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汇总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知识与能力:
1.学会10个字,认识10个字。,联系上下问理解相关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雷鸟太太在冬天和春天各穿上了怎样的衣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读科学童话故事及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9、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了解雷鸟太太在冬季和春季服装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雷鸟太太服装变化与季节的关系,透过课文生动的语句感受自然界的奥秘。
教学准备:
电子备课。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板书(时装),这个词语如何理解?(学生发言)。
出示雷鸟的图片,雷鸟和咱们平时看到的鸟不大一样,这位雷鸟太太可了不得,她是森林里聪明的时装专家,随着季节的变化,她的时装换了一套又一套,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就跟我们去认识认识雷鸟太太吧!
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质疑:看了课题,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梳理问题,教师小结:雷鸟怎么会有时装呢?它的时装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扫清学习障碍
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正确课文。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3、师生共同正音、纠错。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交流学习体会,初步感知课文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1)指名朗读。
(2)师生共同评议。
2、默读课文。
思考: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并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小组交流学习体会: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并把不理解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记号。
4、全班交流。
5、教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较简单的问题当场解决)
四、写字指导
1、独立观察生字表中的字,想一想应该如果记忆。
2、小组内交流。
3、将比较难记和易错的字在全班交流。
五、课堂练习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词,指名认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这个故事的大致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同学们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课文第1段。
创设情景,课件演示第一段有关冬景的描写,师配乐朗读第一段。
师:你们喜欢这雪白的世界吗?你最喜欢什么?
师:冬天的雪景很美,这段话写得更美!谁来读?
(二)学习第2段
过度:大雪整整下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早晨,雪停了!一只名叫跳跳的小松鼠从树洞里爬了出来,它在干什么呢?赶快读第2自然段,把你感兴趣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自读,重点体会第4句。
(三)学习3-7段。
1.过度:就在小松鼠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美味的松果时,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3-7自然段,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2.分角色朗读
3.同桌联系表演-----指名表演------师指导:出示“他那蓬松的大尾巴(就像降落伞)。帮助他(稳稳地)落在雪地上,(一点也不摔不疼)。的填空联系,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语体会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来的动作
(四)学习课文8-9自然段。
1.过度:看到小松鼠这么可爱,雷鸟大婶不再生气了!接下来他们又会说什么呢?(教师读)
2.生谈知道了什么。
3.课件演示雷鸟在雪地里通过自己的白大衣躲过猛兽的镜头!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夸一夸雷鸟的白大衣!
5.书上是怎么说的呢?请大家读课文的10-14段。
6.生反馈,师相机出示:“白色的羽绒密密的,又柔软,又暖和。”“……和周围的雪地融成一色。不仔细看,还真的分辨不出来呢!”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1、《要下雨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知识童话。课文讲的是生活中的气象常识。
2、为了让学生了解到更多一些有关下雨前的天气及物候。因此,在上这课之前,我先带他们读读课文,让他们有个初步意识,再让他们带着问题回家问父母或观察一下下雨前的天气和物候变化。同时要求他们回家预习课文,划出生字拼拼、认认、记记,并给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把课文读流利,为上本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学目标与策略方法】
1、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背、演演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
⑴ 让学生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前的关系。
⑵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回家预习课文,并向家人了解下雨前的天气及物候。
2、教师制作生字卡片和课文片段投影,制作小兔、燕子、小鱼、大蚂蚁的头饰。
【教学流程】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每当你们看到满天乌云密布,雷电闪闪时,你想说什么呢?
(生:要下雨了。)
2、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趣的童话,叫《要下雨了》。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两遍。
2、再读课文,想想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下雨前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
3、放课文投影:
让学生看图证实自己的说法。
三、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1、学习1~3自然段。
⑴ 放课文图一投影,让学生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小兔看见燕子在做什么呢?
⑵ 齐读1~3自然段,并指导学生画出小兔和燕子说的话。
师生对读,重点指导“我正忙着捉虫子呢!”这句的语气。
再生生对读小兔和燕子的对话,边读边动作表演。
运用说、看、读、演,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看图说图意,再读读、演演,加深对课文理解,让他们有互动的活跃气氛,不断培养孩子们学习课文的兴趣。
⑶ 想想:
小兔会相信燕子说的话吗?
2、学习4~6自然段:
⑴ 放第四自然段课文投影,让学生读一读。
⑵ 师用直线画出段中“是要下雨了吗?”让学生再读读、悟悟小兔是否相信燕子说的话。
(由学生评说,师小结)
⑶ 放4~6自然段课文投影,请3名学生分别读读,并让学生找出小兔和小鱼说的话分角色朗读。
⑷ 放课文图二让学生看图说图意,思考:
听了小鱼的话后,小兔相信了吗?天真的会下雨吗?
3、学习7~9自然段:
⑴ 小组合作读读7~9自然段。
⑵ 让学生从7~8自然段用直线和曲线分别画出蚂蚁和小兔说的话。
⑶ 生生对读小兔和蚂蚁的对话。
⑷ 天真的会下雨吗?哪段写天下雨了?
⑸ 齐读第九自然段:
读出小兔焦急和肯定的语气。
四、小结
学文后,我们知道下雨前天气怎样?小动物各有什么反常现象?
根据学生回答,师进行板书:
天气闷热
燕子低飞
下雨前 (再看板书读一读)
(现象) 小鱼游到水面
蚂蚁搬家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课文,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课堂表演,加深理解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角色演练。
2、各组派一名代表上台,佩戴小兔、燕子、小鱼、大蚂蚁的头饰,演一演几种小动物所说的话及它们的表情。
3、全班评议,看看哪组代表队演得最精彩,作为优胜队。
通过童话表演,目的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课堂显得生动活泼,不断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
六、拓展思维
1、把自己了解到下雨前的一些动物反常现象说给同学们听听。
2、师对学生的说法给予肯定。
七、课外延伸
同学们,学了课文后,你们已懂得了不少知识,知道吗,我们生活的周围还有许许多多的知识,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一定能找到它们。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诗。课文以“校园交响诗”为题,描绘了校园中多姿多彩的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表达了学生对培育自己的学校的深厚感情。“交响诗”是指只有一个乐章的交响曲,常取材于富有诗意的文学作品,是标题音乐的一种。课题以比喻的方式,形象地点出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富有诗意、令人回味的。全文是以小标题的形式从五个方面来写的。文中五个小标题“蜂巢”“鸟岛”“花瓣”“喷泉”“树根”也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以比喻的方式描绘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抒发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对曾经哺育自己成长的学校、老师及所有的工作人员的感激之情,让学生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二是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以比喻的手法来描述事物和表达感情的表达方法。
设计理念:
关注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和感受,努力提供自主学习和自由交流的平台,体现以生为本的人文精神。通过对阅读文本的学习指导,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阅读欣赏散文诗的方法,感受散文诗的基本表达方式,激励学生在课文留白处大胆想象,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使学生不断拓宽知识面,通过日积月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如何采用比喻的手法来描述事物的,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学会“汲、琅、恬、袅、婷、蕾、吮”7个要求会认的字和“汲、恬、瓣、砌、硕”6个会写的字;掌握“汲取、储积、恬静、花瓣、芭蕾、砌着砖、丰硕、硕果累累、袅袅婷婷、书声琅琅、生机勃勃、绚丽多彩”等词语。
4、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启发想象,拓展创造思维。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姿多彩,激发学生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对为他们付出辛勤劳动的教职员工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生动形象的优美语言和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课件准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一)播放交响乐《命运交响曲》,激发兴趣。
(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简介什么是交响曲和交响诗。交响曲一般是由四个乐章组成,而只有一个乐章的就被称为交响诗。交响诗的创作往往是根据某一著名的文学作品进行构思和想象,并通过音乐加以体现,即用音乐的手法来解释或表达诗人、文学家或哲学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板书:“交响诗”)
(二)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由音乐中的交响诗联想到了文学作品,创作了这首——“校园交响诗”。(板书:“校园”)
(三)齐读课题。
(四)引导生就课题谈谈感受:联想到了什么?
【以音乐引题,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之间的密切关联,在音乐的熏陶之中畅谈自己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感诗情。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1、读准字音;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二)检查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汲取、储积、恬静、花瓣、砌着砖、丰硕、硕果累累、书声琅琅、生机勃勃、绚丽多彩、水上芭蕾”
1、指名读、分组读、齐读词语。
2、教师相机正音。
3、指导写字“储、瓣、砌”。
⑴感受“左中右”结构的字,讨论如何写得漂亮。
⑵教师范写“瓣”,学生写3个字。
4、指导学生把感情带入词语中,读出词语所要表达的情感。(硕果累累、书声琅琅、生机勃勃、绚丽多彩、水上芭蕾)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语,落实学生学习生字新词的时间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走进词语的内涵之中,进行联想,读出词语的意境美。】
三、再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一)自由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思考:诗中选取哪些富有特色的场景描绘多彩的校园生活?
2、引导学生边读边画出自己欣赏的优美词句。
(二)学生交流、讨论、汇报学习情况。
1、诗中选取哪些富有特色的场景描绘多彩的校园生活?
(选取了5个场景“蜂巢、鸟岛、花瓣、喷泉、树根”来进行描绘。)
2、交流:摘取了哪些优美词句?
(A、“时而循着历史的长河飞向遥远的古代……时而书写沙沙。”B、“像金色的小蜜蜂……储积着蜜。”C、“花丛树下……鸟儿倾心地鸣啭。”D、“你看,那一封封学生来信……深情祝愿似欲随它飞去。”E、晶莹的水喷洒变幻……水上芭蕾。……)
⑴通过有滋有味地赏读优美词句,让学生感受语言上遣词造句的'优美。
⑵谈感受:读了这些优美的句子,有什么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引导学生感受“诗化”的语言。)
⑶初步了解散文诗的语言特点。
⑷指导学生读出“诗”的美。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走进美丽的文字当中,去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感受文章的清新优美。例如:感受排比句式的排列美;想象中的意境美……】
(三)分组读全文,回归整体。
四、置留作业,小结。
(一)选取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尝试进行背诵。
(二)抄写词语“汲取、恬静、硕果累累”。
(三)抄写课文中形象优美的语句,多读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导入课文:
(一)课件出示词语,“汲取、储积、恬静、花瓣、砌着砖、丰硕、硕果累累、书声琅琅、生机勃勃、绚丽多彩、水上芭蕾”(指名读、齐读)
(二)尝试选择词语说话,“硕果累累、书声琅琅、生机勃勃、绚丽多彩”
(三)听写词语:“汲取、恬静、储积、花瓣、丰硕”
二、学习课文,体悟情感。
(一)自主阅读,思考领悟。
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一个片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思考: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领悟到什么?
(二)研讨交流,畅谈体会。
1、组内交流:自己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领悟到什么?
2、全班交流读书感悟,集体品读。
【指导用读读、议议等方法,启发学生发挥想象,赏析例选诗节,体会意境,感情朗读。】
3、根据学生自主提出的主题,选择两个主题进行指导学习。
(了解感受学习方法,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打基础。学习方法:读主题文章——交流感悟文中的比喻、想象与象征,体会课文中传达出来的美好情感——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与想象——带着自己的感受多种形式读主题片段。)
4、小组合作,指导学生用已有的学习阅读的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其他四个主题的片段,交流汇报。
5、小结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灵活运用方法进行阅读。
【重在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大胆自主地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大胆表达的能力。并有意识地将这种方式有序地延伸到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去。】
(三)回顾全诗,整体感受散文诗。
1、分组读五个片段,整体感受散文诗的文字美。
2、教师相机介绍散文诗,学生加深对散文诗的认识。
(散文诗是精短的、有着内部韵律的、文字精美的、哲思的文字。它的内容具有跳跃性,以凝炼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并且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扩大内容和容量,这就留下较多可供读者自由大胆地进行想象的空间。)
3、配乐朗诵散文诗。
师:同学们很快就要离开学习生活了六年的学校了,回顾这六年的小学生活,它一定会给你们留下些不寻常的记忆,请带着你们各自的感受,再次读这首散文诗。
三、读写结合。
(一)再读课文,做批注加深感悟。
1、运用前面的阅读方法再读课文,做做摘录笔记及批注,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2、欣赏课件《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启发想象谈话: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让你联想到什么?指导学生可仿写一个片段。
【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回顾课文,引导学生融入角色中,体悟美好的校园生活,并结合自己的真实体验,尝试仿写片段,达到读写结合,感悟美好情感的目的。】
四、置留作业。
(一)摘抄、积累让你感动的优美词句,做做读书笔记。
(二)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文。
(三)仿照课例,选取一处场景,围绕一个主题,以组诗的形式,尝试创作一首《______的交响诗》。
板书设计:
27 校园交响诗
蜂巢——蜜蜂——储积花蜜(积累知识)
鸟岛——鸟儿——共享欢乐(生机勃勃的生活) 美好回忆
花瓣——来信——真切思念(师生情深) 感恩之心
喷泉——花匠——忘我劳动(永存我们心中) 参天大树
树根——老师——输送营养(根的事业)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通过品味语言,归纳居里夫人的人生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和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的联系
2、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三、教学方法:
问答法、诵读法
四、教具:
常规教具
五、教学时数: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她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一次是物理奖,一次是化学奖,但她并没有因此停止科学研究。有一次,一位记者惊讶的发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一块价值极高的奖牌竟然在她的一个小孩子手中当作玩具玩耍,记者不禁问其缘由,她却不以为然的答道:“我要让我的小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其实就跟玩具一样,没什么炫耀的地方。”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居里夫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她的自传体散文。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字词积累
鞭策:用鞭和策赶马,比喻督促。
蹂躏: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
问心无愧:反躬自问有没有什么可惭愧的地方。
受益匪浅:得到很多,匪,不。
2、文章的题目是我的信念,那么作者认为做事需要怎样的精神?
答:坚忍不拔、有信心。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四字格下面的双横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看图和学文,使学生了解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互信互爱,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品质。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题,出示图画,设问揭题
1.在学习之前,教师出示谜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进行猜谜活动。(谜底:画)
2.谈话揭题:学校里的画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欣赏这两幅“校园里的画”(教师板书课题)。
【说明:利用学过的古诗《画》导出课题,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画的表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生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l)读准“板、弹、恳”的前鼻音,“炸”的翅舌音,“思”的平舌音以及多音字“血”的音。
(2)注意“夸、划、救、串”的间架结构以及笔顺,指导书写练习。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说明: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是读懂课文的前提】
二、观察插图,运用比较,培养能力
1.依文看图,训练观察能力。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观察图画。
(2)分别指导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画。提问:想一想谁在画画儿,都画了什么画?
【说明:从图入手,使学生从画面上初步了解故事的大意,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看图说话,不仅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缘图悟文,强化学法指导。
(1)看图找段:①指名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思考:卡佳和“我”在黑板上分别画了一些什么图画?②让学生围绕这段内容回答,从而理清写作顺序:卡佳画一艘军舰——“我”画炸弹炸军舰,水兵们都落水——卡佳“救起”被炸的
水兵,坐上小船驶向岸边——“我”画鲸鱼张开大嘴吃水兵。③教师总结:通过他们两个人的所作所为,你知道了
什么?
(3)品词诵读:要理解自然段中语句的意思,必须要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以词义贯穿句义。①图文结合,形象理解词语:“不服气、救起、生气”等。可以教学生看插图解释“生气”、“救起”,还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服气”,变抽象为形象。②诵读指导:在读第四自然段中的“说实话”“可是”时语气强调得要重些,表示“我”的心虚;“拿起”朗读时语速要快,强调“我”的嫉妒心;“一个个”读时语速要慢些,表示“我”的得意。
【说明:本课的插图再现了卡佳针对“我”在校园的一块黑板上画的两幅画而作的修改图画。这里图文对照,一方面示范了图文结合方式的多样性,既有从图到文的顺向结合,又有从文到图的逆向结合,还有图文同步进行的'双向结合,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想象、理解能力,也使教学方法更趋炎活,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注重了图文结合的可操作性,克服了图文结合的笼统性、肓目性。】
3.自学第六、七自然段。要求:①回顾学习第四、五自然段的方法:看图找段、读文析句、品词诵读;②依照这个方法进行自学。
【说明:教学不仅传授学科知识,还应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里,教师放手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方法、技巧独立阅读、思考、批注、钻研、揣摩、质疑、切磋,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三、联系实际,发散思维,续编故事
1.朗读表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分组竞赛朗读,集体朗读)。让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课文的主要情节,加深理解。
2.复述故事:指名让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语言看图简要地解说课文内容。
【说明:运用朗读表演,可以使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读中理解、感知、玩味课文内容。读熟了,文章的语言就进入到了学生的语言里。通过读,可以吸收、咀嚼、消化文章中的种种表达方法,将文章的语言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从而形成语言储备。】
3.续编故事,发展思维:卡佳看到“我”满脸不高兴的样子,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说明:教学中续编故事,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注意文中两个人物的内心活动、神态表情怎样,有什么样的语言和行动,为学习描写人物打下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求异思维能力。】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教案【经典】05-06
语文教案[精选]03-29
语文天地教案04-26
【精选】语文教案12-25
语文教案(经典)01-09
语文教案07-20
【经典】语文教案10-05
(经典)语文教案09-17
语文教案(精选)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