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古诗鉴赏

时间:2024-06-01 17:56:10 古诗 我要投稿

梅花 古诗鉴赏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梅花 古诗鉴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梅花 古诗鉴赏

梅花 古诗鉴赏1

  门横皱碧,路入苍烟,春近江南岸。暮寒如剪。临溪影、一一半斜清浅。飞霙弄晚。荡千里、暗香平远。端正看、琼树三枝,总似兰昌见。

  酥莹云容夜暖。伴兰翘清瘦,箫凤柔婉。冷云荒翠,幽栖久、无语暗申春怨。东风半面。料准拟、何郎词卷、欢未阑、烟雨青黄,宜昼阴庭馆。

  译文

  ⑴冷云荒翠:一作“冷云荒苑”,一作“翠荒深院”,一作“翠深荒院”,一作“翠云荒院”。

  ⑵春:一作“眷”。

  ⑶词:一作“诗”。

  赏析/鉴赏

  《解语花》,入“林钟羽”,一作“高平调”。《天宝遗事》:“唐太液池有千叶白莲,中秋盛开。玄宗宴赏,左右皆叹羡,帝指贵妃曰:‘争如我解语花’。”词取以为名。词首见周邦彦《片玉词》。双调,一百字,上片九句六仄韵,下片九句六仄韵。

  “门横”三句。此言大门前的老梅树虬枝平伸似盖,好像把蓝天都打上了皱折。门前的大路向左右延伸没入在茫茫的天际而不见尽头。举目四顾,春的气息已经逼近了江南水乡。一“碧”字,既指蓝天,又点出了春天已经降临。故王安石云“春风又绿江南岸”,“碧”,即绿也。“暮寒”一句。化用贺知章“二月春风似剪刀”诗句意境,将初春的料峭晚风比拟作锋利的剪刀,刺人肌肤。“临溪影”一句,袭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诗句。绘出了一幅清雅自然的风景画:小溪岸边,梅枝斜插,临水照影,流水清彻。这是从门前的梅树引申开来的。“飞霙”两句,词锋陡转,大处着墨。此言天气转寒,夜晚忽然降下了一场鹅毛般的春雪。平明远眺,皑皑白雪铺平了千里原野,但是远处仍旧传来了生命的气息———缕淡淡的梅花清香悄然袭来。“霙”,即雨夹雪。苏轼《雪》“晚雨纤纤变玉霙”句可证之。“端正看”两句,写实。经过词人的仔细观察,发觉眼前这些梅树的品种,都好像在兰昌宫那里见到过似的。“三”,概数,言其多也。又“兰昌”,宫名。“琼树”以下五句,全用薛昭遇云容事。戴华附识:思岩兄云:云容张氏,兰翘刘氏,凤台萧氏,兰昌宫三仙女。“琼艳三枝半夜春”,即薛诗也。那末词人“琼树三枝”句,是直接抄来薛诗用于词中。上片纯是写景,旨在突出题意“梅花”。

  “酥莹”一句,化用李洞诗“半胸酥嫩白云饶”意境。将梅花的洁白喻作女子半露的酥胸,纤纤梅枝拟为女子头上的云鬓,这些都使寒夜增辉,也有了些许暖意。“伴兰翘”两句。“兰翘”,首饰名。“箫凤”,用箫史吹箫引凤的典故,此以通感手法喻梅花的`清香。此言梅花瓣好比清瘦的“兰翘”,梅花香又好像是夜空中箫史引凤的箫声,柔软清婉,令人消魂。“冷云”两句,宕开一笔,替梅树设想。言在这严寒的天地中,只有冷云迷雾陪伴着那孤寂的梅树。梅树久久地栖立在幽僻之处,虽是默默无言,但暗中一定也在埋怨着:春天怎么还不来呢?“东风”两句承上。言当春姑娘刚露出“半面”之时,梅树就会像何晏大声地朗读其诗作一样的欢欣鼓舞,并且迫不及待地竞放其花,来宣扬春天的来临。“何郎”三国时魏国人,名晏,尚清谈,开清谈的风气。“欢未阑”两句。此言当梅树兴致勃勃地为春天鼓吹、欢呼还未结束的时候,转瞬间又会到了初夏的梅雨时节。等到那个时候,门前的老梅树将会显得枝茂叶繁,它似盖的虬枝加上繁茂的绿叶形成的树荫儿将会遮蔽了整个庭院与屋舍,使院中室内全处在它的阴影之下。结句呼应首句“门横皱碧”句,以形成首尾相接。下片多处设喻,描述梅树的各种身态。

  全词首尾相接,一气呵成,梦窗可谓善咏梅者也。又杨氏《笺释》云:为冶游之作。此从词中用兰昌宫三仙女之典可证之。

梅花 古诗鉴赏2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么同:幺)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注释:

  【1】玉骨:梅花枝干的美称。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二:“袁丰居宅后,有六株梅……(丰)叹曰:烟姿玉骨,世外佳人,但恨无倾城笑耳。即使妓秋蟾出比之。

  【2】瘴雾:犹瘴气。南方山林中的湿热之气。

  【3】冰姿:淡雅的姿态。

  【4】仙风:神仙的风致。

  【5】芳丛:丛生的繁花。

  【6】绿毛幺凤:岭南的一种珍禽,似鹦鹉。

  【7】涴(wò):沾污,弄脏。

  【8】唇红:喻红色的梅花。

  【9】高情:高隐超然物外之情。

  【10】“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注释】

  ①瘴雾:南方山林中的湿热之气。

  ②倒挂绿毛:似鹦鹉而小的珍禽。

  ③幺风:鸟名,即桐花凤。

  ④涴:沾污。

  ⑤“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评解】

  此词据《耆旧续闻》、《野客丛书》记载,乃苏轼为悼念死于岭外的歌妓朝云而作。

  词中所写岭外梅花玉骨冰姿,素面唇红,高情逐云,不与梨花同梦,自有一种风情幽致。

  【集评】

  杨慎《词品》:古今梅词,以东坡此首为第一。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冷斋夜话》谓东坡在惠州作《梅花》时,时侍儿

  名朝云者,新亡,“其寓意为朝云作也”。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妄朝云而作。词中所描写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素面常嫌粉涴”,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洗妆),而梅叶仍有红色(不褪唇红),称得上是绚丽多姿,大可游目骋情。面对着这种美景的东坡,却另有怀抱:“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东坡慨叹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象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句中“梨花”即“梨花云”,“云”字承前“晓云”而来。晓与朝叠韵同义,这句里的“晓云”,可以认为是朝云的代称,透露出这首词的主旨所在。

  这首咏梅词空灵蕴藉,言近旨远,给人以深深的遐思。词虽咏梅,实有寄托,其中蕴有对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无限思恋。作者既以人拟花,又借比喻以花拟人,无论是写人还是写花都妙在得其神韵。张贵《词源》论及咏物词时指出:“体物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以这一标准来衡量此词,可以窥见其高超的艺术技巧。

梅花 古诗鉴赏3

  《梅花》原文

  何处花先放?向南三两村。

  未春天似梦,彻夜月无言。

  且喜昏鸦散,毋嫌翠羽喧。

  众芳久寂寞,赖汝照乾坤。

  《梅花》鉴赏

  诗人对梅花采取一种比较客观的观察、欣赏和描写的态度,是一种欣赏自然美景的态度,物与我基本上是分离的。这首咏梅诗是写形传神的神来之笔。神似的.高妙之处,在于虽然难以确指梅花的色如何艳、香如何郁,但闭目凝想,可得其神韵,拂之不去。

  《梅花》作者简介

  钱澄之,清代诗人。原名秉镫,字幼光(一作饮光),号田间(别号四顽)。桐城(今属安徽)人。明末诸生。南明唐王时(1645),授彰州府推官;桂王时(1646)授礼部仪制司主事。永历三年(1649)授翰林院庶吉士。曾在吴江起兵抗清,又曾因避南明党祸出亡浙闽至粤,削发为僧,改名幻光。后还俗归隐故乡,又改名澄之,不再出仕。

梅花 古诗鉴赏4

  梅花落 刘方平

  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

  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

  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

  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

  刘方平诗鉴赏

  这首诗以花喻人,借繁花凋落的景象写征妇幽怨。

  开头两句,极写香浓花腴的灿烂美景,但是,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俗话说:日中则昃,月满则亏。花也是一样,盛开的时间非常短暂,紧接着的便是凋零、败落。

  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这句既是赋,也是比,不仅是写一个少妇欣赏自己后院里的梅花,而是以花喻人。因花开花落而想到时光易逝、盛年不再,这大概是我国古代佳人甚为普遍的心态,因此也就成了古典诗歌一再吟咏的题材,从刘希夷的《白头吟》到林黛玉的《葬花词》,莫不如此。但这首诗还不是一般地感叹岁月易逝,而是包含着不能与良人一起共度大好年华,共同领受生活美的恼恨。良人到哪里去了呢?长城恨不穷,从军去了,征战去了。这样,诗的触角又延伸到了社会生活的另一面,赋予它新的意义。唐玄宗是一个好大喜功的皇帝,开元、天宝年间不断对外用兵,造成了许多家庭骨肉分离。这两句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战事给普通家庭带来的痛苦和不幸。

  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尾联重新归到落花。此时花都已谢了,飘飘扬扬落满了庭院,仿佛覆盖了一层白雪。观花人由满地的.落梅联想到辽海的雪野,却硬要反过来说:请别用辽海的白雪来比喻满院的落梅吧,这样会勾起我心头的无限愁绪的。

  沈德潜在评论这首诗时说: 似徐庾小诗,不落后人咏梅坑堑。(《唐诗别裁》卷十一)它是咏物诗,又是闺情诗,而且还含有一定的时代内容,这就使得这首婉约的小诗显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梅花 古诗鉴赏5

  【原诗】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解说】

  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赏析】

  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梅花 古诗鉴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梅花 古诗鉴赏】相关文章:

梅花 古诗鉴赏07-23

《梅花》古诗鉴赏04-02

古诗鉴赏优秀03-07

《重阳》古诗鉴赏08-17

《元日》古诗鉴赏04-01

《相思》古诗鉴赏03-08

《池上》古诗鉴赏12-11

《雪》古诗鉴赏08-09

古诗鉴赏技巧09-26

元日古诗鉴赏11-09

梅花 古诗鉴赏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梅花 古诗鉴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梅花 古诗鉴赏

梅花 古诗鉴赏1

  门横皱碧,路入苍烟,春近江南岸。暮寒如剪。临溪影、一一半斜清浅。飞霙弄晚。荡千里、暗香平远。端正看、琼树三枝,总似兰昌见。

  酥莹云容夜暖。伴兰翘清瘦,箫凤柔婉。冷云荒翠,幽栖久、无语暗申春怨。东风半面。料准拟、何郎词卷、欢未阑、烟雨青黄,宜昼阴庭馆。

  译文

  ⑴冷云荒翠:一作“冷云荒苑”,一作“翠荒深院”,一作“翠深荒院”,一作“翠云荒院”。

  ⑵春:一作“眷”。

  ⑶词:一作“诗”。

  赏析/鉴赏

  《解语花》,入“林钟羽”,一作“高平调”。《天宝遗事》:“唐太液池有千叶白莲,中秋盛开。玄宗宴赏,左右皆叹羡,帝指贵妃曰:‘争如我解语花’。”词取以为名。词首见周邦彦《片玉词》。双调,一百字,上片九句六仄韵,下片九句六仄韵。

  “门横”三句。此言大门前的老梅树虬枝平伸似盖,好像把蓝天都打上了皱折。门前的大路向左右延伸没入在茫茫的天际而不见尽头。举目四顾,春的气息已经逼近了江南水乡。一“碧”字,既指蓝天,又点出了春天已经降临。故王安石云“春风又绿江南岸”,“碧”,即绿也。“暮寒”一句。化用贺知章“二月春风似剪刀”诗句意境,将初春的料峭晚风比拟作锋利的剪刀,刺人肌肤。“临溪影”一句,袭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诗句。绘出了一幅清雅自然的风景画:小溪岸边,梅枝斜插,临水照影,流水清彻。这是从门前的梅树引申开来的。“飞霙”两句,词锋陡转,大处着墨。此言天气转寒,夜晚忽然降下了一场鹅毛般的春雪。平明远眺,皑皑白雪铺平了千里原野,但是远处仍旧传来了生命的气息———缕淡淡的梅花清香悄然袭来。“霙”,即雨夹雪。苏轼《雪》“晚雨纤纤变玉霙”句可证之。“端正看”两句,写实。经过词人的仔细观察,发觉眼前这些梅树的品种,都好像在兰昌宫那里见到过似的。“三”,概数,言其多也。又“兰昌”,宫名。“琼树”以下五句,全用薛昭遇云容事。戴华附识:思岩兄云:云容张氏,兰翘刘氏,凤台萧氏,兰昌宫三仙女。“琼艳三枝半夜春”,即薛诗也。那末词人“琼树三枝”句,是直接抄来薛诗用于词中。上片纯是写景,旨在突出题意“梅花”。

  “酥莹”一句,化用李洞诗“半胸酥嫩白云饶”意境。将梅花的洁白喻作女子半露的酥胸,纤纤梅枝拟为女子头上的云鬓,这些都使寒夜增辉,也有了些许暖意。“伴兰翘”两句。“兰翘”,首饰名。“箫凤”,用箫史吹箫引凤的典故,此以通感手法喻梅花的`清香。此言梅花瓣好比清瘦的“兰翘”,梅花香又好像是夜空中箫史引凤的箫声,柔软清婉,令人消魂。“冷云”两句,宕开一笔,替梅树设想。言在这严寒的天地中,只有冷云迷雾陪伴着那孤寂的梅树。梅树久久地栖立在幽僻之处,虽是默默无言,但暗中一定也在埋怨着:春天怎么还不来呢?“东风”两句承上。言当春姑娘刚露出“半面”之时,梅树就会像何晏大声地朗读其诗作一样的欢欣鼓舞,并且迫不及待地竞放其花,来宣扬春天的来临。“何郎”三国时魏国人,名晏,尚清谈,开清谈的风气。“欢未阑”两句。此言当梅树兴致勃勃地为春天鼓吹、欢呼还未结束的时候,转瞬间又会到了初夏的梅雨时节。等到那个时候,门前的老梅树将会显得枝茂叶繁,它似盖的虬枝加上繁茂的绿叶形成的树荫儿将会遮蔽了整个庭院与屋舍,使院中室内全处在它的阴影之下。结句呼应首句“门横皱碧”句,以形成首尾相接。下片多处设喻,描述梅树的各种身态。

  全词首尾相接,一气呵成,梦窗可谓善咏梅者也。又杨氏《笺释》云:为冶游之作。此从词中用兰昌宫三仙女之典可证之。

梅花 古诗鉴赏2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么同:幺)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注释:

  【1】玉骨:梅花枝干的美称。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二:“袁丰居宅后,有六株梅……(丰)叹曰:烟姿玉骨,世外佳人,但恨无倾城笑耳。即使妓秋蟾出比之。

  【2】瘴雾:犹瘴气。南方山林中的湿热之气。

  【3】冰姿:淡雅的姿态。

  【4】仙风:神仙的风致。

  【5】芳丛:丛生的繁花。

  【6】绿毛幺凤:岭南的一种珍禽,似鹦鹉。

  【7】涴(wò):沾污,弄脏。

  【8】唇红:喻红色的梅花。

  【9】高情:高隐超然物外之情。

  【10】“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注释】

  ①瘴雾:南方山林中的湿热之气。

  ②倒挂绿毛:似鹦鹉而小的珍禽。

  ③幺风:鸟名,即桐花凤。

  ④涴:沾污。

  ⑤“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评解】

  此词据《耆旧续闻》、《野客丛书》记载,乃苏轼为悼念死于岭外的歌妓朝云而作。

  词中所写岭外梅花玉骨冰姿,素面唇红,高情逐云,不与梨花同梦,自有一种风情幽致。

  【集评】

  杨慎《词品》:古今梅词,以东坡此首为第一。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冷斋夜话》谓东坡在惠州作《梅花》时,时侍儿

  名朝云者,新亡,“其寓意为朝云作也”。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妄朝云而作。词中所描写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素面常嫌粉涴”,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洗妆),而梅叶仍有红色(不褪唇红),称得上是绚丽多姿,大可游目骋情。面对着这种美景的东坡,却另有怀抱:“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东坡慨叹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象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句中“梨花”即“梨花云”,“云”字承前“晓云”而来。晓与朝叠韵同义,这句里的“晓云”,可以认为是朝云的代称,透露出这首词的主旨所在。

  这首咏梅词空灵蕴藉,言近旨远,给人以深深的遐思。词虽咏梅,实有寄托,其中蕴有对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无限思恋。作者既以人拟花,又借比喻以花拟人,无论是写人还是写花都妙在得其神韵。张贵《词源》论及咏物词时指出:“体物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以这一标准来衡量此词,可以窥见其高超的艺术技巧。

梅花 古诗鉴赏3

  《梅花》原文

  何处花先放?向南三两村。

  未春天似梦,彻夜月无言。

  且喜昏鸦散,毋嫌翠羽喧。

  众芳久寂寞,赖汝照乾坤。

  《梅花》鉴赏

  诗人对梅花采取一种比较客观的观察、欣赏和描写的态度,是一种欣赏自然美景的态度,物与我基本上是分离的。这首咏梅诗是写形传神的神来之笔。神似的.高妙之处,在于虽然难以确指梅花的色如何艳、香如何郁,但闭目凝想,可得其神韵,拂之不去。

  《梅花》作者简介

  钱澄之,清代诗人。原名秉镫,字幼光(一作饮光),号田间(别号四顽)。桐城(今属安徽)人。明末诸生。南明唐王时(1645),授彰州府推官;桂王时(1646)授礼部仪制司主事。永历三年(1649)授翰林院庶吉士。曾在吴江起兵抗清,又曾因避南明党祸出亡浙闽至粤,削发为僧,改名幻光。后还俗归隐故乡,又改名澄之,不再出仕。

梅花 古诗鉴赏4

  梅花落 刘方平

  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

  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

  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

  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

  刘方平诗鉴赏

  这首诗以花喻人,借繁花凋落的景象写征妇幽怨。

  开头两句,极写香浓花腴的灿烂美景,但是,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俗话说:日中则昃,月满则亏。花也是一样,盛开的时间非常短暂,紧接着的便是凋零、败落。

  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这句既是赋,也是比,不仅是写一个少妇欣赏自己后院里的梅花,而是以花喻人。因花开花落而想到时光易逝、盛年不再,这大概是我国古代佳人甚为普遍的心态,因此也就成了古典诗歌一再吟咏的题材,从刘希夷的《白头吟》到林黛玉的《葬花词》,莫不如此。但这首诗还不是一般地感叹岁月易逝,而是包含着不能与良人一起共度大好年华,共同领受生活美的恼恨。良人到哪里去了呢?长城恨不穷,从军去了,征战去了。这样,诗的触角又延伸到了社会生活的另一面,赋予它新的意义。唐玄宗是一个好大喜功的皇帝,开元、天宝年间不断对外用兵,造成了许多家庭骨肉分离。这两句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战事给普通家庭带来的痛苦和不幸。

  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尾联重新归到落花。此时花都已谢了,飘飘扬扬落满了庭院,仿佛覆盖了一层白雪。观花人由满地的.落梅联想到辽海的雪野,却硬要反过来说:请别用辽海的白雪来比喻满院的落梅吧,这样会勾起我心头的无限愁绪的。

  沈德潜在评论这首诗时说: 似徐庾小诗,不落后人咏梅坑堑。(《唐诗别裁》卷十一)它是咏物诗,又是闺情诗,而且还含有一定的时代内容,这就使得这首婉约的小诗显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梅花 古诗鉴赏5

  【原诗】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解说】

  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赏析】

  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