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时间:2024-05-28 07:03:21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精品(8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精品(8篇)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

  但丁曾说过“世界上有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达芬奇也说过“父爱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亲情是这个世间、这个社会中最美好的情感。《傅雷家书》便是如此。不需要多么生动的修辞手法,也不需要多么细致的描写方法,仅用父母与儿女交流的信件就可以成为一本好书、一部好作品。就像一家四口每天坐在桌前聊天,分享着这一天经历的故事,经历后的感想。总之,亲情是坚不可摧、牢不可破、挥笔成文的一种情感。世间万物皆有情,唯有亲情最珍贵。

  从这部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父母永远是爱我们的',所以我们要懂得感恩。要从父母开始,再到他人、朋友,帮助过自己的所有人,再上升到国家。要从一点一滴开始,一点一点汇流成小溪、小河、大江、大海。只要心中有爱、心中有情,一步一步的去感恩、去包容、去守护,这个世界才会更加幸福快乐。

  父母的恩德比天大,每一个做子女的人,要践行孝道。想父母之所想,急父母之所急。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我们要尽量不与父母吵架,帮父母做一些基本的家务活。父母唠叨时要虚心听取意见,等父母说完后,再与父母商量对错。唠叨是父母关心我们和爱我们的表现。如果父母不再唠叨了,那么就代表他们已经不再疼爱我们了,不想管教我们了。

  怎样减少父母对我们的担心呢?作为初中生的我们,首要任务就是搞好学习。只有努力学习,考上理想的高中、大学,才能给自己创造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开启我们智慧的大门,增强未来谋职干事的本领。当前我们要专心对待每一门科、每一堂课,不偏科、不落课,课前做好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思维跟着老师指挥棒转,记好笔记,课后消化吸收,把老师讲授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努力做一个孝敬父母、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新时代中学生,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老师育人之情、社会和谐之爱。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2

  父爱如山、如海、如家书,封封触情、触爱、沁人心脾。亲情至深,傅雷却用数封家书表达了爱的全部。一本书,一段情,一对父子,即使时光易逝,时隔半个世纪,亲情之爱却从未腐朽。

  傅雷,他为人坦荡正直,爱子心切,是严父更是良友。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心孩子远离身边,父母们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抚养成人,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高兴,也为此感到忧愁,我们应谅解父母的矛盾心情。

  在傅聪的成长途中,父亲傅雷似乎早已化为天空的北极星,引导傅聪在黑暗迷途中找到正确方向。除生活的琐事之外,还涉及了艺术以及为人处世之道。傅雷让儿子知道了“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他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把自己的人生智慧、生活经验、艺术体会、文化感悟都毫无保留的传授给自己儿子。

  回首遥望,过往的今天,微弱的烛光下,仍有心系游子而深夜未眠的傅雷。提笔,细细询问孩子是否已经加衣加棉,是否工作有张有弛,生活是否有做到自律,是否找到终身伴侣。两人若近在眼前,互相嘘寒问暖,比量三分,虽然傅聪不常常回信,但傅雷依旧孜孜不倦的.给傅聪写信,这其中满满是深切默默的爱。

  傅雷在信中曾说“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这句话饱含了傅雷对儿子的鼓励与支持,虽然眼泪是辛酸的,但这却是让内心变得更加坚强,让自己不断走向成功的动力。我们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崎岖坎坷、荆棘丛生,但经历了这些,我们会变得更坚强,收获如那酒浆一般的甘甜。

  《傅雷家书》字里行间都深藏着一颗父亲的爱子之心,不同于母爱的温柔细腻,父爱更像是那雄伟的高山,深远而广阔。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3

  《傅雷家书》道出了许多父母不敢讲出口,也无从表达的情感,应该倡导所有人都去读一下。我读了《傅雷家书》后,第一个感觉就是,想去拥抱一下我父母,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

  我觉得,我没读懂《傅雷家书》,其中有太多的人物、知识、事件是我所不知的。但是,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傅雷那纯粹又浓厚的父爱,这就够了。毕竟我们不如傅雷那么博学,但我们都有父母,也会成为父母,世间的亲情都是一样的,能产生强烈的共鸣。

  傅雷的爱,通过书信,完完全全地表达给了傅聪。书信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傅雷的深情,有直接表达的,也有暗暗流露的。“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的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我非常喜欢这三句“孩子”,想象着傅雷写这三句孩子时那深情的眼,想象着傅聪读这三句孩子时那温暖的.感觉。孩子,孩子!孩子!一声比一声强烈,一声比一声思念。

  傅雷教子极严,但即使是这么一个严父,即使是这么一个文学家,却也和天下父母一般有着相同的顾虑。“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怕孩子嫌烦,大概是所有父母的一大顾虑。一遍一遍出于担心的叮嘱却换来孩子的一句:你们好烦,伤心却又无从表达。“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就是这些纯真朴实的心底话,这些可能当着面讲不出的心底话,使傅雷与傅聪成为了朋友。傅聪是幸福的,有着这么一位亦师亦友亦亲人的父亲,设身处地预想着他在要走去的道路上会遇到的各种可能的情景,设计着如何对待。父母的教诲往往是他们吃亏后的经验之谈,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少走些弯路,少吃些苦头。

  楼适夷为《傅雷家书》作的代序中写道: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这教的子不仅仅是傅雷的儿子傅聪,更是所有为人子女的人们。《傅雷家书》道出了许多父母不敢讲出口,也无从表达的情感,应该倡导所有人都去读一下。我读了《傅雷家书》后,第一个感觉就是想去拥抱一下我父母,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

  父母总是最无私的,请不要再伤害父母的心了。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4

  在琳琅满目的书本中我一眼看中了这本书。对于家书,我的感觉是很陌生的,在我的印象中,我从来没有收到过家人的一封信、一封家书。在当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世界,人们的联系往往通过一部手机就能做到,口头直述成了绝大多数人的交流的方式。

  对于家这个词,似乎很多人都还没有真正的理解它。虽说我常在作文中写道“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心灵的创口贴”,“家是冬日里的阳光”,但我自己对家这个词的理解一直停留在物质上。家就是包含我们吃喝住玩的一栋房子。而在《傅雷家书》还本书中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家是什么样的,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家书的温暖与厚重。

  代序是傅雷简述傅聪的成长历程。傅聪小时候其实并不是个聪明的孩子,但他在音乐方面的天赋极高。后来,他苦心训练,在肖邦比赛上让西洋人对傅聪这位中国人的演奏叹为观止,最后成为了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在这些平铺直述的语言中我感受到了傅雷的自豪,这是他一点一滴培养出来的孩子。

  第一封家书是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讲的是傅聪离家时傅雷一家依依不舍的场面。大家站在火车站台上都哭成了泪人儿,“妈妈随时随地都想哭——眼睛已经肿得不像样了”笔触极为真实。现在的长辈送晚辈离开,眼里总是充满泪珠的。我切实地感受到了傅雷与妻子对儿子的不舍与思念。可人总是要分别的,千丝万缕的思念只能写成书信一封又一封地来回穿梭。

  我记忆深刻的有几封家书是傅雷教儿子怎样快速地学好俄文。傅雷说:“勿野心太大”,“外文总是到国外去念是最快的”。傅雷给儿子一些学外语的经验,并袒露自己小时候不用功的糗事。他说自己“念得很不用功,成绩很糟”。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导儿子不要像他一样,鼓励他不要为俄文成绩太低而烦恼。其实更令我感触的是傅雷可以将自己儿时的不用功毫无保留地告诉儿子。在现代大多数家庭教育孩子时,总是让孩子以自己为榜样,把自己说得很伟大,其实是无中生有。可慢慢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无中生有”的毛病全暴露出来,孩子渐渐对父母抵触,失去对父母的信任。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在一点一滴影响着孩子。所以说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是具很大影响力的。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书香弟子世世代代都是书香弟子,当然也存在着极端例子。

  傅雷对儿子的错误行为一定会指出来,哪怕是一个错别字的纠正。傅雷对于儿子的失败没有批评打骂,他一直以良好的心态和耐心教育孩子。傅雷在傅聪第一次失恋后的.信中说:“很高兴你又过了人生的一关,古语说得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经历过这一回的痛苦经验,相信可以使你灵智的成长又近了一步,使你对艺术的领会又深了一步,我祝贺你有跟自己斗争的勇气。”试问如今哪位家长会对孩子的每一件事都如此上心,连失恋这种小事也说得如此透彻。我佩服傅雷这种对孩子的关心与爱。对于孩子的每一件事都很上心,就连搬钢琴绝不能自已动手,搬钢琴的绳子留着下次再用这种小事都是叮嘱一遍又一遍。其实大多数家长都能给孩子物质上无微不至的关爱,但他们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内心。傅雷对待儿子如老朋友一般,在困难时给孩子打气、谈心。很多孩子并不是一开始就抵触父母的,但长时间地被无视自己的感受,慢慢的,你我之间的感情就会越来越淡,距离越来越远,最后只剩下一张没有感情的户口本勉强维持着你们的亲子关系。

  我时常被书中几句亲切的话所感动,傅雷对孩子说:“我从来没爱你像现在这样爱得深切”,“孩子!我要怎样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和热爱呢?”“在我有能力的时候,你要是喜欢我帮你一些忙,这是对我莫大的安慰”。我鲜少从我父母的嘴里听到过这些话甚至没有,多的总是训斥。但我也知道他们只是用自己的方式爱着我。可与傅雷的那种淳朴而厚重的父爱相比,他们那种方式所表达出来的爱,又似乎略显单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每一封家书都给了孩子莫大的鼓励和安慰。傅雷给儿子的信中表现出真真切切的爱,一字一句都为他的未来做好铺垫,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他知道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活。

  傅雷对儿子的信中,时而是有丰富生活经验的长辈,教导孩子,引导孩子;时而是知心好友,推心置腹,无话不说,没有秘密。傅雷对儿子的教育有基本原则: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他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很有一套的。他在家书中的爱超脱尘世,影响了傅聪的一生,更是感动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或许,每个人都应该去读一读这本书,领略家书的厚重与温暖,品悟大师的思想与境界。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5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陆游著名的诗句。的确,无论是在战乱时期还是在和平的年代里,家书都是无比珍贵的。在那薄薄的的信封里,装着的不仅仅是那一行行用亲情凝成的字,更是难以丈量的,比天还高比地更厚的爱。

  当你在一万尺的高空中时,爱的力量能够感受到你的微笑;当你在一百尺的深海时,爱的力量能够感受到你的心每一次有规律的跳动。父母不仅仅是父母,他们还是我们的老师,医生,厨师,工人,顾问……在摔倒时,我们有父母;在肚子饿时,我们有父母;在数学题不会做时,我们有父母;在青春期时,我们有父母……父母的高尚无私,领着我们上前;父母的教导鼓励,给予我们动力。他们是动力的源泉,惟有这种动力,才给予我们多姿多彩的人生。

  每当人感到无奈迷惘的时候,首先想起的当然是最亲,最信任的人。而这,莫过于是父母亲了。在大森林中。,迷路了,有北极星的引导,树木的指路,月亮的照明。而父母就是北极星,是树木,是月亮,在你最无助,最无奈,最失落,最寒冷的时候,给你雪中送炭让你发泄,送你安慰。无论你身处异国还是异在他乡,父母的这种安慰,问候都是你心中萌发的种子。平日觉得父母的唠叨是最厌烦的,可你在这时候是最需要他的。它如同音乐,是超越界限,超越国界的,因为这种唠叨是有着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无论是英语,俄语,德语,日语……无论它如何地千变万化,可都不离其中。

  就像文中一样,当儿子消沉苦闷时,父亲的劝慰,是一种莫大的帮助,这种劝慰,对于平时的`我们来说是最平常不过的语言教育。可对于一个远在他乡,面对困难而无从入手的人来说,是最珍贵的教导,是最深刻的体悟。这种指导,领导是百听不厌的,因为它充满爱,令你不禁泪流满面;也因为它语句深奥,令你从生活中探索,品味;更因为它是父母的话语,令你燃起心中的火。

  春天的万物复苏是因为土壤的呵护,泉水的滋润,薄雾的笼罩以及阳光的爱抚。远在他乡的人们之所以幸福快乐也是因为家里人信中,邮件中,QQ中的问候,安慰,帮助,更因为有永远都传递不完,永远都说不尽的爱。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6

  这本书凝聚了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充斥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关爱及严格要求,洋溢着浓浓的父子情深。它让我感觉像戏曲那样给人以脱俗的氛围和无穷的回味。

  傅雷把教育子女当成了对社会,对祖国的一项光荣的义务和责任。不是每个家长都能把教育提升到这种境界,但对子女的关心爱护,却是永恒的,不变的。

  我的父亲文化程度不高,常年打拼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父亲把教育我当成首要任务,他在我身上耗费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但父亲对我的成绩并不是很注重,反倒更注重我问人处事的原则和做人的'道理。父亲常常给我讲起以前的故事,虽然我不是很能理解父亲苦苦婆心的教诲,但是我知道父亲只是想让我做一个真真正正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父亲并不是什么伟大的人物,但是父亲丰富的人生阅历是我这个年龄没有经历过的。所以我知道,现在应该好好听取父亲的教诲并且深深的记住,身体力行的去实现。

  他虽然不是像傅雷一样伟大的人物,但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个值得我一生去敬仰、佩服、学习的人。

  父亲,在我心中,您永远是伟大而成功的。在您的言传身教下,我会有更大的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踏上我的成长道路。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7

  “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在追梦路上,傅雷希望他的孩子能够永怀赤子之心,他亦如此,即使步入晚年但对文学的热爱丝毫不减。他为儿子骄傲,为他能将不朽大师的作品发扬光大而喜悦,为他实现梦想而喜悦。一向严厉,不轻易称赞孩子的父亲,此刻却将内心的兴奋表露无遗。

  他会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他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融入,简洁明了地指导孩子如何最好地学习外国语言。他能清晰地记住儿子的.每次行程,每场比赛,每次比赛时的状态,对情绪的分寸掌握不住,旋律不够流畅,歌谱不熟,这些问题他都能一个不落地指出。这时的他是孩子的良师,教导他关于艺术与人生方面的知识。

  《傅雷家书》将父母对孩子的那份关爱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他们不善言辞,却总在用自己的方式帮助自己的孩子。而那些爱却时常被我们子女所忽视……那一封封泛黄的家书,在无形中使身处异乡的父母子女有了连接,他们彼此用心地感受着……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8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8月的186封书信。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整整三天,我一直沉浸在这本书中。不是这本书的语言有多么精彩,也不是这本书的情节有多么动人,而是这本书的浓浓父爱深深地吸引了我。其实刚开始时,我并不觉得这本书多有意思,看着没趣。可当我将我的这番感想告诉给了正在打工的姐姐时,我姐很是恼火,她先狠狠地训我一顿,在语重心长地为我开导。当我的心灵雪峰被她的那轮暖暖太阳融化时,我再看这本书时,我骤然才发现我以前那缺少远离家乡的经历的精神麻木。一封封书信,最短的一两百字,最长的.七千多字,但是无论长短,每封信中都能透露出作为父亲对孩子的期盼与热爱。

  傅雷给大儿子傅聪的一封封信,让我深刻体会到“多年父子成兄弟”这句谚语的涵义。一封封书信传递的不仅仅是单纯的嘘寒问暖,还有作为父亲的职责。正如傅雷所说的那样,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傅雷并不把儿子看作“天真的孩子”,他把傅聪看作成自己讨论学术的对象,甚至可以说是位“知己”总是会与其讨论书籍、乐谱、学术、技巧、作家的品质等等问题及感想,所以常常会与傅聪产生看法的分歧。但傅雷也会把自己作为“长者”,以自己的经验,时时刻刻教导着傅聪种。种事情。傅聪在他的引导下,也成为一位成功的着名钢琴大师。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精品(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1-28

(经典)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1-29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2-12

(经典)《傅雷家书》读书笔记04-12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08-29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09-12

《傅雷家书》的读书笔记04-20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优选)01-24

【通用】《傅雷家书》读书笔记02-11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集合)12-28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精品(8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精品(8篇)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

  但丁曾说过“世界上有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达芬奇也说过“父爱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亲情是这个世间、这个社会中最美好的情感。《傅雷家书》便是如此。不需要多么生动的修辞手法,也不需要多么细致的描写方法,仅用父母与儿女交流的信件就可以成为一本好书、一部好作品。就像一家四口每天坐在桌前聊天,分享着这一天经历的故事,经历后的感想。总之,亲情是坚不可摧、牢不可破、挥笔成文的一种情感。世间万物皆有情,唯有亲情最珍贵。

  从这部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父母永远是爱我们的',所以我们要懂得感恩。要从父母开始,再到他人、朋友,帮助过自己的所有人,再上升到国家。要从一点一滴开始,一点一点汇流成小溪、小河、大江、大海。只要心中有爱、心中有情,一步一步的去感恩、去包容、去守护,这个世界才会更加幸福快乐。

  父母的恩德比天大,每一个做子女的人,要践行孝道。想父母之所想,急父母之所急。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我们要尽量不与父母吵架,帮父母做一些基本的家务活。父母唠叨时要虚心听取意见,等父母说完后,再与父母商量对错。唠叨是父母关心我们和爱我们的表现。如果父母不再唠叨了,那么就代表他们已经不再疼爱我们了,不想管教我们了。

  怎样减少父母对我们的担心呢?作为初中生的我们,首要任务就是搞好学习。只有努力学习,考上理想的高中、大学,才能给自己创造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开启我们智慧的大门,增强未来谋职干事的本领。当前我们要专心对待每一门科、每一堂课,不偏科、不落课,课前做好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思维跟着老师指挥棒转,记好笔记,课后消化吸收,把老师讲授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努力做一个孝敬父母、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新时代中学生,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老师育人之情、社会和谐之爱。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2

  父爱如山、如海、如家书,封封触情、触爱、沁人心脾。亲情至深,傅雷却用数封家书表达了爱的全部。一本书,一段情,一对父子,即使时光易逝,时隔半个世纪,亲情之爱却从未腐朽。

  傅雷,他为人坦荡正直,爱子心切,是严父更是良友。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心孩子远离身边,父母们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抚养成人,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高兴,也为此感到忧愁,我们应谅解父母的矛盾心情。

  在傅聪的成长途中,父亲傅雷似乎早已化为天空的北极星,引导傅聪在黑暗迷途中找到正确方向。除生活的琐事之外,还涉及了艺术以及为人处世之道。傅雷让儿子知道了“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他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把自己的人生智慧、生活经验、艺术体会、文化感悟都毫无保留的传授给自己儿子。

  回首遥望,过往的今天,微弱的烛光下,仍有心系游子而深夜未眠的傅雷。提笔,细细询问孩子是否已经加衣加棉,是否工作有张有弛,生活是否有做到自律,是否找到终身伴侣。两人若近在眼前,互相嘘寒问暖,比量三分,虽然傅聪不常常回信,但傅雷依旧孜孜不倦的.给傅聪写信,这其中满满是深切默默的爱。

  傅雷在信中曾说“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这句话饱含了傅雷对儿子的鼓励与支持,虽然眼泪是辛酸的,但这却是让内心变得更加坚强,让自己不断走向成功的动力。我们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崎岖坎坷、荆棘丛生,但经历了这些,我们会变得更坚强,收获如那酒浆一般的甘甜。

  《傅雷家书》字里行间都深藏着一颗父亲的爱子之心,不同于母爱的温柔细腻,父爱更像是那雄伟的高山,深远而广阔。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3

  《傅雷家书》道出了许多父母不敢讲出口,也无从表达的情感,应该倡导所有人都去读一下。我读了《傅雷家书》后,第一个感觉就是,想去拥抱一下我父母,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

  我觉得,我没读懂《傅雷家书》,其中有太多的人物、知识、事件是我所不知的。但是,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傅雷那纯粹又浓厚的父爱,这就够了。毕竟我们不如傅雷那么博学,但我们都有父母,也会成为父母,世间的亲情都是一样的,能产生强烈的共鸣。

  傅雷的爱,通过书信,完完全全地表达给了傅聪。书信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傅雷的深情,有直接表达的,也有暗暗流露的。“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的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我非常喜欢这三句“孩子”,想象着傅雷写这三句孩子时那深情的眼,想象着傅聪读这三句孩子时那温暖的.感觉。孩子,孩子!孩子!一声比一声强烈,一声比一声思念。

  傅雷教子极严,但即使是这么一个严父,即使是这么一个文学家,却也和天下父母一般有着相同的顾虑。“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怕孩子嫌烦,大概是所有父母的一大顾虑。一遍一遍出于担心的叮嘱却换来孩子的一句:你们好烦,伤心却又无从表达。“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就是这些纯真朴实的心底话,这些可能当着面讲不出的心底话,使傅雷与傅聪成为了朋友。傅聪是幸福的,有着这么一位亦师亦友亦亲人的父亲,设身处地预想着他在要走去的道路上会遇到的各种可能的情景,设计着如何对待。父母的教诲往往是他们吃亏后的经验之谈,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少走些弯路,少吃些苦头。

  楼适夷为《傅雷家书》作的代序中写道: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这教的子不仅仅是傅雷的儿子傅聪,更是所有为人子女的人们。《傅雷家书》道出了许多父母不敢讲出口,也无从表达的情感,应该倡导所有人都去读一下。我读了《傅雷家书》后,第一个感觉就是想去拥抱一下我父母,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

  父母总是最无私的,请不要再伤害父母的心了。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4

  在琳琅满目的书本中我一眼看中了这本书。对于家书,我的感觉是很陌生的,在我的印象中,我从来没有收到过家人的一封信、一封家书。在当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世界,人们的联系往往通过一部手机就能做到,口头直述成了绝大多数人的交流的方式。

  对于家这个词,似乎很多人都还没有真正的理解它。虽说我常在作文中写道“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心灵的创口贴”,“家是冬日里的阳光”,但我自己对家这个词的理解一直停留在物质上。家就是包含我们吃喝住玩的一栋房子。而在《傅雷家书》还本书中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家是什么样的,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家书的温暖与厚重。

  代序是傅雷简述傅聪的成长历程。傅聪小时候其实并不是个聪明的孩子,但他在音乐方面的天赋极高。后来,他苦心训练,在肖邦比赛上让西洋人对傅聪这位中国人的演奏叹为观止,最后成为了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在这些平铺直述的语言中我感受到了傅雷的自豪,这是他一点一滴培养出来的孩子。

  第一封家书是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讲的是傅聪离家时傅雷一家依依不舍的场面。大家站在火车站台上都哭成了泪人儿,“妈妈随时随地都想哭——眼睛已经肿得不像样了”笔触极为真实。现在的长辈送晚辈离开,眼里总是充满泪珠的。我切实地感受到了傅雷与妻子对儿子的不舍与思念。可人总是要分别的,千丝万缕的思念只能写成书信一封又一封地来回穿梭。

  我记忆深刻的有几封家书是傅雷教儿子怎样快速地学好俄文。傅雷说:“勿野心太大”,“外文总是到国外去念是最快的”。傅雷给儿子一些学外语的经验,并袒露自己小时候不用功的糗事。他说自己“念得很不用功,成绩很糟”。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导儿子不要像他一样,鼓励他不要为俄文成绩太低而烦恼。其实更令我感触的是傅雷可以将自己儿时的不用功毫无保留地告诉儿子。在现代大多数家庭教育孩子时,总是让孩子以自己为榜样,把自己说得很伟大,其实是无中生有。可慢慢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无中生有”的毛病全暴露出来,孩子渐渐对父母抵触,失去对父母的信任。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在一点一滴影响着孩子。所以说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是具很大影响力的。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书香弟子世世代代都是书香弟子,当然也存在着极端例子。

  傅雷对儿子的错误行为一定会指出来,哪怕是一个错别字的纠正。傅雷对于儿子的失败没有批评打骂,他一直以良好的心态和耐心教育孩子。傅雷在傅聪第一次失恋后的.信中说:“很高兴你又过了人生的一关,古语说得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经历过这一回的痛苦经验,相信可以使你灵智的成长又近了一步,使你对艺术的领会又深了一步,我祝贺你有跟自己斗争的勇气。”试问如今哪位家长会对孩子的每一件事都如此上心,连失恋这种小事也说得如此透彻。我佩服傅雷这种对孩子的关心与爱。对于孩子的每一件事都很上心,就连搬钢琴绝不能自已动手,搬钢琴的绳子留着下次再用这种小事都是叮嘱一遍又一遍。其实大多数家长都能给孩子物质上无微不至的关爱,但他们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内心。傅雷对待儿子如老朋友一般,在困难时给孩子打气、谈心。很多孩子并不是一开始就抵触父母的,但长时间地被无视自己的感受,慢慢的,你我之间的感情就会越来越淡,距离越来越远,最后只剩下一张没有感情的户口本勉强维持着你们的亲子关系。

  我时常被书中几句亲切的话所感动,傅雷对孩子说:“我从来没爱你像现在这样爱得深切”,“孩子!我要怎样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和热爱呢?”“在我有能力的时候,你要是喜欢我帮你一些忙,这是对我莫大的安慰”。我鲜少从我父母的嘴里听到过这些话甚至没有,多的总是训斥。但我也知道他们只是用自己的方式爱着我。可与傅雷的那种淳朴而厚重的父爱相比,他们那种方式所表达出来的爱,又似乎略显单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每一封家书都给了孩子莫大的鼓励和安慰。傅雷给儿子的信中表现出真真切切的爱,一字一句都为他的未来做好铺垫,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他知道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活。

  傅雷对儿子的信中,时而是有丰富生活经验的长辈,教导孩子,引导孩子;时而是知心好友,推心置腹,无话不说,没有秘密。傅雷对儿子的教育有基本原则: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他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很有一套的。他在家书中的爱超脱尘世,影响了傅聪的一生,更是感动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或许,每个人都应该去读一读这本书,领略家书的厚重与温暖,品悟大师的思想与境界。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5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陆游著名的诗句。的确,无论是在战乱时期还是在和平的年代里,家书都是无比珍贵的。在那薄薄的的信封里,装着的不仅仅是那一行行用亲情凝成的字,更是难以丈量的,比天还高比地更厚的爱。

  当你在一万尺的高空中时,爱的力量能够感受到你的微笑;当你在一百尺的深海时,爱的力量能够感受到你的心每一次有规律的跳动。父母不仅仅是父母,他们还是我们的老师,医生,厨师,工人,顾问……在摔倒时,我们有父母;在肚子饿时,我们有父母;在数学题不会做时,我们有父母;在青春期时,我们有父母……父母的高尚无私,领着我们上前;父母的教导鼓励,给予我们动力。他们是动力的源泉,惟有这种动力,才给予我们多姿多彩的人生。

  每当人感到无奈迷惘的时候,首先想起的当然是最亲,最信任的人。而这,莫过于是父母亲了。在大森林中。,迷路了,有北极星的引导,树木的指路,月亮的照明。而父母就是北极星,是树木,是月亮,在你最无助,最无奈,最失落,最寒冷的时候,给你雪中送炭让你发泄,送你安慰。无论你身处异国还是异在他乡,父母的这种安慰,问候都是你心中萌发的种子。平日觉得父母的唠叨是最厌烦的,可你在这时候是最需要他的。它如同音乐,是超越界限,超越国界的,因为这种唠叨是有着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无论是英语,俄语,德语,日语……无论它如何地千变万化,可都不离其中。

  就像文中一样,当儿子消沉苦闷时,父亲的劝慰,是一种莫大的帮助,这种劝慰,对于平时的`我们来说是最平常不过的语言教育。可对于一个远在他乡,面对困难而无从入手的人来说,是最珍贵的教导,是最深刻的体悟。这种指导,领导是百听不厌的,因为它充满爱,令你不禁泪流满面;也因为它语句深奥,令你从生活中探索,品味;更因为它是父母的话语,令你燃起心中的火。

  春天的万物复苏是因为土壤的呵护,泉水的滋润,薄雾的笼罩以及阳光的爱抚。远在他乡的人们之所以幸福快乐也是因为家里人信中,邮件中,QQ中的问候,安慰,帮助,更因为有永远都传递不完,永远都说不尽的爱。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6

  这本书凝聚了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充斥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关爱及严格要求,洋溢着浓浓的父子情深。它让我感觉像戏曲那样给人以脱俗的氛围和无穷的回味。

  傅雷把教育子女当成了对社会,对祖国的一项光荣的义务和责任。不是每个家长都能把教育提升到这种境界,但对子女的关心爱护,却是永恒的,不变的。

  我的父亲文化程度不高,常年打拼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父亲把教育我当成首要任务,他在我身上耗费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但父亲对我的成绩并不是很注重,反倒更注重我问人处事的原则和做人的'道理。父亲常常给我讲起以前的故事,虽然我不是很能理解父亲苦苦婆心的教诲,但是我知道父亲只是想让我做一个真真正正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父亲并不是什么伟大的人物,但是父亲丰富的人生阅历是我这个年龄没有经历过的。所以我知道,现在应该好好听取父亲的教诲并且深深的记住,身体力行的去实现。

  他虽然不是像傅雷一样伟大的人物,但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个值得我一生去敬仰、佩服、学习的人。

  父亲,在我心中,您永远是伟大而成功的。在您的言传身教下,我会有更大的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踏上我的成长道路。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7

  “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在追梦路上,傅雷希望他的孩子能够永怀赤子之心,他亦如此,即使步入晚年但对文学的热爱丝毫不减。他为儿子骄傲,为他能将不朽大师的作品发扬光大而喜悦,为他实现梦想而喜悦。一向严厉,不轻易称赞孩子的父亲,此刻却将内心的兴奋表露无遗。

  他会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他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融入,简洁明了地指导孩子如何最好地学习外国语言。他能清晰地记住儿子的.每次行程,每场比赛,每次比赛时的状态,对情绪的分寸掌握不住,旋律不够流畅,歌谱不熟,这些问题他都能一个不落地指出。这时的他是孩子的良师,教导他关于艺术与人生方面的知识。

  《傅雷家书》将父母对孩子的那份关爱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他们不善言辞,却总在用自己的方式帮助自己的孩子。而那些爱却时常被我们子女所忽视……那一封封泛黄的家书,在无形中使身处异乡的父母子女有了连接,他们彼此用心地感受着……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8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8月的186封书信。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整整三天,我一直沉浸在这本书中。不是这本书的语言有多么精彩,也不是这本书的情节有多么动人,而是这本书的浓浓父爱深深地吸引了我。其实刚开始时,我并不觉得这本书多有意思,看着没趣。可当我将我的这番感想告诉给了正在打工的姐姐时,我姐很是恼火,她先狠狠地训我一顿,在语重心长地为我开导。当我的心灵雪峰被她的那轮暖暖太阳融化时,我再看这本书时,我骤然才发现我以前那缺少远离家乡的经历的精神麻木。一封封书信,最短的一两百字,最长的.七千多字,但是无论长短,每封信中都能透露出作为父亲对孩子的期盼与热爱。

  傅雷给大儿子傅聪的一封封信,让我深刻体会到“多年父子成兄弟”这句谚语的涵义。一封封书信传递的不仅仅是单纯的嘘寒问暖,还有作为父亲的职责。正如傅雷所说的那样,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傅雷并不把儿子看作“天真的孩子”,他把傅聪看作成自己讨论学术的对象,甚至可以说是位“知己”总是会与其讨论书籍、乐谱、学术、技巧、作家的品质等等问题及感想,所以常常会与傅聪产生看法的分歧。但傅雷也会把自己作为“长者”,以自己的经验,时时刻刻教导着傅聪种。种事情。傅聪在他的引导下,也成为一位成功的着名钢琴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