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教案

时间:2025-01-14 07:59:41 教案 我要投稿

《草原上》教案大全(3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草原上》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草原上》教案大全(3篇)

《草原上》教案1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识记字形;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围绕导读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齐读课题。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去领略一下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透过文字去体会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指名认读生词。

  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

  指名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这些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两个)

  4、每一个部分分别写的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适时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5、请你找出这两个部分的内容,自己大声地读一读。

  三、领略草原风光美

  1、谁能把描写草原风光美的这一部分读出来?其他同学边听边把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勾画下来。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自由朗读文中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

  4、指名朗读,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5、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它的原因。

  6、配乐引读课文。教师读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学生读作者抒发感情的句子。

  7、引导思考:作者前后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8、背诵第一自然段。

  (1)多么美丽的风光,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拿起书来,再读一遍课文,再感受一次草原那无限美丽的景色!让我们把它们永远记在脑海中!(齐读)

  (2)课文学到这儿,谁把这美景记在脑海中了,谁能把这段课文背下来?请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试一试。(配乐)

  四、总结

  我们虽然只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但我相信:草原的美一定给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再随老舍先生到蒙古包里,去蒙古人民家里做客,去感受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感受大草原的人情美。

  五、作业设计

  1、先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请正确、漂亮地书写“毯、渲、勒、吟、迂、襟”等字。

  3、摘抄文中的好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指名朗读生字、词语。

  2、背诵第一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感悟草原人情美

  1、草原风光无限美,草原上居住的蒙古人民更是热情奔放。作者一行人进入蒙古草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接待,感受到了浓郁的蒙古族风情。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给我们作了详细介绍。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部分都讲述了哪些内容?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4、课文四个自然段就讲了这四个内容,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来自学,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学习成果。

  5、组内交流。

  6、全班交流。

  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感悟作者的兴奋与惊喜。)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感受草原人民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挥动马鞭,从很远的'地方来迎接客人的情景,体会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对汉族兄弟的深厚情谊。)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感受热闹的场面打破草原寂静的场景。)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7、是啊,蒙汉情深,怎忍别离,虽然已是夕阳西下,但大家谈兴正浓。面对情深意切的蒙古族人民,我们对整个草原都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8、放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和句子。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句子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推荐给大家。

  三、品味语言,揣摩写法特点

  1、作者从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两个方面介绍了草原,你认为贯穿全文始终的是一种什么情感?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2、一幅美丽的草原风情画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展开。我们通过读文,感受着蒙汉人民的亲密无间,咀嚼着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你发现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把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再好好读一读。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五、作业设计

  1、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准,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把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

  3、继续阅读有关草原的资料。

《草原上》教案2

  教材分析:

  本课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动地秒学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本课语言通畅易懂,对场面的秒学富有激情,细腻贴切,把民族互助的真情融入其中,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草原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4.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1.让学说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3.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到过草原吗?在电视、电影中见过草原吗?谁愿意把你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段落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三.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理解词语。

  2.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五.理清课文的线索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2.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3.交流、整理:

《草原上》教案3

  教学要求: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草原上的鹰能预报天气的变化,能帮助迷路的人克服困难,从而知道鹰和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

  3、学写生字:迎、朝、如、狂、传、碰。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草原上的鹰能预报天气变化,给迷路的人指示方向,进而知道鹰和人们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

  2、理解词语:皓月当空、劈头盖脸、眺望、或许。

  3、思维训练:指导学生概括天气变化的过程。(第二自然)

  二、教具

  有关草原的歌曲、影片,制成课件。

  三、教学过程

  1、渲染气氛,激情导入。

  (电脑出示有关草原风情的影片。)

  同学们,这就是辽阔的大草原,自古就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样的诗句来赞美它,一群群牛羊漫步在这大草原上,天空中有朵朵白云飘过,还有自由自在的鹰在草原的上空飞翔,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啊!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草原,去了解草原上那些可爱的鹰。(板书18草原上的鹰)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自读课文,要求:

  ①以读汉字为主,不认识的字,读拼音;

  ②读完课文后,给每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③从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

  (2)分段朗读课文,回答:读后你了解到什么?

  3、逐段讲解,深入理解。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

  ①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②鹰真的是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说明了什么?

  (2)学习第2、3自然段。

  我们来到草原首先见到的往往是鹰,而有时鹰却并不出现在天空,这是什么原因呢?

  ①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

  A这一段写什么?(板书预报天气)是从什么时间开始写的?

  (板书早晨)

  B鹰的活动怎么样?(板书不飞)说明什么?(板书天气变化)

  D画出天气变化的词语,再读一读,概括天气变化的过程。

  ②自学第3自然段,方法同第2自然段一样。(板书晚上长鸣天气好)

  默读2、3自然段,想一想,画一画:两段所写的不同情况。(时间不同,鹰的活动情况不同,天气变化不同。)

  (3)学习第4自然段。

  鹰的活动不仅与天气变化有关,它还给人们很大的帮助呢!让我们看看草原上的鹰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①自由读第4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板书指示方向)

  ②读第1句话,理解眺望,归纳句意。

  ③读第2句话,理解或许,归纳句意。

  ④鹰能直接帮助人们辩别方向吗?

  ⑤指导朗读:要用肯定的语气,读出人们在迷失方向时看到鹰的那种无比喜悦的心情。

  (4)学习第5自然段。

  指名读第5自然段:信息是什么意思?鹰给草原上人们带来了什么信息?

  4、看板书总结全文。

《《草原上》教案大全(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草原上》教案】相关文章:

《草原上》教案10-27

《草原》教案02-07

《草原》的优秀教案07-26

大班韵律教案《草原游戏》06-13

草原就是我的家教案06-13

《草原》的优秀教案【合集15篇】07-26

娃娃上灶教案11-24

实用的草原教案范文集锦10篇07-18

关于草原教案集合七篇09-10

《清明上河图》教案08-04

《草原上》教案大全(3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草原上》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草原上》教案大全(3篇)

《草原上》教案1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识记字形;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围绕导读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齐读课题。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去领略一下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透过文字去体会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指名认读生词。

  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

  指名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这些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两个)

  4、每一个部分分别写的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适时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5、请你找出这两个部分的内容,自己大声地读一读。

  三、领略草原风光美

  1、谁能把描写草原风光美的这一部分读出来?其他同学边听边把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勾画下来。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自由朗读文中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

  4、指名朗读,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5、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它的原因。

  6、配乐引读课文。教师读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学生读作者抒发感情的句子。

  7、引导思考:作者前后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8、背诵第一自然段。

  (1)多么美丽的风光,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拿起书来,再读一遍课文,再感受一次草原那无限美丽的景色!让我们把它们永远记在脑海中!(齐读)

  (2)课文学到这儿,谁把这美景记在脑海中了,谁能把这段课文背下来?请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试一试。(配乐)

  四、总结

  我们虽然只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但我相信:草原的美一定给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再随老舍先生到蒙古包里,去蒙古人民家里做客,去感受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感受大草原的人情美。

  五、作业设计

  1、先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请正确、漂亮地书写“毯、渲、勒、吟、迂、襟”等字。

  3、摘抄文中的好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指名朗读生字、词语。

  2、背诵第一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感悟草原人情美

  1、草原风光无限美,草原上居住的蒙古人民更是热情奔放。作者一行人进入蒙古草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接待,感受到了浓郁的蒙古族风情。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给我们作了详细介绍。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部分都讲述了哪些内容?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4、课文四个自然段就讲了这四个内容,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来自学,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学习成果。

  5、组内交流。

  6、全班交流。

  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感悟作者的兴奋与惊喜。)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感受草原人民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挥动马鞭,从很远的'地方来迎接客人的情景,体会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对汉族兄弟的深厚情谊。)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感受热闹的场面打破草原寂静的场景。)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7、是啊,蒙汉情深,怎忍别离,虽然已是夕阳西下,但大家谈兴正浓。面对情深意切的蒙古族人民,我们对整个草原都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8、放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和句子。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句子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推荐给大家。

  三、品味语言,揣摩写法特点

  1、作者从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两个方面介绍了草原,你认为贯穿全文始终的是一种什么情感?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2、一幅美丽的草原风情画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展开。我们通过读文,感受着蒙汉人民的亲密无间,咀嚼着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你发现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把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再好好读一读。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五、作业设计

  1、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准,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把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

  3、继续阅读有关草原的资料。

《草原上》教案2

  教材分析:

  本课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动地秒学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本课语言通畅易懂,对场面的秒学富有激情,细腻贴切,把民族互助的真情融入其中,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草原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4.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1.让学说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3.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到过草原吗?在电视、电影中见过草原吗?谁愿意把你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段落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三.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理解词语。

  2.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五.理清课文的线索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2.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3.交流、整理:

《草原上》教案3

  教学要求: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草原上的鹰能预报天气的变化,能帮助迷路的人克服困难,从而知道鹰和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

  3、学写生字:迎、朝、如、狂、传、碰。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草原上的鹰能预报天气变化,给迷路的人指示方向,进而知道鹰和人们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

  2、理解词语:皓月当空、劈头盖脸、眺望、或许。

  3、思维训练:指导学生概括天气变化的过程。(第二自然)

  二、教具

  有关草原的歌曲、影片,制成课件。

  三、教学过程

  1、渲染气氛,激情导入。

  (电脑出示有关草原风情的影片。)

  同学们,这就是辽阔的大草原,自古就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样的诗句来赞美它,一群群牛羊漫步在这大草原上,天空中有朵朵白云飘过,还有自由自在的鹰在草原的上空飞翔,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啊!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草原,去了解草原上那些可爱的鹰。(板书18草原上的鹰)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自读课文,要求:

  ①以读汉字为主,不认识的字,读拼音;

  ②读完课文后,给每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③从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

  (2)分段朗读课文,回答:读后你了解到什么?

  3、逐段讲解,深入理解。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

  ①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②鹰真的是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说明了什么?

  (2)学习第2、3自然段。

  我们来到草原首先见到的往往是鹰,而有时鹰却并不出现在天空,这是什么原因呢?

  ①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

  A这一段写什么?(板书预报天气)是从什么时间开始写的?

  (板书早晨)

  B鹰的活动怎么样?(板书不飞)说明什么?(板书天气变化)

  D画出天气变化的词语,再读一读,概括天气变化的过程。

  ②自学第3自然段,方法同第2自然段一样。(板书晚上长鸣天气好)

  默读2、3自然段,想一想,画一画:两段所写的不同情况。(时间不同,鹰的活动情况不同,天气变化不同。)

  (3)学习第4自然段。

  鹰的活动不仅与天气变化有关,它还给人们很大的帮助呢!让我们看看草原上的鹰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①自由读第4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板书指示方向)

  ②读第1句话,理解眺望,归纳句意。

  ③读第2句话,理解或许,归纳句意。

  ④鹰能直接帮助人们辩别方向吗?

  ⑤指导朗读:要用肯定的语气,读出人们在迷失方向时看到鹰的那种无比喜悦的心情。

  (4)学习第5自然段。

  指名读第5自然段:信息是什么意思?鹰给草原上人们带来了什么信息?

  4、看板书总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