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优秀

时间:2024-12-31 07:50:06 教案 我要投稿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优秀,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优秀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优秀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十二个生字,正确理解“呼风唤雨”、“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主题

  1、解读“呼风唤雨”

  同学们请看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里“呼风唤雨”什么意思?(呼唤风雨,想让它来,它就来;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说得没错,这是神仙借助法力,支配自然。

  我也会呼风唤雨,你信吗?

  拍照,快传。

  我这下你信了吧。我是真的呼风唤雨吗?不是,我是用手机拍照再用无线网络把照片传到计算机上。所以,呼风唤雨在现代社会是指借助科学技术来实现发展。

  2.一个世纪有多少年?(一百年)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板书:20世纪)

  从哪里知道的?(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和题目的意思一样,这个句子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要表达的意思就是“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样的写法叫做开篇点题。也就是课文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师:是呀,整整一百年的时间,世界发生了太多了变化,多么神奇,多么令人惊叹啊!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这个神奇的世纪。

  (二)检查预习,指导书写

  1、解决会读的生字。

  2、指导书写。

  在这些生字中,你觉得最难写的哪个,要提醒同学的?

  师:耕: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边是个“耒”字表示的是掘土的农具,右边“井”表示的是农田,合在一起一起,表示把田犁平,犁得整整齐齐。书写的时候要左窄右宽。

  潜、程、赖、核,有些字位于字或部件的左边时末笔的捺改成点。

  幻:注意和“幼”区分开来。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习来,完成第一题。(选择易错的3个字写在田字格了。)

  写完的同桌互相检查。

  (三)细读课文,感受奇迹。

  1.同学们刚才我们说课文是围绕第一自然的“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来写的。也就是强调20世纪人类可以呼风唤雨。那么第二自然段哪个词意思和它相近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圈出和“呼风唤雨”意思相近的词语。

  生:呼风唤雨、奇迹、出乎意料

  师板书:奇迹

  2.哪个句子里有奇迹这个词,请你读出来?

  出示: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及时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3.师:同学们,这一句话里有两个词很接近,是——发明和发现,你们知道这两个词语有什么区别吗?

  板书:发明发现

  生1:生2:生3:

  PPT出示两个词语区别

  同学们会理解词语,一下子就分清了。是呀,发现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强调的是本来存在的;而发明则是创造出了新事物、新方法,强调的是本来就不存在的。

  这篇课文中有些发现和发明,谁来区分下,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4.这些发现和发明对我们的'生活有没有什么影响?

  有,从那句话看出来?

  生读: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5.指导朗读:PPT出示: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同学们这个句子比较不好读,我们一起来用斜线来画出该停顿的地方。

  批注功能,师划节奏,在“人类历史上百万年”部分停下来。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这里记得把“上百万年”合在一起读,因为它表达的意思是超过百万年,而不是刚好百万年。

  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6.同学们读懂这句话的意思了吗?看到大家纳闷的神情,看来这句话不仅不好读,还不好懂。我们一起来画个线段图,就会比较清楚了。

  我们画一条线段来表示人类历史长河,上百万年肯定是在这条线段的大部分,而20世纪只是一个点。20世纪一百年的发现和发明带给人们的便利超过了上百万年的发现和发明带给人们的便利。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它带来了奇迹。

  如果作者就这样停止了写作,你会同意他的观点吗?嗯,你会觉得有点儿疑惑:真的是这样的吗?

  7.那么我们接着来学习,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然后在练习纸上填上“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是怎样的,“ 20世纪的人类社会”是怎样的。填关键词就可以。

  师抓拍学生作业,WIFI快传至大屏幕。

  请展示的同学来说一说:你写的人类上百万年的社会是怎样的?20世纪又是怎样的?

  师板书:上百万年没有没有没有

  通过这张图表,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以前人类的生活太辛苦了。

  师:是呀,就在9月份,我们厦门受莫兰蒂台风影响,我们似乎回到了农耕社会,没有电,没有水,实在太不方便了。

  生:20世纪的变化太大了。多,快。

  师:是呀,这上百万年的时间很长,但是人们获得成就很少,20世纪时间很短,人们获得的成就却很多,所以我们说——

  生接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关注表达,学习方法

  师引导:是呀,我们感受到了20世纪的成就的伟大,作者是怎样写的才让我们感受这么强烈呢?

  1.先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这些词组,说说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学生谈体会:登上、潜入感觉比较有劲,要花费一定的力气,有技术含量。观察指的是看的这个动作,没有表明看的结果,洞察说明已经了解的较为透彻。探索指对事物进行搜查的行为,或指多方寻求答案的过程。

  真好!作者作为中国科学院院长,他写起科普类文章可真是用词讲究呀。

  2.同学们,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多不多呀?你还知道哪些?(生答)

  那作者为什么不写你们说的那些,偏偏要选择这些呢?为什么不多写一些?

  生1:登上月球,是向上的,生2:潜入深海,是向下的——向上登天——向下入海(形成对比)

  生3:洞察的天体是庞大的,遥远的

  生4:探索的原子核世界的奥秘是微小的,深入的

  师:所以,作者就选择典型的事例来说明他的看法,这些事例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把20世纪的伟大成就都概况出来了。

  不是的,如果都写出来就太啰嗦了。

  那写上百万年的社会,作者是不是也是这样选择典型的事例来写?

  是的,也只写了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其实,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没有的东西是不是太多了,但是,作者没有一一列举,也是为了使表达更简洁。

  3.除了举典型事例,作者还用了什么写法,让我们感受到20世纪的伟大成就。

  生: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农耕社会,第四自然段写的是20世纪,它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第三自然段写农耕社会只写了“没有电灯,没有电视,也没有汽车”,只能靠幻想寄托美好愿望,20世纪,人们的幻想都实现了。

  我们来合作着读读这些句子,你就会有更深的感受。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没有电灯,没有电视,也没有汽车。(师:人们生活不便,信息闭塞)

  男生: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师:人们出行方便,不出门也可知天下事)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师:只能幻想,除了幻想,还是幻想)

  男生: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师:挑战一个个不可能,人类真棒!)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人们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师:诸多不便)

  男生:20世纪,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师:我们都过得比过去的王公贵族幸福呀)

  师:这么一读,你是不是感受到了什么?(这对比实在太强烈了!)

  师:嗯,这对比实在太巧妙了。(板书:巧对比)

  3.这么悬殊的对比,作者是怎么把它写到一起的呢?用什么话把它们连接起来?

  生答。

  PPT出示: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师:嗯,没错,谁来说说,这两句话在文中的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启示下文,上文是?下文是?

  师:同学们真厉害!我们把承上启下的句子叫过渡句。

  师:写作文时如果适当地运用过渡,可以让我们的作文更严谨,更有条理。(板书:巧过渡)

  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习,完成第三题,圈出表示过渡意思的关键词。

  (1)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赵州桥》

  (2)他们都照自己的话做了。十年以后,他们又在水井旁边相遇了。——《幸福是什么》

  (3)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白鹅》

  同学们各个都是学习的小能手。

  六、小结课堂,布置作业。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收获?

  预设:通过把文字转化为图片,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知道了写作文时要“巧对比,巧过渡”。

  2.师:看来同学们在这一堂课里收获满满,一起来看看课后作业。

  (1)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让他们说说感受,再写下来,最好能做到“巧对比,巧过渡”的其中一点。

  (2)阅读《小牛顿科学馆》第19册《电磁悬浮列车》或其他科普书籍。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优秀2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简单介绍作者路甬祥及本文的写作意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默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划出来。

  三、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1、直入中心,引导质疑。(出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学生齐读语句,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质疑。

  2、细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设问句。理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

  动笔画画:划出描述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小组交流:把你的学习收获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分享。

  学生自学,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巡视指导。

  教师提出汇报要求,学生汇报自学收获。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理解农耕社会。

  理解重点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能够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结合第四段资料,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体会比较的说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学生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课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图片。)

  指导朗读。

  总结写法和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

  4、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思考: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

  (课件出示)20世纪是一个的世纪。

  同桌交流,补充空白。

  (2)学生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畅谈心中的奇思妙想。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超市。

  1、把你的奇思妙想动笔画下来,讲给爸爸妈妈或长辈听,听取他们意见和推荐。然后运用这天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2、做一份名为《科技天地》的剪贴报或手抄报,全班展评。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优秀3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我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时光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明白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状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资料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健词,师板书: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师板书:

  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

  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完美)。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

  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

  电视电话因特网飞机火车远洋船

  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科学创造神话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科技创造奇迹改善生活

  二、联系实际讨论感受

  设问:

  1、想想自我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三、畅谈收获总结提高

  总结:

  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这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四、布置作业:(选做)

  1、练笔:未来的

  2、绘画:科幻画

  3、办小报:科技之光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优秀4

  情景说明: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四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说明文。作者路甬祥仅仅用了五六百字就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一百多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令人信服地说明了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文流感受,让学生质疑问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把课文读熟读懂,理解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写法。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二十世纪为什么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从而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

  2、了解文章的说明方法,从读中学写。

  教学过程:

  一、承接上节课学习内容,引入新课学习

  二、齐读课题,确立中心

  师:现在,我们齐读课题。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通过对课文的了解,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题目吗?它还不是一句完整的话。

  生: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我们来看课文第一自然段说的是不是和题目有关系?

  师:课题的意思和文中第一段的意思完全一样,这是课文给我们的一个提示,这句话是课文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对吧?。

  师: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写下来,我写在黑板上,你们写在笔记本上。

  三、联系生活,学习第2、3、4自然段。

  1、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师: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句话去仔细学习课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课文中特别能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画下来,做个标记。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学生自读自画,老师巡视。

  2、学习交流:

  师:同学们,咱们在全班交流一下,那些让人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在哪儿发现的?

  生:说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奥秘;”从这句话可以知道在20世纪人类能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师出示句子和段落。

  师:这是第一,后面呢?

  生继续回答。

  生:“20世纪,电视、……地球村”,我可以读出来,在20世纪的时候,人类有程控电话、因特网、高速火车、远洋船舶,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让我们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说:师出示句子“20世纪,电视、……地球村”,我可以读出来,在20世纪的时候,人类有程控电话、因特网、高速火车、远洋船舶,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让我们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出示第四段句子。

  师:了不起的成就!课文举出的这么多成就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呀?

  师:和我们的祖先比比看,哪儿更加舒适,哪儿更加方便?

  生联系生活说:比如:以前的房子是平房,现在都好几层楼房了。

  师:物质生活发生了变化,方便舒适了。

  生:以前爸爸妈妈农村住的房子很简陋,现在街上到处高楼大厦,而且很壮观。

  师:对,这是物质生活,有没有精神文化方面的?

  生:有。人类不能缺了娱乐,以前孩子没什么玩具,也没有电脑,现在有电脑,可以跟别人联络。学习方面也可以跟别人交流;还有现在好多同学玩的都是高科技的东西,像笔记本电脑,我觉得这也是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精神生活。

  师:大家一想到这些变化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快乐,对这些改变,这些成就,你有什么样的心情?

  生:谈自己的心情。

  师:你能把这种高兴读出来吗?来,你把整段话读一读。

  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

  师:我们能听出她的高兴的心情。我想问问大家,这段话为了说明20世纪的科学成就,他用了什么方法来说明的呀?生:第一个办法就是举事例。

  师:举了好多例子。

  生: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拿现在的舒适和方便和过去的王公贵族来比。

  师:大家能感受到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好处吗?

  生:第一方法让人知道现在怎么科学发达,怎么改变人们精神生活,也在改变人们的物质生活。把现在跟原来比,表现出原来生活的差劲,连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当时的王公贵族是非常奢侈的,他们都想不到我们现在是多么舒适方便,咱们现在的`生活比原来历史上几千几万年的历史总和还要好。

  师:说了这么多,这些方法、这些例子在说明的时候,更为形象了,更加生动了,对不对?

  师:同学们,我们能感觉到这么大的成就,这么大的变化都是20世纪的科学成就带来的,我们怎能不说(手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师激情跟读)。

  3、学习第3自然段:

  师:我们从这儿感受到了20世纪呼风唤雨,还从哪儿感受到?再找,继续交流。

  师:了不起的变化,大家从这两句话感觉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我想问问大家:我们祖先的幻想在哪儿呢?这段话里有吗?

  生:在神话中只能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

  师:哪些是他们美好的愿望?

  生: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

  师:那现在,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都实现了吗?

  生:实现了。

  师:哪儿实现了?

  生:千里眼是电脑上安的可视屏,我在北京,别人在上海,可以通过电脑看见他们。

  生:千里眼还有望远镜,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还有天文望远镜,可以看到地球以外的星星。

  师:真厉害!天文望远镜看得太远了。

  师:腾云驾雾呢?有实现的吗?

  生:天上的飞机在天上飞就像是腾云驾雾。

  师:全实现了!

  师:还有吗?生答。

  师:同学们,这些幻想都实现了,其实,何止这么一点点幻想变成了现实,我们的祖先随便说一种幻想或者美好愿望,都实现了,你能举出一种吗?

  生:实现了祖先想到水底去看一看的愿望。

  生:还有宇宙飞船,祖先不可能到外太空去看看。

  师:比如说嫦娥1号。

  生举例说说。如以前挖土都是用锄头,现在用挖土机,用大卡车运。

  师:有机器、汽车来帮忙。师:同学们,在人类历史的上百万年间,我们20世纪利用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那么多的幻想,实在太令人骄傲了!文中有一句诗对此进行了称赞,哪句诗

  生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相机出示句子或者段落。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老师出示第 3自然段 )。我觉得有惊人的发展,发展速度特别快,好象一夜之间的变化。

  师: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岑参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我们来好好地读一读。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如果把20世纪的科学成就比作这场大雪,那你觉得怎样?

  生说。

  师:你还从诗句中感受到什么?启发学生读诗句再联系诗句去想。

  生:千树万树梨花开,梨花是白的,千万棵梨树同时开花,感觉变化特别大。

  师:那你们说多不多呀?

  师:你们除了读出多,还能读出什么?

  生:快,一夜之间,时间很短,闭上眼睛,睁开眼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诗里面既能读出快,又能读出多,我们把这句话一起读读。

  生齐读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来形象。

  师:我们祖先的幻想就是我们今天的现实,多么强烈的对比,你们感受到了吗?生:感受到了。

  师:课文中为了说明这些成就,对比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那你还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这种对比?

  生找出来:师出示“人类在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说明那时候特别不方便。

  师:还有哪一段中有对比?引导学生找出第4自然段,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师:20世纪我们用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那么多的幻想,我们怎能不说(手指板书)。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师激情朗读)

  4、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是什么使我们的生活有了这样大的改观呢?你还从哪些地方让感觉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

  生读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总和”。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从原始社会到现在,也有很大的科学发展,但是合起来没有我们今天科学这么发达,这说明科技特别发达。

  师引导学生去理解。

  师:同学们,究竟是什么谁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

  生:人类、科学。

  师板书:科学 师:还有吗?

  生:发现、发明。

  师板书:发现、发明师:准确地说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了发现和发明,然后给我们人类带来了改观和改变,是不是?

  生:是。

  师:那你们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出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生从文中去找,再说一说。

  再如:上月球……天体”。

  师:这是什么?

  生:发现。

  师:发明在哪儿有呢?

  生:也在第4自然段,“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远洋船舶”都是发明的东西。

  师:同学们,从找到的事物看,发现和发明有区别吗?

  生:有。生解释发现:是通过探索和研究看到或者找到前人没有找到的规律和现象。

  师:对,说对了。什么是发明?

  生解释发明:是创造的意思。

  师:能不能用发现和发明说一句话?

  生说。

  师:已经存在的是发现。

  师:指名把这段话读读。

  师:请大家一起回答我,20世纪的呼风唤雨靠的是谁?

  生:人类。

  师:20世纪又靠什么呼风唤雨?

  生:科学技术。

  师:同学们,20世纪,人类利用科学技术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我们怎么能不说(手指板书)。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回应开头,突出中心

  师:同学们,学了课文,你们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和过去的对比,还是举出的实例,都是在围绕一句话写的。哪一句话?能一起告诉我吗?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那你们现在有一种什么心情?

  生说自己的心情:激动的心情。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高兴的心情。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让我们带着对课文的体会,带着丰富的情感把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小组合作着读读。

  生读全文。

  五、课外延伸

  师:同学们,学了课文,我们感受到了科学真的太神奇了,真可称得上呼风唤雨拉。我们也知道了很多的知识是要靠科学来解决人们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的,但是科学还需要我们带着问题不断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了,面对新的世纪,你还希望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奇迹来改善我们的生活?

  生展开想象说

  师:那现在让你读这句话,你会用什么情感去读呀?

  生谈自己的愿望:例如:希望汽车把汽油换成太阳能,这样就能更加美化环境,没有空气污染了。

  我们能像在飞机上一样,到宇宙航行,到星球上安家,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等等。

  师:是啊,如果我们用科学技术把我们的梦想都实现了那样该多好啊!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好啊,环境是如何美啊!

  六、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学了课文后,老师想送一句名言给你们:法国科学 居里夫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要想让我们的梦变成现实,我们小学生现在能做些什么呢?

  生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

  师:下面,我们行动起来,回去以后把书后面出示的好句子抄一抄,还可以和家长聊一聊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变化,然后把他们说的写下来,回头在班上交流一下。

  七、下课

  【板书设计】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利用—→ 科学

  ↖服务发现、发明 ↙获得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优秀5

  教学目标:

  1、认识“赖”“耕”两个生字,会写“赖”“耕”“改”“程”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至第二自然段。

  3、理解课文第一至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一至第二自然段。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兴趣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过西游记吗?你们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2、同学们喜欢他们,是因为他们法术高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他们可真是呼风唤雨呀!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课件出示课文中的长句,生自由多读几遍。

  3、学习生字“耕”“赖”。

  三。精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中心句。

  2、联系上下文说说呼风唤雨的意思。

  3、课件出示词语,指导学生读准确。

  4、讲解“发现”与“发明”并进行练习。四.指导书写

  1、观察字形及占位。

  2、教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

  3、交流展示,教师评议。

  五.作业: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发明发现

  考括坟籍,博采群议。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优秀01-22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02-22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06-23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15篇03-09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09-20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12-09

《世纪宝鼎》教案10-21

卫星比武优秀教案 优秀教案04-13

吆喝优秀教案优秀08-16

匆匆教案优秀教案12-25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优秀,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优秀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优秀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十二个生字,正确理解“呼风唤雨”、“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主题

  1、解读“呼风唤雨”

  同学们请看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里“呼风唤雨”什么意思?(呼唤风雨,想让它来,它就来;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说得没错,这是神仙借助法力,支配自然。

  我也会呼风唤雨,你信吗?

  拍照,快传。

  我这下你信了吧。我是真的呼风唤雨吗?不是,我是用手机拍照再用无线网络把照片传到计算机上。所以,呼风唤雨在现代社会是指借助科学技术来实现发展。

  2.一个世纪有多少年?(一百年)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板书:20世纪)

  从哪里知道的?(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和题目的意思一样,这个句子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要表达的意思就是“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样的写法叫做开篇点题。也就是课文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师:是呀,整整一百年的时间,世界发生了太多了变化,多么神奇,多么令人惊叹啊!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这个神奇的世纪。

  (二)检查预习,指导书写

  1、解决会读的生字。

  2、指导书写。

  在这些生字中,你觉得最难写的哪个,要提醒同学的?

  师:耕: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边是个“耒”字表示的是掘土的农具,右边“井”表示的是农田,合在一起一起,表示把田犁平,犁得整整齐齐。书写的时候要左窄右宽。

  潜、程、赖、核,有些字位于字或部件的左边时末笔的捺改成点。

  幻:注意和“幼”区分开来。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习来,完成第一题。(选择易错的3个字写在田字格了。)

  写完的同桌互相检查。

  (三)细读课文,感受奇迹。

  1.同学们刚才我们说课文是围绕第一自然的“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来写的。也就是强调20世纪人类可以呼风唤雨。那么第二自然段哪个词意思和它相近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圈出和“呼风唤雨”意思相近的词语。

  生:呼风唤雨、奇迹、出乎意料

  师板书:奇迹

  2.哪个句子里有奇迹这个词,请你读出来?

  出示: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及时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3.师:同学们,这一句话里有两个词很接近,是——发明和发现,你们知道这两个词语有什么区别吗?

  板书:发明发现

  生1:生2:生3:

  PPT出示两个词语区别

  同学们会理解词语,一下子就分清了。是呀,发现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强调的是本来存在的;而发明则是创造出了新事物、新方法,强调的是本来就不存在的。

  这篇课文中有些发现和发明,谁来区分下,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4.这些发现和发明对我们的'生活有没有什么影响?

  有,从那句话看出来?

  生读: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5.指导朗读:PPT出示: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同学们这个句子比较不好读,我们一起来用斜线来画出该停顿的地方。

  批注功能,师划节奏,在“人类历史上百万年”部分停下来。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这里记得把“上百万年”合在一起读,因为它表达的意思是超过百万年,而不是刚好百万年。

  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6.同学们读懂这句话的意思了吗?看到大家纳闷的神情,看来这句话不仅不好读,还不好懂。我们一起来画个线段图,就会比较清楚了。

  我们画一条线段来表示人类历史长河,上百万年肯定是在这条线段的大部分,而20世纪只是一个点。20世纪一百年的发现和发明带给人们的便利超过了上百万年的发现和发明带给人们的便利。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它带来了奇迹。

  如果作者就这样停止了写作,你会同意他的观点吗?嗯,你会觉得有点儿疑惑:真的是这样的吗?

  7.那么我们接着来学习,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然后在练习纸上填上“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是怎样的,“ 20世纪的人类社会”是怎样的。填关键词就可以。

  师抓拍学生作业,WIFI快传至大屏幕。

  请展示的同学来说一说:你写的人类上百万年的社会是怎样的?20世纪又是怎样的?

  师板书:上百万年没有没有没有

  通过这张图表,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以前人类的生活太辛苦了。

  师:是呀,就在9月份,我们厦门受莫兰蒂台风影响,我们似乎回到了农耕社会,没有电,没有水,实在太不方便了。

  生:20世纪的变化太大了。多,快。

  师:是呀,这上百万年的时间很长,但是人们获得成就很少,20世纪时间很短,人们获得的成就却很多,所以我们说——

  生接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关注表达,学习方法

  师引导:是呀,我们感受到了20世纪的成就的伟大,作者是怎样写的才让我们感受这么强烈呢?

  1.先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这些词组,说说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学生谈体会:登上、潜入感觉比较有劲,要花费一定的力气,有技术含量。观察指的是看的这个动作,没有表明看的结果,洞察说明已经了解的较为透彻。探索指对事物进行搜查的行为,或指多方寻求答案的过程。

  真好!作者作为中国科学院院长,他写起科普类文章可真是用词讲究呀。

  2.同学们,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多不多呀?你还知道哪些?(生答)

  那作者为什么不写你们说的那些,偏偏要选择这些呢?为什么不多写一些?

  生1:登上月球,是向上的,生2:潜入深海,是向下的——向上登天——向下入海(形成对比)

  生3:洞察的天体是庞大的,遥远的

  生4:探索的原子核世界的奥秘是微小的,深入的

  师:所以,作者就选择典型的事例来说明他的看法,这些事例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把20世纪的伟大成就都概况出来了。

  不是的,如果都写出来就太啰嗦了。

  那写上百万年的社会,作者是不是也是这样选择典型的事例来写?

  是的,也只写了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其实,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没有的东西是不是太多了,但是,作者没有一一列举,也是为了使表达更简洁。

  3.除了举典型事例,作者还用了什么写法,让我们感受到20世纪的伟大成就。

  生: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农耕社会,第四自然段写的是20世纪,它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第三自然段写农耕社会只写了“没有电灯,没有电视,也没有汽车”,只能靠幻想寄托美好愿望,20世纪,人们的幻想都实现了。

  我们来合作着读读这些句子,你就会有更深的感受。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没有电灯,没有电视,也没有汽车。(师:人们生活不便,信息闭塞)

  男生: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师:人们出行方便,不出门也可知天下事)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师:只能幻想,除了幻想,还是幻想)

  男生: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师:挑战一个个不可能,人类真棒!)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人们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师:诸多不便)

  男生:20世纪,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师:我们都过得比过去的王公贵族幸福呀)

  师:这么一读,你是不是感受到了什么?(这对比实在太强烈了!)

  师:嗯,这对比实在太巧妙了。(板书:巧对比)

  3.这么悬殊的对比,作者是怎么把它写到一起的呢?用什么话把它们连接起来?

  生答。

  PPT出示: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师:嗯,没错,谁来说说,这两句话在文中的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启示下文,上文是?下文是?

  师:同学们真厉害!我们把承上启下的句子叫过渡句。

  师:写作文时如果适当地运用过渡,可以让我们的作文更严谨,更有条理。(板书:巧过渡)

  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习,完成第三题,圈出表示过渡意思的关键词。

  (1)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赵州桥》

  (2)他们都照自己的话做了。十年以后,他们又在水井旁边相遇了。——《幸福是什么》

  (3)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白鹅》

  同学们各个都是学习的小能手。

  六、小结课堂,布置作业。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收获?

  预设:通过把文字转化为图片,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知道了写作文时要“巧对比,巧过渡”。

  2.师:看来同学们在这一堂课里收获满满,一起来看看课后作业。

  (1)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让他们说说感受,再写下来,最好能做到“巧对比,巧过渡”的其中一点。

  (2)阅读《小牛顿科学馆》第19册《电磁悬浮列车》或其他科普书籍。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优秀2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简单介绍作者路甬祥及本文的写作意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默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划出来。

  三、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1、直入中心,引导质疑。(出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学生齐读语句,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质疑。

  2、细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设问句。理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

  动笔画画:划出描述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小组交流:把你的学习收获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分享。

  学生自学,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巡视指导。

  教师提出汇报要求,学生汇报自学收获。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理解农耕社会。

  理解重点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能够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结合第四段资料,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体会比较的说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学生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课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图片。)

  指导朗读。

  总结写法和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

  4、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思考: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

  (课件出示)20世纪是一个的世纪。

  同桌交流,补充空白。

  (2)学生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畅谈心中的奇思妙想。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超市。

  1、把你的奇思妙想动笔画下来,讲给爸爸妈妈或长辈听,听取他们意见和推荐。然后运用这天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2、做一份名为《科技天地》的剪贴报或手抄报,全班展评。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优秀3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我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时光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明白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状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资料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健词,师板书: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师板书:

  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

  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完美)。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

  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

  电视电话因特网飞机火车远洋船

  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科学创造神话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科技创造奇迹改善生活

  二、联系实际讨论感受

  设问:

  1、想想自我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三、畅谈收获总结提高

  总结:

  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这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四、布置作业:(选做)

  1、练笔:未来的

  2、绘画:科幻画

  3、办小报:科技之光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优秀4

  情景说明: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四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说明文。作者路甬祥仅仅用了五六百字就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一百多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令人信服地说明了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文流感受,让学生质疑问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把课文读熟读懂,理解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写法。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二十世纪为什么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从而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

  2、了解文章的说明方法,从读中学写。

  教学过程:

  一、承接上节课学习内容,引入新课学习

  二、齐读课题,确立中心

  师:现在,我们齐读课题。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通过对课文的了解,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题目吗?它还不是一句完整的话。

  生: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我们来看课文第一自然段说的是不是和题目有关系?

  师:课题的意思和文中第一段的意思完全一样,这是课文给我们的一个提示,这句话是课文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对吧?。

  师: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写下来,我写在黑板上,你们写在笔记本上。

  三、联系生活,学习第2、3、4自然段。

  1、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师: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句话去仔细学习课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课文中特别能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画下来,做个标记。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学生自读自画,老师巡视。

  2、学习交流:

  师:同学们,咱们在全班交流一下,那些让人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在哪儿发现的?

  生:说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奥秘;”从这句话可以知道在20世纪人类能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师出示句子和段落。

  师:这是第一,后面呢?

  生继续回答。

  生:“20世纪,电视、……地球村”,我可以读出来,在20世纪的时候,人类有程控电话、因特网、高速火车、远洋船舶,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让我们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说:师出示句子“20世纪,电视、……地球村”,我可以读出来,在20世纪的时候,人类有程控电话、因特网、高速火车、远洋船舶,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让我们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出示第四段句子。

  师:了不起的成就!课文举出的这么多成就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呀?

  师:和我们的祖先比比看,哪儿更加舒适,哪儿更加方便?

  生联系生活说:比如:以前的房子是平房,现在都好几层楼房了。

  师:物质生活发生了变化,方便舒适了。

  生:以前爸爸妈妈农村住的房子很简陋,现在街上到处高楼大厦,而且很壮观。

  师:对,这是物质生活,有没有精神文化方面的?

  生:有。人类不能缺了娱乐,以前孩子没什么玩具,也没有电脑,现在有电脑,可以跟别人联络。学习方面也可以跟别人交流;还有现在好多同学玩的都是高科技的东西,像笔记本电脑,我觉得这也是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精神生活。

  师:大家一想到这些变化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快乐,对这些改变,这些成就,你有什么样的心情?

  生:谈自己的心情。

  师:你能把这种高兴读出来吗?来,你把整段话读一读。

  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

  师:我们能听出她的高兴的心情。我想问问大家,这段话为了说明20世纪的科学成就,他用了什么方法来说明的呀?生:第一个办法就是举事例。

  师:举了好多例子。

  生: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拿现在的舒适和方便和过去的王公贵族来比。

  师:大家能感受到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好处吗?

  生:第一方法让人知道现在怎么科学发达,怎么改变人们精神生活,也在改变人们的物质生活。把现在跟原来比,表现出原来生活的差劲,连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当时的王公贵族是非常奢侈的,他们都想不到我们现在是多么舒适方便,咱们现在的`生活比原来历史上几千几万年的历史总和还要好。

  师:说了这么多,这些方法、这些例子在说明的时候,更为形象了,更加生动了,对不对?

  师:同学们,我们能感觉到这么大的成就,这么大的变化都是20世纪的科学成就带来的,我们怎能不说(手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师激情跟读)。

  3、学习第3自然段:

  师:我们从这儿感受到了20世纪呼风唤雨,还从哪儿感受到?再找,继续交流。

  师:了不起的变化,大家从这两句话感觉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我想问问大家:我们祖先的幻想在哪儿呢?这段话里有吗?

  生:在神话中只能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

  师:哪些是他们美好的愿望?

  生: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

  师:那现在,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都实现了吗?

  生:实现了。

  师:哪儿实现了?

  生:千里眼是电脑上安的可视屏,我在北京,别人在上海,可以通过电脑看见他们。

  生:千里眼还有望远镜,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还有天文望远镜,可以看到地球以外的星星。

  师:真厉害!天文望远镜看得太远了。

  师:腾云驾雾呢?有实现的吗?

  生:天上的飞机在天上飞就像是腾云驾雾。

  师:全实现了!

  师:还有吗?生答。

  师:同学们,这些幻想都实现了,其实,何止这么一点点幻想变成了现实,我们的祖先随便说一种幻想或者美好愿望,都实现了,你能举出一种吗?

  生:实现了祖先想到水底去看一看的愿望。

  生:还有宇宙飞船,祖先不可能到外太空去看看。

  师:比如说嫦娥1号。

  生举例说说。如以前挖土都是用锄头,现在用挖土机,用大卡车运。

  师:有机器、汽车来帮忙。师:同学们,在人类历史的上百万年间,我们20世纪利用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那么多的幻想,实在太令人骄傲了!文中有一句诗对此进行了称赞,哪句诗

  生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相机出示句子或者段落。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老师出示第 3自然段 )。我觉得有惊人的发展,发展速度特别快,好象一夜之间的变化。

  师: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岑参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我们来好好地读一读。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如果把20世纪的科学成就比作这场大雪,那你觉得怎样?

  生说。

  师:你还从诗句中感受到什么?启发学生读诗句再联系诗句去想。

  生:千树万树梨花开,梨花是白的,千万棵梨树同时开花,感觉变化特别大。

  师:那你们说多不多呀?

  师:你们除了读出多,还能读出什么?

  生:快,一夜之间,时间很短,闭上眼睛,睁开眼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诗里面既能读出快,又能读出多,我们把这句话一起读读。

  生齐读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来形象。

  师:我们祖先的幻想就是我们今天的现实,多么强烈的对比,你们感受到了吗?生:感受到了。

  师:课文中为了说明这些成就,对比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那你还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这种对比?

  生找出来:师出示“人类在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说明那时候特别不方便。

  师:还有哪一段中有对比?引导学生找出第4自然段,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师:20世纪我们用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那么多的幻想,我们怎能不说(手指板书)。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师激情朗读)

  4、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是什么使我们的生活有了这样大的改观呢?你还从哪些地方让感觉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

  生读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总和”。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从原始社会到现在,也有很大的科学发展,但是合起来没有我们今天科学这么发达,这说明科技特别发达。

  师引导学生去理解。

  师:同学们,究竟是什么谁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

  生:人类、科学。

  师板书:科学 师:还有吗?

  生:发现、发明。

  师板书:发现、发明师:准确地说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了发现和发明,然后给我们人类带来了改观和改变,是不是?

  生:是。

  师:那你们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出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生从文中去找,再说一说。

  再如:上月球……天体”。

  师:这是什么?

  生:发现。

  师:发明在哪儿有呢?

  生:也在第4自然段,“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远洋船舶”都是发明的东西。

  师:同学们,从找到的事物看,发现和发明有区别吗?

  生:有。生解释发现:是通过探索和研究看到或者找到前人没有找到的规律和现象。

  师:对,说对了。什么是发明?

  生解释发明:是创造的意思。

  师:能不能用发现和发明说一句话?

  生说。

  师:已经存在的是发现。

  师:指名把这段话读读。

  师:请大家一起回答我,20世纪的呼风唤雨靠的是谁?

  生:人类。

  师:20世纪又靠什么呼风唤雨?

  生:科学技术。

  师:同学们,20世纪,人类利用科学技术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我们怎么能不说(手指板书)。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回应开头,突出中心

  师:同学们,学了课文,你们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和过去的对比,还是举出的实例,都是在围绕一句话写的。哪一句话?能一起告诉我吗?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那你们现在有一种什么心情?

  生说自己的心情:激动的心情。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高兴的心情。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让我们带着对课文的体会,带着丰富的情感把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小组合作着读读。

  生读全文。

  五、课外延伸

  师:同学们,学了课文,我们感受到了科学真的太神奇了,真可称得上呼风唤雨拉。我们也知道了很多的知识是要靠科学来解决人们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的,但是科学还需要我们带着问题不断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了,面对新的世纪,你还希望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奇迹来改善我们的生活?

  生展开想象说

  师:那现在让你读这句话,你会用什么情感去读呀?

  生谈自己的愿望:例如:希望汽车把汽油换成太阳能,这样就能更加美化环境,没有空气污染了。

  我们能像在飞机上一样,到宇宙航行,到星球上安家,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等等。

  师:是啊,如果我们用科学技术把我们的梦想都实现了那样该多好啊!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好啊,环境是如何美啊!

  六、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学了课文后,老师想送一句名言给你们:法国科学 居里夫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要想让我们的梦变成现实,我们小学生现在能做些什么呢?

  生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

  师:下面,我们行动起来,回去以后把书后面出示的好句子抄一抄,还可以和家长聊一聊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变化,然后把他们说的写下来,回头在班上交流一下。

  七、下课

  【板书设计】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利用—→ 科学

  ↖服务发现、发明 ↙获得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优秀5

  教学目标:

  1、认识“赖”“耕”两个生字,会写“赖”“耕”“改”“程”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至第二自然段。

  3、理解课文第一至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一至第二自然段。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兴趣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过西游记吗?你们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2、同学们喜欢他们,是因为他们法术高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他们可真是呼风唤雨呀!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课件出示课文中的长句,生自由多读几遍。

  3、学习生字“耕”“赖”。

  三。精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中心句。

  2、联系上下文说说呼风唤雨的意思。

  3、课件出示词语,指导学生读准确。

  4、讲解“发现”与“发明”并进行练习。四.指导书写

  1、观察字形及占位。

  2、教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

  3、交流展示,教师评议。

  五.作业: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发明发现

  考括坟籍,博采群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