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教案

时间:2024-12-04 07:17:05 教案 我要投稿

傅雷家书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傅雷家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傅雷家书教案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3、研读课文,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

  1、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研读课文,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难点: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猜这些故事都与谁有关?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

  2、你认识我吗?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死后被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尊称其“武侯”“诸葛武侯”。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二、题解

  《诫子书》诫:告诫,劝勉。子:儿子。书:书信。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是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三、你读我读,读熟课文

  (一)听录音,找出错误的字音。

  夫君子之行(fú)淡泊(dànbó)淫慢(yín)遂成枯落(suì)

  (二)全班配乐朗读

  四、再读再品,疏通文意

  要求:自主学习: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

  (一)你会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吗?

  (1)非淡泊无以明志(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确志向)

  (2)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3)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

  (4)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振奋精神)

  (5)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浮躁)

  (6)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二)你会翻译这些句子吗?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屏除杂念和干扰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来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不内心恬淡就不能使自己明确志向,不安定清静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真知必须在宁静中得到,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不立志就难以学有所成。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五、你思我想,理解精髓

  1、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那一句话?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你认为这个观点中哪一个字是最重要的?

  “静”字(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

  六、你谈我谈,畅所欲言如果你是诸葛亮的儿子,你听懂了父亲的哪些叮咛?

  七、你谈我谈,分享家书

  提示:可以说说亲朋好友对你的劝诫,书信、短信、微信均可。

  八、你读我读,积累名句

  积累与诸葛亮有关的名句

  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杜甫

  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其一》陆游

  小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一生无意于功名利禄却名垂千古,希望同学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坚守自己内心的宁静,不忘初心,笃志前行。

《傅雷家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傅雷家书教案】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优秀教案07-21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4-20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4-22

《傅雷家书》的读书笔记04-20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1-28

(经典)《傅雷家书》读书笔记04-12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通用]01-24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2-12

(经典)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1-29

傅雷家书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傅雷家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傅雷家书教案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3、研读课文,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

  1、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研读课文,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难点: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猜这些故事都与谁有关?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

  2、你认识我吗?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死后被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尊称其“武侯”“诸葛武侯”。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二、题解

  《诫子书》诫:告诫,劝勉。子:儿子。书:书信。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是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三、你读我读,读熟课文

  (一)听录音,找出错误的字音。

  夫君子之行(fú)淡泊(dànbó)淫慢(yín)遂成枯落(suì)

  (二)全班配乐朗读

  四、再读再品,疏通文意

  要求:自主学习: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

  (一)你会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吗?

  (1)非淡泊无以明志(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确志向)

  (2)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3)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

  (4)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振奋精神)

  (5)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浮躁)

  (6)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二)你会翻译这些句子吗?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屏除杂念和干扰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来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不内心恬淡就不能使自己明确志向,不安定清静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真知必须在宁静中得到,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不立志就难以学有所成。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五、你思我想,理解精髓

  1、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那一句话?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你认为这个观点中哪一个字是最重要的?

  “静”字(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

  六、你谈我谈,畅所欲言如果你是诸葛亮的儿子,你听懂了父亲的哪些叮咛?

  七、你谈我谈,分享家书

  提示:可以说说亲朋好友对你的劝诫,书信、短信、微信均可。

  八、你读我读,积累名句

  积累与诸葛亮有关的名句

  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杜甫

  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其一》陆游

  小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一生无意于功名利禄却名垂千古,希望同学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坚守自己内心的宁静,不忘初心,笃志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