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荆轲刺秦王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荆轲刺秦王读后感1
战国时期,燕国王子丹请刺客荆轲刺杀秦王嬴政。为了近距离接近秦王,荆轲以献地图的名义去见秦王,把匕首藏在地图里。地图展开后,匕首露了出来,荆轲用匕首刺杀了秦王。没有成功,荆轲就死在这里了。
我特别欣赏荆轲。他是一个真正的勇士。他不怕进入狼虎之国,与秦王作战,一句话“今天反而不反,竖子也是”展现了他的勇气。“风萧萧容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易水告别,这句话更体现了荆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临死前,清末变法志士谭嗣同留下了这样一首诗;“我从横刀向天空微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想必这也是你视死如归的铿锵壮语,荆轲。决定在王子面前请辞,易水送别时终身无视,临死前依然傲视怒骂秦王……其实你已经做到了:冒敌进入秦朝宫殿,使群臣兵力恐慌张得尽失其度,面对死神不畏。一位可敬的忠臣,一名勇猛的武士,绵延数千年的`燕赵悲歌倾诉着这段悲壮感人的故事,徘徊在人民心中,永不散去。
荆轲是一个勇敢而足智多谋的侠义者。虽然他没有成功刺杀秦王,但他的勇士精神永远受到世界的赞扬!
荆轲刺秦王读后感2
最近看了《荆轲刺秦王》,主要讲的是荆轲刺秦王的原因和全过程。看完之后,我深有感触。荆轲刺秦王的场景还在我脑海里回放,挥之不去。
公元前227年,荆轲抵达秦国首都咸阳,在秦王宠臣蒙嘉的`介绍下,谦卑地求见秦王。秦王非常高兴。他特意穿上君臣朝会时穿的礼服迎接荆轲。荆轲手里拿着地图献给秦王。当地图完全打开时,荆轲抓住秦王的袍袖,举起匕首刺穿他的胸部。但是还未当荆轲走近时,秦王惊恐地挣断了袍袖。荆轲立即追逐秦王,两人绕着柱子跑。结果,秦王拔剑砍下荆轲的左腿。荆轲再也追不上了,就把匕首扔到秦王身上,却击中了铜柱。“珍惜剑术疏,奇功遂不成。”荆轲失败了,功亏一篑,可悲,可叹!
“风萧萧容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易水畔这首悲壮的歌至今传唱不衰,荆轲作为勇士而受到世人的赞誉。荆轲刺秦未遂的历史事件,千百年来为文人深感遗憾。无数的诗词和文赋都是用暴君来形容秦王,肯定了荆轲的英雄行为和侠义精神。然而,从战国时期政治成败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发现更多值得思考的东西。“人事代谢,古今交流”,前人误入失败陷阱,可以作为我们今天行动的教训;前人的成功经验可以作为我们前进的路标。
【荆轲刺秦王读后感】相关文章:
荆轲刺秦王教案范文09-13
《荆轲刺秦王》读后感05-01
荆轲刺秦王读后感04-29
厚黑学读后感_厚黑学读后感03-30
朱自清的匆匆读后感 读后感01-06
《精卫填海》读后感-读后感07-06
母亲的传说读后感范文_读后感06-03
《爱的教育》优秀读后感范文 读后感03-04
悲惨世界读后感初中 读后感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