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的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万能的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万能的教案1
(一)复习准备:
1. 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 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 圆锥有什么特征?
拿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指给学生看。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三)进行新课
1、 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借鉴这种方法, 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 等高)
(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教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指名发言)
的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
(3)学生分组做实验。
A.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b.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发现有什么倍数关系?(学生发言: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
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
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指名发言)
(4)学生操作:出示另外一组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体积大小的比较,通过比较你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整理归纳: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 。 (老师拿起一个小圆锥、一个大圆柱)如果老师把这个大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这个小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吗?(不能)
为什么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呢?(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呢?(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
(老师在体积公式与“等底等高”四个字上连线。)
现在我们得到的这个结论就更完整了。(指名反复叙述公式。)
今后我们求圆锥体体积就用这种方法来计算。
(四)巩固反馈
1.口答。填空
2.出示例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自己解决问题。
例 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A 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
B 你是怎样想的和怎样解决问题。(提问学生多人)
C 教师板书:
×19×12=76(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
3.练习题。
一个圆锥体,半径为6cm,高为18cm。体积是多少?(学生在黑板上只列式,反馈。)
4、出示例2:要求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思。
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形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
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
(1)提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提问。并回答同学的质疑:3.14×( )×1.2× 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先求圆锥的体积?得数保留整千克数是什么意思?….
5、比较:例1和例2有什么地方不同?
(1)直接告诉了我们底面积,而(2)没有直接告诉,要求我们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出圆锥体积;(2)例1 是直接求体积,例2是求出体积后再求重量。我们已经学会了求圆锥体的体积,现在我们来解决有关圆锥体体积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1、一个圆锥形沙堆,高是1.5米,底面半径是2米,每立方米沙重1.8吨。这堆沙约重多少吨?
2、选择题。每道题下面有3个答案,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就用手指数表示。。
(1)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a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⑴ 立方米 ②3a立方米③ 9立方米
(2)把一段圆钢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圆柱体体积是6立方米,圆锥体体积是( )立方米
(1)6立方米 (2)3立方米(3)2立方米
2、 学生操作:
看看我们的教室是什么体?(长方体)
要在我们的教室里放一个尽可能大的圆锥体,想一想,怎样放体积最大?(小组讨论)
指名发言。当争论不出结果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数据:教室长12m,宽6m,高4m。并板书出来,再比较怎样放体积最大的圆锥体。
万能的教案2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万能胶水发明的过程。
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让学生懂得思考生活中的问题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培养自觉实践,大胆创新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聪聪是怎样想到要发明万能胶水的,他是怎样做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二)自学
出示自学提纲:
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谁发明万能胶水?他是怎样想到要发明万能胶水的'?他是怎样做的?
(三)反馈
指名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交流自学提纲的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聪聪是在遇到很多困难的情况下想到万能胶水的,他为此做了深入的研究,收集了很多的资料,设计了很多方案并精心地做了不少实验;启发学生认识到聪聪在发明过程中,十分认真。)
讨论:这种胶水暂时无法使用,而电视新闻却说:“小发明家聪聪成功地发明了万能胶水。”这是怎么回事?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四)总结
从这个故事中,你们想到些什么?你认为聪聪的想法最终能够实现吗?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或小伙伴听。
万能的教案3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重点句型:How was your vacation?Where did you go? Did you go out with anyone?
2、理解并掌握几个不定代词:anyone, everyone, something, anything, everything, nothing的用法。
3、熟练运用句型:Did you …?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对where引导的过去时态的'特殊疑问句已经掌握,能自然地与本课知识相衔接。让学生回忆他们的假期情况,引出一般过去时态的句型,并且进行大量练习。采用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借助多媒体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渗透合作精神和社会公德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句型: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Did you go out with anyone? Did you buy anything? Did you visit anyone?
教学难点
能用句型Did you …?提出尽可能多的有关过去假期的问题。
教法导航
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思考,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创设英语语言氛围,使学生能较快地融入到英语语言学习的情景中来。
学法导航
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同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准备
视频,图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Step 1 Greetings
Greet the class as usual、
Step 2 Revision
Ask the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picture on Page 1 and make conversations, using the sentence pattern: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I went to the mountains、 —Did you go with anyone? —Yes, I did、 / No, I didn’t、
Step 3 Role play
The teacher acts as Rick and ask a student to act as Helen and practice the dialogue of 2d on Page 2、 Then ask the students to practice in pairs and finally ask two or three pairs to act it out、
Step 4 Grammar Focus
Review the grammar box、 Ask students to say the questions and answers、
Revie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regular –ed past tense verbs (stay –stayed, visit-visited) and irregular past tense verbs (go –went, buy-bought)、 Then get the students to ask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and answers in pairs、
Step 5 Game
Ask one student to act as the teacher and ask some individual students questions、 Get as many students as possible to be the teacher、
Then ask the stud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words: no one, anyone, everyone, something, nothing, anything、
Step 6 Practice
3a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words in the box and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
3b Fill in the blanks in the e-mail mestudentsage with the words in the box、
After checking the answers, get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m aloud、
Step 7 Group work
Make a survey、 Ask the students to make a survey by asking the questions about their last vacation: Did you eat anything at a reastaurant? Did you read anything interesting? …、Make sure the students practice the dialogues again and again and write down the results in the form、 Then ask some students to report their results、
Step 8 Homework
Ask your classmates as many questions about their last vacation as possible
万能的教案4
活动名称:
万能小高人
活动准备:高跷,圈,跨栏,场地
活动目标:
1.探索高跷与多种器械相结合的多种玩法。
2.尝试用高跷进行跳圈,跨20--25厘米高度的跨栏的训练,利用高跷加强幼儿身体平衡的能力。
3.幼儿能够在游戏中体验竞赛获胜的成功感,并形成初步的.集体荣誉感。
4.让孩子知道生病了,不怕打针吃药,做个勇敢的孩子。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重点:
尝试用高跷进行跳圈,跨20--25厘米高度的跨栏的训练
难点:
幼儿能够克服心理障碍勇于探索利用高跷实现跳,跨的训练。
活动过程:
一、和高跷玩游戏
1.沿高跷跑步
2.利用高跷做准备运动
3.站在高跷上保持平衡,教师推搡不掉落
二、看器材探索新玩法
1.直线
1)幼儿尝试用高跷在直线上探索玩法
孩子们,你们看,前面有一条直线,你们可以和它玩玩游戏哦。去尝试一下吧。
2)请个别幼儿展示,其他幼儿学习
刚才你们是怎么玩的?谁来展示一下?你们都可以试一下哦。
3)教师小结并出示新玩法:两脚沿直线走高跷,要求只能走在直线上
老师这也有一种新的玩法,我们一起看看吧。教师示范,幼儿尝试。请幼儿说出幼儿为什么容易摔倒,并让幼儿总结怎样不摔倒的方法。
2.继续探索高跷与其他器材的各种玩法
1)圈--四到六个圈紧挨着排成直线状
2)跨栏--四个跨栏纵向依次距离排开
师:看,那边还有其他的器材,你们也和他们去玩玩游戏吧。
请各幼儿代表展示,其他幼儿学习
师:你们刚才都用高跷和谁玩游戏了?谁来玩一下给大家看看?大家也这样玩一玩
3.根据幼儿玩的情况,引出用高跷跳圈,跨栏的方法
3.教师小结保持平衡的要领:跳,跨的技巧--小手把绳子拎拎紧,小脚踩稳了,跳(跨)过去以后要站稳了以后再跳(跨)第二步。
三、竞赛
教师交代竞赛规则,将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接力赛,谁先完成谁获胜。
直线--跑道--圈--矮线--跨栏
四、放松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表现积极,但忽视了能力弱的幼儿的表现,在下次活动中需要个别指导。
万能的教案5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位名叫聪聪的小朋友,搞创造发明的事。他在生活中遇到种种麻烦事情以后积极思考,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验,发明了一种万能胶水,可惜这种胶水暂时无法使用。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告诉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问题是发明创造的源泉,从而自觉实践,大胆创新;二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课文学习的重点是理解聪聪是怎样想到要发明万能胶水的和他是怎样做的。
教法建议
1.课文的故事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阅读理解。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将课文多读几遍,了解聪聪怎样想到要发明万能胶水和他是怎样做的。在此基础上,组织讨论:聪聪发明的万能胶水为什么暂时无法使用,他的想法最终能够实现吗?突破理解的难点。
2.课文中的一些句子对理解全文至关重要,需要着重引导学生理解。
(1)“聪聪决定发明一种万能胶水,让每个小朋友随身携带一瓶,所有的问题全解决了,再也没有这么多麻烦,也能少惹爸爸妈妈生气。”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聪聪要让每个小朋友随身携带一瓶?
(2)“在第四十三天的早晨,聪聪从他配制的一百种药液中各取出一滴,小心地混合在一个玻璃瓶里,再加上两滴他自己的'汗水,万能胶水就试制成功了。”为什么要再加上两滴自己的汗水?
(3)“当天晚上的电视新闻是这样报道的:小发明家聪聪成功地发明了万能胶水,但是,这种胶水暂时无法使用。”为什么这种胶水暂时无法使用,还要报道出来?
以上围绕三个句子所提出的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只要学生谈得合理都应该给予鼓励。
3.朗读时,要注意故事的情节发展和聪聪的心情变化。课文的前半部分,聪聪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麻烦事情并引起他的思考,要读出他担心、好奇、盼望的语气;他决定发明一种万能胶水以及研究、实验的经过,要读出他充满自信的心情;在宣布发明结果而又无法演示时,要读出焦急、生气、无奈但又无比佩服的语气。
4.课后可以组织学生搜集更多的发明创造的故事或尝试开展某种发明创造活动。
教学设计示例
12.万能胶水发明记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思考生活中的问题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培养自觉实践、大胆创新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2课《万能胶水发明记》。(板书课题)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二、自学
出示自学提纲:
自由读课文,思考:
这篇文章主要讲谁发明万能胶水?他是怎样想到要发明万能胶水的?他是怎样做的?
三、反馈
1.指名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2.交流自学提纲的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聪聪是在遇到很多困难的情况下想到万能胶水的,他为此做了深入的研究,收集了很多的资料,设计了很多方案并精心地做了不少实验。
启发学生认识到聪聪在发明过程中,十分认真。
3.讨论:这种胶水暂时无法使用,而电视新闻却说:“小发明家聪聪成功地发明了万能胶水。”这是怎么回事?
(小组议答一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弄清:尽管这种胶水暂时无法使用,但这只是无法解决到它自身出的问题,这正说明这种胶水是万能的,而且效果极好,因此,电视新闻这样报道。
四、总结
从这个故事中,你们想到些什么?你认为聪聪的想法最终能够实现吗?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或小伙伴听。
六、板书设计
省略
万能的教案6
教学内容:
欣赏《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领悟“劳动最光荣”之道理,树立“爱劳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之意识。培养大胆表现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2.学生在听赏,演唱等音乐活动中感受到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到创造财富的愉快,并产生把自己的手变成一双勤劳,能干的双手的意识与愿望。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感受音乐的情绪,体验劳动创造财富的乐趣。
教学难点:
感受乐曲情绪,能自编动作表现出音乐的情绪。
教学准备: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乐曲《我有一双万能的.手》,体验感受。
1.谜语导入:一棵树五个杈,样样事情都会干。
2.听歌,整体感受。
3.师朗读歌词,让学生知道歌曲中的“我”会做什么?
4.分段听赏。
①听第一段,思考:“我”在家会干什么?带着问题聆听,听后回答。
②听第二段,思考:“我”在学校会干什么?听后回答。
③听第三段,思考:“我”在田野里能干什么?听后回答。
5.再听歌曲,启发思考,品德教育。
思考:
①“我”的双手会干这么多事,这双手是一双什么样的手?
②“我”会干这么多事,“我”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师:你在家、在校该怎样做?
(在家里不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成为家里的小皇帝、小霸王。)
6.再听歌曲,知识介绍。
①思考这首歌运用了什么样的演唱形式?
②简单介绍演唱形式的定义。
演唱形式就是人们唱歌时,是用了领唱、齐唱、还是合唱、对唱等。
如:我们刚才唱歌时就是运用了齐唱的演唱形式。
③简介领唱、齐唱。
人们在演唱歌曲时,有时会让一个人唱,接着再让很多一齐唱。
④再听歌曲,思考并回答。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歌,又听了歌,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万能的教案7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重点:
弄清万能胶水发明的过程,了解万能胶水的用途。
教学难点:
小发明家聪聪成功地发明了万能胶水,但是,为什么这种胶水暂时无法使用。
教具准备:
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胶水是粘东西用的液体的胶。在我们生活中,胶水的用途很广。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讲:一个小朋友发明了一种“万能胶水”,靠它什么都能解决的事。
二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看看可以分成几部分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部分(1—5自然段)。说说讲了什么?
教师引导:几位同学说的都是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怎么解决呢?我们看看聪聪小朋友是怎么想的`?
2、学生听录音跟读第6自然段,了解聪聪发明胶水的过程。
指名找出。
教师讲:这段用了很多数量词:二十一天,一百个,上千台,上万种......目的是什么呢?体会一下。
教师总结:聪聪不怕困难,勇于实验,终于把万能胶水试制成功。
3、学习课文第三部分(7—8自然段),看课文插图,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1)请同学们看图,说图意。(尽量用自己的话说)
教师引导:消息穿遍全国,立刻引起轰动。那么多人涌进实验室,看这神奇的胶水。胶水效果如何?用什么事例说明呢?
教师总结:这种神奇的胶水太棒了,粘什么都那么牢固。大量生产了吗?为什么?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教师引导:这种万能胶水暂时无法使用,可是新闻报道为什么说聪聪成功地发明了万能胶水呢?怎样认识这个问题?
教师总结:对。万能胶水目前无法使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我们的理想一定能变成现实。
四板书设计
万能胶水发明记
鞋带断收集最新资料
想发明裤子破万能胶水整理上万条公式
万能胶水玻璃碎试制成功选出一百个实验方案
头摔破动用上千台仪器
上万种化学药品
各取一滴加两滴汗水
轰动暂时
五作业设计
1、组词
特()凉()透()
持()惊()绣()
2、积累四字词语。
万能的教案8
活动准备
教师应该在开展拍球活动前对本班幼儿进行一次拍球能力的前测,了解幼儿的现状,做到心中有数,为以后有针对性地制定分层指导策略做准备。
活动过程
1.活动的引入: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用游戏的形式,或者在观察到本班有幼儿开始关注时引出拍球活动。
2.教师和幼儿一起尝试拍皮球,以了解孩子拍球的现有水平。
(根据孩子们的表现,我们决定根据不同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指导策略。于是,我们先对每个幼儿进行了初测,并按照幼儿的不同水平和体能达标的标准划分了四个层次。
层次一,不会拍球的幼儿有7人,占班级总数的24%。他们基本上没有建立拍球的概念,就是把球往地上一扔,根本没有想到要伸手拍球。还有的幼儿受到手眼协调能力的限制拍不到球。
层次二,不连贯地拍一两个球的幼儿有12人,占班级总数的41%。球弹起来后,幼儿在拍球的时候总是不知道怎样控制手的力度,不是把球拍高,球跑了,就是拍得太轻,球弹不起来。
层次三,能连续拍5个以内的幼儿有6人,占班级总数的2l鬈。本层次的幼儿掌握了拍球的基本技能,但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受到周围环境、同伴干扰,或是自身对技能掌握得还不牢固等,不能很好地把球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层次四。能连续拍球5个以上的幼儿有4人,占班级总数的14%。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拍球的技能,有的甚至能够连续拍三四十个。
3.调整难度。分层指导
层次一:请两个会拍球的小朋友表演。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拍球的方法DD皮球落在地上以后,马上用手找到皮球,用力地拍,小皮球就会不停地跳起来。
(在反复练习中,虽然该层次的幼儿还没有掌握拍球的技巧,但是已开始具备了拍球的意识,完成了最初的拍球动作,这在他们原有基础上是一大进步,教师要及时表扬。对于手眼协调能力较弱的孩子,教师要手把手地和他们一起拍球,告诉他们眼要看着球弹起来的方向,手也要往那儿伸。为了迅速地提高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在教室的活动区域中可同时投放练习手眼协调的玩具。)
层次二:进行拍球动作的分解。先让孩子们把球用力扔在地上,在球上弹的时候尝试用手接住球。经过这样的反复练习,使幼儿感受球的上弹,掌握上弹的距离。在看到幼儿能够比较熟练地接住上弹的球以后。教师提示幼儿不再用手接球,尝试用手掌拍球。
教学内容:
欢乐丝巾
课型:
实践课
教学目标:
1、激发并坚持同学的运动兴趣,让同学乐于参与本课的体育教学活动,体验体育活动的情趣。
2、通过玩丝巾发展同学频率,努力提高快速跑的`能力。
3、积极融入情景,充沛展示自我,培养同学一定的想象力和发明能力
教学过程
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2、导入情境教学
魔术变花引出本课内容
提问:丝巾的用处?
丝巾能怎么玩?
想出各种玩丝巾的方法
1、斗牛
2、将丝巾抛起用身体的各个局部接住{头 肩膀 脚 屁股}
3、抓尾巴游戏
组织:xxx
要求:静、齐、快
比一比谁的频率快
1 将丝巾抛起 然后快速的拍手掌,比一比在丝巾落地之间谁拍的次数多
2将丝巾抛起 然后快速的跺脚比一比在丝巾落地之间谁跺脚的次数多
3胸顶丝巾跑竞赛
1、三人一组,其中一人将丝巾抛起,另外两人竞赛,结束后换另一人抛丝巾,其余两人继续竞赛。
2、同1。
3、首先将整条丝巾放在胸前跑,然后增加难度将丝巾对折放在胸前跑,最后再将丝巾对折放在胸前跑。
组织:xxx
1、三人一组轮流竞赛
2、同1
一、整理放松
二、自我小结,相互评价
三、协商教师收回器材
四、师生告别
1、丝巾恰恰舞:跟老师学习几个简单的动作,并一起跳。
2、认真听老师作总结,并相互评价同学之间谁做的好。
3、各组排头将丝巾收齐上交。
4、师生再见。
组织:成四路纵队集合。
万能的教案9
教学内容:
1、复习数字大小和加减法;
2、学习分数概念;
3、练习分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巩固数字大小和加减法,加深对数字概念的理解;
2、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加减法;
3、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分数的概念和加减法;
2、熟练运用分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加减法;
2、灵活运用分数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
1、讲解法;
2、练习法;
3、互动法。
教学准备:
1、数字卡片;
2、分数卡片;
3、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字大小和加减法(5分钟)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说出数字的'大小关系;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计算加减法;
3、学生自由发言,回答教师的提问。
二、学习分数概念(10分钟)
1、教师出示分数卡片,让学生说出分数的意义;
2、教师讲解分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3、学生自由发言,回答教师的提问。
三、练习分数加减法(15分钟)
1、教师出示练习纸,让学生计算分数的加减法;
2、学生互相检查,纠正错误;
3、教师总结学生的表现,表扬优秀的学生。
万能的教案10
一、活动课题:
万能的小手(语言)
二、活动目标:
1、了解双手的作用,知道手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事。
2、在游戏中初步认识“打”、“拍”“拉”,体验手的能干。
3、增加幼儿的词汇量,丰富幼儿语言,喜欢乐意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布置场景:小手图片展——小手做事的各种图片。
2、情景表演:大班哥哥姐姐打电话、拍球、拉绳子的情景。
3、打电话、拍球、拉绳子的图片与打、拍、拉的字宝宝。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引语:瞧!前面是什么?
你们有吗?那我们一起举起我们的小手,来唱一唱:“我有一双小小手”
2、师生同唱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
(二)欣赏图片展
1、自由欣赏图片。
教师:小手真能干,可以做很多事!瞧!那儿有个“小手真能干”的图片展,不同课件都有对应的点数需求,下载课件需要点数,如果点数不足充值后,就可以下载了。想不想去呀?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手可以做什么事?(可以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一听)
2、在集体面前交流自己拿的图片。
教师:你看到的小手可以做什么事?谁愿意勇敢地讲给我们听一听。(请四五个幼儿交流)
教师:小手真能干,可以做这么多的事,那现在看看小朋友的小手棒不棒?把手里的图片轻轻放在椅子旁边。
(三)欣赏情景表演
1、欣赏情景表演
孩子的话:
“小小手”
“我的小手可以画画”
“我的小手可以折衣服”
“我的小手可以看书”
“我的小手可以吃饭”
“我的.小手可以拿报纸”
……
幼儿看得非常认真投入
老师的话:
一开始设置一个场景引导幼儿进入情境,用音乐活跃气氛。
通过欣赏图片展帮助幼儿感知小手非常能干,让幼儿在看看、说说,能调动幼儿的经验同时给幼儿充分提供表达的时间,满足其需要。
以情景表演调动幼儿
教师:今天我们这儿还来了几位大班的哥哥姐姐,让我们看看他们来干什么的?
2、提问:大班的哥哥姐姐在干什么?
打电话——出示图片——出示字“打”
拍皮球——出示图片——出示字“拍”
拉绳子——出示图片——出示字“拉”
(1)咦!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秘密,这三个表示小手动作的字:打、拍、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请幼儿说一说)
(2)噢!我明白了:小手真能干,可以做很多事情,所以这些表示动作的汉字都有一个提手旁。
(四)玩游戏:“打哑谜”
1、讲解游戏规则:现在我来看看小朋友的小手能不能干,来玩个游戏,我指着一个字宝宝,小朋友边做动作边说“我用小手打打打,打打打”(拍、拉)
2、幼儿游戏
(五)游戏:“找朋友”
1、讲解游戏规则:还有游戏等你来玩呢!想玩吗?小朋友椅子底下有两张图片,请看看图片中小手做了什么动作,请你为她找家。先请一个小朋友来试一试。
2、请几个幼儿找一找。
3、集体找。
(六)延伸:
图片宝宝都找到相应的提手旁“打、拍、拉”字宝宝的家了,还有很多提手旁字宝宝噢!你们想不想也认识他们,那么请小朋友今天回家就去找一找,认一认,带到我们幼儿园来说给我们听一听,我们看看,比比,谁找得多,认得多。
“我看到一个姐姐在打电话呢”
“我看到两个哥哥在拍皮球呢”
“我看到两个姐姐在拉绳子”
“旁边的一样,都是红色的,长得也很像”
提起幼儿的兴趣与好奇心,能集中注意力观看。
根据幼儿的回答相应出示图片与字宝宝,帮助幼儿感受这三个字宝宝,并能在自己的观察中发现其中的秘密。
通过系列游戏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把这几个字宝宝的痕迹留在心里。
延伸活动为下一次活动做好铺垫。
教后感:
本次活动以游戏始终贯穿其中,幼儿的兴趣浓厚,教师的语言感染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能时刻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多给予幼儿表现表达的机会,提高其自信心。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游戏始终贯穿其中,幼儿的兴趣浓厚,教师的语言感染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能时刻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多给予幼儿表现表达的机会,提高其自信心。
万能的教案1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能正确的运用以上知识点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扎实的经历….挖掘生成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对比/分析/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向学生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借助生活中的情景引入新课,帮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来源与生活,且可以服务于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通过课上及时给学生以表扬和激励,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在探究新知、问题求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依托课上安排的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5.通过帮助学生感知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向学生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让学生掌握、理解…….
2、并会正确的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难点:
1、从知识的本身来看(是否有难点)
2、如何让学生学会灵活地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来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3、本节课知识点本身较为简单,但如何在知识的'生成过程中达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维/抽象/对比/猜测的能力;及逻辑思维训练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计算规律类)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生活
情境图
发掘其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计算规律类)
二、 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 学生独立尝试解答,教师巡视,寻找解法典型的学生。并让其板演
- 板演学生讲解解答思路,从而得到第一则归纳素材
- 整体感知蕴含的规律,让学生再举例,丰富素材 让学生尝试归纳结论
(先让生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再汇报、他生补充纠正,师揭示准确的结论、 表述) 呈现结论(出示小黑板)
教学过程(计算规律类)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分层练习)
教学过程(计算规律类)
四、梳理知识,解决质疑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生生互助)
3、你对本节课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万能的教案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串联电路电压的计算规律,掌握实验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得出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能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态度,增加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锻炼和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能力。
小编微信上曾经推送过一篇文章《生动理解教学三维目标》,如果不了解回复【教学三维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难点】
实验探究的过程。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演示实验:先用一只小灯泡组成一个简单电路,同学们观察它的亮度。然后再串联进去一个相同的灯泡,观察第一只小灯泡的亮度是否变化。
问题:为什么两只灯泡串联在一起亮度会变暗呢?
导出课题: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二)科学探究
问题1:回忆关于电压的知识。
回答1:电压符号“U”,单位是伏特,简称伏(V),还有千伏、毫伏等单位。
问题2:还记得电压表怎样使用?
回答2:(1)电压表要与被测电阻并联。(2)电流从正接线柱进入,从负接线柱流出。(3)注意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量程。
教师引导:为什么串联之后小灯泡变暗了呢?这其实和串联电路电压特点有关,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串联电路电压有什么特点。
实验探究: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1.猜想:串联电路中,每个灯泡电压小于总电压。
2.设计实验:(1)画出电路图(2)选取不同规格的灯泡以及其它实验器材,根据电路图连接好电路。(3)分别测出UAB、UAC、UBC,计入表格(4)更换小灯泡的.规格,重做上述实验。
3.进行实验:6人一组进行实验,注意小组内部的分工问题,教师巡视。
4.得出结论:通过多次实验的数据分析,发现UAC=UAB+UBC
5.交流讨论:实验中哪些数据不符合结论,为什么?操作是否正确?小组分工是否明确?
6.总结: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电压之和。
问题3:我们已经通过实验得出了结论,谁能解释一下课前老师演示的小实验呢?
回答3:当电路中只有一只小灯泡时,它的电压等于总电压。而两只小灯泡的电压之和才等于总电压,所以此时没个小灯泡电压减小,亮度变暗。
(三)巩固提高
展示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分析以下问题:(1)总电压6V,S1闭合,S2断开,电压表示数多少?(2)都闭合时,电压表示数2V,L1和L2电压分别是多少?
(四)作业
小结:浅谈本节课收获。
作业:填写实验报告,整理实验流程。
板书设计
万能的教案13
一、汉语拼音
1、声母、韵母、声调一般说来,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绝大多数汉语的音节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的。起头的音节叫声母,声母后面的音节叫韵母。
声调是声音的高、低、升、降、曲、直的变化。普通话语音里有四种声调,叫做四声,它们的名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调号是标记声调的符号。用ˉˊˇˋ表示。下面的口诀可以帮助掌握标调规则:有a不放过,无a找o、e,i、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i上标调把点去,轻声不标就空着。练一练
二、复习拼音字母及整体认读音节
声母: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y w
单韵母:a o e i u ?
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 ie ?e er
鼻韵母:an en in un ?n ang eng ing ong
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g
三、音调和变调
(1)音调
汉语拼音中有阴、阳、上、去、轻声五个音调
Bing qing yu jie si kong jian guan lei ting wan jun mang ran ruo shi 冰 清 玉 洁 司 空 见 惯 雷 霆万 钧 茫 然 若 失
(2)变调。在普通话里,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而与单字声调不同,这种变化叫变调。其中
四、不的变调为特殊
“一”:当它后面跟随的字读第四声,这时候“一”要读第二声;作为序、数词时读第一声;其他情况读第四声
练习:
一起 一对 一只 一份 一张 一一对应 第一 统一
“不”:当它的后面跟随的字读第四声,“不”要读第二声;其他情况读第四声。
练习:
不能 不对 不行 不好 不是 不会 不变
上声变调:即两个第三声连起来的时候,拼音标注不变,但是在读的时候第一个字要念成第二声
可 以 审 理 省 长 腐 朽
五、拼写规则
(1)韵母? 除了和声母 l、n 相拼不能省略,跟别的'声母相拼都要省去两点,如nǚ(女)、lǜ(绿)、jū(居)、xū(虚)、yǔ(雨)。
(2)a o e开头折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容易拼错的时候,就需要用隔音符号(")隔开,如:
kù’ài(酷爱)--kuài(快)x?’ün(西安)--x?ün(先)练一练(1)给下面的词语注上拼音,注意隔音符号。
(
)( ) ( ) ( ) ( )( ) 皮 袄---- 飘
提案---- 添
激 昂---- 将
(2)将下列音节的错误改正过来。 武:ǔ(wǔ) 有:yiǒu(yǒu) 言:yián( ) 雨:yǚ( ) 约:y?y( ) 窝:uō( ) 女:nǔ( ) 预:ǜ( ) 屈:qǖ( ) 优:yiōu( )
练习
一看拼音写句子。
shào zhuànɡ bù nǔ lì, lǎo dà tú shüng byi.
Bú yào zhuünɡ shì nǐ de y? fu, ?r yào wǔ zhuüng nǐ de tóu nǎo.
三、下面加点字词,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募捐(mù) 恐惧(jǜ) 槐树(huái) (B)倔强(jiàng) 皮袄(pí ǎo) 肆虐(n?a) (C)埋怨(mán) 地窖(jiào) 女佣(yōng)
六、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C D E F K I J H??是按字母表中先后顺序排列的。( )
2、?同声母l n相拼时,?上面两点也可省去。( )
3、人或事物专用名词的拼音,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北京”写作“Bti j?ng”。( )
4、“留恋”的“恋”的韵母是“làn”。( )
5、“厌恶”的“恶”标调是“wù”。( ) 绕口令练习
B-p:补破皮褥子不如不补破皮褥子(《补皮褥子》)
B-p: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
d:会炖我的炖冻豆腐, 来炖我的炖冻豆腐, 不会炖我的炖冻豆腐, 就别炖我的炖冻豆腐。 混充会炖我的炖冻豆腐, 炖坏了我的炖冻豆腐, 那就吃不成我的炖冻豆腐。
l: 六十六岁刘老七, 修了六十六座走马楼, 楼上摆了六十六瓶苏合油, 门前栽了六十六棵垂杨柳, 柳上拴了六十六个大马猴。 忽然一阵狂风起, 吹倒了六十六座走马楼, 打翻了六十六瓶苏合油, 压倒了六十六棵垂杨柳, 吓跑了六十六个大马猴, 气死了六十六岁刘老六 n-l: 门口有四辆四轮大马车, 你爱拉哪两辆来拉哪两辆。
h: 华华有两朵黄花, 红红有两朵红花。 华华要红花, 红红要黄花。 华华送给红红一朵黄花, 红红送给华华一朵红花。
j、q、x: 七巷一个漆匠, 西巷一个锡匠, 七巷漆匠偷了西巷锡匠的锡, 西巷锡匠偷了七巷漆匠的漆。
d、l、n: 梁上两对倒吊鸟, 泥里两对鸟倒吊。 可怜梁上的两对倒吊鸟, 惦着泥里的两对鸟倒吊, 可怜泥里的两对鸟倒吊, 也惦着梁上的两对倒吊鸟。
l、t: 天连水,水连天,水天一色望无边,蓝蓝的天似绿水,绿绿的水如蓝天。到底是天连水,还是水连天?
l、y、t: 打南边来了个喇嘛, 手里提拉着五斤鳎(tǎ)目。 打北边来了个哑巴, 腰里别着个喇叭。
南边提拉着鳎目的喇嘛要拿鳎目换北边别喇叭哑巴的喇叭。
哑巴不愿意拿喇叭换喇嘛的鳎目,喇嘛非要换别喇叭哑巴的喇叭。
喇嘛抡起鳎目抽了别喇叭哑巴一鳎目, 哑巴摘下喇叭打了提拉着鳎目的喇嘛一喇叭。 也不知是提拉着鳎目的喇嘛抽了别喇叭哑巴一鳎目, 还是别喇叭哑巴打了提拉着鳎目的喇嘛一喇叭。
喇嘛炖鳎目,哑巴嘀嘀哒哒吹喇叭。
拼音复习:
复韵母:ai ao ou iu ie ?e er ai ao ou yuo ye yue er 爱 嗷 欧 优 耶 约 耳
鼻韵母:an in ?n ang ing an yin yun ang ying 安 音 晕 昂 英
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只 吃 诗 日 姿 次 思 衣 屋
y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g 鱼 耶 约 因 云 渊 应
in: jin lin bin pin min nin qin xin yin 今 林 彬 品 民 您 亲 心 银
ing: jing ling bing ping ming ning qing xing ying 晶 灵 兵 萍 明 宁 情 行 英
en: ben pen men fen nen gen ken hen wen 本 盆 门 奋 嫩 根 肯 很 文
eng: beng peng meng feng neng geng keng heng weng 崩 彭 萌 风 能 更 吭 哼 瓮
万能的教案14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双手的作用,知道手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事。
2、在游戏中初步认识“打”、“拍”“拉”,体验手的能干。
3、增加幼儿的词汇量,丰富幼儿语言,喜欢乐意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布置场景:小手图片展——小手做事的各种图片。
2、情景表演:大班哥哥姐姐打电话、拍球、拉绳子的情景。
3、打电话、拍球、拉绳子的图片与打、拍、拉的字宝宝。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引语:瞧!前面是什么? 你们有吗?那我们一起举起我们的小手,来唱一唱:“我有一双小小手” 2、师生同唱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
(二)欣赏图片展
1、自由欣赏图片。 教师:小手真能干,可以做很多事!瞧!那儿有个“小手真能干”的图片展,想不想去呀?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手可以做什么事?(可以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一听)
2、在集体面前交流自己拿的图片。 教师:你看到的小手可以做什么事?谁愿意勇敢地讲给我们听一听。(请四五个幼儿交流) 教师:小手真能干,可以做这么多的事,那现在看看小朋友的小手棒不棒?把手里的图片轻轻放在椅子旁边。
(三)欣赏情景表演
1、欣赏情景表演 孩子的话: “小小手” “我的小手可以画画” “我的小手可以折衣服” “我的小手可以看书” “我的小手可以吃饭” “我的.小手可以拿报纸” …… 幼儿看得非常认真投入 老师的话: 一开始设置一个场景引导幼儿进入情境,用音乐活跃气氛。 通过欣赏图片展帮助幼儿感知小手非常能干,让幼儿在看看、说说,能调动幼儿的经验同时给幼儿充分提供表达的时间,满足其需要。 以情景表演调动幼儿 教师:今天我们这儿还来了几位大班的哥哥姐姐,让我们看看他们来干什么的?
2、提问:大班的哥哥姐姐在干什么? 打电话——出示图片——出示字“打” 拍皮球——出示图片——出示字“拍” 拉绳子——出示图片——出示字“拉” (1)咦!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秘密,这三个表示小手动作的字:打、拍、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请幼儿说一说) (2)噢!我明白了:小手真能干,可以做很多事情,所以这些表示动作的汉字都有一个提手旁。
(四)玩游戏:“打哑谜”
1、讲解游戏规则:现在我来看看小朋友的小手能不能干,来玩个游戏,我指着一个字宝宝,小朋友边做动作边说“我用小手打打打,打打打”(拍、拉)
2、幼儿游戏
(五)游戏:“找朋友” 1、讲解游戏规则:还有游戏等你来玩呢!想玩吗?
万能的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认识九个生字。会写四个字。认识一个偏旁“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抒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课文。
信息资料:
1、自制的生字卡片每人一份。
2、.课件、歌曲《闪烁的小星》伴奏带、歌曲《小小的船》磁带。
3、课前让学生收集谜语,并了解有关月亮的传说或故事。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激趣:同学们喜欢唱歌吗?大家一起来唱《闪烁的小星》好吗?(放伴奏带,师生共唱。)今天,我们请星星弟弟和蓝天姐姐来我们这里做客好吗?播放.课件(蓝蓝的夜空图),看深蓝色的夜空中星星像什么?你还希望有什么吗?你平时都看到过什么样的月亮??(圆圆的、弯弯的)你见过的月亮都像什么?点击.课件。(弯弯的月亮来了。)你看它像什么?这么美的夜空,这么美的月亮,老师要用一首歌来赞美它!(师唱歌曲《小小的船》。)你们也想唱吗?学完课文以后,相信你也一定会唱的!(板书课题,齐读。)
(树立课程整合的.意识,充分利用歌曲和动画这些教学资源,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引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交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欣赏美,感受美。)
2、猜谜: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能把你收集到的谜语让大家猜猜吗?(猜谜语。)老师也有个谜语请大家猜:“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教师适时引出课题。)
(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活动引入课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让学生增长了知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发学生语文的浓厚兴趣。)
注明出处!
【万能的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07-30
万能小学美术的教案06-25
万能周记06-20
初中万能作文07-15
万能工作总结09-08
感谢信万能06-13
万能检讨书07-03
万能实习周记07-23
万能个人述职报告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