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颗枸杞豆》教案

时间:2024-10-21 11:42:25 教案 我要投稿

《三颗枸杞豆》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颗枸杞豆》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颗枸杞豆》教案

《三颗枸杞豆》教案1

  教学内容

  《三颗枸杞豆》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中的体验、感悟、交往与对话,让学生以自身的经验和体验为基础,以自己的方式来建构知识。为此,本课教学中拟应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策略,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课教学拟采取“板块”结构的方式。

  教材情况

  1、编排体系。

  新教材以主题编排课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色年华”与本单元“童年趣事”都是有关青少年成长的文章,为此,在教学中可将它们联系起来。

  在上学期我们开展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图书馆搜集信息。因此,在教学中可进一步练习资料的摘录、概括。

  2、单元编排。

  本单元“童年趣事”有5篇文章(其中诵读欣赏1篇),其他4篇已学习。写作“记事写人要线索清楚”,口语交际“劝告”的相关知识已做介绍。为此,本着单篇教学角度要错开的设想,本课教学侧重从整体把握抓住线索,以文章摘录实践品味语言,启迪思想。

  学生情况

  学生阅读后对文章的主要思想内容可能有所了解,但是,学生对字词的积累、语言的品味、文章内在联系的深入挖掘还会有难度。为此,本课教学要集中针对学习困难重点引导。

  教学目标

  1、积累应用字词,摘录重点语句并能感悟和理解其深刻涵义。

  2、探究人物的命运成长。

  3、感悟、体会生命的价值,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三叔的话对“我”的启发教育。

  2、生动细致的描写。

  教学难点

  人物成长的轨迹与文章思路。

  课前准备

  阅读课文,做好摘录与思考。

  一、积累字词。

  二、品味语句并填表。

  1、人物描写。(见表1。)

  2、景物描写。(见表2。)

  3、写出100字左右的'读后感。

  4、写出自己的疑难问题,由小组长

  筛选出1~2个重要的在课堂上讨论。

  教学流程

  一、整体感悟。

  1、导入。

  师:我们开始学习《三颗枸杞豆》一文时,在屏幕上看到一轮红日正在沉下,一轮红日正在升起;由此,我们会联想到时间的流逝,进而想到人生的意义。现在,我们回顾上册中学过的冰心的诗《青年人》(齐背)。

  青年人,珍重的描写罢,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

  2、检查字词积累应用。

  点名让学生到黑板前听写词语,其余学生合上书自己听写。

  蚱蜢、叶鞘、蹑手蹑脚、烦躁、绺、花蕊、擎、惊诧、脸颊、香蒿、荠菜、鲜为人知、癌症、腻味、摞、著作等身、颓唐、殷红、凄楚、惩罚。

  3、交流心得体会,了解学生自主阅读情况。

  4、小组交流问题,引导学生注意思考,视情况为下一步的深入探究作铺垫。

  二、探究研读。

  1、教师导学。

  师:在本文学习中,我们要把握文章的思路和人物成长的过程,从文中得到教育和启发,从阅读方法上就应该从研读内容,品味语言入手,我们进行的摘录正是为了这样的目的。

  2、在课前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合作交流。

  在教学中,要尽量进行学法指导,通过小组合作,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互动。以下内容的学习可先让学生概括,相互补充,然后由教师总结。

  (1)人物描写。(见表3。)

  (2)山谷里的景物。(见表4。)

  3、研读内容,进一步品味语言。

  (1)文章思路与人物成长的过程。

  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探讨三叔和“我”不同的人生历程,然后做如下总结,梳理思路,总括全文。

  (2)讨论:“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三、体验与反思。

  师:回首往事,在以下几种情境中,“我”想怎样对三叔说,请以“三叔,我想对您说”为话题说几句话:

  1、当三叔告诉我野豆角花并不断叹息的时候;

  2、当三叔解释奇怪的图画时;

  3、当三叔捏住我的脸说“这也是太阳”时;

  4、当我拿到三颗枸杞豆时;

  5、当年老的爸爸为他的教育方法而骄傲时。

  四、拓展延伸与巩固练习。

  1、拓展延伸。

  搜集有关劝告人们珍惜时间、刻苦努力的名言警句。

  2、巩固练习。

  (1)把课文后“探究·练习”做在书上。

  (2)完成同步练习中的本课练习。

《三颗枸杞豆》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生动细致的描写

  2、三叔的一些含义深刻的话语、三叔一生给我的教训

  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生动细致的描写,尤其是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描写细致传神。

  2、教学难点:①三叔的一些含义深刻的话语

  ②三叔一生给我的教训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在记忆的长河中,总有一些难忘的事物让我们刻骨铭心,以至影响我们的一生,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当代作家程海在童年时代是因为什么从而改变他一生的命运。

  (老师板书课文题目:三颗枸杞豆)

  2、初步感知课文

  1)明确文章大意

  从小我就是个出了名的淘气鬼,经常逃学,有一天,我又逃学来到童年的乐园——山沟前的小树林,意外地碰到了三叔,通过与三叔两次相遇、交谈,我重新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最终成为了一个植物学家。

  2)明确文章结构:

  ①文章的结构顺序:总——分——总

  ②文章结构的具体划分:(1—2)引子,引出回忆(总)

  (3—59)三叔一生给我的教训(分)

  (60)勤奋学习的动力(总)

  3、深入研讨课文

  (1)课文的一开始就给我们设置了一个悬念,大家发现了没有?(在读的时候觉得哪一句不可思议)

  明确:小时候的我是个出了名的淘气鬼,后来怎么会成为一个植物学家

  (2)小时候的我并不是一般的淘气,而是出了名的淘气,那么从文章的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我的淘气?

  明确:

  ①捉金巴牛,掏雀儿蛋

  ②上课捣鬼

  ③逃学

  ④挨了父亲的暴打,没几天又旧病复发

  ⑤为捉蝴蝶又逃学

  (3)就是这么个淘气的孩子,却因为偶遇了一个人,由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为了一个勤奋好学的学生,那么这个人是谁?

  明确:三叔

  (4)那么三叔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会给作者的一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迹。(请学生分角色朗读10—33自然段,划出有关描写三叔神态、举止、语言的句子)

  (5)作者初遇三叔,三叔给他的第一个印象是什么?

  明确:

  ①瘦:一根根筋骨都从衣服外面数出来;

  ②有病:两只眼睛,像开得大大的窗户,嘴唇发紫,像成熟的桑葚。

  (6)如此瘦弱、病态的一个人,却带给作者足以改变命运的力量,这种力量到底是什么?那么作者与三叔的交谈过程中,三叔都有哪些异常的举止和语言?

  明确:

  ①仔细观察一草一木(野豆角花几个花瓣、几根花蕊、几根叶脉)

  ②两次说到时间不多了,太迟了;

  ③两次提到三叔声音怪异。

  (7)那么三叔为什么要如此仔细观察这些普普通通的一草一木?为什么两次说到同样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含义?

  明确:

  ①快死了,留恋这世上的一草一木;

  ②有些后悔,对自己的一生充满了悔恨;

  (8)与三叔的第一次相遇、交谈,我受到触动了吗?

  明确:

  有,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我呆呆立了一会儿,忽然感到乏味”,以前乐趣无穷的小树林如今一下变得乏味了,说明我受到触动了,但这种感觉是什么?作为一个小孩子我还不明白。

  (9)当我星期天的下午再次来到小树林,又碰到了三叔,通过与三叔的第二次偶遇,我逐渐明白了内心的这种触动到底是什么?那么这次三叔又和我谈到了什么?

  明确:

  ①画儿

  ②太阳

  (10)三叔向我展示了他在地上画的一些奇怪的画儿,画上画了些什么?这些画里藏了几个谜,各有什么含义?

  明确:①四个谜

  ②:a塔——建筑师理想的破灭——○

  b书——作家梦的破灭————○

  c树——生物学家理想的破灭—○

  d三个○——两手空空,一事无成

  (11)除了谈到画儿,还谈到太阳,请学生分角色朗读(40—54自然段)

  请同学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①把太阳比喻成红色的车轮,有什么含义?

  明确:代表时光的流逝,“红色的'”是因为快要下山的太阳是红彤彤的。

  ②“捉住太阳”是什么意思?

  明确:这里的太阳,实际上指时间,指“生命”,“捉住太阳”是指捉住时间,捉住生命,也就是抓紧时间学习、工作、生活······

  ③为什么说把太阳捉到手,太阳就能变成一个圆圆的金盘子?

  明确:只要抓住时间,把握现在,生命就会变得有意义、有价值。

  ④三叔为什么说“我”也是太阳?

  明确:因为“我”还是个孩子,我生命的路还很长,我有的是时间,有的是希望。

  (12)当三叔想去捉太阳时,他的身体已经不允许他这么做了,三叔在临终之前又给作者留下了第五个谜,这个谜是什么?我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确:①三颗枸杞豆

  ②悟出:三颗枸杞豆就代表三个○,它既是生命的终结,又是生命的开始。

  (13)读罢全文,相信三颗枸杞豆同样也给了你一定的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可以多角度的来感悟)

  明确:①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②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③知难而退,只会两手空空;

  ④时间是生命,是财富,是力量;

  ⑤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⑦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谈书迟;

  ⑧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4、课堂小结

  虽然只是三颗再寻常不过的小小的枸杞豆,在作者的眼里,却充满了神奇的魔力,也由此改变了自己的一生,使自己从一个出了名的淘气鬼成长为一位著名的生物学家。有一句话说得好:“拳头只能征服皮肉,深刻的启示才能触及心灵”,希望同学们能带着这篇课文给你的启示让你的人生从此有一个更美好的开始!最后送大家一份礼物——对联一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与大家共勉。

《三颗枸杞豆》教案3

  教学目标

  1、领悟文章的语言,理解其深刻含义。

  2、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要珍惜时光,把握金色年华。

  教学重难点

  领悟文章的语言,理解其深刻含义。

  体会文章中的人生哲理。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白话文(入新课

  1、课前5分钟播放歌曲《童年》。

  2、师讲述:

  一首《童年》将我们带回了如诗如画的岁月。童年是美好的,是有趣的,是懵懵懂懂的。而程海笔下“我”的童年是什么样子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三颗枸杞豆》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出示学习目标

  1、课前已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老师想问一问,文中主要写了哪两个人?请根据你的理解,说一说三叔和“我”分别是怎样的人呢?(学生作答)

  2、三叔在他生命垂危之际,悟出了什么?“我”从与三叔的交往、从三叔的话语里又悟出了什么?这节课通过《三颗枸杞豆》的学习,要探究完成以下两个目标。(出示学习目标)

  三、介绍读书方法,分点感知主体

  1、教者介绍读书方法——跳读。

  这篇文章比较长,在课堂上读完要花很长时间。如何在作好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在最短的时间,找出在课堂内我们需要的一些重要材料呢?

  今天,老师将教给大家一种新的读书方法,这就是跳读。

  跳读是专门寻找所需材料的阅读方法。跳读不要求对文章必须从头至尾的通读,只要抓住文章的主要部分,选读某些章节就可以。跳读时要眼脑并用,精神高度集中,迅速扫描,寻找所需材料。

  2、齐读读书方法,教者强调跳读的方式。

  3、教者出示读书目的,学生跳读课文。

  请同学们用跳读的方法,读一读“我”和三叔的两次对话,划出对话中不理解的语句,并提出来,讨论交流。

  指名说,师及时予以鼓励。

  注: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A、三叔为什么说“谁又不是这样呢”?

  B、“我呆呆立了一会儿,忽然感到很乏味”,这是为什么?

  C、三叔三幅画的含义是什么?

  D、“野豆角花,谁不认识!”这里为什么用“!”而不用“?”。

  E、三叔为什么“狡猾”地一笑?

  F、三叔为什么说“仔细看看,仔细看看,时间已经差不多了!”

  G、三叔的眼睛为什么会闪射出一种异样的光辉,瘦瘦的脸颊为什么会升起两朵红晕?

  H、“这是我一生的成绩:三个O”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I、50节、52节、53节这三节是全文的重点所在,学生提出来的可能性最大,应着重引导。

  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探究你们这一组在初读课文阶段遇到的问题。有疑难之处可以和老师交流。刚才同学们讨论时,充分体现了良好的合作精神,预习时,要养成小组交流的习惯。这样简单的问题课前就可解决,课内我们重点讨论比较难的问题。(学生作答)

  2、教者小结。

  通过跳读,同学们在学习课文时,要抓一些重点词句如“这也是太阳,这也是太阳”等。还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句子的'含义。有时课文的写作背景对我们更好地把握课文也有帮助。希望同学们能将这种学习习惯保持下来。

  四、深化感知,全面掌握

  1、教师投影出示以下问题:

  三叔先后给我留下了五个谜语,分别是:

  (1)三幅画儿,一幅是歪歪斜斜的塔,一座是一堆松松散散的书,一幅是一株弯弯扭扭的树。这是三个谜语。

  (2)画儿下面还有三个圆圆的“0”。

  (3)三叔托父亲交给“我”的三颗枸杞豆。

  你能猜出谜底吗?

  1、指名读题。

  2、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3、生回答,教师点评,及时鼓励。

  4、师小结。

  三叔一生屡立志向,但都因为没有持之以恒,而最终一事无成。为了不使三叔的悲剧在我们身上重演,我们必须把握时间,珍爱生命,让我们的人生更有价值。

  五、升华主题,畅谈感想

  1、教者出示投影。

  悟一悟,写一写:

  请同学们用精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写出你对时间、对生命的感悟。

  2、学生拿出纸和笔,将自己所想到的写下来。

  3、指名读,师及时予以鼓励。

  六、总结全文

  三叔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启示,虽然他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但他都半途而废。临终之前,送我三颗枸杞豆作为永远的纪念。实际上三叔将自己的理想和希望寄托在我身上。学完这篇课文,我希望同学们能把握时间,珍爱生命,为自己的人生描绘青春年华最绚丽的一笔。

  七、课后作业

  整理童年趣事,在日记本上写下来。

  1.教师导学。

  师:在本文学习中,我们要把握文章的思路和人物成长的过程,从文中得到教育和启发,从阅读方法上就应该从研读内容,品味语言入手,我们进行的摘录正是为了这样的目的。

  2、在课前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合作交流。

  在教学中,要尽量进行学法指导,通过小组合作,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互动。以下内容的学习可先让学生概括,相互补充,然后由教师总结。

  (1)人物描写。(见表3。)

  (2)山谷里的景物。(见表4。)

  3、研读内容,进一步品味语言。

  (1)文章思路与人物成长的过程。

  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探讨三叔和“我”不同的人生历程,然后做如下总结,梳理思路,总括全文。

  (2)讨论:“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三颗枸杞豆》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三颗枸杞豆》教案】相关文章:

苏教七年级下《三颗枸杞豆》教案最新06-14

《蚂蚁搬豆》教案06-27

蚂蚁搬豆小班教案07-22

(实用)《蚂蚁搬豆》教案15篇08-06

幼儿园小班综合教案:豆宝宝01-25

实用的小班音乐《蚂蚁搬豆》教案三篇04-23

教案06-23

卫星比武优秀教案 优秀教案04-13

关于教案模板 教案模板案例02-03

《三颗枸杞豆》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颗枸杞豆》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颗枸杞豆》教案

《三颗枸杞豆》教案1

  教学内容

  《三颗枸杞豆》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中的体验、感悟、交往与对话,让学生以自身的经验和体验为基础,以自己的方式来建构知识。为此,本课教学中拟应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策略,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课教学拟采取“板块”结构的方式。

  教材情况

  1、编排体系。

  新教材以主题编排课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色年华”与本单元“童年趣事”都是有关青少年成长的文章,为此,在教学中可将它们联系起来。

  在上学期我们开展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图书馆搜集信息。因此,在教学中可进一步练习资料的摘录、概括。

  2、单元编排。

  本单元“童年趣事”有5篇文章(其中诵读欣赏1篇),其他4篇已学习。写作“记事写人要线索清楚”,口语交际“劝告”的相关知识已做介绍。为此,本着单篇教学角度要错开的设想,本课教学侧重从整体把握抓住线索,以文章摘录实践品味语言,启迪思想。

  学生情况

  学生阅读后对文章的主要思想内容可能有所了解,但是,学生对字词的积累、语言的品味、文章内在联系的深入挖掘还会有难度。为此,本课教学要集中针对学习困难重点引导。

  教学目标

  1、积累应用字词,摘录重点语句并能感悟和理解其深刻涵义。

  2、探究人物的命运成长。

  3、感悟、体会生命的价值,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三叔的话对“我”的启发教育。

  2、生动细致的描写。

  教学难点

  人物成长的轨迹与文章思路。

  课前准备

  阅读课文,做好摘录与思考。

  一、积累字词。

  二、品味语句并填表。

  1、人物描写。(见表1。)

  2、景物描写。(见表2。)

  3、写出100字左右的'读后感。

  4、写出自己的疑难问题,由小组长

  筛选出1~2个重要的在课堂上讨论。

  教学流程

  一、整体感悟。

  1、导入。

  师:我们开始学习《三颗枸杞豆》一文时,在屏幕上看到一轮红日正在沉下,一轮红日正在升起;由此,我们会联想到时间的流逝,进而想到人生的意义。现在,我们回顾上册中学过的冰心的诗《青年人》(齐背)。

  青年人,珍重的描写罢,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

  2、检查字词积累应用。

  点名让学生到黑板前听写词语,其余学生合上书自己听写。

  蚱蜢、叶鞘、蹑手蹑脚、烦躁、绺、花蕊、擎、惊诧、脸颊、香蒿、荠菜、鲜为人知、癌症、腻味、摞、著作等身、颓唐、殷红、凄楚、惩罚。

  3、交流心得体会,了解学生自主阅读情况。

  4、小组交流问题,引导学生注意思考,视情况为下一步的深入探究作铺垫。

  二、探究研读。

  1、教师导学。

  师:在本文学习中,我们要把握文章的思路和人物成长的过程,从文中得到教育和启发,从阅读方法上就应该从研读内容,品味语言入手,我们进行的摘录正是为了这样的目的。

  2、在课前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合作交流。

  在教学中,要尽量进行学法指导,通过小组合作,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互动。以下内容的学习可先让学生概括,相互补充,然后由教师总结。

  (1)人物描写。(见表3。)

  (2)山谷里的景物。(见表4。)

  3、研读内容,进一步品味语言。

  (1)文章思路与人物成长的过程。

  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探讨三叔和“我”不同的人生历程,然后做如下总结,梳理思路,总括全文。

  (2)讨论:“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三、体验与反思。

  师:回首往事,在以下几种情境中,“我”想怎样对三叔说,请以“三叔,我想对您说”为话题说几句话:

  1、当三叔告诉我野豆角花并不断叹息的时候;

  2、当三叔解释奇怪的图画时;

  3、当三叔捏住我的脸说“这也是太阳”时;

  4、当我拿到三颗枸杞豆时;

  5、当年老的爸爸为他的教育方法而骄傲时。

  四、拓展延伸与巩固练习。

  1、拓展延伸。

  搜集有关劝告人们珍惜时间、刻苦努力的名言警句。

  2、巩固练习。

  (1)把课文后“探究·练习”做在书上。

  (2)完成同步练习中的本课练习。

《三颗枸杞豆》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生动细致的描写

  2、三叔的一些含义深刻的话语、三叔一生给我的教训

  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生动细致的描写,尤其是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描写细致传神。

  2、教学难点:①三叔的一些含义深刻的话语

  ②三叔一生给我的教训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在记忆的长河中,总有一些难忘的事物让我们刻骨铭心,以至影响我们的一生,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当代作家程海在童年时代是因为什么从而改变他一生的命运。

  (老师板书课文题目:三颗枸杞豆)

  2、初步感知课文

  1)明确文章大意

  从小我就是个出了名的淘气鬼,经常逃学,有一天,我又逃学来到童年的乐园——山沟前的小树林,意外地碰到了三叔,通过与三叔两次相遇、交谈,我重新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最终成为了一个植物学家。

  2)明确文章结构:

  ①文章的结构顺序:总——分——总

  ②文章结构的具体划分:(1—2)引子,引出回忆(总)

  (3—59)三叔一生给我的教训(分)

  (60)勤奋学习的动力(总)

  3、深入研讨课文

  (1)课文的一开始就给我们设置了一个悬念,大家发现了没有?(在读的时候觉得哪一句不可思议)

  明确:小时候的我是个出了名的淘气鬼,后来怎么会成为一个植物学家

  (2)小时候的我并不是一般的淘气,而是出了名的淘气,那么从文章的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我的淘气?

  明确:

  ①捉金巴牛,掏雀儿蛋

  ②上课捣鬼

  ③逃学

  ④挨了父亲的暴打,没几天又旧病复发

  ⑤为捉蝴蝶又逃学

  (3)就是这么个淘气的孩子,却因为偶遇了一个人,由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为了一个勤奋好学的学生,那么这个人是谁?

  明确:三叔

  (4)那么三叔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会给作者的一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迹。(请学生分角色朗读10—33自然段,划出有关描写三叔神态、举止、语言的句子)

  (5)作者初遇三叔,三叔给他的第一个印象是什么?

  明确:

  ①瘦:一根根筋骨都从衣服外面数出来;

  ②有病:两只眼睛,像开得大大的窗户,嘴唇发紫,像成熟的桑葚。

  (6)如此瘦弱、病态的一个人,却带给作者足以改变命运的力量,这种力量到底是什么?那么作者与三叔的交谈过程中,三叔都有哪些异常的举止和语言?

  明确:

  ①仔细观察一草一木(野豆角花几个花瓣、几根花蕊、几根叶脉)

  ②两次说到时间不多了,太迟了;

  ③两次提到三叔声音怪异。

  (7)那么三叔为什么要如此仔细观察这些普普通通的一草一木?为什么两次说到同样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含义?

  明确:

  ①快死了,留恋这世上的一草一木;

  ②有些后悔,对自己的一生充满了悔恨;

  (8)与三叔的第一次相遇、交谈,我受到触动了吗?

  明确:

  有,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我呆呆立了一会儿,忽然感到乏味”,以前乐趣无穷的小树林如今一下变得乏味了,说明我受到触动了,但这种感觉是什么?作为一个小孩子我还不明白。

  (9)当我星期天的下午再次来到小树林,又碰到了三叔,通过与三叔的第二次偶遇,我逐渐明白了内心的这种触动到底是什么?那么这次三叔又和我谈到了什么?

  明确:

  ①画儿

  ②太阳

  (10)三叔向我展示了他在地上画的一些奇怪的画儿,画上画了些什么?这些画里藏了几个谜,各有什么含义?

  明确:①四个谜

  ②:a塔——建筑师理想的破灭——○

  b书——作家梦的破灭————○

  c树——生物学家理想的破灭—○

  d三个○——两手空空,一事无成

  (11)除了谈到画儿,还谈到太阳,请学生分角色朗读(40—54自然段)

  请同学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①把太阳比喻成红色的车轮,有什么含义?

  明确:代表时光的流逝,“红色的'”是因为快要下山的太阳是红彤彤的。

  ②“捉住太阳”是什么意思?

  明确:这里的太阳,实际上指时间,指“生命”,“捉住太阳”是指捉住时间,捉住生命,也就是抓紧时间学习、工作、生活······

  ③为什么说把太阳捉到手,太阳就能变成一个圆圆的金盘子?

  明确:只要抓住时间,把握现在,生命就会变得有意义、有价值。

  ④三叔为什么说“我”也是太阳?

  明确:因为“我”还是个孩子,我生命的路还很长,我有的是时间,有的是希望。

  (12)当三叔想去捉太阳时,他的身体已经不允许他这么做了,三叔在临终之前又给作者留下了第五个谜,这个谜是什么?我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确:①三颗枸杞豆

  ②悟出:三颗枸杞豆就代表三个○,它既是生命的终结,又是生命的开始。

  (13)读罢全文,相信三颗枸杞豆同样也给了你一定的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可以多角度的来感悟)

  明确:①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②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③知难而退,只会两手空空;

  ④时间是生命,是财富,是力量;

  ⑤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⑦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谈书迟;

  ⑧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4、课堂小结

  虽然只是三颗再寻常不过的小小的枸杞豆,在作者的眼里,却充满了神奇的魔力,也由此改变了自己的一生,使自己从一个出了名的淘气鬼成长为一位著名的生物学家。有一句话说得好:“拳头只能征服皮肉,深刻的启示才能触及心灵”,希望同学们能带着这篇课文给你的启示让你的人生从此有一个更美好的开始!最后送大家一份礼物——对联一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与大家共勉。

《三颗枸杞豆》教案3

  教学目标

  1、领悟文章的语言,理解其深刻含义。

  2、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要珍惜时光,把握金色年华。

  教学重难点

  领悟文章的语言,理解其深刻含义。

  体会文章中的人生哲理。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白话文(入新课

  1、课前5分钟播放歌曲《童年》。

  2、师讲述:

  一首《童年》将我们带回了如诗如画的岁月。童年是美好的,是有趣的,是懵懵懂懂的。而程海笔下“我”的童年是什么样子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三颗枸杞豆》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出示学习目标

  1、课前已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老师想问一问,文中主要写了哪两个人?请根据你的理解,说一说三叔和“我”分别是怎样的人呢?(学生作答)

  2、三叔在他生命垂危之际,悟出了什么?“我”从与三叔的交往、从三叔的话语里又悟出了什么?这节课通过《三颗枸杞豆》的学习,要探究完成以下两个目标。(出示学习目标)

  三、介绍读书方法,分点感知主体

  1、教者介绍读书方法——跳读。

  这篇文章比较长,在课堂上读完要花很长时间。如何在作好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在最短的时间,找出在课堂内我们需要的一些重要材料呢?

  今天,老师将教给大家一种新的读书方法,这就是跳读。

  跳读是专门寻找所需材料的阅读方法。跳读不要求对文章必须从头至尾的通读,只要抓住文章的主要部分,选读某些章节就可以。跳读时要眼脑并用,精神高度集中,迅速扫描,寻找所需材料。

  2、齐读读书方法,教者强调跳读的方式。

  3、教者出示读书目的,学生跳读课文。

  请同学们用跳读的方法,读一读“我”和三叔的两次对话,划出对话中不理解的语句,并提出来,讨论交流。

  指名说,师及时予以鼓励。

  注: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A、三叔为什么说“谁又不是这样呢”?

  B、“我呆呆立了一会儿,忽然感到很乏味”,这是为什么?

  C、三叔三幅画的含义是什么?

  D、“野豆角花,谁不认识!”这里为什么用“!”而不用“?”。

  E、三叔为什么“狡猾”地一笑?

  F、三叔为什么说“仔细看看,仔细看看,时间已经差不多了!”

  G、三叔的眼睛为什么会闪射出一种异样的光辉,瘦瘦的脸颊为什么会升起两朵红晕?

  H、“这是我一生的成绩:三个O”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I、50节、52节、53节这三节是全文的重点所在,学生提出来的可能性最大,应着重引导。

  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探究你们这一组在初读课文阶段遇到的问题。有疑难之处可以和老师交流。刚才同学们讨论时,充分体现了良好的合作精神,预习时,要养成小组交流的习惯。这样简单的问题课前就可解决,课内我们重点讨论比较难的问题。(学生作答)

  2、教者小结。

  通过跳读,同学们在学习课文时,要抓一些重点词句如“这也是太阳,这也是太阳”等。还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句子的'含义。有时课文的写作背景对我们更好地把握课文也有帮助。希望同学们能将这种学习习惯保持下来。

  四、深化感知,全面掌握

  1、教师投影出示以下问题:

  三叔先后给我留下了五个谜语,分别是:

  (1)三幅画儿,一幅是歪歪斜斜的塔,一座是一堆松松散散的书,一幅是一株弯弯扭扭的树。这是三个谜语。

  (2)画儿下面还有三个圆圆的“0”。

  (3)三叔托父亲交给“我”的三颗枸杞豆。

  你能猜出谜底吗?

  1、指名读题。

  2、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3、生回答,教师点评,及时鼓励。

  4、师小结。

  三叔一生屡立志向,但都因为没有持之以恒,而最终一事无成。为了不使三叔的悲剧在我们身上重演,我们必须把握时间,珍爱生命,让我们的人生更有价值。

  五、升华主题,畅谈感想

  1、教者出示投影。

  悟一悟,写一写:

  请同学们用精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写出你对时间、对生命的感悟。

  2、学生拿出纸和笔,将自己所想到的写下来。

  3、指名读,师及时予以鼓励。

  六、总结全文

  三叔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启示,虽然他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但他都半途而废。临终之前,送我三颗枸杞豆作为永远的纪念。实际上三叔将自己的理想和希望寄托在我身上。学完这篇课文,我希望同学们能把握时间,珍爱生命,为自己的人生描绘青春年华最绚丽的一笔。

  七、课后作业

  整理童年趣事,在日记本上写下来。

  1.教师导学。

  师:在本文学习中,我们要把握文章的思路和人物成长的过程,从文中得到教育和启发,从阅读方法上就应该从研读内容,品味语言入手,我们进行的摘录正是为了这样的目的。

  2、在课前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合作交流。

  在教学中,要尽量进行学法指导,通过小组合作,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互动。以下内容的学习可先让学生概括,相互补充,然后由教师总结。

  (1)人物描写。(见表3。)

  (2)山谷里的景物。(见表4。)

  3、研读内容,进一步品味语言。

  (1)文章思路与人物成长的过程。

  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探讨三叔和“我”不同的人生历程,然后做如下总结,梳理思路,总括全文。

  (2)讨论:“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