶渊明《饮酒·其八》

  4、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觞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孰若当世时,冰炭满怀抱。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陶渊明《杂诗·其四》

  5、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陶渊明《饮酒·十八》

  6、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陶渊明《饮酒·十九》

  7、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8、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一往便当已,何为复狐疑!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陶渊明《饮酒·十二》

  9、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10、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有馀滋,旧谷犹储今。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陶渊明《和郭主簿·其一》

  11、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陶渊明《责子》

  12、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陶渊明《饮酒·二十》

  13、嗟余寡陋,瞻望弗及。顾惭华鬓,负影隻立。三千之罪,无後为急。我诚念哉,呱闻尔泣。——陶渊明《命子·其七》

  14、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日入相与归,壶浆劳新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

  15、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陶渊明《杂诗·其五》

  16、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17、我不践斯境,岁月好已积。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微雨洗高林,清飙矫云翮。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伊余何为者,勉励从兹役。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终怀在归舟,谅哉宜霜柏。——陶渊明《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

  18、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陶渊明《酬刘柴桑》

  19、山泽久见招,胡事乃踌躇?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良辰入奇怀,挈杖还西庐。荒塗无归人,时时见废墟。茅茨已就治,新畴复应畲。谷风转凄薄,春醪解饥劬。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栖栖世中事,岁月共相疏。耕织称其用,过此奚所须!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陶渊明《和刘柴桑》

  20、行行循归路,计日望旧居。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鼓棹路崎曲,指景限西隅。江山岂不险,归子念前涂。凯风负我心,戢枻守穷湖。高莽眇无界,夏木独森疏。谁言客舟远,近瞻百里馀。延目识南岭,空叹将焉如!——陶渊明《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其一》

  21、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22、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往燕无遗影,来雁有馀声。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尘爵耻虚壘,寒华徒自荣;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陶渊明《九日闲居》

  23、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陶渊明《饮酒·十六》

  24、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陶渊明《移居·其二》

  25、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一宅无遗宇,肪舟荫门前。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果菜始复生,惊鸟尚未还。中宵伫遥念,一盼周九天。总发抱孤介,奄出四十年。形迹凭化往,灵府长独闲。贞刚自有质,玉石乃非坚。仰想东户时,余粮宿中田。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既已不遇兹,且遂灌我园。——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26、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陶渊明《拟古·其三》

  27、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陶渊明《咏贫士·其一》

  28、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好爵吾不荣,厚馈吾不酬。一旦寿命尽,弊服仍不周。岂不知其极,非道故无忧。从来将千载,未复见斯俦。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陶渊明《咏贫士·其四》

  29、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陶渊明《饮酒·十四》

  30、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陶渊明《饮酒·其一》

  31、肃矣我祖,慎终如始。直方二台,惠和千里。於皇仁考,淡焉虚止。寄迹风云,冥兹愠喜。——陶渊明《命子·其六》

  3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其五》

  33、桓桓长沙,伊勋伊德。天子畴我,专征南国。功遂辞归,临宠不忒。孰谓斯心,而近可得。——陶渊明《命子·其五》

  34、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求我盛年欢,一毫无复意。去去转欲速,此生岂再值。倾家持作乐,竟此岁月驶。有子不留金,何用身後置!——陶渊明《杂诗·其六》

  35、我行未云远,回顾惨风凉。春燕应节起,高飞拂尘梁。边雁悲无所,代谢归北乡。离昆鸣清池,涉暑经秋霜。愁人难为辞,遥遥春夜长。——陶渊明《杂诗·其三》

  36、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陶渊明《饮酒·其二》

  37、卜云嘉日,占亦良时。名汝曰俨,字汝求思。温恭朝夕,念兹在兹。尚想孔伋,庶其企而!——陶渊明《命子·其八》

  38、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陶渊明《饮酒·幽兰生前庭》

  39、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陶渊明《饮酒·十三》

  40、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陶渊明《九日闲居·并序》

  41、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好味止园葵,大懽止稚子。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从此一止去,将止扶桑涘。清颜止宿容,奚止千万祀。——陶渊明《止酒》

  42、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陶渊明《饮酒·其三》

  43、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44、东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辛勤无此比,常有好容颜。我欲观其人,晨去越河关。青松夹路生,白云宿簷端。知我故来意,取琴为我弹。上弦惊别鹤,下弦操孤鸾。愿留就君住,从令至岁寒。——陶渊明《拟古·其五》

  45、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

  46、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盥濯息簷下,斗酒散襟颜,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陶渊明《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47、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虽留身後名,一生亦枯槁,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陶渊明《饮酒·十一》

  48、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陶渊明《移居二首》

  49、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御冬足大布,粗絺已应阳。正尔不能得,哀哉亦可伤!人皆尽获宜,拙生失其方。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陶渊明《杂诗其八》

  50、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陶渊明《拟挽歌辞·其三》

  51、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52、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

  53、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陶渊明《饮酒·其四》

  54、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

陶渊明古诗3

  1:停云

  原文:

  停云,思亲友也。罇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叹息弥襟。

  霭霭停云,濛濛时雨。

  八表同昏,平路伊阻。

  静寄东轩,春醪独抚。

  良朋悠邈,搔首延伫。

  停云霭霭,时雨濛濛。

  八表同昏,平陆成江。

  有酒有酒,闲饮东窗。

  愿言怀人,舟车靡从。

  东园之树,枝条载荣。

  竞用新好,以怡余情。

  人亦有言:日月于征。

  安得促席,说彼平生。

  翩翩飞鸟,息我庭柯。

  敛翮闲止,好声相和。

  岂无他人,念子实多。

  愿言不获,抱恨如何!

  2:饮酒幽兰生前庭

  原文:

  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3:酬刘柴桑

  原文:

  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

  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

  4:读山海经其一

  原文: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陶渊明古诗4

  四时

  原文: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

  移居二首

  原文: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归园田居·其四

  原文: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饮酒·其四

  原文: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陶渊明古诗5

  1:归园田居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2:移居二首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3:饮酒其四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4:咏荆轲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陶渊明古诗6

  一:《拟挽歌辞其三》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二:《悲从弟仲德》

  衔哀过旧宅,悲泪应心零。

  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

  礼服名群从,恩爱若同生。

  门前执手时,何意尔先倾!

  在数竟未免,为山不及成。

  慈母沈哀疚,二胤才数龄。

  双位委空馆,朝夕无哭声。

  流尘集虚坐,宿草旅前庭。

  阶除旷游迹,园林独馀情。

  翳然乘化去,终天不复形。

  迟迟将回步,恻恻悲襟盈。

  三:《有会而作》

  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

  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

  惄如亚九饭,当暑厌寒衣。

  岁月将欲暮,如何辛苦悲。

  常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

  嗟来可足吝,徒没空自遗。

  斯滥岂攸志,固穷夙所归。

  馁也已矣夫,在昔余多师。

  四:《还旧居》

  畴昔家上京,六载去还归。

  今日始复来,恻怆多所悲。

  阡陌不移旧,邑屋或时非。

  履历周故居,邻老罕复遗。

  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流幻百年中,寒暑日相推。

  常恐大化尽,气力不及衰。

  拨置且莫念,一觞聊可挥。

  五:《责子》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六:《酬刘柴桑》

  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

  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

陶渊明古诗7

  酬刘柴桑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原文:

  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

  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

  译文及注释:

  作者:孟二冬

  译文

  隐居偏远少应酬,常忘四季何节候。

  空旷庭院多落叶,悲慨方知已至秋。

  北窗之下葵茂盛,禾穗饱满在南畴。

  我今如若不行乐,未知尚有来岁否?

  教妻带上小儿女,趁此良辰去远游。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

  注释

  (1)酬:以诗文相赠答。

  (2)穷居:偏僻的住处。人用:指人事应酬。用:为。四运:四时运行。周:周而复始,循环。

  (3)空:此字诸本多有不同,或作“门”,或作“桐”,或作“阎”,或作“檐”,今从焦本。

  (4)牖(yǒu 有):或作“墉”,今从和陶本、焦本。牖:窗户。葵:冬葵,一种蔬菜。穟:同“穗”。畴:田地。

  (5)不:同“否”。(6)室:指妻子。登:通“得”。

  赏析:

  作者:佚名

  此诗与《和刘柴桑》诗当作于同一年,即义熙十年(414),陶渊明五十岁。从诗意来看,《和刘柴桑》作于冬春之交,而此诗作于秋天。

  诗中以隐居躬耕的'自然乐趣和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道理来酬答刘柴桑,尽管其中带有消极的思想,但在朴素纯和之中,却洋溢着田园生活的乐趣。

陶渊明古诗8

  1、《咏贫士》

  倾壶绝馀沥,窥灶不见烟。

  诗书塞座外,日昃不遑研。

  闲居非陈厄,窃有愠言见。

  何以慰我怀,赖古多此贤。

  2、《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

  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

  一宅无遗宇,肪舟荫门前。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果菜始复生,惊鸟尚未还。

  中宵伫遥念,一盼周九天。

  总发抱孤介,奄出四十年。

  形迹凭化往,灵府长独闲。

  贞刚自有质,玉石乃非坚。

  仰想东户时,余粮宿中田。

  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既已不遇兹,且遂灌我园。

  3、《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

  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

  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己缅。

  鸟弄欢新节,泠风送馀善。

  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

  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

  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4、《己酉岁九月九日》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5、《桃花源诗》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陶渊明古诗9

  归园田居·其五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读山海经·其十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辰 一作:晨)

  杂诗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误落 一作:误入)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颠 通 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古诗10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归园田居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移居二首》

  (一)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陶渊明古诗11

  《杂诗》

  魏晋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译文:

  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

  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

  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青春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鉴赏

  陶渊明《杂诗》共有十二首,此为第一首。这组《杂诗》,实即“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文选自》李善注)的杂感诗。正如明黄文焕《陶诗析义》卷四所云:“十二首中愁叹万端,第八首专叹贫困,余则慨叹老大,屡复不休,悲愤等于《楚辞》。”可以说,慨叹人生之无常,感喟生命之短暂,是这组《杂诗》的基调。这种关于“人生无常”“生命短暂”的叹喟,是在《诗经》《楚辞》中即已能听到的,但只是到了汉末魏晋时代,这种悲伤才在更深更广的程度上扩展开来,从《古诗十九首》到“三曹”,从“竹林七贤”到“二陆”,从刘琨到陶渊明,这种叹喟变得越发凄凉悲怆,越发深厚沉重,以至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这种音调,在今天看来不无消极悲观的意味,但在当时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却反映了人的觉醒,是时代的进步。

  “盛年不重来”四句常被人们引用来勉励年轻人要抓紧时机,珍惜光阴,努力学习,奋发上进。在今天,一般读者若对此四句诗作此理解,也未尝不可。但陶渊明的本意却与此大相径庭,是鼓励人们要及时行乐。既然生命是这么短促,人生是这么不可把握,社会是这么黑暗,欢乐是这么不易寻得,那么,对生活中偶尔还能寻得的一点点欢乐,不要错过,要及时抓住它,尽情享受。这种及时行乐的.思想,必须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加以考察,“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陶渊明在自然中发现了纯净的美,在村居生活中找到了质朴的人际关系,在田园劳动中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陶渊明古诗12

  归鸟其二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翼翼归鸟,载翔载飞。

  虽不怀游,见林情依。

  遇云颉颃,相鸣而归。

  遐路诚悠,性爱无遗。

  停云其四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翩翩飞鸟,息我庭柯。

  敛翮闲止,好声相和。

  岂无他人,念子实多。

  愿言不获,抱恨如何!

  答庞参军其五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昔我云别,仓庚载鸣;

  今也遇之,霰雪飘零。

  大藩有命,作使上京;

  岂忘宴安?王事靡宁。

  劝农其五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宴安自逸,岁暮奚冀!

  儋石不储,饥寒交至。

  顾尔俦列,能不怀愧!

  命子其五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桓桓长沙,伊勋伊德。

  天子畴我,专征南国。

  功遂辞归,临宠不忒。

  孰谓斯心,而近可得。

  命子其十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日居月诸,渐免子孩。

  福不虚至,祸亦易来。

  夙兴夜寐,愿尔斯才。

  尔之不才,亦已焉哉!

  劝农其六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孔耽道德,樊须是鄙。

  董乐琴书,田园不履。

  若能超然,投迹高轨,敢不敛衽,敬赞德美。

  命子其八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卜云嘉日,占亦良时。

  名汝曰俨,字汝求思。

  温恭朝夕,念兹在兹。

  尚想孔伋,庶其企而!

  停云其二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停云霭霭,时雨[氵蒙][氵蒙]。?。

  八表同昏,平陆成江。

  有酒有酒,闲饮东窗。

  愿言怀人,舟车靡从。

  时运其三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延目中流,悠想清沂。

  童冠齐业,闲咏以归。

  我爱其挣,寤寐交挥。

  但恨殊世,邈不可追。

陶渊明古诗13

  [晋]陶渊明《杂诗(其一)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1。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2。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3!

  得欢当作乐4,斗酒聚比邻。

  盛年5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6。

  注释:

  1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意谓人与植物不同,生而无根,飘流转徙如陌上之尘耳。丁《笺注》:“根蒂,犹言根柢。蒂与柢为同音假借字。”古《笺》:“《古诗》:‘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王叔岷《笺证稿》:“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又云:‘飘若风尘逝。’”

  2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意谓人如尘土随风转徙,无恒久不变之身,今日之我已非往日之我矣。

  3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意谓尘土飘转,一旦落地即成兄弟矣,何必骨肉才相亲乎?丁《笺注》:“《论语(·颜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又曰:“言何必真同胞始谓之兄弟,凡人皆兄弟也。”渊明《与子俨等疏》:“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之内皆兄弟之义。”

  4得欢当作乐:意谓得遇友好当作乐也。欢:友好。

  5盛年:壮年。

  6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古《笺》:“《论语·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邢疏:‘岁月已往,不复留待我也。’”

  赏析:

  此诗言人生飘忽不定,短暂无常,既能相聚即为兄弟矣。遇友好则当以酒为乐,而不负此时光耳。末四句,非仅为饮酒而发,呼应开首四句,亦寓勉励之意于其中也。

陶渊明古诗14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

  盥濯息簷下,斗酒散襟颜,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

  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与殷晋安别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游好非少长,一遇尽殷勤。

  信宿酬清话,益复知为亲。

  去岁家南里,薄作少时邻。

  负杖肆游从,淹留忘宵晨。

  语默自殊势,亦知当乖分。

  未谓事已及,兴言在兹春。

  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

  山川千里外,言笑难为因。

  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

  脱有经过便,念来存故人。

  止酒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

  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

  好味止园葵,大懽止稚子。

  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

  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

  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

  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

  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

  从此一止去,将止扶桑涘。

  清颜止宿容,奚止千万祀。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田舍获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贫居依稼穑,戮力东林隈。

  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

  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

  饥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

  扬楫越平湖,汎随清壑回。

  郁郁荒山里,猿声闲且哀。

  悲风爱静夜,林鸟喜晨开。

  曰余作此来,三四星火颓。

  姿年逝已老,其事未云乖。

  遥谢荷蓧翁,聊得从君栖。

  酬丁柴桑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有客有客,爰来爰止。

  秉直司聪,于惠百里。

  餐胜如归,聆善若始。

  匪惟谐也,屡有良由。

  载言载眺,以写我忧。

  放欢一遇,既醉还休。

  实欣心期,方从我游。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

  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

  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

  未知明日事,余襟良以殚。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

  结发念善事,僶俛六九年。

  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

  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

  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造夕思鸡鸣,及晨愿鸟迁。

  在己何怨天,离忧凄目前。

  吁嗟身後名,於我若浮烟。

  慷慨独悲歌,锺期信为贤。

  岁暮和张常侍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市朝凄旧人,骤骥感悲泉。

  明旦非今日,岁暮余何言!

  素颜敛光润,白发一己繁。

  阔哉秦穆谈,旅力岂未愆!

  向夕长风起,寒云没西山。

  洌洌气遂严,纷纷飞鸟还。

  民生鲜长在,矧伊愁苦缠。

  屡阙清酤至,无以乐当年。

  穷通靡攸虑,憔悴由化迁。

  抚己有深怀,履运增慨然。

  咏贫士 其六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仲蔚爱穷居,绕宅生蒿蓬。

  翳然绝交游,赋诗颇能工;

  举世无知者,止有一刘龚。

  此士胡独然?实由罕所同;

  介然安其业,所乐非穷通。

  人事固以拙,聊得长相从。

陶渊明古诗15

  己酉岁九月九日

  原文: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桃花源诗

  原文: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和郭主簿·其二

  原文: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

  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

  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原文: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

  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

  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

  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

  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

  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

  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陶渊明古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陶渊明古诗】相关文章:

很经典的古诗03-12

经典的古诗01-13

关于感恩的古诗大全_古诗大全12-27

菊花的古诗03-23

田园的古诗03-23

《牧童》古诗03-08

《古诗》教案03-08

《野望》古诗03-13

小寒古诗10-27

陶渊明古诗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陶渊明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陶渊明古诗

陶渊明古诗1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试题】

  请从这首诗中选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写下来,并简要分析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答案示例:

  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人虽身居闹市,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表达了诗人内心宁静,脱离尘俗的思想感情。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诗人超凡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思想情感。

  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东篱采菊,抬头见山,表现了他悠然自得,物我两忘的思想境界。

  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诗人通过黄昏中飞鸟结伴归林的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摆脱束缚,自由自在的思想情感。

  ⑤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大自然中悟到了无法言说的人生真谛,表达了诗人陶醉其中,悠然忘我的境界。

  (淄博市20xx年初中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注释】

  1、《饮酒》共二十首,都是酒后偶然的题咏,不是一时所作。

  2、结庐:构筑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3、人境:人间,人类聚居的地方。

  4、而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嚣声。

  5、君:作者自谓。

  6、尔:如此、这样。

  7、心远地自偏:心远离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8、悠然:闲舒的样子。

  9、南山:指庐山。

  10、日夕:傍晚。

  11、相与:相伴,相交,结伴。

  12、此中:即此时此地的情和境,也即隐居生活。真意:人生的真正意义。

  13、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么表达。辨,辨识。

  【鉴赏】

  《饮酒》共二十首,按序文这组诗写于诗人四十岁之后,是诗人刚离开彭泽令职位不久。《饮酒(其五)》是酒后题咏,歌颂田园生活恬静闲适,表现自作与大自然契合的心境,是陶诗中著名诗篇之一。

  全文分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从开头至“心远地自偏”,着重叙说“心远地自偏”。

  开头两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说自己虽住在然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车马喧”,意上层人士之交往,古有“冠带自相索”入说。陶家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浔阳最有势力的一族。尽管陶渊明这一支已呈衰落,但冷寂到门无车马,终不可能。陶渊明为什么要这样说,诗是以一对矛盾对立的`句式为后文的设问埋下了伏笔。结庐(造屋)于人境(人世)就免不了人世交往的纷拢,车马的喧闹不正是扰扰人世的一个象征吗?而人境中结庐的诗人却恰要避开车来马去人间的喧嚣。

  第三、四两句“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说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自然要处于幽静远邈之处。这便作出一个富有深刻哲理的回答:心灵既远远地摆脱了世俗的束缚,那么处喧境也和居于偏僻之地是一样的。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心境恬淡静谴,反过来,心境的恬淡静谧也可使喧闹的环境变得偏僻幽静。诗人通过自身的体验,形象地道出一个辩证的道理,这可谓由艺术通向辩证法认识论的一个奇迹。

  前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远”是玄学中最常用的概念,指超脱于世俗利害的的精神状态,“心远”便是对那争名夺利的冷漠,疏远那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由此,所居之处而变得僻静了。

  后半部分从“悠然见南山”到结尾,集中写欣赏自然景物的悠然心态。

  第五、六两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说采菊花在东篱之下,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悠悠然而。这形象地写出了“心远地自偏”的全部意境。”见”精确地表达出诗人采菊之时,本非有意看山,而是悠然而望。可是抬苏轼曾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臭。” ((东坡题跋))

  第七、八两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说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而归还,多美妙的景致啊。“日夕”乃“傍晚”,“ 相与还即” 结伴而归。诗人看到夕阳映照下的南山笼罩在一片江的青霭之中,景色益发变得佳妙神奇,而一双双飞鸟跟看暮色渐浓,结伴飞向林间巢窠。《归去来兮辞中》有:“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之句,这“飞鸟相与还”也臆含着诗人舍弃“以心为形投”的官场而归返田园的惬意情怀。

  最后两句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说这其中蕴含着人生真义,欲要辨明,自已忘记了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这又一对富有哲理性的名句,从字面来看,是说此情此境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该怎样用言语来表达了。其实诗人的意思是说,既然领会了此中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别,何必要用言语去表达呢?

  本篇展示了诗人运用魏晋玄学“得意忘象”之说领悟“真意”思维过程,富于理趣、情趣、天然之趣。然而,诗中没有枯燥乏味的哲理演绎,而写了悠然自得,妙趣横生,既写了幽美淡远的景,又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含蓄着万物委运任化的哲理。这理又被诗人提炼、浓缩到“心远地自偏”的境地,给读者以理性的启示、感悟、想象,整首诗的韵调也更显得隽秀、悠长与深邃。

陶渊明古诗2

  1、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荒草无人眠,极视正茫茫。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陶渊明《拟挽歌辞·其二》

  3、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陶渊明《饮酒·其八》

  4、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觞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孰若当世时,冰炭满怀抱。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陶渊明《杂诗·其四》

  5、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陶渊明《饮酒·十八》

  6、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陶渊明《饮酒·十九》

  7、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8、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一往便当已,何为复狐疑!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陶渊明《饮酒·十二》

  9、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10、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有馀滋,旧谷犹储今。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陶渊明《和郭主簿·其一》

  11、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陶渊明《责子》

  12、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陶渊明《饮酒·二十》

  13、嗟余寡陋,瞻望弗及。顾惭华鬓,负影隻立。三千之罪,无後为急。我诚念哉,呱闻尔泣。——陶渊明《命子·其七》

  14、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日入相与归,壶浆劳新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

  15、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陶渊明《杂诗·其五》

  16、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17、我不践斯境,岁月好已积。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微雨洗高林,清飙矫云翮。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伊余何为者,勉励从兹役。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终怀在归舟,谅哉宜霜柏。——陶渊明《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

  18、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陶渊明《酬刘柴桑》

  19、山泽久见招,胡事乃踌躇?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良辰入奇怀,挈杖还西庐。荒塗无归人,时时见废墟。茅茨已就治,新畴复应畲。谷风转凄薄,春醪解饥劬。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栖栖世中事,岁月共相疏。耕织称其用,过此奚所须!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陶渊明《和刘柴桑》

  20、行行循归路,计日望旧居。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鼓棹路崎曲,指景限西隅。江山岂不险,归子念前涂。凯风负我心,戢枻守穷湖。高莽眇无界,夏木独森疏。谁言客舟远,近瞻百里馀。延目识南岭,空叹将焉如!——陶渊明《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其一》

  21、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22、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往燕无遗影,来雁有馀声。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尘爵耻虚壘,寒华徒自荣;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陶渊明《九日闲居》

  23、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陶渊明《饮酒·十六》

  24、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陶渊明《移居·其二》

  25、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一宅无遗宇,肪舟荫门前。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果菜始复生,惊鸟尚未还。中宵伫遥念,一盼周九天。总发抱孤介,奄出四十年。形迹凭化往,灵府长独闲。贞刚自有质,玉石乃非坚。仰想东户时,余粮宿中田。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既已不遇兹,且遂灌我园。——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26、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陶渊明《拟古·其三》

  27、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陶渊明《咏贫士·其一》

  28、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好爵吾不荣,厚馈吾不酬。一旦寿命尽,弊服仍不周。岂不知其极,非道故无忧。从来将千载,未复见斯俦。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陶渊明《咏贫士·其四》

  29、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陶渊明《饮酒·十四》

  30、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陶渊明《饮酒·其一》

  31、肃矣我祖,慎终如始。直方二台,惠和千里。於皇仁考,淡焉虚止。寄迹风云,冥兹愠喜。——陶渊明《命子·其六》

  3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其五》

  33、桓桓长沙,伊勋伊德。天子畴我,专征南国。功遂辞归,临宠不忒。孰谓斯心,而近可得。——陶渊明《命子·其五》

  34、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求我盛年欢,一毫无复意。去去转欲速,此生岂再值。倾家持作乐,竟此岁月驶。有子不留金,何用身後置!——陶渊明《杂诗·其六》

  35、我行未云远,回顾惨风凉。春燕应节起,高飞拂尘梁。边雁悲无所,代谢归北乡。离昆鸣清池,涉暑经秋霜。愁人难为辞,遥遥春夜长。——陶渊明《杂诗·其三》

  36、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陶渊明《饮酒·其二》

  37、卜云嘉日,占亦良时。名汝曰俨,字汝求思。温恭朝夕,念兹在兹。尚想孔伋,庶其企而!——陶渊明《命子·其八》

  38、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陶渊明《饮酒·幽兰生前庭》

  39、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陶渊明《饮酒·十三》

  40、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陶渊明《九日闲居·并序》

  41、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好味止园葵,大懽止稚子。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从此一止去,将止扶桑涘。清颜止宿容,奚止千万祀。——陶渊明《止酒》

  42、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陶渊明《饮酒·其三》

  43、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44、东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辛勤无此比,常有好容颜。我欲观其人,晨去越河关。青松夹路生,白云宿簷端。知我故来意,取琴为我弹。上弦惊别鹤,下弦操孤鸾。愿留就君住,从令至岁寒。——陶渊明《拟古·其五》

  45、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

  46、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盥濯息簷下,斗酒散襟颜,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陶渊明《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47、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虽留身後名,一生亦枯槁,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陶渊明《饮酒·十一》

  48、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陶渊明《移居二首》

  49、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御冬足大布,粗絺已应阳。正尔不能得,哀哉亦可伤!人皆尽获宜,拙生失其方。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陶渊明《杂诗其八》

  50、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陶渊明《拟挽歌辞·其三》

  51、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52、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

  53、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陶渊明《饮酒·其四》

  54、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

陶渊明古诗3

  1:停云

  原文:

  停云,思亲友也。罇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叹息弥襟。

  霭霭停云,濛濛时雨。

  八表同昏,平路伊阻。

  静寄东轩,春醪独抚。

  良朋悠邈,搔首延伫。

  停云霭霭,时雨濛濛。

  八表同昏,平陆成江。

  有酒有酒,闲饮东窗。

  愿言怀人,舟车靡从。

  东园之树,枝条载荣。

  竞用新好,以怡余情。

  人亦有言:日月于征。

  安得促席,说彼平生。

  翩翩飞鸟,息我庭柯。

  敛翮闲止,好声相和。

  岂无他人,念子实多。

  愿言不获,抱恨如何!

  2:饮酒幽兰生前庭

  原文:

  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3:酬刘柴桑

  原文:

  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

  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

  4:读山海经其一

  原文: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陶渊明古诗4

  四时

  原文: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

  移居二首

  原文: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归园田居·其四

  原文: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饮酒·其四

  原文: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陶渊明古诗5

  1:归园田居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2:移居二首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3:饮酒其四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4:咏荆轲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陶渊明古诗6

  一:《拟挽歌辞其三》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二:《悲从弟仲德》

  衔哀过旧宅,悲泪应心零。

  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

  礼服名群从,恩爱若同生。

  门前执手时,何意尔先倾!

  在数竟未免,为山不及成。

  慈母沈哀疚,二胤才数龄。

  双位委空馆,朝夕无哭声。

  流尘集虚坐,宿草旅前庭。

  阶除旷游迹,园林独馀情。

  翳然乘化去,终天不复形。

  迟迟将回步,恻恻悲襟盈。

  三:《有会而作》

  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

  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

  惄如亚九饭,当暑厌寒衣。

  岁月将欲暮,如何辛苦悲。

  常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

  嗟来可足吝,徒没空自遗。

  斯滥岂攸志,固穷夙所归。

  馁也已矣夫,在昔余多师。

  四:《还旧居》

  畴昔家上京,六载去还归。

  今日始复来,恻怆多所悲。

  阡陌不移旧,邑屋或时非。

  履历周故居,邻老罕复遗。

  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流幻百年中,寒暑日相推。

  常恐大化尽,气力不及衰。

  拨置且莫念,一觞聊可挥。

  五:《责子》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六:《酬刘柴桑》

  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

  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

陶渊明古诗7

  酬刘柴桑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原文:

  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

  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

  译文及注释:

  作者:孟二冬

  译文

  隐居偏远少应酬,常忘四季何节候。

  空旷庭院多落叶,悲慨方知已至秋。

  北窗之下葵茂盛,禾穗饱满在南畴。

  我今如若不行乐,未知尚有来岁否?

  教妻带上小儿女,趁此良辰去远游。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

  注释

  (1)酬:以诗文相赠答。

  (2)穷居:偏僻的住处。人用:指人事应酬。用:为。四运:四时运行。周:周而复始,循环。

  (3)空:此字诸本多有不同,或作“门”,或作“桐”,或作“阎”,或作“檐”,今从焦本。

  (4)牖(yǒu 有):或作“墉”,今从和陶本、焦本。牖:窗户。葵:冬葵,一种蔬菜。穟:同“穗”。畴:田地。

  (5)不:同“否”。(6)室:指妻子。登:通“得”。

  赏析:

  作者:佚名

  此诗与《和刘柴桑》诗当作于同一年,即义熙十年(414),陶渊明五十岁。从诗意来看,《和刘柴桑》作于冬春之交,而此诗作于秋天。

  诗中以隐居躬耕的'自然乐趣和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道理来酬答刘柴桑,尽管其中带有消极的思想,但在朴素纯和之中,却洋溢着田园生活的乐趣。

陶渊明古诗8

  1、《咏贫士》

  倾壶绝馀沥,窥灶不见烟。

  诗书塞座外,日昃不遑研。

  闲居非陈厄,窃有愠言见。

  何以慰我怀,赖古多此贤。

  2、《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

  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

  一宅无遗宇,肪舟荫门前。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果菜始复生,惊鸟尚未还。

  中宵伫遥念,一盼周九天。

  总发抱孤介,奄出四十年。

  形迹凭化往,灵府长独闲。

  贞刚自有质,玉石乃非坚。

  仰想东户时,余粮宿中田。

  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既已不遇兹,且遂灌我园。

  3、《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

  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

  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己缅。

  鸟弄欢新节,泠风送馀善。

  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

  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

  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4、《己酉岁九月九日》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5、《桃花源诗》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陶渊明古诗9

  归园田居·其五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读山海经·其十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辰 一作:晨)

  杂诗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误落 一作:误入)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颠 通 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古诗10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归园田居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移居二首》

  (一)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陶渊明古诗11

  《杂诗》

  魏晋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译文:

  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

  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

  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青春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鉴赏

  陶渊明《杂诗》共有十二首,此为第一首。这组《杂诗》,实即“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文选自》李善注)的杂感诗。正如明黄文焕《陶诗析义》卷四所云:“十二首中愁叹万端,第八首专叹贫困,余则慨叹老大,屡复不休,悲愤等于《楚辞》。”可以说,慨叹人生之无常,感喟生命之短暂,是这组《杂诗》的基调。这种关于“人生无常”“生命短暂”的叹喟,是在《诗经》《楚辞》中即已能听到的,但只是到了汉末魏晋时代,这种悲伤才在更深更广的程度上扩展开来,从《古诗十九首》到“三曹”,从“竹林七贤”到“二陆”,从刘琨到陶渊明,这种叹喟变得越发凄凉悲怆,越发深厚沉重,以至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这种音调,在今天看来不无消极悲观的意味,但在当时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却反映了人的觉醒,是时代的进步。

  “盛年不重来”四句常被人们引用来勉励年轻人要抓紧时机,珍惜光阴,努力学习,奋发上进。在今天,一般读者若对此四句诗作此理解,也未尝不可。但陶渊明的本意却与此大相径庭,是鼓励人们要及时行乐。既然生命是这么短促,人生是这么不可把握,社会是这么黑暗,欢乐是这么不易寻得,那么,对生活中偶尔还能寻得的一点点欢乐,不要错过,要及时抓住它,尽情享受。这种及时行乐的.思想,必须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加以考察,“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陶渊明在自然中发现了纯净的美,在村居生活中找到了质朴的人际关系,在田园劳动中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陶渊明古诗12

  归鸟其二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翼翼归鸟,载翔载飞。

  虽不怀游,见林情依。

  遇云颉颃,相鸣而归。

  遐路诚悠,性爱无遗。

  停云其四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翩翩飞鸟,息我庭柯。

  敛翮闲止,好声相和。

  岂无他人,念子实多。

  愿言不获,抱恨如何!

  答庞参军其五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昔我云别,仓庚载鸣;

  今也遇之,霰雪飘零。

  大藩有命,作使上京;

  岂忘宴安?王事靡宁。

  劝农其五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宴安自逸,岁暮奚冀!

  儋石不储,饥寒交至。

  顾尔俦列,能不怀愧!

  命子其五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桓桓长沙,伊勋伊德。

  天子畴我,专征南国。

  功遂辞归,临宠不忒。

  孰谓斯心,而近可得。

  命子其十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日居月诸,渐免子孩。

  福不虚至,祸亦易来。

  夙兴夜寐,愿尔斯才。

  尔之不才,亦已焉哉!

  劝农其六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孔耽道德,樊须是鄙。

  董乐琴书,田园不履。

  若能超然,投迹高轨,敢不敛衽,敬赞德美。

  命子其八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卜云嘉日,占亦良时。

  名汝曰俨,字汝求思。

  温恭朝夕,念兹在兹。

  尚想孔伋,庶其企而!

  停云其二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停云霭霭,时雨[氵蒙][氵蒙]。?。

  八表同昏,平陆成江。

  有酒有酒,闲饮东窗。

  愿言怀人,舟车靡从。

  时运其三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延目中流,悠想清沂。

  童冠齐业,闲咏以归。

  我爱其挣,寤寐交挥。

  但恨殊世,邈不可追。

陶渊明古诗13

  [晋]陶渊明《杂诗(其一)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1。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2。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3!

  得欢当作乐4,斗酒聚比邻。

  盛年5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6。

  注释:

  1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意谓人与植物不同,生而无根,飘流转徙如陌上之尘耳。丁《笺注》:“根蒂,犹言根柢。蒂与柢为同音假借字。”古《笺》:“《古诗》:‘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王叔岷《笺证稿》:“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又云:‘飘若风尘逝。’”

  2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意谓人如尘土随风转徙,无恒久不变之身,今日之我已非往日之我矣。

  3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意谓尘土飘转,一旦落地即成兄弟矣,何必骨肉才相亲乎?丁《笺注》:“《论语(·颜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又曰:“言何必真同胞始谓之兄弟,凡人皆兄弟也。”渊明《与子俨等疏》:“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之内皆兄弟之义。”

  4得欢当作乐:意谓得遇友好当作乐也。欢:友好。

  5盛年:壮年。

  6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古《笺》:“《论语·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邢疏:‘岁月已往,不复留待我也。’”

  赏析:

  此诗言人生飘忽不定,短暂无常,既能相聚即为兄弟矣。遇友好则当以酒为乐,而不负此时光耳。末四句,非仅为饮酒而发,呼应开首四句,亦寓勉励之意于其中也。

陶渊明古诗14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

  盥濯息簷下,斗酒散襟颜,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

  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与殷晋安别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游好非少长,一遇尽殷勤。

  信宿酬清话,益复知为亲。

  去岁家南里,薄作少时邻。

  负杖肆游从,淹留忘宵晨。

  语默自殊势,亦知当乖分。

  未谓事已及,兴言在兹春。

  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

  山川千里外,言笑难为因。

  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

  脱有经过便,念来存故人。

  止酒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

  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

  好味止园葵,大懽止稚子。

  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

  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

  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

  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

  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

  从此一止去,将止扶桑涘。

  清颜止宿容,奚止千万祀。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田舍获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贫居依稼穑,戮力东林隈。

  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

  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

  饥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

  扬楫越平湖,汎随清壑回。

  郁郁荒山里,猿声闲且哀。

  悲风爱静夜,林鸟喜晨开。

  曰余作此来,三四星火颓。

  姿年逝已老,其事未云乖。

  遥谢荷蓧翁,聊得从君栖。

  酬丁柴桑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有客有客,爰来爰止。

  秉直司聪,于惠百里。

  餐胜如归,聆善若始。

  匪惟谐也,屡有良由。

  载言载眺,以写我忧。

  放欢一遇,既醉还休。

  实欣心期,方从我游。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

  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

  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

  未知明日事,余襟良以殚。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

  结发念善事,僶俛六九年。

  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

  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

  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造夕思鸡鸣,及晨愿鸟迁。

  在己何怨天,离忧凄目前。

  吁嗟身後名,於我若浮烟。

  慷慨独悲歌,锺期信为贤。

  岁暮和张常侍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市朝凄旧人,骤骥感悲泉。

  明旦非今日,岁暮余何言!

  素颜敛光润,白发一己繁。

  阔哉秦穆谈,旅力岂未愆!

  向夕长风起,寒云没西山。

  洌洌气遂严,纷纷飞鸟还。

  民生鲜长在,矧伊愁苦缠。

  屡阙清酤至,无以乐当年。

  穷通靡攸虑,憔悴由化迁。

  抚己有深怀,履运增慨然。

  咏贫士 其六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仲蔚爱穷居,绕宅生蒿蓬。

  翳然绝交游,赋诗颇能工;

  举世无知者,止有一刘龚。

  此士胡独然?实由罕所同;

  介然安其业,所乐非穷通。

  人事固以拙,聊得长相从。

陶渊明古诗15

  己酉岁九月九日

  原文: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桃花源诗

  原文: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和郭主簿·其二

  原文: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

  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

  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原文: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

  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

  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

  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

  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

  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

  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