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01 20:53:18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8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石榴的,能依照课文第三自然段,按一定的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及其特点。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观察一种果实,并按一定顺序写它的成熟过程及特点。

  四、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石榴、小卡片,观察一种果实。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演示实物“石榴”,问:这是什么?

  交流板书课题:石榴(简单识记“榴”字)

  2、谈话,观察石榴,什么样儿的?什么颜色的?

  你对石榴还有哪些了解?

  二、初读课文

  1、拼拼读读记记课后生字,读准一、二类字音。

  2、初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3、检测读生字词的情况。

  逐一卡示,开火车认读,相机正音。

  读准词:甚至、喜讯、甜津津、郁郁葱葱、小喇叭、玛瑙

  4、再读课文、思考。

  石榴是怎样成熟的?

  课文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5、指名接读课文,并交流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交流相机卡示:

  ①“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②春天和夏天,石榴树抽出新枝,长出绿叶,开出火红的花。

  ③秋天,石榴果成熟了。

  ④“我”非常喜爱石榴果。

  再交流:石榴是怎样成熟的呢?

  交流相机板书:抽枝、长叶、开花、结果。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到了成熟的过程?(2、3自然段)

  我们先来学第一自然段,了解一下我的家乡在哪里?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上述问题。

  2、交流:

  相机学词:枣(zao)庄

  A:读准字音。

  B:分析字形。(也是红“枣”的“枣”,枣有核,所以下面有两点。)

  3、枣庄是个怎样的地方?

  交流相机学词:驰(chi)名中外

  A:读准字音。

  B:“驰名”有著名、有名、闻名的意思。意思是“中外闻名”。

  4、指导读。强调枣庄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5、过渡:石榴树是怎样抽枝、长叶、开花的呢?作者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让我们看课文第二自然段。

  四、细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圈划出体现作者叙述顺序的词语。

  2、指名读,并交流圈划情况。

  ①学习生词:抽(chou)出

  ②小结:作者叙述的顺序是这样的,石榴树先是抽枝、接着长叶、然后开花。完成板书:抽枝→长叶→开花

  石榴树从抽枝到开花都在什么季节完成?

  交流。相机板书:春、夏

  ③指导读1、2两句话,体会作者的叙述顺序。

  3、石榴的枝条、叶子、花儿都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交流。相机圈划有关词语:新的、嫩绿、郁郁葱葱、火红的

  学词:郁(yu)郁葱葱

  A:读谁字音。

  B:理解意思:长得非常茂盛。

  C:填空:郁郁葱葱的()

  再次体会读1、2句话,强调枝、叶、花的情状和色彩。

  4、师圈划“越……越……”、“不久”、“挂满”。这些词说明了什么?(花多)。指导体会读读。

  5、读最后一句话,体会:在写什么?(石榴花)石榴花长得啥样?文中用了什么方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学词:小喇(la)叭(ba)

  师谈话:石榴花那么小,作者却能形象又细致地写出它像小喇叭,说明作者观察非常仔细。

  指导体会读读最后一句话。

  6、过渡:石榴果是怎样成长成熟的呢,下节课再学。

  7、齐读第二自然段。

  8、完成填空,练习说话。

  作者是按照这样的叙述顺序来写石榴的成熟过程的,春天和夏天,石榴树先________,接着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

  五、巩固练习

  1、齐读生字词小卡片。

  2、指导书写本课时所学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交流。

  春天,石榴树有什么变化?夏天呢?

  2、齐读1、2自然段。

  3、过渡:秋天,石榴果是怎样长大成熟的'呢?继续学第三节。

  二、细读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交流。

  出示卡片:热闹。

  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说明热闹?

  3、展示课件,细致观察,石榴是怎样长大、成熟的?主要是什么发生了变化?(外皮)

  ①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用了哪些词说明外皮的变化?

  ②展示文字灯片,交流。相机圈划“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指导读,体会石榴在逐渐长大、成熟,外皮发生变化的状态。

  ③师:如果把这些表色彩的词颠倒次序,行不行?再次体会到石榴是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的。

  ④圈划“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讨论:应怎样读?读出怎样的语气?(用较慢的语速读,特别读好“一天天”三个字。)

  4、齐读1――3句。

  5、过渡:熟透了的石榴是什么样的呢?

  ①展示课件:观察、交流。(有的裂开了嘴,有的笑破了肚皮)

  ②裂开了嘴,笑破了肚皮哪个程度更深呢?书中用了哪个词说明?学词:甚至(shen zhi)

  ③书中是怎么说的?交流:展示文字灯片,指导读。(你觉得这些石榴可爱吗?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④师:不光是这两只石榴,熟透了的石榴都急切地想处人们报告成熟的喜讯呢?让我们看最后一句话。

  ⑤映示文字灯片,轻声读。找找哪些词说明了石榴急切地心情。交流。(急切地扒开、向外张望、报告……)

  ⑥师:这些石榴可爱吗?指导读好最后一句话。

  6、总结谈话,果实的成熟都是有一定过程的,在成熟过程中,或者外皮发生变化,或者壳发生变化,这都是有一定顺序的。本文的作者之所以写得这么好,是因为他观察仔细的缘故。我们小朋友平时也要做到细致观察,有顺序地写下来。

  7、齐读第三自然段。

  8、过渡:石榴子儿又是怎样的?味道怎样呢?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半只割开外皮的石榴,观察:石榴子儿是什么样的?

  再出示玛瑙,比较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请先尝一尝,谈谈味道?

  2、书中是怎么告诉我们的?指名读。

  3、学习生词:玛(ma)瑙(nao) 紧偎(wei) 嚼(jiao) 甜津津(jin)

  4、读词:红白相间、晶莹透亮、清爽无比

  由这些词体会作者对石榴有一种怎样的感情?(无比喜爱)

  5、再次指导读,读出喜爱之情。

  四、总结全文

  1、总结。

  2、齐读全文。

  五、巩固练习

  1、读读本课时所学生字词。

  2、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3、指导书写。

  甚:上紧下松。

  露:上窄下宽。

  扒、嚼、津:左窄右宽。

  4、生描红,仿影,练写。

  板书: 石榴

  春天 叶

  夏天 花

  秋天 果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交流。

  春天,石榴树怎样;夏天,秋天呢?

  石榴子是什么样的?味道怎样?

  2、齐声感情读全文。

  二、指导仿课文第三自然段,写一种果实的特点。

  1、仿写内容:葡萄的成熟过程。

  2、展示课件:葡萄。联系实际,想想,葡萄在什么季节成熟?(夏季)

  A:观察葡萄,练说:到了夏季,葡萄……

  B:展示葡萄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外皮的变化。

  青绿色→青中带紫→越来越紫→全是紫红了

  练说:葡萄的外皮先是……,接着变成………,逐渐变得……,最后变成……。犹如熟透了的石榴,犹如……。

  C:如果摘下粒来尝尝,是什么味道?(甜滋滋的)

  3、练说成一段话。

  A:自由说,同桌互说。

  B:指名说,评议,相机指点。

  C:再次自由说,指名说。

  4、把它写下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词语、句子抄写。

  2、板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了解目字旁表示的意义。

  3、积累与目字旁有关的成语,和描写眼神的名段。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目字旁表示的意义,同样是表示看的词语,词义上的不同。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前6句话,认识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认识目字家族的字,学习课文前6句话,认识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二、学习新课:

  1、游戏:老师说词学生做动作,如老师说眨眼睛学生做这个动作,同时把眨字贴到黑板上。同样方法出示眯、睁、盯、瞄、瞅

  2、看黑板读生字,都是形声字,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认识这些字。

  3、检查识字落实较难的字,如眨、瞅

  4、学习6句话

  三、指导写字

   眨、眯、睁、盯、瞄、瞅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窄右宽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3句话,认识5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完成课后习题

  一、复习生字

  二、学习新课

  1、看图学习瞟,学习带有瞟字的句子

  做瞟的动作,了解意思

  2、做瞧的动作,同义词是望和看,学习句子,认识荣榜

  3、老师做眺望的.动作,理解眺望的意思,学习句子认识泰

  4、读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5、总结:带有目字旁的生字有什么特点?

  三、指导写字瞟、瞧、眺

  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四、练习:

  1、做动作猜词语

  2、读成语,了解成语意思

  3、读关于眼神的描写,了解内容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二、初读课文体会

  (1)明确自学要求。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第一段

  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下面仔细读第一节,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1、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2、师: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大家先来看“单元学习提示”

  3、读懂长句子的步骤怎样?先……再……,用线划出。

  4、下面我们就用“单元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再读这一段。

  5、问: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6、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7、归纳学习这句长句子的方法。

  8、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归纳段意。

  四、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

  1、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

  2、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

  3、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老师画的燕子向介绍一下?

  4、你说得比我画得好!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疏忽了吗?三年级学过一篇课文《翠鸟》,那一课没写翠鸟的尾巴,记得吗?是不是也是作者的疏忽?

  5、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

  6、再朗读第一小节,试背。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齐背第一段。

  2、说说第一段的段意。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节第一句。(板书:斜、掠过、唧)

  3、师:一个“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我们从“唧”

  5、师: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

  师:“小圆晕””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想过吗?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节,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节,看看写

  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看书上的插图。

  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6、学生齐唱《小燕子》

  7、同学们唱得美,从歌词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这一节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8、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节,再自己细细体会。四、朗读三、四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读1、3、4自然段。

  2、说说这三自然段各写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2、我们先来学习第二句,齐读。

  (1)这句句子是句长句子,用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怎么学?

  (2)说得很对,那么“黄绿眉眼”指的是什么?(再读句子)

  (3)师画简图,“黄绿眉眼”“黄绿眉眼”,为什么不就说嫩芽?

  (柳树睡了一冬天,发的芽就像睁开的眼睛)

  3、学习第三句句子。

  (1)要求学生用理解长句子的方法来理解。

  (2)什么叫“赶集”?

  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说:“”,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3)齐读第三句。

  (4)学习第四句。

  (5)“增添”“生趣”是什么意思?

  (6)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三、总结,朗读全文。

  作业:课文的语言真美,请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外形特点:活泼机灵

  观察细致飞行:掠一转眼沾(动态美)

  休息:五线谱上的音符谱成春天的赞歌(静态美)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4

  《“这个规矩不能有”》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纳闷”、“辩解”等词的意思。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

  3.激发学生对革命前辈的热爱之情,懂得尊重别人,学会与人友好相处,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体会人物思想品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大家一起来读课题。

  2、你第一次读这个课题时有什么疑问?教师选择较为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互相解答。

  3、谁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彭德怀?

  二、初步感知

  1、“这个规矩”是什么规矩?彭德怀总司令为什么要对那些工作人员说这句话?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的问题读读课文,从文中找答案。

  2、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并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3、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你们都能读准吗?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学生开火车读。

  重点提示:“德”不要丢掉中间一横,点击横变红;“鬼”注意字形,点击“”变红,指导书写。

  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精读课文,情感体会

  1、再读读课文,你认为“这个规矩”是什么规矩?彭总为什么说“这个规矩不能有”?(全班集体交流)

  2、你认为彭德怀是怎样的人?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来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集体交流:学生先读自己找到的句子,再谈理解、体会。

  (1)“……很多人亲切的称呼他‘彭总’。”

  (彭德怀担任国家的多种职务,可以说是位高权重,可很多人却亲切的称他为“彭总”,这说明他与大家的关系很好。) (2)“傍晚,彭总穿着便衣,叫汽车停在离公园还有一条街的地方。”(出示句子)

  (彭总穿着便衣,还在离公园比较远的地方就下车了,这说明他不想搞特殊。)读一读,体会彭总的好品质。

  (3)根据回答出示课文第7自然段,彭总说话时语气怎样?为什么生气?谁来读一读?(指导朗读)

  (4)出示课文第9、10自然段,彭总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态度?(十分坚定)他为什么走出了公园?(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彭总的表情)谁能读出彭总坚定的语气?(练习朗读)

  3、彭德怀就是这么一个以身作则,一切都与民群众平等的好领导。我们再来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彭总的好品质。

  先同桌,或小组合作朗读,在进行全班朗读汇报。师生共同对朗读情况进行评价。

  四、课堂小结,深化感情

  彭德怀同志这种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但这只是咱们同家领导人的一件很普通的小事,还有许许多多发生在伟人身上的感人故事,希望同学们课后通过阅读、上网、询问等多种渠道进行民解。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5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在游戏和在玩中会到了哪些乐趣。

  2、同学们在自己的玩中体会到了乐趣,甚至有人在玩中出了名堂,同学们想知道是谁玩出了什么名堂吗?请听故事《玩出了名堂》。(教师生动地讲故事)

  二、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学生采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

  会认的字:阅、固、调、皇、俄、拜

  会写的字:堂、镜、闲、待、阅、腿、随、调、简、拜、访、具

  1、其中“调”“待”是多音字,在课文中分别读tiao、dai;还可以读diao。(调动)dai(等待)。

  2、注意引导学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比如,“堂”与“常”、“镜”与“境”、“访”与“坊”;

  3、注意“拜”起笔是撇不是横,右边是四横不是三横,“具”的里面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

  4、比较“闲” 与“阅”、“闭”,“腿” 与“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他们分清楚。

  5、同学们在玩中的发现能够谈谈吗?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三、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列文虎克是什么人?(职业是什么?)

  2、他玩的是什么?

  3、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四、作业:

  生字组词

  第二课时

  一、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内容。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五个自然段)

  2、哪几自然段讲了列文虎克玩并且出了名堂?

  3、“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三、四自然段)

  4、分组讨论从哪几个方面写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了名堂的?

  从三个方面:

  (1)一边看门,一边磨镜片,玩放大镜;

  (2)玩放大镜,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发明了显微镜;

  (3)接下去写的是在玩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了微生物。

  5、课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你认为这是为什么?(这是对微观世界和微生物的拟人说法和对显微镜的形象表述(借代),加上引号,不仅起到强调的作用,还使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术语的`枯燥,增强了所要表达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6.引导学生简单归纳中心内容。

  7、拓展练习

  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开拓学生的思路。课文虽然讲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实质是讲观察、好奇心和求知欲,它们是科学创造和发明的出发点和原动力。如富兰克林就是由于好奇心而揭开雷电之谜的。还有爱迪生,他小时候常常对人类的各种奇异的创造惊喜万状。他曾悄悄把家里的钟表偷出来,一件件拆开,然后再装上,一心要了解它的秘密,相信学生会对这些事例有所了解,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交流交流。

  二、小练笔

  有了前面所受到的启发和收获,让学生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要鼓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但要注意这是小练笔,不能拔高要求。

  板书设计:

  列文虎克——玩镜片——做放大镜——玩放大镜——做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情朗读全文,体会人物品质。 2.学习语文天地D4中的第二题。

  3.学会写文中10个生字。

  导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直接导入。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规矩不能有”一课,你们还想读吗?

  二、引导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回忆内容。

  2.指导再读彭总的话:“……这个规矩不能有!”你们知道这个规矩指什么规矩?彭总为什么说“这个规矩不能有”?可讨论指名回答。

  3.引导学生再读彭总的话,结合语文天地,注意问号和叹号的用法,体会说话人的心情。

  4.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可分组分角色演演。

  2.指名演的'好的上台演。

  四、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字形,引导会区别:搞—稿辩—辨—辫奉—春,会用形声的方法记字。特别注意鬼9画。

  2.学生练习写字。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会拼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神话传说中所营造出的美好情境。

  3、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再讲一讲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后羿一心为民除害的好品质。

  2、反复诵读,在充分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

  3、展开小组讨论,对故事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和愿望,亲近神话英雄人物,体会传统文化精髓。

  2、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学习后羿为民除害的大无畏精神。

  课前准备:

  再重温一下《女娲和人》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昨天老师布置大家看《女娲和人》的故事,还记得这个故事吗?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师:大家说得真好,神话传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就让我们再来欣赏一篇神话故事,你们愿意吗?(齐读课题)

  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大胆得提出来。

  学生根据课题进行提问,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1、后羿为什么要射太阳?

  2、后羿是怎样射太阳的?

  二、自主学习

  师:下面就请大家认真读书,解决这两个问题。可以自己寻求答案,也可以找到你的好朋友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1、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边读边思考。

  2、自由结组,借助于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三、汇报交流

  师:通过学习相信大家一定解决了提出的问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1、因为十个太阳的贪玩,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人们希望能射下太阳。

  引导学生想象: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中时,世界将是什么样的,人们会说些什么、怎样做?

  学生要根据第四自然段的内容理解进行想象。

  2、后羿是怎样射下太阳的要结合文章第六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抓住非常“难过”体会后羿的'心地善良。抓住“立刻”体会后羿一心为民除害的急切心情。抓住“搭上、拉满”体会后羿的威武与应用。

  引导学生想象太阳射下来之后世界的景色与人们的喜悦。

  教师要注意朗读的指导,要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

  学生的想象要与文章的第三与第七自然段的内容相联系。

  师:后羿的形象已深深地刻在你的心中,你心目中的后羿十个怎样的人呢?

  四、生字书写

  五、拓展延伸

  师:孩子们,相信大家已喜欢上了这有趣的神话童话了吧!课下大家可以找一些神话来读一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指导喾一读懂课文,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注意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文中11个生字,会认5个字,理解新词。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理念:

  抓住重点词句,以读代讲,读中体会,读中感悟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走进文本,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

  一、创设情景,引题激情

  1、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吗?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森林里去看看鸟,你们高兴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吧!(课件)

  2、到了,多美的画面,多美的景致,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3、多活泼的小鸟呀!同学们都看得入神了。有一位小朋友和他的父亲也来林中看鸟了。(课件)

  4、你瞧,他们边走还在边说话呢。他们在说些什么?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6课(父亲、森林和鸟),请同学们举起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吧!来让我们一起读读课题吧!读了课题以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质疑)

  [设计意图:多媒体课件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导自主质疑,有思考才会有疑瓿,有疑问就会有探究,有探究就会有收获。]

  二、初读感知,以学定教

  1、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件“我会读”)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那些藏在课文中的字宝宝,把字定宝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书,教师指导)

  2、学生上台认读生字。

  3、师生同做认定游戏。

  4、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交流识字,真正实现“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三、精读感悟,以评促读

  1、通过刚才的读,你能说说父亲和鸟有什么关系吗?是啊!父亲不但爱鸟,还很了解鸟。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讨论划出课文中写父亲爱鸟、了解鸟的句子。

  2、学生读课文,划句子。

  3、师生交流所划句子。

  4、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要读得让同桌也能喜欢这些句子。

  重点指导读好以下句子

  (1)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

  (2)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的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重点感悟“喃喃的说”练习朗读。

  (3)父亲指着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嗯,还有鸟味。”父亲的话音很轻,生怕惊动了鸟。

  父亲怎么知道林子里有鸟,他望见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4)父亲说:“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这”指得是什么时间?学习练习用“快活”说一句话。

  (5)父亲又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间,是飞向天空飞离树枝那一瞬间,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为什么清晨的鸟儿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6)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教师小结:是啊!多么了不起的父亲啊,他除了看动静,闻气味,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清晨鸟儿爱唱歌,清晨鸟儿容易被猎人打中,他真是一个了解鸟的.人。同学们,假如你有一个这样了解鸟的父亲,你会怎么?(学生回答)

  是的,课文中的小朋友也为有这样一位父亲而高兴、自豪。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话吧!(学生读课文)

  “猎人是什么人?(打猎的人,课文中指打鸟的人)父亲不是打鸟的人,我为什么高兴呢?父亲不是猎,那么父亲是什么人呢?板书:爱父亲是个爱鸟的人,我就高兴,说明我也是一个爱鸟的人。

  5、同学们也爱鸟,昨天你们搜集了有关鸟的资料,谁能结合你收集到的资料,说说你为什么爱鸟。

  6、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重点语句的交流、品悟、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真正实现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9

  《平分生命》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由奶奶送给“我”的小鸡中让我们知道了生命的重要,今天老师也给大家来了一个与生命有关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放音乐讲故事。

  3、故事后来发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要求:①读准字音。

  ②不明白地方画下来。

  三、检查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词

  血液抽血颤抖惟一渗出一瞬间挽起

  (1)自由读生词

  (2)开火车读生词

  (3)齐读生词

  2、学生质疑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课文,思考:男孩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画出表现男孩勇敢的句子,想想为什么? 3、小组讨论。

  4、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

  (1)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

  (男孩不想让妹妹为自己紧张、担心,所以抽血时,男孩很安静,并微笑着,安慰邻床上的妹妹。)

  (2)当抽血完毕后,男孩立刻停止了微笑,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声音地问:“医生叔叔,我还能活多久?”

  (“立刻停止”“一动不动”“颤抖”从这些词中此时男孩心里非常害怕,认为自己就要死了。)

  指名朗读

  (3)医生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这个男孩只有呀!他以为输血就会失去生命,当他决定给妹妹输血的那一瞬间,他一定是下了,这是多么大的勇气啊!

  (医生没有想到一个十岁的孩子以为输血就会死,但为了救自己的妹妹他却下定死亡的决心。他被男孩的这种做法打动了。) A、理解“震撼”的意思。

  B、结合课文体会“震撼”的意思。

  C、指导朗读。

  当男孩从医生嘴中得知自己不会死,还能活到100岁时,他又是怎样的呢?

  (4)男孩从床上跳到地上,高兴得又蹦又跳,他在地上转了几个圈,确认真的没事,就又一次伸出胳膊,挽起袖子,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请您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俩各活50年!”

  A、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话。

  B、理解“郑重其事”的意思。(联系说话的语气理解) C、出示插图,看图理解“郑重其事”的意思。(观察男孩的表情) d、同桌互读这段话,互评。

  E、指名读。

  F、齐读。

  四、教师根据板书进行总结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抄课文中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并谈谈体会。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0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课前准备】

  师生分头搜集一些测试观察能力的图片,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一、观察画面,激趣导入

  1、教师引述:老师这里有一些挺有趣的图片,它能测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强不强。同学们想不想一比高低?

  2、出示图片或显示课件内容,开展观察竞赛活动。

  3、教师导学: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也会有许多发现的。《找骆驼》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想不想学一学?

  二、朗读课文,理出线索

  1、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

  2、学生根据提示思考课文内容:

  ⑴老师出示问题: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

  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⑵教师提出要求:看谁课文读得认真,看谁问题答案找得准确、完整。

  ⑶学生按问题提示和要求,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让几位同学把寻找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⑷然后在交流中,把答案逐渐补齐。

  三、根据线索,比较异同

  1、启发学生思考。看了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以后的表现,你觉得他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先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换一下看法。

  2、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交流要点:

  ⑴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后,可能因为心急,到处乱找,结果没找着。

  ⑵这位老人在走路时能留心观察,所以发现了路上的骆驼脚印、脚印的.深浅和方向、路边的蜜和米,以及骆驼啃过的树叶上的牙齿印等。

  这位老人还能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认真思考,于是就知道了骆驼的许多特点。

  3、组织学生评价商人和老人。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四、角色朗读,表现人物

  1、小组内分配好角色,讨论一下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然后开展角色朗读,并互相评议。

  2、展示角色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认识25个字,会写27个字。

  2.默读课文,理解词语。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字词的能力

  重难点

  1.理解词语,识写汉字。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字词的能力。

  乐学善思办法

  1.通过竞赛解词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小组pk的形式,让学生汇报识记字形的方法。

  3.争当“识字小明星”,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同时,掌握识字方法。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这节课是字词课,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本单元内容,相信大家对字词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这节课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对这两课文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读文识字培养能力

  1.快速朗读课文,读准预习时所画的字词。想:两课文各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组内交流预习字词情况,互帮互学。

  (1)学生交流词语,理解词义。(理解词义时,可以结合课文的语句来理解,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还可以通过字典查找词语的意思。)

  (2)组长带领组员互认生字,轮流组词。

  3.全班展示,多元交流

  (1)学生汇报字词掌握情况

  出示词语:郊游巷口绷带委屈牢骚其实刹那瞬间

  彼得账单瞧瞧受遣似乎索取餐盘芬尼

  如愿以偿羞愧万分怦怦直跳蹑手蹑脚小心翼翼

  出示认的字:郊破巷绷委屈骚其罢刹

  消瞬帐彼瞧款遣索餐欠

  尼偿羞怦翼

  出示写的字:拐弯郊划扎附碰委屈疑

  久寻父终彼店瞧邮忽然

  欠项助晚偿怦围

  (2)认读字词(指名读、轮流读字词)

  (3)开火车给生字组词。

  (4)组内赛讲词语的意思(小组成员赛讲词语的意思,选出优秀者准备参加全班赛)

  (5)以抢答的形式来理解词语。

  第一种形式:师出示词语,各组选手抢答意思。

  第二种形式:师出示词语的意思,生来抢答词语。(获胜者发智慧星)

  4.教师检测学生组内学习情况。

  (1)学生到黑板前给认字注音。(师生共同)

  (2)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易读错和易注错的字音。

  5.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1)师生共同找出易写错的`生字。

  (2)以各组pk的形式来识记字形。

  (3)教师奖励最棒的小组“学习星”

  三、重点指导关注书写

  (1)师生共同确定每个生字主笔的定位。

  (2)教师提醒学生易错的字书写时要注意。

  (3)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

  四、师生共同本节课内容

  五、布置作业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2

  江苏南京 赵红 朱重林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

  ②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磁带。

  第一课时

  议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各种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吗?(师板书课题),你能想象出“给予树”是什么样的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给予树”是不是像我们同学讲得这么神奇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找开课本轻声读读吧。

  初读课文

  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②自由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b.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③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巩固)

  b.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c.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交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d.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读。

  ④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动,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布置作业

  ①抄写生字词两遍。

  ②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①读下面的词语: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仁爱 体贴

  ②说一说上面四个词语的意思。

  理解重点词句

  ①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②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

  a.“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b.“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③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这两句话。

  a.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的句段。

  b.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样如愿以偿的?

  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④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总结全文

  雨果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永远记住在这个善良、可爱的金吉娅。

  布置作业

  ①抄写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②替那个陌生的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3

  《礼物》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课文感悟老婆婆虽然贫穷但心里却充满阳光。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微笑能带给人们快乐和幸福的道理,学会在生活中善待每一个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微笑的魅力,在生活中善待每一个人。 2、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真诚的微笑能带给人们快慰,让人释怀。三、教学方法:导学互动

  四、教学用具: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提纲导学

  1、直接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对《礼物》这一课的初步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新词。

  2、导学提纲

  (1)、人们常用“穷得揭不开锅” “穷得家里开天窗”来形象家里穷,那老婆婆吃住条件怎样呢?哪些词语写出了老婆婆的“穷”?

  (2)、老婆婆生活环境是如此艰苦,那她是怎样面对生活的呢? (3)、生活贫穷、外表不美丽的老婆婆却受到人们的尊敬,这是为什么呢?

  3、自学设疑

  (二)合作互动

  相信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个人体会,让我们来碰撞思维的火花。 4、小组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体会,并与小组成员共享自己的读书体会。

  5、展示评价

  对导学提纲中的问题,小组长汇报,组员补充,其他小组给予及时的评价,师给予及时的指导。

  预设一:面对家境如此穷困的老婆婆,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预设二:从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老婆婆虽然穷,但她生活的怎样?请用用几个词语概括。

  预设三:这礼物究竟“神奇”在什么地方呢? 6、质疑解难

  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大胆说说出来,让我们来共同解决。

  (三)导学归纳

  7、学生归纳

  学习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字词句、写作手法、情感体会) 8、教师指导

  老师对同学们整体表现做出点评,提醒学生掌握好本节课的内容。

  (四)拓展训练

  9、拓展运用

  (1)各式各样的`人,都有哪些人到过老婆婆那里?各式各样的人接到老婆婆的礼物都产生了神奇的作用,他们当时是怎么想的?除了课文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些人?讨论交流。

  (2)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没有神奇的礼物要送给别人呢?你收到过这样的礼物吗?说一说,写一写,做一做。

  10、编题自练

  同学们,请你们当一回小老师。根据这节课的知识,编一道试题考考同桌,加油哦!看看哪一位同学编的题比较好!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6 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之外的古诗。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教学难点:体会诗的韵味和意境。

  [教学准备]

  有关文中重点词句的影像资料、字词卡片、田字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诗人,导入新课

  1.背诵诗文。

  古诗是我国文化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语言精练,含意深刻,读后令人回味无穷。谁愿意绘声绘色的背诵一首古诗?(自由背诵)谁会背诵苏轼的诗?

  2.了解诗人。

  你对苏轼了解多少?随便说一说。(苏轼,号东坡居士,人们又叫他苏东坡,我国宋代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也是一位有名的大诗人。)

  3.导入新课。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诗《赠刘景文》,板书课题。

  二、激发兴趣,初步感知

  1.理解诗题。

  (1)齐读课题。(注意“赠、景”的读音。)

  (2)你想怎样学会“首、刘”两个字?(学后汇报交流,书写,并扩词。)

  (3)说说诗题的.意思。

  2.播放课件。

  (1)仔细观察画面,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教师讲述诗歌的写作背景。(有一天,苏轼和朋友聚会,其中的一位叫刘景文,学问渊博,诗写得非常好,苏轼可欣赏他了。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他看到外面美丽的景色后,诗兴大发,便提笔写下这首诗,赠送给刘景文。)

  3.配乐朗读。

  你们想不想听一听这首诗?听了这首诗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初读课文,了解诗意。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标出,多读几遍,想办法记住。)

  (2)反复读记,易错字音。(圈画出易错的字音,多读几遍,并让同一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采用多种方法识记。)

  (4)自读课文,圈画词语。(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想办法解决。)

  (5)小组合作,理解词义。(反复朗读,结合画面理解词意,重点理解“擎雨盖、傲霜枝”。)

  (6)汇报交流,质疑问难。

  ①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的目的。

  ②读字卡:刘 首 菊 残 君 橙 橘 枝 记

  ③读词语:姓刘 首先 首长 秋菊 残花 君子 国君 橙色 橘子 树枝 记住

  ④编字谜:以小组为单位,看哪组编得又多又好。

  ⑤质疑问难,探讨研究。(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

  2.反复朗读,感受意境。

  (1)教师配乐诵读,感受韵律、节奏、意境美。

  (2)学生模仿朗读。自读、同桌互读、组内比赛读。

  (3)指名读,师生一一评价、导读,学生再练读。

  (4)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最棒!

  3.朗读品味,体会诗情。

  (1)播放优美的古筝曲,学生随着优美的音乐朗读,边读边想象诗情画意。

  (2)组内读,评价、指导,再读。

  (3)分组读,分男、女生读,指名读等形式练习读。

  4.想象诗境,背诵诗文。

  (1)边想、边读、边背。

  (2)指名背、齐背。

  (3)配乐有感情的朗诵、背诵。

  四、拓展延伸

  1.背诵苏轼的诗、词和描写秋天的诗词。

  2.背一首李白的诗《子夜吴歌》。

  子 夜 吴 歌

  李 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教师介绍时代背景,朗诵这首诗。

  (2)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田字格里“首、刘、枝、记”的结构和应注意的问题。

  2.学生说一说,怎样书写。

  3.教师指导范写,学生观察。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六、教师小结,学生质疑

  1.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2.谈谈收获。

  3.学生质疑,引导解答。

  七、作业

  1.背诵李白的《子夜吴歌》。

  2.搜集杜牧的资料。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5

  《礼物》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带来了什么心爱的礼物,谁来说说自己的礼物是什么时候,谁送给你的?

  2.有位小朋友她的宝贝可多了,你想不想看看是些什么?就让我们大家把课文打开,看看都有什么。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

  2.教师抽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卡片

  礼物发芽懂得一套书

  精彩寄托果断滋润

  (2)理解词语

  渐渐指针精美

  期盼幼小博大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出长短句的停顿。教师重点指导第三节。

  3.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小节。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小节? 4.组织学生讨论诗歌描述的画面、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重点指导:

  我收到了哪些礼物?

  我从一粒种子生根发芽,读懂了哪些自然?(种子在春天会生根发芽,生长时需要阳光,水。植物给大地带来了绿色,可以吸收有害气体,释放出氧气。)

  看到小鸡渐渐长大,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小鸡是那么可爱,只要对它们好,它们也会对你友好。它们和人一样,都是有感情的。生命是可贵的,动物长大是多么不容易呀,我们要保护动物。)看着手表的指针不停的跳动,我懂得了什么?(时间就这样不停歇,当你玩的时候,它就从你的身边悄悄溜走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为什么说世界是博大和精彩的?能把你知道的精彩的事讲给大家听吗?

  为什么说小小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你收到过亲人什么礼物?

  5.仿照课文前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05-22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十二》06-03

小学三年级语文《太阳》教案11-08

小学三年级语文《饭钱》教案11-03

小学三年级语文《赵州桥》教案04-04

【合集】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11-14

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教案10-11

小学语文教案01-01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8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石榴的,能依照课文第三自然段,按一定的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及其特点。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观察一种果实,并按一定顺序写它的成熟过程及特点。

  四、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石榴、小卡片,观察一种果实。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演示实物“石榴”,问:这是什么?

  交流板书课题:石榴(简单识记“榴”字)

  2、谈话,观察石榴,什么样儿的?什么颜色的?

  你对石榴还有哪些了解?

  二、初读课文

  1、拼拼读读记记课后生字,读准一、二类字音。

  2、初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3、检测读生字词的情况。

  逐一卡示,开火车认读,相机正音。

  读准词:甚至、喜讯、甜津津、郁郁葱葱、小喇叭、玛瑙

  4、再读课文、思考。

  石榴是怎样成熟的?

  课文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5、指名接读课文,并交流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交流相机卡示:

  ①“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②春天和夏天,石榴树抽出新枝,长出绿叶,开出火红的花。

  ③秋天,石榴果成熟了。

  ④“我”非常喜爱石榴果。

  再交流:石榴是怎样成熟的呢?

  交流相机板书:抽枝、长叶、开花、结果。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到了成熟的过程?(2、3自然段)

  我们先来学第一自然段,了解一下我的家乡在哪里?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上述问题。

  2、交流:

  相机学词:枣(zao)庄

  A:读准字音。

  B:分析字形。(也是红“枣”的“枣”,枣有核,所以下面有两点。)

  3、枣庄是个怎样的地方?

  交流相机学词:驰(chi)名中外

  A:读准字音。

  B:“驰名”有著名、有名、闻名的意思。意思是“中外闻名”。

  4、指导读。强调枣庄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5、过渡:石榴树是怎样抽枝、长叶、开花的呢?作者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让我们看课文第二自然段。

  四、细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圈划出体现作者叙述顺序的词语。

  2、指名读,并交流圈划情况。

  ①学习生词:抽(chou)出

  ②小结:作者叙述的顺序是这样的,石榴树先是抽枝、接着长叶、然后开花。完成板书:抽枝→长叶→开花

  石榴树从抽枝到开花都在什么季节完成?

  交流。相机板书:春、夏

  ③指导读1、2两句话,体会作者的叙述顺序。

  3、石榴的枝条、叶子、花儿都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交流。相机圈划有关词语:新的、嫩绿、郁郁葱葱、火红的

  学词:郁(yu)郁葱葱

  A:读谁字音。

  B:理解意思:长得非常茂盛。

  C:填空:郁郁葱葱的()

  再次体会读1、2句话,强调枝、叶、花的情状和色彩。

  4、师圈划“越……越……”、“不久”、“挂满”。这些词说明了什么?(花多)。指导体会读读。

  5、读最后一句话,体会:在写什么?(石榴花)石榴花长得啥样?文中用了什么方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学词:小喇(la)叭(ba)

  师谈话:石榴花那么小,作者却能形象又细致地写出它像小喇叭,说明作者观察非常仔细。

  指导体会读读最后一句话。

  6、过渡:石榴果是怎样成长成熟的呢,下节课再学。

  7、齐读第二自然段。

  8、完成填空,练习说话。

  作者是按照这样的叙述顺序来写石榴的成熟过程的,春天和夏天,石榴树先________,接着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

  五、巩固练习

  1、齐读生字词小卡片。

  2、指导书写本课时所学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交流。

  春天,石榴树有什么变化?夏天呢?

  2、齐读1、2自然段。

  3、过渡:秋天,石榴果是怎样长大成熟的'呢?继续学第三节。

  二、细读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交流。

  出示卡片:热闹。

  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说明热闹?

  3、展示课件,细致观察,石榴是怎样长大、成熟的?主要是什么发生了变化?(外皮)

  ①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用了哪些词说明外皮的变化?

  ②展示文字灯片,交流。相机圈划“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指导读,体会石榴在逐渐长大、成熟,外皮发生变化的状态。

  ③师:如果把这些表色彩的词颠倒次序,行不行?再次体会到石榴是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的。

  ④圈划“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讨论:应怎样读?读出怎样的语气?(用较慢的语速读,特别读好“一天天”三个字。)

  4、齐读1――3句。

  5、过渡:熟透了的石榴是什么样的呢?

  ①展示课件:观察、交流。(有的裂开了嘴,有的笑破了肚皮)

  ②裂开了嘴,笑破了肚皮哪个程度更深呢?书中用了哪个词说明?学词:甚至(shen zhi)

  ③书中是怎么说的?交流:展示文字灯片,指导读。(你觉得这些石榴可爱吗?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④师:不光是这两只石榴,熟透了的石榴都急切地想处人们报告成熟的喜讯呢?让我们看最后一句话。

  ⑤映示文字灯片,轻声读。找找哪些词说明了石榴急切地心情。交流。(急切地扒开、向外张望、报告……)

  ⑥师:这些石榴可爱吗?指导读好最后一句话。

  6、总结谈话,果实的成熟都是有一定过程的,在成熟过程中,或者外皮发生变化,或者壳发生变化,这都是有一定顺序的。本文的作者之所以写得这么好,是因为他观察仔细的缘故。我们小朋友平时也要做到细致观察,有顺序地写下来。

  7、齐读第三自然段。

  8、过渡:石榴子儿又是怎样的?味道怎样呢?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半只割开外皮的石榴,观察:石榴子儿是什么样的?

  再出示玛瑙,比较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请先尝一尝,谈谈味道?

  2、书中是怎么告诉我们的?指名读。

  3、学习生词:玛(ma)瑙(nao) 紧偎(wei) 嚼(jiao) 甜津津(jin)

  4、读词:红白相间、晶莹透亮、清爽无比

  由这些词体会作者对石榴有一种怎样的感情?(无比喜爱)

  5、再次指导读,读出喜爱之情。

  四、总结全文

  1、总结。

  2、齐读全文。

  五、巩固练习

  1、读读本课时所学生字词。

  2、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3、指导书写。

  甚:上紧下松。

  露:上窄下宽。

  扒、嚼、津:左窄右宽。

  4、生描红,仿影,练写。

  板书: 石榴

  春天 叶

  夏天 花

  秋天 果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交流。

  春天,石榴树怎样;夏天,秋天呢?

  石榴子是什么样的?味道怎样?

  2、齐声感情读全文。

  二、指导仿课文第三自然段,写一种果实的特点。

  1、仿写内容:葡萄的成熟过程。

  2、展示课件:葡萄。联系实际,想想,葡萄在什么季节成熟?(夏季)

  A:观察葡萄,练说:到了夏季,葡萄……

  B:展示葡萄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外皮的变化。

  青绿色→青中带紫→越来越紫→全是紫红了

  练说:葡萄的外皮先是……,接着变成………,逐渐变得……,最后变成……。犹如熟透了的石榴,犹如……。

  C:如果摘下粒来尝尝,是什么味道?(甜滋滋的)

  3、练说成一段话。

  A:自由说,同桌互说。

  B:指名说,评议,相机指点。

  C:再次自由说,指名说。

  4、把它写下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词语、句子抄写。

  2、板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了解目字旁表示的意义。

  3、积累与目字旁有关的成语,和描写眼神的名段。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目字旁表示的意义,同样是表示看的词语,词义上的不同。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前6句话,认识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认识目字家族的字,学习课文前6句话,认识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二、学习新课:

  1、游戏:老师说词学生做动作,如老师说眨眼睛学生做这个动作,同时把眨字贴到黑板上。同样方法出示眯、睁、盯、瞄、瞅

  2、看黑板读生字,都是形声字,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认识这些字。

  3、检查识字落实较难的字,如眨、瞅

  4、学习6句话

  三、指导写字

   眨、眯、睁、盯、瞄、瞅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窄右宽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3句话,认识5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完成课后习题

  一、复习生字

  二、学习新课

  1、看图学习瞟,学习带有瞟字的句子

  做瞟的动作,了解意思

  2、做瞧的动作,同义词是望和看,学习句子,认识荣榜

  3、老师做眺望的.动作,理解眺望的意思,学习句子认识泰

  4、读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5、总结:带有目字旁的生字有什么特点?

  三、指导写字瞟、瞧、眺

  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四、练习:

  1、做动作猜词语

  2、读成语,了解成语意思

  3、读关于眼神的描写,了解内容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二、初读课文体会

  (1)明确自学要求。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第一段

  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下面仔细读第一节,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1、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2、师: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大家先来看“单元学习提示”

  3、读懂长句子的步骤怎样?先……再……,用线划出。

  4、下面我们就用“单元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再读这一段。

  5、问: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6、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7、归纳学习这句长句子的方法。

  8、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归纳段意。

  四、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

  1、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

  2、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

  3、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老师画的燕子向介绍一下?

  4、你说得比我画得好!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疏忽了吗?三年级学过一篇课文《翠鸟》,那一课没写翠鸟的尾巴,记得吗?是不是也是作者的疏忽?

  5、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

  6、再朗读第一小节,试背。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齐背第一段。

  2、说说第一段的段意。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节第一句。(板书:斜、掠过、唧)

  3、师:一个“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我们从“唧”

  5、师: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

  师:“小圆晕””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想过吗?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节,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节,看看写

  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看书上的插图。

  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6、学生齐唱《小燕子》

  7、同学们唱得美,从歌词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这一节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8、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节,再自己细细体会。四、朗读三、四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读1、3、4自然段。

  2、说说这三自然段各写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2、我们先来学习第二句,齐读。

  (1)这句句子是句长句子,用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怎么学?

  (2)说得很对,那么“黄绿眉眼”指的是什么?(再读句子)

  (3)师画简图,“黄绿眉眼”“黄绿眉眼”,为什么不就说嫩芽?

  (柳树睡了一冬天,发的芽就像睁开的眼睛)

  3、学习第三句句子。

  (1)要求学生用理解长句子的方法来理解。

  (2)什么叫“赶集”?

  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说:“”,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3)齐读第三句。

  (4)学习第四句。

  (5)“增添”“生趣”是什么意思?

  (6)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三、总结,朗读全文。

  作业:课文的语言真美,请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外形特点:活泼机灵

  观察细致飞行:掠一转眼沾(动态美)

  休息:五线谱上的音符谱成春天的赞歌(静态美)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4

  《“这个规矩不能有”》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纳闷”、“辩解”等词的意思。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

  3.激发学生对革命前辈的热爱之情,懂得尊重别人,学会与人友好相处,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体会人物思想品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大家一起来读课题。

  2、你第一次读这个课题时有什么疑问?教师选择较为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互相解答。

  3、谁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彭德怀?

  二、初步感知

  1、“这个规矩”是什么规矩?彭德怀总司令为什么要对那些工作人员说这句话?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的问题读读课文,从文中找答案。

  2、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并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3、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你们都能读准吗?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学生开火车读。

  重点提示:“德”不要丢掉中间一横,点击横变红;“鬼”注意字形,点击“”变红,指导书写。

  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精读课文,情感体会

  1、再读读课文,你认为“这个规矩”是什么规矩?彭总为什么说“这个规矩不能有”?(全班集体交流)

  2、你认为彭德怀是怎样的人?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来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集体交流:学生先读自己找到的句子,再谈理解、体会。

  (1)“……很多人亲切的称呼他‘彭总’。”

  (彭德怀担任国家的多种职务,可以说是位高权重,可很多人却亲切的称他为“彭总”,这说明他与大家的关系很好。) (2)“傍晚,彭总穿着便衣,叫汽车停在离公园还有一条街的地方。”(出示句子)

  (彭总穿着便衣,还在离公园比较远的地方就下车了,这说明他不想搞特殊。)读一读,体会彭总的好品质。

  (3)根据回答出示课文第7自然段,彭总说话时语气怎样?为什么生气?谁来读一读?(指导朗读)

  (4)出示课文第9、10自然段,彭总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态度?(十分坚定)他为什么走出了公园?(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彭总的表情)谁能读出彭总坚定的语气?(练习朗读)

  3、彭德怀就是这么一个以身作则,一切都与民群众平等的好领导。我们再来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彭总的好品质。

  先同桌,或小组合作朗读,在进行全班朗读汇报。师生共同对朗读情况进行评价。

  四、课堂小结,深化感情

  彭德怀同志这种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但这只是咱们同家领导人的一件很普通的小事,还有许许多多发生在伟人身上的感人故事,希望同学们课后通过阅读、上网、询问等多种渠道进行民解。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5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在游戏和在玩中会到了哪些乐趣。

  2、同学们在自己的玩中体会到了乐趣,甚至有人在玩中出了名堂,同学们想知道是谁玩出了什么名堂吗?请听故事《玩出了名堂》。(教师生动地讲故事)

  二、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学生采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

  会认的字:阅、固、调、皇、俄、拜

  会写的字:堂、镜、闲、待、阅、腿、随、调、简、拜、访、具

  1、其中“调”“待”是多音字,在课文中分别读tiao、dai;还可以读diao。(调动)dai(等待)。

  2、注意引导学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比如,“堂”与“常”、“镜”与“境”、“访”与“坊”;

  3、注意“拜”起笔是撇不是横,右边是四横不是三横,“具”的里面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

  4、比较“闲” 与“阅”、“闭”,“腿” 与“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他们分清楚。

  5、同学们在玩中的发现能够谈谈吗?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三、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列文虎克是什么人?(职业是什么?)

  2、他玩的是什么?

  3、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四、作业:

  生字组词

  第二课时

  一、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内容。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五个自然段)

  2、哪几自然段讲了列文虎克玩并且出了名堂?

  3、“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三、四自然段)

  4、分组讨论从哪几个方面写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了名堂的?

  从三个方面:

  (1)一边看门,一边磨镜片,玩放大镜;

  (2)玩放大镜,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发明了显微镜;

  (3)接下去写的是在玩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了微生物。

  5、课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你认为这是为什么?(这是对微观世界和微生物的拟人说法和对显微镜的形象表述(借代),加上引号,不仅起到强调的作用,还使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术语的`枯燥,增强了所要表达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6.引导学生简单归纳中心内容。

  7、拓展练习

  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开拓学生的思路。课文虽然讲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实质是讲观察、好奇心和求知欲,它们是科学创造和发明的出发点和原动力。如富兰克林就是由于好奇心而揭开雷电之谜的。还有爱迪生,他小时候常常对人类的各种奇异的创造惊喜万状。他曾悄悄把家里的钟表偷出来,一件件拆开,然后再装上,一心要了解它的秘密,相信学生会对这些事例有所了解,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交流交流。

  二、小练笔

  有了前面所受到的启发和收获,让学生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要鼓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但要注意这是小练笔,不能拔高要求。

  板书设计:

  列文虎克——玩镜片——做放大镜——玩放大镜——做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情朗读全文,体会人物品质。 2.学习语文天地D4中的第二题。

  3.学会写文中10个生字。

  导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直接导入。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规矩不能有”一课,你们还想读吗?

  二、引导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回忆内容。

  2.指导再读彭总的话:“……这个规矩不能有!”你们知道这个规矩指什么规矩?彭总为什么说“这个规矩不能有”?可讨论指名回答。

  3.引导学生再读彭总的话,结合语文天地,注意问号和叹号的用法,体会说话人的心情。

  4.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可分组分角色演演。

  2.指名演的'好的上台演。

  四、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字形,引导会区别:搞—稿辩—辨—辫奉—春,会用形声的方法记字。特别注意鬼9画。

  2.学生练习写字。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会拼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神话传说中所营造出的美好情境。

  3、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再讲一讲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后羿一心为民除害的好品质。

  2、反复诵读,在充分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

  3、展开小组讨论,对故事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和愿望,亲近神话英雄人物,体会传统文化精髓。

  2、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学习后羿为民除害的大无畏精神。

  课前准备:

  再重温一下《女娲和人》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昨天老师布置大家看《女娲和人》的故事,还记得这个故事吗?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师:大家说得真好,神话传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就让我们再来欣赏一篇神话故事,你们愿意吗?(齐读课题)

  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大胆得提出来。

  学生根据课题进行提问,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1、后羿为什么要射太阳?

  2、后羿是怎样射太阳的?

  二、自主学习

  师:下面就请大家认真读书,解决这两个问题。可以自己寻求答案,也可以找到你的好朋友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1、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边读边思考。

  2、自由结组,借助于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三、汇报交流

  师:通过学习相信大家一定解决了提出的问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1、因为十个太阳的贪玩,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人们希望能射下太阳。

  引导学生想象: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中时,世界将是什么样的,人们会说些什么、怎样做?

  学生要根据第四自然段的内容理解进行想象。

  2、后羿是怎样射下太阳的要结合文章第六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抓住非常“难过”体会后羿的'心地善良。抓住“立刻”体会后羿一心为民除害的急切心情。抓住“搭上、拉满”体会后羿的威武与应用。

  引导学生想象太阳射下来之后世界的景色与人们的喜悦。

  教师要注意朗读的指导,要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

  学生的想象要与文章的第三与第七自然段的内容相联系。

  师:后羿的形象已深深地刻在你的心中,你心目中的后羿十个怎样的人呢?

  四、生字书写

  五、拓展延伸

  师:孩子们,相信大家已喜欢上了这有趣的神话童话了吧!课下大家可以找一些神话来读一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指导喾一读懂课文,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注意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文中11个生字,会认5个字,理解新词。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理念:

  抓住重点词句,以读代讲,读中体会,读中感悟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走进文本,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

  一、创设情景,引题激情

  1、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吗?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森林里去看看鸟,你们高兴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吧!(课件)

  2、到了,多美的画面,多美的景致,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3、多活泼的小鸟呀!同学们都看得入神了。有一位小朋友和他的父亲也来林中看鸟了。(课件)

  4、你瞧,他们边走还在边说话呢。他们在说些什么?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6课(父亲、森林和鸟),请同学们举起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吧!来让我们一起读读课题吧!读了课题以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质疑)

  [设计意图:多媒体课件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导自主质疑,有思考才会有疑瓿,有疑问就会有探究,有探究就会有收获。]

  二、初读感知,以学定教

  1、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件“我会读”)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那些藏在课文中的字宝宝,把字定宝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书,教师指导)

  2、学生上台认读生字。

  3、师生同做认定游戏。

  4、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交流识字,真正实现“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三、精读感悟,以评促读

  1、通过刚才的读,你能说说父亲和鸟有什么关系吗?是啊!父亲不但爱鸟,还很了解鸟。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讨论划出课文中写父亲爱鸟、了解鸟的句子。

  2、学生读课文,划句子。

  3、师生交流所划句子。

  4、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要读得让同桌也能喜欢这些句子。

  重点指导读好以下句子

  (1)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

  (2)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的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重点感悟“喃喃的说”练习朗读。

  (3)父亲指着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嗯,还有鸟味。”父亲的话音很轻,生怕惊动了鸟。

  父亲怎么知道林子里有鸟,他望见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4)父亲说:“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这”指得是什么时间?学习练习用“快活”说一句话。

  (5)父亲又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间,是飞向天空飞离树枝那一瞬间,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为什么清晨的鸟儿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6)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教师小结:是啊!多么了不起的父亲啊,他除了看动静,闻气味,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清晨鸟儿爱唱歌,清晨鸟儿容易被猎人打中,他真是一个了解鸟的.人。同学们,假如你有一个这样了解鸟的父亲,你会怎么?(学生回答)

  是的,课文中的小朋友也为有这样一位父亲而高兴、自豪。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话吧!(学生读课文)

  “猎人是什么人?(打猎的人,课文中指打鸟的人)父亲不是打鸟的人,我为什么高兴呢?父亲不是猎,那么父亲是什么人呢?板书:爱父亲是个爱鸟的人,我就高兴,说明我也是一个爱鸟的人。

  5、同学们也爱鸟,昨天你们搜集了有关鸟的资料,谁能结合你收集到的资料,说说你为什么爱鸟。

  6、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重点语句的交流、品悟、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真正实现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9

  《平分生命》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由奶奶送给“我”的小鸡中让我们知道了生命的重要,今天老师也给大家来了一个与生命有关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放音乐讲故事。

  3、故事后来发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要求:①读准字音。

  ②不明白地方画下来。

  三、检查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词

  血液抽血颤抖惟一渗出一瞬间挽起

  (1)自由读生词

  (2)开火车读生词

  (3)齐读生词

  2、学生质疑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课文,思考:男孩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画出表现男孩勇敢的句子,想想为什么? 3、小组讨论。

  4、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

  (1)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

  (男孩不想让妹妹为自己紧张、担心,所以抽血时,男孩很安静,并微笑着,安慰邻床上的妹妹。)

  (2)当抽血完毕后,男孩立刻停止了微笑,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声音地问:“医生叔叔,我还能活多久?”

  (“立刻停止”“一动不动”“颤抖”从这些词中此时男孩心里非常害怕,认为自己就要死了。)

  指名朗读

  (3)医生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这个男孩只有呀!他以为输血就会失去生命,当他决定给妹妹输血的那一瞬间,他一定是下了,这是多么大的勇气啊!

  (医生没有想到一个十岁的孩子以为输血就会死,但为了救自己的妹妹他却下定死亡的决心。他被男孩的这种做法打动了。) A、理解“震撼”的意思。

  B、结合课文体会“震撼”的意思。

  C、指导朗读。

  当男孩从医生嘴中得知自己不会死,还能活到100岁时,他又是怎样的呢?

  (4)男孩从床上跳到地上,高兴得又蹦又跳,他在地上转了几个圈,确认真的没事,就又一次伸出胳膊,挽起袖子,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请您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俩各活50年!”

  A、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话。

  B、理解“郑重其事”的意思。(联系说话的语气理解) C、出示插图,看图理解“郑重其事”的意思。(观察男孩的表情) d、同桌互读这段话,互评。

  E、指名读。

  F、齐读。

  四、教师根据板书进行总结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抄课文中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并谈谈体会。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0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课前准备】

  师生分头搜集一些测试观察能力的图片,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一、观察画面,激趣导入

  1、教师引述:老师这里有一些挺有趣的图片,它能测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强不强。同学们想不想一比高低?

  2、出示图片或显示课件内容,开展观察竞赛活动。

  3、教师导学: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也会有许多发现的。《找骆驼》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想不想学一学?

  二、朗读课文,理出线索

  1、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

  2、学生根据提示思考课文内容:

  ⑴老师出示问题: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

  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⑵教师提出要求:看谁课文读得认真,看谁问题答案找得准确、完整。

  ⑶学生按问题提示和要求,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让几位同学把寻找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⑷然后在交流中,把答案逐渐补齐。

  三、根据线索,比较异同

  1、启发学生思考。看了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以后的表现,你觉得他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先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换一下看法。

  2、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交流要点:

  ⑴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后,可能因为心急,到处乱找,结果没找着。

  ⑵这位老人在走路时能留心观察,所以发现了路上的骆驼脚印、脚印的.深浅和方向、路边的蜜和米,以及骆驼啃过的树叶上的牙齿印等。

  这位老人还能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认真思考,于是就知道了骆驼的许多特点。

  3、组织学生评价商人和老人。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四、角色朗读,表现人物

  1、小组内分配好角色,讨论一下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然后开展角色朗读,并互相评议。

  2、展示角色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认识25个字,会写27个字。

  2.默读课文,理解词语。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字词的能力

  重难点

  1.理解词语,识写汉字。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字词的能力。

  乐学善思办法

  1.通过竞赛解词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小组pk的形式,让学生汇报识记字形的方法。

  3.争当“识字小明星”,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同时,掌握识字方法。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这节课是字词课,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本单元内容,相信大家对字词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这节课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对这两课文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读文识字培养能力

  1.快速朗读课文,读准预习时所画的字词。想:两课文各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组内交流预习字词情况,互帮互学。

  (1)学生交流词语,理解词义。(理解词义时,可以结合课文的语句来理解,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还可以通过字典查找词语的意思。)

  (2)组长带领组员互认生字,轮流组词。

  3.全班展示,多元交流

  (1)学生汇报字词掌握情况

  出示词语:郊游巷口绷带委屈牢骚其实刹那瞬间

  彼得账单瞧瞧受遣似乎索取餐盘芬尼

  如愿以偿羞愧万分怦怦直跳蹑手蹑脚小心翼翼

  出示认的字:郊破巷绷委屈骚其罢刹

  消瞬帐彼瞧款遣索餐欠

  尼偿羞怦翼

  出示写的字:拐弯郊划扎附碰委屈疑

  久寻父终彼店瞧邮忽然

  欠项助晚偿怦围

  (2)认读字词(指名读、轮流读字词)

  (3)开火车给生字组词。

  (4)组内赛讲词语的意思(小组成员赛讲词语的意思,选出优秀者准备参加全班赛)

  (5)以抢答的形式来理解词语。

  第一种形式:师出示词语,各组选手抢答意思。

  第二种形式:师出示词语的意思,生来抢答词语。(获胜者发智慧星)

  4.教师检测学生组内学习情况。

  (1)学生到黑板前给认字注音。(师生共同)

  (2)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易读错和易注错的字音。

  5.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1)师生共同找出易写错的`生字。

  (2)以各组pk的形式来识记字形。

  (3)教师奖励最棒的小组“学习星”

  三、重点指导关注书写

  (1)师生共同确定每个生字主笔的定位。

  (2)教师提醒学生易错的字书写时要注意。

  (3)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

  四、师生共同本节课内容

  五、布置作业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2

  江苏南京 赵红 朱重林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

  ②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磁带。

  第一课时

  议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各种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吗?(师板书课题),你能想象出“给予树”是什么样的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给予树”是不是像我们同学讲得这么神奇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找开课本轻声读读吧。

  初读课文

  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②自由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b.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③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巩固)

  b.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c.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交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d.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读。

  ④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动,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布置作业

  ①抄写生字词两遍。

  ②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①读下面的词语: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仁爱 体贴

  ②说一说上面四个词语的意思。

  理解重点词句

  ①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②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

  a.“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b.“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③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这两句话。

  a.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的句段。

  b.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样如愿以偿的?

  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④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总结全文

  雨果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永远记住在这个善良、可爱的金吉娅。

  布置作业

  ①抄写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②替那个陌生的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3

  《礼物》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课文感悟老婆婆虽然贫穷但心里却充满阳光。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微笑能带给人们快乐和幸福的道理,学会在生活中善待每一个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微笑的魅力,在生活中善待每一个人。 2、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真诚的微笑能带给人们快慰,让人释怀。三、教学方法:导学互动

  四、教学用具: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提纲导学

  1、直接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对《礼物》这一课的初步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新词。

  2、导学提纲

  (1)、人们常用“穷得揭不开锅” “穷得家里开天窗”来形象家里穷,那老婆婆吃住条件怎样呢?哪些词语写出了老婆婆的“穷”?

  (2)、老婆婆生活环境是如此艰苦,那她是怎样面对生活的呢? (3)、生活贫穷、外表不美丽的老婆婆却受到人们的尊敬,这是为什么呢?

  3、自学设疑

  (二)合作互动

  相信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个人体会,让我们来碰撞思维的火花。 4、小组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体会,并与小组成员共享自己的读书体会。

  5、展示评价

  对导学提纲中的问题,小组长汇报,组员补充,其他小组给予及时的评价,师给予及时的指导。

  预设一:面对家境如此穷困的老婆婆,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预设二:从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老婆婆虽然穷,但她生活的怎样?请用用几个词语概括。

  预设三:这礼物究竟“神奇”在什么地方呢? 6、质疑解难

  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大胆说说出来,让我们来共同解决。

  (三)导学归纳

  7、学生归纳

  学习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字词句、写作手法、情感体会) 8、教师指导

  老师对同学们整体表现做出点评,提醒学生掌握好本节课的内容。

  (四)拓展训练

  9、拓展运用

  (1)各式各样的`人,都有哪些人到过老婆婆那里?各式各样的人接到老婆婆的礼物都产生了神奇的作用,他们当时是怎么想的?除了课文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些人?讨论交流。

  (2)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没有神奇的礼物要送给别人呢?你收到过这样的礼物吗?说一说,写一写,做一做。

  10、编题自练

  同学们,请你们当一回小老师。根据这节课的知识,编一道试题考考同桌,加油哦!看看哪一位同学编的题比较好!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6 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之外的古诗。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教学难点:体会诗的韵味和意境。

  [教学准备]

  有关文中重点词句的影像资料、字词卡片、田字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诗人,导入新课

  1.背诵诗文。

  古诗是我国文化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语言精练,含意深刻,读后令人回味无穷。谁愿意绘声绘色的背诵一首古诗?(自由背诵)谁会背诵苏轼的诗?

  2.了解诗人。

  你对苏轼了解多少?随便说一说。(苏轼,号东坡居士,人们又叫他苏东坡,我国宋代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也是一位有名的大诗人。)

  3.导入新课。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诗《赠刘景文》,板书课题。

  二、激发兴趣,初步感知

  1.理解诗题。

  (1)齐读课题。(注意“赠、景”的读音。)

  (2)你想怎样学会“首、刘”两个字?(学后汇报交流,书写,并扩词。)

  (3)说说诗题的.意思。

  2.播放课件。

  (1)仔细观察画面,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教师讲述诗歌的写作背景。(有一天,苏轼和朋友聚会,其中的一位叫刘景文,学问渊博,诗写得非常好,苏轼可欣赏他了。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他看到外面美丽的景色后,诗兴大发,便提笔写下这首诗,赠送给刘景文。)

  3.配乐朗读。

  你们想不想听一听这首诗?听了这首诗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初读课文,了解诗意。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标出,多读几遍,想办法记住。)

  (2)反复读记,易错字音。(圈画出易错的字音,多读几遍,并让同一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采用多种方法识记。)

  (4)自读课文,圈画词语。(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想办法解决。)

  (5)小组合作,理解词义。(反复朗读,结合画面理解词意,重点理解“擎雨盖、傲霜枝”。)

  (6)汇报交流,质疑问难。

  ①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的目的。

  ②读字卡:刘 首 菊 残 君 橙 橘 枝 记

  ③读词语:姓刘 首先 首长 秋菊 残花 君子 国君 橙色 橘子 树枝 记住

  ④编字谜:以小组为单位,看哪组编得又多又好。

  ⑤质疑问难,探讨研究。(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

  2.反复朗读,感受意境。

  (1)教师配乐诵读,感受韵律、节奏、意境美。

  (2)学生模仿朗读。自读、同桌互读、组内比赛读。

  (3)指名读,师生一一评价、导读,学生再练读。

  (4)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最棒!

  3.朗读品味,体会诗情。

  (1)播放优美的古筝曲,学生随着优美的音乐朗读,边读边想象诗情画意。

  (2)组内读,评价、指导,再读。

  (3)分组读,分男、女生读,指名读等形式练习读。

  4.想象诗境,背诵诗文。

  (1)边想、边读、边背。

  (2)指名背、齐背。

  (3)配乐有感情的朗诵、背诵。

  四、拓展延伸

  1.背诵苏轼的诗、词和描写秋天的诗词。

  2.背一首李白的诗《子夜吴歌》。

  子 夜 吴 歌

  李 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教师介绍时代背景,朗诵这首诗。

  (2)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田字格里“首、刘、枝、记”的结构和应注意的问题。

  2.学生说一说,怎样书写。

  3.教师指导范写,学生观察。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六、教师小结,学生质疑

  1.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2.谈谈收获。

  3.学生质疑,引导解答。

  七、作业

  1.背诵李白的《子夜吴歌》。

  2.搜集杜牧的资料。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5

  《礼物》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带来了什么心爱的礼物,谁来说说自己的礼物是什么时候,谁送给你的?

  2.有位小朋友她的宝贝可多了,你想不想看看是些什么?就让我们大家把课文打开,看看都有什么。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

  2.教师抽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卡片

  礼物发芽懂得一套书

  精彩寄托果断滋润

  (2)理解词语

  渐渐指针精美

  期盼幼小博大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出长短句的停顿。教师重点指导第三节。

  3.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小节。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小节? 4.组织学生讨论诗歌描述的画面、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重点指导:

  我收到了哪些礼物?

  我从一粒种子生根发芽,读懂了哪些自然?(种子在春天会生根发芽,生长时需要阳光,水。植物给大地带来了绿色,可以吸收有害气体,释放出氧气。)

  看到小鸡渐渐长大,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小鸡是那么可爱,只要对它们好,它们也会对你友好。它们和人一样,都是有感情的。生命是可贵的,动物长大是多么不容易呀,我们要保护动物。)看着手表的指针不停的跳动,我懂得了什么?(时间就这样不停歇,当你玩的时候,它就从你的身边悄悄溜走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为什么说世界是博大和精彩的?能把你知道的精彩的事讲给大家听吗?

  为什么说小小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你收到过亲人什么礼物?

  5.仿照课文前四自然段写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