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31 11:06:33 教案 我要投稿

[精]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一、导入揭题

  1.出示黄叶:同学们请看,今早老师在上班的路上,玄武湖边捡了两片――黄叶,我为什么要悄悄珍藏这两片黄叶呢?因为在我的心目中,“黄叶”是秋天的象征,那么在你们的心目中,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呢?(生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

  2.你们眼中的秋天色彩斑斓,转眼间,有到秋天了。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让我们跟随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大自然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板书:秋天王宜振)

  3.简介王宜振:王宜振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是山东人,今年60岁了,和我们学校的`王校长、卢校长、卢老、耿老崔老师(正好在听课)他们是同辈人。他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等,是我们少年儿童的知心朋友。(指读名字,注意“振”的发音)

  二、初读课文

  4.请看(出示课件秋景图,《秋日私语》音乐响起),老师朗诵全诗。

  5.看了秋景,听了描写秋天的诗,你对秋天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呢?(生自由发言)

  6.秋天是美丽的,秋天是迷人的,而诗人笔下的秋天更令人陶醉。你一定也很想读读这首诗吧?请同学们打开书到17页。

  注意听要求:(1)边读边标出小节数;(2)读准字音,圈出生字;(3)读顺句子,注意长句子中间的停顿。

  放声地朗读这首诗吧。(生自由读书,圈点)

  7.这么美的诗,我们要想读好,首先要读准(字词)。

  (1)出示词语:桂子、香气、苹果、红袄、葡萄、紫袍、(后面是书后3词语);

  (2)注意读音(这些读音和写法也要看仔细):脚印、柔韧、珍藏、红缨、嚷着。

  8.全诗共有几小节?想不想读给大家听听?(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好,看看他们字音读准了没有,语句读通顺了没有,听上去是不是很美?

  (指名读每一节,注意正音评析;重要的诗节,正音后全班齐读或男女生分读)

  9.这首诗写得这么美,你最喜欢哪些部分呢?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然后,再指名读,喜欢这部分的同学一起读)(老师注意引导每一节的熟读)

  10.我们读了自己最喜欢的诗节,跟着诗人走进秋天,看到了秋天,那么你能告诉大家这首诗主要写了秋天的哪些美丽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呢?(板书:美景――红色笔)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生自由读画)

  11.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老师顺势引导归类、板书:秋阳、秋风、秋色、秋实、秋香)

  12.风景如画的秋天,秋阳娇艳,秋风飒爽,秋实累累,秋色怡人,秋香飘溢(师指板书),让我们伴随《秋日私语》的优美乐曲,再次轻轻齐读这首诗。

  三、教师小结

  13.读到这里,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呢?(生自由说)

  下节课我们继续品读,继续欣赏。

  四、练习写字

  14.现在来看看这一课的生字,你认为哪些字读写时要特别当心的。

  15.老师范写“柔”、“肠”。(边写边将注意点,生跟着书空)

  16.学生完成书后2描红练习。

  五、板书设计

  4 秋天

语文教案 篇2

  课题(i u ü (第 1 课时)

  课 时教 学目 标

  1、认识i u ü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

  2、能正确认读四个声调。

  3、学会在四线格里书写i u ü。

  课时教学重 难 点重点: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i u ü。难点:正确认读带调 i u ü

  教学媒体准 备卡片 教学投影片

  时间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

  一 看图激趣 导入新课

  1、出示情境图:你们喜欢这个地方?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2、谈话导入:这农家小院真美。你看,小朋友住的房子多漂亮啊!屋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小朋友正在河边给鲤鱼喂食呢!院子的周围种着树,乌鸦飞来树上做窝。小朋友的妈妈多勤劳呀!她在做什么呢

  二、学习单韵母i

  1、教师示范发音,请学生仔细观察。

  2、请学生齐读,指明个别读,检查发音情况。

  3、让学生试着自己给I戴上四顶帽子在读一读。

  4、打乱i的四个声调,指明几个学生认读。

  5、请学生用i的四个声调组词。

  三、学习单韵母u ü

  1、指导学习韵母u和ü的读音。(方法同I)提示:注意区分i和ü的读音 扁扁嘴巴iii 圆圆嘴巴üüü

  2、请学生认清韵母i u ü的形。四人小组看图讨论如何记住i u ü

  3、指导书写i u ü。

  (1)请学生同桌讨论i u ü这三个单韵母在拼音格中所占的位置。

  (2)教师在拼音格中板演i u ü,请学生边看笔画笔顺边书空。

  四、复习巩固

  1、出示a o e i u ü的卡片,请学生认读。

  2、指明认读a o e i u ü的四个声调:ǎ ǘ è ó à ǖ ā ò ǘ ǐ í ē看图说话。看教师口型,学习发音方法。自由读i的四个声调。认读i的四个声调。听教师发音,注意区别i和ü的读音。念一念顺口溜来区别两个韵母的.发音。想方法记住i u ü。讨论i u ü的书写位置。看教师示范,书空笔顺。认读a o e i u ü及其四个声调。

  教后录

  1、i、u的发音较准确,ü的发音有的学生不够稳,嘴型容易变化。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发音方法的指导,这样发音才能更加准确。

  2、四个声调中的第二声和第四声学生出错率较高,应加强指导和训练。

  3、中优美的情境图能让枯燥的拼音学习变得生动而又有趣,也使学习更贴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在课文插图上多花a一点心思,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案 篇3

  第8课 爆竹声声

  主备教师

  贾立辉

  使用教师

  赵桂英

  参加人员

  三年组全体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爆竹的又来和关于春节放爆竹的传说。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感受祖国民俗传说的趣味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感受祖国民俗传说的趣味性。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了解关于爆竹的传说,锻炼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会课文的生字并会运用。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爆竹、春节习俗的资料

  教 学 流 程

  个性化设计

  一、趣引课题

  1.猜谜:(课件出示)

  有个小孩脾气暴,

  发起火来不得了。

  嘭啪一声蹦上天,

  身上衣服全撕掉。

  ——打一节日用品

  自己读、猜一猜。课件演示出爆竹图片。点击、爆竹、出现课题和闹新春的音乐。

  2、听这音乐,你联想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

  带着好心情,我们来读课文,请自己学习生字,并设法理解词义。

  三、感悟课文。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请同学们认一认,哪儿个自己已经掌握,不需要老师教?

  (学生指出,教师点击逐消失)

  2.根据学情指导生字:“俗”字书写

  四、学习课文。

  课文讲的是有关爆竹的知识,请你告诉大家,你自己读懂了哪些知识?

  A、为什么叫爆竹?

  这个问题大家都读懂了吗?那好,老师问,你们一齐回答。

  “说来有趣”,怎么读才有趣?

  边读边做动物:锯、扔、膨胀、爆裂

  B、为什么春节要燃放爆竹?谁能从文中找出一句话回答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从此,每逢过年,人们就要烧竹节,吓跑怪物,求得新年的平安。

  你知道现在除了春节,还有哪些场合也放爆竹?请用上“每逢……就……”说一说。

  还读懂了什么知识?课文最后2节,作者跟我们捉迷藏了,他把问题悄悄藏了起来,考考同学们的眼力,你能把藏在里面的问题找出来吗?

  C、现在的爆竹用什么做的?

  D、为什么有的.城市禁止燃放爆竹?各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五、超越文本。

  同时被禁放的不止爆竹,还有他的孪生妹妹烟花。我们一起去看看爆竹烟花兄妹俩好吗?

  课件演示:烟花爆竹燃放的盛况。

  这样绚丽多彩、喜气洋洋的场面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了。(沉默少许)

  同学们,假如你是市长,你会不会决定禁放烟花爆竹?

  自由发言,引导两个要点。

  1、爆竹虽会引发火灾,但给生活增添了欢乐、喜庆、气氛,功不可没;

  2、烟花约丽的色彩,浓郁的民族风情,已成为东放化的象征:

  同学们,怎么样才能把我们的想法让更多的人知道?

  六、改写课文。

  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我们将这一段内容通过改写,使“爆竹无声”又变成“爆竹声声”,让小朋友更喜欢读这篇课文。我们要选出最好的几份寄给教材编写委员会。

  学生改写、教师巡视、组织交流。

  小结:美好的事情不能因为它有些缺点就全盘否定,只要我们用智慧、用科学去改造,世界就会越来越美好,爆竹声又会重新响起来。

  (爆竹声和欢庆的音乐声又一次响起)

  七、学习创新。

  大家知道我国最著名的爆竹之乡在哪里吗?以《浏阳河》一曲启发:湖南浏阳。现在我们变换一下角色:我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你们是爆竹之乡的乡亲们。我想采访你们,你们呢也借这个机会好好宣传你们的产品,愿意吗?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惶恐、荒僻、滞笨、愧作”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他的性格特点。

  【过程与方法】

  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老王这个人物身上,理解他的爱心、善心、同情心,品味作者的仁爱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2.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领会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让你难忘的人吗?嗯,有同学说他们的爸爸妈妈,还有同学说他们的邻居。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知道你们遇到过让你难忘的人。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写作者对她的邻居的怀念,让我们一起走进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学生通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3.了解作者简介。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1)作者一家对老王怎样?具体表现在哪些事上?又表现出他们具有怎样的`品质?

  明确:送水,车费减半;送钱先生去医院,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临终前还给“我”家送香油和鸡蛋。作者一家尽力帮助老王,给他钱救济生活;女儿给他买鱼肝油治好了夜盲症。这些事情表现了杨绛一家人与人为善、厚道仁慈、知恩必报的美德。

  (2)这篇课文叙述的事情较多,作者是怎样组织的?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编排。开头三段写老王的基本情况,按逻辑顺序编排,一是职业,老王的谋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老王谋生的困难;三是居住条件,这是前两点的结果,收入少,生活就苦。下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安排,回忆与“我”老王的交往。

  (3)作者夫妇已经很关心老王了,为什么还在结尾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明确:作者愧怍自己作为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的、应有所同情、有所宽容的人,却没有理解他们的高贵品性,甚至连感觉也没有,就那一点感动也是在他死之后才有的;作者的愧怍还因为人家在生命最后时刻来关顾自己的时候,却没有感觉,没有感动她的惭愧、她的内疚集中在当时自己只对人家病态的外貌描写有感觉,而对人家崇高的内心没有感觉。从这个意义上说,才可以理解杨绛为什么全文都没有什么描写,偏偏到了老王最后送鸡蛋来的时候,大大的描写一番,而所写的相貌又是那么的丑陋,令人毛骨悚然。政事他的丑反映出了他的病情十分严重,同时又反映出他对别人的无条件的,丝毫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健康状况。

  (4)老王是怎样的形象?

  明确:老王是一个车夫,是一个穷苦的劳动者,他孤苦伶仃,却朴实善良。“我经常坐老王的三轮”中以看出老王是个车夫。他生活艰难,居住在“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几间塌败的小屋”里。虽然老王的日子过得很艰苦,但他依然惦记着我们,在他在病危之际,亲自来谢谢好心人。

  (四)拓展延伸,理解难点

  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是作者吗?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呼声?

  对不幸者、卑微者要持一颗爱心,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同情他们,关心他们,多给他们以善心,这样一来社会就更加发展和文明了。(平平淡淡中孕育着真情,平平凡凡中折射出人性的真、善、美。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让我们为老王喝彩!为老王那颗金子般真挚而诚恳的心喝彩!)

  (五)小结作业

  试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

  五、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5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⒈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⒉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1、提出问题: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解决问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1)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

  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

  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而不是其它东西?

  “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

  3)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

  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4、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议:谁读的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5、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三、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四、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语文教案 篇6

  一、课题单元体验活动:地震来了会应对主备人

  通过视频的观看和材料的阅读,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地震。通过人们应对地震时的不同方法与结果的对比,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危害和防震、避震知识的重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热情。

  二、开展知识竞赛,巩固防震、避震知识

  1.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宣布竞赛规则,组织大家积极参与竞赛。

  2.教师及时补充或讲解,促进学生对防震、 避震知识的了解与熟练掌握。

  3.小结各组比赛晴况,评出优胜小组。

  1.学生了解竞赛规则。

  2.小组进行竞赛。

  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是有效避震的关键。采取知识竞赛的形式,既可以有效地检测学生对防震避震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可以使学生在竞赛中快速掌握新的避震如识。

  三、防震小演练

  同学们了解的防震、避震知识真不少!可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让我们在防震演练中进一步提高灵活运用避震知识的'能力吧!

  1.教师宣读演练要求。

  2.先请个别同学按要求演练,再组织全班有效练习。

  创设地震中的各种情境,指导学生演练。

  (1)地震发生时,你正在家中玩耍。

  (2)地震发生时,你正在学校上课。

  (3)地震发生时,你正在公交车上。

  (4)地震发生时,你被困在屋里。

  活动形式:可以先指导后演练,也可以先演练后指导。

  活动方法:可以借助视频资料指导演练,也可以拍摄学生演练时的视频或照片,让学生对照所了解的地震中的自救自护方法进行反思和提高。

  3.活动结束后,评出 “防震演练小标兵” 。1.学生听要求。

  2.进行演练。

  3.学生交流。课前查找防震避震知识,课上开展防震避震知识竞赛都是为防震演练作准备的,而平时的演练又是为地震真正来临时有效应对作准备的。因此,本活动设计的重点是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学会在地震来临时能沉着冷静地应对各种危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实践演练中掌握防震的方法与技能。

  四、学唱儿歌,掌握应对地震的方法

  1.地震的危害虽然很大,但大的地震往往有预兆。只要掌猩一定的方法和技能,科学地防震避震,地震来了也是可以应对的。儿歌《地震来了会应对》也给我们许多提醒,我们来学习学习吧!

  2,播放儿歌《地震来了会应对》 ,学生理解儿歌内容并学唱儿歌。

  地震虽然危险大,小朋友们别害怕。

  地震来了快开门,地动不能往外跑。

  枕头书包护头上,弯曲身体躲桌下。

  大震小震有间隔,抓住机会往外奔。

  万一被困别慌张,隔上一会敲敲墙,

  多寻淡水和食物,保存体力等救助。

  五、听儿歌。

  学唱儿歌。朗朗上口的儿歌,形象生动,包含了防震避震方法的一些要点,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

  六、板书设计单元体验活动:地震来了会应对

  七、作业设计

  搜集避震小常识,带来和同学们分享。

《[精]语文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优秀教案02-28

语文教案【经典】05-06

语文教案[经典]04-24

(经典)语文教案09-17

(精选)语文教案09-18

【精选】语文教案12-25

语文教案08-09

语文复习教案08-23

语文教案【精选】08-18

[精]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一、导入揭题

  1.出示黄叶:同学们请看,今早老师在上班的路上,玄武湖边捡了两片――黄叶,我为什么要悄悄珍藏这两片黄叶呢?因为在我的心目中,“黄叶”是秋天的象征,那么在你们的心目中,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呢?(生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

  2.你们眼中的秋天色彩斑斓,转眼间,有到秋天了。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让我们跟随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大自然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板书:秋天王宜振)

  3.简介王宜振:王宜振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是山东人,今年60岁了,和我们学校的`王校长、卢校长、卢老、耿老崔老师(正好在听课)他们是同辈人。他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等,是我们少年儿童的知心朋友。(指读名字,注意“振”的发音)

  二、初读课文

  4.请看(出示课件秋景图,《秋日私语》音乐响起),老师朗诵全诗。

  5.看了秋景,听了描写秋天的诗,你对秋天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呢?(生自由发言)

  6.秋天是美丽的,秋天是迷人的,而诗人笔下的秋天更令人陶醉。你一定也很想读读这首诗吧?请同学们打开书到17页。

  注意听要求:(1)边读边标出小节数;(2)读准字音,圈出生字;(3)读顺句子,注意长句子中间的停顿。

  放声地朗读这首诗吧。(生自由读书,圈点)

  7.这么美的诗,我们要想读好,首先要读准(字词)。

  (1)出示词语:桂子、香气、苹果、红袄、葡萄、紫袍、(后面是书后3词语);

  (2)注意读音(这些读音和写法也要看仔细):脚印、柔韧、珍藏、红缨、嚷着。

  8.全诗共有几小节?想不想读给大家听听?(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好,看看他们字音读准了没有,语句读通顺了没有,听上去是不是很美?

  (指名读每一节,注意正音评析;重要的诗节,正音后全班齐读或男女生分读)

  9.这首诗写得这么美,你最喜欢哪些部分呢?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然后,再指名读,喜欢这部分的同学一起读)(老师注意引导每一节的熟读)

  10.我们读了自己最喜欢的诗节,跟着诗人走进秋天,看到了秋天,那么你能告诉大家这首诗主要写了秋天的哪些美丽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呢?(板书:美景――红色笔)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生自由读画)

  11.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老师顺势引导归类、板书:秋阳、秋风、秋色、秋实、秋香)

  12.风景如画的秋天,秋阳娇艳,秋风飒爽,秋实累累,秋色怡人,秋香飘溢(师指板书),让我们伴随《秋日私语》的优美乐曲,再次轻轻齐读这首诗。

  三、教师小结

  13.读到这里,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呢?(生自由说)

  下节课我们继续品读,继续欣赏。

  四、练习写字

  14.现在来看看这一课的生字,你认为哪些字读写时要特别当心的。

  15.老师范写“柔”、“肠”。(边写边将注意点,生跟着书空)

  16.学生完成书后2描红练习。

  五、板书设计

  4 秋天

语文教案 篇2

  课题(i u ü (第 1 课时)

  课 时教 学目 标

  1、认识i u ü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

  2、能正确认读四个声调。

  3、学会在四线格里书写i u ü。

  课时教学重 难 点重点: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i u ü。难点:正确认读带调 i u ü

  教学媒体准 备卡片 教学投影片

  时间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

  一 看图激趣 导入新课

  1、出示情境图:你们喜欢这个地方?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2、谈话导入:这农家小院真美。你看,小朋友住的房子多漂亮啊!屋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小朋友正在河边给鲤鱼喂食呢!院子的周围种着树,乌鸦飞来树上做窝。小朋友的妈妈多勤劳呀!她在做什么呢

  二、学习单韵母i

  1、教师示范发音,请学生仔细观察。

  2、请学生齐读,指明个别读,检查发音情况。

  3、让学生试着自己给I戴上四顶帽子在读一读。

  4、打乱i的四个声调,指明几个学生认读。

  5、请学生用i的四个声调组词。

  三、学习单韵母u ü

  1、指导学习韵母u和ü的读音。(方法同I)提示:注意区分i和ü的读音 扁扁嘴巴iii 圆圆嘴巴üüü

  2、请学生认清韵母i u ü的形。四人小组看图讨论如何记住i u ü

  3、指导书写i u ü。

  (1)请学生同桌讨论i u ü这三个单韵母在拼音格中所占的位置。

  (2)教师在拼音格中板演i u ü,请学生边看笔画笔顺边书空。

  四、复习巩固

  1、出示a o e i u ü的卡片,请学生认读。

  2、指明认读a o e i u ü的四个声调:ǎ ǘ è ó à ǖ ā ò ǘ ǐ í ē看图说话。看教师口型,学习发音方法。自由读i的四个声调。认读i的四个声调。听教师发音,注意区别i和ü的读音。念一念顺口溜来区别两个韵母的.发音。想方法记住i u ü。讨论i u ü的书写位置。看教师示范,书空笔顺。认读a o e i u ü及其四个声调。

  教后录

  1、i、u的发音较准确,ü的发音有的学生不够稳,嘴型容易变化。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发音方法的指导,这样发音才能更加准确。

  2、四个声调中的第二声和第四声学生出错率较高,应加强指导和训练。

  3、中优美的情境图能让枯燥的拼音学习变得生动而又有趣,也使学习更贴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在课文插图上多花a一点心思,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案 篇3

  第8课 爆竹声声

  主备教师

  贾立辉

  使用教师

  赵桂英

  参加人员

  三年组全体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爆竹的又来和关于春节放爆竹的传说。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感受祖国民俗传说的趣味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感受祖国民俗传说的趣味性。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了解关于爆竹的传说,锻炼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会课文的生字并会运用。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爆竹、春节习俗的资料

  教 学 流 程

  个性化设计

  一、趣引课题

  1.猜谜:(课件出示)

  有个小孩脾气暴,

  发起火来不得了。

  嘭啪一声蹦上天,

  身上衣服全撕掉。

  ——打一节日用品

  自己读、猜一猜。课件演示出爆竹图片。点击、爆竹、出现课题和闹新春的音乐。

  2、听这音乐,你联想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

  带着好心情,我们来读课文,请自己学习生字,并设法理解词义。

  三、感悟课文。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请同学们认一认,哪儿个自己已经掌握,不需要老师教?

  (学生指出,教师点击逐消失)

  2.根据学情指导生字:“俗”字书写

  四、学习课文。

  课文讲的是有关爆竹的知识,请你告诉大家,你自己读懂了哪些知识?

  A、为什么叫爆竹?

  这个问题大家都读懂了吗?那好,老师问,你们一齐回答。

  “说来有趣”,怎么读才有趣?

  边读边做动物:锯、扔、膨胀、爆裂

  B、为什么春节要燃放爆竹?谁能从文中找出一句话回答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从此,每逢过年,人们就要烧竹节,吓跑怪物,求得新年的平安。

  你知道现在除了春节,还有哪些场合也放爆竹?请用上“每逢……就……”说一说。

  还读懂了什么知识?课文最后2节,作者跟我们捉迷藏了,他把问题悄悄藏了起来,考考同学们的眼力,你能把藏在里面的问题找出来吗?

  C、现在的爆竹用什么做的?

  D、为什么有的.城市禁止燃放爆竹?各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五、超越文本。

  同时被禁放的不止爆竹,还有他的孪生妹妹烟花。我们一起去看看爆竹烟花兄妹俩好吗?

  课件演示:烟花爆竹燃放的盛况。

  这样绚丽多彩、喜气洋洋的场面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了。(沉默少许)

  同学们,假如你是市长,你会不会决定禁放烟花爆竹?

  自由发言,引导两个要点。

  1、爆竹虽会引发火灾,但给生活增添了欢乐、喜庆、气氛,功不可没;

  2、烟花约丽的色彩,浓郁的民族风情,已成为东放化的象征:

  同学们,怎么样才能把我们的想法让更多的人知道?

  六、改写课文。

  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我们将这一段内容通过改写,使“爆竹无声”又变成“爆竹声声”,让小朋友更喜欢读这篇课文。我们要选出最好的几份寄给教材编写委员会。

  学生改写、教师巡视、组织交流。

  小结:美好的事情不能因为它有些缺点就全盘否定,只要我们用智慧、用科学去改造,世界就会越来越美好,爆竹声又会重新响起来。

  (爆竹声和欢庆的音乐声又一次响起)

  七、学习创新。

  大家知道我国最著名的爆竹之乡在哪里吗?以《浏阳河》一曲启发:湖南浏阳。现在我们变换一下角色:我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你们是爆竹之乡的乡亲们。我想采访你们,你们呢也借这个机会好好宣传你们的产品,愿意吗?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惶恐、荒僻、滞笨、愧作”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他的性格特点。

  【过程与方法】

  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老王这个人物身上,理解他的爱心、善心、同情心,品味作者的仁爱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2.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领会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让你难忘的人吗?嗯,有同学说他们的爸爸妈妈,还有同学说他们的邻居。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知道你们遇到过让你难忘的人。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写作者对她的邻居的怀念,让我们一起走进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学生通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3.了解作者简介。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1)作者一家对老王怎样?具体表现在哪些事上?又表现出他们具有怎样的`品质?

  明确:送水,车费减半;送钱先生去医院,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临终前还给“我”家送香油和鸡蛋。作者一家尽力帮助老王,给他钱救济生活;女儿给他买鱼肝油治好了夜盲症。这些事情表现了杨绛一家人与人为善、厚道仁慈、知恩必报的美德。

  (2)这篇课文叙述的事情较多,作者是怎样组织的?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编排。开头三段写老王的基本情况,按逻辑顺序编排,一是职业,老王的谋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老王谋生的困难;三是居住条件,这是前两点的结果,收入少,生活就苦。下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安排,回忆与“我”老王的交往。

  (3)作者夫妇已经很关心老王了,为什么还在结尾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明确:作者愧怍自己作为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的、应有所同情、有所宽容的人,却没有理解他们的高贵品性,甚至连感觉也没有,就那一点感动也是在他死之后才有的;作者的愧怍还因为人家在生命最后时刻来关顾自己的时候,却没有感觉,没有感动她的惭愧、她的内疚集中在当时自己只对人家病态的外貌描写有感觉,而对人家崇高的内心没有感觉。从这个意义上说,才可以理解杨绛为什么全文都没有什么描写,偏偏到了老王最后送鸡蛋来的时候,大大的描写一番,而所写的相貌又是那么的丑陋,令人毛骨悚然。政事他的丑反映出了他的病情十分严重,同时又反映出他对别人的无条件的,丝毫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健康状况。

  (4)老王是怎样的形象?

  明确:老王是一个车夫,是一个穷苦的劳动者,他孤苦伶仃,却朴实善良。“我经常坐老王的三轮”中以看出老王是个车夫。他生活艰难,居住在“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几间塌败的小屋”里。虽然老王的日子过得很艰苦,但他依然惦记着我们,在他在病危之际,亲自来谢谢好心人。

  (四)拓展延伸,理解难点

  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是作者吗?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呼声?

  对不幸者、卑微者要持一颗爱心,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同情他们,关心他们,多给他们以善心,这样一来社会就更加发展和文明了。(平平淡淡中孕育着真情,平平凡凡中折射出人性的真、善、美。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让我们为老王喝彩!为老王那颗金子般真挚而诚恳的心喝彩!)

  (五)小结作业

  试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

  五、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5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⒈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⒉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1、提出问题: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解决问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1)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

  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

  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而不是其它东西?

  “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

  3)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

  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4、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议:谁读的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5、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三、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四、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语文教案 篇6

  一、课题单元体验活动:地震来了会应对主备人

  通过视频的观看和材料的阅读,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地震。通过人们应对地震时的不同方法与结果的对比,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危害和防震、避震知识的重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热情。

  二、开展知识竞赛,巩固防震、避震知识

  1.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宣布竞赛规则,组织大家积极参与竞赛。

  2.教师及时补充或讲解,促进学生对防震、 避震知识的了解与熟练掌握。

  3.小结各组比赛晴况,评出优胜小组。

  1.学生了解竞赛规则。

  2.小组进行竞赛。

  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是有效避震的关键。采取知识竞赛的形式,既可以有效地检测学生对防震避震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可以使学生在竞赛中快速掌握新的避震如识。

  三、防震小演练

  同学们了解的防震、避震知识真不少!可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让我们在防震演练中进一步提高灵活运用避震知识的'能力吧!

  1.教师宣读演练要求。

  2.先请个别同学按要求演练,再组织全班有效练习。

  创设地震中的各种情境,指导学生演练。

  (1)地震发生时,你正在家中玩耍。

  (2)地震发生时,你正在学校上课。

  (3)地震发生时,你正在公交车上。

  (4)地震发生时,你被困在屋里。

  活动形式:可以先指导后演练,也可以先演练后指导。

  活动方法:可以借助视频资料指导演练,也可以拍摄学生演练时的视频或照片,让学生对照所了解的地震中的自救自护方法进行反思和提高。

  3.活动结束后,评出 “防震演练小标兵” 。1.学生听要求。

  2.进行演练。

  3.学生交流。课前查找防震避震知识,课上开展防震避震知识竞赛都是为防震演练作准备的,而平时的演练又是为地震真正来临时有效应对作准备的。因此,本活动设计的重点是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学会在地震来临时能沉着冷静地应对各种危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实践演练中掌握防震的方法与技能。

  四、学唱儿歌,掌握应对地震的方法

  1.地震的危害虽然很大,但大的地震往往有预兆。只要掌猩一定的方法和技能,科学地防震避震,地震来了也是可以应对的。儿歌《地震来了会应对》也给我们许多提醒,我们来学习学习吧!

  2,播放儿歌《地震来了会应对》 ,学生理解儿歌内容并学唱儿歌。

  地震虽然危险大,小朋友们别害怕。

  地震来了快开门,地动不能往外跑。

  枕头书包护头上,弯曲身体躲桌下。

  大震小震有间隔,抓住机会往外奔。

  万一被困别慌张,隔上一会敲敲墙,

  多寻淡水和食物,保存体力等救助。

  五、听儿歌。

  学唱儿歌。朗朗上口的儿歌,形象生动,包含了防震避震方法的一些要点,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

  六、板书设计单元体验活动:地震来了会应对

  七、作业设计

  搜集避震小常识,带来和同学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