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案合集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 自学生字,熟读三首诗。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第1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 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 抄写生字。
2. 读、背三首诗。
第2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 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 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 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 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 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2. 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3. 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 指导背诵《望洞庭》
三、吟读、理解《忆江南》
1. 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
2. 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旧:过去 胜:超过)
3. 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比较、比喻)
4. 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
5. 指导背诵《忆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 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 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五、作业:
1.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桂林山水(2个课时) 返回目录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设计:
一、故事导人,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坐稳你们的小船,我们出发了。
二、整体感知,带人情境。
1.范读课文。
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三、精读第二节,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扛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板书:静清、绿)
1.中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这样概括地写,不是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吗?
(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出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很清,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
漓江的水可真绿,多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和原句对比读,你有什么感觉?
(4)指导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5)学生有感情朗读。
4.激情点拨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水独特的美。)
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2)学生试背。
四、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节。
1.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练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节。
2.出示要求。
读读:读第三节。
划划:划出最美的句子。
练练:读出美的感受。
说说:值得学习的写法。
(扶放结合,注重学法的迁移。)
3.朗读比赛。
要求:①把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②读给一个老师或同学听
③记住他们对你朗读的评价。
4.全班交流,并请进步特别大的同学为画面配音,其他同学欣赏。
(让学生读给老师或同学老师听,恰似给疲劳的学生注入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课堂气氛瞬间进入了高潮。与老师或同学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其效果不言而喻。另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待人接物、语言交际、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真可谓一举多得,设计绝妙。)
5.谈谈值得学习的写法。
(对比;抓住特点具体地写;用整齐的句式)(板书:奇、秀、险)
(围绕教学单元目标,读写结合。让学生悟出写作方法。)
五、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节。
1.范读。
2.激情点拨。
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画,这幅画有83公里,所以说是连绵不断的画卷。这幅画是谁画的?(生答:大自然)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彩笔把桂林山水描绘得这般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让我们感到如痴如醉。(板书:美如画)
3、学生齐读最后一节。
让我们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里吧!
(对于《桂林山水》这样的精品,只有多读,方能领悟文中之意,体会文中之情,让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读写结合,延伸课外。
1.其实,同学们也游览过很多名胜。让学生交流所带来的风景照或自己所了解的名胜古迹。
2.说一说,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表的特点。
2、通过诵读,领会文章大意。
3、掌握常见的文言字词。
4、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5、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6、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文。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必知的东西:例如书法家不能不知道《兰亭序》;军事家不能不知道《孙子兵法》,二胡演奏家不能不知道《二泉映月》;我们今天所要学的是忠臣不能不知的文章------诸葛亮的《出师表》。苏轼曾经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这催人泪下的《出师表》。的确,《出师表》是千古名篇,历来为人传诵,那么(陆游在《书愤》)中怎样评价《出师表》的?“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二、简介作者及文体: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人称“卧龙”,汉末为避战乱,隐居隆中。后扶佐刘备统一了我国西南地区,使全国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因足智多谋、运筹帷幄yùn chóu wéi wò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在历史上享有盛名。蜀汉建兴五年,他率师北上伐魏,出师前写下了传唱千古的表文《出师表》,向后主陈说了自己的请求和愿望,被誉为智慧的化身,忠臣的代表,人臣的.楷模。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述作者的请求和愿望。我国古代臣民给君主的呈文有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称为“书”,汉代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在内容上各有其不同的分工(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此外还有一种专门议论朝政的文章叫做“疏”;到魏晋南北朝时,此类文章又称为“表”。
三、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学生画记出疑难字词,注意停顿、重音。
2、正音,范读。
殂 cú 陟zhì 猥wěi 诹zōu 夙sù 遗wèi 否pǐ 裨bì 咎jiù
3、学生朗读课文。
4、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结合注释弄懂文意。
古今异义词:
(1)开张:今义是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
(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
(3)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4)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
(5)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
通假字
3、一词多义
道 中道崩殂(路) 咨诹善道(方法)
遗 以遗陛下(给予) 以光先帝遗德(遗留)
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重任) 不效则治臣之罪(尽力)
为 俱为一体(是)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做,但任)
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评判) 每与臣论此事(议论)
无 若无兴德之言(没有)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不论)
行 然后施行(实行) 性行淑均(行为) 行阵和睦(行列)
益 有所广益(益处) 至于斟酌损益(增加)
4、虚词
①“于”的用法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在)
欲报之于陛下也(及于、给)
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对)
②“以”的用法 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
咨臣以当世之事(拿)
遂许先帝以驱驰(而)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来)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以致)
故临崩寄臣以人事也(把)
愚以为宫中之事(认为)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表时间,地域等界限)
5、词类活用
以光先帝遗德(名词动用,发扬光大)
恢弘 志士之气(形容词动用,发扬光大)
此皆良实(形容词名用,善良诚实的人),
亲贤臣,远小人(形容词动用,亲近、疏远)
深入不毛(名词动用,长庄稼)
四、分析课文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熟读了《出师表》这篇文章并了解了这篇文章的大意,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分析这篇文章,我们说,读文章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读清作者的思路,写文章的时候作者他自己有一定的思路,那么我们读的时候要了解他的思路,那么,我们看看,我们今天学习《出师表》这篇名篇,板书《出师表》,那么我们看看人们是怎样评价《出师表》的,在上节课老师提到了陆游在《书愤》中有一句是评价它的,大家回忆一下是哪句?提问后板书“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此篇文章是千古传诵的名文,那么,我们看看他的思路,文章共有几个自然段?(9),那么作者首先写什么?大家看看课本。板书:(分析形势,提出建议),1~~5:;接着写什么?(自述经历)6~~7:;再写什么呢?(各方职责)8;最后写到什么?(结束语,表心情)9
所以,《出师表》它的整个内容主要是这样,以出师为中心,首先:在危急形势下出师,提出治国建议;其次,陈述出师理由,表达感激之情和效忠心愿;接着重述前议,要各司其职;最后,要求批准出师,表达出师决心。那么,请同学们看看黑板,(画线),大家发现没有,它有一个怎样的特点?所以整篇的内容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为这样的,他出师的主要目的就是什么?(北伐)
那么。我们说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我们不是有这样的说法吗?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所以我们要在这里吸取他的智慧,那么我们想想,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可以吸取诸葛亮哪些智慧呢?下面我们进入深层次的分析:
2,第1自然段
教师:同学们,诸葛亮北伐,以图中原,实现兴汉大业,为何要在临走前向君王刘禅奏章呢?(因为刘禅懦弱无能)鉴于诸葛亮对刘备父子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把完成国事看成是自己的责任。因此,诸葛亮向刘禅奏章了,下面我们来看看诸葛亮是如何进行奏章的。
(!)全班朗读,思考:
A、 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当时的有利条件又是什么?
B、 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C、 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D、 对陛下进行了怎样的规劝?
(提问,教师归结)
A、 明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关头。对形势的这一清醒的估计,是暗示刘禅,如不发愤图强,国家必然败亡。(板书),
教师:那么蜀国是不是没有利的条件呢?不是,那么,有利条件是
B、 明确:“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教师:内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内”“忘身于外”的耿耿忠心。这告诉刘禅,只有依靠、重用这些贤德忠贞之士,才可救亡图存,以完先帝之业。那么,面对客观条件(不利条件)与主观条件(有利条件),作为蜀汉的国君应当实行怎样的政策呢?由此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什么?
E、 C、明确:“开张圣听”即要广泛听取意见政策,我们用一个成语概括此意是(广开言路),诸葛亮提这一意见其目的是:诚宜“光先帝遗德,恢弘 志士之气”,假如不广开言路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对陛下进行了怎样的规劝?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教师:“开张圣听“自然是主要的政策,那么诸葛亮还向刘禅提出怎样的建议?大家看2自然段
(2)全班齐读并思考:
A、作者提的第二条建议是什么?
明确:“严明赏罚”,作为国君跟宫中亲近,跟府中疏远,如有所偏私,则会造成“内外异法”,即宫中府中法令不一;因此作者提出怎样的劝诫?“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如有作奸犯科以及尽忠立功者,作者认为应该怎样执行?“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强调依法办事,由此才能“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教师:作者向刘禅提出的第三条意见是什么?(亲贤远佞)大家读3~~5自然段。
作者在出师前在内政上(宫中)作了怎样的安排?大家看看第三自然段。
首先作者想到的是(宫中之事),向后主刘禅举荐了贤才,诸葛亮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而作者还特别强调这些贤才都是谁简拔的?(先帝)板书:(先帝简拔之臣),由此提出具体做法:“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这样就能够得到怎样的好处?(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教师:那么作者除了在内政上作了安排外,还在什么上作了安排?(军政上)板书:(营中之事)看第四自然段:这一段作者在军政上举荐了谁?(向宠),为何举荐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从前试用此人,先帝是如何评价的呢?(先帝称之曰能),具体如何举用?“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好处?“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教师:这两段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都是为下文说“亲贤臣”张本。且看第五段:
教师:1、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正面):亲贤臣,远小人。
(反面):亲小人,远贤臣。
教师:作者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亲贤远佞的利与弊。
教师:先帝在世时痛恨叹息谁?(桓,灵二帝昏庸误国)由此使后主引以为戒,促使后主要亲贤远佞。
教师:诸葛亮在宫中之事中举荐了郭攸之、费讳、董允,他还向刘禅补荐了哪些贤才?(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说明“亲贤臣”才能是国家兴旺发达。
小结:第一部分,从当前形势出发,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向他提出三条建议,在表达方式上是运用寓情于议,,具体地说,在议论形势、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2)分析第二部分:
1、全班齐读6~~7自然段
逐句分析第六段:
A、 叙述 本志:身份、生活、追求----品格高远
B、 叙 猥自枉屈,三顾茅庐:
先帝:宽宏大度,不耻下问----由是感激
C、 叙 共患难经历:创业艰难----效忠心愿
教师:本段。。。。。。。。(见教师用书P558)
逐句分析第七段:
A 、 叙 托孤之事
B、 受命以来的心情、行动
C、 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出师目标
D、 补笔
小结:第二部分表达方式是寓情于事,在叙述作者本人身世,追随先帝创业经过和“受名以来”的工作的同时,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达自己的心愿。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领会中心
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一段
齐读第一段内容。思考、讨论。
最能表现这段中心的是哪一句?
这段通过什么来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
。
二、讲读第二段
指名读第二段内容。思考。
马克思生活为什么这样困窘?表现在哪些地方?马克思是怎样对待的?这说明什么?理解“困窘’’和“毫不在意’’
恩格斯是怎样竭尽全力,在生活上帮助马克思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理解“竭尽全力’’)
讨论思考题。
齐读后。
三、讲读第三段
指名读三段。思考: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亲密合作的具体事例有哪些?
讨论:
同住伦敦时,他们是如何讨论政治事件和科学问题的?(相机理解“各抒已见’’“滔滔不绝’’)
分开后,他们又是如何讨论政治事件和研究工作的?
工作上,他们是如何互相帮助的?
引读三个事例。
。
四、讲读第四段
齐读四段,思考:
为什么说他们的`友谊是伟大的?
联系课题,理解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讨论。
。
全文内容,领会中心。
作业设计
给带点字注音
1、宁愿()宁静()
2、厌恶()恶心()恶果()
选词填空
依然 毅然
虽然现在已是盛夏,可鼓岭( )凉风习习,真是避暑的好地方。
五壮士( )接受了掩护群众和部队主力撤退的任务。
认真 骄傲 懒惰 勤奋 马虎 谦虚
在学习上,我们提倡( ),反对( ),提倡( ),反对( ),提倡( ),反对( )。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通过诵读,学习作者语言。
3.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un1)鹏
斥安鸟(yan4)
蓬蒿(hao1)
咫尺(zhi3)
狼藉(ji2)
相形见绌(chu4)
美味佳肴(yao2。)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方)茼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精巧:精细巧妙。
佳肴:精美的菜肴。
二、导人
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学生交流感受和见解,同学问互相补充。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段。
学生阅读第一、二段,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一段段意:提出“征服自然”说法错误,认为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第二段段意:大自然窃笑人。(理由:1.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2.今人也会变成古人。3.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二)学习第三至第五段。
1.学生阅读第三至五段,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三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第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2学生发表自己看法,对本文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
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如:
(1)说说人类变化的历史。
(旧石器、新石器……)
(2)人类从被动状态变为主动了吗?…。(.人类先是不能或难以生存,在其他动物的威胁下偷生。后来工具逐渐进步,能够征服其他动物,是已经变为主动。)
。
(3)人类成为大自然的主人了吗?
(人类不能完全使大自然听命,所以尚未成为大自然的主人。)
(4)如果说至今人类的作品(一万年后)还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或者本文不可笑,那么人类的作品有的一万年后不可笑。)
(5)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对人类的理智有一点否定。)
(6)我们的正确看法应当是怎样?….(要尊重人类的科学研究,人类的命运变好。例如人的寿命从二三十岁进为七十几,不管是一万年后,人类寿命的延长,对人类来说不会是“可笑的”。)
五、小结
学习本文要认识“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学理性精神比较人与自然,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出敬畏自然的结豁,i莉人类长远发展。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识“抽、续”等12个生字。会写“夫、表”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好事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另人有用”的道理。
重点
1、识“抽、续”等12个生字。会写“夫、表”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难点
1、识“抽、续”等12个生字。会写“夫、表”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教具
1、关于风的好处和危害的资料或录像片。
2、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猜谜导入
1、猜谜激趣: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
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风)
2、板书课题,谈话激趣:风娃娃长大了,风娃娃想出门为人们做好事了,风娃娃还想和聪明好学的'孩子交朋友呢。大家想和它交朋友吗?快去读读课文吧!
初读课文
1、自由小声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2、感知内容:风娃娃做了哪些好事?读一读。风娃娃做了哪些坏事?出读一读。
3、指导识字。
a.屏幕出示词语:汗水、吸气、高兴极了、风筝、表示、行驶、责怪、伤心、断断续续。
b.你已经认识哪些字了,怎么认识的?(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识字)
c.分组当小老师,把自己已经认识的字教给同组同学。
d.采取给生字归类的方式帮助记忆字形。(老师提供卡片,可以让学生摆一摆。)
4、接力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流利,教师注意正音。
写字指导
1、学生观察本课要写的字的特点,并说一说。
2、教师范写一个“吸”,提醒学生写出好右边的“及”,注意笔画笔顺,再描红。
3、写其余左右结构的三个字。学生先书空,再描红、临写。
拓展活动
我们已经认识了风娃娃,课后了解一下风娃娃还可能做什么好事、什么坏事?
第二课时
交流课外学习成果
说说风娃娃还可能做什么好事、什么坏事?
复习巩固
1、报读词语卡片(生字组成的词语,包括课后练习中的词语。)
2、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插图,说说风娃娃在哪里,他在干什么?
朗读感悟
1、老师用简笔画一个高兴的风娃娃和一个伤心的风娃娃。学生看图后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风娃娃。
2、结合朗读课文,说说风娃娃为什么高兴,又为什么伤心。
3、你喜欢风娃娃吗?为什么?假如风娃娃的妈妈,请你对风娃娃说几句话。
4、展示读,看谁读得流利,读也感情。
生字组词比赛
1、以组为单位给生字(含要求会认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找朋友,写在一张纸上。比比哪个小组找得多。
2、教师把生字卡片贴在学习园地里,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继续为生字找朋友。
指导写字
1、教师范写出“表”字,提醒学生注意笔顺。(学生自己写“夫、示号”)
2、教师巡视指导,将写得好的字用投影仪展示评价。
备注
作业布置听写本课生字词。
板书设计
纤夫表示号子流汗伤心吸气积极
赶紧责怪摇摇摆摆断断续续飞快
教学后记查找资料,交流课外学习成果,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教案[经典]04-24
语文天地教案04-26
(精选)语文教案09-18
语文教案(经典)11-22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12-25
[精选]语文教案10-03
(精选)语文教案10-05
(经典)语文教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