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07 11:00:17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荐)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荐)

语文教案 篇1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占据兖州,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份,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背景介绍: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而《龟虽寿》则是最后一章。这两首诗遥相呼应,写下《龟虽寿》时,诗人已经53岁了,他的`北征虽然历尽艰辛,却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统一北方扫除了最后的障碍。他在为新的胜利所感奋和鼓舞,一面又清醒地认识到,大业未竟,任重道远,应当乘胜前进,不断进取。

  自主学习:

  1.课前查找相关资料,从多方面了解曹操其人。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曹操进行评价。

  2.读准字音:

  碣石澹澹竦峙萧瑟老骥伏枥

  课文探究:

  1.《观沧海》中实写观海所见景色的诗句是哪几句?所写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

  2.《观沧海》体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龟虽寿》前四句修辞?说明什么道理?

  课堂练习:

  1.以观沧海。山岛竦峙。

  2.神龟虽寿,终为土灰。

  3.《观沧海》中借助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句子:

  4.《龟虽寿》一诗中的高潮和核心的句子:

  拓展阅读:阅读毛泽东的相关诗词,初步感受毛泽东诗词和曹操诗歌的异同点。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表达与交流:

  曹操是一个千百年来褒贬不一的任务。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狡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写出你对曹操的评价。

  作业:1、背诵两首诗。2、课外阅读有关曹操诗句。3、做练习册。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华北明珠白洋淀》这篇课文以简练流畅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风光秀丽的北方水乡白洋淀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其中第三、四两个自然段以夏秋两季为例,动静结合,人景相映,具体地描绘了白洋淀美丽的风光.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没去过白洋淀,比较陌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难点

  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诗歌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首描写家乡美的诗歌《水乡歌》吗?大家一起来背背。

  师:加添我们再来欣赏一篇描写家乡美的《华北明珠白洋淀》。

  师配乐朗读。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华北明珠白洋淀》,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自由发问。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一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教师指名读课文。

  全班交流自己初读课文寻求到的答案。

  3.教师检查学生生字的自学情况。重点指导:切 淀 苇蔑

  4.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

  第二课时

  一、 再读课文,深入品味

  根据学生的喜好,出示段落

  1芦苇遍布、荷花满淀(风景优美)

  让学生体会景色的美丽,重点是文中的遣词造句,如:一望无际、挨挨挤挤、摇摇摆摆一片片荷叶、一枝枝荷花等等

  感情朗读第三段

  2 鱼网翻飞、编织苇席(人民勤劳)

  注意突出人们的心情,表现大家的勤劳

  出示第四段,反复朗读体会人们的心情

  3. 重点指读,体会美好

  1 )反复读三四段,注意其中的`词语

  2 )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背诵

  3 )考一考其中的词汇

  (1)湖面上,一片片荷叶( ),一枝枝荷花( )

  (2)那些荷花有( )的,有( )的,还有( )的,真( )!

  (3)渔民们一会儿( ),一会儿( ),那些网在湖中( )。

  二、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切 吸 引

  学生自由读课文

  同桌互读课文。

  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教师配乐朗读《华北明珠白洋淀》,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环境中,为学生快速全面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引导针对题目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动机,使学生产生可以利用的阅读期待。

  学生通过读书,基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为更好的学习课文打基础。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

  作业

  1、正确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3、回家阅读孙黎先生描写白洋淀的其他。

  设计意图

  让学生巩固所学,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语言积累。

  板书设计

  3、华北明珠白洋淀

  苇海壮观 景美

  荷花美丽

  人民勤劳 人美

  设计意图

  让学生对文本主体思路易于掌握。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

  1、能独立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10个词语,结合课文理解“忐忑不安”、“安然无恙”。按正确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里描写“肃、吭、忐、忑、芜”。

  2、能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尝试提问。

  3、通过学习,懂得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事物,有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

  1 、识记9个生字,在语境中理解“忐忑不安”、“安然无恙”的意思。学习书写汉字“肃、吭、忐、忑、恙、芜”。

  2、 尝试提问,有探究的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图(喇叭花 鸡冠花 ) 图上分别是什么花?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出示图:打碗碗花

  2.根据课题质疑。

  这种花究竟生活在哪里?究竟是怎样的花?这么新奇有趣的花,却有一个那么怪的名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相信大家读了课文,就会明白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学习第1节。

  (1)打碗碗花生活在什么地方?出示填空题

  (2)学习生字“荒、芜、茬” 给“荒芜”找近义词。 看图片理解“一茬接一茬”

  (3)引读第一节。

  2、学习第二节。

  (1)究竟是怎样的打碗碗花呢,课文的第二小节写了这个内容。

  (出示第二小节)齐读。( )的打碗碗花 你喜欢吗?

  (2)读出喜欢的感情来,选一句你最喜欢的句子来读一读。

  打碗碗花真漂亮,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它那美丽的模样。 粉中透红的花瓣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浅浅的小碗,“碗底”还滚动着露珠呢。多么新奇、有趣的花呀!

  (3)引读第二节。

  三、细读课文,学习生字。

  1、指名读2-6节 填空:外婆告诉我,( ),我当时( )。后来,我经过尝试,终于知道( )。引出疑问“打碗-不打碗”

  2、外婆当时是怎么说的?画出外婆说的话。 学习生字:“摘、肃” “摘”与“商”区别。书写指导:“肃”指导朗读。 “我”相信吗? “将信将疑”是什么意思?

  3、指导填空。

  (外婆说:“________ 。”我对这话将信将疑,有点相信是因为________;但感到疑惑的是因为____ ____。)

  我对外婆的话将信将疑,心里很矛盾:这话似乎应该相信但我转念又一想。

  过渡:摘了“打碗碗花”真的会让人打破饭碗?

  4、学习5-6节。 指名读5-6节。出示6小节,细读质疑。为什么“忐忑不安”“一声不吭”? 观察“忐忑”的字形特点,理解意思。给“吭”找姐妹字:抗、航、杭、坑 。 读出语气。

  引读, 理解“安然无恙”的意思

  5、小结:看来,什么事都要通过自己的眼睛,或自己尝试,才能找到答案。

  6、你喜欢小男孩吗?我想对男孩说:“”

  师引:小男孩的'疑问还是没有完全解决,引读最后一节,你有办法解决吗?

  7、学习第7节。

  教师出示资料:打碗碗花又叫小旋花、打碗花。草本植物,叶片三角状卵形、戟(jǐ)形或箭形。茎很柔软,靠平卧在地或缠绕在其它植物上生长。花粉红色,像喇叭的形状。花期6—7月。生长在荒地及田边、路旁。地下的根状茎含有很多淀(diàn)粉,提取出来的淀粉可直接食用,也可用于工业生产,花和根状茎可入药,也可做杀虫剂。

  四、复习巩固,适度拓展。

  1.复习新词:荒芜、除非、将信将疑、严肃、郑重其事、鼓动、一声不吭、忐忑不安、安然无恙、始终。用“忐忑不安”说一句话。

  2.生活中还有什么是觉得有疑问的,不妨自己探究一下。

  3.课后找一种有趣的植物的资料,了解它的特点。

  五、 指导描摹。

  1、 出示“肃、吭、忐、忑、芜”,读一读。

  2 观察老师在田字格内书写“肃。(媒体演示)

  3 书写“吭、忐、忑、芜”。

  板书:

  打碗碗花

  打碗 不打碗

  听说 尝试

  将信将疑

  积极思考 勇于实践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2、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并把当时的感受写下来。

  3、有中心,有顺序。

  教学重点和难点

  如何恰当地写己的感受、体验或联想。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文前指导:

  1、课前布置观察,写观察。

  和父母一起观察自已喜欢的景象,细细地去体验、感受。要注意观察的方法,如观察顺序,如何抓特点,如何细心地感受体验,能把感受体验写下来。

  第一课时文中指导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老师注意到同学们在今天的课上都很兴奋,是不是因为老师上次给你们布置的观察很有意思,你们都观赏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就来写一,把这优美的景色让老师也看看,大家说好不好?

  那么,这次的要求是什么呢?一齐读。(老师挂出小黑板)

  二、课中交流: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

  1、听了同学们的,谁来说说?有什么感受?谁还有补充?

  (1)我们在中表达出一定的真情实感,这样,这就有中心了。

  (2)要按顺序写,抓住主要特点。

  我们写的时候,可以依照我们学过的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还要注意各段之间的衔接。把能表达中心的部分要详写,写已的感受。

  2、指导布局: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构思如何。拟提纲,修改提纲。

  提示:根据你准备写的内容确定一个合适的题目,材料安排做到有详有略,在提纲中做上记号。

  谁来把提纲读听听?(指名读)大家听一听,他的提纲编的怎样?

  同座互评提纲,在提纲评估表中进行第一次互评分,提出修改意见。

  各位根据修改意见修改提纲。

  3、起草:下面请同学们依据你编的提纲动手文,写的'时候注意语句通顺连贯,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书写认真。这样这次目标就达到了

  拿出草稿本,开始动笔完成这。

  第二课时

  集体评议草稿,修改。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老师指导同学们写了一,大家都写出了自已最喜欢的优美景色,这一节课我们来上一堂评改课,请同学们拿出初稿,回忆一下,前老师提出了哪些要求?

  生答: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恰当地写己的感受、体验或联想。

  课前,老师认真地阅读了同学们的初稿,我发现一部分同学写得很好,达到了这次的目标。(板示)他们将获得这次的耕耘奖。但也有一部分同学没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在有中心、有顺序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别灰心,只要你们上好这节评改课,认真修改,你们的也一定能获得耕耘奖。

  二、评改

  (一)评优秀稿

  1、按目标评改

  看看“有中心”这一条,还记得指导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怎样做到有中心的吗?

  生答:在描述景物的同时,融入自己的感情,或字里行间写己的感情。

  请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们的,快速默读,用“~~~”划出写他独特感受或表达他感情的句子,想一想他这一条有没有做到?

  2、生画,请一学生说,师划

  这样写我们一读就知道了他写这的目标了。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自己的,进行自评,如果你也做到了这一点,就在相应的等第栏里打“√”。

  3、同学们再快速地默读,用“”划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想一想他是怎样来写的?这样写就很有条理。

  我们再一齐来欣赏该同学中详细写景的片段,轻声读思考:

  他是怎样把景物写具体的?

  生答:⑴按照一定的顺序⑵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方法,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颜色、活动、变化等来写具体的。

  4、老师也觉得他在写美景时做到了有条理、内容具体这两条(指板书),符合目标,不仅按一定的顺序写出了看到的、听到的和感觉到的,还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景物特点写得具体生动。

  (二)评有问题的稿子

  我们来看一个写得不怎么好的片段。

  轻声读一读,思考:这个片段的毛病在什么地方?

  生答:虽然按一定的顺序写了,但没有把景物写具体。

  该如何修改呢?同桌之间互说,请一生说。

  (三)评自己的文章

  1、自评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目标,对自己的进行综合,先说说你有哪些优点,哪些不足?

  2、互评互改

  谁先来说一说?(请两生说说)同桌交流进行互评,对照目标给你的同桌一个实事求是的。根据中存在的问题帮他修改。

  3、自改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中存在的问题,按照目标的顺序,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增、删、调、换、订”的修改方法(出示),逐条修改自己的。

  全课:

  通过这节课评改课,同学们的跟原来相比一定有了很大进步,质量得到提高,这些同学的不仅可以得到耕耘奖,教师还将授予你百花奖。互评之后仍需要修改的同学将继续修改,已经定稿的同学就请拿出本誊写。

  (四)作后评讲

  概述此次习作情况。

  ⑴表扬优生,鼓励进步生。

  ⑵肯定成绩,指出问题。

  板书:

  观美景 写感受

  按 顺 序 ( 时间顺序)

  内容具体

  要写已的感受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 感受娃丽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

  一、导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信箱是用来干什么的吗?(学生自由说)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第25课(学生齐读课题)——《信箱》,看看这个信箱又给我们引出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自读全文,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都读懂了些什么。

  2. 集体交流阅读情况。

  3. 默读课文,概括出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

  1. 学生再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 教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归纳梳理,大概有以下两个问题:

  (1)哥哥、娃丽各是怎样对待这封信的?

  (2) 娃丽为什么能管信箱了?

  3. 学生默读课文,解答问题。

  学生找出相关段落,分角色朗读(师指导朗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分析并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思想品格。

  四、总结全文,谈感受

  1.给每个部分概括一个小标题。

  2.根据小标题复述课文。

  3.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感受?用自己的话赞美娃丽。

  4.结合实际:假如是你遇到了类似的事,你会怎么做?

  五、课后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寄信基本常识

  1. 挂号信比平信慢。挂号信要确保每一站“签到”,所以会比平信还慢个2~3天;

  2. 邮编的含义:

  我们常常说邮编是对一个地区的编码,就算写错了也无大碍。这种认识是很不确切的。其实一个邮编对应于一个邮局,也就是说,可能你楼下的'邮局的邮编是xxxxx1,远处的是xxxxx2,你把邮编写成xxxxx2,信件有可能就寄到远处的邮局了。(当然邮局也会自己去检查地址和邮编是不是匹配,作出相应的处理,但是我们自己最好写清楚。)

  3. 电话查询。

  如果邮编和地址写对了,那么你就可以通过电话向某一具体邮局咨询。当然规定是挂号信允许寄件人查询,但是不允许收件人查询,但是咨询一下、协商一下是可以的;EMS可以在网上或者打电话查询。

  4. 办理注意事项。

  (1)邮件于每日下午4时前截止收件(逾期则隔日处理),于每日下午4时30分至邮局寄发。

  (2)单位公务用信件,以20封或总金额300元为限,超过者需请各单位自行处理。

  (3)单位若有大批信件需邮寄时,请以大宗邮件方式处理,信件以50或100件为单位,捆装整齐。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了解四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2.积极参加小组、全班的交流讨论,对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竞相发表见解和看法。

  3.有争当学习小主人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更感兴趣,更加乐于语文学科学习。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编排按专题分组编写。专题内容新颖、丰富,内涵深刻,富有人文气息,同时也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特点。比如,热爱生命专题,从对自然万物生命勃发的感悟,到对人的生命的尊重、救助,及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对学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大自然的启示专题,则从生物、自然与人类的关系,给人类的启迪,提出对生存环境的思考,比前几册相关专题内容更深入,具有丰富的思考价值。

  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习欲望

  (出示课件)20xx,已经悄然离去,20xx,我们同行,我们一起旅行,沿途要经过哪里?会有哪些风景?经过这一旅程,我们会掌握哪些本领?用什么方法掌握这些本领?让我们一起畅游课程纲要吧。

  二、师生共同梳理课程内容

  1、(出示课件)教材目录是我们学习的好朋友,同学们,你发现共几组,几篇课文呢?

  出示课件:

  本册课程分组编排,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

  2、教材依然按专题进行编写。我们将继续围绕专题展开学习活动,每组的专题和学习重点都巧妙地蕴含在单元导语中,快快用上我们明亮的双眼和智慧的大脑,和大家一起探讨吧。自由看书,然后交流。

  第一组:走遍千山万水

  第二组:以诚待人

  第三组:大自然的启示

  第四组:战争与和平

  第五组:热爱生命

  第六组:田园生活

  第七组:执着的`追求

  第八组:故事长廊

  3.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喜欢的章节或课文。

  三、师生共同明确课程目标

  (课件出示)课程模块目标。人生要有目标,学习也不例外。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了解我们的目标,以便今后的行动中向着目标去努力。

  1. 识字与写字。

  2. 阅读。

  3. 口语交际。

  4. 习作。

  5. 综合实践活动。

  四、交流研讨课程实施

  1.教法介绍,学法指导。重点指导预习方法。

  课件出示预习要求:

  课前预习:

  a读:3——5遍,能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b划:对照生字表及词语表,括出本课生字组成的新词;好词

  c.组词:课内课外组词各一;二类字注音

  d批:画出喜欢的句子,眉批感受,三处

  e搜集与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有关资料,对于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要查找资料现行自学。

  课堂学习

  课后复习

  拓展学习

  2. 评价方式:

  平时学习评价(学习态度、作业情况)

  a学习态度包括:

  (1)预习情况

  (2)课堂学习状态(听讲、参与、回答、讨论、合作)

  学习态度评定等级为:优秀、良好、合格。

  b作业情况:

  (1)是否上交(2)是否及时纠错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合格。

  3.测试成绩评价

  形式:卷面测试,统一命题;评定等级:

  (1)85分以上为优秀;(2)84—80为良好;

  (3)60—79为及格;(4)60分以下为不及格。

  五、分享短语,树立学习信心。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有关心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初步认识四个的特点,学写诗歌。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课本第—页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

  2采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

  3巩固运用所学的生字。

  (1)给生字组词

  (2)说话应用:用绳子自己编一段话,用上生字。

  4指导写字。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教师范读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致内容。

  二、朗读感悟

  1“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神笔”在诗中出现几次?

  2每一次出现都是为了画什么?

  3“画一个红红的太阳”、“画许多好吃的谷粒”、“画一双好腿”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读?

  4教师范读、学生复读、背诵课文。

  5朗诵比赛

  四、实践活动。

  教学反思:

  这首小诗语言浅显,内容简单,学生极易理解,因此教学时使学生整体把握小结内容后,我把重点放在感情朗读上。先以问题激发学生情感:你喜欢这首小诗吗?为什么喜欢?怎样读出感情。带着这些问题开展自学,找自己喜欢的小伙伴读一读,议一议。一定程度后全班交流,自学小组以齐读方式展示自学成果,接着相互评议他们读得好在何处,(请优胜组介绍感情朗读的经验,此时教师可做适当点拨与总结),如何带着表情去读,

  可想象着诗中所描绘的画面读,可把自己当成小作者读,还可以加上动作……总之把学生读得精彩之处加以总结,学生用上这些方法继续练读。最后教师引读,达到背诵,从而解决又一重难点。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熟背课文。

  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喜庆、欢乐的气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加深对祖国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喜庆、欢乐的气氛。

  2、通过想象读出韵律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审题。学生根据题目提出问题。

  二、读中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

  3、小组读课文:互查读音情况。

  4、分组读上下句。

  5、小组合作学习:记忆汉字字形。

  6、全班汇报情况。

  (1)、注意“庆”、“帜”、“奏”、“曲”的读音。

  (2)、“读读写写”:给下面生字组词。

  洁 庆 曲

  三、指导写字。

  1、观察字形,找一找容易写错的字。

  洁 祖 旗

  2、教师范写:亿、庆、曲三个字。

  四、朗读课文。

  1、多种形式读课文。

  2、读喜欢的诗句,说出为什么喜欢?

  五、学生质疑。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本课字词:“开火车”游戏,读出语气。

  2、复习本课生字:全班读。

  3、复习句子:指明读句子,要读出语气。

  (1)、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

  (2)、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

  (3)、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

  (4)、大海奏起欢乐的乐章。

  4、指名读课文:要求读音准确。

  二、朗读感悟。

  1、介绍国庆的来历。

  2、出示投影:图中都画了哪些地方的景物?

  3、“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这是什么日子?

  4、小组合作学习: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发挥想象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5、全班汇报:小组代表介绍。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读全班读。

  7、教师小结。

  三、实践活动。

  1、读一读歌颂祖国的歌曲中的歌词。

  2、做一张庆国庆的书签。

  四、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精选】语文教案12-25

语文教案(精选)08-13

语文教案[精选]03-29

语文优秀教案02-28

【经典】语文教案10-05

语文复习教案08-23

语文教案【精选】08-18

语文教案(经典)11-22

(经典)语文教案09-17

语文教案(荐)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荐)

语文教案 篇1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占据兖州,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份,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背景介绍: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而《龟虽寿》则是最后一章。这两首诗遥相呼应,写下《龟虽寿》时,诗人已经53岁了,他的`北征虽然历尽艰辛,却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统一北方扫除了最后的障碍。他在为新的胜利所感奋和鼓舞,一面又清醒地认识到,大业未竟,任重道远,应当乘胜前进,不断进取。

  自主学习:

  1.课前查找相关资料,从多方面了解曹操其人。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曹操进行评价。

  2.读准字音:

  碣石澹澹竦峙萧瑟老骥伏枥

  课文探究:

  1.《观沧海》中实写观海所见景色的诗句是哪几句?所写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

  2.《观沧海》体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龟虽寿》前四句修辞?说明什么道理?

  课堂练习:

  1.以观沧海。山岛竦峙。

  2.神龟虽寿,终为土灰。

  3.《观沧海》中借助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句子:

  4.《龟虽寿》一诗中的高潮和核心的句子:

  拓展阅读:阅读毛泽东的相关诗词,初步感受毛泽东诗词和曹操诗歌的异同点。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表达与交流:

  曹操是一个千百年来褒贬不一的任务。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狡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写出你对曹操的评价。

  作业:1、背诵两首诗。2、课外阅读有关曹操诗句。3、做练习册。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华北明珠白洋淀》这篇课文以简练流畅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风光秀丽的北方水乡白洋淀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其中第三、四两个自然段以夏秋两季为例,动静结合,人景相映,具体地描绘了白洋淀美丽的风光.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没去过白洋淀,比较陌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难点

  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诗歌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首描写家乡美的诗歌《水乡歌》吗?大家一起来背背。

  师:加添我们再来欣赏一篇描写家乡美的《华北明珠白洋淀》。

  师配乐朗读。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华北明珠白洋淀》,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自由发问。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一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教师指名读课文。

  全班交流自己初读课文寻求到的答案。

  3.教师检查学生生字的自学情况。重点指导:切 淀 苇蔑

  4.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

  第二课时

  一、 再读课文,深入品味

  根据学生的喜好,出示段落

  1芦苇遍布、荷花满淀(风景优美)

  让学生体会景色的美丽,重点是文中的遣词造句,如:一望无际、挨挨挤挤、摇摇摆摆一片片荷叶、一枝枝荷花等等

  感情朗读第三段

  2 鱼网翻飞、编织苇席(人民勤劳)

  注意突出人们的心情,表现大家的勤劳

  出示第四段,反复朗读体会人们的心情

  3. 重点指读,体会美好

  1 )反复读三四段,注意其中的`词语

  2 )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背诵

  3 )考一考其中的词汇

  (1)湖面上,一片片荷叶( ),一枝枝荷花( )

  (2)那些荷花有( )的,有( )的,还有( )的,真( )!

  (3)渔民们一会儿( ),一会儿( ),那些网在湖中( )。

  二、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切 吸 引

  学生自由读课文

  同桌互读课文。

  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教师配乐朗读《华北明珠白洋淀》,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环境中,为学生快速全面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引导针对题目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动机,使学生产生可以利用的阅读期待。

  学生通过读书,基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为更好的学习课文打基础。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

  作业

  1、正确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3、回家阅读孙黎先生描写白洋淀的其他。

  设计意图

  让学生巩固所学,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语言积累。

  板书设计

  3、华北明珠白洋淀

  苇海壮观 景美

  荷花美丽

  人民勤劳 人美

  设计意图

  让学生对文本主体思路易于掌握。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

  1、能独立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10个词语,结合课文理解“忐忑不安”、“安然无恙”。按正确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里描写“肃、吭、忐、忑、芜”。

  2、能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尝试提问。

  3、通过学习,懂得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事物,有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

  1 、识记9个生字,在语境中理解“忐忑不安”、“安然无恙”的意思。学习书写汉字“肃、吭、忐、忑、恙、芜”。

  2、 尝试提问,有探究的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图(喇叭花 鸡冠花 ) 图上分别是什么花?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出示图:打碗碗花

  2.根据课题质疑。

  这种花究竟生活在哪里?究竟是怎样的花?这么新奇有趣的花,却有一个那么怪的名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相信大家读了课文,就会明白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学习第1节。

  (1)打碗碗花生活在什么地方?出示填空题

  (2)学习生字“荒、芜、茬” 给“荒芜”找近义词。 看图片理解“一茬接一茬”

  (3)引读第一节。

  2、学习第二节。

  (1)究竟是怎样的打碗碗花呢,课文的第二小节写了这个内容。

  (出示第二小节)齐读。( )的打碗碗花 你喜欢吗?

  (2)读出喜欢的感情来,选一句你最喜欢的句子来读一读。

  打碗碗花真漂亮,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它那美丽的模样。 粉中透红的花瓣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浅浅的小碗,“碗底”还滚动着露珠呢。多么新奇、有趣的花呀!

  (3)引读第二节。

  三、细读课文,学习生字。

  1、指名读2-6节 填空:外婆告诉我,( ),我当时( )。后来,我经过尝试,终于知道( )。引出疑问“打碗-不打碗”

  2、外婆当时是怎么说的?画出外婆说的话。 学习生字:“摘、肃” “摘”与“商”区别。书写指导:“肃”指导朗读。 “我”相信吗? “将信将疑”是什么意思?

  3、指导填空。

  (外婆说:“________ 。”我对这话将信将疑,有点相信是因为________;但感到疑惑的是因为____ ____。)

  我对外婆的话将信将疑,心里很矛盾:这话似乎应该相信但我转念又一想。

  过渡:摘了“打碗碗花”真的会让人打破饭碗?

  4、学习5-6节。 指名读5-6节。出示6小节,细读质疑。为什么“忐忑不安”“一声不吭”? 观察“忐忑”的字形特点,理解意思。给“吭”找姐妹字:抗、航、杭、坑 。 读出语气。

  引读, 理解“安然无恙”的意思

  5、小结:看来,什么事都要通过自己的眼睛,或自己尝试,才能找到答案。

  6、你喜欢小男孩吗?我想对男孩说:“”

  师引:小男孩的'疑问还是没有完全解决,引读最后一节,你有办法解决吗?

  7、学习第7节。

  教师出示资料:打碗碗花又叫小旋花、打碗花。草本植物,叶片三角状卵形、戟(jǐ)形或箭形。茎很柔软,靠平卧在地或缠绕在其它植物上生长。花粉红色,像喇叭的形状。花期6—7月。生长在荒地及田边、路旁。地下的根状茎含有很多淀(diàn)粉,提取出来的淀粉可直接食用,也可用于工业生产,花和根状茎可入药,也可做杀虫剂。

  四、复习巩固,适度拓展。

  1.复习新词:荒芜、除非、将信将疑、严肃、郑重其事、鼓动、一声不吭、忐忑不安、安然无恙、始终。用“忐忑不安”说一句话。

  2.生活中还有什么是觉得有疑问的,不妨自己探究一下。

  3.课后找一种有趣的植物的资料,了解它的特点。

  五、 指导描摹。

  1、 出示“肃、吭、忐、忑、芜”,读一读。

  2 观察老师在田字格内书写“肃。(媒体演示)

  3 书写“吭、忐、忑、芜”。

  板书:

  打碗碗花

  打碗 不打碗

  听说 尝试

  将信将疑

  积极思考 勇于实践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2、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并把当时的感受写下来。

  3、有中心,有顺序。

  教学重点和难点

  如何恰当地写己的感受、体验或联想。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文前指导:

  1、课前布置观察,写观察。

  和父母一起观察自已喜欢的景象,细细地去体验、感受。要注意观察的方法,如观察顺序,如何抓特点,如何细心地感受体验,能把感受体验写下来。

  第一课时文中指导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老师注意到同学们在今天的课上都很兴奋,是不是因为老师上次给你们布置的观察很有意思,你们都观赏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就来写一,把这优美的景色让老师也看看,大家说好不好?

  那么,这次的要求是什么呢?一齐读。(老师挂出小黑板)

  二、课中交流: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

  1、听了同学们的,谁来说说?有什么感受?谁还有补充?

  (1)我们在中表达出一定的真情实感,这样,这就有中心了。

  (2)要按顺序写,抓住主要特点。

  我们写的时候,可以依照我们学过的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还要注意各段之间的衔接。把能表达中心的部分要详写,写已的感受。

  2、指导布局: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构思如何。拟提纲,修改提纲。

  提示:根据你准备写的内容确定一个合适的题目,材料安排做到有详有略,在提纲中做上记号。

  谁来把提纲读听听?(指名读)大家听一听,他的提纲编的怎样?

  同座互评提纲,在提纲评估表中进行第一次互评分,提出修改意见。

  各位根据修改意见修改提纲。

  3、起草:下面请同学们依据你编的提纲动手文,写的'时候注意语句通顺连贯,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书写认真。这样这次目标就达到了

  拿出草稿本,开始动笔完成这。

  第二课时

  集体评议草稿,修改。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老师指导同学们写了一,大家都写出了自已最喜欢的优美景色,这一节课我们来上一堂评改课,请同学们拿出初稿,回忆一下,前老师提出了哪些要求?

  生答: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恰当地写己的感受、体验或联想。

  课前,老师认真地阅读了同学们的初稿,我发现一部分同学写得很好,达到了这次的目标。(板示)他们将获得这次的耕耘奖。但也有一部分同学没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在有中心、有顺序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别灰心,只要你们上好这节评改课,认真修改,你们的也一定能获得耕耘奖。

  二、评改

  (一)评优秀稿

  1、按目标评改

  看看“有中心”这一条,还记得指导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怎样做到有中心的吗?

  生答:在描述景物的同时,融入自己的感情,或字里行间写己的感情。

  请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们的,快速默读,用“~~~”划出写他独特感受或表达他感情的句子,想一想他这一条有没有做到?

  2、生画,请一学生说,师划

  这样写我们一读就知道了他写这的目标了。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自己的,进行自评,如果你也做到了这一点,就在相应的等第栏里打“√”。

  3、同学们再快速地默读,用“”划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想一想他是怎样来写的?这样写就很有条理。

  我们再一齐来欣赏该同学中详细写景的片段,轻声读思考:

  他是怎样把景物写具体的?

  生答:⑴按照一定的顺序⑵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方法,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颜色、活动、变化等来写具体的。

  4、老师也觉得他在写美景时做到了有条理、内容具体这两条(指板书),符合目标,不仅按一定的顺序写出了看到的、听到的和感觉到的,还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景物特点写得具体生动。

  (二)评有问题的稿子

  我们来看一个写得不怎么好的片段。

  轻声读一读,思考:这个片段的毛病在什么地方?

  生答:虽然按一定的顺序写了,但没有把景物写具体。

  该如何修改呢?同桌之间互说,请一生说。

  (三)评自己的文章

  1、自评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目标,对自己的进行综合,先说说你有哪些优点,哪些不足?

  2、互评互改

  谁先来说一说?(请两生说说)同桌交流进行互评,对照目标给你的同桌一个实事求是的。根据中存在的问题帮他修改。

  3、自改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中存在的问题,按照目标的顺序,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增、删、调、换、订”的修改方法(出示),逐条修改自己的。

  全课:

  通过这节课评改课,同学们的跟原来相比一定有了很大进步,质量得到提高,这些同学的不仅可以得到耕耘奖,教师还将授予你百花奖。互评之后仍需要修改的同学将继续修改,已经定稿的同学就请拿出本誊写。

  (四)作后评讲

  概述此次习作情况。

  ⑴表扬优生,鼓励进步生。

  ⑵肯定成绩,指出问题。

  板书:

  观美景 写感受

  按 顺 序 ( 时间顺序)

  内容具体

  要写已的感受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 感受娃丽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

  一、导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信箱是用来干什么的吗?(学生自由说)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第25课(学生齐读课题)——《信箱》,看看这个信箱又给我们引出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自读全文,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都读懂了些什么。

  2. 集体交流阅读情况。

  3. 默读课文,概括出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

  1. 学生再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 教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归纳梳理,大概有以下两个问题:

  (1)哥哥、娃丽各是怎样对待这封信的?

  (2) 娃丽为什么能管信箱了?

  3. 学生默读课文,解答问题。

  学生找出相关段落,分角色朗读(师指导朗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分析并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思想品格。

  四、总结全文,谈感受

  1.给每个部分概括一个小标题。

  2.根据小标题复述课文。

  3.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感受?用自己的话赞美娃丽。

  4.结合实际:假如是你遇到了类似的事,你会怎么做?

  五、课后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寄信基本常识

  1. 挂号信比平信慢。挂号信要确保每一站“签到”,所以会比平信还慢个2~3天;

  2. 邮编的含义:

  我们常常说邮编是对一个地区的编码,就算写错了也无大碍。这种认识是很不确切的。其实一个邮编对应于一个邮局,也就是说,可能你楼下的'邮局的邮编是xxxxx1,远处的是xxxxx2,你把邮编写成xxxxx2,信件有可能就寄到远处的邮局了。(当然邮局也会自己去检查地址和邮编是不是匹配,作出相应的处理,但是我们自己最好写清楚。)

  3. 电话查询。

  如果邮编和地址写对了,那么你就可以通过电话向某一具体邮局咨询。当然规定是挂号信允许寄件人查询,但是不允许收件人查询,但是咨询一下、协商一下是可以的;EMS可以在网上或者打电话查询。

  4. 办理注意事项。

  (1)邮件于每日下午4时前截止收件(逾期则隔日处理),于每日下午4时30分至邮局寄发。

  (2)单位公务用信件,以20封或总金额300元为限,超过者需请各单位自行处理。

  (3)单位若有大批信件需邮寄时,请以大宗邮件方式处理,信件以50或100件为单位,捆装整齐。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了解四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2.积极参加小组、全班的交流讨论,对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竞相发表见解和看法。

  3.有争当学习小主人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更感兴趣,更加乐于语文学科学习。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编排按专题分组编写。专题内容新颖、丰富,内涵深刻,富有人文气息,同时也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特点。比如,热爱生命专题,从对自然万物生命勃发的感悟,到对人的生命的尊重、救助,及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对学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大自然的启示专题,则从生物、自然与人类的关系,给人类的启迪,提出对生存环境的思考,比前几册相关专题内容更深入,具有丰富的思考价值。

  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习欲望

  (出示课件)20xx,已经悄然离去,20xx,我们同行,我们一起旅行,沿途要经过哪里?会有哪些风景?经过这一旅程,我们会掌握哪些本领?用什么方法掌握这些本领?让我们一起畅游课程纲要吧。

  二、师生共同梳理课程内容

  1、(出示课件)教材目录是我们学习的好朋友,同学们,你发现共几组,几篇课文呢?

  出示课件:

  本册课程分组编排,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

  2、教材依然按专题进行编写。我们将继续围绕专题展开学习活动,每组的专题和学习重点都巧妙地蕴含在单元导语中,快快用上我们明亮的双眼和智慧的大脑,和大家一起探讨吧。自由看书,然后交流。

  第一组:走遍千山万水

  第二组:以诚待人

  第三组:大自然的启示

  第四组:战争与和平

  第五组:热爱生命

  第六组:田园生活

  第七组:执着的`追求

  第八组:故事长廊

  3.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喜欢的章节或课文。

  三、师生共同明确课程目标

  (课件出示)课程模块目标。人生要有目标,学习也不例外。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了解我们的目标,以便今后的行动中向着目标去努力。

  1. 识字与写字。

  2. 阅读。

  3. 口语交际。

  4. 习作。

  5. 综合实践活动。

  四、交流研讨课程实施

  1.教法介绍,学法指导。重点指导预习方法。

  课件出示预习要求:

  课前预习:

  a读:3——5遍,能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b划:对照生字表及词语表,括出本课生字组成的新词;好词

  c.组词:课内课外组词各一;二类字注音

  d批:画出喜欢的句子,眉批感受,三处

  e搜集与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有关资料,对于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要查找资料现行自学。

  课堂学习

  课后复习

  拓展学习

  2. 评价方式:

  平时学习评价(学习态度、作业情况)

  a学习态度包括:

  (1)预习情况

  (2)课堂学习状态(听讲、参与、回答、讨论、合作)

  学习态度评定等级为:优秀、良好、合格。

  b作业情况:

  (1)是否上交(2)是否及时纠错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合格。

  3.测试成绩评价

  形式:卷面测试,统一命题;评定等级:

  (1)85分以上为优秀;(2)84—80为良好;

  (3)60—79为及格;(4)60分以下为不及格。

  五、分享短语,树立学习信心。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有关心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初步认识四个的特点,学写诗歌。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课本第—页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

  2采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

  3巩固运用所学的生字。

  (1)给生字组词

  (2)说话应用:用绳子自己编一段话,用上生字。

  4指导写字。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教师范读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致内容。

  二、朗读感悟

  1“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神笔”在诗中出现几次?

  2每一次出现都是为了画什么?

  3“画一个红红的太阳”、“画许多好吃的谷粒”、“画一双好腿”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读?

  4教师范读、学生复读、背诵课文。

  5朗诵比赛

  四、实践活动。

  教学反思:

  这首小诗语言浅显,内容简单,学生极易理解,因此教学时使学生整体把握小结内容后,我把重点放在感情朗读上。先以问题激发学生情感:你喜欢这首小诗吗?为什么喜欢?怎样读出感情。带着这些问题开展自学,找自己喜欢的小伙伴读一读,议一议。一定程度后全班交流,自学小组以齐读方式展示自学成果,接着相互评议他们读得好在何处,(请优胜组介绍感情朗读的经验,此时教师可做适当点拨与总结),如何带着表情去读,

  可想象着诗中所描绘的画面读,可把自己当成小作者读,还可以加上动作……总之把学生读得精彩之处加以总结,学生用上这些方法继续练读。最后教师引读,达到背诵,从而解决又一重难点。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熟背课文。

  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喜庆、欢乐的气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加深对祖国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喜庆、欢乐的气氛。

  2、通过想象读出韵律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审题。学生根据题目提出问题。

  二、读中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

  3、小组读课文:互查读音情况。

  4、分组读上下句。

  5、小组合作学习:记忆汉字字形。

  6、全班汇报情况。

  (1)、注意“庆”、“帜”、“奏”、“曲”的读音。

  (2)、“读读写写”:给下面生字组词。

  洁 庆 曲

  三、指导写字。

  1、观察字形,找一找容易写错的字。

  洁 祖 旗

  2、教师范写:亿、庆、曲三个字。

  四、朗读课文。

  1、多种形式读课文。

  2、读喜欢的诗句,说出为什么喜欢?

  五、学生质疑。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本课字词:“开火车”游戏,读出语气。

  2、复习本课生字:全班读。

  3、复习句子:指明读句子,要读出语气。

  (1)、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

  (2)、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

  (3)、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

  (4)、大海奏起欢乐的乐章。

  4、指名读课文:要求读音准确。

  二、朗读感悟。

  1、介绍国庆的来历。

  2、出示投影:图中都画了哪些地方的景物?

  3、“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这是什么日子?

  4、小组合作学习: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发挥想象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5、全班汇报:小组代表介绍。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读全班读。

  7、教师小结。

  三、实践活动。

  1、读一读歌颂祖国的歌曲中的歌词。

  2、做一张庆国庆的书签。

  四、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