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传读后感

时间:2024-05-22 18:43:0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林徽因传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林徽因传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林徽因传读后感

林徽因传读后感1

  她是一个聪慧的女子,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她,就是林徽因。

  林徽因,白莲一样的女子,纯净而美好。不仅在诗词文学上大显身手,更在建筑学领域舞弄风骚,卓有成就。林徽因,一代风华的绝世佳人,才华横溢倾倒众生;让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三大才子痴迷钟爱一生。就是这个走在人间四月天的女子,让众男子“渴望仰慕爱”,让众女子“羡慕嫉妒恨”。作者结合其生平和写过的句子展现一代才女多情动人的'人生传奇。在这寒冷的夜里,我坐在这里听着音乐,感受着一本书,或者不妨说这本书所讲述的女子,带给我的温暖。“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样的诗句让我温暖、感动。我不知人世间多久还会有这样一个女子,她美丽、灵动、温婉,有着遗世而独立的气质。她诗歌、散文、戏剧均造诣非凡,她是中国现代建筑学独一无二的女建筑学家。她才华横溢又一生淡泊。

  世上有一种美总是让人难以忘怀,纵然已被时光覆盖,当你再一次翻开它的时候,仍然掩不住它的烁烁光华,让后人为之赞叹,而林徽因就是这样的人,她就是拥有着这样美丽光华的人。

林徽因传读后感2

  几场梅雨,几卷荷风,江南已是烟雨迷离。院子里温润的青苔在雨中纯净生长。这个季节,许多人都在打听关于莲荷的消息,以及茉莉在黄昏浮动的神秘幽香。不知多少人会记得有个女子,曾经走过人间四月天,又与莲开的夏季有过相濡以沫的约定。

  她叫林徽因,是许多人梦中期待的白莲。她在雨雾之都伦敦,有过一场空前绝后的爱恋。她爱过三个男子。爱得清醒,也爱得平静。徐志摩为她徜徉在康桥,深情地等待一场旧梦可以归来;梁思成与她携手走过千山万水,为完成使命相约白头;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痴心不悔守候一生。

  想起林徽因,总在人间四月,春水煮茗,桃柳抽芽,有一种轻灵和鲜妍的美丽。明净的眼眸、秀丽的'面容、优雅的姿态、斐然的才情,使她众人公认的美丽女神。有些人的美丽是与生俱来的,有些人则需要蜕变的过程。林徽因属于前者,仿佛任何时候她带给人的感觉,永远都是那么清新如一,而她的诗,亦如此。

  "这是秋天,秋天/风还该是温软/太阳仍笑着那微笑/闪着金银,夸耀/他实在无多了的/最奢侈的早晚!……这叶落了的秋天/听风扯紧了弦索自歌挽/这夜,这夜,这惨的变换!”

  1933年的秋天,那个如白莲般圣洁的女子写了这首著名的长诗《秋天,这秋天》。多少人被这首诗深深感动,纵是这萧瑟之季,亦没有秋风秋雨煞人的悲伤。在林徽因的内心深处,哪怕是怀念一个逝去的故人也是温软而柔情的。在她眼里,秋天是一场华丽的宴席,秋天有骄傲的果实,有走过庄周梦的蝴蝶。然而秋天也是一首挽歌,是一场离合梦幻的交变。对于季节交替,随意更迭,林徽因始终怀着感恩之心。她不肯做那悲情女子,不愿对过往低头,所以她喜欢怀旧,却不会沉迷。这样一个美好的女子,也许我们应该留她更多的祝福。无论她飘至人世间的哪个角落,都希望她可以日日平安,岁岁逢春。

  事业上的成就让更多人对林徽因刮目相看。她不是一个只会风花雪月的娇柔女子,她深谙民间百态,懂得人情冷暖。这位秀外慧中的民国才女,总是以她非凡的魅力让人一见倾心——她是许多男子梦中的红莲,没有让自己活到鸡皮鹤发,更没有让自己被流光收拾得七零八落。仿佛在任何时候,她都拥有那份出尘的美,又安然在世俗深处,和我们一起共度流年。于是这个美好的女子被装帧在人间四月,岁月早已泛黄,而她却苍翠依旧。

  终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那些相约同行的人,一起走过雨季,度过年华,但有一天终究在某个渡口分离。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白雪打湿诺言。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那时,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涛声依旧。只要我们消除执念,便可寂静安然。愿每个人在纷呈世相中不会迷失荒径,可以端坐磐石上,醉倒落花前。

  如果可以,请让我预支一段如莲的时光,哪怕将来某一天加倍偿还。雨季,何时开始,何时停歇,无从知晓。但我知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林徽因传读后感3

  花了两天的时间将《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通读了一遍。我一直觉得这是本极好的书。于我而言这本传记是一本绝美的哲理性散文。文笔如此美妙,只是一直不解,喜欢读诗书的女子为什么总是多愁善感呢。一直想将白岩松老师的《你幸福了吗》背诵下来,只可惜自己确实没有那个时间。而现在我又遇到一本自己甚是喜爱的书,再也不敢奢望将其背诵下来,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诵读。

  其实,徽因也仅仅是一个平凡的女子而已。只是,时势造英雄,恰恰在那样一个年代,她恰恰有着那样的背景与对诗文的'喜爱。哪个男儿不喜欢才女,更何况是像徽因这样的才女。只叹自己一平平女子,我的喜好在这样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恐怕只是浪费时间罢了。呵呵,我也想做像徽因那样的女子,袭一身素装,青梅煮茗,读一本小书,看庭前花开花落。恐怕在这样一个时代,这些都只能是一种奢求吧!内心的安静无关乎身处的环境,无关乎周围的一切。许多人在潜移默化的时光里慢慢地改变了自己,熟悉又陌生,陌生又熟悉。

  最喜欢其中的一句话“我一直觉得身体只是个装饰,灵魂才是自己的,死后也不必受别人安排。”落入红尘的饮食男女终究是逃脱不了为这副躯壳奔走的宿命。现在突然很能理解黛玉,她深爱着宝玉,无关乎名利,无关乎财富,只为自己内心深处的选择,为的是自己的心,因此,她从来不会逼迫宝玉为仕途而奔波。想想,在如今,这样的女子又能有几个呢。

  甚至,我连自己都不敢想,将来有一天我的另一半能否与我煮酒论英雄,是否是我心底最深的选择。这个世间有太多的变数,有谁还能记得自己的初衷呢。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不让生活的轨迹与既定的方向有太大的出入已实属不易了。

  仔细回想,人生真的奇妙,好像一切未知,又似乎冥冥之中在我们诞生之前就有了既定的轨迹。我们来到世间,只是将那些已被安排好的故事一一演绎一番,完成使命而已。若是这样,紧走慢走,前程只有许多路,我们又何必如此辛苦自己呢。只是回忆过去的往事又如梦一般。现在却又恍如隔世,而这一路走来,冷暖自知。我是如此喜欢古典文化,多么希望他能发扬光大。可是作为一名医学院的理科生,只能苦笑,恐怕我写下的这些文字都词不达意,贻笑大方了,更别说自己小小的愿望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或坎坷,或平坦,或艰辛,或愉悦,愿只愿世间所有的女子能记得自己的初衷,能找到自己的幸福。

林徽因传读后感4

  她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代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的参与者,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之一,是传统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她是一个聪慧的女子,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她,就是林徽因。林徽因,纯净而美好,白莲一样的女子。她是人间四月天,笑声点亮了四面风。她是苍穹中一颗低调的星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初始不知道林徽因,看到这样的介绍后,非常好奇究竟是怎样的一位女子能得到这样高的评价,让这么多杰出的男子仰慕,于是毅然买了《林徽因传》,读后犹如喝了一杯茶,久久回味,立马便迷上了这个30年代的大才女。喜欢林徽因的诗词,意境异常优美。喜欢她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喜欢她的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喜欢她的除非在梦里有这么一天,你和我,同来攀动那根希望的弦。她的感情经历也让人印象深刻,她的诚恳,真实,率性,让这个女子变得那么的刚烈又温情

  这本书我读了一个多星期,也许时间长些,但是阅读的过程却使我无比沉醉其中。人物临摹似的描写,景物身临其境般的描述,充满作者灵犀、生动的叙述独白,字里行间时而浪漫,时而悲感,时而激愤,时而灵动,还有充满学术性的记载和专业知识性的词汇,更多的是对林徽因这样一个让人千古留恋的一代才女,伟大的母亲的一种怜惜,让人为她对艺术,对文学,对建筑学的奉献精神和那种痴狂而敬重。

  林徽因是美丽的,是智慧的,纵然是病魔缠身,仍然写了很多诗词并为中国的建筑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还参与了国徽的设计,了解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总会让我们感慨万千,深思千万。她的生命只有51年,对于现在人来说,这个时间并不长,但是对林徽因来讲,51年刚刚好,不长不短,她在有限的51年里做了自己该做的,奉献了自己该奉献的,没有大起大落,亦没有大喜大悲,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留下了温暖

林徽因传读后感5

  我曾经无数次地想过,林梁二人在宾大毕业之初若未毅然决然选择回到动乱的祖国,而是留在美国,那他们的人生会是怎样的?

  他们不会经历抗战和内战的颠沛流离,他们不会在一次次地空袭中狼狈不堪,他们不会长时间为生计发愁,他们不会因为医疗条件及经济条件的限制而饱受那么多的苦楚;同时林徽因恐怕也不会在颠沛流离中患得在那个年代束手无策的'肺结核,同样也不会早早地撒手人寰。

  想到这些我曾会想他们会后悔吗?后悔没有“聪明”地选择留在舒适地美国?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小梁从诫和林徽因那段对白,我得到了答案。

  “如果日本人打到这你们怎么办?”徽因特别平静的说,“中国读书人不是有条老路吗?咱们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

  林徽因和梁思成是有信仰的,是有追求,有理想的。

  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惦念着祖国的建筑界,他们无时无刻不在铭记着自己身为中国人的骄傲所在,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那些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古建筑。

  这些信仰、追求、理想不会因为自己是博学还是寡闻所改变,不会因为国家是强大还是弱小所动摇,不会因为自己是被认同还是误解所思迁。

  他们中途有无数次机会可以反悔,可以离开让他们过着朝不保夕的祖国,但是他们没有,我甚至没有看到他们任何人流露出哪怕一丁点这方面的想法。

  纵使他们肯定知道在那时的美国以他二人的才学可以生活地更加体面,可以不用为生计发愁,可以过上起码看上去更有尊严地生活。

  但他们从未有过如我般狭隘地想法。

  如今的我每每看到想到他们的故事不得不由衷地感谢他二人当初不如我般地狭隘,否则我们将无法看到一个如今依旧这般鲜活地林徽因,同样也不会给世人留下他们那至今让人津津乐道地感情生活,以及至今让人猜不透的与徐志摩金岳霖之间的种种纠葛,同样也不会给我们留下一代建筑大师梁思成的贡献和成就。

  我想他们的一生无论经历多少磨难,承受多少苦楚,对抗多少病魔。他们仍旧是幸福的、快乐的。因为对于他们而言,生命不在于享受过什么,而在于承受过什么;不在于安逸了多久,而在于磨砺了多少;不在于得到过多少,而在于留下过多少。

  这就是我心中的林徽因和梁思成!

林徽因传读后感6

  林徽因,出生于杭州的一朵白莲,是不染纤尘的一代江南才女。她将她的灵气带出了杭州,带入了上海,带到了伦敦。她以她的与众不同让徐志摩为他等待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怀想了一生。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让我读到了一个如水般温柔,如风般神秘,如竹般坚毅的林徽因。她虽出身于官宦人家,却不染凡尘俗气。自小天资聪颖的她,在姑姑林泽民的教导下,学会了读书写字,便开始慢慢懂得了这个世界。

  书中讲到一张林徽因三岁孩童时的照片。那一个小小的女孩,尚未记事,却对这世间已有了看法,眼神是那般单纯。她渴望探求这世间的风云变化,渴望着了解那个对她来说陌生的世界。这便让林徽因自小便注定与众不同。

  都说上苍是公平的,林徽因集一身优良基因,然而在拥有一个优秀的父亲的同时,也有着一个平凡的母亲。父母亲之间这段毫无感情的婚姻,使林徽因备受煎熬,对于双亲,她是又爱又恨。由此,更是催熟了这颗小女孩的心灵。小小的林徽因过早的便懂得了世事无常,也懂得了在完美的背后亦藏着许多的无奈,开始多愁善感。在我看来,书中所讲的林徽因的一部作品《绣绣》,便是小时候林徽因家庭生活的写照。只是相对于绣绣的最终病死,林徽因确实幸运许多,她懂得什么是世事无常,什么是两情相悦。只怪造化弄人,无端生出这么多的痴男怨女,不得尽如人意,只是徒增伤感罢了。因此,林徽因在对于她与那三个男子之间的感情做到了收放自如,懂得了取舍。所以,林徽因依旧是林徽因,依旧那般清雅,高贵,美丽。正如诗中所说: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十三岁的她因为当时的局势,全家迁居北京,而她却不得不留下来。在那样的局势下,一个年仅十三岁的小女孩儿独自一人过生活,必定会是举步维艰,不知所措。可是,任谁都会,而她是特例,因为她是林徽因。她不轻易在人前落泪,从始至终以一种傲然的姿态,以其女主人的身份将家事打理得井井有条。这便是她的坚毅之处。

  面对感情她不会让自己爱到卑微,爱到不知所措。对于徐志摩是如此,对于金岳霖亦是如此。或许她会做短暂的停留,但正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写的`那般: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林徽因始终是她,只会在他人的心上轻轻掠过,她不属于任何人,亦是无人能抓住她的心。“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在那英国伦敦,她爱上了那个风流倜傥的男子——徐志摩。但是面对毫无结果的爱情,林徽因毅然选择了放手。等到走了很远,她才回头看了看,原来还有那么一个人一直在原地等她,那就是梁思成,那个最后与她携手一生的男人。或许按照林徽因的心性,她不期待永恒,只期待这一刻的美好。有句话说的好: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林徽因宁愿放手,也不会期待那所谓美好的未来。愿等到老时将这些封存在岁月书页中的记忆翻看出来慢慢品味,足矣度过余生。

  “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一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让我们品出了那如白莲般清雅,纯洁的林徽因。

  无论过多少时间,人们依然会记得那个如莲般的江南才女子——林徽因,那一座康桥,那一段康桥之恋。

林徽因传读后感7

  林徽因,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她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家和作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在上世纪曾经掀起极大的轰动。因为她的才气与智慧,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深爱了一生,也让金岳霖默默思念了一生。我在读书的时候,不禁发问:她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子,能让徐志摩等这些优秀的学者被深深思念呢?

  《林徽因传》这本书生动的描述了林徽因精彩的一生,从她的出生,到与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男子的相遇及去世,在书中,让我们与那些人交流。她优秀的笔风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

  综观她的一生,虽然不凡,却也平淡,这个优秀的女子并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掀起太大的风浪,她始终是大海中的一朵美丽的浪花,也只愿做那一朵小小的浪花,安详的生存在大海中。我有时会想:如果林徽因并没有和父亲离开江南小镇,也许她的人生将会大有转变,没有徐志摩,没有梁思成,没有金岳霖,也许她会生活在幽静的江南水乡中,过平淡的日子。但人生如戏,总有意想不到的发生,不会让她的才气埋没,所以她注定不是一个平凡的女子。

  从遇见徐志摩的美好青春,到与梁思成深爱彻底,再到与金岳霖相互欣赏。喜欢她在感情上光明磊落,喜欢她在事业上鞠躬尽瘁,一身才气。因此她这一生过得如此精彩、丰富,但她走时却走得很寂静、安谧。

  八年抗战,使她在颠沛流离中度过。贫困与疾病始终困扰着她,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她并没有放弃,仍然坚强乐观面对生活,坚持钻研着她的学问。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与进步,几乎走遍了大江南北,以至于奉献出自己的生命。

  在她身上。我学到了对于梦想的`坚持,需要拿出我们不认命、不服输的勇气。还要有她乐观向上的求知精神,保持有温度的奋斗,坚持不懈,描绘出我们自己的人生蓝图。

  几场梅雨,几阵荷风。走在江南水乡的青石小径上,撑一把油纸伞,穿一袭白衣裙,江南还是当年的江南,可当年那个绝美优秀的女子却不知去向。但我知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林徽因传读后感8

  生命里有多少的无奈和惋惜,又有多少的愁苦和伤感。华灯初上,时光流转,他与她的曾经留下不可抹灭的痕迹。那些无处安放的曾经,破碎的让人心疼,他推开了所有的人,把她放在心上。他想应该守候,继续这么守候着。

  有人曾说“如果一百个人来问我完美女子的标准,那么我一百次都会回答说是林徽因,”是的,她已经是个传奇,是只能仰望的女子。她早已隔着如许烟波岁月,隔着那些男子的深情,美成书页中的一个剪影。所有人都知道她和徐志摩的故事。他为她写下那样的美的诗,可是最后她还是没有选择他。可是,比起徐志摩那样激烈的爱,金岳霖的脉脉深情更令人动情。

  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百转柔肠冷如霜。爱有很多种方式和理由,这里无意责怪谁,可是金岳霖的故事听起来更加撼天泣地。真正的爱情不是利己,而应该是利她的,他为了她终生未娶,因在他心中,世界上已无人可取代她。对他来说,春风再美也比不上她的笑。是否女人,永远不必多问,她永远天真,为他所爱的人。

  把人生看做是自己独一无二的创作,便不会频频回首,你会不会忽然地出现,在旧时光的风景里,成为珍藏一生的美丽。也许会看到别的风景,可是回头看,仍然觉得还是她。即使多年后,当他已是八十岁高龄,年少时的旖旎岁月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可当有人拿来一张他从未见过的林徽因的照片来请他辨别拍照的时间地点的时候,他仍还会凝视良久嘴角渐渐往下弯,像是要哭的'样子,喉头微微动着,像有千言万语哽在那里。最后还是一言未发,紧紧捏着照片,生怕影中人飞走似的。对他来说,花开了,他就画花。花谢了,他就画自己。你来了,他当然画你。你走了,他就画一画回忆。。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四月的早天,八月的忧愁。她在他心中,始终是最美的人间四月天。仿佛一本书,慢慢翻到最后一页。

  若无缘,六道之间三千大千世界,百万菩提众生,为何与我笑颜独展,唯独于汝相见?若有缘,待到灯花百结之后,三尺之雪,一夜发白,至此无语,却只有灰烬,没有复燃。他从来没对她说过要爱她一辈子,也没说过要等她。他只是沉默地,无言地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着这一切。爱她却不舍得让她痛苦选择,因此只得这样沉默。因为,能够说出来,大约都不是真的。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他会想起你年少时候的容颜,在他心中,你永远都是十七岁的那个穿白衣裳的小仙子,他会想到嘴边不自觉地轻轻地微笑起来,叹息地说,她啊……之后便是沉默,沉默之下,原本是有千言万语的,可是已经不必说了,那样的林徽因,在那样的他的心中,便是独一无二的万古人间四月天了。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金岳霖为林徽因终身未娶,长期比邻而居,而他去世后,也和林徽因葬在同一处公墓,像生前一样做近邻。

  "终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那些邀约好同行的人,一起相伴雨季,走过年华,但有一天终究会在某个渡口离散。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诺言。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那时候,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林徽因这样写道

  他如此深刻地爱着她,终身不娶似乎有了更确切的理由:纵使有再出色的女子,与她相比,也黯然失色,新娘若不是她,娶妻何用?金岳霖去世后,骨灰也安放于八宝山革命公墓,与林徽因墓仅仅一箭之遥。终于明白,世间有这样一种情感,叫做至死不渝。

  一生走过许多地方,一辈子只陪在一个人身边。你在的时候,你是一切。你不在的时候,一切是你。终究一别千年。我努力地去想,想你的模样。一直到许多许多年后的今天,许多许多年后的我,才明白许多许多年前的你,为什么有那么许多许多的沉默、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原谅匆匆的时光,记住生命,记住爱,记住温暖。

林徽因传读后感9

  被公认为“才女”的林徽因,是如此炫耀的光环,可谁又能知道这个伟大的奇女子背后的艰辛与磨难!被称为文学家、美术家,但她更高兴于别人称她为建筑师!她的一生虽称不上永远的坎坷,曲折,却是非常人所能承受的,她体弱多病,人也特别消瘦,但却永远的高贵着,气质着。这是中国千千万万的女子所不能及的,而正是因为她的高雅,使徐志摩、金岳霖为之倾倒!而接受中国传统教育和西方开放教育的她,在感情方面却一直传统着,她了解小时候跟母亲所受的苦,她承受不了那种受冷落的痛苦,所以最后选择了梁思成。事实证明,这的确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处在当时那个动荡的年代,她忍受这各种难以想像的折磨,而她却始终乐观着,这是怎样的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啊!她受到许许多多的人的赞扬,有名的,无名的,无不钦佩!那么她的成功来源于哪里呢?我认为是她的聪颖、她的`坚持、她的悟性,她的良好的少年教育、她丰富的人生阅历、她广博的积累知识,最重要的是她的热忱和真性情!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些,而她做到了,所以她被我们景仰!每个成功的人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苦难,而她们在成功之前都是毫无怨言,默默地付出。

  合上这本书,静静地望着天空,深深的沉思,再看看旁边沉睡的导游基础知识,突然发现,现在的一切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又怎能和林徽因这么个“千古一才女”所经历的苦难相提并论呢?深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无能。还幻想着,若干年后也会有人给我们写传记,而后来人就会和我现在读林徽因一样,读我们的人生!呵呵,那是个多少奢侈的梦啊!梦醒时分,狂读我的导游基础知识,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但我知道,我现在要做什么了,至于那是不是一个梦,就另当别论了!

  年轻没有失败,而我也将永远年轻!

林徽因传读后感10

  以前,我根本不知道她和徐志摩之间的感情究竟是怎么回事。还以为两人年龄相当,他们之间的爱情是一场婚外恋。可是她和梁思成的感情不是一直都很好吗?金岳霖,传说中不也是为了她终生不娶么?

  心中其实是有一连串的问号的。不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虽然,有人说她这样的女人就是水性杨花,可,我却一直并不这样觉得。能被那么多的人的爱着,才更说明她的魅力和人品所在。毕竟,她身边围绕的可都是大学问者,没道理会被任何人品地下者忽悠一生的。心底一直觉得她肯定有过人之处。看完传记之后,才觉得,真的不仅仅是过人之处。佩服ing。

  她认识徐志摩时,不过是16岁,徐当时已22,为了追求她而和原配夫人坚决离婚。在这件事情上,去责怪一个懵懂的半大孩子是不对的。不过,当她日渐成熟,在心底自然对徐有一份深于常人的感情,这也无可厚非。

  但,她对梁思成的感情确是实实在在的,是两人在经历和生活中日渐磨砺出的。说他们两个人,是欢喜冤家,经常吵嘴时朋友亲戚里出了名的,却并不为日常琐事所吵,而是诸如对建筑上的一些观点阿,对于设计上的问题啊。

  看他们两个人的恋爱认识过程,心中刹是幸福和羡慕。世间又有几人,能够如他们一样,和自己的soulmate相恋,相知,相守。

  外人熟悉林徽因,几乎九成来自于她和徐的那段恋情,却因而掩盖了她那溢人的才华。

  她在舞台设计,绘画,建筑设计等等方面的才华。

  她是我国,学习舞台设计第一人,国徽是他们夫妇等人设计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雕塑,花纹,都是她的心血。

  是他们主要参与了,我国古建筑的保护与勘测。这是多么艰巨和荣耀的工作,对后世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她的聪慧和理性;热心与直爽;都完全不像那个年代的女子。也因而,金岳霖的终身不娶,就被我找到了解释。

  金和梁的性格上是不禁相同的`。而且,也是一个学富五车的君子。

  多年的比邻而居,他们三人的关系已近乎亲人。

  一日,林和梁说,她发现她同时爱上了两个人。梁听后,自然,心中抑郁,但思索一夜后,坦然说:如果你觉得更爱金,他是不会阻拦的。林听后,和金说了梁的话,金说:梁可谓真君子,林和他生活才是正确的。

  不说,日后,金和她是否将爱恋放下。在看到过林和梁的生活后,在熟知了林这样的奇女子之后,试问,什么样的女子还能入他法眼呢?他的终身不娶,依我看来,并不全为了林,而因为世间无法遇到可以和林相比的女子了。当你见过了最美好,试问,你怎么可能去向现实妥协,去甘心接受平庸?

  回家之行,大姐和大姨都说,女孩子,需要稳定的生活。建议我找到therightone。

  其实,由我本意来说,如果找不到soulmate,宁可单身一辈子。

  可是,成熟的人们,听来,多数会觉得幼稚。

  大姐说,要把朝夕相处的生活和谈得来的朋友和知心的人,这三者分开来看,因为,毕竟,找到一个身上能够体现这三者的完美组合的人,是人们心中美好的希望。却,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沙漠绿洲,海市蜃楼。

  我点头,一切不言而喻。这是过来人心中真切的体会。成熟的说法。接受。

  心中越发的羡慕他们。

  而对林,更多的是佩服。

  自小,就夹在父母之间,即使,她自己是家族中最受宠爱的孩子。为了,维护母亲,她必然没有少受苦。幼小的心灵里,没有什么能抚平父母关系恶劣而留下的伤痕。

  可是,她却那么坚强。

  在,和梁恋爱期间,梁的车祸,她悉心的照料。进而到美国留学的过程中,那三年里,是他们性格的磨合期,也是学习的关键期,建筑系和美术系的功课都是相当之繁重。

  再到后来,他们立志回国,育人子弟,再到战乱中,他们的逃难生活。育有一子一女,还要照顾年老的母亲。体弱多病的她,是如何抽出时间和精力,完成了那么多的设计,还教出那么多的学生,照顾那么多人的生活。

  她完全不像表面看来那么的羸弱,不像某些人说过的那样的十手不沾阳春水,不想某些人批评的那样奢华远离生活。其实,她才是生活的主人,她才是真真正正的用心去体会生活,坦然面对生活的赐予与磨练。不虚伪,不矫揉,不做作。

林徽因传读后感11

  八小时忙碌工作结束后,回到家中总想为自己寻一份心灵的净土。读书就成了我净化心灵的工具,临睡前,盖一床薄被,隔离白天的忙碌与纷扰,带着一份疲倦懈怠,借着朦胧的灯光融入书的世界。这些天,张清平的《林徽因传》伴我走过了一段宁静以致远的日子。

  这本书以读过多遍,每次读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正像这本书的作者张清平所说这本书不仅写出了林徽因的生命历程,还勾勒了知识分子群体高雅的志趣多彩的生活经历,为中国女性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人生范式,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积极的人生启示。

  老师为学生示范着人生的典范,竖立并修正自己的人生坐标是示范的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讲,老师要多看书特别是人物传记。《林徽因传》从多方面诠释了林徽因的精神气质,她的高傲纯正,细腻敏感,睿智犀利,坚韧不拔,为新时代的女性的楷模。

  许多影视作品中林徽因总与别人捆绑在一起,或是作为徐志摩热恋的对象闪闪烁烁的令人无限猜测,或是作为其夫梁思成的陪衬。张清平的《林徽因传》还原了历史的真相,让我们领悟到 她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

  诗人的林徽因和建筑家的林徽因是浑然一体的精灵。诗情漾开了她生命浓夏潋滟的波光。读她的诗是一种心灵的洗涤,虽然读书万卷但她总是用最简单的语言抒发对生活的赞美,她的诗完全是灵性的交响曲。作为建筑家的林徽因,用瘦弱的肩膀与梁思成一起扛起了科研的大旗。他们在西南李庄简陋的工作室里,在昏黄的菜油灯光下,在半饥饿状态中,完成了《中国建筑史》的写作。使处在二战中的科学界不得不对中国的前沿科学刮目相看。她拖着虚弱的身体主持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她总是用笑声和对新生活的向往掩饰病痛和体力不支。

  作为一名纯正的知识分子,她用无所畏惧的勇气捍卫科学的永恒真实。虽已受到政治势力的迫害,这个已躺在病榻上的女子却发出了呼喊“为什么经历了百年战乱和沧桑,在解放前夕还能从炮口下抢救出来的古城,反而在新中国和平建设中要被毁弃呢?为什么我们在博物馆玻璃橱里精心保存几块残砖碎瓦,同时却把保存完好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建筑拆的片瓦不留呢?”面对被开除党籍的威胁,他们沉痛感叹“五十年后,你们一定后悔。”

  人生之树的摇曳多姿,要有冬的银装素裹,更要有春的繁华似锦。林徽因人生之树中因为有朋友的眷顾,因为有学术的存在而繁盛。读《林徽因》,我感受到了一个奇女子对生命和事业涓涓如注的爱,也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苦短。战火中的`奔波展转负累了她的身心。硝烟甚至夺去了她弟弟的生命。再芳华的女人也逐渐憔悴损了。精神可以是永恒的,甚至可以从最单薄最垂危的躯体中迸发出来,却始终难逃撒手人寰灰飞烟灭的一日。她又是幸运的,她的生命轨迹中布满了知己,有几十年相濡以沐的丈夫,有才俊深情的诗人志摩,有以高尚的克制和隐忍恋她一生为她终身不娶的哲学泰斗金岳霖,有充满湘西质朴情怀命途多舛的文人沈从文,有来自大洋彼岸狂恋中国文化的费正清费慰梅夫妇……她的人生是一樽微苦的琥珀酒。

  高洁如菊,恬淡如兰,清素如莲,傲岸如梅。她是暖,是爱,是万古人间四月天。在这样如水的凉秋中,《林徽因》带给了我剥去寒风的暖阳。

林徽因传读后感12

  一提到林徽因,可能大家会想到:你是人间四月天。正如面前这本书的封面一样,大大写着你是人间四月天的字样。可是我觉得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更符合她的一生。

  学了《你是人间四月天》以后,我开始对这位民国女神感兴趣。在想象中应该是公主那一类型的,可是这本书的第一页就改变了我的认识。林徽因的童年并没有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她的母亲是续弦又没有读过书,与这个书香家庭格格不入,脾气越来越暴躁,精神也不太好。这对幼年的她也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也因此造就了她如此暴躁的脾气。多亏了她姑姑教她读书,让她的精神世界有了依靠。再到后来有了二妈,种种痛苦加在她身上。这样的环境逼迫她长大,小小的年纪就可以撑起整个后院。那种知书达礼、宽容大气、大局意识,足以让人钦佩。

  读到她去国外学习后,画风有些变了,有些类似于言情小说。可是这时的林徽因,又不同于偶像剧女主。她既不是傻白甜,又不是野蛮女友,更不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人。她是那么的理智,冰清玉洁。不会陷入情感的世界难以自拔,以追求自己的理想为重。在感性与理性之间,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自尊自爱这是林徽因教会我如何做一个女孩。

  如果说到适合女孩儿的职业,大家给出的回答应该是一些稳定、安逸的工作吧。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许多女孩儿也认为自己应该安稳度日,而林徽因却不这样认为。虽然外表上看起来甜美柔弱,可是从小受到的家庭的磨练使他的内心不输一个男子。她是那么刚毅、坚强、能吃苦。当第一次听到建筑学时,她就充满了兴趣,那是艺术与智慧的结合的学科,可是又是一个十分辛苦的学科。因为学建筑,要到各种艰难的环境中去,所以当时是不收女学生的。可林徽因没有放弃追梦,在学校里学习戏剧兼修建筑,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接近梦想。到后来,跟随丈夫一起去勘察建筑。虽然条件很苦,可她没有怕过、怨过。坚强、自立、追求梦想这是林徽因教会我如何做一个女孩。

  如此优秀的女子,上天却不眷顾她。一九四五年,林徽因被疾病缠身。可她并没有被病魔打到,反而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没有因为自己是病人,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反而一直坚持文学创作,参与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不懈怠自己的工作。在生病期间,以更高的要求去做自己。不向命运低头,乐观,活出生的价值这是林徽因教会我如何做一个女孩。

  也许世界上只有一个林徽因,可每个人都可以生如夏花之绚烂,活出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这也许就是最好的诠释。

林徽因传读后感13

  人生在世,人事之外,每个人内心深处总会迷恋一些物件或情事,也许是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一首曲、一帘梦……

  时光微凉,那一场远去的往事被春水浸泡,秋风吹拂,早已洗去铅华,清绝明净。以为历经人生匆匆聚散,尝过尘世种种烟火,便就应承担岁月带给我们的沧桑。可似水流年分明安然无恙,山石草木依旧毫发无伤。

  林徽因,生于一百一十年前杭州城莲花盛放的夏季,一个温柔聪慧的女子。她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祖父考中进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其祖母典雅高贵,是一位端庄贤淑的美丽女子;其父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林徽因身上沿袭了他们儒雅优秀的血统,所以一生拥有斐然才情与绝代容貌。也许这一切只是偶然不是必然,但她注定会成为那个风云时代的倾城才女。一座原本就韵味天然的城,被秋月春风的情怀滋养,又被诗酒年华的.故事填满。这座诗意含蓄的城,因为她的到来从此更加风姿万种。

  一个女子,究竟要以何种姿态行走于世间,才能够做到不被人忘记一个男子爱一个女子,爱的是她青春的朝气,是她美丽的容颜,是她独有的聪慧。多少人会爱上岁月留在她脸上的印记爱上她那颗被生活宰割得累累伤痕的心林徽因似乎做到了,徐志摩为她徜徉在康桥,深情地等待一场旧梦能够归来;梁思成与她携手走过千山万水,为完成使命而相约白头;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痴心不改地守候一世。我不得不承认,林徽因是一个能够令春风失色,令百花换颜的女子,仿佛只有她能够在滔滔不尽的尘世里淡定自若,能够令徐志摩为她写下最美丽的诗篇,令梁思成和金岳霖两位才华横溢的男子相安无事地甘于为她守护一生。都说人如其人、其性、其心,读她的文字,永远都没有疼痛之感,永远都是那般清新完美。一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好似她如莲的一生,纯净、柔美、优雅。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世间许多女子都有过这份安静素然的优雅,也曾令人心动,让人有一种不敢轻触的完美。只是不知从何时开始,她们慢慢地学会了挥霍光阴,浸泡在红尘的染缸里,谁还能做到纯粹如一都说只有百味皆尝,方不负这仅有的一次人生。我们就应把所有繁复的过程,都当做是简单回归,把一切凡尘的荣辱,当作是云烟过眼。

  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诗人,是一名驰名中外的女建筑学家,也是清华大学建筑系的一级教授……虽身患肺部重疾,却仍以弱小身躯带病设计国徽,并最终以布局严谨,构图庄重而中选。1951年,她为了挽救濒于停业的景泰蓝传统工艺,抱病与志同道合者深入工厂做调查研究,并设计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新颖图案,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苏联文化代表团”奉献上景泰蓝礼品,深受与会人员欢迎。次年,她和丈夫梁思成等人为我国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工作劳心劳力,呕心沥血。经与助手一齐认真推敲,反复研究,最终完成了须弥座的图案设计……以上种种成就,无不让我们众平凡女子心生嫉妒,望尘莫及!

  又是一年春草绿,院内苍柳添新枝。世事纷繁,人生无常,人与人有缘相聚却又匆匆离散。最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那些邀约好同行的人,一齐相伴雨季,走过年华,但有一天终究会在某个渡口别过。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诺言。山和水能够两两相忘,日与月能够毫无瓜葛。那时候,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如果能够,请让我预支一段如莲的时光,哪怕将来某一天要加倍偿还。

  这个雨季在何时停歇,我无从知晓。这个故事在哪里结束,我亦无法预知。但我明白,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林徽因传读后感14

  采撷一束和煦的阳光,静坐于花海间,那一圈圈晕仄了心房的温暖,于眸底间安然。记忆翻飞里,握一支温馨的栀子,静守在烟花尘烟里,将那些静静折射情怀渲染。

  你似那素锦流年里飘零的花语,轻轻然拂过脸庞,以种优雅姿态落地凡间,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只有灿烂绽放,没有寂然凋零。

  你似那优雅又纯洁的天使,在世间演绎恒久美丽而耀眼的繁华,似笔直的弧线,又似坚定的柔波。在这场青春的盛宴中,暖了一份置于心底最深处的念。踮起脚尖,轻吻阳光。让三人细水长流的期盼,穿越了隔世桃花,安之若素。季节流转的一隅铺展一盏明媚的`凝眸,在时光罅隙的浅谈中,守着花田一隅,莫不静好?

  是谁做了那泅染了夏天心事的诗行,轻颤醒了那康桥的缱绻?

  我说便是那最美的人间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人间四月天里的云烟……翠绿的年华摇曳在青春的枝头,人间四月天在舞动她的光华。你用轻灵柔美的文字在芳菲四月咏唱人间最美的诗篇,亦唤回那些已过迟暮之龄的人的青春。你在那诗情画意里吟哦,许是因那文字是你对美好情怀的一种约誓。或在微雨落花时间,亦或在某个清露莲河之季,你给予文字以情意绵绵,悠长又恬静。

  是何人氤氲了国徽的耀人光环,让人民英雄纪念碑更显荣光?

  在东北大学校徽图案中,林徽因的白山黑水更显冗长与繁盛。任一身艳艳才情,妖娆了心灵深处的晓月眉弯。洇建筑漫漫时光,舞人世水墨横斜。建筑的辉煌与巅峰不仅把这个女子装帧在人间四月,岁月早已泛黄,而你依旧苍翠如初。国徽是你建筑的窗牖,你在其间如落羽般蹁跹,直至景泰蓝的成果为你建筑事业画上不一样精彩而又灿烂的句点。月浅灯青时,你一笔一笔地勾勒出建筑的图案,憔悴了蓝颜。你夜以继日工作凝望低垂夜色时,你的建筑注定不朽!建筑事业注定是你人生信念!

  背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乡。步过山重水复流年,笑看风尘起落的人间。

  在风尘阡陌中,你水湄嫣然,幻化三世韶光红粉,拈朵枝头的芳华,为你点缀。你初时烟锁小桥花泾望春归,濛水亭边用青丝遣就心结,用一袭青衫披一肩明月点亮几处明眸,是南江柳树下动人光景。杭州诗意江南有黛瓦白墙,微风细雨,你踱步其间,好生美丽。

  你娉娉婷婷的落落韵致让康桥的志摩为你写下最美丽的诗篇,他装点了你的青春,你装点了他的窗子。你手捧诗书、静弹箜篌的静好才华吸引了梁思成,让思成载着你在建筑的领域上雄起。你淡洁如莲,笑靥如花的淡雅让金岳霖为你默默记挂,他不近不远,却始终在你身边,不离不弃,纵使辜负了他;在你取得成就时,他为你骄傲,同你欢呼!在你落病垂危时,他又为你潸然泪下,悲泣不已!

  琴瑟合鸣,莫不静好!笔者以淡然朴素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洁净如莲,淡雅大方的林徽因!

林徽因传读后感15

  “梁上君子,林下美人”,这是住在隔壁的金岳霖送给梁思成和林徽因的一副对联,嵌入了思成和徽因的姓。当时思成和徽因为了日后外出考察正在练习攀援上房,他们俩高高地站在前院的屋顶高喊着老金,于是酷爱作对联的老金送给了他们这幅对联。思成听了后,高兴地说:“我就是要做梁上君子,否则我怎么能打开新的研究路径,不还得是纸上谈兵?”而徽因的则说:“真讨厌,什么美人不美人的,好像一个女人就没有什么事可做,好像只配做摆设似的!”可见,林徽因,真的不是家常的女子。

  还是得从头说起。梁思成和林徽因是在两个家庭的往来中认识的,并且是在林徽因随父亲去英国之前。1922年,在父辈的安排之下,他们由相识而相爱了,那时林徽因18岁,梁思成21岁。他们无论是出身教养还是文化构成都有太多的相似,性情相投使他们的交流分外默契,用现在流行的用语来说,他们互相都能get到对方的点,以及接住对方抛出的梗。梁思成本身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又是一等一的厉害,不善言辞却具有不动声色的幽默感,兴趣广泛且样样都能出类拔萃,而林徽因的秀美灵动,气质和见识都让梁思成欣赏着迷。他们的结合就是现在人所说的那种势均力敌的“好”。

  家里也对他们有了安排,等梁思成从清华学堂毕业后,就让这两位年轻人一同去美国留学。说来也巧,梁思成起初选择建筑作为终生的事业还是受了林徽因的启发,徽因说以后准备学习建筑,思成反问道:是house还是building?徽因说:应该是architecture。因为一些变故,直到1924年林徽因和梁思成才前往美国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由于建筑系只招收男生,于是林徽因该报了美术系,开始了如饥似渴的学习,尤其是梁思成,忘我学习到甚至有些忽略林徽因。作为女孩子的林徽因是有些不忿的,但她更多的是理解。

  时局动乱,在美国收到了林父去世的消息,思成放下一切陪伴徽因,减轻她的痛苦。爱,不仅仅是花前月下,更是相互扶持。

  四年后,他们在毕业之际,先是在加拿大举行婚礼,踏上了欧洲游的旅途,借着蜜月之旅访问各国建筑,结束后回国。梁思成在东北大学任教,1928年金秋东北大学首届建筑系招收了一批学生,梁思成任系主任和讲师,林徽因担任建筑系专业英语课和美术装饰史课的教师。那时候的东北,外有日本人虎视眈眈,内有各路土匪昼伏夜出,时局并不太平。1928——1931年,在东北大学,夫妇二人给中国的建筑业正规化的开启做出了贡献,在这里他们经历了远在北京的父亲梁启超的去世以及第一个孩子梁再冰的诞生。

  回到北京后,梁思成应聘到朱启铃先生任社长的“中国营造学社”任职,专门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民间学术机构,思成担任学社法式部主任,徽因被聘为学社的校理。工作安定后,他们在北京总布胡同租了一个四合院,与他们比邻而居的是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金岳霖。1931年夏天,思成送患有肺病的徽因到香山养病,他们住在双清别墅,思成在学社不忙时就上山来陪徽因,城里的老金、沈从文和徐志摩等不时结伴上山探访徽因。从1932年到1937年仅6年间,梁思成林徽因的足迹遍及河北、陕西、山西等地,他们测绘整理了200多组分布于各地的建筑群,完全测绘图稿1898张,留下了一套研究中国建筑的科学完备的稀世珍宝。期间悲喜交加的是经历了徐志摩的意外出事,生下了第二个孩子梁从诫。总体来讲,这段日子还算安稳。

  抗战爆发后,林徽因平静的生活被打破,在颠沛流离和病痛折磨中度过了许多年。1937年,北平沦陷后,林徽因在病中和家人一起仓皇逃离北京,经过湘西到昆明,天知道他们经历了什么?

  1938年,他们在长沙。经历千难万险逃后到昆明,缺吃少穿,为生计发愁,1938年1月到1940年11月,梁思成与林徽因在云南昆明近三年时光留下的足迹。他们战乱和贫困下,仍然让捉襟见肘的生活开出一朵花儿来,他们为自己设计并建造了一座住宅——龙头村故居。

  1941年,林徽因一家搬到了四川宜宾附近的.一个偏远山村——李庄。从那时起,林徽因就经常发烧卧床,再没有享受过健康人的快乐,梁思成为了给她打针,甚至学会了静脉注射。

  在贫病交加的情况下,林徽因仍在病榻上坚持工作,用了几年时间,帮助梁思成反复修改并最后完成了《中国建筑史》这部重要着作的初稿和用英文撰写的《图解中国建筑史》,初步实现了他们早在学生时代就已怀有的学术夙愿。然而,她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是以健康为代价的。

  1945年,抗战终于胜利,在林徽因离开李庄时,医生诊断她的生命大概只剩下5年。接下来几年,她拖着病痛的身体参加了首都城市规划工作,力主保存北京古城面貌,反对拆毁城墙、城楼和某些重要古建筑物,她还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设计国徽图案,这是林徽因最光荣的任务。

  1955年3月,林徽因耗尽了最后一点气力,带着许多她未完成的心愿离开了人世,享年51岁。死前,她要求见一见梁思成,称有话要对他说。护士说:“夜深了,有什么话明天再说吧。”而徽因并没有等到“明天”。

  后面的故事,有心理洁癖的人们会觉得略微遗憾,梁思成和林洙走到了一起,晚年有了另一个女人,一度遭到了众叛亲离的境遇。这里笔者想说,都是吃五谷杂粮的人,就不要太苛刻了吧。至于他们俩,就是另一个故事了,按下不表。

  梁思成和林徽因,回溯他们的相伴的短短27年,恍惚觉得那是很长很长的一生,经历了异国求学、战争纷乱、身体病痛、社会变革等。而这个过程中,林徽因在梁思成心中是不可替代的,他曾在所著书的前言中写到,“我要感谢我的妻子、同事和旧日的同窗林徽因,二十多年来,她在我们共同事业中不懈的贡献着力量,没有她的合作与启迪,无论是本书的撰写,还是我对中国建筑的任何一项研究工作,都是不可能完成的”。

  你看啊,他们是夫妻、同事、同窗,多重身份加于一身,什么势均力敌的结合,什么气质和技巧的平衡,什么罕有的奇迹的配合……甚至今天的soulmate说辞,用在梁思成和林徽因身上,都恰如其分。

  从看完《林徽因传》到今天,断断续续一周时间,言尽于此。题外话,时至今日,才是微微懂得,为什么要看传记,而且要趁早。

【林徽因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林徽因传读后感04-30

林徽因座右铭句子40句03-11

林徽因格言大全50句03-24

林徽因座右铭短句40句03-02

关于林徽因格言句子50句04-18

林徽因名人座右铭短句30句精选03-03

林徽因名人格言句子40句03-03

关于林徽因座右铭说说(通用30句)02-24

林徽因名人格言短句30句精选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