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01-03 12:23:43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优选]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的语文教案[优选]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说明文的层次结构

  二、教学法

  讲授法

  三、教学时数

  三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通读课文了解大意,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重点分析第一小段。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说明文的阅读要点入手,分析怎样阅读说明文,从而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语言学家吕叔湘

  (三)检查预习题第三条

  查词典,大体辨析下面各组词。

  意图组合障碍倚赖

  意念连缀阻碍依赖

  意思组成

  意义

  (四)通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1、这三件事儿都是极不平常的,都是使人类不同于别的高等动物的

  ------------。(特征,特征之一)

  2、。一句话,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表达变化无穷的---------。

  3、人类语言采用--------作为手段,而不采用手势或图画,也不是偶然的。

  (五)用一句话归纳三小段的大意

  第一段:强调人类的语言是使人类不同于别的高等动物的特征之一。

  第二段:说明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

  第三段:说明人类语言采用声音作为手段,而不采用手势或图画,也不是偶然的。

  (六)师生共同阅读第一小段

  1、请同学朗读第一小段

  2、找出本段的重点句子。

  3、一小段共有几句话,可分几个层。

  4、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是什么关系?如何理解“好象”“稀松”“可是”“实在”?

  5、第三句话到第七句话是什么关系?采用什么说明方法?

  6、为什么先比吃饭、走路,后比说话?

  7、讨论读中提示

  8、总结这一小段

  (七)小结本课内容

  (八)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预习第二小段

  板书设计

  人高等动物

  1、人类会烧熟了吃1、别的动物都吃生的

  2、人类直起身子来用两2、别的动物让身体跟地

  条腿走路,把上肢解面平行,有几条腿使几条腿

  放出来干别的、更重

  要的活儿。

  3、人类的嘴除了吃东西3、别的动物的嘴只会吃东西

  还会说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第二小段,讨论有关练习。理解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作业

  二、师生共同分析第二小段

  1、指名朗读这一小段

  2、用一句话归纳人类语言的特点

  3、给这一小段分层次

  第一层:叙述作者对两句的认识过程。

  第二层;通过对比,分析这两句话的说法。

  第三层:从语音和语义两个方面分析人类语言能“随机应变”的原因

  4、讨论第一层次

  思考这两句错在哪里?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5、讨论第二层次

  通过鹦鹉、猩猩和人进行比较,说明了什么?

  讨论这一层次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讨论读中指示

  6、分析第三层次

  (1)这一部分是什么结构?

  (2)第8、9两句从什么角度分析人类语言的特点?

  (3)第10句总结特点

  (4)体会第11句的作用

  7、讨论这一小段中几处括号的作用

  8、讨论读中指示

  9、小结这一小段

  三、揣摩语言的准确性。

  1、其实这三件事儿都是极不平常的,都是使人类不同于别的高等动物的特征。

  (为什么要加上“别的”二字?)

  2、只有人类直起身子来用两条腿走路,把上肢解放出来干别的、更重要的活儿。

  (“上肢”改成“手”行不行?为什么?)

  3、至于猩猩,根据西方学者拿黑猩猩做试验的结果,它们能学会极其有限的一点符号语言,可是学不会把它变成有声语言。

  (“极其有限的一点”对“符号语言”起了什么作用?)

  本人意图

  4、形成无数的“意念”

  表达各种复杂的意思

  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

  (“意图”与“意念”有什么区别?“意思”与“意义”有什么差异?)

  五、讨论思考和练习第二条:

  阅读第2段,想想为什么先说鹦鹉、猩猩的所谓“语言”,为什么从大师兄的作文说起。

  六、小结本课

  七、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预习第二小段

  板书设计

  人类语言的本质特点

  内部结构:音素——音节——多音节

  连缀组合

  (一方面……又……再……)变化无穷

  “随机应变”表达功能:无数意念,配以语音,综合运用(一句话)

  (另一方面……又……然后……)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研读第三小段;体会说明文的结构的层次;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作业

  二、师生共同分析第三小段

  1、齐读这一小段

  2、思考这一小段可分几个层次?

  第一层:指名中心句

  第二层:说明为什么语言用声音作为手段?

  第三层:总结归纳全文。

  3、分析第二层次

  4、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把声音与形象进行比较?

  声音的优点是:A白天和黑夜都能发挥作用,且不受阻碍;

  B声音的`有效距离大

  C声音可以把手解放出来

  D声音的速度快

  声音的缺点是:没有稳定性和持久性

  形象的优、缺点是什么?

  5、分析最后一句的作用。

  A在本段中的作用是什么?

  B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6、本文三段都运用了比较说明的方法。说说运用这些方法对具体说明人类语言的特点有什么作用。

  7、讨论文中的读中提示。

  三、联系全文,分析说明文的层次结构。

  四、观全文,说说三段之间有什么联系。

  五、结全文的写作特点

  1、层次清楚,有条不紊的说明。

  2、语言特点。

  六、吕叔湘先生曾批评下面一些语句不够准确,你能看出毛病来吗?

  1、7月底到8月中旬的非洲,阳光灿烂,繁花似锦……

  七、归纳总结全文的中心思想。

  八、布置作业

  1、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课题:小雨沙沙

  教学课时:本课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语教材第一册第84页

  教学要求:

  1、能正确、连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将创设的情境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体验春天的美丽。

  3、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春雨滋润万物的美好情景,产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可以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在这寒冷的冬天里,你们想看到美丽的春天吗?(想)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春风,也送来了沙沙的春雨!(.课件)雨点儿落下来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春雨的诗歌——《小雨沙沙》(.课件点题、齐读课题)。

  2、巩固生字认识

  还有几位好朋友,也和春姑娘一起来到了我们这儿。看看还认识他们吗?

  .课件中认生字(抽生认读:雨、沙、点、园、儿、乐、得、张、巴、尾),注重学生纠错!

  二、课文学习

  1、抽生读,了解学生情况。

  看来,同学们已经把生字朋友牢牢地记住了。谁来读一读课文,让我们再看一看,大家读书的'情况!(抽生读)

  哪位小朋友的字音读得更准、课文读得更熟!谁再来读一遍!

  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评一评!说到有感情朗读更好!)

  2、小组读,互助交流学习。

  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读一读,比一比谁读得最好!(老师巡视指导)

  3、重点读,引导情感体会。

  这篇课文太美了!谁来,把你最喜欢读的哪一句,读给大家听一听?生读。

  小雨点落在哪儿?生答:花园里(鱼池、田野,板书)(点出相应.课件)

  你还知道什么呢?生答:花儿乐得张嘴巴。(鱼儿、苗儿……简笔画板书)加重动词语气!(张、摇、拔,板书)

  怎样得张嘴巴?生答:乐得!

  哪你能带着这种“乐”的心情再来读一次吗?

  谁再来把这种“乐”的心情读出来!

  读得很好!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理解想象、想象产生的依据,培养想象、表达与探究、合作能力 2.感受文本丰富多彩、新颖奇特的想象,树立主动培养想象能力的意识,并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重难点:理解每一步想象内容产生的依据

  走进作者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是美国作家,坎斯.彼勒的作品.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也属科幻作品之类,文笔轻松,短小精悍.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预习自测: 一、掌握生字词: 1、生字:标注黑体字读音。 闲暇 ( ) 裹着 ( ) 癌症 ( )

  针灸 ( ) 褪 ( ) 蹭( )

  神经末梢( )

  2.、多音字:根据提示的字,写出不同的拼音和组词。

  薄——卷——转——

  二、熟读课文,讨论探究。 1、如果人类有了尾巴,那么人类的尾巴应该是什么样的?

  2.人们会怎样珍视尾巴,对尾巴加以装点和保护呢?

  (3. 作者想象的尾巴会有什么作用

  三、小组谈论:科学小品文的想象可不是胡思乱想,作者所作的这些想象有哪些科学依据?

  四.辩论:人类是否该有个尾巴,请各小组摆正自己的立场,来一场各小组间的辩论赛。

  五、布置作业 (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以“假如……”为话题写一段话,看看谁的想象丰富、奇特而合乎情理。

语文教案 篇4

  前几天听了张老师的一堂新授课——《“小地主”》,课堂主要是根据初中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所以张老师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问题:

  1、重点生字词

  2、学会复述故事(即课文主要内容)

  3、找出文中“孩子般”的语句

  课堂的讲授过程也是以学生们已有的知识为出发点的,从最基础的知识讲起:

  一、理解题目

  查字典:什么是“地主”

  理解“小”包含三方面的含义:形体、年龄、情感等。

  以及引号的`含义。

  二、了解作者

  周晓枫

  三、落实生字词

  通过提写、听写的形式进行,让学生真正记住、记准。

  四、学会复述课文内容

  找出下列环节中的关键词: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开端、发展、结尾),并能用自己的话串联起来即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此环节为本堂课的重点,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来查找、思考,真正学会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

  3、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4、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理解及体会教师工作的崇高和美好,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理解“哪...不...”,“那是...”等句子的含义。

  四、教具准备

  小黑板;字词卡片等。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老师,齐读讨论: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2、承生答师述:是啊,老师向孩子们传授知识,她的谆谆教诲唤起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对未来的憧憬;孩子们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正健康成长,他们对老师充满了感激之情。师生情,这是人世间多么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饱含深情的诗歌(补充板书课题)老师,您好!

  二、初读全诗

  1、 教师范读:先听老师把这首诗读一遍,同学们仔细听,想想应该怎样读。

  2、 学生自读:同学们亲自去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看谁比老师读得还好。

  3、 指名分节朗读全诗,学生点评,展开赛读,适时正音:

  崇(chóng)

  浸( jìn )

  塑( sù )

  4、 认读生词,认准字形:读准字词是读好课文的基础

  (1)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来读一下今天的新词?(出示小黑板)指名读,正音,齐读

  (2)老师要强调字形了,会最先强调哪个呢,聪明的猜猜看?好的,让我们用放大镜把它放大一下:教师范写,学生书空说笔顺

  5、 齐读全诗:字词读准了,诗肯定会读得更好了,让老师来听一下!老师在倾听你们每一个人的声音!

  6、 再读全诗,想想这首诗公有几句,写些什么?并作初步交流。

  三、细读第一小节(1-5句)

  1、 指名读: 下面老师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谁来表现?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2、 出示:啊,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

  (1)追问:“崇高”是什么意思?(最高尚,最受崇敬)

  3、 过渡:你是从那里体会出教师事业的崇高呢?找一找

  4、 交流:

  (!)出示: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a.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古今中外,每个有成就的人都离不开学校教育和教师的`培养,所有人的成长都包含了教师的辛劳)

  b.比较句子:读一读,体会哪种说法 更好?

  古今中外,哪个…不…

  古今中外,每个…都…

  (前一语气强烈,强调教师的重要作用)

  (2)出示: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涵着教师的辛劳!

  a.说说意思。(创造靠人完成,而完成创造的人是由老师培养的)

  5、 指导朗读这三句

  6、 过渡: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社会的进步同样离不开老师,于是诗人送老师这样一句话

  7、 出示: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架起金桥

  (1)指名读句子,其余思考:昨天,今天,现实,理想分别指什么?

  (2)指导理解句意

  8、 学了这几句诗,同学们有什么话要对老师说吗?诗人又是怎么说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出示:每当看到时代在飞速地前进,我心中就涌起感情的波涛:老师,您好!)

  (1) 齐读,体会对老师的无限感激

  (2) 哪个词语最能突出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老师,您好”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来的?

  (3) 再读:让老师再感受一下你们的感激之情

  9,有感情朗读第一节。

  四、作业

  1、抄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上节课我们学了第一小节,写了什么?一起背诵一遍,再去体会一下教师职业的崇高和学生对老师的无限感激。

  二、学习第二节(6-9句)

  1、导入:教师的事业是崇高的,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特点呢?我们继续学习下一节:

  2、自由读,思考:这一节歌颂了什么?(美好与神圣)

  3、轻读思考:有不理解的地方吗?我们一起去找找答案。

  4、学习第三句

  (1) 出示: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

  (2) 指名读句子:谁来表现一下?

  (3) 理解词语:“笔尖飞舞”指老师在干什么?“春蚕”指谁?

  谁来说说句子的意思?

  “笑语盈盈”指什么?“甘露”指什么?“茁壮的新苗” 指谁?

  谁来说说句子的意思?

  (4) 指导朗读:带着感激的心情读,读出老师的辛劳,读出老师的亲切。

  5、过渡:教师的工作多么辛苦,教师的心灵多么美好。他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他把自己的一切都无私地奉献给了他的学生。于是,诗人又送给他们一句话

  6、学习第一句

  (1)出示: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

  (2)齐读

  (3)讨论句意,交流。用知识和科学教学技巧培养了一个又一个人才,教师的教育激起了孩子们心中的希望,他们将为美好的明天努力学习,努力工作。

  (4)指导朗读

  7、过渡:老师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培育着代代新人,不思回报。同学们相对老师说什么呢?

  8、学习第四句

  (1)出示:“每当看到鲜花在幸福地开放,我就情不自禁地祝愿:老师,您好!”

  (2)指名读:谁来读好这一句?

  (3)理解:谁来说说看,“鲜花”指什么?“幸福地开放” 指什么?(学生。孩子们在老师的精心培育和关怀爱护下幸福成长)

  (4) 看到这样一个场景,我们的诗人?“情不自禁”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一个词来代替它吗?(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说明祝愿是?(发自内心的,真心诚意的)

  (5)齐读这句:让老师听到你最真心的,发自内心的祝福!

  9、有感情朗读第二节

  10、指导齐诵全诗

  三、总结

  学了《老师,您好!》这首诗,你明白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吗?

  再诵全诗

  四、作业:

  1、组词

  浸( ) 项( ) 塑( )霞( )

  侵( ) 页( ) 望( )假( )

  2、选择正确读音

  崇高(cóng chóng) 浸透(jìn jìng)

  塑造(sù shù)情不自禁(jīng jīn)

  3、填上合适的词

  铺设( ) 架起( )

  塑造( ) 编织( )

  4,小练笔(作为周三的日记):

  《老师,我想对您说》

  板书:

  5、老师,您好!

  昨天 今天

  崇高 现实 理想 感激

  浸透 、 蕴含

  教师

  事业

  真理和智慧

  美好 春晖和朝霞 祝愿

  春蚕、甘露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一个多音字:大

  2、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13个生字.

  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自主讨论

  教学准备:生字卡、小黄鹂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只可爱的小黄鹂,听!小黄鹂说话了(师模仿:大家好!我叫小黄鹂,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我小时候的故事)

  揭题:18、离开妈妈的小黄鹂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看到课文,试着读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不要着急,用笔划下来。你可以借助拼音认读,也可以请教你的学习伙伴来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你课文中遇到的困难或读不懂的句子划下来。

  3、小组交流,要互相帮助解决课文中有困难的句子。

  4、汇报小组中存在的困难,教师帮助解决。

  三、自主识字,探索识记方法。

  1、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做的生字卡片,自己一个一个的认读,然后再挑出认读有困难的字重点认读。

  2、每个小组的组长组织成员共同识字,巩固,可用卡片让组员一次认读,也可用游戏识字。

  3、师出示生字卡,检测识字情况。

  说说自己记字的方法。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他们的。

  4、小组记字:小组交流记字情况,提出自己记字中有困难的字,其它成员汇报好的方法进行交流。

  5、小组汇报需要帮助有困难的字,教师指导。

  6、开火车认读生字。

  7、叫字游戏。

  8、儿歌识字:

  森林里开大会,小黄鹂唱歌好,

  啄木鸟治病好,比一比谁最好,

  第一次红花送给啄木鸟,

  第二次红花送个小黄鹂,

  大家齐唱,小黄鹂和啄木鸟真正好。

  9、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生活中来,用其中的字说句话。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要关心周围的事情,生活才会更家丰富多彩。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黄鹂妈妈的意思,懂得关心周围的人和事。

  教学方法:讨论感悟朗读

  教学准备:磁带、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生字园地,复习巩固。

  二、走进童话世界,理解课文

  1、小黄鹂多么可爱啊!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读童话,演童话。现在,让我们再读一遍课文,然后以四人为一小组演一演这个童话。

  3、小组上台表演:

  4、看完了表演,谁能说说,小黄鹂两次出去捉虫子,第一次他干了什么,第二次它又干了什么?

  5、汇报

  6、可老师不明白,为什么小黄鹂两次去捉虫子不一样呢?

  7、汇报

  8、你听了小黄鹂妈妈的话,你觉得小黄鹂的妈妈想让小黄鹂懂得什么?

  9、教师总结:

  小黄鹂的妈妈让小黄鹂知道,也让我们知道,我们每一个人不能只顾自己,而是要多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三、学童话,编童话,演童话。

  1、小黄鹂第一天和第二天出去捉虫子干了不一样的事情,那大家想像一下,小黄鹂第三天又要出去捉虫子,会做什么呢?

  2、续编故事。

  3、表演童话。

  4、当小黄鹂第二次捉虫子回来后,妈妈高兴地笑了你想想,小黄鹂的妈妈会对小黄鹂说些什么?

  5、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四、小结

  通过小黄鹂这个故事,使我们懂得了很多,我们不应该每天只顾自己,而不去关心周围的人,应该注意观察周围,主动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五、板书设计

  18、离开妈妈的小黄鹂

  第一天只顾捉虫子

  把虫子送给白头翁关心别人

  第二天帮白杨树请来大夫朋友众多

  跟小百灵鸟学唱歌生活丰富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习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字形。

  2、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3、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

  会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字形。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比较

  教学准备: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第一次、真好听、治病、唱歌、离开、可怜、森林、医院、也许

  二、分段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三、识记生字字形

  小组合作学习,用学过的方法自己选择识记生字字形。

  1)加一部分组成本课生字。

  次:欠加上两点水旁,就是次。

  真:直的下面加上一撇、一点,就是真。

  治:台加上三点水旁就是治。

  2)熟悉的部件组成字。

  唱:由口字旁和右边的两个日组成的,右边的两个日字,上面的小一些,下面的大一些,托住上面。

  要:上半部分的西,下半部分的女都是我们学过的字,放在一起就是我们要学的要。

  四、指导书写

  真:里面有三横。

  唱:左右结构,右边下半部分的曰要写得宽一些,托住上面的日,但是不要写成上下结构,不能托住口。

  比:左右结构,左右看着相似,在书写上大不相同,左边是有竖提和横组成的,右边是有竖弯钩和撇组成的,每一笔都不同,注意区分。

  亲:上下结构,下面不是木字,二是横加一个小字。

  春:这个字中的一撇、一捺要写的长一些,托住上面,也盖住下面,笔顺是:先写三横,再写一撇,一捺。

  五、书写展示交流。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说明】

  本文根据杨学良作品改写,而杨作又根据苏轼《东坡志林》创作。文本通过记叙牧童指出戴嵩的《斗牛图》画错了而画家真诚接受的事情,赞扬了牧童敢于批评和画家虚心接受的优秀品德。

  文章的重点之一是画家绘画水平的高超。为了突出这个重点,作者不惜笔墨,集中一二三四段,从多种角度反复渲染,这为教师建立第一个教学板块,训练同学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体会提供了基础。

  文章的另外一个重点是牧童对画家的批评以和画家对待批评的态度,这是第二个教学板块。这个重点集中在两种对比之中,一是牧童与其它围观者对画家作品的态度,二是画家与其他围观者对牧童批评画家作品的态度。

  结合二年级同学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教学应确立以下原则:以词语和句子为主要认知对象,以感悟和体验为主要认知目标,以感情朗读为主要训练形式,以创设情境激发同学扮演为主要努力方向。

  一、关于媒体的运用,主要突出四个方面的功能:

  1、欣赏戴嵩的画,以激发学习兴趣;

  2、关键句子比较,以突出学习重点;

  3、提供说话词语,以丰富语言积累;

  4、欣赏古今名画,以陶冶同学情操。

  【教学目标】

  1、识字13个,写字12个。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抓住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体会画家画技的高超和虚心的美德,体会牧童善于观察生活和敢于提意见的美德。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动物名画欣赏、文本讲稿、斗牛视屏、生字教学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欣赏名画,调动同学情绪。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也知道了课文中写了一个大画家和小牧童的故事。

  2、是哪个大画家?介绍画家戴嵩画的牛。

  3、还写了一个小牧童(也就是一个放牧的小朋友),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

  二、整体感知全文。谈话: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抓住三个情景理解词语,了解人物,学习朗读。

  1、情景1画技高:

  ⑴ 戴嵩画技很高,默读一、二自然段,用“ ”划出有关内容。

  ⑵ 指名读,相机出示重点句子: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①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② 他的画挂出来,有许多人观赏。

  ⑶ 引导读两个句子,比较体会,用“一……就……”说话。

  ⑷ 出示“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指名动手模拟“浓墨涂抹、轻笔细描”,体会画技高。

  ⑸ 感情朗读一、二段。

  2、情景2称誉:

  ⑴ 看到戴嵩画画,周围的人是怎样称誉的?用“ ”划出有关内容。

  ① 说。

  ② 出示三个句子,供同学朗读:

  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誉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干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称誉道。

  ⑵ 假如你在场,你会怎样夸?教师为同学提供词语,同学选用词语来赞他:

  惟妙惟肖 上乘之作 神来之笔 出神入化

  活灵活现 栩栩如生 鬼斧神工 妙笔生花

  3、情景3勇敢批评和虚心接受:

  1、正在这时,一声炸雷响起来,快读5、6段吧。

  2、谁给你留下了深的印象?留下了什么印象?

  3、读好两个人物的对话。看课文插图,指出画家和牧童。

  4、你见过两牛相斗的情形吗?播放斗牛视屏。

  5、一句话小结,完成板书。

  四、写字指导

  1、商

  2、抹

  3、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板书设计】

  21 画家 和 牧童

  “多谢指教” “画错啦!”

  虚心 勇敢

  了不起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识字28个,写字15个。熟读《大家都快乐》和《快乐的小公鸡》。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识字、写字,理解快乐的含义。

  学习方式: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录音机、

  教学时间:7课时。

  第一课时 大家都快乐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儿歌《大家都快乐》,体会“快乐”的含义。

  2、识字15个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识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对“挺、真、很、最”的.理解。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间和学生一起做游戏,课上提问:同学们刚才做游戏你的感觉怎样?那么什么是快乐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家都快乐》。

  二、学习新课。

  1、自读儿歌把不认识的圈出来。

  2、互教互学生字。

  3、出示生字检查自学情况。

  4、给生字找朋友。

  5、组内读课文。

  6、推举读得最好的到前面读。

  7、引导学生观察这首儿歌共有几节。

  8、每节都写什么?

  9、理解“挺、真、很、最”的意思。

  (1)学生说一说这几个词在表达程度上有什么不同?

  (2)填空(出示小黑板)

  a.我挺喜欢( )花,我真喜欢( )花,我很喜欢( )花,我最喜欢( )。

  b.我很喜欢和( )一起玩,我最喜欢和( )一起玩。

  c.( )跳绳条的挺好,( )跳绳跳得很好,( )跳绳跳得最好。

  (3)互相交流一下:你一人在家时干什么?你不快乐是怎么办?

  (4)师小结。

  10、指导朗读。

  11、学生说一说,还有什么时候你感到快乐?你有什么心玩法?

  三、巩固复习

  1、出示生字所带的词指名读。

  2、表演读:(1)一个同学读第一段,由他邀请另一个同学读二段,依次顺延。

  (2)加上舞蹈动作读。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大家都快乐》,你知道了什么是快乐了吗?只要有好心情,怎么都快乐?

  板书设计: 大家都快乐

  一个人玩 挺

  两个人玩 真

  快乐

  三个人玩很

  许多人玩最

  第二课时 大家都快乐

  教学目标:学习写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读课文。

  2、出示生词指名读。静悄悄 独自 折纸 踢毽子 听广播 象棋 乒乓球 掰手腕

  丢手绢 比赛

  二、学习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还 广 些 话 众 跳 丢

  2、齐读生字。

  3、学生分析结构、笔顺。

  4、知道“众”,“众”是品字型结构,引导学生观察三部分排列有什么特点?笔画有什么变化?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写。

  6、评比。

  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写7个字,同学们写得很认真。

  板书设计: 大家都快乐

  还 广 些 话 众 跳 丢

语文教案 篇9

  教材简析

  《哈尔威船长》的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文章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诺曼底”号轮船在海上失事了。在一片惊恐混乱中,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船员营救旅客。船上所有的人都获救了,而他自己却忠于职守,随着沉船被海水吞没。哈尔威船长危难时刻从容镇定、指挥有方、舍己救人的崇高形象,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里。哈尔威船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课文中蕴涵着的“舍己为人”的思想内涵就是本单元的主题。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受到丰富的人文内涵的熏陶感染,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3个自然段。

  3.认识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3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哈尔威船长的优秀品质。

  2.引导学生与文本的情感产生共鸣并得到升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铺垫情感(有条件的配上图片和音乐)。

  师讲述:在157年前的一个夜晚。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迷漫。一艘在当时看来既漂亮又安全的大船——“诺曼底”号在海上缓缓行驶着。大约凌晨4点钟,突然,沉沉夜雾中出现一个小黑点,它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它穿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向“诺曼底”号飞驶而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一看。

  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小组内读书并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文章表现了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优秀品质。

  三、细读理解,激发情感

  (一)自由读课文前6个自然段。

  1北叨帘呦耄悍⑸撞船事件的原因,为何后果如此严重。

  2.汇报交流,师生共同梳理。

  (1)第3自然段:“雾愈来愈浓,……船桅的'梢尖勉强可辨。”

  因为当时雾大,又是凌晨最黑暗的时候,周围一片漆黑。在这样的天气里,在这个时间段,最容易发生撞船;凌晨又是人们睡得最熟的时候,意外发生,没有任何准备,所以是惊恐万分,一片混乱。

  (2)第5自然段:“只见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它笔直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

  “玛丽”号是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它速度快,负载又特别大,所以撞上“诺曼底”号,发生了严重后果。

  (二)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哈尔威船长优秀品质的相关语句。

  1.抓住描写人物语言的重点语句(投影出示),体会当时的情景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1)“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最后,必须把60个人都救出去。’”

  ①明确这是人物的语言描写,引导学生读一读。

  ②启发学生理解“吼道”一词。

  (预设:联系前文两船相撞以后极其混乱的情景,只有用船长的威严才能让大家不再混乱,从而听命令有秩序地逃生。)

  ③理解以后感情朗读,读出“吼道”的味道。

  (2)“哪个男人胆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①又一处语言描写,先引导学生联系前文一系列对话,读一读,说说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要了解这样情况?

  ②再读出示的句子,启发学生思考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这样说?

  感受当时环境的混乱与危急,体会人物的果断与坚决,从中也能看出哈尔威船长关心弱小。

  ③引读:“正因为哈尔威船长的果断与威严,所以……”学生接读(投影出示):“大家立刻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

  (3)“把克莱芒救出去!”

  人物语言,表现他关心弱小。(“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

  2.抓住描写人物神态的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情感与品质。

  (1)齐读“20分钟到了……海水把船尾浸没了。”所有人都得救了,那哈尔威船长怎样了?

  (2)(投影出示)“哈尔威船长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人物的神态描写,读好这句,读出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3)读句子,说一说自己对语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如:“屹立、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鼓励学生结合词语含义进行个性朗读,从中深入体会人物品质,使师生情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四、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学生再有感情朗读全文,进一步感受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

  第2课时

  一、朗读课文,回顾内容

  指名朗读课文,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的崇高精神和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

  二、默读课文,展开想象

  默读课文,想象假如你就是哈尔威船长,此时正在随着轮船下沉的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哈尔威船长的人格魅力)

  假如你是被救旅客当中的一员,你想对哈尔威船长说些什么?

  投影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齐读。

  三、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1.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

  3.指名朗读重点段落。

  四、识字、写字

  1.检查字词读音情况,注意“弥(mí)、呛(qiàng)”的读音。

  2.指导写字。

  “弥”的左半部是拉弓射箭的“弓”;“呛”的右半部不要与“论”的右半部相混淆;

  “德”字左窄右宽,左侧是双立人旁,右半部要写得紧凑,强调右半部心字底的上面有一横。

  “志”字的上半部是“士”,上横长下横短,不要写成“土”。

  五、积累内化

  1.分类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

  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镇定自若……屹立在舰桥上……

  描写景物的:薄雾弥漫……雾愈来愈浓了……

  运用修辞方法的: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

  2.背诵课文最后3个自然段。

  六、扩展练习(灵活安排)

  仿照课文的写人方法,写一写身边的同学,表现同学的优秀品质。

《实用的语文教案[优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教案[精选]03-29

语文教案[经典]04-24

(经典)语文教案09-17

(精选)语文教案09-18

【精选】语文教案12-25

语文优秀教案02-28

(经典)语文教案09-22

(经典)语文教案10-16

语文教案(经典)11-12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实用的语文教案[优选]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的语文教案[优选]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说明文的层次结构

  二、教学法

  讲授法

  三、教学时数

  三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通读课文了解大意,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重点分析第一小段。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说明文的阅读要点入手,分析怎样阅读说明文,从而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语言学家吕叔湘

  (三)检查预习题第三条

  查词典,大体辨析下面各组词。

  意图组合障碍倚赖

  意念连缀阻碍依赖

  意思组成

  意义

  (四)通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1、这三件事儿都是极不平常的,都是使人类不同于别的高等动物的

  ------------。(特征,特征之一)

  2、。一句话,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表达变化无穷的---------。

  3、人类语言采用--------作为手段,而不采用手势或图画,也不是偶然的。

  (五)用一句话归纳三小段的大意

  第一段:强调人类的语言是使人类不同于别的高等动物的特征之一。

  第二段:说明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

  第三段:说明人类语言采用声音作为手段,而不采用手势或图画,也不是偶然的。

  (六)师生共同阅读第一小段

  1、请同学朗读第一小段

  2、找出本段的重点句子。

  3、一小段共有几句话,可分几个层。

  4、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是什么关系?如何理解“好象”“稀松”“可是”“实在”?

  5、第三句话到第七句话是什么关系?采用什么说明方法?

  6、为什么先比吃饭、走路,后比说话?

  7、讨论读中提示

  8、总结这一小段

  (七)小结本课内容

  (八)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预习第二小段

  板书设计

  人高等动物

  1、人类会烧熟了吃1、别的动物都吃生的

  2、人类直起身子来用两2、别的动物让身体跟地

  条腿走路,把上肢解面平行,有几条腿使几条腿

  放出来干别的、更重

  要的活儿。

  3、人类的嘴除了吃东西3、别的动物的嘴只会吃东西

  还会说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第二小段,讨论有关练习。理解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作业

  二、师生共同分析第二小段

  1、指名朗读这一小段

  2、用一句话归纳人类语言的特点

  3、给这一小段分层次

  第一层:叙述作者对两句的认识过程。

  第二层;通过对比,分析这两句话的说法。

  第三层:从语音和语义两个方面分析人类语言能“随机应变”的原因

  4、讨论第一层次

  思考这两句错在哪里?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5、讨论第二层次

  通过鹦鹉、猩猩和人进行比较,说明了什么?

  讨论这一层次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讨论读中指示

  6、分析第三层次

  (1)这一部分是什么结构?

  (2)第8、9两句从什么角度分析人类语言的特点?

  (3)第10句总结特点

  (4)体会第11句的作用

  7、讨论这一小段中几处括号的作用

  8、讨论读中指示

  9、小结这一小段

  三、揣摩语言的准确性。

  1、其实这三件事儿都是极不平常的,都是使人类不同于别的高等动物的特征。

  (为什么要加上“别的”二字?)

  2、只有人类直起身子来用两条腿走路,把上肢解放出来干别的、更重要的活儿。

  (“上肢”改成“手”行不行?为什么?)

  3、至于猩猩,根据西方学者拿黑猩猩做试验的结果,它们能学会极其有限的一点符号语言,可是学不会把它变成有声语言。

  (“极其有限的一点”对“符号语言”起了什么作用?)

  本人意图

  4、形成无数的“意念”

  表达各种复杂的意思

  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

  (“意图”与“意念”有什么区别?“意思”与“意义”有什么差异?)

  五、讨论思考和练习第二条:

  阅读第2段,想想为什么先说鹦鹉、猩猩的所谓“语言”,为什么从大师兄的作文说起。

  六、小结本课

  七、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预习第二小段

  板书设计

  人类语言的本质特点

  内部结构:音素——音节——多音节

  连缀组合

  (一方面……又……再……)变化无穷

  “随机应变”表达功能:无数意念,配以语音,综合运用(一句话)

  (另一方面……又……然后……)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研读第三小段;体会说明文的结构的层次;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作业

  二、师生共同分析第三小段

  1、齐读这一小段

  2、思考这一小段可分几个层次?

  第一层:指名中心句

  第二层:说明为什么语言用声音作为手段?

  第三层:总结归纳全文。

  3、分析第二层次

  4、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把声音与形象进行比较?

  声音的优点是:A白天和黑夜都能发挥作用,且不受阻碍;

  B声音的`有效距离大

  C声音可以把手解放出来

  D声音的速度快

  声音的缺点是:没有稳定性和持久性

  形象的优、缺点是什么?

  5、分析最后一句的作用。

  A在本段中的作用是什么?

  B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6、本文三段都运用了比较说明的方法。说说运用这些方法对具体说明人类语言的特点有什么作用。

  7、讨论文中的读中提示。

  三、联系全文,分析说明文的层次结构。

  四、观全文,说说三段之间有什么联系。

  五、结全文的写作特点

  1、层次清楚,有条不紊的说明。

  2、语言特点。

  六、吕叔湘先生曾批评下面一些语句不够准确,你能看出毛病来吗?

  1、7月底到8月中旬的非洲,阳光灿烂,繁花似锦……

  七、归纳总结全文的中心思想。

  八、布置作业

  1、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课题:小雨沙沙

  教学课时:本课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语教材第一册第84页

  教学要求:

  1、能正确、连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将创设的情境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体验春天的美丽。

  3、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春雨滋润万物的美好情景,产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可以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在这寒冷的冬天里,你们想看到美丽的春天吗?(想)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春风,也送来了沙沙的春雨!(.课件)雨点儿落下来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春雨的诗歌——《小雨沙沙》(.课件点题、齐读课题)。

  2、巩固生字认识

  还有几位好朋友,也和春姑娘一起来到了我们这儿。看看还认识他们吗?

  .课件中认生字(抽生认读:雨、沙、点、园、儿、乐、得、张、巴、尾),注重学生纠错!

  二、课文学习

  1、抽生读,了解学生情况。

  看来,同学们已经把生字朋友牢牢地记住了。谁来读一读课文,让我们再看一看,大家读书的'情况!(抽生读)

  哪位小朋友的字音读得更准、课文读得更熟!谁再来读一遍!

  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评一评!说到有感情朗读更好!)

  2、小组读,互助交流学习。

  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读一读,比一比谁读得最好!(老师巡视指导)

  3、重点读,引导情感体会。

  这篇课文太美了!谁来,把你最喜欢读的哪一句,读给大家听一听?生读。

  小雨点落在哪儿?生答:花园里(鱼池、田野,板书)(点出相应.课件)

  你还知道什么呢?生答:花儿乐得张嘴巴。(鱼儿、苗儿……简笔画板书)加重动词语气!(张、摇、拔,板书)

  怎样得张嘴巴?生答:乐得!

  哪你能带着这种“乐”的心情再来读一次吗?

  谁再来把这种“乐”的心情读出来!

  读得很好!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理解想象、想象产生的依据,培养想象、表达与探究、合作能力 2.感受文本丰富多彩、新颖奇特的想象,树立主动培养想象能力的意识,并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重难点:理解每一步想象内容产生的依据

  走进作者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是美国作家,坎斯.彼勒的作品.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也属科幻作品之类,文笔轻松,短小精悍.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预习自测: 一、掌握生字词: 1、生字:标注黑体字读音。 闲暇 ( ) 裹着 ( ) 癌症 ( )

  针灸 ( ) 褪 ( ) 蹭( )

  神经末梢( )

  2.、多音字:根据提示的字,写出不同的拼音和组词。

  薄——卷——转——

  二、熟读课文,讨论探究。 1、如果人类有了尾巴,那么人类的尾巴应该是什么样的?

  2.人们会怎样珍视尾巴,对尾巴加以装点和保护呢?

  (3. 作者想象的尾巴会有什么作用

  三、小组谈论:科学小品文的想象可不是胡思乱想,作者所作的这些想象有哪些科学依据?

  四.辩论:人类是否该有个尾巴,请各小组摆正自己的立场,来一场各小组间的辩论赛。

  五、布置作业 (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以“假如……”为话题写一段话,看看谁的想象丰富、奇特而合乎情理。

语文教案 篇4

  前几天听了张老师的一堂新授课——《“小地主”》,课堂主要是根据初中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所以张老师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问题:

  1、重点生字词

  2、学会复述故事(即课文主要内容)

  3、找出文中“孩子般”的语句

  课堂的讲授过程也是以学生们已有的知识为出发点的,从最基础的知识讲起:

  一、理解题目

  查字典:什么是“地主”

  理解“小”包含三方面的含义:形体、年龄、情感等。

  以及引号的`含义。

  二、了解作者

  周晓枫

  三、落实生字词

  通过提写、听写的形式进行,让学生真正记住、记准。

  四、学会复述课文内容

  找出下列环节中的关键词: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开端、发展、结尾),并能用自己的话串联起来即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此环节为本堂课的重点,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来查找、思考,真正学会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

  3、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4、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理解及体会教师工作的崇高和美好,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理解“哪...不...”,“那是...”等句子的含义。

  四、教具准备

  小黑板;字词卡片等。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老师,齐读讨论: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2、承生答师述:是啊,老师向孩子们传授知识,她的谆谆教诲唤起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对未来的憧憬;孩子们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正健康成长,他们对老师充满了感激之情。师生情,这是人世间多么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饱含深情的诗歌(补充板书课题)老师,您好!

  二、初读全诗

  1、 教师范读:先听老师把这首诗读一遍,同学们仔细听,想想应该怎样读。

  2、 学生自读:同学们亲自去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看谁比老师读得还好。

  3、 指名分节朗读全诗,学生点评,展开赛读,适时正音:

  崇(chóng)

  浸( jìn )

  塑( sù )

  4、 认读生词,认准字形:读准字词是读好课文的基础

  (1)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来读一下今天的新词?(出示小黑板)指名读,正音,齐读

  (2)老师要强调字形了,会最先强调哪个呢,聪明的猜猜看?好的,让我们用放大镜把它放大一下:教师范写,学生书空说笔顺

  5、 齐读全诗:字词读准了,诗肯定会读得更好了,让老师来听一下!老师在倾听你们每一个人的声音!

  6、 再读全诗,想想这首诗公有几句,写些什么?并作初步交流。

  三、细读第一小节(1-5句)

  1、 指名读: 下面老师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谁来表现?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2、 出示:啊,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

  (1)追问:“崇高”是什么意思?(最高尚,最受崇敬)

  3、 过渡:你是从那里体会出教师事业的崇高呢?找一找

  4、 交流:

  (!)出示: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a.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古今中外,每个有成就的人都离不开学校教育和教师的`培养,所有人的成长都包含了教师的辛劳)

  b.比较句子:读一读,体会哪种说法 更好?

  古今中外,哪个…不…

  古今中外,每个…都…

  (前一语气强烈,强调教师的重要作用)

  (2)出示: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涵着教师的辛劳!

  a.说说意思。(创造靠人完成,而完成创造的人是由老师培养的)

  5、 指导朗读这三句

  6、 过渡: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社会的进步同样离不开老师,于是诗人送老师这样一句话

  7、 出示: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架起金桥

  (1)指名读句子,其余思考:昨天,今天,现实,理想分别指什么?

  (2)指导理解句意

  8、 学了这几句诗,同学们有什么话要对老师说吗?诗人又是怎么说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出示:每当看到时代在飞速地前进,我心中就涌起感情的波涛:老师,您好!)

  (1) 齐读,体会对老师的无限感激

  (2) 哪个词语最能突出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老师,您好”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来的?

  (3) 再读:让老师再感受一下你们的感激之情

  9,有感情朗读第一节。

  四、作业

  1、抄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上节课我们学了第一小节,写了什么?一起背诵一遍,再去体会一下教师职业的崇高和学生对老师的无限感激。

  二、学习第二节(6-9句)

  1、导入:教师的事业是崇高的,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特点呢?我们继续学习下一节:

  2、自由读,思考:这一节歌颂了什么?(美好与神圣)

  3、轻读思考:有不理解的地方吗?我们一起去找找答案。

  4、学习第三句

  (1) 出示: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

  (2) 指名读句子:谁来表现一下?

  (3) 理解词语:“笔尖飞舞”指老师在干什么?“春蚕”指谁?

  谁来说说句子的意思?

  “笑语盈盈”指什么?“甘露”指什么?“茁壮的新苗” 指谁?

  谁来说说句子的意思?

  (4) 指导朗读:带着感激的心情读,读出老师的辛劳,读出老师的亲切。

  5、过渡:教师的工作多么辛苦,教师的心灵多么美好。他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他把自己的一切都无私地奉献给了他的学生。于是,诗人又送给他们一句话

  6、学习第一句

  (1)出示: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

  (2)齐读

  (3)讨论句意,交流。用知识和科学教学技巧培养了一个又一个人才,教师的教育激起了孩子们心中的希望,他们将为美好的明天努力学习,努力工作。

  (4)指导朗读

  7、过渡:老师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培育着代代新人,不思回报。同学们相对老师说什么呢?

  8、学习第四句

  (1)出示:“每当看到鲜花在幸福地开放,我就情不自禁地祝愿:老师,您好!”

  (2)指名读:谁来读好这一句?

  (3)理解:谁来说说看,“鲜花”指什么?“幸福地开放” 指什么?(学生。孩子们在老师的精心培育和关怀爱护下幸福成长)

  (4) 看到这样一个场景,我们的诗人?“情不自禁”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一个词来代替它吗?(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说明祝愿是?(发自内心的,真心诚意的)

  (5)齐读这句:让老师听到你最真心的,发自内心的祝福!

  9、有感情朗读第二节

  10、指导齐诵全诗

  三、总结

  学了《老师,您好!》这首诗,你明白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吗?

  再诵全诗

  四、作业:

  1、组词

  浸( ) 项( ) 塑( )霞( )

  侵( ) 页( ) 望( )假( )

  2、选择正确读音

  崇高(cóng chóng) 浸透(jìn jìng)

  塑造(sù shù)情不自禁(jīng jīn)

  3、填上合适的词

  铺设( ) 架起( )

  塑造( ) 编织( )

  4,小练笔(作为周三的日记):

  《老师,我想对您说》

  板书:

  5、老师,您好!

  昨天 今天

  崇高 现实 理想 感激

  浸透 、 蕴含

  教师

  事业

  真理和智慧

  美好 春晖和朝霞 祝愿

  春蚕、甘露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一个多音字:大

  2、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13个生字.

  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自主讨论

  教学准备:生字卡、小黄鹂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只可爱的小黄鹂,听!小黄鹂说话了(师模仿:大家好!我叫小黄鹂,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我小时候的故事)

  揭题:18、离开妈妈的小黄鹂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看到课文,试着读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不要着急,用笔划下来。你可以借助拼音认读,也可以请教你的学习伙伴来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你课文中遇到的困难或读不懂的句子划下来。

  3、小组交流,要互相帮助解决课文中有困难的句子。

  4、汇报小组中存在的困难,教师帮助解决。

  三、自主识字,探索识记方法。

  1、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做的生字卡片,自己一个一个的认读,然后再挑出认读有困难的字重点认读。

  2、每个小组的组长组织成员共同识字,巩固,可用卡片让组员一次认读,也可用游戏识字。

  3、师出示生字卡,检测识字情况。

  说说自己记字的方法。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他们的。

  4、小组记字:小组交流记字情况,提出自己记字中有困难的字,其它成员汇报好的方法进行交流。

  5、小组汇报需要帮助有困难的字,教师指导。

  6、开火车认读生字。

  7、叫字游戏。

  8、儿歌识字:

  森林里开大会,小黄鹂唱歌好,

  啄木鸟治病好,比一比谁最好,

  第一次红花送给啄木鸟,

  第二次红花送个小黄鹂,

  大家齐唱,小黄鹂和啄木鸟真正好。

  9、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生活中来,用其中的字说句话。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要关心周围的事情,生活才会更家丰富多彩。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黄鹂妈妈的意思,懂得关心周围的人和事。

  教学方法:讨论感悟朗读

  教学准备:磁带、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生字园地,复习巩固。

  二、走进童话世界,理解课文

  1、小黄鹂多么可爱啊!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读童话,演童话。现在,让我们再读一遍课文,然后以四人为一小组演一演这个童话。

  3、小组上台表演:

  4、看完了表演,谁能说说,小黄鹂两次出去捉虫子,第一次他干了什么,第二次它又干了什么?

  5、汇报

  6、可老师不明白,为什么小黄鹂两次去捉虫子不一样呢?

  7、汇报

  8、你听了小黄鹂妈妈的话,你觉得小黄鹂的妈妈想让小黄鹂懂得什么?

  9、教师总结:

  小黄鹂的妈妈让小黄鹂知道,也让我们知道,我们每一个人不能只顾自己,而是要多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三、学童话,编童话,演童话。

  1、小黄鹂第一天和第二天出去捉虫子干了不一样的事情,那大家想像一下,小黄鹂第三天又要出去捉虫子,会做什么呢?

  2、续编故事。

  3、表演童话。

  4、当小黄鹂第二次捉虫子回来后,妈妈高兴地笑了你想想,小黄鹂的妈妈会对小黄鹂说些什么?

  5、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四、小结

  通过小黄鹂这个故事,使我们懂得了很多,我们不应该每天只顾自己,而不去关心周围的人,应该注意观察周围,主动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五、板书设计

  18、离开妈妈的小黄鹂

  第一天只顾捉虫子

  把虫子送给白头翁关心别人

  第二天帮白杨树请来大夫朋友众多

  跟小百灵鸟学唱歌生活丰富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习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字形。

  2、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3、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

  会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字形。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比较

  教学准备: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第一次、真好听、治病、唱歌、离开、可怜、森林、医院、也许

  二、分段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三、识记生字字形

  小组合作学习,用学过的方法自己选择识记生字字形。

  1)加一部分组成本课生字。

  次:欠加上两点水旁,就是次。

  真:直的下面加上一撇、一点,就是真。

  治:台加上三点水旁就是治。

  2)熟悉的部件组成字。

  唱:由口字旁和右边的两个日组成的,右边的两个日字,上面的小一些,下面的大一些,托住上面。

  要:上半部分的西,下半部分的女都是我们学过的字,放在一起就是我们要学的要。

  四、指导书写

  真:里面有三横。

  唱:左右结构,右边下半部分的曰要写得宽一些,托住上面的日,但是不要写成上下结构,不能托住口。

  比:左右结构,左右看着相似,在书写上大不相同,左边是有竖提和横组成的,右边是有竖弯钩和撇组成的,每一笔都不同,注意区分。

  亲:上下结构,下面不是木字,二是横加一个小字。

  春:这个字中的一撇、一捺要写的长一些,托住上面,也盖住下面,笔顺是:先写三横,再写一撇,一捺。

  五、书写展示交流。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说明】

  本文根据杨学良作品改写,而杨作又根据苏轼《东坡志林》创作。文本通过记叙牧童指出戴嵩的《斗牛图》画错了而画家真诚接受的事情,赞扬了牧童敢于批评和画家虚心接受的优秀品德。

  文章的重点之一是画家绘画水平的高超。为了突出这个重点,作者不惜笔墨,集中一二三四段,从多种角度反复渲染,这为教师建立第一个教学板块,训练同学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体会提供了基础。

  文章的另外一个重点是牧童对画家的批评以和画家对待批评的态度,这是第二个教学板块。这个重点集中在两种对比之中,一是牧童与其它围观者对画家作品的态度,二是画家与其他围观者对牧童批评画家作品的态度。

  结合二年级同学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教学应确立以下原则:以词语和句子为主要认知对象,以感悟和体验为主要认知目标,以感情朗读为主要训练形式,以创设情境激发同学扮演为主要努力方向。

  一、关于媒体的运用,主要突出四个方面的功能:

  1、欣赏戴嵩的画,以激发学习兴趣;

  2、关键句子比较,以突出学习重点;

  3、提供说话词语,以丰富语言积累;

  4、欣赏古今名画,以陶冶同学情操。

  【教学目标】

  1、识字13个,写字12个。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抓住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体会画家画技的高超和虚心的美德,体会牧童善于观察生活和敢于提意见的美德。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动物名画欣赏、文本讲稿、斗牛视屏、生字教学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欣赏名画,调动同学情绪。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也知道了课文中写了一个大画家和小牧童的故事。

  2、是哪个大画家?介绍画家戴嵩画的牛。

  3、还写了一个小牧童(也就是一个放牧的小朋友),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

  二、整体感知全文。谈话: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抓住三个情景理解词语,了解人物,学习朗读。

  1、情景1画技高:

  ⑴ 戴嵩画技很高,默读一、二自然段,用“ ”划出有关内容。

  ⑵ 指名读,相机出示重点句子: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①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② 他的画挂出来,有许多人观赏。

  ⑶ 引导读两个句子,比较体会,用“一……就……”说话。

  ⑷ 出示“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指名动手模拟“浓墨涂抹、轻笔细描”,体会画技高。

  ⑸ 感情朗读一、二段。

  2、情景2称誉:

  ⑴ 看到戴嵩画画,周围的人是怎样称誉的?用“ ”划出有关内容。

  ① 说。

  ② 出示三个句子,供同学朗读:

  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誉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干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称誉道。

  ⑵ 假如你在场,你会怎样夸?教师为同学提供词语,同学选用词语来赞他:

  惟妙惟肖 上乘之作 神来之笔 出神入化

  活灵活现 栩栩如生 鬼斧神工 妙笔生花

  3、情景3勇敢批评和虚心接受:

  1、正在这时,一声炸雷响起来,快读5、6段吧。

  2、谁给你留下了深的印象?留下了什么印象?

  3、读好两个人物的对话。看课文插图,指出画家和牧童。

  4、你见过两牛相斗的情形吗?播放斗牛视屏。

  5、一句话小结,完成板书。

  四、写字指导

  1、商

  2、抹

  3、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板书设计】

  21 画家 和 牧童

  “多谢指教” “画错啦!”

  虚心 勇敢

  了不起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识字28个,写字15个。熟读《大家都快乐》和《快乐的小公鸡》。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识字、写字,理解快乐的含义。

  学习方式: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录音机、

  教学时间:7课时。

  第一课时 大家都快乐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儿歌《大家都快乐》,体会“快乐”的含义。

  2、识字15个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识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对“挺、真、很、最”的.理解。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间和学生一起做游戏,课上提问:同学们刚才做游戏你的感觉怎样?那么什么是快乐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家都快乐》。

  二、学习新课。

  1、自读儿歌把不认识的圈出来。

  2、互教互学生字。

  3、出示生字检查自学情况。

  4、给生字找朋友。

  5、组内读课文。

  6、推举读得最好的到前面读。

  7、引导学生观察这首儿歌共有几节。

  8、每节都写什么?

  9、理解“挺、真、很、最”的意思。

  (1)学生说一说这几个词在表达程度上有什么不同?

  (2)填空(出示小黑板)

  a.我挺喜欢( )花,我真喜欢( )花,我很喜欢( )花,我最喜欢( )。

  b.我很喜欢和( )一起玩,我最喜欢和( )一起玩。

  c.( )跳绳条的挺好,( )跳绳跳得很好,( )跳绳跳得最好。

  (3)互相交流一下:你一人在家时干什么?你不快乐是怎么办?

  (4)师小结。

  10、指导朗读。

  11、学生说一说,还有什么时候你感到快乐?你有什么心玩法?

  三、巩固复习

  1、出示生字所带的词指名读。

  2、表演读:(1)一个同学读第一段,由他邀请另一个同学读二段,依次顺延。

  (2)加上舞蹈动作读。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大家都快乐》,你知道了什么是快乐了吗?只要有好心情,怎么都快乐?

  板书设计: 大家都快乐

  一个人玩 挺

  两个人玩 真

  快乐

  三个人玩很

  许多人玩最

  第二课时 大家都快乐

  教学目标:学习写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读课文。

  2、出示生词指名读。静悄悄 独自 折纸 踢毽子 听广播 象棋 乒乓球 掰手腕

  丢手绢 比赛

  二、学习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还 广 些 话 众 跳 丢

  2、齐读生字。

  3、学生分析结构、笔顺。

  4、知道“众”,“众”是品字型结构,引导学生观察三部分排列有什么特点?笔画有什么变化?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写。

  6、评比。

  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写7个字,同学们写得很认真。

  板书设计: 大家都快乐

  还 广 些 话 众 跳 丢

语文教案 篇9

  教材简析

  《哈尔威船长》的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文章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诺曼底”号轮船在海上失事了。在一片惊恐混乱中,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船员营救旅客。船上所有的人都获救了,而他自己却忠于职守,随着沉船被海水吞没。哈尔威船长危难时刻从容镇定、指挥有方、舍己救人的崇高形象,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里。哈尔威船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课文中蕴涵着的“舍己为人”的思想内涵就是本单元的主题。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受到丰富的人文内涵的熏陶感染,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3个自然段。

  3.认识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3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哈尔威船长的优秀品质。

  2.引导学生与文本的情感产生共鸣并得到升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铺垫情感(有条件的配上图片和音乐)。

  师讲述:在157年前的一个夜晚。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迷漫。一艘在当时看来既漂亮又安全的大船——“诺曼底”号在海上缓缓行驶着。大约凌晨4点钟,突然,沉沉夜雾中出现一个小黑点,它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它穿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向“诺曼底”号飞驶而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一看。

  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小组内读书并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文章表现了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优秀品质。

  三、细读理解,激发情感

  (一)自由读课文前6个自然段。

  1北叨帘呦耄悍⑸撞船事件的原因,为何后果如此严重。

  2.汇报交流,师生共同梳理。

  (1)第3自然段:“雾愈来愈浓,……船桅的'梢尖勉强可辨。”

  因为当时雾大,又是凌晨最黑暗的时候,周围一片漆黑。在这样的天气里,在这个时间段,最容易发生撞船;凌晨又是人们睡得最熟的时候,意外发生,没有任何准备,所以是惊恐万分,一片混乱。

  (2)第5自然段:“只见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它笔直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

  “玛丽”号是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它速度快,负载又特别大,所以撞上“诺曼底”号,发生了严重后果。

  (二)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哈尔威船长优秀品质的相关语句。

  1.抓住描写人物语言的重点语句(投影出示),体会当时的情景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1)“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最后,必须把60个人都救出去。’”

  ①明确这是人物的语言描写,引导学生读一读。

  ②启发学生理解“吼道”一词。

  (预设:联系前文两船相撞以后极其混乱的情景,只有用船长的威严才能让大家不再混乱,从而听命令有秩序地逃生。)

  ③理解以后感情朗读,读出“吼道”的味道。

  (2)“哪个男人胆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①又一处语言描写,先引导学生联系前文一系列对话,读一读,说说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要了解这样情况?

  ②再读出示的句子,启发学生思考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这样说?

  感受当时环境的混乱与危急,体会人物的果断与坚决,从中也能看出哈尔威船长关心弱小。

  ③引读:“正因为哈尔威船长的果断与威严,所以……”学生接读(投影出示):“大家立刻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

  (3)“把克莱芒救出去!”

  人物语言,表现他关心弱小。(“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

  2.抓住描写人物神态的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情感与品质。

  (1)齐读“20分钟到了……海水把船尾浸没了。”所有人都得救了,那哈尔威船长怎样了?

  (2)(投影出示)“哈尔威船长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人物的神态描写,读好这句,读出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3)读句子,说一说自己对语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如:“屹立、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鼓励学生结合词语含义进行个性朗读,从中深入体会人物品质,使师生情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四、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学生再有感情朗读全文,进一步感受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

  第2课时

  一、朗读课文,回顾内容

  指名朗读课文,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的崇高精神和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

  二、默读课文,展开想象

  默读课文,想象假如你就是哈尔威船长,此时正在随着轮船下沉的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哈尔威船长的人格魅力)

  假如你是被救旅客当中的一员,你想对哈尔威船长说些什么?

  投影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齐读。

  三、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1.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

  3.指名朗读重点段落。

  四、识字、写字

  1.检查字词读音情况,注意“弥(mí)、呛(qiàng)”的读音。

  2.指导写字。

  “弥”的左半部是拉弓射箭的“弓”;“呛”的右半部不要与“论”的右半部相混淆;

  “德”字左窄右宽,左侧是双立人旁,右半部要写得紧凑,强调右半部心字底的上面有一横。

  “志”字的上半部是“士”,上横长下横短,不要写成“土”。

  五、积累内化

  1.分类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

  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镇定自若……屹立在舰桥上……

  描写景物的:薄雾弥漫……雾愈来愈浓了……

  运用修辞方法的: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

  2.背诵课文最后3个自然段。

  六、扩展练习(灵活安排)

  仿照课文的写人方法,写一写身边的同学,表现同学的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