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关推荐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最新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会看病教学设计最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最新1
教材简析:
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去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依赖性较强,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学习本课,不但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而且要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打蔫儿、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说“母爱”
1、叙说“母爱”: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请大家把你知道的或你亲身体验到的有关“母爱”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引导学生从电视电影、课外阅读、自身经历等方面去说、)
2、导入新课:
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二、阅读课文,懂“母爱”
1、一读课文:
⑴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
⑵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两种方式解决:同学间互相解决,留待深入阅读时理解、)
2、二读课文:
⑴按要求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
⑵把画出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⑶深入理解感悟:(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母亲内心矛盾,爱子之心昭然若揭、)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深深自责,足见爱子之切、)
“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度日如年”的感觉只因母子情深、)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磨练的是“意志”,体现的是“至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负责任的爱是真爱、)
3、三读课文:
母爱是广袤深远的,母爱的表达也是异彩纷呈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好好体会母亲的感情、(读好描写母亲语言、心理等句子是重点,读出感情的变化是关键、)
三、联系实际,赞“母爱”
1、教师引导:文中的母亲棉队生病的孩子并没有及时给孩子看病或送进医院,此时你对这位母亲一定有看法,请你说说吧、(全班交流)
2、 “母爱”的主题是永恒的,是共同的、但每个人从母亲那里感受到的“爱”是各不一样的,能不能把你自己感受到的母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可以写首诗,可以唱支歌,可以说几句话……(交流共享)
四、拓展延伸,谢“母爱”
今天,我们通过阅读课文,走进了作者的心灵,她告诉我们母亲如何给予儿女“爱”;同时我们也走近了母亲的世界,她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被爱是同样的沉重、“学会看病”不仅是我们自己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也是对“母爱”的最好报答、母亲对儿女的爱的表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同样我们对“母爱”的报答也不要千篇一律、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时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它!
五、作业超市
1、摘抄课文中的成语,其中有叠词的成语,再照样子写出三个成语、
2、请把文中的母亲与自己的父母比较一下,在自己生病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话想对你的父母说呢?请写下来吧,回家拿给父母看看,看后请父母也写上几句、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最新2
教学目标
1、通过略读,浏览等方法,理解“按图索骥”“忐忑不安”“艰涩”等词语的意思,借助“按图索骥”一词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还原感受,走进母亲让儿子去看病时的内心世界、
3、通过阅读,自主建构,认识到让孩子学会独立才是文中母爱的真谛、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到母亲让孩子学会独立才是文中母爱的真谛、
一、导入
师:我们最近学过的几篇课文,都是讲父母对儿女的爱,这些浓浓的爱深深地感动了我,龙其是妈妈的爱,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妈妈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你们认为她是一个怎样的母亲?(残忍)
师板书:残忍
师:不过事实真的是如此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毕淑敏阿姨写的《学会看病》,来看个究竟、(师板书:《学会看病》)
二、初读课文
1、初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碰到有注音的生字词语发出声音拼一拼,把文章读通顺(2、)、读完后先借助课题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文章主要写一件什么事、(课件显示)
师:请同学们读齐朗读提示,(生读)师:开始读、
2、检查预习情况
师:好,都差不多了,头抬起来!
3、课件出示生字、新词,齐读,4、我们再来看第二题,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师提示文中有一个词语“按图索骥”是什么意思?“骥”是什么意思?“图”是什么意思?“索”又是什么意思?在文中分别是什么意思?师:这个词在文中什么意思,快速浏览、)儿子按照母亲给他的路线去看病结果怎样?儿子学会了看病
师:很好、儿子生病了,母亲让他独自去看病,儿子看完病,骄傲地回来向母亲汇报、
师: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
1、谈话:初步了解母亲的苦心、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还认为这位母亲是残忍的吗?生:不是、
师:好,用一个字来说、生:爱、(师板书;爱)
师:恩,爱,母亲是爱儿子的,是对儿子的一种磨练、(师板书:磨练)
2、品味母子的收获、师:请同学们读这句话,(课件出示句子: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我自己、)师:儿子磨练到什么了?(学会自己一个人看病)师:以前儿子是什么样的?(依赖)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师:依赖性很强的儿子最终学会了看病,在次磨练中儿子学到了什么?(独立,不依赖父母、)
师:是啊!第一次独自走出家门,不依赖父母,自己独立把病看好、看来他真的是长大了很多、在这次磨练中得到了很多、师:再读这句话,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她为什么磨练了儿子也磨练自己?)
师:恩,问题提得很好、你真会读书!真会思考!是啊,老师也有这个疑问,为什么说磨练了儿子也磨练了自己呢?
师:咱们也不着急回答、看着默读提示,再次走进课文,你可以一目十行、(默读要求: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描写母亲心理变化的句子,在感触特别深的句子旁边写下批注、)
师: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找出了这句话,自己再读读这句话,把它读通顺了、(出示句子: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师:谁站起来把它读一读、
师:从这一句话中你们读出了什么?
(提示:有没有不懂的词语?注意沙漏,又称“沙钟”,是我国古代计量时间的仪器、它是根据流沙从一个容器漏到另一个容器的数量来计量时间,沙子流的速度非常缓慢、
沙漏
沙漏也叫做沙钟,是一种测量时间的装置、西方沙漏由两个玻璃球和一个狭窄的连接管道组成的、通过充满了上面的玻璃球的沙子穿过狭窄的管道流入底部玻璃球所需要的时间来对时间进行测量、一旦所有的沙子都已流到的底部玻璃球,该沙漏可以被颠倒以测量时间了,一般的沙漏有一个名义上的运行时间1小时、)
师:(从这句话我们可以读出时间过得?,像什么一样过得很慢?看病是件?)
(我从这句话中读出了时间像沙漏过的很慢、读出了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情、)
师:反复提到了时间、
师:时间像沙漏,就是觉得等待的时间很漫长、师:谁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师:从她的朗读中,你觉得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时间过得很慢?(还没有,费时间,忐忑不安,坠入,艰涩、)师:艰涩,艰涩什么意思?生:艰难、
师:把艰难写在这个词旁边,你还从哪个词中,体会到了时间的漫长?时间像什么过得很慢?生:沙漏、
师:恩,很好,谁有感觉时间过得很慢的经历吗?(暑假快到的时候时间很慢,等计程车,很无聊的时候、)
师:相信很多同学都有过这种经历、好,再来读一读这段话,体会时间过得缓慢、{指导朗读)
师:一起再读一遍、(学生齐读第22自然段)
师:一个人站起来读、(抽生读22自然段,教师指导点评)师:谁再来?
(抽生读22自然段,教师指导点评)师:自己再读一遍、(学生自由读)}
师:好,同学们读得很好,能不能用一个词来说说,母亲当时的心情、(度日如年,心急如焚,如坐针毡,焦急不安)
师:如果你是这位母亲,在家等待的过程中,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请展开想象写一写、
(出示:30分钟过去了,儿子没有回来,;
一个小时过去了,儿子没有回来,;
一个半小时过去了,儿子没有回来,;
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师:你得在后面写,母亲想或者母亲怎么做?
(提示:儿子可是几乎没有去过医院,他要自己打车、挂号、找内科、找分诊台、查体温等)
师:咱们请四个同学合作完成、
(老师边读,学生边填空、母亲想:不知道儿子是不是顺利地到达了医院;母亲想:儿子,你挂上号了吗?找到内科了吗?你一定要耐心地等一等啊!母亲想:儿子,你量好体温,拿好药了吗?应该准备回家了吧?母亲想:儿子应该回来了呀!怎么还没回来呢?会不会出了什么意外呢?我真不该让他一个人去看病、)
师:现在我们回头看看,母亲为什么说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母亲也经受了担心与煎熬,所以说,母亲也磨炼了自己、)
师:那母亲又为什么要磨炼儿子,也磨炼自己呢?是因为母亲对儿子的'?(爱)师:这种爱是对儿子的磨练,是为了让儿子?(学会独立)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师:这里母亲讲到了路线图,这里的路线图是不是文中所说的去医院的路线图呢?(不是,是指面对生活,面对困难时种种应对的办法,指独立生存的能力、)有了母亲口授的“路线图”,相信儿子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从容应对了、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磨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自己对自己“残忍”、这样,等到我们必须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时,就都能从容应对,而不用让母亲担心了、
师:文中还有很多对母亲的心理活动描写,同学们用刚才这种方法自己回去学习、四:拓展
师:每个母亲都是爱孩子的,虽然表面看来,这位母亲很残忍,可正是母亲的“残忍”才让儿子学会了独立,母亲的这种残忍,实际上是对儿子深深的爱、同学们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或感受?寒冷的冬天,早上,你很早就要来学校上学,你多么希望父母能送送你,可父母却不送你,要你独自去上学,这时,你有什么想法呢?(觉得父母一点都不爱自己,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捡来的、)师:当你考试成绩不理想,母亲打你时,你会怎么想?(母亲是为我好)师:其实,天下的母亲没有不爱自己的孩子的,只是每个人表达的方式不同、母亲的爱可以是一杯牛奶,也可以是一块面包,还可以是一个巴掌?我相信学习了这个单元后,同学们一定能体会到母亲对我们的爱,你也一定同样爱你的母亲,那下面,就让我们用一首小诗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情感吧!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最新3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特殊母爱、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
2、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自理的角度,为人生奠基、
【教学准备】媒体资源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当你生病的时候,你是怎么办的,是自己一个人去医院看病还是由父母陪同你一起去呢?(学生讨论回答)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她在儿子生病发烧时却忍心让他独自一个人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为什么会这样做呢?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看看谁先找到其中的原因、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过查工具书,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教师播放课文朗读,进一步学习课文、
3、引导学生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重点感悟
1、在朗读过程中思考:哪些句子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2、小组内交流,无法解决的问题留待进一步阅读时解决、
教师点拨:
(1)“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因为担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觉得时间的流动艰难缓慢、母亲等待独自看病的儿子归来,“度日如年”,足见爱子真情、
(2)“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
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饱受担心与痛苦的折磨,所以说也是对母亲自己的'考验、
(3)“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这段话讲的是母亲这样做的目的,即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学会生活、“口授一张路线图”,文中指告诉儿子看病的程序、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路线图”泛指面对生活、面对困难种、种应对的办法,指生存的能力,生活的能力、这是做父母的责任、
小结:题目中的“学会看病”指的是让谁学会看病?母亲为什么要求儿子自己去看病?你觉得母亲的行为合适吗?为什么?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最新4
教材简析
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去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依赖性较强,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学习本课,不但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而且要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打蔫儿、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新闻激趣、
师:同学们,老师昨天读报的时候发现了一则很有意思的新闻,大家想读一读吗?(出示“新闻”)大声读一读,读完告诉我你对这则新闻的看法、
新闻:
一个孩子看病六个家长陪同陪诊大军加大医院负荷
本报讯:秋季是传染病的高发期,绍兴市人民医院人满为患、记者通过观察发现,医院里更多的竟是陪在孩子身边的家长,儿科门诊室内,几乎每个孩子都有好几名家长陪着来看病、前天,一名2岁的男孩因发烧来医院就诊,陪同他前来的家属竟然有6人,连80岁的祖奶奶也颤巍巍地陪着宝贝曾孙子打点滴、“规模庞大”的陪护家长队伍,把原本就拥挤的急诊室挤得更加密不透风、有医生提醒家长,一名小病人,陪同家长最多不超过2名为佳、
(学生说看法,老师相继穿插:你有过这样爸爸妈妈陪同看病的经历吗?)
师:是啊,父母的爱总是无私的,尤其是中国的家长,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自己的子女、可是就有这样一位母亲,她却在儿子生病的时候没有陪孩子去看病、她是不是不爱孩子呢?她当时是怎么想的?她又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齐读课题《学会看病》、
二、初读课文,熟悉大意、
1、根据自学提示,朗读课文、
师:带上老师给你们的自学提示,大声读一读课文,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新词,读通句子、
2)标好小节段,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新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出示本课新词
打蔫儿拖沓艰涩怔住
喋喋不休雪上加霜忐忑不安按图索骥
师:这些词语中有一个成语特别难理解,按图索骥、谁来简单说一说这个词语的意思?骥的意思就是——(良马)、
师:这个成语还有一个故事、传说春秋时期有一个识马高手叫孙阳,把自己丰富的识马经验写成了一部《相马经》、他的儿子就按照这本书去寻找千里马,结果千里马没找到,却找到了一只癞蛤蟆、后来这个词语也指机械地寻求答案或者按照线索寻找事物、
师:那么这个成语在课文中又是什么意思?谁能借助老师的填空来说一说、
母亲让(儿子)借助(他给的看病提示)去医院(独自看病)、
齐读主要内容、
师总结:利用文中的关键词大概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略读课文的好办法、
三、研读对话,初识母亲的“狠心”
1、研读“病得不轻”,体会到母亲的狠心、
师:母亲是在孩子怎么样的情况下,让他独自去看病的?(学生说,生病且病得很重)
师:快速浏览课文,请找出能证明孩子病得不轻的`词语或句子、
交流:
打蔫儿(无精打采)沙哑滚烫的手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较平日拖沓、
师:孩子病得不轻还要让他独自去看病,用一个我们刚学过的成语来说简直就是——(雪上加霜)、你觉得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母亲?可以用文中的词语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积累的词语说、
交流:狠心,残忍,冷漠
2、研读“步步逼问”,体会母亲的狠心、
师:从文中那些句子还可以具体看出母亲的狠心?(一连串的“逼问”、)
出示“逼问”的对话描写、师生配合朗读、
什么叫“逼问”?(步步紧追,问了又问)
男女生配合朗读(请女生读出母亲的步步紧逼,冷漠狠心、男生读出儿子的虚弱、)
师总结:这还真是一个狠心、冷漠、残忍的母亲、
四、精读内心独白,认识母亲的“慈爱”、
1、展示母亲内心矛盾、
师:可是作为母亲,她到底愿不愿意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呢?凭自己初读的第一感觉,谁来说一说?
师:完全愿意嘛,又有点不愿意;完全不愿意嘛,又有点愿意,这样就是左右——生:为难,师:进退——生:两难
师:按照课文中的一个词就是忐忑不安、这就是母亲矛盾的心理,到底是怎样的心理呢?
出示句子: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
点名读、
师:注意感叹号
再指名读,齐读、
师:但是母亲的心理还有另一种想法——
出示句子:我怎么能让孩子独自去看病?
点名读,齐读、
2、精读内心独白、
师:下面我们就要走进母亲的内心世界,请快速默读课文,划出描写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然后把这些心情的句子带到这两句话的后面说说理由,为什么有这种想法?
出示: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因为——
我怎么能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因为——
(学生讨论交流)
师总结:从大段大段的心理描写中我们读到了矛盾,斗争和煎熬、做出这个决定,对母亲来说也非常痛苦、
4、研读22小节,揭示母亲的慈爱、
师(出示22小节):请齐读22小节,找一找从哪些词语中读出了母亲的痛苦、
第22小节: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1)时间过得快还是慢?(度日如年)
艰涩:换成“缓慢”可以吗?艰难苦涩沙漏:出示图片坠:换成“落”可以吗?坠字感觉更重,更痛苦、
2)练习朗读,读出母亲的痛苦,度日如年、
师引导:每一秒时间的流逝,都像很重的东西砸进母亲的心房、而且是整整两个小时!请你把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课堂练笔、
师:母亲就这样,等了两个小时饱受折磨、还好,儿子终于回来了,终于听到脚步声了、此时此刻,母亲倚在门上,看到儿子回来,肯定有千言万语要对儿子说,请你以儿子为开头,写一写母亲想对孩子说得话、
出示:我开了门,倚在门上:“儿子——、”
学生练笔,交流
师:把刚才同学们的想法串起来,就是母亲的心声啊!学到这里,徐老师不禁要问这个母亲残忍吗?冷漠吗?狠心吗?这也是一个很爱孩子的母亲啊、
五、感悟主题、
师:孩子最后有没有学会看病?读一读第25小节、
师:母亲仅仅教会了孩子看病吗?还让孩子学会了什么?
学生预设(独立面对生活,学会独立、)
师:而对母亲而言,经历了内心斗争和煎熬,看到儿子顺利回来,她又学会了什么?(齐读26小节)提炼出:学会放手
师:是啊!或许对母亲来说,孩子跌倒了马上扶起来是一种爱,让孩子自己爬起来也是一种爱;孩子生病了陪去医院看病是一种爱,让孩子自己学会看病也是一种爱;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是一种爱,而让孩子学会独立,自己学会放手是一种更伟大的——母爱、(板书:母爱)
师:所以,作者在文章结尾对孩子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出示27小节)有没有词语不懂?解释“聊胜于无”、读一读、
六、阅读拓展
师:知道这篇文章中的母亲是谁吗?她就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毕淑敏、旁边是她的儿子芦淼,现在已经得到了三个硕士学位、他们母子合作写成了一部《母子环球旅行记》,老师建议大家去读一读、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最新5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读文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贫穷的母亲可以坦然从容地让儿子去买自己心爱的小说,慈祥的母亲鼓励儿子满怀信心地写作,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然而却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她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记一记不认识的生字,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和同桌交流自己记生字的办法,并互相读一读课文、
3、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4、简要复述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汇报自己读懂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再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空白处、
2、小组交流读书的体会、
3、全班汇报交流读书体会:从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重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句子进行汇报并相机指导朗读:
(1)“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因为担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觉得时间的流动艰难缓慢、母亲等待独自看病的儿子归来,“度日如年”,足见爱子真情、)
(2)“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饱受着担心与痛苦的折磨,所以说也是对母亲自己的考验、)
(3)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
(这段话讲的是母亲这样做的目的,即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学会生活、“口授一张路线图”,文中指告诉儿子看病的程序、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作为父母,应该对孩子“口授”更多的“路线图”,并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生存的能力,这是父母的责任、)
4、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5、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1、说一说自己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说,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2、写一写自己在读这篇课文过程中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母亲对儿女的爱的表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同样我们对“母爱”的报答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想一想自己报答母爱的方式,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一做、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最新6
【教学目标】
(一)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和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和对儿子的爱、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大家欣赏一首小诗《妈妈的爱》(出示课件)
2、师:是啊,世上最最伟大的爱,人间最最深厚的真情——那是母爱、母爱是大树,为我们遮荫蔽日;母爱是暖茶,使我们清凉解渴;母爱是春风,让我们神清气爽……、可是,现在有一个母亲,在她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却做出了异于常人的举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翻开105面《学会看病》,书写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大家自由读一遍课文,思考:(课件)(1)、面对生病的孩子,母亲是怎么做的?(2)、你同意母亲的做法吗?为什么?
2、读后交流(1)、面对生病的孩子,母亲是怎么做的?(请生回答)
(2)母亲究竟是怎样一步步逼着儿子去看病的呢?来看看儿子和母亲的对话(出示课件)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3)从对话中,你可以感受到什么?——预设:残忍、狠心、冷漠、(4)师:如果你是这位儿子,你赞同母亲的这种做法吗?为什么?(生各抒己见)、
(三)研读课文:
1、师: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子生病了,作为父母的肯定也会心痛,相信这位母亲也很爱自己的孩子,那么她究竟为什么让儿子独自到医院看病呢?她究竟是怎么想的呢?让我们走进这位母亲的内心世界,体会这位母亲的心情、
(课件出示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母亲的情感变化、
2、读后交流(生找到描写木清心理活动的句子后交流理解体会)(1)“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看到儿子的依赖下定决心让儿子独立)
(2)“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母亲内心犹豫矛盾,爱子之心显而易见)(3)“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深深自责,足见爱子之切)(4)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深深后悔,体现的是爱子情深)
(5)“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负责任的爱是真爱)
3、师小结:从母亲的这些心理活动,我们看到了一位爱子情深的母亲、 4文中还有一句话写出了母亲在儿子出门后极度担心的心情、是哪一段?
“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这句话写出了母亲在儿子出门后极度担心,度日如年的心情、我们还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此时母亲的心情?
(心急如焚、如坐针毡、坐立不安、度日如年)四.总结升华
1、师:学到这,我们完全理解了这位母亲的良苦用心,那种不忍心可是又不得不狠下心来的心情对母亲来说确实是一种折磨,更是一种磨炼、稳中有这样一句话(出示课件)“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写的就是这种做法不仅对儿子是一种考验,对母亲更是一种心灵上的考验、(理解两个“磨炼”的意思)
2、师:那么母亲培养孩子独立仅仅是让他学会独自看病吗?她还可能在哪些事上也会教给孩子独立呢?(生自由谈)
3、母亲的良苦用心有效果吗?她别样的爱让儿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学会了独立)
4、假如你是儿子,相信你也会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此时,你又有什么话想对母亲说?(课堂练笔)五.拓展延伸
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类似这种别样的父爱或者母爱吗?以前你是怎么想的?学了这一课后你又是怎么想的?请写下来、
板书:
“冷漠”处理
独自看病
母亲──────
儿子────
尽责的“爱”
学会独立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最新】相关文章:
学会看病教学反思04-21
《学会看病》教学反思04-21
学会看病教学反思15篇04-29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及反思最新08-08
看病介绍信11-25
看病介绍信6篇12-30
诗歌教学设计11-03
教学设计与反思09-24
古诗教学设计05-15
教学设计的反思 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