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麋鹿》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麋鹿》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麋鹿》读后感1
走进麋鹿的家,一派山清水秀的景象。成群的麋鹿或走或停,或立或卧,悠闲地生活在青青草地上,简直如同一幅美丽的画。但是在这美丽的`背后,有一段让人心酸的故事。
书中告诉我们:麋鹿起源于中国。在距今约一万年前至距今3000年时,麋鹿的繁衍生息最为昌盛。到了汉朝,野生麋鹿因为人类的捕杀而逐渐减少。清代,麋鹿已作为珍稀动物饲养在供帝王狩猎的南苑。直至清末,野生麋鹿被赶尽杀绝。仅存在皇家猎苑的二三百头麋鹿也被亡国君主抛在脑后,成了饥民的果腹之物和八国联军的刀下白骨。历尽沧桑的麋鹿终于在中国本土灭绝。幸好,国外还存有当年中国送去作为礼物的麋鹿,才使得这个种群没有消失殆尽。
回望这段麋鹿的生存灭亡史,没有人不会不心痛。但是,一些人还未警醒,依旧疯狂地对动物展开杀戮。我有些为动物鸣不平:为什么人类总是为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不考虑的动物的生亡呢?动物也是一条生命!动物也是一条生命!
人类,请别忘了,还有许许多多和麋鹿一样可爱、需要拯救的动物在呼唤、在等待你们去保护,去珍惜。
《麋鹿》读后感2
今天,我满着好心读完了《麋鹿》,其中《黄昏》这一则故事使我受益匪浅。
这个故事讲了:一天,父亲上集市买了一头猪,男孩整天喂它养它,可男孩看见猪狼吞虎咽用鼻子拱这个食物时,他不禁恶心起来。直到猪变得白白胖胖时,男孩子的父亲用枪准备把猪杀掉,男孩的母亲告诉孩子们说不要靠近,哥哥出去了,可男孩看到猪被杀死了,内脏被挖了出来,男孩不禁感到害怕不自信。直到他的父亲给了猪的胃让他当球踢,他与小伙伴玩得很开心,才不害怕。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以前我还很小,听了一些比我大的'孩子们说的鬼故事,我觉得很害怕。有一次,我奶奶说:“天快下雨了,快送一把伞去给妈妈。”我准备去送可又犹豫了。因为天黑了,我曾听他们说:“鬼都在晚上才来。”我没敢去送伞,妈妈成了“落汤鸡”。后来,妈妈说世上没有鬼,我才勇敢起来。我以后才不相信这些迷信了。
有时我感到很不自信。有一次:“老师上公开课,老师提出了一些问题,我知道答案刚要举手可又犹豫了,我怕万一我答错了怎么办。看到别的小朋友们个个举起了手。我才慢慢举起了我的小手。老师点到了我,还表扬我说得好,我又不断地举手。虽然不是每次回答的都对但我变得自信起来。
我要向那个男孩学习,把害怕变成勇敢,羞涩变成自信!
《麋鹿》读后感3
我最喜欢的一篇便是雷·拉德伯里本人写的一篇关于捕捉麋鹿的《麋鹿》了。这篇文章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写作者和老练的猎手马修离开镇子,来到麋鹿密集的大峡谷捕猎的事情。猎手马修勇敢而又老练,既聪明又富有打猎经验。作者是新手,胆子很小,弱不禁风,总会在不必要的事情上节外生枝,可见是马修的一个“包袱”。在暴风雪中,作者和马修又累又冷,但马修却沉着冷静,淡然地点燃了一棵松树。“哗—— 刺啦——”剧烈的火燃烧着树干,作者吓得笨拙地后退一步,但是松树很快就停止了燃烧,成为一团黑炭。就这样,作者和马修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终于回到了镇子上。读完这篇文章,我被这个故事感染了,我仿佛看到了马修正背着一个巨大的鹿角,挂着一个筐子,筐子里装满了许多条被精心割下的麋鹿肉,还手拿着钢刀,飞奔着追捕一只看上去望而生畏的.巨大公麋鹿。还有作者因为恐惧和寒冷而一边紧跟着马修,一边瑟瑟发抖。
《麋鹿》主要聚焦于野生动物世界,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它还描绘出一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图,在马修引导作者走出森林的过程中,让作者了解到野生动物世界以及自己的品质。马修的勇敢和作者的笨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对大自然进行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描绘,真是令人佩服。(.)
阅读这部文集,就像欣赏一块切割好的、有许多面的宝石:取决于你怎么拿着它,从哪个角度看它,这样你会看到许多表面都可以反应出它关于生活的真实。
【《麋鹿》读后感】相关文章:
麋鹿教学反思01-21
麋鹿教学反思15篇02-26
六年级麋鹿教学反思01-02
你为谁工作读后感_读后感大全06-18
小妇人读后感小妇人读后感题目10-30
《神秘岛》读后感 神秘岛读后感悟11-18
《将才》读后感06-18
《论语》读后感06-15
月球读后感06-16
经典名著读后感07-19