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2-08 08:33:01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合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集合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②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③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前准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内容

  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入

  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可能会说:

  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

  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

  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

  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

  教师: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②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栀子花

  ③感悟内容

  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

  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研读与赏析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①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一爷爷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寻找一份荚)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

  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女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讨论明确]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③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向同学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

  [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拓展延伸作业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下节课交流。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阿凡提帮助穷人战胜巴依的故事,知道阿凡提是个智慧过人、热心助人的人。学习课文的生字,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有关的词语。朗读课文,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来理解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题

  出示阿凡提的头像图,问:这是谁?你们有没有听过有关于他的故事?今天老师就要讲一个有关于阿凡提的故事——付饭钱。板书:饭钱

  二、整体感知听教师范读

  1.思考:(1)故事中写到哪些人物?(2)故事写了阿凡提的一件什么事?

  2.交流,《付饭钱》这个故事就在我们的课本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2课《付饭钱》,(板书:12.付饭钱)齐读。

  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难的字要多读两遍,读通全文。读完后标上自然段号。

  三、阅读理解

  1.分组读1——4小节,填空:穷人()阿凡提帮助,阿凡提()地答应了。

  2.交流:“恳求”、“爽快”是什么意思?1——4节中还有哪个词也表示“爽快”的意思?(一口答应。)

  3.指出“恳求”和“爽快”的'口气。

  4.那么穷人遇到了什么事?(板书:讨饭钱闻)。他当时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着急、委屈)

  5.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1——4小节。

  6.从这节中可以看出阿凡提是个怎样的人?(热心助人,板书。)那么阿凡提又是怎么帮助穷人付饭钱的?同桌分节读5——9小节后回答课文的5——9小节我们将采用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小组学习方式来学习。

  (1)复习: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的方法分为哪几步?(提问——找句子——说句意。)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句子:巴依早就到了,正在同卡子高兴地交谈着。说句子,问:巴依为什么早就到了?正在同卡子交谈着什么?为什么显得那么高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指卡子的话。

  (3)课文中哪一节是写阿凡提具体付饭钱的过程的?请读一读。

  (4)圈出表示阿凡提的动作的词语。

  (5)想想怎么做动作,请表演一下这一小节。交流:出示第七节,关于这句,我们也要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提问联系上下文找到有关的句子。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阿凡提聪明过人,板书;他用巴依对付穷人的办法来对付巴依,帮助了穷人。)

  3.阿凡提拉着穷人大摇大摆地走后,巴依会怎么想?请大家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觉得阿凡提是个怎样的人?

  四、

  板书设计12付饭钱阿凡提热心助人聪明过人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学习体会课文生动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2. 激发学生亲近动物、亲近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点

  学习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准确、形象,领悟介绍小动物的一般写法。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介绍动物的顺序。

  课前准备

  课件(音箱)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

  像老鼠,眼睛圆,尾巴大,腿矫健,能攀爬,性温顺,特乖巧。

  2.说说你印象中的松鼠。

  3.展示松鼠在林中活动的短片。(要求谈感受。)

  要点:活泼可爱、腿脚敏捷、头脑聪慧……

  4.教师小结,并过渡到课文的学习:

  看看作者布丰笔下的“松鼠”和你们说的有哪些异同。

  二、 知识性内容安排:

  1.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自由朗读(大声、小声、无声等)课文,标出小节,圈出生字词,熟悉文章大致内容。

  2. 请学生朗读课件上的生字词,集体纠错正音。

  3. 介绍文章体裁为文艺性说明文,学习第90页关于“说明”的一段介绍。

  明确:①说明文是介绍事物特点的`文章。语言准确、平实、简洁。

  ②文艺性说明文在内容选取和语言表达上较为生动活泼,具有文艺色彩。

  三、 朗读课文,深入思考

  问题:读读想想,作者写了松鼠哪些特点,从文中哪些词句中得到体现?要求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用词的恰当。

  难点梳理:作者在介绍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等惹人喜爱的特点时,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准确运用形容词和动词。作者在从面容、眼睛、四肢、面孔、尾巴等方面来说明松鼠漂亮的形体时,用了“清秀、闪闪发光、矫健、轻快、敏捷、机警、玲珑、漂亮”等形容词和“翘、躲、竖、坐”等动词,形象地说明它讨人喜欢的特点;二是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在介绍松鼠叫声响亮时,对松鼠进行人格化的描写:“要是被人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生动地表现它丰富的情感。

  四、 梳理文章顺序

  漂亮——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坐姿、吃相

  驯良——活动范围活动时间寻食习惯、主要食物

  乖巧——过水情景逃跑筑窝

  文章结构:

  总(1)——分(2-5)——补充说明(6)(先主后次)

  小结:提醒同学们做读书归纳卡片和说明文的一般顺序模式。

  板书设计:

  如何写:(1)抓住特征(2)语言生动(3)合理排序

  五、 作业设计

  1. 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对松鼠进行自我介绍。

  2. 搜集并阅读布丰的资料及作品若干。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生字,会写生字,认识弓字旁。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发现合体字的构字规律,掌握识字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发现的能力。了解本组词的内容,并要努力去做。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文字,好好学习。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会写会记本课字词。。

  教学难点:会写会记本课字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二)尝试识字

  课件出示不注音的动物名称,学生尝试读出来,相机出示图片,并对能读出来的学生予以鼓励,激发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兴趣。

  (三)读词正音

  1自由读教课书上课本的词语,把不认识的字或不能读准字音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弄清这些字的读音。

  2指名读注音词语,注意正音。

  3“开火车”读不注音的词语。

  4引导学习发现词语排列的规律。

  (四)识字大比拼

  1看谁找的快。课件出示文中的要识的字,请你快从本课中把他们找出来,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2看谁记的'好。请你在小组读一读这些生字,并把你记字的好办法说给小组的其他同学听。

  3看谁说的好。

  4看谁读的准。

  (五)巩固字词

  1词语游戏,找朋友。

  2生字游戏,摘果子。

  (六)

语文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同学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崇真求是的科学态度;

  2、引导并协助同学深入、全面认识科学,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具有人文关怀意识;

  3、培养同学正确地把科技信息传达给他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浅显的科学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教师准备

  1、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科学家如何迷上科学的故事,或向同学讲述,或提供资料让同学阅读,以激发同学兴趣;

  2、在活动之前,教师要引导、协助同学了解科学小品、科学童话、科技说明文的写法,或提供一些例文,以便同学模仿,或让同学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

  3、教师对科学技术的两面性作一些查阅和了解,甚至搜集、掌握一些这一方面的观点和信息。

  三、活动指导

  本次综合性学习设计了四项学习内容,可以根据兴趣、特长以和学习条件、资源等不同情况,让同学有选择地、有偏重地开展活动。

  1、关于“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开展这项活动,旨在促使同学回忆自身从童年到少年时代如何第一次与科学结缘,从而重新唤醒和提高对科学的兴趣。教师对活动的指导,要注意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同学自由畅谈。只有在自由畅谈中,才干相互启发,让沉睡的记忆重新激活。教材中提到:“你第一次迷上科学是在什么时候?是因为一件玩具,一本书,还是一次难忘的活动?”事实上,儿童对科学发生兴趣的原因有很多,或是在上学路上,或是在玩耍之中,或因花开花落,或因鸟鸣虫唱……教师要启发、协助同学活跃思维,展开思路,让同学谈得有趣,谈出心得。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有的同学来说,可能保存在他记忆中的不是“第一次如何迷上科学”,而是对科学的着迷第一次如何受到挫折,如何被折断了对科学入迷的感情幼芽。对于这种经历无妨也允许、鼓励同学谈一谈,或许在反思中让自身和他人都能受到启迪。

  2、关于“考虑自然的启示”。开展这项活动,目的是培养同学写作科学小品和科学童话的能力。根据同学的学习兴趣,可以从科学小品和科学童话中任选一项。教材出现了两则小故事,都说明了科学道理,但比较而言,第一则故事更适宜于写科学小品,而第二则故事更适宜于写科学童话。当然,教师和同学若有更适宜的资料,也无妨一用。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同学写科学小品、科学童话不能要求过高;对同学作品评价的主要方式应是交流、展览和选择优秀作文在班上朗读。

  3、关于“展示身边的科技发明”。开展这项活动,旨在培养同学在科学的大世界中“动口又动手”的习惯和意识,推动同学成为科学技术的推广者和宣传员。教材中列出了两项活动内容,一是查阅资料,为最新科技效果写一篇说明性文字;二是向他人介绍自身的小发明、小制作。对于第一项活动的指导要注意两个问题:

  (1)要求同学介绍的应是“最新的科技效果”(当然,“最新”是相对而言的);

  (2)要求同学写一篇说明性文字。比较而言,“说明性文字”比“说明文”的写作要求要低一点。因此,不要求每个同学都写成说明文,只要把“最新科技效果”介绍、说明清楚即可,而对于写作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要求写成较为规范的说明文。对于第二项活动的指导,教师要鼓励同学大胆地把自身的小发明、小制作展示出来,有必要的话,可以让同学边演示边讲解、介绍(这项活动可以与其他学科老师比方物理、劳技课老师取得联系,邀请他们参与活动,参与评价)。至于写“新闻稿”,可以由发明者、制作者来写,也可以让观众(同学)来写。

  4、关于“科学技术两面观”。开展这项活动,是为了提高同学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培养同学在科学追求的进程中具有人文关怀的意识。关于对科学技术全面、辨证的认识这一话题,我们在八年级(上)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走上争辩台的“关于克隆的争议”这一主题活动中已经涉和,开展那项活动是“让同学进一步认识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的关系,推动同学深入考虑如何运用科技之剑,……为同学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打下初步的思想基础”。开展本次活动正是对前次活动的接续和提升。教师在指导这一活动时应注意,首先让同学充沛查阅、了解科学技术的“正面功能”和“负面效应”,在此基础上,把重点放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人文关怀”上。通过讨论,在对科学技术作出全面、辨证认识的基础上,养成同学的人文情感。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激发同学加强讨论,甚至激烈争辩。

  四、活动建议

  1、本次活动是在“科海泛舟”,但在“泛舟”时不要忘记了“捕捞”语文,在活动中应努力将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语言表达、母语意识、人文关怀有机结合起来,将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结合起来;

  2、本次活动具有体验性和智力挑战性,所以,要着力引导同学加强科学情感、态度的体验,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同时,要激发同学广泛涉猎科技知识、热衷于科技新课题,以此来提高同学科学素养和语文素质;

  3、本次活动可按四项内容划分4~8个学习小组(亦可称为合作小组)进行,在学习小组充沛开展活动的基础上,由各组推举代表到班上统一汇报与展示。

  五、活动评价

  1、运用分层评价的方式。同学在小组学习活动阶段主要由学习小组成员相互评价、同学自我评价和小组长评价;同学在全班交流、展示阶段主要由教师评价和同学推举代表来进行评价。

  2、运用分项评价的方式。可以分别对搜集查阅资料、口语交际、写作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发现同学语文基本素质的强弱,以便有针对性地协助同学取长补短,重点加强。

  3、既关注过程也关注结果。评价同学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态度、行为表示尤其是情感态度的变化和能力的提高(自我的纵向比较);评价同学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取得的效果,评价同学搜集资料、口语交际、写作的实际水平(同学的横向比较)。

  六、有关资料

  1、科学小品的脚步(赵雪、赵之)

  科学普和的形式并不限于文字,在文字中更不限于文学。作为科学知识的载体,特别是作为科技新动态的载体,无论发表的速度、数量,科学小品的重要性都不如并不注重文学表示的科普短文。科普短文的优点,是直截了当;直截了当和随之而来的快捷,是大众传媒需要的两种重要品质。虽然如此,科学小品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科学小品和科普短文的主体都是科学,但科学小品是美文。和诗歌、戏剧、小说相比,散文小品的优点是善于兼容逻辑笼统思维与艺术形象思维,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故能舒卷自如,更便于游弋于科学与文学两个领域之间。要而言之,科学与文学相结合的“科学小品”的文学功能,一在窥视科学的素质和科学内含的趣味,二在发现科学与社会、生活、文化、人生的联系。

  科学小品因其篇幅的短小,只能撷取宇宙的一粒微尘,大海中的一滴水,认识体系之树上的一枝一叶,或科学与人生之网上的一二小结节。但只要作者有真知识,真情感,他就能大中见小,小中见大。

  我国科学小品的萌芽,可以上溯到先秦,至南朝的郦道元,北宋的苏轼、沈括,明代的徐霞客、王圻,以至清代的`小说家蒲松龄,更已有独立成篇、足以传世的科学小品。但我们这里说的“科学小品”,特指现代科学小品,即除了现代文学观念之外,它所运用的和反映的,是现代科学观念和现代生活观念。在我国,这种意义上的科学小品发生在提倡科学与民主、与“中学为本、西学为用”相对立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据我们能查找到的最初的科学小品作者,也只有沈雁冰、李四光、竺可桢、贾祖璋、邹韬奋、刘薰宇等不多的人。但那时的科学小品还只有科学小品之实,而无“科学小品”之名。科学小品这个概念的形成,还需等到这类文章多了以后。1934年9月20日,是科学小品史上可纪念的日子。30年代中期,正是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秋,中国文坛上发生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关于小品文向何处去的大讨论。呐喊中,陈望道在他主编的小品文半月刊《太白》创刊号上,通过发表周建人、贾祖璋、顾均正、刘薰宇的4篇科学小品,建立了“科学小品”专栏。作为散文小品的一个分支(也是科普写作的一个分支)的科学小品,从此有了名字。于是在“科学小品”的名目下,团结了一批作家,造就了一批作家。

  1934年“科学小品”之名在呐喊中诞生,是科学小品发轫以后一件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此后,在“xxx”的文化大寂静之后的1983年,全国18家晚报以联合举办科学小品征文的活动,为它树立了第二座里程碑。此后,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又在1986年、1994年促成了第二届、第三届科学小品联合征文,每届应征的文稿也都在万件上下。影响之巨,前所未有。同时,这三届联合征文也是我们有机会了解了科学小品作者群的构成状况。如今这个作者群中的绝大多数,是生活在科研、教学、生产第一线上的科技人员。他们写的是自身熟悉的事物,自身的课题,自身的观察、积累、灵感、领会、探索、发现,原无作文之意,却被“科学的惊异”与社会的需求卷进了这片科学与文学结合的领海。因此新人随时不时出现,成了这支队伍的重要特征。

  借此结集的机缘,简略地回顾科学小品的特征和历程,对读者和科学小品的作者可能不无意义。因为科学小品是什么以和它的历史,虽说都是客观存在,自有客观规律和规范,但规律和规范的发现,却只能在百花齐放的自由创作中间和百家争鸣的独立探索中间。独立的探索,是“科学精神”必有之义。

  (选自《中国科学文艺大系·科学散文小品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最好的科学老师──大自然

  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日本化学家福井谦一在写给中国青少年的信中说:

  我希望青少年们知道我所走过的学问之路,是一条尊重自然的路。自然对于我来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老师,同时也是令人无比敬畏的客观存在。

  在福井谦一刚懂事时,就经常蹲在庭院里,瞪大眼睛盯着叫不知名字的杂草出神。他有时还会把杂草连根拔起,那翠绿的嫩叶会让他仔细地看上半天。蝴蝶飞舞的季节,小谦一会为追逐蝴蝶情不自禁地跑进和近的山里去。山里的景色真是太美了!大自然的杰作令小谦一百看不厌,并使他发生了探索大自然奥妙的遐想。而每一次的新发现,都会让小谦一兴奋好几天,并终生难忘。

  福井谦一在上学以前喜爱收集植物标本。他把许多知名或不知名的花、草和树叶采回家,摆放整齐,持久地看着。在旁人看来,他老是对着一堆枯草败叶发呆,似乎有点傻里傻气,但他却从中获得了无穷的乐趣。

  上了小学后,他的收藏升级了,由植物转为矿物和昆虫。他直到老年时也忘不了曾经在大阪帝冢山一带的丘陵采回的一块树状矿石,同样喜欢矿物的表哥告诉他这是沼铁矿石,是远古时代沉到湖泊或沼泽里木头上的铁。这令小谦一激动不已:天啊,今天的这一片丘陵在远古时竟然是湖底!而这是由我亲自发现的!

  福井谦一采集蝴蝶标本的喜好一直坚持到他老年以后。他成名后到美国讲学,一次在佛罗里达一座机场和近的森林里为了追捕一只美丽的凤蝶而误了航班;另一次在游览亚里桑那大峡谷时为了捕获一只蛱蝶而累得精疲力竭,竟未顾得上好好欣赏著名的大峡谷风光。

  福井谦一的家长认为:亲近大自然是人类的第一特权,所以他们鼓励小朋友们去郊外游玩。父亲还经常在工作之余带着小朋友们去郊外钓鱼,并给他们讲述鱼类和钓鱼的知识。福井谦一上中学后,一家人每年夏天都会在海边租房子度假,在那里钓鱼和游泳。

  福井谦一在谈到他是如何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时说:

  我生长在一个与科学没有什么缘分的普通家庭,正是在大自然中积累起来的丰富切身体验,促使我后来选择了从事科学研究的道路。大自然不只把我引向了化学王国,它也是我探求化学理论时的一位不可缺少的老师。我的理论获得了供认,并且荣幸地获得诺贝尔奖。每当提起此事,我就不能不感谢我的家长,是他们为我的少年时代发明了一个能与大自然自由交往的家庭环境。

  1977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美国生理学家吉尔曼出生于法国东部盛产葡萄酒的布尔戈涅地区。这里景色宜人,一派田园风光。孩提时代的吉尔曼经常骑着自行车到郊外去采蘑菇。说是采蘑菇,其实是大自然美丽的风光、芬芳的气息和令人心旷神怡的感觉吸引着他。只要一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各种绚丽、奇特的花草和树叶就都会成为他采集的对象,并制成标本,汇集成厚厚的标本册。翻阅和欣赏这些标本册,是他的一大嗜好。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看图归类识字课,共有九个词语和一首儿歌。词语是菜园里各种蔬菜的名称,儿歌描述了一些蔬菜的特点和菜园丰收的景象,让人读了似乎能闻到泥土的芳香,似乎能听到农民喜悦的欢笑。本课通过图片,帮助学生认识一些蔬菜及蔬菜的名称。儿歌语言生动形象,琅琅上口,非常适合朗读训练,而且在朗读中能丰富学生对图中蔬菜名称的认识,了解蔬菜的特点,并达到巩固生字新词的目的。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活动教学理论倡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学习作为获得知识的主要方式。本课所面对的学生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这个阶段的孩子有意注意相对较弱,无意注意强,因此课堂上利用各种活动,设计多种形式的'游戏能使孩子注意力保持持久,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课堂上利用利用多媒体、蔬菜图片的辅助教学,体现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创造性,显得新颖、生动、有趣,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对孩子也有较强的吸引力,有助于本课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菜、园、豆、角、萝、卜、心七个生字,认识新笔画卧钩,会写生字“心”。

  2、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朗读儿歌。

  3、认识我国北方常见的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菜园情境,读准字音,了解儿歌内容,使学生在游玩中自主、合作探求知识,潜移默化吸取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乐趣,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表示蔬菜名称的汉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能正确地朗读儿歌、识记生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识记生字,写好心字是难点。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蔬菜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我知道你们都是乐于助人的孩子,今天老师收到了一封求助信,原来是农民伯伯的蔬菜丰收了,可是没有人帮他采摘啊!我们去帮帮他,好吗?

  看,(课件出示图片)这是哪里呀?(板书:菜园里)

  2、你怎么知道这里是菜园呢?

  知道是菜园了,让我们一起叫叫他的名字吧!(课件出示,读两次)

  3、教学生字“菜、园”

  生字会读还要会记。你是怎么记这两个生字宝宝的?先来说“菜”。(草字头)

  你还知道哪些草字头的字?(花,草) 你怎么记“园”字?你能给园找找词语朋友吗?(公园、花园、幼儿园……)

  4、小朋友们,我们一起走进农民伯伯的菜园里看一看吧!

  (二)认识蔬菜,学习生字

  1、知道我们要来,蔬菜宝宝们可开心啦,看,他们早早地排好了队在等我们呢。

  2、(课件出示图片)你认识哪种蔬菜就和他打打招呼吧。

  快介绍给大家认识吧。(让学生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次)

  3、见大家都认识他们,蔬菜宝宝们乐坏了,让我们再一起喊出他们的名字。

  4、蔬菜宝宝说你们真厉害,现在他们变成了汉字,你还会读吗?(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

  这里有两个词语的读音特别需要注意的。(“茄子、萝卜”读轻声)

  5、想读吗?一起来吧。拼音读准了,蔬菜宝宝就会出来和小朋友们见面了。

  6、调皮的拼音把自己给藏了起来,你还会读吗?

  7、有几个生字宝宝很调皮,自个儿跑了出来,想请大家认出他们。谁来读?(课件出示生字:豆、角、萝、卜、心)

  这些生字都想和我们交朋友,下次见面时,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吗?

  (三)小游戏

  给蔬菜找朋友 小兔拔萝卜

  (四)学习儿歌

  1、小朋友们说的真好。有位叔叔把大家说的话编成了一首优美的儿歌。想读吗?读书时遇到困难,比如有的字不认识怎么办?(请拼音、老师、同学帮助。)

  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请大家把语文书翻到95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注意要把拼音读准确哦。

  2、师生合作读文

  3、一起读一次吧!

  (五)指导生字“心”的书写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学得真好。接下来,我们该来比比谁写的字最棒了。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笔画(出示:卧钩)这个笔画的名字叫“卧钩”,跟我一起念他的名字。

  卧钩他像什么呢?卧钩就像是一个人躺着床上,抬头弯腿锻炼身体呢!怎样才能写好它呢?边范写边讲:起笔轻,运笔渐重,到钩之前要顿一顿再钩。(在桌子上写)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个由卧钩组成的字“心”。观察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老师写一个,你们来说。

  现在电脑老师写一个,你们用手指在桌子上跟着写一写。

  投影学生作品,讲评。

  (六)拓展练习,巩固识字。

  1、这些字的用处可大啦!不光出现在我们的课文里,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⑴教师出示牛奶瓶、报纸、食品袋等生活用品,师生一起找。

  ⑵你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这些字?{指名说}

  ⑶只要小朋友做个细心人,一定能在生活中认识更多的字。

  2、快到中午了,农民伯伯要请小朋友吃午饭呢! 看看,他都准备了哪些菜呢?

  (出示菜单:1、西红柿炒蛋,2、豆角炒肉丝 3、凉拌黄瓜 4、萝卜炖排骨 5、南瓜饼 6、白菜豆腐汤 7、茄子炒辣椒 8、香肠炒卷心菜)(齐读)你喜欢吃什么菜,就把菜前的序号写在菜单上,读会了菜名,等一会告诉大家。指名读。

  (七)布置实践活动、作业超市(自选)

  1、熟读儿歌,读给爸爸妈妈听。

  2、收集蔬菜儿歌或有关的菜谱,读一读,认一认上面的字宝宝。

  3、课后,同学们可以随爸爸妈妈去菜市场或农村认识更多的蔬菜,将新认识的蔬菜用彩笔画下来,写上名称,制成卡片,贴在教室墙上的“菜园”中,有兴趣的小朋友还可在旁边附上儿歌,让我们一起分享。我们认识的这些蔬菜还能做成小朋友爱吃的好多菜呢!如:西红柿炒鸡蛋、萝卜烧排骨……请小朋友选择几道你爱吃的菜,为学校或家里排菜单,没学过的生字注上拼音。

  板书: 3、菜 园 里

  九种蔬菜图及名称

语文教案 篇7

  1设计特色:

  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线,自主探究,在创新中求发展。

  2信息资料

  1、d、t、n、l的字母卡片及与单韵母相拼的翻动式卡片。

  2、拼音乐园的课件及“摘苹果”游戏的挂图。

  3、学生用的橡皮泥、小棒和毛线绳。

  3教学要求:

  1、学会d、t、n、l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d、t、n、l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

  4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声母:b、p、m、f并让学生回忆记忆的方法。

  2、复习音节:ba、fo、ma、po

  (设计意图:采取指读对读齐读和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一方面检查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进行字母形状记忆方法的迁移。)

  二、声母音的教学

  1、拼音乐园里可热闹了!今天老师还要带小朋友到这里认识一些拼音娃娃。你们看谁来了?大屏幕演示字母d、t、n、l及直观图。

  2、小朋友,你认识他们吗?指名试着读一读。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好?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

  3、学生模仿读、练读、对读、同座互相检查读,教师相机指导n、l纠正的发音。

  (设计意图: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和不同发展需求,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注重他们主体作用的发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

  三、声母形的教学

  1、屏幕上的图能够帮助你们记住d、t、n、l的样子,请小朋友仔细看图,想一想有什么新的发现,同座交流交流。(学生用以前的方法编顺口溜:队鼓鼓锤ddd;鱼儿跳舞ttt;一个门洞nnn;一根木棍lll。)

  2、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吗?小组讨论一下。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畅所欲言。(马蹄印ddd、用手指摆d的形状;小伞把ttt、倒拄拐棍ttt、t和“七”像;独木桥nnn;l的形状像数字1、筷子、教鞭、指挥棒、旗杆、铅笔、灯管……)

  3、他们还和我们以前认识的哪些拼音娃娃很像?

  (d和b、p;n和u、m;t和f;l和i)

  (设计意图: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放手让学生去寻找新的发现,使学生思维中创造的火花不断闪现。声母形的记忆体现层次性:先引导学生从直观画面观察记忆字形;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字形;最后指导学生根据所学比较记忆字形。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参与、体验、合作、发展,学习态度和情感得以进一步提升。)四、声母与单韵母的拼读教学

  1、翻版出示音节;这些音节你们会读吗?试着读一读。指名读、小组读、示范读、指名当小老师领读、自由选择读、齐读等。教师重点纠正n、l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2、屏幕演示一些带调音节:da、di、tu、nu、li、lu、ni、na.让学生用这些音节组词或说一句话,看谁用上的音节多。

  (设计意图: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学生的成就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拼音在生活中的作用,为学生提前识字说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这四位拼音娃娃分别在四线格的.什么位置?

  2、教师重点指导声母"t"的写法。其余三个声母学生根据观察试着写一写。想写几个就写几个,指导自己满意为止。

  3、教师巡视纠正指导并让学生互相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书写在低年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弹性要求和交流展示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书写的乐趣。)

  六、巩固练习

  1、学生利用手中的橡皮泥、小棒、毛线捏一捏、摆一摆今天认识的拼音娃娃。有的独自进行,有的与同座讨论合作,教师给捏摆好的同学以展示的机会。

  (设计意图:独特的教学手段再次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饶有情趣的欣赏、展示是对学生内在需求的最好馈赠。这种精神上的满足会成为学生记忆中永恒的财富。)

  2、“摘苹果”游戏。拼音娃娃来到果园里,哇!树上结满了红通通的大苹果,多诱人啊!你们想吃吗?学生认读苹果上的字母、音节,读对了就奖励一个大苹果。

  (设计意图:游戏是孩子们快乐求知的源泉。学生在积极的竞争参与中,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得到培植。)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林认养活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动物小卫士──松鼠。(教师板书:松鼠)

  你对这种小动物有哪些了解?松鼠最爱吃松果了,(教师板书:松果)学生齐读课题。

  那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由读课文,注意本课所要学的生字。要求:

  ⑴ 借助拼音读正确、读流利。

  ⑵ 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个什么故事?

  2、指名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3、自主选择生字进行学习,并读出该字所在的句子,教师随机选择句子进行指导朗读,并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练读。

  例:

  ⑴ 读: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

  ⑵ 用如果说一句话。以:讲解字形、间架、笔顺、笔画,并练写。

  4、指名认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进行练读

  例如:第二自然段的`练读可以采用师生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进行。老师读陈述的句子,学生读心里想的句子;或者学生读陈述的句子,老师读心里想的话。

  4、小组之间采用互读或者齐读或者组长指名朗读等方式练读。

  5、质疑解疑:

  ⑴ 松鼠、松果、松树之间有什么关系?

  ⑵ 你喜欢小松鼠吗?为什么?可以让学生自由提问,自主回答,教师引导。

  6、再读课文,把你所体会到的用朗读体现出来。

  7、戴上头饰表演。(松树、松果、松鼠)

  四 复述课文

  1、教师出示提示

  吃松果──想松树──种松果──长松树

  2、小组之间复述后全班交流。

  五、指导书写

  意和总中心字底的写法。

  六、扩展练习

  师:以后这里会是怎么样的呢?

《语文教案(集合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精选】语文教案12-25

语文教案(经典)11-22

(经典)语文教案09-17

语文教案(精选)08-13

语文教案(精选)11-19

[精选]语文教案10-03

语文教案(精选)10-28

(经典)语文教案10-16

语文教案【精选】08-18

语文教案(集合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集合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②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③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前准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内容

  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入

  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可能会说:

  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

  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

  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

  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

  教师: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②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栀子花

  ③感悟内容

  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

  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研读与赏析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①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一爷爷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寻找一份荚)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

  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女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讨论明确]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③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向同学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

  [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拓展延伸作业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下节课交流。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阿凡提帮助穷人战胜巴依的故事,知道阿凡提是个智慧过人、热心助人的人。学习课文的生字,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有关的词语。朗读课文,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来理解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题

  出示阿凡提的头像图,问:这是谁?你们有没有听过有关于他的故事?今天老师就要讲一个有关于阿凡提的故事——付饭钱。板书:饭钱

  二、整体感知听教师范读

  1.思考:(1)故事中写到哪些人物?(2)故事写了阿凡提的一件什么事?

  2.交流,《付饭钱》这个故事就在我们的课本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2课《付饭钱》,(板书:12.付饭钱)齐读。

  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难的字要多读两遍,读通全文。读完后标上自然段号。

  三、阅读理解

  1.分组读1——4小节,填空:穷人()阿凡提帮助,阿凡提()地答应了。

  2.交流:“恳求”、“爽快”是什么意思?1——4节中还有哪个词也表示“爽快”的意思?(一口答应。)

  3.指出“恳求”和“爽快”的'口气。

  4.那么穷人遇到了什么事?(板书:讨饭钱闻)。他当时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着急、委屈)

  5.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1——4小节。

  6.从这节中可以看出阿凡提是个怎样的人?(热心助人,板书。)那么阿凡提又是怎么帮助穷人付饭钱的?同桌分节读5——9小节后回答课文的5——9小节我们将采用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小组学习方式来学习。

  (1)复习: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的方法分为哪几步?(提问——找句子——说句意。)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句子:巴依早就到了,正在同卡子高兴地交谈着。说句子,问:巴依为什么早就到了?正在同卡子交谈着什么?为什么显得那么高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指卡子的话。

  (3)课文中哪一节是写阿凡提具体付饭钱的过程的?请读一读。

  (4)圈出表示阿凡提的动作的词语。

  (5)想想怎么做动作,请表演一下这一小节。交流:出示第七节,关于这句,我们也要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提问联系上下文找到有关的句子。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阿凡提聪明过人,板书;他用巴依对付穷人的办法来对付巴依,帮助了穷人。)

  3.阿凡提拉着穷人大摇大摆地走后,巴依会怎么想?请大家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觉得阿凡提是个怎样的人?

  四、

  板书设计12付饭钱阿凡提热心助人聪明过人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学习体会课文生动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2. 激发学生亲近动物、亲近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点

  学习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准确、形象,领悟介绍小动物的一般写法。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介绍动物的顺序。

  课前准备

  课件(音箱)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

  像老鼠,眼睛圆,尾巴大,腿矫健,能攀爬,性温顺,特乖巧。

  2.说说你印象中的松鼠。

  3.展示松鼠在林中活动的短片。(要求谈感受。)

  要点:活泼可爱、腿脚敏捷、头脑聪慧……

  4.教师小结,并过渡到课文的学习:

  看看作者布丰笔下的“松鼠”和你们说的有哪些异同。

  二、 知识性内容安排:

  1.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自由朗读(大声、小声、无声等)课文,标出小节,圈出生字词,熟悉文章大致内容。

  2. 请学生朗读课件上的生字词,集体纠错正音。

  3. 介绍文章体裁为文艺性说明文,学习第90页关于“说明”的一段介绍。

  明确:①说明文是介绍事物特点的`文章。语言准确、平实、简洁。

  ②文艺性说明文在内容选取和语言表达上较为生动活泼,具有文艺色彩。

  三、 朗读课文,深入思考

  问题:读读想想,作者写了松鼠哪些特点,从文中哪些词句中得到体现?要求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用词的恰当。

  难点梳理:作者在介绍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等惹人喜爱的特点时,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准确运用形容词和动词。作者在从面容、眼睛、四肢、面孔、尾巴等方面来说明松鼠漂亮的形体时,用了“清秀、闪闪发光、矫健、轻快、敏捷、机警、玲珑、漂亮”等形容词和“翘、躲、竖、坐”等动词,形象地说明它讨人喜欢的特点;二是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在介绍松鼠叫声响亮时,对松鼠进行人格化的描写:“要是被人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生动地表现它丰富的情感。

  四、 梳理文章顺序

  漂亮——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坐姿、吃相

  驯良——活动范围活动时间寻食习惯、主要食物

  乖巧——过水情景逃跑筑窝

  文章结构:

  总(1)——分(2-5)——补充说明(6)(先主后次)

  小结:提醒同学们做读书归纳卡片和说明文的一般顺序模式。

  板书设计:

  如何写:(1)抓住特征(2)语言生动(3)合理排序

  五、 作业设计

  1. 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对松鼠进行自我介绍。

  2. 搜集并阅读布丰的资料及作品若干。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生字,会写生字,认识弓字旁。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发现合体字的构字规律,掌握识字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发现的能力。了解本组词的内容,并要努力去做。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文字,好好学习。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会写会记本课字词。。

  教学难点:会写会记本课字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二)尝试识字

  课件出示不注音的动物名称,学生尝试读出来,相机出示图片,并对能读出来的学生予以鼓励,激发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兴趣。

  (三)读词正音

  1自由读教课书上课本的词语,把不认识的字或不能读准字音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弄清这些字的读音。

  2指名读注音词语,注意正音。

  3“开火车”读不注音的词语。

  4引导学习发现词语排列的规律。

  (四)识字大比拼

  1看谁找的快。课件出示文中的要识的字,请你快从本课中把他们找出来,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2看谁记的'好。请你在小组读一读这些生字,并把你记字的好办法说给小组的其他同学听。

  3看谁说的好。

  4看谁读的准。

  (五)巩固字词

  1词语游戏,找朋友。

  2生字游戏,摘果子。

  (六)

语文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同学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崇真求是的科学态度;

  2、引导并协助同学深入、全面认识科学,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具有人文关怀意识;

  3、培养同学正确地把科技信息传达给他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浅显的科学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教师准备

  1、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科学家如何迷上科学的故事,或向同学讲述,或提供资料让同学阅读,以激发同学兴趣;

  2、在活动之前,教师要引导、协助同学了解科学小品、科学童话、科技说明文的写法,或提供一些例文,以便同学模仿,或让同学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

  3、教师对科学技术的两面性作一些查阅和了解,甚至搜集、掌握一些这一方面的观点和信息。

  三、活动指导

  本次综合性学习设计了四项学习内容,可以根据兴趣、特长以和学习条件、资源等不同情况,让同学有选择地、有偏重地开展活动。

  1、关于“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开展这项活动,旨在促使同学回忆自身从童年到少年时代如何第一次与科学结缘,从而重新唤醒和提高对科学的兴趣。教师对活动的指导,要注意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同学自由畅谈。只有在自由畅谈中,才干相互启发,让沉睡的记忆重新激活。教材中提到:“你第一次迷上科学是在什么时候?是因为一件玩具,一本书,还是一次难忘的活动?”事实上,儿童对科学发生兴趣的原因有很多,或是在上学路上,或是在玩耍之中,或因花开花落,或因鸟鸣虫唱……教师要启发、协助同学活跃思维,展开思路,让同学谈得有趣,谈出心得。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有的同学来说,可能保存在他记忆中的不是“第一次如何迷上科学”,而是对科学的着迷第一次如何受到挫折,如何被折断了对科学入迷的感情幼芽。对于这种经历无妨也允许、鼓励同学谈一谈,或许在反思中让自身和他人都能受到启迪。

  2、关于“考虑自然的启示”。开展这项活动,目的是培养同学写作科学小品和科学童话的能力。根据同学的学习兴趣,可以从科学小品和科学童话中任选一项。教材出现了两则小故事,都说明了科学道理,但比较而言,第一则故事更适宜于写科学小品,而第二则故事更适宜于写科学童话。当然,教师和同学若有更适宜的资料,也无妨一用。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同学写科学小品、科学童话不能要求过高;对同学作品评价的主要方式应是交流、展览和选择优秀作文在班上朗读。

  3、关于“展示身边的科技发明”。开展这项活动,旨在培养同学在科学的大世界中“动口又动手”的习惯和意识,推动同学成为科学技术的推广者和宣传员。教材中列出了两项活动内容,一是查阅资料,为最新科技效果写一篇说明性文字;二是向他人介绍自身的小发明、小制作。对于第一项活动的指导要注意两个问题:

  (1)要求同学介绍的应是“最新的科技效果”(当然,“最新”是相对而言的);

  (2)要求同学写一篇说明性文字。比较而言,“说明性文字”比“说明文”的写作要求要低一点。因此,不要求每个同学都写成说明文,只要把“最新科技效果”介绍、说明清楚即可,而对于写作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要求写成较为规范的说明文。对于第二项活动的指导,教师要鼓励同学大胆地把自身的小发明、小制作展示出来,有必要的话,可以让同学边演示边讲解、介绍(这项活动可以与其他学科老师比方物理、劳技课老师取得联系,邀请他们参与活动,参与评价)。至于写“新闻稿”,可以由发明者、制作者来写,也可以让观众(同学)来写。

  4、关于“科学技术两面观”。开展这项活动,是为了提高同学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培养同学在科学追求的进程中具有人文关怀的意识。关于对科学技术全面、辨证的认识这一话题,我们在八年级(上)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走上争辩台的“关于克隆的争议”这一主题活动中已经涉和,开展那项活动是“让同学进一步认识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的关系,推动同学深入考虑如何运用科技之剑,……为同学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打下初步的思想基础”。开展本次活动正是对前次活动的接续和提升。教师在指导这一活动时应注意,首先让同学充沛查阅、了解科学技术的“正面功能”和“负面效应”,在此基础上,把重点放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人文关怀”上。通过讨论,在对科学技术作出全面、辨证认识的基础上,养成同学的人文情感。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激发同学加强讨论,甚至激烈争辩。

  四、活动建议

  1、本次活动是在“科海泛舟”,但在“泛舟”时不要忘记了“捕捞”语文,在活动中应努力将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语言表达、母语意识、人文关怀有机结合起来,将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结合起来;

  2、本次活动具有体验性和智力挑战性,所以,要着力引导同学加强科学情感、态度的体验,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同时,要激发同学广泛涉猎科技知识、热衷于科技新课题,以此来提高同学科学素养和语文素质;

  3、本次活动可按四项内容划分4~8个学习小组(亦可称为合作小组)进行,在学习小组充沛开展活动的基础上,由各组推举代表到班上统一汇报与展示。

  五、活动评价

  1、运用分层评价的方式。同学在小组学习活动阶段主要由学习小组成员相互评价、同学自我评价和小组长评价;同学在全班交流、展示阶段主要由教师评价和同学推举代表来进行评价。

  2、运用分项评价的方式。可以分别对搜集查阅资料、口语交际、写作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发现同学语文基本素质的强弱,以便有针对性地协助同学取长补短,重点加强。

  3、既关注过程也关注结果。评价同学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态度、行为表示尤其是情感态度的变化和能力的提高(自我的纵向比较);评价同学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取得的效果,评价同学搜集资料、口语交际、写作的实际水平(同学的横向比较)。

  六、有关资料

  1、科学小品的脚步(赵雪、赵之)

  科学普和的形式并不限于文字,在文字中更不限于文学。作为科学知识的载体,特别是作为科技新动态的载体,无论发表的速度、数量,科学小品的重要性都不如并不注重文学表示的科普短文。科普短文的优点,是直截了当;直截了当和随之而来的快捷,是大众传媒需要的两种重要品质。虽然如此,科学小品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科学小品和科普短文的主体都是科学,但科学小品是美文。和诗歌、戏剧、小说相比,散文小品的优点是善于兼容逻辑笼统思维与艺术形象思维,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故能舒卷自如,更便于游弋于科学与文学两个领域之间。要而言之,科学与文学相结合的“科学小品”的文学功能,一在窥视科学的素质和科学内含的趣味,二在发现科学与社会、生活、文化、人生的联系。

  科学小品因其篇幅的短小,只能撷取宇宙的一粒微尘,大海中的一滴水,认识体系之树上的一枝一叶,或科学与人生之网上的一二小结节。但只要作者有真知识,真情感,他就能大中见小,小中见大。

  我国科学小品的萌芽,可以上溯到先秦,至南朝的郦道元,北宋的苏轼、沈括,明代的徐霞客、王圻,以至清代的`小说家蒲松龄,更已有独立成篇、足以传世的科学小品。但我们这里说的“科学小品”,特指现代科学小品,即除了现代文学观念之外,它所运用的和反映的,是现代科学观念和现代生活观念。在我国,这种意义上的科学小品发生在提倡科学与民主、与“中学为本、西学为用”相对立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据我们能查找到的最初的科学小品作者,也只有沈雁冰、李四光、竺可桢、贾祖璋、邹韬奋、刘薰宇等不多的人。但那时的科学小品还只有科学小品之实,而无“科学小品”之名。科学小品这个概念的形成,还需等到这类文章多了以后。1934年9月20日,是科学小品史上可纪念的日子。30年代中期,正是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秋,中国文坛上发生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关于小品文向何处去的大讨论。呐喊中,陈望道在他主编的小品文半月刊《太白》创刊号上,通过发表周建人、贾祖璋、顾均正、刘薰宇的4篇科学小品,建立了“科学小品”专栏。作为散文小品的一个分支(也是科普写作的一个分支)的科学小品,从此有了名字。于是在“科学小品”的名目下,团结了一批作家,造就了一批作家。

  1934年“科学小品”之名在呐喊中诞生,是科学小品发轫以后一件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此后,在“xxx”的文化大寂静之后的1983年,全国18家晚报以联合举办科学小品征文的活动,为它树立了第二座里程碑。此后,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又在1986年、1994年促成了第二届、第三届科学小品联合征文,每届应征的文稿也都在万件上下。影响之巨,前所未有。同时,这三届联合征文也是我们有机会了解了科学小品作者群的构成状况。如今这个作者群中的绝大多数,是生活在科研、教学、生产第一线上的科技人员。他们写的是自身熟悉的事物,自身的课题,自身的观察、积累、灵感、领会、探索、发现,原无作文之意,却被“科学的惊异”与社会的需求卷进了这片科学与文学结合的领海。因此新人随时不时出现,成了这支队伍的重要特征。

  借此结集的机缘,简略地回顾科学小品的特征和历程,对读者和科学小品的作者可能不无意义。因为科学小品是什么以和它的历史,虽说都是客观存在,自有客观规律和规范,但规律和规范的发现,却只能在百花齐放的自由创作中间和百家争鸣的独立探索中间。独立的探索,是“科学精神”必有之义。

  (选自《中国科学文艺大系·科学散文小品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最好的科学老师──大自然

  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日本化学家福井谦一在写给中国青少年的信中说:

  我希望青少年们知道我所走过的学问之路,是一条尊重自然的路。自然对于我来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老师,同时也是令人无比敬畏的客观存在。

  在福井谦一刚懂事时,就经常蹲在庭院里,瞪大眼睛盯着叫不知名字的杂草出神。他有时还会把杂草连根拔起,那翠绿的嫩叶会让他仔细地看上半天。蝴蝶飞舞的季节,小谦一会为追逐蝴蝶情不自禁地跑进和近的山里去。山里的景色真是太美了!大自然的杰作令小谦一百看不厌,并使他发生了探索大自然奥妙的遐想。而每一次的新发现,都会让小谦一兴奋好几天,并终生难忘。

  福井谦一在上学以前喜爱收集植物标本。他把许多知名或不知名的花、草和树叶采回家,摆放整齐,持久地看着。在旁人看来,他老是对着一堆枯草败叶发呆,似乎有点傻里傻气,但他却从中获得了无穷的乐趣。

  上了小学后,他的收藏升级了,由植物转为矿物和昆虫。他直到老年时也忘不了曾经在大阪帝冢山一带的丘陵采回的一块树状矿石,同样喜欢矿物的表哥告诉他这是沼铁矿石,是远古时代沉到湖泊或沼泽里木头上的铁。这令小谦一激动不已:天啊,今天的这一片丘陵在远古时竟然是湖底!而这是由我亲自发现的!

  福井谦一采集蝴蝶标本的喜好一直坚持到他老年以后。他成名后到美国讲学,一次在佛罗里达一座机场和近的森林里为了追捕一只美丽的凤蝶而误了航班;另一次在游览亚里桑那大峡谷时为了捕获一只蛱蝶而累得精疲力竭,竟未顾得上好好欣赏著名的大峡谷风光。

  福井谦一的家长认为:亲近大自然是人类的第一特权,所以他们鼓励小朋友们去郊外游玩。父亲还经常在工作之余带着小朋友们去郊外钓鱼,并给他们讲述鱼类和钓鱼的知识。福井谦一上中学后,一家人每年夏天都会在海边租房子度假,在那里钓鱼和游泳。

  福井谦一在谈到他是如何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时说:

  我生长在一个与科学没有什么缘分的普通家庭,正是在大自然中积累起来的丰富切身体验,促使我后来选择了从事科学研究的道路。大自然不只把我引向了化学王国,它也是我探求化学理论时的一位不可缺少的老师。我的理论获得了供认,并且荣幸地获得诺贝尔奖。每当提起此事,我就不能不感谢我的家长,是他们为我的少年时代发明了一个能与大自然自由交往的家庭环境。

  1977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美国生理学家吉尔曼出生于法国东部盛产葡萄酒的布尔戈涅地区。这里景色宜人,一派田园风光。孩提时代的吉尔曼经常骑着自行车到郊外去采蘑菇。说是采蘑菇,其实是大自然美丽的风光、芬芳的气息和令人心旷神怡的感觉吸引着他。只要一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各种绚丽、奇特的花草和树叶就都会成为他采集的对象,并制成标本,汇集成厚厚的标本册。翻阅和欣赏这些标本册,是他的一大嗜好。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看图归类识字课,共有九个词语和一首儿歌。词语是菜园里各种蔬菜的名称,儿歌描述了一些蔬菜的特点和菜园丰收的景象,让人读了似乎能闻到泥土的芳香,似乎能听到农民喜悦的欢笑。本课通过图片,帮助学生认识一些蔬菜及蔬菜的名称。儿歌语言生动形象,琅琅上口,非常适合朗读训练,而且在朗读中能丰富学生对图中蔬菜名称的认识,了解蔬菜的特点,并达到巩固生字新词的目的。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活动教学理论倡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学习作为获得知识的主要方式。本课所面对的学生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这个阶段的孩子有意注意相对较弱,无意注意强,因此课堂上利用各种活动,设计多种形式的'游戏能使孩子注意力保持持久,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课堂上利用利用多媒体、蔬菜图片的辅助教学,体现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创造性,显得新颖、生动、有趣,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对孩子也有较强的吸引力,有助于本课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菜、园、豆、角、萝、卜、心七个生字,认识新笔画卧钩,会写生字“心”。

  2、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朗读儿歌。

  3、认识我国北方常见的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菜园情境,读准字音,了解儿歌内容,使学生在游玩中自主、合作探求知识,潜移默化吸取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乐趣,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表示蔬菜名称的汉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能正确地朗读儿歌、识记生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识记生字,写好心字是难点。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蔬菜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我知道你们都是乐于助人的孩子,今天老师收到了一封求助信,原来是农民伯伯的蔬菜丰收了,可是没有人帮他采摘啊!我们去帮帮他,好吗?

  看,(课件出示图片)这是哪里呀?(板书:菜园里)

  2、你怎么知道这里是菜园呢?

  知道是菜园了,让我们一起叫叫他的名字吧!(课件出示,读两次)

  3、教学生字“菜、园”

  生字会读还要会记。你是怎么记这两个生字宝宝的?先来说“菜”。(草字头)

  你还知道哪些草字头的字?(花,草) 你怎么记“园”字?你能给园找找词语朋友吗?(公园、花园、幼儿园……)

  4、小朋友们,我们一起走进农民伯伯的菜园里看一看吧!

  (二)认识蔬菜,学习生字

  1、知道我们要来,蔬菜宝宝们可开心啦,看,他们早早地排好了队在等我们呢。

  2、(课件出示图片)你认识哪种蔬菜就和他打打招呼吧。

  快介绍给大家认识吧。(让学生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次)

  3、见大家都认识他们,蔬菜宝宝们乐坏了,让我们再一起喊出他们的名字。

  4、蔬菜宝宝说你们真厉害,现在他们变成了汉字,你还会读吗?(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

  这里有两个词语的读音特别需要注意的。(“茄子、萝卜”读轻声)

  5、想读吗?一起来吧。拼音读准了,蔬菜宝宝就会出来和小朋友们见面了。

  6、调皮的拼音把自己给藏了起来,你还会读吗?

  7、有几个生字宝宝很调皮,自个儿跑了出来,想请大家认出他们。谁来读?(课件出示生字:豆、角、萝、卜、心)

  这些生字都想和我们交朋友,下次见面时,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吗?

  (三)小游戏

  给蔬菜找朋友 小兔拔萝卜

  (四)学习儿歌

  1、小朋友们说的真好。有位叔叔把大家说的话编成了一首优美的儿歌。想读吗?读书时遇到困难,比如有的字不认识怎么办?(请拼音、老师、同学帮助。)

  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请大家把语文书翻到95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注意要把拼音读准确哦。

  2、师生合作读文

  3、一起读一次吧!

  (五)指导生字“心”的书写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学得真好。接下来,我们该来比比谁写的字最棒了。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笔画(出示:卧钩)这个笔画的名字叫“卧钩”,跟我一起念他的名字。

  卧钩他像什么呢?卧钩就像是一个人躺着床上,抬头弯腿锻炼身体呢!怎样才能写好它呢?边范写边讲:起笔轻,运笔渐重,到钩之前要顿一顿再钩。(在桌子上写)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个由卧钩组成的字“心”。观察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老师写一个,你们来说。

  现在电脑老师写一个,你们用手指在桌子上跟着写一写。

  投影学生作品,讲评。

  (六)拓展练习,巩固识字。

  1、这些字的用处可大啦!不光出现在我们的课文里,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⑴教师出示牛奶瓶、报纸、食品袋等生活用品,师生一起找。

  ⑵你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这些字?{指名说}

  ⑶只要小朋友做个细心人,一定能在生活中认识更多的字。

  2、快到中午了,农民伯伯要请小朋友吃午饭呢! 看看,他都准备了哪些菜呢?

  (出示菜单:1、西红柿炒蛋,2、豆角炒肉丝 3、凉拌黄瓜 4、萝卜炖排骨 5、南瓜饼 6、白菜豆腐汤 7、茄子炒辣椒 8、香肠炒卷心菜)(齐读)你喜欢吃什么菜,就把菜前的序号写在菜单上,读会了菜名,等一会告诉大家。指名读。

  (七)布置实践活动、作业超市(自选)

  1、熟读儿歌,读给爸爸妈妈听。

  2、收集蔬菜儿歌或有关的菜谱,读一读,认一认上面的字宝宝。

  3、课后,同学们可以随爸爸妈妈去菜市场或农村认识更多的蔬菜,将新认识的蔬菜用彩笔画下来,写上名称,制成卡片,贴在教室墙上的“菜园”中,有兴趣的小朋友还可在旁边附上儿歌,让我们一起分享。我们认识的这些蔬菜还能做成小朋友爱吃的好多菜呢!如:西红柿炒鸡蛋、萝卜烧排骨……请小朋友选择几道你爱吃的菜,为学校或家里排菜单,没学过的生字注上拼音。

  板书: 3、菜 园 里

  九种蔬菜图及名称

语文教案 篇7

  1设计特色:

  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线,自主探究,在创新中求发展。

  2信息资料

  1、d、t、n、l的字母卡片及与单韵母相拼的翻动式卡片。

  2、拼音乐园的课件及“摘苹果”游戏的挂图。

  3、学生用的橡皮泥、小棒和毛线绳。

  3教学要求:

  1、学会d、t、n、l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d、t、n、l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

  4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声母:b、p、m、f并让学生回忆记忆的方法。

  2、复习音节:ba、fo、ma、po

  (设计意图:采取指读对读齐读和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一方面检查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进行字母形状记忆方法的迁移。)

  二、声母音的教学

  1、拼音乐园里可热闹了!今天老师还要带小朋友到这里认识一些拼音娃娃。你们看谁来了?大屏幕演示字母d、t、n、l及直观图。

  2、小朋友,你认识他们吗?指名试着读一读。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好?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

  3、学生模仿读、练读、对读、同座互相检查读,教师相机指导n、l纠正的发音。

  (设计意图: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和不同发展需求,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注重他们主体作用的发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

  三、声母形的教学

  1、屏幕上的图能够帮助你们记住d、t、n、l的样子,请小朋友仔细看图,想一想有什么新的发现,同座交流交流。(学生用以前的方法编顺口溜:队鼓鼓锤ddd;鱼儿跳舞ttt;一个门洞nnn;一根木棍lll。)

  2、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吗?小组讨论一下。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畅所欲言。(马蹄印ddd、用手指摆d的形状;小伞把ttt、倒拄拐棍ttt、t和“七”像;独木桥nnn;l的形状像数字1、筷子、教鞭、指挥棒、旗杆、铅笔、灯管……)

  3、他们还和我们以前认识的哪些拼音娃娃很像?

  (d和b、p;n和u、m;t和f;l和i)

  (设计意图: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放手让学生去寻找新的发现,使学生思维中创造的火花不断闪现。声母形的记忆体现层次性:先引导学生从直观画面观察记忆字形;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字形;最后指导学生根据所学比较记忆字形。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参与、体验、合作、发展,学习态度和情感得以进一步提升。)四、声母与单韵母的拼读教学

  1、翻版出示音节;这些音节你们会读吗?试着读一读。指名读、小组读、示范读、指名当小老师领读、自由选择读、齐读等。教师重点纠正n、l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2、屏幕演示一些带调音节:da、di、tu、nu、li、lu、ni、na.让学生用这些音节组词或说一句话,看谁用上的音节多。

  (设计意图: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学生的成就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拼音在生活中的作用,为学生提前识字说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这四位拼音娃娃分别在四线格的.什么位置?

  2、教师重点指导声母"t"的写法。其余三个声母学生根据观察试着写一写。想写几个就写几个,指导自己满意为止。

  3、教师巡视纠正指导并让学生互相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书写在低年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弹性要求和交流展示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书写的乐趣。)

  六、巩固练习

  1、学生利用手中的橡皮泥、小棒、毛线捏一捏、摆一摆今天认识的拼音娃娃。有的独自进行,有的与同座讨论合作,教师给捏摆好的同学以展示的机会。

  (设计意图:独特的教学手段再次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饶有情趣的欣赏、展示是对学生内在需求的最好馈赠。这种精神上的满足会成为学生记忆中永恒的财富。)

  2、“摘苹果”游戏。拼音娃娃来到果园里,哇!树上结满了红通通的大苹果,多诱人啊!你们想吃吗?学生认读苹果上的字母、音节,读对了就奖励一个大苹果。

  (设计意图:游戏是孩子们快乐求知的源泉。学生在积极的竞争参与中,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得到培植。)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林认养活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动物小卫士──松鼠。(教师板书:松鼠)

  你对这种小动物有哪些了解?松鼠最爱吃松果了,(教师板书:松果)学生齐读课题。

  那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由读课文,注意本课所要学的生字。要求:

  ⑴ 借助拼音读正确、读流利。

  ⑵ 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个什么故事?

  2、指名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3、自主选择生字进行学习,并读出该字所在的句子,教师随机选择句子进行指导朗读,并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练读。

  例:

  ⑴ 读: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

  ⑵ 用如果说一句话。以:讲解字形、间架、笔顺、笔画,并练写。

  4、指名认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进行练读

  例如:第二自然段的`练读可以采用师生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进行。老师读陈述的句子,学生读心里想的句子;或者学生读陈述的句子,老师读心里想的话。

  4、小组之间采用互读或者齐读或者组长指名朗读等方式练读。

  5、质疑解疑:

  ⑴ 松鼠、松果、松树之间有什么关系?

  ⑵ 你喜欢小松鼠吗?为什么?可以让学生自由提问,自主回答,教师引导。

  6、再读课文,把你所体会到的用朗读体现出来。

  7、戴上头饰表演。(松树、松果、松鼠)

  四 复述课文

  1、教师出示提示

  吃松果──想松树──种松果──长松树

  2、小组之间复述后全班交流。

  五、指导书写

  意和总中心字底的写法。

  六、扩展练习

  师:以后这里会是怎么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