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教唱歌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唱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唱歌教案1
活动目标:
1、学习辨别音乐的强弱、高低,并能用不同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感受。
2、学唱歌曲,感受欢快的音乐形象,会模仿青蛙跳,捉虫的动作。
活动准备:
1、大荷叶一片,土地一片,ppt课件。
2、青蛙胸饰,虫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荷叶,引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哦,原来是一片大大地、绿绿的荷叶呀,我们让它静静的躺在水面上吧!(师生手持荷叶站在原地不动)
二、倾听音乐,感受和辨别音乐的强弱
师:风儿吹来,荷叶会怎样呢?听,风吹来了,是什么样的风?(播放轻柔的音乐)请你们猜一猜,轻轻的风吹来,荷叶会怎么动?(轻轻的)荷叶是轻轻的柔柔的抖动(再次弹奏轻柔的音乐,师生共同轻轻抖动荷叶)我们转起来,轻轻地抖起来,踮起脚尖(师生小碎步转、抖动2遍)
师:听,又来了一阵风,是什么风?(播放狂风音乐,幼儿听)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我们边听边抖动荷叶(再次播放狂风的音乐,师生抖动荷叶)
师:嘘!风停了(师生站在原地)我们都知道风是会变的,让我们来跟着风声的变化来抖动荷叶(播放两种不同的风的音乐,师生共同变化抖动荷叶)
三、学唱歌曲,感受欢快的音乐形象
1、初步熟悉歌词教师弹奏音乐,带领幼儿根据音乐节奏做小青蛙跳跃的动作。在游戏的同时,教师有节奏的清唱歌曲《小青蛙》的.歌词:小青蛙呀小青蛙,在池塘里玩耍,东边跳跳,西边跳跳,多么快乐逍遥。咕呱呱呱,咕呱呱呱,咕呱、咕呱、咕呱教师清唱歌曲两遍。然后引导幼儿回到座位:小青蛙跳累了,和妈妈休息休息
2、进一步熟悉歌曲内容及节拍
师:小青蛙们刚才到池塘里游玩感觉怎么样?"(开心)
教师让幼儿再次熟悉歌词:刚才青蛙妈妈在游戏的时候还用上了一个表示开心的词语,是......?(快乐逍遥)若幼儿回答不出,教师回应:是不是快乐逍遥?幼儿反应:若是,教师回应――很棒,我们再来一起听听这个好听的词语;若不是,教师回应――到底是不是呢?我们听青蛙妈妈再说一遍。教师边拍手边唱:小青蛙呀小青蛙......
师:真的是快乐逍遥!你们也跟着青蛙妈妈来拍拍小手试一试!你们拍的真棒!(妈妈还能唱小青蛙的歌呢,这首歌的名字叫《小青蛙》)
师:除了到池塘里玩耍,小青蛙有什么本领?教师引导幼儿到田里捉害虫。
师:小青蛙们先想一想,捉害虫的时候,为什么动作要轻,不能发出声音?
师:小青蛙做给妈妈看一看,你是怎样捉害虫的?(让幼儿用形体表现)
3、教师示范青蛙捉害虫动作要领。
青蛙跳:两脚分开,两腿屈膝,手心向前,五指张开,轻轻跳。
捉虫动作:蹲下来,两臂在体前伸直,手触地,腿分开,眼睛盯住虫子,轻轻跳过去捉害虫。
幼儿在教师指导下,练习两遍青蛙跳和捉害虫动作。
四、听音乐做游戏音乐开始,幼儿唱歌小青蛙捉害虫,唱完后,做模仿动作青蛙跳,来到农田,蹲下来,做捉虫准备。当教师说轻轻跳过去捉害虫小朋友模仿青蛙捉害虫的姿态,靠近害虫跳跃,捉住害虫,假装吞食。
五、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做律动小青蛙离开教室。小青蛙们捉害虫的本领真大。跟妈妈一起去地里捉害虫吧!
教学反思:
活动过程对幼儿探索精神,合作能力得到了发展,充分做到了以幼儿为主体。幼儿通过美丽的荷叶展开想象,联想到青蛙以及青蛙的各种叫声并向同伴表现。
幼儿在师幼、同伴之间的的互动中感受音乐的乐趣,从而对音乐感兴趣、能充分体验、展开丰富想象和极力表现。感受平时也应该用合适的声音表现歌曲,不能喊唱、乱唱。
教唱歌教案2
爱玩是宝宝的天性,曾经有教育家说过,宝宝绝大部分的知识都是在游戏当中获得的。游戏是宝宝最喜欢的活动,那么如何把教宝宝唱歌也融入到游戏当中,让宝宝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习唱歌呢?下面,就带您一起来学习几个有关唱歌的小游戏。
1、 角色扮演
宝宝做“妈妈”“爸爸”,让宝宝边抱着娃娃哄“宝宝”睡觉,边学唱摇篮曲。可启发宝宝想想说说,妈妈抱着宝宝哄宝宝睡觉心里是怎么想的,该怎样唱摇篮曲。接着问:“宝宝快睡着了,妈妈唱歌的声音会是怎样的呢?”让宝宝置身于情景中,很快就能掌握了唱摇篮曲的方法,知道唱摇篮曲要亲切、温柔,随着乐曲情绪的变化逐渐地变轻、变慢。妈妈要以“外婆”口吻称赞宝宝,“真能干,一边哄宝宝,一边唱歌,真是个好妈妈”,使宝宝尝试成功的愉悦。
2、 唱歌接龙
开始就告诉宝宝游戏的'方法,先完整地唱一二遍,让宝宝对所学的歌曲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再逐句教宝宝唱,当宝宝初步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内容后,爸爸妈妈就来做唱歌接龙的游戏,一人接着唱一句,直到唱完,这样就能使宝宝在学唱时注意力集中,积极地记忆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 猜谜唱歌
爸爸、妈妈先唱一遍歌曲,让宝宝对整首歌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玩猜谜游戏,即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让宝宝猜出大概意思,接着概括成一句歌词教宝宝唱。如教歌曲《小朋友想一想》,当做两手抱拳伸得长长的在体前晃动的动作时,宝宝就猜出“大象鼻子最最长”;当做两手分别伸出、两指放在额旁、蹦蹦跳跳的动作时,宝宝就猜出“兔子耳朵最最长”。用这种方法教宝宝既学会了唱歌,又学会了表现动作,而且兴致极高。
以上就是教宝宝唱歌的小游戏,相信爸爸妈妈们一定会受到启发,找到更多的在游戏中教宝宝唱歌的好方法。
教唱歌教案3
当前幼儿园的歌唱教学情况不容乐观。有些幼儿不愿意参与唱歌活动,有些幼儿唱歌音不准、歌声不动听、缺乏感染力,等等。原因也许有很多,然而仔细分析却不难发现,问题主要還是出在我们教师身上,如教学目标单一、教学方法枯燥、歌唱形式陈旧、技能方法缺失等。为改变歌唱教学的不理想状态,我们在认真分析歌唱教学的开展现状及问题存在的原因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对策,从教材的选取、目标的制定、手段方法的运用、情绪情感的体验等方面人手,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一、精心选择教材,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教材与教学目标是教师选择活动组织方式和教学策略的依据,因此,在歌唱教学开展前,教师一定要做到精心选择教材,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精心选择教材适合幼儿园开展歌唱活动的教材有许多,但是每一首歌曲都蕴含着不同的情绪情感、知识经验、教育意义等,而且每一首歌曲的调式、音域、歌词内容、旋律变化等也都各不相同。因此,教师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班级幼儿的音乐发展水平,用心选取教材、透彻分析教材,切不可“捡到篮里就是菜”。在选择歌曲时要注意:小班歌曲的音域一般应控制在六度以内,大部分的音宜出现在C调的中音do到la之间,词曲的结合宜一字对一音,一般为二分、四分、八分音符,每个乐句的长度一般应相等,整首歌曲的长度一般不超过八小节。中班歌曲的音域一般为七到八度,大部分的音宜出现在C调的中音do到高音do之间,可有少量附点音符和十六分音符,词曲的结合可以有少量的一字两音情况。大班的歌唱难度可比中班稍大,但也应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谨慎地掌握尺度。总之,教师不能以个人的喜好随意选取教材,一定要根据幼儿的音乐发展水平精心加以选择,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歌唱教学活动目标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准确透彻地理解教材和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而且活动目标一定要尽可能具体、明确,可观察、可评估,切忌笼统、含糊,否则不利于把控,不能有效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如有位教师在进行小班歌唱活动“小鸡在哪里”时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学习演唱歌曲,能唱准曲调;培养对音乐活动的兴趣。这样的目标既不够全面也失之含糊,可评估性和可操作性都较差。经过研讨,我们把目标改为:1.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歌唱,初步掌握与教师进行对唱的方法。2.根据生活经验,用替换歌词的方法创编歌词中的动物名称及叫声。3.在对唱游戏中,体验与教师进行歌声、目光交流的愉悦。以上目标包括了认知、情感、能力、态度等多维目标,具有较强的可观察性和可评价性,对教师的具体教学实践具有明确的引导作用。
总之,精心选择教材是成功开展音乐活动的前提。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是引导活动有效开展的“航标”。教师只有做到精心选择教材、精细分析作品、精确制定目标,教学过程才有可能既突出重点,又攻克难点。
二、创新组织形式,优化活动方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要“注重活动的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创新组织形式,优化活动方式,在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中有特别的意义。
多手段的运用 丰富多样的活动手段能有效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组织幼儿学唱新歌,方式手段有许多,切入点更可多种多样,教师只有灵活组织教学,才能使教学生动有效。歌唱教学可运用的方法有游戏导入、情景导入、填词创编、图谱辅助等,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可以用一种,也可以同时采用几种,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比如,在进行大班歌唱教学活动“小鼓手”时,我采用副歌前置和图谱辅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即把歌曲副歌中模仿鼓声节奏部分的内容前置,先引导幼儿听教师敲击鼓声节奏再进行模唱。从而让幼儿感知到了副歌节奏的变化,再以图谱方式表现主歌部分的歌词内容,以便于幼儿理解和记忆歌词。这样既有效地解决了歌曲重难点,又增强了幼儿的学习情趣。幼儿在听听、说说、看看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演唱。
多形式的练习 歌曲的学习通常必须经过多次练习才能达到熟练。在引导幼儿进行练习、巩固演唱的时候。切忌用简单、机械的重复形式,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歌唱情况,注意练习方式的多样化。例如,可以用集体、小组、个人演唱相结合的方式,還可以根据歌曲的结构、歌词的内容、幼儿的能力水平等组织幼儿进行领唱、轮唱、分声部合唱等。这样既可以预防幼儿的声带疲劳,又可以引导幼儿养成注意倾听他人演唱的习惯,同时也能满足幼儿独立表现的愿望,并体验到分工合作演唱带来的快乐,增加歌唱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炊事员阿姨忙又忙》这首歌曲时,我以合唱、师幼分别领唱、小组表演唱等方式进行。为使幼儿较快地熟悉歌词及节奏,我特别设计了洗菜、切菜、炒菜的节奏练习,并以分声部及轮唱的方式引导幼儿练习切三种菜的不同节奏:切冬瓜:×-|×-;切白菜:×××|×××;剁肉糜:(××××)|(××××)。幼儿在多样化的“玩”“乐”中实现了轻松学、快乐学,避免了单一集体歌唱练习可能导致的枯燥、乏味。
三、挖掘情感因素,注重以情燃情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是歌唱艺术的灵魂。而在现实的幼儿园歌唱活动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仍把让孩子们会唱当成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教学目标。他们或许认为孩子会唱了,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从而忽视了歌唱活动对促进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意义。
挖掘情感因素优秀的幼儿歌曲都能以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明了的歌词表达出丰富的情绪情感。有效地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甚至震撼幼儿的心灵。作为教师,应注重挖掘歌曲中蕴涵的丰富的`情感因素,引导幼儿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表现,使其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
教学中,教师可与幼儿共同分析歌曲,以帮助他们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同时也可全面细致地对作品中乐句的节奏、力度、速度变化等作适当的分析,還可以通过有感情地诵读歌词,将歌词本身所蕴涵的情感内容加以充分表现,从而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歌曲的情感特点乃至艺术风格,促使幼儿产生良好的情绪情感体验。比如,学习小班歌曲《小人书不哭》时,我根据小班幼儿的认
知及情感特点,将歌词内容故事化、情感化,即把歌曲的内容演绎成形象的小故事,在便于幼儿记忆、理解歌曲内容的同时激发幼儿爱护图书的情感,增强幼儿情感方面的体验。
注重以情燃情首先。教师要善于运用充满情感的范唱和体态语言。给予幼儿良好的情感润泽。美的情感看似无形却有形,它渗透在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中。教师在范唱时的一举手一投足,甚至细微的面部表情都可能成为幼儿注意和模仿的焦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歌曲内在的情绪情感,通过优美的歌声、传神的眉目、充满感情的脸部表情及生动的肢体动作表现出来,真正做到以情传情、以情燃情。其次。教师要多为幼儿提供自主感受、自由表现的机会与条件,可以在活动区中设立表演角、音乐角或小舞台等,为幼儿创设自主多元的表现空间。让幼儿能够将在歌唱活动中所获得的感受、想象、情感等用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加以表现和交流,以促进幼儿音乐技能、情感、态度的和谐发展。
总之,歌唱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引导幼儿进入音乐天地的最自然、有效的途径,也是帮助幼儿获得认知技能、形成良好态度、表达积极思想情感的有效活动方式。
【教唱歌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唱歌教案03-16
大班唱歌活动教案12-06
川教版教案01-12
早教音乐教案11-30
冀教版《柳树》教案03-06
小班音乐爱唱歌的小青蛙教案反思11-20
周记高中生唱歌比赛02-21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教案11-11
给外教的感谢信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