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4-01-23 08:43:21 教案 我要投稿

美术教案3篇(荐)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美术教案3篇(荐)

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把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折成半圆形、椭圆形、扇形、三角形,并拼贴成各种物体。

  2、培养幼儿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及良好的作画习惯。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复习对圆形的认识。

  2、学习剪圆形。

  3、各种不同颜色、大小的圆形纸片若干。

  4、剪刀、胶棒、钩线笔、油画棒、作画纸若干。

  活动过程:

  1、鼓励幼儿积极思维,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1)教师出示圆形纸片。

  “小朋友,看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

  (圆形)“怎样把圆形纸片折成半圆形?”

  幼儿集体操作。

  教师幼儿请一名上来边折边说。

  教师小结:“对了,把圆形纸片对折就变成了半圆形。”

  (2)教师将半圆形对折成扇形,让幼儿观察。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形状?”

  幼儿讨论。

  “对了,这是扇形。你们会折吗?”

  幼儿尝试。

  教师幼儿请一名上来边折边说。

  教师小结:“对了,把半圆形纸片对折就变成了扇形。”

  幼儿再次尝试。

  (3)“那么半圆形怎样折会变成三角形呢?”

  幼儿尝试。

  教师示范并讲解:“把半圆形纸片对折就变成了扇形,然后打开。看中间是不是有一条竖线,把手抓住半圆形的下边角和竖线向中间折。左边折一次,右边折一次,就变成了三角形。也就是把有弧度的地方向中间折。”

  幼儿再次尝试。

  (4)“小朋友能圆形纸片折成半圆形、扇形和三角形吗?”

  幼儿练习。

  2、引导幼儿观察范例“花儿朵朵”,重点讲解椭圆形的折剪方法。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画,请你们看看画上有什么?它们是什么图形拼贴出来的?”

  教师出示范例,幼儿讨论。

  (2)重点示范讲解椭圆形的折剪方法。

  “小朋友们都知道花儿的叶子是椭圆形,那你们知道椭圆形是怎么折剪出来的吗?”

  幼儿讨论。

  教师示范并讲解椭圆形的折剪方法:

  先将圆形纸折成半圆形,再将半圆形的底边对折。

  然后将多余的部分剪掉,打开半面就是椭圆形,注意不能全部打开。

  幼儿操作。

  3、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创作作品。

  “今天小朋友用圆形纸片折成了半圆形、扇形、三角形。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用它们来拼贴出美丽的画呢?”

  “那小朋友们想用这些图形片片创作出什么作品呢?”

  幼儿大胆讲述。

  “其实很多东西都可以成为我们的作品,如小猫、小狗、毛毛虫、树、草。动动你们的小脑袋吧! ”

  教师边说边出示范画。

  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过程中提醒幼儿注意以下几点:

  (1)先想好自己的作品,再选用合适的圆形纸片。

  (2)折好后先在作画纸上摆一摆,然后再贴。

  (3)贴好后再添画上背景。

  4、展示幼儿作品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

  评选幼儿最喜欢的作品。

美术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尝试利用汉字的笔画结构的延伸,结合自己熟悉的事物进行想象添画。

  2、体验字画设计的美妙和乐趣,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创意美术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两张名字画

  2、记号笔、水彩笔、画纸(资源允许下可以在白衣服或者白布袋上作画)

  3、作画时用的钢琴曲一段

  三、活动过程:

  (一)说说自己的名字:(以幼儿自由介绍自己的名字导入) 师:今天来了许多的老师,她们还不知道我们小朋友的名字,我们先来自我介绍一下,说说自己的名字(请幼儿分别说出自己的大名和小名) 师小结: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字,那你们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给你取这个名字呢?

  幼:(幼儿自由表述)

  师小结:爸爸妈妈把对我们的期望放在了小朋友的名字上面,你们会写自己的名字吗?

  (二)写写自己的名字:

  1、请一位幼儿上来书写自己的名字,要求写得大大的。

  2、教师把刚才那位幼儿写的名字把它变成了一幅画。

  3、出示第一幅名字画:

  师:请幼儿说说看到了什么?

  师:请刚才写名字的孩子说说还能看到自己的名字吗?

  4、教师出示班内另外一个小朋友的名字画(出示第二幅名字画)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幼儿自由想象表述)

  师:这幅画也是我班一个小朋友的名字,你们能看出来吗?是哪个小朋友的名字?(幼儿可能回答不出)

  师:他是xxx,xxx小朋友,你能找到你的名字吗?

  师:我是用什么方法把名字变成画的'?(鼓励幼儿自由表述,发表自己的想法)

  5、示范讲解:

  师:我在黑板上开始名字变变变了,把刚才幼儿在黑板上写的名字,将笔画往外延伸,名字就开始变化了,在变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很多图形,这些图形我们来猜一猜,它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呢?(联想:三角形象什么?幼儿可能会回答:鱼、屋顶……)

  师:我觉得三角形像一条小鱼。等会请小朋友开动小脑筋,把你的名字变变变,变出一幅好看的画。

  (三)作画要求: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到前面是在什么上面写名字的?(画纸)

  等会小朋友可以把自己的名字变成富有个性、很特别又漂亮的一个图案。

  师:(出示一件有自己字画图案的画纸),老师这幅画也有我的名字,老师把自己的名字变成了富有个性的名字图案。

  (四)幼儿作画:

  教师放音乐,在音乐声中让幼儿作画,老师指导,画完后请小朋友展示在黑板上。

  (五)小结:

美术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了三年,这三年中给孩子们 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在将要离开幼儿园之际,不能忘记亲爱的老师,是老师辛勤的培养,孩子们才健康、活泼地成长。大班幼儿正处于想象力丰富、创作欲望强烈的阶段,对事物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能够通过绘画的形式进行设计美丽的相框,将自己美好的幼儿园生活放入其中,赠送给亲爱的老师显得格外有意义。拖色想象的作画形式他们接触较少,所以本次活动对幼儿来说既具有挑战性,又有较强的吸引力。

  活动目标:

  1.学习借形想象的方法,尝试通过想象、添画,创作出各种各样美丽的相框作品。

  2.学习用线描的形式进行装饰,提高绘画表现力。

  3.体验创作的乐趣,大胆自信的介绍自己的作品,培养幼儿创新力和想象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各色颜料,小塑料瓶,小海绵,方形铅画纸,记号笔,油画棒,自动成像的数码照相机。

  活动重点:

  借形想象的创作过程。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利用自动成像的数码照相机给幼儿与老师相互合照,刺激幼儿对设计相框产生浓厚的`兴趣。

  师:时间过得真快,还记得你们在小班刚刚入园的样子,那个时候你们个子矮矮的,长的小小的......现在你们长高了,长大了,一个个都成大班的能干的小朋友了。再过几天,你们就要离开幼儿园,离开老师进入小学生活,在即将离开之际,我们来互留合影,作个纪念吧。

  教师和幼儿互拍照片。

  二、示范讲解:拖色想象

  1.示范步骤:

  “我们拍了这么多照片,给它加上相框的话就会更好了。今天,我们就来自己设计一个美丽的相框,老师不用油画棒就能变出美丽的相框来,你们信吗?看,老师这儿有个小瓶子,秘密就藏在这个小瓶子里,我们一起把他们变出来吧!”(利用‘变’的说法激起幼儿的好奇、集中幼儿注意力)

  2.借形想象之——说出来

  (1)小朋友们看一下,这像什么呢?”

  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及时肯定

  (2)动纸张,激启新发现]

  幼儿再次发表看法,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3.小结:像这样利用拖开的颜色进行想象、创作的方法,叫做拖色想象画

  三、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本环节依次解决:确定自己拖出的色块像什么——添画细节特征——花纹装饰——情境创作)

  1.幼儿操作:倒色——拖成块面——(准备记号笔)勾出轮廓

  2.教师过程性引导

  (1)定自己设计的相框的位置

  (2)画细节特征:缺什么就添什么

  (3)案装饰

  引导措施:翁老师今天也带来了漂亮的花纹,我们在相框上也可以画上。

  激发创作:你们能想出更多的、不一样的花纹吗?

  (4)境创作

  “哇!小朋友们今天设计的相框这么漂亮,是要去送给谁?(引导幼儿将设计好的相框贴上照片送给幼儿园里的老师及叔叔阿姨)。

  分发油画棒,幼儿继续创作,并写上祝福语。

  四、作品展示、讲评。

  (借鉴同伴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助其提高审美及创作能力)

  1.互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2.自评:讲讲自己创作的是什么?它要去干什么?及时鼓励、肯定,使幼儿在自信中提高。

  3.教师总结,带领幼儿将设计好的相框贴上照片送给幼儿园里的老师及其他工作人员。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激发了幼儿对幼儿园的依恋,流露出了对老师的敬爱、依恋之情。但在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出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潜力让我吃惊!同时也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些,毕竟,更大限度的发掘幼儿的潜能是我们幼儿教师的责任。大班幼儿的接受速度几乎是一日千里,我们唯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做孩子们引导者。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是一方沃土,孩子们能从中汲取养分,我亦可从中汲取乐趣,这节拖色想象课是一个尝试、更是一个起点,我相信,在我和孩子们共同的努力之下,我们的美术活动会越来越精彩的!

  小百科:相框,类似一个正方形,内部扣空,空白处刚好放常用的相片。

《美术教案3篇(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07-20

美术教案[精选]09-03

(精选)美术教案09-27

美术教案(经典)09-13

美术教案【精选】08-15

(经典)美术教案11-01

【经典】美术教案11-30

美术教案【经典】08-14

大班美术教案06-11

美术夏天教案03-14

美术教案3篇(荐)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美术教案3篇(荐)

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把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折成半圆形、椭圆形、扇形、三角形,并拼贴成各种物体。

  2、培养幼儿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及良好的作画习惯。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复习对圆形的认识。

  2、学习剪圆形。

  3、各种不同颜色、大小的圆形纸片若干。

  4、剪刀、胶棒、钩线笔、油画棒、作画纸若干。

  活动过程:

  1、鼓励幼儿积极思维,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1)教师出示圆形纸片。

  “小朋友,看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

  (圆形)“怎样把圆形纸片折成半圆形?”

  幼儿集体操作。

  教师幼儿请一名上来边折边说。

  教师小结:“对了,把圆形纸片对折就变成了半圆形。”

  (2)教师将半圆形对折成扇形,让幼儿观察。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形状?”

  幼儿讨论。

  “对了,这是扇形。你们会折吗?”

  幼儿尝试。

  教师幼儿请一名上来边折边说。

  教师小结:“对了,把半圆形纸片对折就变成了扇形。”

  幼儿再次尝试。

  (3)“那么半圆形怎样折会变成三角形呢?”

  幼儿尝试。

  教师示范并讲解:“把半圆形纸片对折就变成了扇形,然后打开。看中间是不是有一条竖线,把手抓住半圆形的下边角和竖线向中间折。左边折一次,右边折一次,就变成了三角形。也就是把有弧度的地方向中间折。”

  幼儿再次尝试。

  (4)“小朋友能圆形纸片折成半圆形、扇形和三角形吗?”

  幼儿练习。

  2、引导幼儿观察范例“花儿朵朵”,重点讲解椭圆形的折剪方法。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画,请你们看看画上有什么?它们是什么图形拼贴出来的?”

  教师出示范例,幼儿讨论。

  (2)重点示范讲解椭圆形的折剪方法。

  “小朋友们都知道花儿的叶子是椭圆形,那你们知道椭圆形是怎么折剪出来的吗?”

  幼儿讨论。

  教师示范并讲解椭圆形的折剪方法:

  先将圆形纸折成半圆形,再将半圆形的底边对折。

  然后将多余的部分剪掉,打开半面就是椭圆形,注意不能全部打开。

  幼儿操作。

  3、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创作作品。

  “今天小朋友用圆形纸片折成了半圆形、扇形、三角形。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用它们来拼贴出美丽的画呢?”

  “那小朋友们想用这些图形片片创作出什么作品呢?”

  幼儿大胆讲述。

  “其实很多东西都可以成为我们的作品,如小猫、小狗、毛毛虫、树、草。动动你们的小脑袋吧! ”

  教师边说边出示范画。

  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过程中提醒幼儿注意以下几点:

  (1)先想好自己的作品,再选用合适的圆形纸片。

  (2)折好后先在作画纸上摆一摆,然后再贴。

  (3)贴好后再添画上背景。

  4、展示幼儿作品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

  评选幼儿最喜欢的作品。

美术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尝试利用汉字的笔画结构的延伸,结合自己熟悉的事物进行想象添画。

  2、体验字画设计的美妙和乐趣,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创意美术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两张名字画

  2、记号笔、水彩笔、画纸(资源允许下可以在白衣服或者白布袋上作画)

  3、作画时用的钢琴曲一段

  三、活动过程:

  (一)说说自己的名字:(以幼儿自由介绍自己的名字导入) 师:今天来了许多的老师,她们还不知道我们小朋友的名字,我们先来自我介绍一下,说说自己的名字(请幼儿分别说出自己的大名和小名) 师小结: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字,那你们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给你取这个名字呢?

  幼:(幼儿自由表述)

  师小结:爸爸妈妈把对我们的期望放在了小朋友的名字上面,你们会写自己的名字吗?

  (二)写写自己的名字:

  1、请一位幼儿上来书写自己的名字,要求写得大大的。

  2、教师把刚才那位幼儿写的名字把它变成了一幅画。

  3、出示第一幅名字画:

  师:请幼儿说说看到了什么?

  师:请刚才写名字的孩子说说还能看到自己的名字吗?

  4、教师出示班内另外一个小朋友的名字画(出示第二幅名字画)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幼儿自由想象表述)

  师:这幅画也是我班一个小朋友的名字,你们能看出来吗?是哪个小朋友的名字?(幼儿可能回答不出)

  师:他是xxx,xxx小朋友,你能找到你的名字吗?

  师:我是用什么方法把名字变成画的'?(鼓励幼儿自由表述,发表自己的想法)

  5、示范讲解:

  师:我在黑板上开始名字变变变了,把刚才幼儿在黑板上写的名字,将笔画往外延伸,名字就开始变化了,在变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很多图形,这些图形我们来猜一猜,它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呢?(联想:三角形象什么?幼儿可能会回答:鱼、屋顶……)

  师:我觉得三角形像一条小鱼。等会请小朋友开动小脑筋,把你的名字变变变,变出一幅好看的画。

  (三)作画要求: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到前面是在什么上面写名字的?(画纸)

  等会小朋友可以把自己的名字变成富有个性、很特别又漂亮的一个图案。

  师:(出示一件有自己字画图案的画纸),老师这幅画也有我的名字,老师把自己的名字变成了富有个性的名字图案。

  (四)幼儿作画:

  教师放音乐,在音乐声中让幼儿作画,老师指导,画完后请小朋友展示在黑板上。

  (五)小结:

美术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了三年,这三年中给孩子们 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在将要离开幼儿园之际,不能忘记亲爱的老师,是老师辛勤的培养,孩子们才健康、活泼地成长。大班幼儿正处于想象力丰富、创作欲望强烈的阶段,对事物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能够通过绘画的形式进行设计美丽的相框,将自己美好的幼儿园生活放入其中,赠送给亲爱的老师显得格外有意义。拖色想象的作画形式他们接触较少,所以本次活动对幼儿来说既具有挑战性,又有较强的吸引力。

  活动目标:

  1.学习借形想象的方法,尝试通过想象、添画,创作出各种各样美丽的相框作品。

  2.学习用线描的形式进行装饰,提高绘画表现力。

  3.体验创作的乐趣,大胆自信的介绍自己的作品,培养幼儿创新力和想象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各色颜料,小塑料瓶,小海绵,方形铅画纸,记号笔,油画棒,自动成像的数码照相机。

  活动重点:

  借形想象的创作过程。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利用自动成像的数码照相机给幼儿与老师相互合照,刺激幼儿对设计相框产生浓厚的`兴趣。

  师:时间过得真快,还记得你们在小班刚刚入园的样子,那个时候你们个子矮矮的,长的小小的......现在你们长高了,长大了,一个个都成大班的能干的小朋友了。再过几天,你们就要离开幼儿园,离开老师进入小学生活,在即将离开之际,我们来互留合影,作个纪念吧。

  教师和幼儿互拍照片。

  二、示范讲解:拖色想象

  1.示范步骤:

  “我们拍了这么多照片,给它加上相框的话就会更好了。今天,我们就来自己设计一个美丽的相框,老师不用油画棒就能变出美丽的相框来,你们信吗?看,老师这儿有个小瓶子,秘密就藏在这个小瓶子里,我们一起把他们变出来吧!”(利用‘变’的说法激起幼儿的好奇、集中幼儿注意力)

  2.借形想象之——说出来

  (1)小朋友们看一下,这像什么呢?”

  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及时肯定

  (2)动纸张,激启新发现]

  幼儿再次发表看法,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3.小结:像这样利用拖开的颜色进行想象、创作的方法,叫做拖色想象画

  三、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本环节依次解决:确定自己拖出的色块像什么——添画细节特征——花纹装饰——情境创作)

  1.幼儿操作:倒色——拖成块面——(准备记号笔)勾出轮廓

  2.教师过程性引导

  (1)定自己设计的相框的位置

  (2)画细节特征:缺什么就添什么

  (3)案装饰

  引导措施:翁老师今天也带来了漂亮的花纹,我们在相框上也可以画上。

  激发创作:你们能想出更多的、不一样的花纹吗?

  (4)境创作

  “哇!小朋友们今天设计的相框这么漂亮,是要去送给谁?(引导幼儿将设计好的相框贴上照片送给幼儿园里的老师及叔叔阿姨)。

  分发油画棒,幼儿继续创作,并写上祝福语。

  四、作品展示、讲评。

  (借鉴同伴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助其提高审美及创作能力)

  1.互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2.自评:讲讲自己创作的是什么?它要去干什么?及时鼓励、肯定,使幼儿在自信中提高。

  3.教师总结,带领幼儿将设计好的相框贴上照片送给幼儿园里的老师及其他工作人员。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激发了幼儿对幼儿园的依恋,流露出了对老师的敬爱、依恋之情。但在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出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潜力让我吃惊!同时也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些,毕竟,更大限度的发掘幼儿的潜能是我们幼儿教师的责任。大班幼儿的接受速度几乎是一日千里,我们唯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做孩子们引导者。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是一方沃土,孩子们能从中汲取养分,我亦可从中汲取乐趣,这节拖色想象课是一个尝试、更是一个起点,我相信,在我和孩子们共同的努力之下,我们的美术活动会越来越精彩的!

  小百科:相框,类似一个正方形,内部扣空,空白处刚好放常用的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