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诗选》读书笔记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艾青诗选》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1
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艾青的诗既有古风又有现韵,把中华上下几千年的语言文化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化成一种蓝色忧郁。虽然我喜欢乐观又豁达的诗,可艾青的一生经过很多波折,他的诗更多的是对祖国的热爱及报效之心,所以我也喜欢!
我很喜欢艾青的现代诗,总觉得那些充满沧桑的文字,读起来热血沸腾。“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句诗在记忆里永存。
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艾青的诗既有古风又有现韵,把中华上下几千年的语言文化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化成一种蓝色忧郁。虽然我喜欢乐观又豁达的.诗,可艾青的一生经过很多波折,他的诗更多的是对祖国的热爱及报效之心,所以我也喜欢!
我很喜欢艾青的现代诗,总觉得那些充满沧桑的文字,读起来热血沸腾。“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句诗在记忆里永存。
天将降大任于世人也,作为祖国的希望,我们应该积极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也要向艾青那样热爱祖国,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把爱国之志变为报国之行。而我们目前能够做到的,唯有努力学习,树立信心,坚信自己的力量,要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2
这几天闲来无事,翻书柜时瞥见蒙上一层灰的《艾青诗选》,轻轻拂去灰尘,翻了几页。艾青中国式蓝色的忧郁深深的吸引了我。
艾青的诗是古体诗的内涵与现在诗的外衣最完美的结合。它往往能将“大我”的豁达、“小我”的卑微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在他的诗中无处不是静静地流淌着一种“蓝色的忧郁”。我爱艾青的诗,因为诗中的这种“蓝色的忧郁”。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苦修,锻造出诗人博大的“大我”情怀;于是痛苦不因一己之私,于是哀伤不因一己之利。“假如我是一只鸟,我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诗人的情怀从一己之悲中走出,又将走向何方呢?中国的文化土壤孕育出这样一种答案——祖国、人民和光明。人民栖息的“土地”作为一种意象从诗人的心中油然而生。屈原的“香草美人”,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不因为时事的艰辛而选择精神的`逃避,不因为食不果腹而整日担忧“食无鱼”。或许处处碰壁,或许一生终不得志,但我仍会“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诗人走出自我的内心体验,以千年古国的过往与未来而忧思。你难以想象诗人的肩膀上负荷的力量,和他希望得到更多的责任——“以天下为己任”。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创作的源泉和思想根基。
我爱艾青的诗,又因为它的诗充满了语言的张力。艾青的诗往往前半部分或平铺直叙,或澎湃激昂,但往往要到诗文的最后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达到整首诗的高潮,然后是在高潮中谢幕。这往往产生一种言已尽而意未绝之感,使余音袅袅,三日不绝于耳。
我爱艾青的诗,源于艾青博大的胸怀;我爱艾青的诗,因其自然天成,而有着最伟大的手法,这是深厚文化积淀与彻底消化的产物;我爱艾青的诗,因为我同样和诗人一样,爱着这片土地和阳光。艾青诗选每篇读书笔记6
他的诗好像一片大海,表面波澜不惊,甚至让人觉得美好,但在那大海深处,却有可以掀翻整座“龙宫”的神秘力量。
他的诗也像那一阵风,呼啸过,抚摸过,却在转瞬间化为乌有,耐人寻味。“中国,我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吗”,一句无力的问候,道出了多少辛酸的夜晚。转瞬间,心灵在止不住的颤抖,那份沉重的家国情怀,那种压迫的人民群众的无声呐喊,被夹杂在大雪中,轰轰烈烈的降落,降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艾青的诗就像艾青一样,坚韧,有骨气,为革命鞠躬尽瘁。直率又真实,让人情不自禁地赞叹。
艾青散文诗中的文字,每一撇一捺都在歌颂着他的时代,我们的历史。他的诗就像那个年代的剪影,悲壮而又动荡,好似千军万马奔驰的那种磅礴气势。
读一本好书,品一杯香茗,由苦到甜,由悲壮产生梦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种不服输的精神,不正是《艾青诗选》的最佳精神吗?
我赞美艾青的诗!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3
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题记
“艾青是一个有自由感的诗人。他不像一些现代诗人标榜的那样唯在纸上自由地栖居,作为一个歌手,他要和大堰河的儿女们一道摆脱枷锁,争取地面的自由和幸福,即使在大众中间,他仍然一如既往地保持他的个体性,保持属于个人的尊严与自由。”这是林贤治对于作者艾青的诗的评价。有幸暑假读了《艾青诗选》,让我在艾青诗风沉重,情调忧郁的笔下,体现出他在抗战期间的爱国主义的思想和感情。
我爱这土地
“若我是一只鸟,也要用沙哑的喉咙歌唱……”我自比一只鸟儿。鸟儿,我们常以为它可以自由翱翔。但是它们的寿命却限制了这种自由,我的笔下描述的是一只受尽折磨的鸟儿。然而,这只鸟儿还是要以沙哑的喉咙歌唱,因为它的歌声是为了祖国。每时每刻,它都在关注着祖国的命运,当祖国危在旦夕时,它飞翔于天空之上,看着一切,心急如焚。面对这样的情形,鸟儿无力回天,只能以歌声为祖国呐喊。
“我为祖国献出了生命,我的身体葬在土地里,连羽毛也在那里腐烂。这说明我一生都在为祖国服务,甚至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因为我深深爱着这片土地,眼中常含泪水,这是对祖国深沉的爱!省略号带动情感,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对祖国的爱!”
两节,八句,构成了一个篇章。“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的扑过来,”处在大海中的礁石,怎会不面对海浪的袭击,海浪“扑”在了它的身上,而且是“无休止”的“扑”。它象征了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己,也象征了我们民族不可或缺的不畏艰苦、不屈不挠的顽强的斗争精神。“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这样的挫折,是谁都会想过退缩,想过向挫折低头,可它呢,却是“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微笑”?在艰难困苦面前是一种自信,在敌人面前是一种坚定,在欢乐与胜利面前是一种坦荡。就这样一块普通无比的礁石,让我懂得了无论身处怎样的处境,都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坚定乐观的精神,勇于面对一切艰难困苦,并且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永不服输的精神!
“黎明的通知”“太阳”“他起来了”“春”“雪里钻”“盼望”“生命”……每个篇章都在我们眼前描绘了一幅中国从苦难与灾难的抗日斗争,从身陷绝境到路途荆棘,直到最后我们繁荣昌盛,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样不太完美的画像。至于不太完美,正是那些在誓死捍卫祖国而壮烈牺牲的烈士英雄,他们吹响了激励这个民族奋勇前进的号声,但无法实际的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只能用自身所保留的精神,带着我们前进,带着我们冲向未来!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4
《旷野》
薄雾在迷蒙着旷野啊……
看不见远方——
看不见往日在晴空下的
天边的松林,
和在松林后面的
迎着阳光发闪的白垩岩了;
前面只隐现着
一条渐渐模糊的
灰黄而曲折的道路,
和道路两旁的
乌暗而枯干的田亩……
田亩已荒芜了——狼藉着犁翻了的土块,与枯死的野草,与杂在野草里的腐烂了的禾根;
在广大的灰白里呈露出的到处是一片土黄,暗赭,与焦茶的颜色的混合啊…… ——只有几畦萝卜,菜蔬以披着白霜的稀疏的绿色,点缀着
这平凡,单调,简陋与卑微的田野。那些池沼毗连着,为了久旱积水快要枯涸了;
不透明的白光里弯曲着几条淡褐色的不整齐的堤岸;往日翠茂的水草和荷叶
早已沉淀在水底了,留下的一些
枯萎而弯曲的枝杆,呆然站立在
从池面徐缓地升起的水蒸气里……山坡横陈在前面,路转上了山坡,并且随着它的起伏而向下面的疏林隐没……山坡下,
灰黄的道路的两旁,感到阴暗而忧虑的只是一些散乱的墓堆,和快要被湮埋了的黑色的石碑啊。一切都这样地
静止,寒冷,而显得寂寞……灰黄而曲折的道路啊!人们走着,走着,向着不同的方向,
却好像永远被同一的影子引导着,结束在同一的命运里;在无止的劳困与饥寒的前面等待着的是灾难,疾病与死亡——彷徨在旷野上的人们谁曾有过快活呢?然而冬天的旷野是我所亲切的——在冷彻肌骨的寒霜上我走过那些不平的田塍,荒芜的池沼的边岸,和褐色阴暗的山坡,
步伐是如此沉重,直至感到困厄——像一头耕完了土地带着倦怠归去的老牛一样……而雾啊——灰白而混浊,茫然而莫测,它在我的前面以一根比一根更暗淡的电杆与电线,向我展开了
无限的广阔与深邃……你悲哀而旷达,
辛苦而又贫困的旷野啊……没有什么声音,一切都好像被雾窒息了;只在那边
看不清的灌木丛里传出了一片畏慑于严寒的抖索着毛羽的鸟雀的聒噪……
在那芦蒿和荆棘所编的篱围里几间小屋挤聚着——它们都一样地以墙边柴木的凌乱,与竹竿上垂挂的褴褛,叹息着
徒然而无终止的勤劳;又以凝霜的树皮盖的.屋背上无力地混合在雾里的炊烟,描画了豢商颖艿钠肚睢?-人们在那些小屋里
过的是怎样惨淡的日子啊……生活的阴影覆盖着他们……那里好像永远没有白日似的,他们和家畜呼吸在一起,——他们的床榻也像畜棚啊;而那些破烂的被絮,就像一堆泥土一样的灰暗而又坚硬啊……而寒冷与饥饿,愚蠢与迷信啊,就在那些小屋里强硬地盘据着……农人从雾里挑起篾箩走来,篾箩里只有几束葱和蒜;
他的毡帽已破烂不堪了,他的脸像他的衣服一样污秽,他的冻裂了皮肤的手插在腰束里,他的赤着的脚踏着凝霜的道路,他无声地
带着扁担所发出的微响,慢慢地
在蒙着雾的前面消失……旷野啊——
你将永远忧虑而容忍不平而又缄默么?薄雾在迷蒙着旷野啊……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5
翻开《艾青诗选》,很多诗都给我以启迪。
其中,《我的父亲》这首诗吸引了我,赶紧翻至244页:“但是我拂逆了他的愿望,并没有动身回到家乡,我害怕一个家庭交给我的责任,会毁坏我年轻的生命……”
看到这里,一种相似的感受油然而生。有时,别人会跟我讲一些大道理来劝我放弃自己正在做的事,希望我如他/她所说一样,而不是现在的我。我就会很害怕,我如果听从了他/她的看法,我会比现在更优秀吗?我会开心吗?我一定得这么做吗?……思绪开始像弹弹球一样在地上、墙上胡乱穿梭。最后,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我不!我要坚持下去,不放弃自己的梦想,不论结果如何,只有这样,才不算是挥霍青春,也才不会后悔。
后来,我又看到一篇令我深思的诗歌——《少年行》。
“一个热情而忧郁的少年,离开了他的小小的村庄”,为什么他会感到“热情”?“忧郁”又是为什么呢?“热情”是因为可以去追逐自己的意愿了,“忧郁”则是要离开养育我们长大的父母,以及关系十分密切的朋友了。就好像《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孙少平,弟弟孙少平走进城市,没有什么大成就,但他收获了心灵的高贵和精神的富足,这也是他出农村的目的,成就了自己。换做是我,我一定会跟随自己的意志,选择离开。“我不喜欢那个村庄————它像一株榕树似的平凡,也像一头水牛似的愚笨,我在那里度过了我的童年”,其实我也不太喜欢我的家乡,而不是与他们一样。因为在那里,我是平凡人中的一员,我不想要平凡,我并不普通,我要优秀,读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迪就是:不能挥霍青春,挥霍青春就是犯罪!要好好学习,成就自己的意愿,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6
这几天闲来无事,翻书柜时瞥见蒙上一层灰的《艾青诗选》,轻轻拂去灰尘,翻了几页。艾青中国式蓝色的忧郁深深的吸引了我。
艾青的诗是古体诗的与此刻诗的外衣最完美的结合。它往往能将“大我”的豁达、“小我”的卑微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在他的诗中无处不是静静地流淌着一种“蓝色的忧郁”。我爱艾青的诗,因为诗中的这种“蓝色的忧郁”。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苦修,锻造出诗人博大的“大我”情怀;于是痛苦不因一己之私,于是哀伤不因一己之利。“假如我是一只鸟,我应当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诗人的情怀从一己之悲中走出,又将走向何方呢中国的'文化土壤孕育出这样一种答案——祖国、人民和光明。人民栖息的“土地”作为一种意象从诗人的心中油然而生。屈原的“香草美人”,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不因为时事的艰辛而选择精神的逃避,不因为食不果腹而整日担忧“食无鱼”。或许处处碰壁,或许一生终不得志,但我仍会“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艾青《礁石》)。诗人走出自我的内心体验,以千年古国的过往与未来而忧思。你难以想象诗人的肩膀上负荷的力量,和他期望得到更多的职责——“以天下为己任”。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创作的源泉和思想根基。
我爱艾青的诗,又因为它的诗充满了语言的张力。艾青的诗往往前半部分或平铺直叙,或澎湃激昂,但往往要到诗文的最终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到达整首诗的高潮,然后是在高潮中谢幕。这往往产生一种言已尽而意未绝之感,使余音袅袅,三日不绝于耳。美!
我爱艾青的诗,源于艾青博大的胸怀;我爱艾青的诗,因其自然天成,而有着最伟大的手法,这是深厚文化积淀与彻底消化的产物;我爱艾青的诗,因为我同样和诗人一样,爱着这片土地和阳光。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7
橘黄色的书皮的背后,满载着中华儿女的坚强、无畏。他们勇敢,他们不屈。残忍的帝国列强对中国犯下的所有罪恶,无法抹去。艾青,用一支笔,述说着历史的悲哀。
53篇诗歌,53个故事。艾青的诗有一个鲜明的特点:爱国。他像无数战士一样爱国。他以笔为武器,写出对国人的呐喊,对列强的憎恶。艾青用他的诗,带着我们向前冲,冲向光明美好的未来!
《春》是我在20xx年春天创作的一首诗歌,借用了历史上经念左联五烈士的故事。在这首诗里,我将烈士们的牺牲与春天的到来联系起来,表达了我对反动派的愤怒和仇恨。同时,我也表现出了一种坚定的信念:烈士们所付出的鲜血代价,是为了让我们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在这个春天,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当下,追逐梦想,共同谱写人类进步的新篇章。
春天来了,龙华的桃花开了,在那些血斑点点的夜间,那些夜是没有星光的`,那些夜是刮着风的,那些夜听着寡妇的咽泣,而这古老的土地呀,随时都像一只饥渴的野兽,甜吮着年轻人的血液,顽强之子的血液,于是经过了悠长的冬日,经过了冰雪的季节,经过了无限困乏的期待,这些血迹,斑斑的血迹,在神话般的夜里,在东方深黑的夜里,爆开了无数的蓓蕾,点缀江南处处是春了,人问:春从何处来?我说:来自郊外的墓窟。
我相信,没有永久的黑暗,只有未到的黎明!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8
暑假,我喜欢在阳台的躺椅上躺着,感受落日晚霞的余晖,享受微风吹拂,倾听夏蝉的吱唧声。有时候,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会阅读艾青的诗歌。虽然我无法亲身体验艾青当年的感受,但从他的诗句中,我仍然能深刻地感受到那种无奈、悲伤和痛苦。一首1937年12月28日雪夜写作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让我再次见证了那个时代农民们的艰辛生活:那些被岁月和风霜折磨得满是沟壑的脸庞,那因为压力过重而弯曲的脊背,那失去希望的黯淡眼神。读完这首诗,我感到的不是心痛,而是对他们的怜悯。这些受战乱所害的人们只能忍气吞声地接受命运赐予的磨难,而我们这些旁观者,只有叹息和悲悯的权利。但是,当我读到“中国的痛苦与灾难,不是这样就能结束”的时候,我感受到了艾青爱国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感。他用自己的诗歌为祖国而呐喊,希望所有中国人都能团结起来,共同经历困难,并为中华民族的未来而努力。我深深被他的这种热爱和坚定所感染,同时也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责任,为祖国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我站在雪夜中,感受到了深深的悲痛。这个民族飘摇不定,这个国家千疮百孔,让我心如刀绞。当时的作者肯定比我更加愤怒、惆怅和悲痛,否则他怎么会写出“中国,我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这样伤感的句子。雪中的中国在颤抖,在哭泣,被黑夜笼罩住的中国又该如何找到前方的光芒?我们需要为这个国家,为这个民族尽一份微薄之力,让中国重获新生的力量与希望。
一篇又一篇无声的诗作,一点又一点充满血泪的词句,这些让我这个无知的读者时刻在期待着迟来的黎明。
终于,我和许多劳动人民一样,期盼着曙光的到来。当我读到《黎明的通知》时,仿佛听到了黑暗和痛苦即将结束的喜讯,新生活的曙光即将开启。作者用欢快隽永的文字传递着这个好消息,让我们敞开窗户,敞开门户欢迎它的到来。汽笛和号角的声音也在回响中华民族四万万同胞的欢呼声。读到这里,我才松了一口气。或许这就是诗歌带给我的奇妙情感吧。我读过很多艾青的诗,他们大多描写人民生活的艰辛,表达对民族命运的担忧,但是当我读到《盼望》时,我却感受到了不同的情感。
都说我们的人生就像是在茫茫大海上航行的帆船,我们不仅是船长,还是水手,舵手,艾青说“一个海员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另一个海员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这是我最喜欢的诗句之一,因为少了悲怆的气息,呈现的是一种豪迈慷慨的气魄。不管是盼望出发还是盼望到达,这样的海员都是勇敢坚毅的,他们不怕远方未知的惊涛骇浪,不怕前方的狂风骤雨,有了这份盼望,他们会果敢地克服即将面临的任何艰难险阻。我扪心自问,我心里有这种盼望吗?答案是模糊的,因为我并不能找到那份清楚的盼望。
我记得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课上,老师要我们闭上眼睛,听着柔和的音乐,想象着自己未来的生活。但是,当时我的脑海中一片空白,不知道将来会在哪家公司工作,也不知道未来的家会长什么样子。然而,当老师问有多少人能够清晰地看见自己的未来时,只有四五个人举起了手,150名同学中只有这么少!我意识到大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的规划是一无所知的。即使是小学生,也能勇敢地憧憬,但我们已经失去了那份纯真的魄力。儿时的理想,现在看来似乎成了荒谬的幻想。没有了心中的期望,我们就不会更加努力地生活。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感觉上了大学后变得颓废,变得平凡。我曾经寻找原因,但总是无法解决。现在,我坚信真正的原因就是我们失去了“期望”。
读完《艾青诗选》,我深刻认识到了一个“用生命为祖国歌唱”的艾青,“一生关心劳动者生活”的艾青,更重要的是领悟了那个时代的思考和现今大学生活的意义。艾青的诗歌描绘出那个时代的苦难与磨难,但也展现了她对未来的希望与向往。我在此感悟到,即使缺少了清晰的“盼望”,我仍会追寻当下的“盼望”,像海员一样把大学生活看做起航的地方,期待理想生活的实现。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9
这几天闲来无事,翻书柜时瞥见蒙上一层灰的《艾青诗选》,轻轻拂去灰尘,翻了几页。艾青中国式蓝色的忧郁深深的吸引了我。
艾青的诗是古体诗的内涵与此刻诗的外衣最完美的结合。它往往能将“大我”的豁达、荷的力量,和他期望得到更多的职责——“以天下为己任”。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创作的源泉和思想根基。
我爱艾青的诗,又因为它的诗充满了语言的张力。艾青的诗往往前半部分或平铺直叙,或澎湃激昂,但往往要到诗文的最终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到达整首诗的高潮,然后是在高潮中谢幕。这往往产生一种言已尽而意未绝之感,使余音袅袅,三日不绝于耳。美! 我爱艾青的诗,源于艾青博大的胸怀;我爱艾青的诗,因其自然天成,而有着最伟大的手法,这是深厚文化积淀与彻底消化的产物;我爱艾青的诗,因为我同样和诗人一样,爱着这片土地和阳光。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10
读完《艾青诗选》,心灵就被略有点偏冷的灰色填满了。那一首首诗里所蕴含着的沧桑而厚重的愁闷,仍旧久久萦绕在记忆中。
艾青的诗,总是让我想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他以悲悯的心,爱着天下每一个遭遇不同等的人民。他的哀痛和苦痛,从来不是出于自己的利益。“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谁也不情愿看到,古老的民族几千年来栖居着的土地,在敌军的铁骑下正奄奄一息。山河破裂,生灵涂炭。面对时事的艰辛,躲避现实明显是软弱的,所以艾青没有选择躲避。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里,在人民的苦难目前,“小我”是微乎其微的,而是须要有“大我”的情怀。所以,艾青英勇地担负起了责任。朴实无华的文字里,流淌着悲天悯人的情怀:“我爱这悲伤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哺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诗中传达的,还有对光明热情的渴求和讴歌:“一切的美都和光在一起”“在黑夜把希望寄予给黎明/在成功的欢欣中歌颂太阳”。几千年来,从屈原写下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起先,对人民无私的热爱,“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可以被认为是负责任的学问分子创作的永恒主题,是现实主义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艾青的诗里,没有“黄河在咆哮”那种尖锐的战斗意志,因为这种情感有时是略带盲目和无趣的。艾青的诗传达出来的,是“北方是悲伤的”那样深刻的无力感,离劳苦大众的真实生活更近。读来仿佛棉花堵在胸口,有时候让人感到有些鼻酸。
在艾青的诗中,经常可以见到“黎明”“太阳”“火把”,不难看出,它们具有特别明显的象征意义。艾青对黑暗旧社会的痛恨,对光明的热情憧憬和渴求,蕴含在这些意象中;而这些简洁的意象,也使得他更简单将热爱和诗情献给全部人民,从而和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抛弃掉一切无用的矫饰,艾青从古体诗繁琐的韵脚、字数、行数等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了,因此,他所表达的情感显得更为深挚,直达读者的`内心。
读一读《艾青诗选》吧,你将会领悟到一个人所能拥有的最宽广的心灵,以及最宏大的情怀。
《艾青诗选》名篇摘抄
1、《树》艾青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知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生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2、《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当用嘶哑的喉咙歌颂: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这恒久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顺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厚……
3、《冬天的池沼》艾青冬天的池沼,孤独得像老人的心——饱历了人世的辛酸的心;冬天的池沼,枯干得像老人的眼——被劳苦磨失了光辉的眼;冬天的池沼,荒芜得像老人的发——像霜草般稀疏而又灰白的发冬天的池沼,阴郁得像一个悲伤的老人——佝偻在阴郁的天幕下的老人。
4、《手推车》艾青在黄河流过的地域在多数的枯干了的河底手推车以唯一的轮子发出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芽过寒冷与清寂从这一个山脚到那一个山脚彻响着北国人民的悲伤在冰雪凝冻的日子在贫困的小村与小村之间手推车以单独的轮子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穿过广袤与荒漠从这一条路到那一条路交织着北国人民的悲伤
5、《鸽哨》艾青北方的晴天宽阔的一片
我爱它的颜色
比海水更蓝
多么想翱翔
在高空回旋
发出醉人的咆哮
声音越传越远……
要是有人能领悟
这悠扬的旋律
他将更爱这蓝色
——北方的晴天
6、《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象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旧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从艺术手法来看,在《礁石》一诗中,诗人把他对生活的独到思索熔铸于“礁石”这一象征性的形象之中,使礁石人格化,所以在读的时候,应当超然于物外,想得更深远。的确,象征手法的运用,使这首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以微笑的方式生活,无论你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挫折,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这是《礁石》给我们的最深刻的启示!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11
群星已经隐退,而你依然站在那里,期待着太阳上升。
——题记
细读《艾青诗选》,你不难发现书中出现最多的字眼便是“中国﹑青年﹑希望﹑奋斗……”还有那就是“太阳”。
太阳东升西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给我们带来温暖,伴着我们成长!给大地万物带来生机,却往往被我们忽略掉!在《山海经》中,夸父曾经执着追逐着太阳,他被那明亮的光球吸引着,想将它带到人们心中,似飞蛾扑火,毫不犹豫向太阳飞奔而去。艾青也一直热爱着太阳,也可以说达到如痴如醉的境界。他看到“死亡﹑战争﹑压迫……”封锁着中国,他知光明之路必将充满泥泞和崎岖,但他却不放弃,如夸父逐日那般执着。同时,他也意识到新中国不能只建立与国土之上,而是要把信念建立在人们心中。他像夸父一样他想把太阳的温暖带给人们于是并有了《向太阳》:
“初升的太阳,照在我们的头上,久久垂着,不曾抬起的头上,我们仰起那沉重的头颅一致地,向高空呼喊:“看,我们笑得像太阳!”
艾青的`诗如寒冬里的一束阳光,照在中国的大陆上,照在老百姓久经风霜的脸上,竟如此温暖!他的诗宏壮激昂,直击人心!他写的诗给了当时久经压迫的人民带来了希望;给祖国千千万万的青年带来了动力。这首诗犹如寒冬里的一把火照亮了人们,温暖了大地!对当时正处于迷茫的青年来说,这是一首鼓舞人心的乐曲,是世界上最温暖的诗。同时太阳之光像一把闪耀万丈光芒的尖刀,刺破了统治社会的黑暗,直击反动派和地主们的心坎。艾青的诗也是来自不屈人们的怒号!
最终,胜利的太阳在东方冉冉升起,始终温暖地照耀着大地! 当我身处困境,面临抉择的时候,我会想起曾经读过的《艾青诗选》。它如太阳照亮我的内心!我相信只要向着拟芒去,黑暗就会远离我,成功也就离我不远了!不管成功的道路有多艰辛,我们也应如夸父逐日般,要为之努力,为之奋斗!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12
艾青,中国现代诗人,他是中国现代诗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诗作雄浑有力,情感深沉,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情感。他的笔触深邃而奔放,既诅咒黑暗,又歌颂光明。《艾青诗选》是一部集历史、思想和艺术于一体的诗集,真实地反映了历史背景,高度凝练了作者的思想,并蕴含着强烈的情感。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这首诗中,诗人以三个色彩鲜明的形容词来描绘紫兰人林子与林子之间的景象,清灰的山坡、绿的草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作者巧妙地融合了动与静的元素,使整首诗焕发生机,仿佛将整个场景展现在我眼前,我仿佛融入了诗人的意境。而在《我爱这片土地》中,艾青以鸟儿的形象自喻,通过激情洋溢的诗句表达了对祖国的痴情。这表明艾青怀有一颗愿意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之心。
他的每一首诗都饱含着作者的心血和最深切的愿望,代表着他在那个黑暗时代中对世界和国家的思考。从感人至深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到振奋人心的《给太阳》,再到充满深情的《煤的对话》,每一首诗都在字里行间展现出作者希望为祖国做出贡献的渴望。这些作品反映了诗人希望唤醒世人、团结周围所有人为祖国贡献力量的`愿望。
艾青的诗歌没有被形式所束缚,自由灵动,情感风格深沉忧郁。他的诗作紧密结合现实,充满斗志,描述了许多象征性的事物。这些作品表达了艾青对旧社会的憎恶,同时展示了他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
虽然当今的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但依然要居安思危,永远像艾青一样保持一颗为祖国奉献的心。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13
初读这一诗节时颇有些不以为然,觉得不就是劝人要有用,要尽己之力做一份贡献吗,见得多了。再读时目光却落在了前一节诗句"我们在自己的时代/应该像节日的焰火。"眼前忽一亮,这是我从未见过的、最是精妙绝伦的比喻,此时那已然烂熟的道理也多了一丝新鲜的趣味。
臧克家言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其中蕴含的道理,与艾青是不谋而合的了。
一个人活着,除了饮食男女,还应该对社会有所贡献,即发挥他的真正作用。只有这样,对社会来说,这个人的生命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有的人虽然已经死了,已经长眠于地下,但是他们的思想和精神却熠熠发光,鼓舞着人们,激励着后代,他们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名垂青史。像周恩来总理,献身革命五十载,南征北战,运筹帷幄,他虽然离开了我们,没有坟墓,甚至没有留下骨灰,但他的精神是不朽的,他的功绩长留于人民心中,被津津乐道着,被口耳相传着。又如可亲可敬的雷锋同志,在短暂的一生中做了无数的好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他的美德和精神将光照千古。
相反地,徒有人的躯壳而无人的思想和精神,即使他还在苟延残喘,那也只是一具活的僵尸——行尸走肉而已。耶稣十二门徒之一的犹大,人们记得他,却是因了他的贪婪、狡猾,以出卖师长换取自己的荣华富贵,他是遗臭万年的。可悲的是,在人类社会中这样的人不仅不少,反而很多,他们以碌碌无为、自欺欺人为己任,不做对社会有益之事,而只是徒增害虫之数。
"当人在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就是为什么刘胡兰能够无畏赴铡刀,董存瑞敢于舍身炸碉堡,而保尔在生命的最后依然以笔为武器,终其一生为革命作斗争。他们生得伟大,死得光荣,生命的价值重于泰山。
甚是感激艾青,在这个鱼目也能混珠的年代带来令我耳目一新的文字,令我重新为之震撼的道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吹号者》,是我在这本书中看到最有感触的一篇文章。
吹号者,比起那些打仗的士兵更辛苦。从艾青的诗中:
“吹号者从铺散着稻草的地面上起来了,他不埋怨自己是睡在如此潮湿的泥地上。他轻捷地绑好了裹腿,他用冰冷的水洗过了脸,他看着那些发出困乏的鼾声的同伴,于是他伸手携去了他的号角;门外依然是一片黝黑,黎明没有到来。”
看出他们是被黎明最早惊醒的人。天还在黑暗之中,他们就用浸濡着血迹的铜号吹响带着新希望的黎明。
他没有任何怨言,他甚至认为这是一个神圣的事。他看着山,呼吸新鲜空气,便吹响了铜号,可是谁又能知道在这响亮的号声背后却是吹号者的痛苦。
“当他用自己的呼吸摩擦了号角的'铜皮使号角发出声响的时候,常常有细到看不见的血丝,随着号声飞出来。”
艾青也是一位不惜生命的吹号者,他不惧痛苦和劳累,为当时社会的新希望奋斗着,吹号者的脸常常是苍黄的,刚开始我觉得有些夸张,可在后面的阅读中慢慢认为这是对于他们而言在正常不过了。他们在那些蜷卧在铺散着稻草的地面上的困倦的人群里,在那些穿着灰布衣服的污秽的人群里,最先惊醒。
在决不回头的一致的步伐里,在狂流般奔涌着的人群里,在紧密的连续的爆炸声里,他吹着最热烈的号声,激励着热血奋战的战士。在最后的一颗子弹穿过他的胸膛时,他缓缓的躺下了,却没有人发现。
在这首诗里,他为我们在中国历史的广场上塑立了一个吹号者和浸濡着血迹的铜号的形象,让我们在今天仍然能清晰地听到那曾经唤醒了一个民族并激励这个民族奋勇前进的号声,也展现了艾青的爱国情怀。
艾青的诗歌让人荡气回肠。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14
艾青诗选是我国现代诗人艾青所发表的诗词的选集。
艾青的一生也算是跌宕起伏。在他念学校时,爆发了“五四”运动,又受到爱国主义、科学与民主的启蒙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使他的写作风格也随之变化,在狱中的一段时间里更是使它“弃画从文”。
他的作品分为两类,一类是建国前,一类是建国后。
建国前,他的.作品比较乐观,也批判讽刺黑暗势力,像《透亮的夜》写作方向,乐观乐观,没有消极,思想。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先是赞美了大堰河以及我对大堰河培育我的感恩之情,下文笔锋一转,写了大堰河的死,痛斥侵略者的无理与作者的惭愧心理。
建国后,他同样歌颂光明,但他写作题材更加丰富,写作手法与技巧,也更加机敏。并且每一篇文章的叙事性比较猛烈,思想深度也更加深化,如《镜子》这篇文章从一面小小的镜子引申出自己的问题思考深度更加深化。
总之,艾青诗选是一本语言简洁易懂,具有确定思想深度的书。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15
当我读到“回顾人类的历史,曾经有多少年代,沉浸在苦难的深渊,黑暗凝固得像花岗岩,然而人间也有多少勇士,用头颅去撞开地狱的铁门,光荣属于奋不顾身的人,光荣属于前赴后继的人”时,我才真正意识到,艾青的这种忧郁的情绪并不是郁郁寡欢,更不是失去希望。而是化为悲愤,让艾青更加坚信:“我们是和最先进的阶级在一起,我们的心胸燃烧着希望,我们前进的道路铺满阳光”。人民将会奋起,光明即将到来。
艾青始终相信,“暴风雨中的雷声特别响,乌云深处的闪电特别亮,只有通过漫长的黑夜,才能喷涌出火红的太阳”,通往胜利的道路上是充满艰难困苦的,但只要坚持下来,最后一定会看到曙光。正是这样一束心中的光,支撑着艾青创作出一篇又一篇鼓舞人心的诗作,从精神上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贡献。
“请叫醒殷勤的女人,和那打着鼾声的男子,请年轻的情人也起来,和那些贪睡的少女,请叫醒困倦的母亲,和她身旁的婴孩,请叫醒每个人”就这样,带着黎明的消息,跟着心中的'那束光,艾青用正直人的嘴,叫醒每个人;以笔为火把,点亮了无数读者心中的光。人民开始意识到,必须以坚忍不拔的精神与黑暗搏斗,披荆斩棘、永不言弃,我们才能看到黎明的曙光。无数中国人民心中的光汇聚在一起,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如太阳一般光芒万丈,势不可挡。最终,在1949年,太阳将中国照亮了。穿过了漫长的黑夜,中国的前途无限光明、永远光明。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04-21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精品12-31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实用[6篇]10-21
读《艾青诗选》有感12-19
《艾青诗选》读书心得03-13
《艾青诗选》读后感12-12
《艾青诗选》读后感11-29
【荐】《艾青诗选》读后感03-25
【热】《艾青诗选》读后感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