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体育常规课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体育常规课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体育常规课教学反思1
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低效,不少体育教师进行了反思,且提出了各种方法、手段,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种说法:课堂教学前准备不充分;教学内容、重点不突出;教学内容选择缺乏针对性;教学管理能力差;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课堂教学不灵活;教学安排忽视差异性。
笔者认为,除了上述原因,还有这样一些教学行为导致小学体育教学低效。
一、重主体,轻主导
这主要表现在学生练得多,教师讲得少、示范得少,表面上看学生练得不亦乐乎,其实大部分时间是在漫无目的地练、不知所措地练,这样一堂课学生即使有三十分钟练习,也是徒劳。因此,要提高认识,教师要再次摆正“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二、重形式,轻效果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学模式的形式化;另一方面,游戏教学的形式化。体育教学中之所以会出现“重形式,轻效果”的误区,主要是由于小学体育师资配备不齐和教师自身素质不够高所决定的,因此加强农村小学的体育师资配备和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是当务之急。
三、重达标,轻教学
对于小学体育而言,达标成绩和运动会名次往往是评价其工作好坏的单纯标准。为了追逐这方面的名利,有些学校就把它们当作体育工作的中心,所有体育课都围绕着它们转,有的教师想努力改变这种现状,可是力不从心,结果教材的内容就被打入“冷宫”,体育教学被异化,摆在了次要的位置。因此,学校领导在观念上要树立全局体育观,重视体育教学,从多元化的角度评价体育工作,完善评价机制,切实处理好达标与教学(指体育教学和语数教学)的矛盾。
四、重技能,轻科学
教师注重的是纯粹的.教学过程和其中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发展,而对于表现在练习密度、运动负荷等方面的科学性规律指标却较为轻视。这体现在备课时的“应付性”,教学中的“无视性”和课后的“冷漠性”三个方面,有的老师甚至在这方面从未考虑过。因此,教师要从宏观上把握科学性,从主观上重视科学性,使教学中的量化与质变统一协调,达到预计的教学目的就并非难事。
五、重上课,轻反思
教师常常是课一上完就万事大吉,并没养成对每一堂课的得失进行总结与反思的习惯,课也就得不到应有的改进,低效的教学行为也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要打造高效体育课堂,就得学会反思。反思是种意识,是提升教学能力的基础,教师只有把教学反思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行为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要常常反思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的预设是否合理;反思学习内容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未来发展有机联系,并满足其心理需求;反思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发展;反思教材选择的难度是否适中;反思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是否符合教学规律:一是主要的教法和学练过程设计是否符合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二是教学的组织安排是否符合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活动规律,三是运动负荷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身体发展规律;反思是否有效地利用场地、器材,避免造成学校资源的浪费;反思是否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反思教学评价是否能促进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反思失败缘由,记录精彩瞬间和教训。
体育常规课教学反思2
这学期,我接手三年级的体育教学,我发现三年级学生可以说是所有年级中最调皮捣蛋,却也是最聪明可爱的,他们已经不像一二年级的小朋友那样敬畏老师,唯老师的话是从,有了一点自己的想法;却又不像高年级那样成熟懂事,总是让人欢喜让人忧。
我班上就有一大部分学生上课的.行为习惯极为不好。具体表现在:排队总是喜欢先推推人、打打人,动动身边的小朋友,在地下打滚摸爬;到操场上上课,总喜欢四周跑跑跳跳,动手打打人,大声嘻嘻哈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样的情况层出不穷,一边教育了,另一边又起来了,在每一节课上我都要用许多时间来教育学生这些课堂常规的养成,这节课教育了,训练了,下节课又开始犯了,总是在反反复复地强调、训练。这些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直接影响着其他学生的学习,很多时候都需要集体的教育,也受集体的影响。若是给他们分小组活动练习,再集合排队时,那些调皮的学生就像猴子一样满场追跑打闹,在分散到集合这个环节是让我觉得最苦难的。
课堂常规要长期抓,像这样的班级更应该狠抓。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才能保证上课的质量。开学时期抓,上课时那里出现问题,就应立即解决,并在下一课训练,通过多次反复地训练,学生才能建立良好的课堂观念。要长期做心理辅导,用下课时间辅导,不能停滞,更不能放弃。
集合是我教学最弱的地方,要利用时间来反复的训练。但不能向军事化地训练应结合儿童的天性,才用游戏、比赛竞赛法来激发他们的训练热情,并在游戏、比赛中建立快速集合,能在自己的位置立正站好看齐队伍。培养学生的空间感觉,严谨的纪律观念。经过反复的努力和学生的支持,集合的问题不会成为最难完成的部分。
【体育常规课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体育课教学反思06-17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11-29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10-22
体育课教学反思15篇01-01
初中体育课教学反思02-18
体育课教学反思(15篇)02-26
体育课立定跳远教学反思04-22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15篇01-27
体育课教学反思汇总[15篇]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