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蟋蟀的住宅教案(集合3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蟋蟀的住宅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蟋蟀的住宅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通过具体的语言,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及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
2、在言语实践任务“为马老师推销住宅”的驱动下,整合信息,训练学生围绕“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这一中心意思说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在言语实践任务“为马老师推销住宅”的驱动下,整合信息,训练学生围绕“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这一中心意思说一段话的能力。
教学用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境遇,激趣导入
1、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来了一位客人——马老师,马老师来干什么呢?她来买房子,买的就是我们今天要推销的蟋蟀住宅。(板书课题)热情的态度是销售的第一秘诀。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马老师的到来。
马老师对墙上的标语十分感兴趣,谁来为马老师介绍一下。
2、朗读标语,认识生字。
出示:
慎重选择,非临时住址;环境优良,专门设计;蟋蟀的住宅
干净卫生,是上好住址;大厅卧室,一次完成;伟大的工程
二、推销住宅,梳理卖点
(一)聚焦“住宅的优点”
1、出示销售任务一:向马老师推荐蟋蟀住宅的优点。默读全文,梳理蟋蟀住宅的优点,标上序号。思考:如何说?才能向马老师推荐成功?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3、团队交流:和你的同事交流蟋蟀住宅的优点,在交流中完善你的说法,加上适当的推荐语。
4、全班汇报,在推荐中梳理蟋蟀住宅的卖点。
预设:慎重选择住址;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简朴、干燥、卫生、干净。
小结:原来法布尔是从住宅的外部条件和内部特点两方面来写蟋蟀住宅的。那么这样的住宅是用什么工具修建的呢?
(二)聚焦“修建的过程”
1、朗读描写工具的两句话,初步体会工具的柔弱;
2、默读第7自然段,圈画表示动作的词语,用上“用——还用——用——用”的句式练说蟋蟀住宅的修建过程;
3、出示数字:九寸=30厘米蟋蟀的身体大约5厘米,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工程的巨大;
4、补充资料:蟋蟀又名“百日虫”,生命只有短短的百日。
5、引导思考:住宅成形,蟋蟀停止它的工作了吗?
(三)聚焦“住宅的卖点”
1、住宅的外部条件、内部特点和精心细致的修建过程都是蟋蟀住宅的卖点,请你从这三个方面梳理信息,有条理地向马老师推销蟋蟀的住宅。
2、同桌练说,在交流中梳理住宅的卖点。
3、关注写作顺序,使用恰当的过渡语
高处俯瞰时:如果你来到蟋蟀的住宅,你一定会觉得自己被骗了,这里哪有什么住宅?但这是因为蟋蟀的住宅比较隐蔽。
近处细看:来,参观完它的外部环境,现在就和我一起,去住宅内部看看吧。
凑近端详:不要走开,好戏还在后面呢!
4、全班汇报。
三、切换视角,感受观察
1、销售员们,我们把蟋蟀住宅的卖点介绍得这么详细,都是因为我们有了一位负责的'安全监理员“法布尔”,他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呢?出示销售任务二:讲讲法布尔的故事,向马老师介绍法布尔是如何观察的?
2、默读课文,思考:法布尔是如何观察的?
预设1:法布尔高处俯瞰、整体远看,从法布尔对蟋蟀住宅的外部环境可以看出;
预设2:法布尔近处细看,在观察中加入想象,从“九寸深、一指宽、在平台上弹琴”可以看出;
预设3:法布尔凑近仔细端详,从“墙壁光滑”可以看出;
预设4:法布尔进行了长时间的连续观察,从“大多是在十月、长时间的整修”可以看出;
3、适当想象,讲述观察的故事;
四、整合信息,解释标语
1、听了你们的介绍后,马老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是此时,她却对宣传手册上的一条标语不满意,认为在进行夸大宣传。这可是大事,我们要好好解释,看看,如何向马老师解释这条有争议的标语呢?出示销售任务三:解释引起误会的宣传标语——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2、串联信息:哪些方面能说明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呢?
3、还原语言,体会“拟人手法”的好处;
“唱歌”就是指蟋蟀的——
“住宅”就是指蟋蟀的——
“平台”就是指蟋蟀的——
“弹琴”就是指蟋蟀的——
“工作”就是指蟋蟀的——
4、转换视角: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来向马老师解释这条标语呢?
预设1:从蟋蟀的角度,用住宅特点和修建过程解释标语;
预设2:从法布尔的角度,用观察故事解释标语;
预设3:从其他昆虫的角度,在比较中突出蟋蟀住宅的伟大;
蟋蟀的住宅教案2
问题提出
蟋蟀的住宅为什么有名它又是如何建造的呢?
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并正确读写课文出现的部分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4、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对于蟋蟀,你了解多少?师生交流,汇报搜集资料情况。(大屏幕展示蟋蟀图片)
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叶圣陶笔下的爬山虎、领略了植物王国中爬山虎的奇妙。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参观一下大昆虫学家法布尔笔下的《蟋蟀的住宅》,你们有兴趣吗?(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不会读的字作标记,查字典自学)
2、检查字词认读及朗读情况。
(1)出示词语,用多种方式认读。
(2)师生相互强调难写字,并适当写一写,加深记忆。
(3)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特点、建造)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出哪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合理有效的衔接下一个环节,同时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达到在语境中认读字词的效果,又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
三、小组合作,梳理课文。
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后你想解决哪些问题,在小组内提出来,经过整理后汇报上来。
1、交流、梳理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很多,能在组内解决的尽量解决。整体上围绕上个环节的两方面提出。)
2、小组合作讨论:
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蟋蟀是怎样建造自己的住宅的?
交流学习成果。(教师随机板书:慎重选择、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简朴、清洁、卫生;加深加阔、不断修整)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胜心;引领学生梳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使之能驾驭课文,为今后的运用打下基础。)
四、小结课文,课堂练习。
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与感悟呢?你对蟋蟀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吗?下一节课我们再走进课文。
1、抄写生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提出来。随机指导“搜、抛……
2、选择正确读音。
洞穴(xué xuè) 粗糙(zào c?o)
慎 (shèn sèn) 重即(jí jì )使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隐蔽——柔弱——简朴——慎重——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出悬念,衔接下课;巩固基础,使学生学有所得)
五、作业布置:
1、带着你的疑问再读课文。
2、搜集关于描写昆虫的文章读一读,并写读书笔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词,同位互相检查,及时改错,必要时集体订正:
住宅、隐蔽、毫不可惜、弃去、随遇而安、选择、住址、洞穴、挖掘、搜索、倾斜、扒土、抛出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为下一课学习打下基础,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善于发问、善于思考)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师:同学们能提出问题,说明你们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下面请大家细读课文,找出答案并在小组内交流。
互动研讨:
1、作者为什么把蟋蟀的洞穴称做是“住宅”呢?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写法?
2、“随遇而安”什么意思?(指导学生读第二自然段的前三句话)
3、“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恰好照应了课题“住宅”一词。读着这句话,你还会想些什么?(随机板书;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
4、指导朗读,体会“不肯随遇而安”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师:作者不仅把蟋蟀挖掘的洞穴说成是“住宅”,而且还说是个“伟大的工程”,你觉不觉得有点太夸张了?默读文中相关段落,想一想为什么?(学生可能会结合蟋蟀的弱小及住宅建造方面来回答,引导学生抓住修建时的动作词来理解)
5、你对这个工程的设计者、施工者怎样评价呢?(学生可能发出赞叹或发表自己的感受)用什么语气读这句话?(指导读)
(设计意图:从问题入手,使学生有问题可问,有问题可想,在上一节整合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问题,达到精读的目的。)
三、积累佳句,感悟写法
1、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蟋蟀的住宅,这与他的细致观察是分不开的,文中哪些地方讲述他是怎样观察的,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
2、文中采用大量的拟人写法,说明了什么?你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找出相关的语句多读几遍,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再摘抄下来。
(设计意图:好的文章是与作者细心观察分不开的,文中作者对自己是如何观察蟋蟀做了简要叙述,在此让学生找出来,品味写法,达到积累与感悟写法想结合)
四、总结布置,拓展延伸
1、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受或启发?
2、科学家法布尔以严谨求实、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坚持长期细心观察的敬业精神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平时,我们每一个人也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身边的每一件事,从小培养耐心细致的观察习惯,积极探索,为科学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蟋蟀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重点词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学习资源
课本,多媒体
总结反思
学生学过本课后能学会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并正确读写课文出现的部分生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提高了观察大自然的兴趣。会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能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蟋蟀的住宅教案3
一、教材简介
《蟋蟀的住宅》是人教版小学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在文中,法布尔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
二、设计理念
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的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本课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教师、同学交流。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采用了:情趣教学法、多媒体直观法、以读促悟法。
三、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选择、住址、洞穴、柔弱、搜索、隐蔽、倾斜、平坦、扒土、宽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
难点:让学生感悟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
五、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蟋蟀住宅的资料、图片
2、学生搜集有关蟋蟀的图文资料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蟋蟀的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的说明事物。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朗读课文,说说蟋蟀住宅的特点。
(二)、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蟋蟀住宅的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蟋蟀怎样建造住宅的。
(三)、了解蟋蟀是怎样建房的
1、我的住宅比它好,为什么没它有名呢?(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2、出示思考题,学生自学,同桌讨论。
1)、勾划出描写蟋蟀建造住宅过程中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的作用。
2)、“休息一会儿”和“不大一会儿”说明什么?“我”看得有些不耐烦又说明什么?
3)、蟋蟀是随什么来对它的住宅进行长时间的修整?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4)、“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说明了什么?
(相机出示多媒体课件,蟋蟀修建住宅的经过)
3、汇报自学情况
学生总结自学内容,并让学生用简练的词语进行汇报并板书:初寒动工、不懈工作、长期整修
4、教师归纳讲解:建筑专家蟋蟀住宅出名,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修整,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板书:辛勤劳动
5、投影出示课文中直接称赞蟋蟀住宅的句子,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四)、换角色,指导说话。
1、下面请蟋蟀工程师介绍一下它是如何建筑住宅的,它建筑的住宅的特点等。
2、学生准备后,发言。(让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五)、深入了解,认识蟋蟀。
1、看学生收集的图片资料。
2、谈体会:看了图片、资料你懂得了那些以前你不知道的知识?
(六)、朗读全文
1、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
的精神,体会作者对这种精神的敬佩赞扬的思想感情。
2、找出把蟋蟀比作人,把蟋蟀巢穴比作人的住宅的句子,并讨论其妙处。
(七)学习“资料袋”
读“资料袋”的内容,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八)、布置作业
运用在本组课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然后写一篇短文。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蟋蟀的住宅教案】相关文章:
《蟋蟀的住宅》教案09-18
蟋蟀的住宅教案09-05
《蟋蟀的住宅》教案【精】08-06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10-14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01-28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11-29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15篇10-24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15篇)11-13
四年级语文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03-26
电脑住宅教案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