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8-31 10:04:13 教案 我要投稿

[优选]中班教案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选]中班教案5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体验诗歌中所蕴含的美感,提高幼儿对语言美的感受力。

  2、指导幼儿了解诗中“翩翩起舞”、“频频点头”、“凉爽”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鼓励幼儿大胆自信地讲述,激发幼儿想像的丰富性,思维的发散性和独创性,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建立积极向上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多媒体教具一套,字卡若干,树、花、草头饰若干。小风车及能产生风的工具如小扇、纸、手电筒、电风扇、小气筒等。

  2、知识准备:幼儿已知道什么是空气;已做过空气能流通、空气有重量、空气有压力等实验。

  活动过程:

  活动一:风从哪里来?

  1、请幼儿用纸(或扇)在脸旁扇动,从而产生风,知道空气流动能产生风。

  2、让幼儿玩小风车转动游戏,了解风的大小与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

  3、引导幼儿相互交流:“怎样才能产生风?”鼓励幼儿尽量用不同的方法让身边的空气流动起来,产生风。

  活动二:诗歌欣赏——风在哪里

  1、请幼儿观赏多媒体教具,引出主题。

  2、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具配以音乐,富有感染力地朗诵一遍诗歌。

  3、用讨论形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语言。

  (1)风在哪里?诗歌中有谁回答了这个问题。

  (2)风在树上,它的枝叶是怎样的?(让幼儿说出“翩翩起舞”“摇来摇去”……)

  (3)风吹过花朵,花会怎样?(频频点头)

  (4)风吹过小草,小草又会怎么样?(晃动、点头、弯腰、鞠躬……)

  (5)风来了,它给春夏秋冬带来了什么?

  4、请幼儿讨论:风还会和谁做朋友? (帆船、风筝、风车、花裙、云……)

  5、请幼儿操作图片,朗诵诗歌。教师指导幼儿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高水平:在朗诵诗歌的基础上创编诗歌。

  中水平:幼儿能自己翻阅小图书,学习朗诵诗歌。

  低水平:翻阅、操作图片,说出散文诗中的几个主要词语。

  活动三:诗歌表演

  1、指导:请老师做“风”,幼儿带树、花、草的头饰进行表演,配以轻音乐朗诵诗歌中的优美语句。 .

  2、儿歌仿编。带幼儿外出观察风来时天空、陆地上各种物体的变化,鼓励幼儿大胆联想这些变化的形态像什么,引导幼儿学习用诗歌的语言表达。

  四、各领域渗透

  艺术:教幼儿学习舞蹈“风车转转”,帮助幼儿用身体语言来感

  受空气的流动;想像画“风吹来的时候”。

  科学:做有关空气流动的小实验。

  五、生活中渗透

  多带幼儿外出观察吹风时我们周围事物的'变化。

  六、环境中渗透

  张贴风吹动物体有所变化的对比图片。

  七、家庭中渗透

  让家长引导幼儿观察有风时,家里事物所发生的变化,并和父母

  一起做“风”流动的实验。

  附教材:

  风在哪里(诗歌)

  风在哪里?/树儿说:/当我的枝叶翩翩起舞,/那是风在吹过。//风在哪里?/花儿说:/当我的花朵频频点头,/那是风在吹过。//风在哪里?/草儿说:/当我的身体轻轻晃动,/那是风在吹过。/风在哪里?/风就在我们身边。/春天,它吹绿了大地;/夏天,它送来了凉爽;/秋天,它飘来了果香;/冬天,它带来了银装。

中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周围生活中有很多很好的教材,等着我们去发现。在“有趣的纸”这一主题中,孩子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纸,对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蜡光纸、色粉纸、皱纹纸等,他们通过自己动手摸摸、看看,对纸的材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孩子们还谈到纸容易撕坏、不牢:容易压扁:容易潮湿,碰到水就烂了。但有一个小朋友却说:“纸杯不是纸做的吗?它还可以用来盛水呢?”有的小朋友抢着说:“纸杯里面是塑料,所以不会湿。”我觉得孩子们对已有的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的物产生了质疑,所以决定和孩子们一起解决这一问题。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纸船,了解蜡不吸水的特性。

  2、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玩的过程中,能积极参与活动,对探索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四个大水盆,每组纸杯、纸、剪刀、蜡笔等工具若干。

  纸(杯)船、普通小纸船若干。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划船”入场。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周围材料(纸杯船、纸船)提问,讨论:

  (1)池塘边有什么?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你认为你的纸船能在水里开吗?

  (3)试试看两种船在水里有什么变化?

  3、幼儿自由选择地方玩船,并自由讨论、摸索。

  教师提问:

  (1)你的船在水里有什么变化?

  (2)这就奇怪了,纸船为什么会烂掉?纸杯做的船为什么没有变形?

  4、进一步讨论纸杯船为什么不变形?

  (1)你发现了什么?白白的是什么东西?

  (2)纸杯上为什么要涂蜡?蜡有什么用?

  教师根据幼儿讨论结果进行小结:

  蜡笔中有蜡的成份,蜡不喝水,蜡涂在纸上就好象给纸穿上了一件雨衣,可以保护纸。

  5、幼儿用蜡笔涂在纸上,做纸船,进行再次尝试。

  提醒幼儿蜡笔涂在纸的正反面,但一定要涂得厚、均匀,不留白色缝隙。

  幼儿自由操作、尝试。

  活动延伸:

  生活中还有许多纸制品遇到水不变形,不烂掉,我们再去找一找,收集、整理并一起来举办展览。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

  2、感知自然序列中的单数、双数的排列规律。

  【活动准备】

  自制10以内爱心扑克牌一幅,1—10的数字卡片一套,自制车牌号若干。

  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16页《爱心扑克》,第17页《双号车请通行》,水彩笔。

  【重难点】学习区别单数双数

  【活动过程】

  1、区别单数双数。

  (1)出示1—10的爱心扑克牌,引导幼儿目测爱心的数量,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

  幼儿翻开《数学》第16页,将爱心扑克牌上的爱心两颗两颗全在一起,说说有什么发现。两颗两颗刚好圈完的试双数,还多出一颗的是双数。幼儿找出粘纸贴在对应的方框里。

  请幼儿看看老师拿来的扑克牌,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把单数扑克放在左边,双数扑克放在右边。配上相应的数字卡片,说说10以内哪些数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2)游戏“抱双、躲单”。教师抱10以内的数,幼儿做相应的躲和抱的动作。如:报的是单数,幼儿蹲下,把头埋在膝盖里抱住自己,表示躲起来。报的'是双数,幼儿找到一个小朋友抱住。

  2、区别单号双号。

  周末,汽车要实行限行。汽车限行是根据车牌号的尾数是单数还是双数来确定的。教师公布限行规则:日期的单双数与车牌号尾数的单双数一致,可以通行;反之,限行。

  教师告知幼儿今天是几月几日,请幼儿判断今天是单号车通行还是双号车通行。依次出示自制车牌号,如A·361,B·452,C·527,D·814等。请幼儿辨别。

  3、双号车请通行

  出示《数学》第17页《双号车请通行》。这一天是双号车,请你仔细找找车牌号尾数为双数的车,并在方框里打钩,表示可以通行。

中班教案 篇4

  目的:

  1、在各种活动中继续巩固对1—10各个数字的认识,激发幼儿对数字的探究兴趣。

  2、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准备:

  1、与数字相关的`物品。

  2、数字卡,白纸条。

  过程:

  一、寻找生活中的数字,初步感知数字的用途。

  1、教师出示1—10的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正确认读。

  2、介绍材料,引导幼儿去寻找物品上的数字。

  3、都有些什么数字?这些数字有什么用?(教师依次介绍)

  二、回忆生活中的有关数字,进一步感知数字的用途。

  1、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也有数字?他们都有什么用?

  2、教师出示自己家的门牌号码、摩托车号码、电话号码,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家的号码。

  三、尝试用数字来表达

  1、请幼儿在白纸上用数字粘出自己家中的电话号码。

  2、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教师观察幼儿数字是否贴正确。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⒈学习手口一致地从左到右点数3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⒉掌握按数量匹配相应实物,感知3以内数量的排列顺序。

  活动准备:

  ⒈兔子卡片3张,分别为1只、2只、3只。

  ⒉分别有1、2、3个点的房子卡片。

  ⒊六个萝卜卡片。

  活动过程:

  ⒈学习手口一致点数兔宝宝。

  师:小朋友们数一数有几张卡片?看看卡片上有谁?卡片上的兔宝宝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哪张卡片上的兔宝宝最少?是几只?(1只)这张呢?(2只)(带幼儿点数,说出总数)这张呢?(3只)请幼儿点数验证。

  ⒉送兔宝宝回到与之点数相应的房子里。

  师:“这里有什么?”(出示点数房子)数一数有几间房子?每间房顶上都有什么?有几个点?这些黑点告诉我们哪只兔宝宝应该进哪间房子?

  请个别幼儿操作,指一只兔子的卡片“你怎么知道要送这只兔宝宝进这件房间呢?”(一只兔宝宝住一个点子的家)“这两只兔宝宝呢?三只兔宝宝呢?”(两只兔宝宝住两个点子的家……)引导幼儿一边操作一边说:一只兔宝宝,我送你回一个点子的家。

  师:小朋友看一看,几只兔宝宝住在最前面?几只兔宝宝住在他的.后面?几只兔宝宝住在最后面?

  ⒊喂兔宝宝吃萝卜。

  师:兔宝宝很饿了,请小朋友每只兔宝宝喂一个萝卜。一边喂也一边说:一只兔宝宝请你吃一个萝卜,一边送一边说:“一只兔宝宝请你吃一个萝卜”,萝卜送完了,再说说,几只兔子我送了几个萝卜。

  教师重点听幼儿操作时的语言表达,看他们对操作材料的理解情况。

《[优选]中班教案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的教案03-30

中班教案(精选)11-06

中班教案(经典)04-24

中班教案【精选】04-02

中班教案[精选]09-14

【精选】中班教案09-20

[经典]中班教案12-16

(经典)中班教案01-13

中班教案08-08

中班教案(经典)12-01

[优选]中班教案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选]中班教案5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体验诗歌中所蕴含的美感,提高幼儿对语言美的感受力。

  2、指导幼儿了解诗中“翩翩起舞”、“频频点头”、“凉爽”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鼓励幼儿大胆自信地讲述,激发幼儿想像的丰富性,思维的发散性和独创性,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建立积极向上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多媒体教具一套,字卡若干,树、花、草头饰若干。小风车及能产生风的工具如小扇、纸、手电筒、电风扇、小气筒等。

  2、知识准备:幼儿已知道什么是空气;已做过空气能流通、空气有重量、空气有压力等实验。

  活动过程:

  活动一:风从哪里来?

  1、请幼儿用纸(或扇)在脸旁扇动,从而产生风,知道空气流动能产生风。

  2、让幼儿玩小风车转动游戏,了解风的大小与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

  3、引导幼儿相互交流:“怎样才能产生风?”鼓励幼儿尽量用不同的方法让身边的空气流动起来,产生风。

  活动二:诗歌欣赏——风在哪里

  1、请幼儿观赏多媒体教具,引出主题。

  2、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具配以音乐,富有感染力地朗诵一遍诗歌。

  3、用讨论形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语言。

  (1)风在哪里?诗歌中有谁回答了这个问题。

  (2)风在树上,它的枝叶是怎样的?(让幼儿说出“翩翩起舞”“摇来摇去”……)

  (3)风吹过花朵,花会怎样?(频频点头)

  (4)风吹过小草,小草又会怎么样?(晃动、点头、弯腰、鞠躬……)

  (5)风来了,它给春夏秋冬带来了什么?

  4、请幼儿讨论:风还会和谁做朋友? (帆船、风筝、风车、花裙、云……)

  5、请幼儿操作图片,朗诵诗歌。教师指导幼儿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高水平:在朗诵诗歌的基础上创编诗歌。

  中水平:幼儿能自己翻阅小图书,学习朗诵诗歌。

  低水平:翻阅、操作图片,说出散文诗中的几个主要词语。

  活动三:诗歌表演

  1、指导:请老师做“风”,幼儿带树、花、草的头饰进行表演,配以轻音乐朗诵诗歌中的优美语句。 .

  2、儿歌仿编。带幼儿外出观察风来时天空、陆地上各种物体的变化,鼓励幼儿大胆联想这些变化的形态像什么,引导幼儿学习用诗歌的语言表达。

  四、各领域渗透

  艺术:教幼儿学习舞蹈“风车转转”,帮助幼儿用身体语言来感

  受空气的流动;想像画“风吹来的时候”。

  科学:做有关空气流动的小实验。

  五、生活中渗透

  多带幼儿外出观察吹风时我们周围事物的'变化。

  六、环境中渗透

  张贴风吹动物体有所变化的对比图片。

  七、家庭中渗透

  让家长引导幼儿观察有风时,家里事物所发生的变化,并和父母

  一起做“风”流动的实验。

  附教材:

  风在哪里(诗歌)

  风在哪里?/树儿说:/当我的枝叶翩翩起舞,/那是风在吹过。//风在哪里?/花儿说:/当我的花朵频频点头,/那是风在吹过。//风在哪里?/草儿说:/当我的身体轻轻晃动,/那是风在吹过。/风在哪里?/风就在我们身边。/春天,它吹绿了大地;/夏天,它送来了凉爽;/秋天,它飘来了果香;/冬天,它带来了银装。

中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周围生活中有很多很好的教材,等着我们去发现。在“有趣的纸”这一主题中,孩子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纸,对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蜡光纸、色粉纸、皱纹纸等,他们通过自己动手摸摸、看看,对纸的材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孩子们还谈到纸容易撕坏、不牢:容易压扁:容易潮湿,碰到水就烂了。但有一个小朋友却说:“纸杯不是纸做的吗?它还可以用来盛水呢?”有的小朋友抢着说:“纸杯里面是塑料,所以不会湿。”我觉得孩子们对已有的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的物产生了质疑,所以决定和孩子们一起解决这一问题。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纸船,了解蜡不吸水的特性。

  2、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玩的过程中,能积极参与活动,对探索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四个大水盆,每组纸杯、纸、剪刀、蜡笔等工具若干。

  纸(杯)船、普通小纸船若干。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划船”入场。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周围材料(纸杯船、纸船)提问,讨论:

  (1)池塘边有什么?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你认为你的纸船能在水里开吗?

  (3)试试看两种船在水里有什么变化?

  3、幼儿自由选择地方玩船,并自由讨论、摸索。

  教师提问:

  (1)你的船在水里有什么变化?

  (2)这就奇怪了,纸船为什么会烂掉?纸杯做的船为什么没有变形?

  4、进一步讨论纸杯船为什么不变形?

  (1)你发现了什么?白白的是什么东西?

  (2)纸杯上为什么要涂蜡?蜡有什么用?

  教师根据幼儿讨论结果进行小结:

  蜡笔中有蜡的成份,蜡不喝水,蜡涂在纸上就好象给纸穿上了一件雨衣,可以保护纸。

  5、幼儿用蜡笔涂在纸上,做纸船,进行再次尝试。

  提醒幼儿蜡笔涂在纸的正反面,但一定要涂得厚、均匀,不留白色缝隙。

  幼儿自由操作、尝试。

  活动延伸:

  生活中还有许多纸制品遇到水不变形,不烂掉,我们再去找一找,收集、整理并一起来举办展览。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

  2、感知自然序列中的单数、双数的排列规律。

  【活动准备】

  自制10以内爱心扑克牌一幅,1—10的数字卡片一套,自制车牌号若干。

  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16页《爱心扑克》,第17页《双号车请通行》,水彩笔。

  【重难点】学习区别单数双数

  【活动过程】

  1、区别单数双数。

  (1)出示1—10的爱心扑克牌,引导幼儿目测爱心的数量,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

  幼儿翻开《数学》第16页,将爱心扑克牌上的爱心两颗两颗全在一起,说说有什么发现。两颗两颗刚好圈完的试双数,还多出一颗的是双数。幼儿找出粘纸贴在对应的方框里。

  请幼儿看看老师拿来的扑克牌,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把单数扑克放在左边,双数扑克放在右边。配上相应的数字卡片,说说10以内哪些数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2)游戏“抱双、躲单”。教师抱10以内的数,幼儿做相应的躲和抱的动作。如:报的是单数,幼儿蹲下,把头埋在膝盖里抱住自己,表示躲起来。报的'是双数,幼儿找到一个小朋友抱住。

  2、区别单号双号。

  周末,汽车要实行限行。汽车限行是根据车牌号的尾数是单数还是双数来确定的。教师公布限行规则:日期的单双数与车牌号尾数的单双数一致,可以通行;反之,限行。

  教师告知幼儿今天是几月几日,请幼儿判断今天是单号车通行还是双号车通行。依次出示自制车牌号,如A·361,B·452,C·527,D·814等。请幼儿辨别。

  3、双号车请通行

  出示《数学》第17页《双号车请通行》。这一天是双号车,请你仔细找找车牌号尾数为双数的车,并在方框里打钩,表示可以通行。

中班教案 篇4

  目的:

  1、在各种活动中继续巩固对1—10各个数字的认识,激发幼儿对数字的探究兴趣。

  2、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准备:

  1、与数字相关的`物品。

  2、数字卡,白纸条。

  过程:

  一、寻找生活中的数字,初步感知数字的用途。

  1、教师出示1—10的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正确认读。

  2、介绍材料,引导幼儿去寻找物品上的数字。

  3、都有些什么数字?这些数字有什么用?(教师依次介绍)

  二、回忆生活中的有关数字,进一步感知数字的用途。

  1、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也有数字?他们都有什么用?

  2、教师出示自己家的门牌号码、摩托车号码、电话号码,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家的号码。

  三、尝试用数字来表达

  1、请幼儿在白纸上用数字粘出自己家中的电话号码。

  2、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教师观察幼儿数字是否贴正确。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⒈学习手口一致地从左到右点数3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⒉掌握按数量匹配相应实物,感知3以内数量的排列顺序。

  活动准备:

  ⒈兔子卡片3张,分别为1只、2只、3只。

  ⒉分别有1、2、3个点的房子卡片。

  ⒊六个萝卜卡片。

  活动过程:

  ⒈学习手口一致点数兔宝宝。

  师:小朋友们数一数有几张卡片?看看卡片上有谁?卡片上的兔宝宝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哪张卡片上的兔宝宝最少?是几只?(1只)这张呢?(2只)(带幼儿点数,说出总数)这张呢?(3只)请幼儿点数验证。

  ⒉送兔宝宝回到与之点数相应的房子里。

  师:“这里有什么?”(出示点数房子)数一数有几间房子?每间房顶上都有什么?有几个点?这些黑点告诉我们哪只兔宝宝应该进哪间房子?

  请个别幼儿操作,指一只兔子的卡片“你怎么知道要送这只兔宝宝进这件房间呢?”(一只兔宝宝住一个点子的家)“这两只兔宝宝呢?三只兔宝宝呢?”(两只兔宝宝住两个点子的家……)引导幼儿一边操作一边说:一只兔宝宝,我送你回一个点子的家。

  师:小朋友看一看,几只兔宝宝住在最前面?几只兔宝宝住在他的.后面?几只兔宝宝住在最后面?

  ⒊喂兔宝宝吃萝卜。

  师:兔宝宝很饿了,请小朋友每只兔宝宝喂一个萝卜。一边喂也一边说:一只兔宝宝请你吃一个萝卜,一边送一边说:“一只兔宝宝请你吃一个萝卜”,萝卜送完了,再说说,几只兔子我送了几个萝卜。

  教师重点听幼儿操作时的语言表达,看他们对操作材料的理解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